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控制项目3.1 食品安全的物理性危害分析及控制2016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10
食品安全与食品危害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危害的种类和影响、食品危害分析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消费过程中,不受有害因素污染,以及不会造成人类生理功能的障碍和损害的问题。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无论是消费者、生产者还是政府都应当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一旦对人体造成伤害,往往会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成本,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与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食品危害的种类和影响1. 生物危害: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污染食品。
这些微生物会引起食源性疾病,如肠道感染、食物中毒等,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2. 化学危害:主要指食品中存在的农药、重金属、添加剂等有害物质。
食品中长期积累的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产生慢性毒性作用,并有可能引发癌症等疾病。
3. 物理危害:指食品中存在的异物、产品缺陷等问题。
例如,食品中夹杂的玻璃破片、金属丝等物体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食品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严重,除了直接威胁生命安全外,还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
三、食品危害分析的意义和方法食品危害分析是指对食品的成分、性质、加工过程和保存等环节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和评估潜在或实际的食品安全隐患的过程。
食品危害分析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相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应对。
在进行食品危害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样品分析:通过食品样品的化学分析、微生物学分析等手段,对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进行检测,识别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2. 工艺流程分析: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保存等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确定食品安全隐患的来源和产生原因。
3. 风险评估:将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与人们实际暴露于该食品的情况相结合,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食品加工与安全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食品加工与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为了保障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研究与实施。
本文将对食品加工与安全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进行探讨。
一、危害分析危害分析是对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原料、加工环节和储存条件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确定潜在的危害因素,并为后续的关键控制点的设定提供依据。
1. 原料分析原料是食品加工的基础,对原料进行分析可以确定食品加工中可能存在的危害。
例如,肉类加工中,新鲜的肉类可能携带有细菌和寄生虫卵等食品安全隐患。
2. 加工环节分析加工环节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各个环节的操作是否得当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通过对加工环节的分析,可以确定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温度控制、杂质混入、交叉污染等。
3. 储存条件分析食品加工后的储存条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不恰当的储存条件可能导致细菌滋生、食品变质等问题。
因此,对储存条件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二、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点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控制以防止潜在风险的环节。
通过确定关键控制点,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1. 温度控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适当的温度可以杀灭细菌和寄生虫卵,同时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
因此,在原料的存储、烹饪和储存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是一个关键控制点。
2. 卫生控制卫生是食品加工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每个环节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操作人员的卫生要求、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原料的卫生检测等。
只有保证卫生控制的有效实施,才能避免食品受到细菌污染等风险。
3. 检测与监控食品加工过程需要进行的检测与监控也是关键控制点之一。
通过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风险。
同时,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可以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控制食品安全的危害分析I. 引言-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危害分析的作用II. 食品污染的种类和来源- 物理污染- 化学污染- 生物污染- 来源包括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III. 危害分析的步骤- 标识危害- 评估危害- 控制危害- 监测危害IV. 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 生产过程控制- 检测和监测-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消费者教育V. 结论- 食品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合作- 危害分析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工具I. 引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食品污染、食品伪造、食品添加剂等问题,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危害分析是食品安全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食品安全的危害。
这篇论文将对控制食品安全的危害分析进行分析,并提供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
II. 食品污染的种类和来源食品污染是指食品中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或微生物。
根据不同的污染种类和来源,可以将食品污染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三类。
1. 物理污染物理污染是指在食品中存在非生物的异物。
比如说,食品中存在某些金属片、玻璃、石子等。
物理污染的来源可能是生产、包装或运输过程中的疏忽,也可能是消费者的误操作。
2. 化学污染化学污染是指在食品中存在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对人体健康造成毒性、过敏性或致癌性危害。
化学污染的来源比较广泛,可以是土壤、水源、大气污染等外部环境,也可以是农药、化肥、添加剂等内部因素。
3. 生物污染生物污染是指在食品中存在微生物或者微生物产生的毒素,这些毒素可以对人体健康造成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霉菌等疾病。
