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0
浅谈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教育管理专业张建生11212026前言: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在当代,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已经经历了四次科技革命,目前正在进行第五次,并逐步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和完善、社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给予了极大地提升和推动作用。
可以说科技革命以及由其所带来的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社会制度革命和人类文明革命是人类社会前进与发展的源动力。
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伴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不同社会制度和文明之间的冲突愈加凸显、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世界主流发展与局部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其所孕育的新科技革命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和特征,具有更为深远和广阔的影响、它的到来必将也推动人类社会发生第三次工业革命,惟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实现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跨越。
一、科技革命概念的界定与综述科技革命是指正在成长的科学技术传统取代旧的科学技术传统的重大事件和过程,包括科学的基本原理、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的规范标准、科学活动的方式方法等根本变革,以及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结构、技术的规范标准、技术活动的方式方法、技术应用的形式规模等根本变革,标志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能力的显著改进和历史性的、划时代的飞跃。
它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技术的进步;而技术革命是科学革命的结果,先进的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反过来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根据有的学者的观点,人类社会发展迄今已经历了五次大的科技革命,分别是: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也称工业革命,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标志,使工厂手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生产技术得以大幅提升,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合计40分1、以下哪点不是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的特点: (A ) 。
[2分]A人均占有量高B南方水多C北方水少D西部水少2、从危害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 B) 是形成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
[2分]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水蒸气D氧气3、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固态光源、半导体激光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不属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有(D )。
[2分]A碳化硅B氮化镓C金刚石D形状记忆合金4、我国首次应用于北极科考的水下滑翔机是(C )。
[2分]A“蛟龙”号B“深海勇士”号C“海翼”号D“鹦鹉螺”号5、驯化是把野生植物变成栽培作物的过程,经过驯化,栽培作物在丧失野生植物的不良特性的同事还具备了一系列优势。
以下哪个特点不是野生植物经过驯化之后具备的优点: ( D)。
[2分]A种子易萌发B籽粒或果实大C人工种植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显菩提高D肥料需求少6、从区域总体情况来看,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了全球大气污染控制产业的引领者。
下列国家中哪个不是污染控制产业的引领国: ( A)。
[2分] A中国B美国C欧盟D日本7、下列属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的是(A )。
[2分]A“海翼”号B喷射滑翔者C海上滑翔者D海上探索者8、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D ) 始终处于引领地位。
[2分] A美国B俄罗斯C 中国D联合国9、下列不属于脑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的是(C )。
[2分]A知觉B语言C实践D思维10、( D)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
[2分]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1、前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是( B)。
[2分]A美国B中国C德国D日本12、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 C)末期。
[2分]A 60年代B 70年代C 80年代D 90年代13、天然气水合物由天然气体与水构成。
自然界中能够形成水合物的天然气体有多种,但迄今为止世界各大海域已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中哪种气体占据绝对优势: (A)。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摘要: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
科学技术不仅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
总体来看,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和新趋势。
关键词:双刃剑高度分化国际竞争管理体制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升级引言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
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正文一. 关于科学技术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而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科学技术自从产生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实际利益。
它既是利用自然的资源为人类服务,也是以人为主体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与社会有着双向依赖关系;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初衷在于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与解放,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当代科技更是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军事理论》习题与答案(三)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国防2、“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3、战略环境4、周边安全环境5、军事高技术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我国奉行( )的国防政策。
A、扩张性B、防御性C、自卫性D、中立性2、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是:( )。
A、结构科学合理,提高整体功能B、发展武器系统,提高合成程度C、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D、以常规力量为主,适当发展核力量3、国防的主体是().A、人民B、国家C、军队D、警察4、中国古代封建军事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是().A、《军政》、《军志》的问世B、《孙子兵法》的问世C、《孙膑兵法》的问世D、《武经七书》的问世5、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学术上“百家争鸣",各派思想家、政治家对战争问题各抒己见,其中提出“慈故能勇,柔弱胜刚强,进道若退”的辨证观点的是(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6、()在其著作中首先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论断。
A、毛泽东B、若米尼C、孙武D、克劳塞维茨7、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的方略。
A、全局B、局部C、规律D、艺术8、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是( )。
A、国际战略力量B、国际行为主体C、国际组织D、跨国公司9、与中国有共同陆地边界的国家有().A、8个B、13个C、14个D、15个10、率先于1971年强占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和沙洲的国家是( ).A、越南B、菲律宾C、印度尼西亚D、马来西亚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阶级社会里,战争是解决( )的最高斗争形式.A、阶级矛盾B、民族矛盾C、国家矛盾D、政治集团矛盾2、我国武装力量由( )构成.A、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B、武装警察C、民兵D、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3、国防的对象是()。
