福州大学统计学模拟试卷(5)
- 格式:pdf
- 大小:113.21 KB
- 文档页数:6
(完整版)统计学模拟考试附参考答案统计学模拟考试一、单选题(20小题,每题1分,计20分)1、在关于工业企业的调查中,有一个调查项目为“经济类型”,企业经济类型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则变量“经济类型”是()A 、定量变量B 、数值变量C 、分类变量D 、顺序变量2、调查人员欲以统计图形展示企业产品的品种构成,则适用的统计图为() A 、饼图 B 、直方图 C 、箱线图 D 、茎叶图3、从100000个家庭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00个家庭做样本,设i X 为第i 个家庭的人数,μ表示总体平均数、x 表示样本的数学期望,则)(x E 与μ的关系是()A 、一定相等B 、在大多数情况下相等C 、偶尔相等D 、一定不相等4、依据多样本箱线图判断比较中位数的大小(此原题需要画箱线图,电脑上没有适当数据,不便画,谨列出考点,请大家理解)5、下面说明数据水平的统计量中使用面最广的是()A 、众数B 、中位数C 、均值D 、分位数6、在下列数据中,可以计算中位数的是()A 、居民的家庭住址B 、企业所属行业C 、产品类别D 、产品质量等级7、某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2000元,方差为1600元,某职工工资为2048元,则该职工工资的标准分为() A 、0.03 B 、0.8 C 、1.2 D 、-1.28、从所研究的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个大样本,则样本均值近似服从()A 、正态分布B 、卡方分布C 、T 分布D 、F 分布9、为研究北京市城镇居民的收入状况,在北京市城镇居民中随机抽取800户进行调查,计算得到其户月均收入为4180元,请问户均收入属于()A 、参数B 、统计量C 、估计值D 、样本容量10、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进行假设检验,确定拒绝域的依据是() A 、原假设为真的条件下检验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B 、备择假设为真的条件下检验统计量的概率分布C 、原假设为真的条件下总体的概率分布 D 、备择假设为真的条件下总体的概率分布11、要求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这一标准被称为() A 、一致性 B 、无偏性 C 、有效性 D 、充分性12、如果θ)是某总体参数θ的一致估计量,则随着样本容量n 的增大,有()A 、θ)的数值接近总体参数θ B 、θ)的期望等于总体参数θC 、θ)的方差接近总体参数θD 、θ)的方差接近总体参数2σ13、在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是指()A 、原假设为真,不拒绝原假设B 、原假设为真,拒绝原假设C 、原假设为假,拒绝原假设D 、原假设为假,不拒绝原假设14、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εββ++=x y 10中,ε反映的是()A 、x 变化引起y 的线性变化部分B 、y 变化引起x 的线性变化部分C 、x 与y 的线性关系对y 的影响D 、除x 与y 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 的影响15、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估计标准误差为0,则意味着()A 、回归系数为0B 、回归系数绝对值为1C 、判定系数为1D 、相关系数为016、方差分析对数据有三个基本假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三个假定的是() A 、正态性 B 、方差齐性 C 、独立性 D 、无偏性17、时间序列中,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固定周期的周期性波动称之为()A 、短期趋势B 、循环波动C 、季节波动D 、随机波动18、将最近K 期的每个观测值都给予相同权数进行预测的时间序列预测法称之为() A 、回归法 B 、移动平均法 C 、指数平滑法 D 、最小平方法19、聚类分析的基本原则是()A 、类间差异小,类内差异大B 、类间差异小,类内差异小C 、类间差异大,类内差异小D 、类内差异与类间差异均大20、主成分分析的主要作用是()A 、分析数据的平均水平B 、分析数据的波动程度C 、对数据标准化D 、对数据降维二、多选题(5小题,每题2分,计10分)1、下列各项中,能够反映数据水平且比较稳健的有()A 、均值B 、分位数C 、中位数D 、标准差E 、众数2、以下关于统计量的标准误差描述中正确的是()A 、统计量的标准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B 、标准误差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C 、统计量的标准误差是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差距的一种尺度D 、标准误差是根据一个样本统计量计算出来的E 、标准误差是根据理论上的所有可能样本统计量计算出来的3、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包括有()A 、长期趋势B 、季节变动C 、循环变动D 、不规则波动E 、时间R的说法中,正确的有()4、关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2R是回归平方和与总平方和的比值A、2R=0,说明变量间不存在线性依存关系B、2R=1,说明变量间不存在线性依存关系C、2R越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越高D、2R越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越低E、25、在假设检验中,当我们做出拒绝原假设的结论时,表示()A、有充足的理由否定原假设B、原假设必定是错误的C、犯错误的概率不大于显著性水平αD、犯错误的概率不大于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H为真的假设下可能发生了小概率事件E、在三、简答题(2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为确定新年度球员薪水水平,球员工会与老板进行谈判。
统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不是描述性统计中常用的图表?A. 条形图B. 折线图C. 散点图D. 直方图答案:C2. 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主要区别在于:A. 总体参数是固定的,样本统计量是变化的B. 样本统计量是固定的,总体参数是变化的C.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都是固定的D.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都是变化的答案:A3. 以下哪个是统计推断中常用的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假设检验C. 相关分析D. 回归分析答案:B4.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的:A. 中心趋势B. 离散程度C. 偏态分布D. 峰态分布答案:B5. 以下哪个是时间序列分析的主要内容?A. 趋势分析B. 描述性统计C. 相关性分析D. 因果分析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在统计学中,________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答案:均值7. 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用________表示。
答案:r8. 抽样误差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差异。
答案:样本统计量,总体参数9. 统计量是用于描述________的数值。
答案:样本10. 统计推断是基于________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过程。
答案:样本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统计学中总体和样本的区别。
答案: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是研究的完整集合,通常具有无限的数量。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用以代表总体进行研究。
样本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以便能够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12. 请解释什么是正态分布,并简述其特点。
答案:正态分布,又称高斯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
其特点是对称分布,有一个峰值,且峰值位于均值处。
