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22.50 KB
- 文档页数:32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某区域,主要建筑物为住宅楼,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基础形式采用灌注桩基础,桩径为Φ500mm,桩长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
本方案针对灌注桩的施工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设计(1)成立灌注桩施工项目部,明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等人员职责。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工艺、进度计划、资源配置、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
2. 材料准备(1)钢筋:按照设计要求,准备Φ25mm、Φ28mm、Φ32mm等不同规格的钢筋。
(2)水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3)砂、石: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碎石粒径不大于40mm。
(4)外加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混凝土外加剂。
3. 机械设备准备(1)桩机:选用合适的桩机,如旋挖钻机、冲击钻机等。
(2)搅拌机: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混凝土搅拌机。
(3)运输车辆:准备混凝土运输车、钢筋运输车等。
4. 施工场地准备(1)平整场地:确保施工现场平整,满足桩机进场和施工要求。
(2)排水设施: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等排水设施,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
(3)临时设施:搭建办公室、材料库房、休息室等临时设施。
三、施工工艺1. 施工顺序(1)桩位放样: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桩位,进行桩位放样。
(2)桩机就位:将桩机移至桩位,调整桩机水平,确保桩机稳定。
(3)钻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孔方法,如旋挖钻孔、冲击钻孔等。
(4)清孔:钻孔完成后,清除孔底沉渣,确保孔底干净。
(5)钢筋笼制作与吊装:制作钢筋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吊装。
(6)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拌合物浇筑至孔底,确保混凝土密实。
(7)拔管: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拔出桩管。
(8)桩头处理:对桩头进行切割、打磨等处理。
2. 施工工艺要点(1)钻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孔方法。
旋挖钻孔适用于土层较厚、土质较好的场地;冲击钻孔适用于土层较薄、土质较硬的场地。
(2)清孔:钻孔完成后,采用空气、水、泥浆等方法清除孔底沉渣,确保孔底干净。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在进行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前,需要对工程现场进行细致的勘察和测量,包括地质情况、场地平整度等。
同时,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因此而延误工期。
二、施工准备1.确定施工方案:根据勘察结果和工程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桩基直径、桩长、钢筋配筋等内容。
2.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混凝土、钢筋、模具等材料,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达标。
3.设备调试:对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所需的设备进行调试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并做好保养工作。
三、施工步骤1.基坑开挖:按照设计要求,在地面上开挖出适当大小的基坑,准备进行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
2.桩基处理:根据勘察结果和设计要求,在基坑内进行桩基的处理,包括清理桩基周围的杂物,确保桩基的质量。
3.桩身浇筑:将预先调配好的混凝土通过桩筒或管象等工具浇入桩孔中,同时搅拌混凝土,确保桩身的质量。
4.桩顶连接:在灌注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对桩顶进行处理,包括修整桩顶,连接桩体与基础等工作。
四、施工质量控制1.现场监督:安排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质量检测:对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进行检测,包括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桩身的垂直度等指标,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3.施工记录: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参数,包括混凝土调配比例、班组操作情况等内容,为后期验收提供依据。
五、施工结束及验收1.施工结束:在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整洁。
2.验收工作:邀请相关部门对混凝土灌注桩进行验收,检查施工质量、工程符合度等内容,确保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总结通过以上的施工方案,我们可以看到混凝土灌注桩施工的关键步骤和质量控制要点。
只有在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且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混凝土灌注桩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工程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良好完工。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一、混凝土配合比1、钻孔桩开钻前应做好砼配合比的设计和试验工作,并将试验结果整理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