A、侵略B、进攻C、武装颠覆D、防御4、我国的国防教育包括( )。
未来世界科技创新十大趋势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我们只有认清趋势、前瞻擘划,才能顺势而为、抢抓机遇。
从宏观视角和战略层面看,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正呈现以下十大新趋势。
(1)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重大变革,成为社会生产力新飞跃的突破口.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
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已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先进制造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一体化方向发展,极端制造技术向极大(如航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和极小(如微纳芯片等)方向迅速推进。
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的4D打印技术,将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引领“数码世界物质化”和“物质世界智能化”。
这些颠覆性技术将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科技更加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
以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加速光合作用、智能技术等研发应用为重点,绿色农业将创造农业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
基因测序、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分子靶向治疗、远程医疗等技术大规模应用,医学模式将进入个性化精准诊治和低成本普惠医疗的新阶段。
智能化成为继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之后的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向更绿色、更轻便、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快递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的普及,将持续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提升人的解放程度.科技创新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增进人类福祉方面,将展现出超乎想象的神奇魅力。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的影响1.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正在孕育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科学技术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对科技发展都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不断引发新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据专家们统计,最近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据此推算,人类知识总量翻一番的时间在20世纪中期需要50年,而到2020年前后只需要73天。
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
当前人类知识增长的趋势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爆炸”。
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导致众多跨学科领域的诞生。
最近几十年来,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迅速,学科分支已经从上个世纪初600多门,发展到现在6000多门。
纳米、生命、信息、认知科学的融合,推动着人类整体认识能力的飞跃。
科学技术发展将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
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不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
在十九世纪,电的发明到应用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了二十世纪,集成电路的应用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
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呈指数增长,如电话走进50%的美国家庭用了长达60年的时间,而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时间。
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砖头般的“大哥大”曾透出过的尊贵,到今天,手机早已成为普通的通讯工具。
大街上,少男少女手持的一款款时尚手机,成为现代大都市街头的一景。
成为时尚的当然不仅只有手机,上网也是近几年的新时尚。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几小时之内就有三百多万人点击上网,参与有奖收看活动。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5910万人,网站数量37.1万个,联网计算机2083万台,跃居全球第二位。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摘要: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
科学技术不仅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
总体来看,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和新趋势。
关键词:双刃剑高度分化国际竞争管理体制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升级引言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
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正文一. 关于科学技术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而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科学技术自从产生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实际利益。
它既是利用自然的资源为人类服务,也是以人为主体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与社会有着双向依赖关系;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初衷在于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与解放,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当代科技更是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存在某种非人性化的因素,加上人类自身对科技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技术的异化。
在这种状态下,技术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对于人自身而言,技术反倒成为统治自己的异己力量,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带来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的并不尽是鲜花和满意的微笑,还有困惑和苦恼。
在当代,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联系更加紧密;围绕着这些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总的来说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随着工程的系统化,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愈来愈精巧;因此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工程技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离开了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很难取得发展和创新。
在现代企业中,科学研究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被提高到相当的高度,企业突破传统管理理念,重视生产的同时,更加重视研发,销售等环节。
并且,企业的自动控制程度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当代科学技术和今后的科学技术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近当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概括来说,应该是新的科学发展、新的技术突破以及重大集成创新不断涌现,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越来越快。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与科技知识的激增近代以前,自然科学的门类划分较为简单,经典自然科学主要是数学,物理、化学等门类;而当代的自然科学已逐步分化,形成了许多独立而完善的学科。
同时,学科之间的交叉也越来越普遍,打破了过去的相互封闭的局面。
据统计,当代自然科学的门类数已超过2000个,基础学科专业已超过500个。