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呈钟形曲线,具有均值、方差和标准差等参数,且数据的分布遵循“3σ”规则,即约68%的数据位于均值的±1σ范围内,约95%的数据位于±2σ范围内,几乎所有的数据(99.7%)位于±3σ范围内。
《统计学》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福大)任课教师:陈美英《统计学》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福大) (1)第1 章统计学绪论 (1)第2 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1)第3 章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2)第4 章统计指数 (3)第5 章时间序列分析 (3)第6 章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 (4)第7 章统计假设检验 (4)第10 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4)第1 章统计学绪论已经讲评(略)。
第2 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2.12、(1)编制次数分配数列如下:该数据属于钟型分布。
(3)(4):直方图、折线图与累计曲线图:根据直方图说明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属于正态分布。
(5)根据累计曲线图指出成绩在80 分以上的有15 人。
占33.33%。
第3 章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3.6、(1)平均工资x = 620元(书后答案有误:应该以工人比重为权数);(2)众数M0= 560元;(3)中位数M e=650元{同(1)}工人工资属于右偏分布。
3.7、(1)众数M0 = 45.67%;(2)中位数M e=47.23%;(3)算术平均数x =47.66% 。
该500户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右偏分布,居民生活偏于贫困。
3.8、(1)x = 8. 67元(简单算术平均法);(2)x = 8.14元(调和平均法)。
3.9 (1)均值X = 107%(加权算术平均法);(2)众数M0= 106.67% ;(3)中位数M e=107.14% ;(4)平均差AD = 9.4% ;(5)标准差s =11.67% ;(6)离散系数V = 10.897% ;(7) 异众比率=65%。
(8)四分位差=16%。
3.10、两个车间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分别为:(1)X1 = 8.71, S1=2.59, Vs1=29.74%;(2)X2 = 12.64, S2 =2.86, Vs2=22.63%;计算结果说明乙车间的平均数代表性大,因其标准差系数较小。
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顺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1.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①2000名学生②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③每一名学生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①男性是品质标志②人的年龄是变量③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④全国的人口是统计指标3.某市规定2009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是2010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①.一日②一个月③一年④一年零一个月4.已知某企业职工消费支出,年支出6000元人数最多,平均年支出为5500元,该企业职工消费支出分布属于()。
①左偏分布②右偏分布③对称分布④J形分布5.假定一个拥有十亿人口的大国和一个百万人口的小国居民年龄变异程度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本国的1%人口计算平均年龄,则平均年龄抽样平均误差()。
①不能确定②两者相等③前者比后者大④前者比后者小6.当所有的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线XY上,则变量Y与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85=6.1+c①0 ②–1 ③1 ④±17.计算年距指标的目的是( )。
①为了反映时间序列中的季节变动②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季节变动③为了反映时间序列中的循环变动④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的长期趋势变动8.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买10%的商品,则价格指数为()。
①90%②90.9% ③87%④110%9.用是非标志计算平均数,其结果应等于()。
①p ②p+q ③1-p ④p-q10.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
①一项数值②二项数值③三项数值④四项数值二、多项选择题(请将其全部选出并把顺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①工资总额②单位产品成本③出勤人数④人口密度⑤合格品率2.通过对开滦、大同、抚顺等几个大型矿务局的调查,了解我国煤炭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统计学》模拟试题(第1套)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③4、①5、②6、②7、③8、②9、① 10、③11、③ 12、② 13、① 14、③ 15、② 16、① 17、③ 18、③ 19、② 20、④二、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⑤2、①②③④⑤3、①③④4、①③④5、①②③④6、①②③④⑤7、②③8、②④9、①③④10、①③⑤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统计指标与标志有何区别和联系?答:二者的区别:(1)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统计指标都是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中只有数量标志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二者的联系:(1)归根到底,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2)在一定条件下,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存在相互转换关系。
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各有什么特点?答:时期指标的特点:(1)各期指标数值可以相加;(2)其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3)其数值是通过经常性调查得到。
时点指标的特点:(1)各时点上的数值相加无意义;(2)其数值的大小与数值所间隔的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3)其数值是通过一次性调查得到。
3、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答:二者的区别:(1)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而回归分析时,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必须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确定一个变量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因变量;(2)相关分析时,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相关系数,而回归分析,对于两个变量,可以分别建立两个回归方程;(3)相关分析时,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回归分析的两个变量,一个是随机的,另一个是确定的。
二者的联系:(1)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前提和条件;(2)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继续和深入。
4、选择分组标志应遵循的什么原则。