具体要求及内容如下:2、钻孔桩设计为C30水下混凝土,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易性必须满足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18~22cm,初凝时间不少于10小时。
3、水泥:采用C30普通硅酸盐低碱水泥;4、掺合料:掺加的粉煤灰需符合规定。
5、砂:细度模数为2.3~3.0的中砂;6、碎石:选用质地坚固的碎石,其压碎值小于10%,吸水率小于2%。
采用5~25mm连续级配;7、水:采用地下水。
8、减水剂:选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产品技术性能指标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及相关标准。
二、混凝土灌注1、开钻前还应认真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钻孔桩开钻前应做好砼理论配合比的设计和试验工作,并将试验结果整理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
2)混凝土原材料如水泥、砂子、碎石、水、外加剂数量应能满足连续生产的需要,其质量得到工程师的认可。
3)混凝土灌注所需的工具、设备等如3.0m3漏斗、φ300mm 的螺旋丝口垂直提升水下砼填充导管、导管夹箍、填充水下砼隔水栓塞、测量砼面标高的测鉈、测绳以及各种技术签证表格应准备妥当。
4)备用发电机组应试运转,状况良好,能在停电的情况下迅速投入使用。
设备维修人员和配件应准备妥当。
所有备用设备应保证原有设备在遇到意外事故时,混凝土生产、运输、灌注能继续。
5)应有措施保证暴雨时混凝土能连续灌注,质量不受影响。
2、混凝土的拌合1)开盘前试验人员必须测定砂、石含水率,将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2)混凝土配料和计量:混凝土配料必须按试验室通知单进行,并应有试验人员值班,配料应采用自动计量系统计量。
3)开盘前要检查砂、石的质量情况,核实使用原材料与配合比通知单是否相符,数量是否足够灌注一根桩并有10%的富余量。
4)开盘前要校核搅拌站计量设备及其他计量器具,并由试验人员复核。
5)开盘前外加剂的浓度应进行确认,外加剂的掺量应精确。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混凝土灌注桩,又称施工桩,是一种利用钻孔设备将钢筋混凝土注入孔内形成桩身的桩基施工方法。
混凝土灌注桩具有承载力强、抗侧力能力好、可抗拉、可抗挤、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港口和机场等基础工程中。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施工前准备1、详细勘察: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完成钻孔桩的设计和布置方案。
确定灌注桩的直径、孔深和桩间距等参数。
2、准备设备:包括钻孔设备、搅拌站、混凝土泵车等。
3、材料准备:准备各种建筑材料,如水泥、砂、石、钢筋等。
二、施工工艺流程1、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利用钻孔设备进行钻孔作业。
首先确定桩孔位置,然后根据桩的直径和孔深要求进行钻孔。
在钻孔过程中,要保持孔壁的垂直和稳定,避免倾斜和塌方。
2、清孔:钻完孔后,利用清孔杆清理孔内的杂物,确保孔底干净。
3、钢筋安装:按设计要求,在孔内设置主筋和箍筋。
主筋通常采用直径为12mm的钢筋,箍筋采用直径为8mm的钢筋。
主筋和箍筋的间距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混凝土搅拌:将水泥、砂、石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放入搅拌站进行搅拌,调整水灰比和稠度,确保混凝土质量。
5、混凝土灌注:在搅拌好的混凝土泵车的泵送下,将混凝土注入孔内,从孔底开始向上逐渐灌注。
在灌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流动速度,避免产生空隙和气泡。
6、桩顶整平:在灌注完混凝土后,利用振捣器进行桩顶整平,移除浮渣和空隙,使桩顶充分密实。
7、桩身标高测量: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利用测量仪器对桩身标高进行测量,确保桩身的垂直度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注意事项1、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孔壁的支护和防塌,确保钻孔的质量。
2、钢筋的安装要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埋置深度,避免出现偏移和错位。
3、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要控制好速度和量,避免注入过快或过慢引起缺陷。
4、在施工中要注意人员的安全防护,合理设置警示标志并配备安全防护设备。
5、定期清理施工现场,及时清除垃圾和残渣,保持整洁。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1.引言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施工工艺,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港口等工程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灌注桩施工的方案,包括施工前准备、施工步骤、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旨在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顺利完成该工程。
2. 施工前准备2.1 工程勘察在进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前,必须进行详尽的工程勘察,包括地质勘察、地下水位调查等,以了解工程地质情况,为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
2.2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勘察报告和工程设计要求,制定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包括桩的布置、桩径及桩长、桩周边与相邻桩间距离等重要参数。
同时,还需设计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安全措施。