现代科学技术也在向高度综合的方向前进,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生态科学、材料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等新型的综合性科学,不仅涉及到各门经典的自然科学,而且更广泛地涉及到了与当今人类休戚相关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等领域。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的数量激增,人类的知识将实现"爆炸性"突破,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负面效应的突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人类造福,也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甚至可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核技术,生物遗传工程等高科技发明及其产品具有任何时代科技发明不可比拟的巨大潜能,它不仅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且可以改变整个人类的命运;同时也可能给人类打来巨大的威胁,原子弹等危险核武器的扩散,以及各种生物武器的研制,就时刻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
另一方面,近代以来,人们在不断利用科技"征服"和"改造"自然,过分强调经济发展,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消费,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人口膨胀、资源耗竭和社会动荡等诸多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应注意科学技术的"异化"作用,从征服自然转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要使现代科技革命所形成的巨大力量真正能造福于人类,而不致造成自然和社会的生态不平衡和失调,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人类的人道主义精神水平,克服现代科学技术的恶性效应。
3、科技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科技政策战略化近代以来,各个国家都把科学技术看成国家日益重要的资源,综合国力的提高,都要以科技力量作为基础,而高科技竞争正在成为世界性和全方位科技竞争的焦点。
高科技的发展将会导致知识密集化,技术综合化、科学边缘化、方法系统化、科研社会化、产品智能化、社会信息化。
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等竞争中保持优势,各国都十分重视科技的发展及其科技竞争力水平,而科技竞争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科学教育的竞争。
因此,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政策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
美国从1993年起对科技政策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强化政府干预;从军需主导转向民用主导;从重视基础研究转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重视技术开发。
日本等国对科技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着重强调引进技术和人才,并有重点地发展适合本国的高新技术和通用技术。
4、科技经济一体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和经济之间有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
首先,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而科技的发展也使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增加是当代世界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大趋势。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从资源消耗型转向技术依托型,科学技术的含量逐步提高。
反之,经济的繁荣又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并提供了充足的研究资金和条件。
对于科技与经济互相促进,形成一体化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人们已形成共识;我国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工作面向国民经济、国民经济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
可见离开了强大经济基础的支撑,科学技术就很难得到保障。
6、科技与市场相结合及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为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各国政府非常重视坚持技术导向的同时普遍强调市场导向,使科技与市场相结合。
近代以来,很多科研机构由于忽视了市场导向,妨碍了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都是美国基础研究的成果,却都是通过日本的商品化研究而推向世界市场的。
为了加强科学技术与市场的进一步结合,各国政府都重视企业的研发体制,支持有市场潜力和通用技术的研究,促使科研成果商品化,刺激企业从事"靠近市场"的研究和开发。
7、重视科技教育的普及与科技人才的争夺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真正让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普及的科技教育和科技和大众之间距离的缩小。
为此,各国都把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教育的普及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努力增加教育经费、改革教育体制和加强科普工作。
各国普遍强调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能力,从单纯学校教育走向全面社会的教育、从单一知识教育转向全方位的行为教育等。
除此之外,国家还针对科学技术的全民化和科技普及工作提出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
四.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态势:科技创新出现群体突破态势,且不断突破人类已有认识的极限;重大创新越来越主要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技术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原始创新地位日益突出;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相互影响日益紧密。
科技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产业化的速度将越来越快。
另一方面,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快,新学科不断涌现。
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趋势,再不能局限于本学科领域方面单纯的研究,必须要注重跟其他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共同探讨、共同发展、交叉融合、共同合作。
科技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广泛。
在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当中,科技的发展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表现出几个方面的趋势:第一,科学技术将加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快速增长:人们把当前人类知识增长的趋势用指数函数来描绘,也就是在经常提到的知识爆炸现象。
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到70%已经过时。
伴随着知识爆炸现象的出现,科学技术研究的规模也呈指数函数增长,全世界用于科研的经费和从事科研的人数也将会大幅度提高,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将会成为本世纪末人类的主要活动。
第二,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随着科技产业化的深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和商业化应用速度大大提高。
第三,科学技术中,各学科领域将得到进一步的相互交叉和融合。
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以解决在科学发展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也推动了一系列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和边缘学科的出现。
第四,科学和技术的高度融合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当前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更加迅速,逐步形成了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
在这个统一体当中,基础科学的作用日益增强,不断为技术的进步开辟新的方向,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向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转移。
第五,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将进一步结合,以解决人类自身发展的问题。
科学的发展提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所存在的内在的紧密联系。
许多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
同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污染)、资源问题(能源、粮食)等,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超出了自然科学技术能力的范围,必须综合运用各门自然科学、各种技术手段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
所以加强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家的联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六,科学研究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