答:(1)根据研究问题目的选择分组标志;(2)在若干个标志中,选择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标志;(3)根据事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大学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描述统计学研究内容的?A. 数据收集B. 数据分析C. 数据解释D. 统计推断答案:C2. 统计学中的“总体”指的是:A. 研究对象的全体B. 研究对象的一部分C. 研究对象的样本D. 研究对象的个体答案:A3. 在统计学中,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是指:A. 随机变量的平均值B. 随机变量的中位数C. 随机变量的众数D. 随机变量的方差答案:A4. 下列哪个选项是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的?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极差答案:C5. 以下哪个统计量用于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A. 均值B. 中位数C. 众数D. 标准差答案:D6.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多少?A. -1到1之间B. 0到1之间C. 1到无穷大D. -无穷大到无穷大答案:A7.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假设检验的步骤?A. 提出假设B. 收集数据C. 计算检验统计量D. 做出决策答案:D8. 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指:A. 因变量B. 被解释变量C. 解释变量D. 无关变量答案:C9. 以下哪个选项是时间序列分析的目的?A. 预测未来趋势B. 描述过去数据C. 进行假设检验D. 进行数据分类答案:A10.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抽样误差?A. 由于随机抽样导致的误差B. 由于测量工具不准确导致的误差C. 由于数据录入错误导致的误差D. 由于样本量不足导致的误差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在统计学中,________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答案:众数2.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________程度的统计量。
答案:离散3. 统计学中的“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________。
答案:一部分4.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________越强。
答案:相关性5. 假设检验中的“零假设”通常表示没有________效应。
答案:显著6. 在回归分析中,如果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相应增加的单位数称为________。
统计学模拟试题(带答案)《统计学》试题库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过程是()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该班50名学生B、该班每一名学生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A、综合性B、同质性C、大量性D、变异性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A、总体性B、数量性C、具体性D、社会性7、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A、表示总体特征B、表示个体特征C、作为标志使用D、作为指标使用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标志B、指标C、变异D、变量10、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从总体到单位B、从单位到总体C、从定量到定性D、以上都对12、变量是可变的()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和指标D、质量指标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D、质量指标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A、一定是统计指标B、一定是数量标志精品文档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15、年龄是()A、变量值B、离散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D、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作为离散型变量处理四、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性D、差异性E、客观性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D、产品单位成本E、经济增长速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文化程度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D、人体身高E、设备台数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A、标志B、数量标志C、指标D、数量指标E、变量9、连续变量的数值()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统考课程《统计学》模拟试卷(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统计总体是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A.只能有一个指标B.只能有一个标志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3.在校学生数和毕业生人数这两个指标A.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B.均为时期指标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D.均为时点指标4.划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标志是A.调查结果是否全面资料B.调查对象包括范围不同C.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D.调查组织方式是否不同5.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块水田,测算其粮食产量来估算该地区的粮食产量, 这种调查属于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6.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依据的方式方法是A.非全面报表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7.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交叉B.不等C.重叠D.间断8.按离散型变量分组形成的变量数列A.只能是单项数列B.既可以是单项数列,也可以是组距数列C.只能是组距数列D.既不是单项数列,也不是组距数列9.在五年计划中,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程度适用于计划任务是A.按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规定B.按计划期内某一时期应达到的水平规定C.按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规定D.按计划期累计应达到的水平规定10.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母项资料,则应用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几何平均数法计算11.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12.比较两个不同平均水平的同类现象或两个性质不同的不同类现象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应用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13.序时平均数计算中,“首未折半法”运用于A.时期数列的资料B.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资料C.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资料D.由两个时点数列构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14.