3. 施工步骤3.1 打开工地清除施工现场的障碍物,打开工地,确保施工区域安全、空旷,并设立相应的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3.2 钻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钻孔机械进行孔洞的开挖。
孔深与孔径要符合设计规范,孔底要清理干净,确保施工质量。
3.3 钢筋配筋将设计要求的钢筋进行编排,并按照一定的间距嵌入到孔洞中,并留有一定长度的伸出部分,以与混凝土形成良好的结合。
3.4 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主要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进行,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填充孔洞,并形成一定的桩体强度。
3.5 等待养护完成混凝土灌注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养护时间,确保桩体充分凝固,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4. 施工注意事项4.1 安全第一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相应的安全装备,设立合理的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
4.2 控制孔洞质量孔洞的开挖要保持垂直和直径一致,孔底要清理干净,避免杂物残留或积水等现象,以确保孔洞质量。
4.3 控制混凝土质量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等指标,确保混凝土质量稳定。
4.4 桩身质量检测对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检测桩身的垂直度、直径、轴线位置等,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一、前言
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工程方式,一般适用于建筑工程的基础加固和地基处理。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施工准备
2.1 施工人员
施工过程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经验,主要包括钻孔工、搅拌工、压浆工等。
2.2 施工设备
主要设备包括钻孔机、搅拌车、压浆机等。
2.3 材料准备
需要准备混凝土、钢筋、水泥、骨料等材料。
三、施工工艺
3.1 钻孔
按照设计要求在地基中进行钻孔,直径和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3.2 钢筋安装
将钢筋根据设计要求嵌入到孔中,并保证钢筋的连接牢固。
3.3 浇筑混凝土
在钢筋安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并采取振捣措施确保混凝土的牢固性。
3.4 压浆
在混凝土凝固后,进行压浆处理,以增加桩的承载力。
四、施工注意事项
4.1 安全施工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意识,做好防护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4.2 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保证钻孔深度、直径、钢筋布置等符合规范要求。
4.3 施工环境
施工过程中要保持现场整洁,周围环境要保持安静,以免影响施工。
五、总结
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施工方式,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相关施工人员有所帮助。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一、施工任务本次施工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包括桩基的准备工作、桩筒的制作、钢筋的安装和混凝土浇筑等。
二、施工准备1.设计图纸: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材料准备:混凝土、水泥、石灰、砂石、钢筋、桩模等施工材料应按照质检标准进行采购,确保质量合格。
3.施工设备准备:挖掘机、搅拌机、浇注设备、钢筋切割机等施工设备应经过检查和调试,确保正常运行。
4.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施工工艺、安全操作规范等,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能力和安全意识。
三、施工流程1.桩基准备: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壤的挖掘和整平,确保桩基底部平整、无凸起物和松散土。
2.桩筒制作:按照设计要求制作桩筒,包括长度、直径和钢筋等。
桩筒内部应清理干净,确保无杂质。
3.钢筋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在桩筒内设置钢筋,包括纵向和横向的钢筋。
钢筋的直径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且钢筋与桩筒的间距以及与桩筒之间的截面积应达到一定的要求。
4.环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在桩筒顶部安装环板,用于桩和地面结构的连接。
5.混凝土浇筑:准备好混凝土,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配制。
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逐层浇筑,采取振捣和震动等方式,确保混凝土密实。
6.后期处置: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桩顶的封闭处理进行保护,防止水、泥沙等物质进入桩体内部。
四、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施工警示标志,确保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2.挖掘机和其他施工设备应保持稳定,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并佩戴必要的安全装备。
3.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佩戴好安全帽、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4.施工现场应配备灭火器材,并对施工人员进行适当的消防培训。