生物污染的来源可能是来自动物、植物、土壤等自然界的微生物,也可能是来自食品加工或储存过程中的细菌、真菌等。
III. 危害分析的步骤食品安全的危害分析在国家和国际标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危害分析是确定食品中危害的过程,包括标识危害、评估危害、控制危害和监测危害4个步骤。
1. 标识危害危害识别是确定食品中存在的可能危害的过程。
食品安全危害及其控制措施食品平安危害是指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安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要素或食品存在状况。
食品平安危害可以分为三类,即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危害。
生物性危害:指对食品原料、加工进程和食品形成危害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包括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指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化学性危害:指食用后惹起急性中毒或慢性积聚性损伤的化学物质。
包括自然毒素类〔自然存在的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污染物〔如农药残留等〕。
物理性危害:指食用后能够招致物理性损伤的异物,如玻璃、金属碎片、石块等。
需留意的是,危害仅仅指食品中可以惹起人类致病或损伤的要素。
食品中出现昆虫、头发、污物或发作糜烂,存在经济欺诈行为或违犯食品规范等状况,虽然不契合要求,但是只需这些缺陷没有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平安,普通不将其归入HACCP方案。
2.1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及其控制措施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是指对食品原料、加工进程和食品形成危害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包括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指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食物中的生物性危害有能够来源于原料,也有能够来自于食品的加工进程。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主要指微生物危害〕按生物的种类,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1〕细菌性危害:包括惹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及其毒素形成的危害。
〔2〕病毒性危害:包括甲型肝炎病毒、诺瓦克病毒等病毒惹起的危害。
〔3〕寄生虫危害:包括原生植物(如鞭毛虫等)和绦虫〔如牛猪绦虫和某些吸虫、线虫等〕形成的危害。
〔4〕真菌性(霉菌、酵母)危害:包括真菌及其毒素和有毒蘑菇形成的危害。
普通而言,霉菌和酵母不会惹起食品中的生物危害〔某些霉菌、藻类能发生有害毒素,但通常将这类毒素归入化学危害的范围〕,所以本节只讨论细菌、病毒、寄生虫惹起的食品生物危害以及其招致的食源性疾病。
按惹起疾病的严重性,将生物性危害分为三类:〔1〕严重危害:肉毒杆菌A、B、E、F;痢疾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流产布鲁氏菌;猪布氏杆菌;创伤弧菌;猪绦虫;旋毛虫。
食品中的危害:1.会对食品产生潜在的健康危害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或状态。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2.可导致食品不安全消费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特性.(美国全国食品微生物限量咨询委员会)食品污染:指食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食品中的危害: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细菌污染的可能途径:微生物的存在、增殖和污染.食品原料本身的污染:食品原料、辅料(配料)、内包装材料、致病微生物以及腐败微生物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原料与成品的交叉污染、车间卫生、加工设施、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状况等食品贮存、运输、销售中的污染:特别是散装和包装破损的食品菌落总数:食品中微生物数量的表示方法:1g食品、1cm2的食品表面积和1ml食品中的细菌(杂菌)总数表示.(注意:发酵食品(尤其是细菌发酵食品)不适于用细菌(杂菌)总数作为卫生质量指标)大肠菌群:指一群好氧及兼性厌氧,在37℃、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它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通常可作为食品被粪便、肠道病原菌污染的指标菌)细菌性的食物中毒类型:1。
感染型:致病菌直接参与引起2.毒素型:致病菌产生毒素引起3。
混合型细菌性生物危害实例:1、肉毒梭菌:也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产芽孢—-强耐热性,厌氧生长,正常加热温度下存活,在真空包装、罐头食品和其他缺氧包装环境下生长2、大肠杆菌:常见于人、动物肠道内,许多类型不致病,在肠道内有有益功能,致病性大肠杆菌是通过环境污染进入食品中,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O157:H7,常见污染源:色拉、生菜、乳、乳酪等,季节:夏、秋季.3、李斯特氏菌:涉及到的食品(安全隐患):乳制品、蔬菜、肉、禽、鱼、熟的即食食品,注意:能在2 ︒ C(36 ︒F)下生长.4、沙门氏菌:分布:天然存在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肠道内,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中不存在沙门氏菌,但如果环境受污染或捕捞后受污染,沙门氏菌会进入海产品内。
食品安全的监测与控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食品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然而,即便在市场上购买的食品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食品中的毒素、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等可能会威胁我们的健康。
因此,如何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变得十分重要。
一、食品安全监测食品安全监测是指对从生产到流通、供应环节的食品及饮料的质量、安全、卫生状况进行监测。
对于食品安全监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物理监测:这种监测主要是检查食品的外观、重量、体积、形态等,以验证食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通过量化分析和实验检查食品质量的物理指标,可以确保食品的健康和安全。
2、化学监测:此种监测方法通常包括对有毒有害物质、致癌物和污染物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化学部分包括食品中的农药、重金属、塑化剂、防腐剂和色素等,均需要进行化学分析来判断其是否超过了限量标准。
3、微生物监测:这种监测主要检测食品中的各类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以确定食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不合格的食品必须进行适当处理,以避免对人类健康的损害。
4、食品添加剂和营养成分的监测:此种监测主要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含量。
其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胆固醇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以及香料、调味料、防腐剂、增稠剂、乳化稳定剂和色素等食品添加剂。
二、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控制是为了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从质量流程上控制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实现食品安全控制:1、建立行业标准:制定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以便于监督和检查整个食品生产及流通环节,保证食品安全质量。
2、完善食品检验体系:完善食品检验体系,包括开展食品检验,建立检验指南与标准。
同时,鼓励企业自检和第三方机构检测,平衡食品安全监管的主体与客体。
3、推崇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发展使得食品控制更加过程化、智能化。
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食品追溯、食品交换和食品分类,可及时发现和处理警报或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