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是A.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加一B.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发展速度减一C.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D.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5.已知各时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A.只能用水平法计算B.只能用累计法计算C.两种方法皆能计算D.两种方法都无法计算16.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方程Y=a+bxΣXY/ΣX2CA.ΣX=0B.Σ(Y-Y)=0C.ΣY=0D.Σ(Y-Y)2=最小值17.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是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总指数D.平均指数18.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A.基期的质量指标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D.基期的数量指标19.抽样误差是指A.计算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B.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C.调查中产生的登记性误差D.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20.成数与成数方差的关系是A.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5,成数的方差越大B.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25,成数的方差越大C.成数的数值越接近1,成数的方差越大D.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成数的方差越大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指标与数量标志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A.指标有可能成为数量标志B.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C.数量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D.在不同研究目的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E.在任何情况下,两者都可以互相转化2.在工业普查中A.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B.全部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C.设备台数是离散变量D.工业总产值1440亿元是统计指标E.工业企业所有制形式是品质标志3.某工业局为了了解钢材积压情况,向各单位颁发调查表要求填报,此调查属于A.普查B.统计报表C.专门调查D.一次性调查E.经常性调查4.时点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不能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E.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5.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有A.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B.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C.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D.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E.把平均数与典型事例相结合6.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B.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均衡性C.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D.说明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E.说明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7.环比增长速度等于A.累计增长量除以基期发展水平B.环比发展速度减去一B.定基发展速度减去一 D.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E.逐期增长量除以前期发展水平8.下列公式中属于拉氏指数的有A.∑p1q∑pqB.∑q1p1∑qp1C.∑p1q1∑pq1D.∑q1p∑qpE.∑q 1p1∑qp9.抽样误差A.是不可避免的B.是可以事先计算的C.其大小是可以控制D.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消除的E.只能在调查结束之后才能计算10.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A.样本容量B.总体标志变异程度C.抽样方法D.抽样组织方式E.样本指标值的大小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统计学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和。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A. 方差B. 众数C. 标准差D. 极差答案:B2. 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是:A. 对称的B. 偏斜的C. 不对称的D. 非连续的答案:A3. 以下哪项是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A. 样本B. 总体C. 变量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4. 回归分析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A. 因果关系B. 相关关系C. 无关关系D. 既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相关关系答案:B5. 在统计学中,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是:A. 相关系数B. 回归系数C. 标准差D. 变异系数答案:A6. 假设检验中,零假设通常表示:A. 效应存在B. 效应不存在C. 效应显著D. 效应不显著答案:B7. 以下哪项是统计学中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样本统计量?A. 总体均值B. 样本均值C. 总体方差D. 样本方差答案:B8. 以下哪项是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统计量?A. 均值B. 方差C. 偏度D. 峰度答案:C9. 抽样调查的目的通常是为了:A. 收集数据B. 估计总体参数C. 进行假设检验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B10. 以下哪项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A. 均值B. 中位数C. 极差D. 众数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统计学中的总体是指__________。
答案: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2. 抽样误差是指__________。
答案: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3. 回归方程中的斜率表示__________。
答案: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平均变化的量4. 置信区间的宽度与__________有关。
答案:置信水平和样本大小5. 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是指__________。
答案:错误地拒绝了零假设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请简述统计学中样本和总体的区别。