5.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反规定的操作行为。
五、质量控制措施1.混凝土的配制应按照质检标准进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均匀性。
2.钢筋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进行除锈处理,确保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混凝土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针对中建一局建设的项目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工程位于地区,主要包括灌注桩的钻孔、清底、钢筋配筋、浇筑、养护等工作。
二、施工准备工作1.施工人员: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项目组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操作工。
2.施工设备:准备好各种开孔设备、挖掘机、钢筋弯曲机、砼搅拌站、砼输送泵等。
3.材料准备:准备好混凝土、钢筋、水泥、砂石等各种施工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三、施工工艺流程1.钻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钻孔设备对桩基位置进行钻孔施工,保证孔深和孔径的准确度。
2.清底:使用钻孔机械将孔底清理干净,并确保无杂物和泥浆。
3.钢筋配筋:根据设计要求,将桩基内部的钢筋按照要求进行配筋布置。
4.浇筑:按照设计要求和混凝土配合比,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输送泵浇注到钻孔内,注意保持浇筑速度和浇注质量。
5.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桩基进行养护,保持湿润环境和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警示牌,保持通畅的施工通道。
2.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工艺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3.施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应符合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验。
4.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施工工艺。
5.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察和土层分析,并根据工程要求采取相应的灌浆和支护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五、质量控制措施1.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包括孔深、孔径、钢筋配筋等。
2.施工现场设立施工记录,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施工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4.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和抽查,确保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六、环保措施1.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利用材料和资源,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施工现场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清洁。
3.使用环保型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灌注桩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施工前准备
•确定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情况,以便确定合适的灌注桩类型;
•制定施工计划,确定各项施工工序的顺序和时间节点;
•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到位,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二、材料准备
•按照设计要求准备所需的钢筋、混凝土、拌合料等材料;
•对各类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确保材料储存合理,防止材料受潮、变质等问题;
三、施工工序
1. 桩基开挖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桩基开挖,确保桩基的几何尺寸和位置准确无误;
•在开挖过程中,及时清理出桩基内的杂物,保持桩基清洁;
2. 钢筋笼制作
•根据设计要求对钢筋进行切割、弯曲等加工,制作成合适的钢筋笼;
•确保钢筋笼的质量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严禁出现断裂、错位等质量问题;
3. 灌浆
•将混凝土按照设计配比进行搅拌,并通过管道注入到桩基内;
•灌浆时应密实均匀,避免出现空洞、漏浆等问题;
4. 桩身整形
•在灌浆完成后,对桩身进行修整,保证桩身表面平整光滑;
•确保桩身的几何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5. 桩顶打磨
•对灌注桩的桩顶进行打磨处理,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平整度和粗糙度要求;
•打磨时应注意控制力度和速度,避免损坏桩顶;
四、验收及保养
•完成施工后,进行灌注桩的验收工作,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在验收合格后进行灌注桩的保养工作,保证桩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五、施工安全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杜绝事故发生;
