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_蔓乌头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390.50 KB
- 文档页数:13
特种经济动植物年期蔓乌头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王鹤璇杨舒涵王一桐崔玥罗志文※※(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蔓乌头()又名藤乌头,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 )乌头属(L )植物,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及吉林等地,自然界的蔓乌头多生长于海拔200~1000m 间的山地阳坡或林下,是我国东北林区中常见的林下野生药用植物。
笔者在取得蔓乌头提取液防治菜粉蝶幼虫成果的前提下,又对蔓乌头的植物学特性、人工栽培等进行深一步研究,为蔓乌头的利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本试验的野生蔓乌头植物于2017年8月下旬采集,再取其块根进行播种实验,采集地点均为鹤岗市鹤北林业局曙光林场。
随机选用20株野生蔓乌头进行形态学观察,用生物直尺测定植株的株高、分支、株型、花径、及种子的直径等指标,定期观测各自的花(花色、花瓣、花径),记录其花期。
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性蔓乌头是北方林下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缠绕,植株高约50cm ,根为典型的块根,为卵圆形或倒圆锥形,通常具有母根与子根的区别,表面通常为棕黄色至棕黑色,具纵皱纹。
植株茎无毛或上部具短柔毛,叶片呈五角形,大而宽,基部通常为心形;三全裂,裂片呈菱状卵形,表面具短柔毛,背面通常无毛。
花序腋生或顶生,多为3~5花,萼片呈蓝紫色,高1.8~2.9cm ,花瓣多无毛,向后弯曲状,花丝全缘,心皮5,瓣片长为7~12mm ,蓇葖果,种子倒三角形。
1.2生境及其习性蔓乌头的生长环境多为暖湿、光照充足的地方,多生长于阴湿的次生林、低矮的灌木丛和荒地等。
土壤多为棕壤及山地暗棕壤,培育时选用腐殖质深厚的棕色森土或肥沃的黑棕色油沙土,土壤酸碱度近中性最为适宜,重黏土、盐碱地不适宜生长。
幼苗生长期需要保持湿润的环境,避免强光直接照射。
一年生幼苗多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并且在室外可正常越冬。
2栽培技术2.1繁殖材料的选用为了保证蔓乌头的种性和繁殖系数,选用较大的侧生块根作为栽种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