答案: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而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福州大学MBA/MPM/MIE《应用统计学》模拟试题库郑珍远编写20100510一、单项选择题(127):1、研究如何对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计量、观察、概括和表述的理论和方法属于:A、理论统计学B、应用统计学C、描述统计学D、推断统计学2、用部分数据去估计总体数据的理论和方法属于:A、理论统计学的内容B、应用统计学的内容C、描述统计学的内容D、推断统计学的内容3、将全班学生划分为“男生”和“女生”,这里采用的数据计量尺度是:A、定比尺度B、定距尺度C、定类尺度D、定序尺度4、将全班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这里采用的数据计量尺度为:A、定类尺度B、定距尺度C、定序尺度D、定比尺度5、昆明市的温度为260C与景洪市的温度310C相差50C,这里采用的数据计量尺度是:A、定距尺度B、定类尺度C、定比尺度D、定序尺度6、张三的月收入为1500元,李四的月收入为3000元,可以得出李四的月收入是张三的两倍,这里采用的数据计量尺度是:A、定序尺度B、定比尺度C、定距尺度D、定类尺度7、下列中,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是: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比尺度D、定距尺度8、下列中,计量结果只能进行加减运算的计量尺度是:A、定距尺度B、定比尺度C、定类尺度D、定序尺度9、电视观众对收费频道是否应该插入广告的态度分为不应该、应该、无所谓三种。
这里的数据属于:A、定类数据B、定距数据C、定序数据D、定比数据10、不仅能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可以准确地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的计量尺度是: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11、下列哪个计量尺度,既可进行加减运算,也可进行乘除运算。
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比尺度D、定距尺度12、获奖学金的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种。
这里的甲、乙、丙是:A、定类数据B、定距数据C、定序数据D、定比数据13、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9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属于:A、定类数据B、定序数据C、截面数据D、时序数据14、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15、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确定组数和组中值B、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C、确定组距和组限D、选择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16、统计数据筛选的主要目的是:A、发现统计数据的错误B、对统计数据进行排序C、找出所需要的某类统计数据D、纠正统计数据中的错误17、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两个四分位数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反映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形,称为:A、环形图B、茎叶图C、直方图D、箱线图18、上、下四分位数在数据中所处的位置分别是:A、25%,50%B、25%,75%C、50%,25%D、75%,25%19、如果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衫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度量对你来说更为有用?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几何平均数20、数据161,161,162,163,163,164,165,165,165,166的中位数是:A、163B、163.5C、164D、021、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均值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大约有:A、68.27%的数据B、95.45%的数据C、99.73%的数据D、100%的数据22、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非全面报表23、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24、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25、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选择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C、全面调查D、抽样调查26、某连续型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520B、510C、500D、49027、连续变量数列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10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75,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1050B、987.5C、 1000D、10252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A、离散变量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C、连续变量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29、计算向上累计次数及比率时,各累计数的意义是各组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C、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D、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30、如果某人去年下半年的工资收入分别为2800、2840、2840、2840、3000、8000元,则反映其月工资收入的一般水平应该采用:A 、算术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几何平均数31、现象呈右偏分布的情况下,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关系为:A 、e M M X ==0B 、X >e M >0MC 、X <e M <0MD 、 Mo<X <Me32、比较两个不同平均水平的同类现象或两个性质不同的不同类现象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应用A 、全距B 、标准差C 、平均差D 、标准差系数33、方差是数据中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A 、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B 、离差平方的平均数C 、离差平均数的平方D 、离差平均数的绝对值34、某年末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的月工资收入分别为1060元和3350元,标准差分别为230元和680 元,则职工月工资平均收入的离散程度:A 、甲类大B 、乙类大C 、甲乙两类一样D 、两者不能比较35、某年末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的居住面积分别为7.3平方米和18平方米,标准差分别为2.8平方米和6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A 、城市大B 、乡村大C 、城市和乡村一样D 、两者不能比较36、有两个数列,甲数列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2.8;乙数列平均数为14.5,标准差为3.7。
模拟试题一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这里的参数是( )A. 1000个消费者B.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C.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额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金额2.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A. 简单随机抽样B. 整群抽样C. 系统抽样D. 分层抽样3.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