以上为灌注桩混凝土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二期6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综合技改工程施工方案山东省深基建设工程总公司二0一0年六月八日目录1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述1.2 设计要求及工程量1.3 编制依据及原则1.4 执行规范1.5 工程地质条件2 施工准备2.1 施工技术准备2.2 施工现场准备3 施工组织计划3.1 施工机具需求计划3.2 施工人员组织计划3.3 材料组织计划3.4 施工进度计划3.5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4 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4.1 施工方法4.2 施工工艺流程5 质量保证措施5.1 质保目标5.2 质保措施5.3 质量保证体系6 安全文明生产6.1 安全目标6.2 安保措施6.3 安保体系7 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管理7.1 环保及文明施工管理目标7.2 环保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二期6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综合技改工程位于青州市普通镇,由南京凯盛水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我公司拟进行桩基工程分部的施工。
1.2 设计要求及工程量1.2.1本次工程仅施工水泥粉磨系统,预计砼方量7140m3。
1.2.2本次工程采用旋挖钻机成孔。
1.2.3桩径800/1000/1200,共分为三种桩型,砼标号均为C30,主筋保护层均为50mm。
1.2.4 ZH1型桩径1000,桩长46m,桩数75棵;主筋上部31m为16Φ18,下部15米8Φ18,加强筋为Φ16@2000,环筋上部5m为ф10@100,下部为ф10@200,预留筋长度为720。
笼净长46.72米1.2.5 ZH2型桩径1200,桩长60m,桩数14棵;主筋上部45m为16Φ20,下部15米8Φ20,加强筋为Φ16@2000,环筋上部5m为ф10@100,下部为ф10@200,预留筋长度为800,笼净长60.8米。
1.2.6 ZH3型桩径1000,桩长58m,桩数26棵;主筋上部39m为16Φ18,下部19米8Φ18,加强筋为Φ16@2000,环筋上部5m为ф10@100,下部为ф10@200,预留筋长度为720,笼净长58.72米。
1.2.7 ZH4型桩径800,桩长30m,桩数4棵;主筋上部10m为16Φ16,下部20米8Φ16,加强筋为Φ16@2000,环筋上部5m为ф10@100,下部为ф10@200,预留筋长度为640,笼净长30.64米。
1.2.8 本工程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为:ZHI型≥4300KN,ZH2型≥8500KN,ZH3型≥6000KN,ZH4型≥2500KN。
1.3编制依据及原则1.3.1编制原则:本着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连续流水作业、经济合理、机械化施工、科学布置现场等原则编制本设计。
1.3.2编制依据:1.3.2.1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12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二期工程招标文件;1.3.2.2类似工程设计图纸;1.3.2.3现行设计施工规范;1.3.2.4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4执行规范1.4.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4.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4.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4.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1.4.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4.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4.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5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勘察报告,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地层,自上至下由全新统人工填土及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粉土;上更新统冲洪积的粉质粘土和中更新统冲洪积的粘土组成。
勘探深度内未见基岩。
地层划分大致可分为16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层杂填土(Q4ml):黄褐色,灰褐色,褐灰色,杂色,松散~稍密,稍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等,韧性中等,无光泽,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含少量砖块碎屑,水泥块,粗砂等建筑及生活垃圾,径一般<5cm,土质极不均匀。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0~9.30m,平均1.26m;层底标高:71.7~82.65m,平均80.87m;层底埋深:0.50~9.30m,平均1.26m。
2层粉质粘土(Q4al+pl):褐黄~黄褐色,可塑~硬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少量径3~7cm的姜石,土质不匀,含粉土夹层。
场区分布不连续,厚度:0.30~层底埋深:2.00~6.40m,平均3.92m。
3层粉土(Q4al+pl):灰黄色,中密~密实,饱和,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无光泽,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土质不均,含粉质粘土薄层,含少量径3~7cm的姜石。
场区分布连续,厚度:0.50~6.50m,平均3.56m;层底标高:67.8~78.85m,平均75.38m;层底埋深:4.30~13.20m,平均6.82m。
4层粉质粘土(Q4al+pl):黄褐~褐黄色,硬塑~坚硬,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结核,粉粒含量高,土质均匀,局部近粉土。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80~9.50m,平均4.11m;层底标高:67.00~73.95m,平均71.27m;层底埋深:9.00~14.80m,平均10.94m。
5层粉质粘土(Q4al+pl):黄褐~褐黄色,可塑~硬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结核,粉粒含量高,土质均匀,局部近粉土。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00~8.00m,平均4.53m;层底标高:62.98~70.05m,平均66.75m;层底埋深:12.80~19.00m,平均15.47m。
6层粉质粘土(Q4al+pl):黄褐~浅红褐,可塑~硬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铁锰氧化物及其结核,土质不均,含粘土夹层。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70~7.70m,平均4.78m;层底标高:59.59~65.47m,平均61.95m;层底埋深:18.00~22.20m,平均20.23m。
7层粉质粘土(Q3al+pl):褐黄~红褐,可塑~硬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铁锰氧化物及其结核,土质不均,含粉土夹层,局部粘粒含量高,近粘土。
场区分布普遍,厚度:3.00~层底埋深:23.50~29.00m,平均25.40m。
8层粉质粘土(Q3al+pl):浅红褐色,硬塑~坚硬,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低,有光泽,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土质均匀。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00~7.90m,平均5.31m;层底标高:48.00~53.08m,平均50.89m;层底埋深:29.00~33.90m,平均30.81m。
9层粉质粘土(Q3al+pl):棕黄~棕红色,可塑~硬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其结核。
2.00~8.20m,平均5.16m;层底标高:39.88~47.90m,平均45.73m;层底埋深:34.30~42.10m,平均35.97m。
10层粉质粘土(Q3al+pl):棕黄~棕红色,硬塑~坚硬,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其结核,局部见少量细小姜石,土质不均匀。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90~8.00m,平均4.74m;层底标高:37.00~44.15m,平均41.16m;层底埋深:38.00~44.20m,平均40.53m。
11层粉质粘土(Q3al+pl):棕褐~棕红色,硬塑~坚硬,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有光泽,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其结核,径1~4mm,土质均匀,切面光滑,粘性大。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90~9.00m,平均5.23m;层底标高:32.89~38.30m,平均35.93m;层底埋深:43.70~49.00m,平均45.76m。
12层粉质粘土(Q3al+pl):棕褐~棕红色,硬塑~坚硬,局部为可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有光泽,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其结核,径1~4mm,土质均匀,切面光滑,粘性大。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50~8.70m,平均5.18m;层底标高:27.05~33.28m,平均30.75m;层底埋深:49.00~54.90m,平均50.94m。
13层粉质粘土(Q3al+pl):棕褐色~棕红色,硬塑~坚硬,局部可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有光泽,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其结核,径1~4mm,土质均匀,切面光滑,粘性大。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20~9.80m,平均5.05m;层底标高:20.95~28.92m,平均25.70m;层底埋深:53.00~61.00m,平均55.99m。
14层粉质粘土(Q3al+pl):棕褐色~棕红色,硬塑~坚硬,局部可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有光泽,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其结核,径1~4mm,偶见灰岩碎块,土质均匀,切面光滑,粘性大。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80~11.70m,平均6.37m;层底标高:15.15~25.20m,平均19.33m;层底埋深:57.00~66.50m,平均62.50m。
15层粉质粘土混碎石(Q3al+pl):棕红色,硬塑~坚硬,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铁锰氧化物及其结核,含有风化不均的灰岩碎块,其一般粒径2~3cm,最大大于10cm,局部夹泥质和钙质胶结的胶结砾岩薄层,含量约25%,分布不均,局部富集。
场区分布不连续,厚度:3.00~10.10m,平均7.25m;层底标高:56.23~62.08m,平均58.57m;层底埋深:35.00~41.00m,平均38.53m。
16层粘土(Q2al+pl):棕红,坚硬,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铁锰氧化物及其结核,含有风化不均的灰岩碎块,其一般粒径2~3cm,最大大于10cm,局部夹泥质和钙质胶结的胶结砾岩薄层和碎块,含量约10%,分布不均,局部富集,土质不均,含粘土夹层。
该层未穿透,最大揭露深度为26.1m。
场区钻孔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为2.70~4.20米,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下渗的影响较大,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排泄方式为地面蒸发和人工取水。
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年变化幅度据调查当地居民为 1~3 m。
2 施工准备2.1 施工技术准备2.1.1熟知合同有关内容由公司或项目部组织有关技术、管理人员以施工队长、班组长进行合同交底、合同分析。
2.1.2 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及有关设计文件由项目总工组织会同技术员、质检员、施工队长及班组长进行图纸会审,并填写图纸会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