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考试分数在70到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 A. 95% B. 89% C. 68% D. 99%4. 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和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差分别为( )A. 50,8B. 50,1C. 50,4D. 8,85.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平均考试分数的置信区间为75分~85分。
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A .肯定在这一区间内B .有9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C .有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D .要么在这一区间内,要么不在这一区间内 6.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作的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人为女性,在05.0=α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2005年新车主中女性的比例是否有显著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A .%40:,%40:10≠=ππH HB .%40:,%40:10<≥ππH HC .%40:,%40:10>≤ππH HD .%40:,%40:10≥<ππH H7. 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A.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值0x ,求出因变量y 的平均值的区间B.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值0x ,求出因变量y 的个别值的区间C. 对于因变量y 的一个给定值0y ,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D. 对于因变量y 的一个给定值0y ,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8.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 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著,则意味着( )A.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著B.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显著C.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D.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不显著9. 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或衰减,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A. 移动平均模型B. 指数平滑模型C. 线性模型D. 指数模型10. 设p 为商品价格,q 销售量,则指数∑∑010q p q p 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 )A. 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B. 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C. 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D. 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二.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简述直方图和茎叶图的区别。
《统计学》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1.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 .学生的性别B .学生的年龄C .学生的专业D .学生的住址【答案】B2. 抽样调查按组织形式分,属于()。
A .全面调查B .非全面调查C .专门调查D .一次性调查【答案】C3. 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分组的统计方法是()。
A .品质标志分组B .复合标志分组C .混合标志分组D .数量标志分组【答案】B4. 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
A .权数本身数值的大小B .标志值本身数值的大小C .权数是否相同D .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答案】D5.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A .广泛运用数学的方法B .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C .修正普查的资料D .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答案】D6. 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A .样本平均误差B .抽样极限误差C .可靠程度D .概率度【答案】B7. 用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到原来的()。
A .2倍B .3倍C .4倍D .5倍【答案】C8. 由时期数列计算平均数应按()计算。
A .简单算术平均数B .加权算术平均数C .几何平均数D .序时平均数【答案】A9. 反映个体事物动态变化的相对数指标叫做()。
A .总指数B .综合指数C .定基指数D .个体指数【答案】D10. 由个体标志综合得到的,总体或其中各个部分的单位数目的是()。
A .标志总量B .总标志值C .总体数量D .总体单位数【答案】A11. 统计报表制度采用的是()为主要特征的调查方法。
A .随机形式B .报告形式C .抽样形式D .审核形式【答案】B12. 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基本前提是()。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统考课程《统计学》模拟试卷(9)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 则反映变量值( )。
A. 越分散, 平均数代表性越低;B. 越集中, 平均数代表性越高;C. 越分散, 平均数代表性越高;D. 越集中, 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2. 某地区粮食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2002年为3%, 2003年为5%, 则2002~2003年该地区粮食产量共增长了( )。
A. 2%B. 8%C. 8.15%D. 15%3. 计算必要抽样数目时, 需总体方差资料, 若无此资料, 而有几个数值不同的样本方差可供选择, 应选用其中数值( ) 。
A. 最小的B. 适中的C. 最大的D. 任意的4. 教育年限与初婚年龄的相关; 学生的中学成绩与大学成绩的相关( ) 。
A. 前者是正相关, 后者是负相关B. 前者是负相关, 后者是正相关C. 两者都是正相关D. 两者均为负相关5. 某地区年未的绿地面积为15万亩, 人口数目为3万吨, 则( ) 。
A.两指标皆为时期指标B. 两指标皆为时点指标C.前者为时期指标, 后者为时点指标D. 前者为时点指标, 后者为时期指标6. 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C. 无法进行正确判断D. 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7.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
A. 之和;B.之差;C.之积;D.之商。
8 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 灵活性原则B 可靠性原则C 随机性原则D 准确性原则9. 物价上涨,需求量下降,则物价与需求量之间属于()A. 无相关B. 负相关C. 正相关D. 无法判断10. 判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A. 编制相关表B. 进行定性分析C. 绘制相关图D. 计算相关系数11. 相关分析是研究()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B.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C.变量之间机互关系间密切程度D.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2. 抽样调查中()A 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B 只有代表性误差,没有登记性误差C 既有登记性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D 既无登记性误差,也无代表性误差13. 下列现象之间的关系哪一个属于相关关系?()A.播种量与粮食收获量B.圆半径与圆周长之间关系.C圆半径与圆面积之间关系 D. 收入与消费之间关系14.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r=0B.r=1C. 0 ≤≤r 1D. -1 ≤≤r 115. 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同因变量地位不同,在变量x 与y 中,y 依x 回归同x 依y 回归 是()A. 同一个问题B. 有联系但意义不同的问题C. 一般情况下是相同的问题D. 是否相同,视两相关变量的具体内容而定。
统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总体是指:A. 研究对象的全体B. 研究对象的一部分C. 研究对象的样本D. 研究对象的样本容量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描述性统计的内容?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相关性答案:D3. 在统计学中,样本容量的增加会导致:A. 标准误差增加B. 标准误差减少C. 总体均值不变D. 样本均值不变答案:B4. 以下哪个是参数估计的步骤?A. 确定样本容量B. 收集数据C. 计算样本均值D. 以上都是答案:D5. 假设检验中,拒绝原假设意味着:A. 原假设是正确的B. 原假设是错误的C. 无法确定原假设的正确性D. 需要更多的数据答案:B6.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图的类型?A. 条形图B. 折线图C. 散点图D. 表格答案:D7.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1B. 0到1C. -∞到∞D. 1到∞答案:A8. 以下哪个是时间序列分析的特点?A. 需要随机抽样B. 数据具有时间顺序C. 可以进行因果推断D. 可以用于横截面数据答案:B9.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的离散型随机变量?A. 身高B. 体重C. 年龄D. 以上都不是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的连续型随机变量?A. 家庭人数B. 学生成绩C. 班级人数D. 以上都不是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统计学中的中心极限定理。
答案:中心极限定理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指出,即使总体分布不是正态分布,只要样本容量足够大,样本均值的分布将趋近于正态分布。
2.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
答案:描述统计主要关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它不涉及对总体的推断。
而推断统计则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 什么是变量的类型?请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变量。
答案:变量的类型是指变量在统计分析中的性质和表现形式。
常见的三种变量类型包括:定性变量(如性别)、顺序变量(如教育程度)、定量变量(如身高)。
统计学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1、某校2015年在校学生人数6000人,毕业生人数1400人,上述两个指标()A、均为时期指标B、均为时点指标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答案:D2、从“全国工业企业”中抽取100个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则这100个工业企业称为()。
A、一个总体单位B、一个样本单位C、一个总体D、一个样本答案:D3、统计整理主要是整理()。
A、综合统计资料B、统计分析资料C、历史统计资料D、原始调查资料答案:D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A、组数B、分组变量和划分分组界限C、组距D、组中值答案:B5、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B、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答案:C6、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
A、已婚人口数B、未婚人口数C、已婚及未婚人口数D、婚姻状况答案:D7、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
A、全部网点B、每个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答案:D8、相关系数当r大于0时,则表明两个变量()。
A、负相关关系B、正相关关系C、线形相关关系D、不相关答案:B9、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
A、基本指标和派生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D、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指标答案:B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285B、215C、230D、260答案:C11、为了解北京市2013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情况,北京市统计局,从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员中随机抽取了200人进行调查,这200人的考试成绩统计资料如下:按成绩分,分为60以下;60-70;70-80;80-90;90以上。
对应的频数(人数)分别为:18;52;73;44;13;合计为200人。
统计学模拟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哪种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A、综合指标法B、统计推断法C、大量观察法D、统计分组法正确答案:C2、某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人口11万,有8家医院(其病床数合计为700床),则该开发区的每万人的病床数为63.636。
这个指标属于()。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正确答案:B3、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A、100%B、400%C、120%D、1 200%正确答案:B4、统计调查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
A、关键环节B、基础环节C、最终环节D、中间环节正确答案:B5、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么变量x与变量y之间存在着()。
A、直线相关关系B、正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正确答案:C6、增长1%的绝对值所用的计算公式是()。
A、本期水平×1%正确答案:7、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A、社会性B、同质性C、差异性D、综合性正确答案:B8、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A、完全的依存关系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C、不完全的依存关系D、完全的随机关系正确答案:A9、对某班级学生的生活状况进行统计调查,则下列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是()。
A、学习成绩B、专业C、年龄D、个人爱好正确答案:B10、统计的数量性特点表现在它是()A、利用大量的数字资料建立数字模型B、一种纯数量的研究C、在质与量的联系中来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正确答案:C11、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A、只能是总量指标B、只能是相对指标C、只能是平均指标D、上述三种指标均可以正确答案:D12、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按不变的发展速度发展,为描述现象变动的趋势,借以进行预测,应拟合的合适方程为()。
A、直线趋势方程B、指数曲线方程C、直线或指数曲线方程均可D、无法判定正确答案:A1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统考课程《统计学》模拟试卷(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变量是指A.标志值B.可变的数量标志C.品质标志D.指标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产品产量B.人口总数C.商品销售额D.出勤率3、在校学生数和毕业生人数这两个指标A.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B.均为时期指标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D.均为时点指标4、下列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A.调查全国钢铁生产重点单位B.到茶叶产区了解茶叶收购情况C.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调查D.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资料进行复查5、划分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的标志是A.按调查对象不同B.按组织方式不同C.按时间是否连续D.按调查方法不同6、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较大比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单位C.按随机原则所抽取的样本单位D.普查单位7、在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对象是A.全国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B.每个工业企业C.全国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D.全部工业企业8、统计调查方案中的调查时间是指A.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间B.调查的起止时间C.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D.调查的标准时点9、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国民生产总值B.劳动生产率C.计划完成程度D.单位产品成本10、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平均性质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1、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是A.数量指标B.平均指标C.相对指标D.变异指标12、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小值D.最大值13、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14、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的指标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15、将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从动态上说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的方法是A.一般平均数B.序时平均数C.平均发展速度D.平均增长速度16、增长速度是A.动态数列水平之差B.动态数列水平之比C.增长量同发展速度之比 D.增长量同作为比较基准的数列水平之比17、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18、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指数编制的方法不同19、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A.扩大为原来的4倍B.扩大为原来的2倍C.缩小为原来的1/4倍D.缩小为原来的1/2倍20、判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最主要方法是A.对现象进行定性分析 B.计算相关系数C.编制相关表D.绘制相关图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在工业普查中A.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B.全部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C.设备台数是离散变量D.工业总产值1440亿元是统计指标E.工业企业所有制形式是品质标志2、在工业普查中A.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B.全部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C.设备台数是离散变量 D.工业总产值1440亿元是统计指标E.工业企业所有制形式是品质标志3、下列调查中,哪些调查的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是一致的A.工业企业设备普查B.零售商店调查C.人口普查D.高校学生健康状况调查E.工业企业普查4、某工业局为了了解钢材积压情况,向各单位颁发调查表要求填报,此调查属于A.普查B.统计报表C.专门调查D.一次性调查E.经常性调查5、时点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不能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E.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6、平均指标的作用表现为A.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B.反映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C.反映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D.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E.揭示现象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7、计算几何平均数应满足的条件是A.总比率等于若干个比率之和B.总比率等于若干个比率之积C.总速度等于若干个速度之积D.总速度等于若干个速度之和E.被平均的变量值不得为负数8、平均增长量的计算公式是A.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项数B.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C.累计增长量/动态数列项数-1D.累计增长量/动态数列项数E.累计增长量/动态数列项数+19、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A.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B.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C.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D.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E.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都采用基期的对应指标为同度量因素10、抽样调查的特点是A.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C.抽样调查必然产生误差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E.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全面情况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统计调查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2、分配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是和 .3、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的倒数.4、是非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