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秩序管理》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200.00 KB
- 文档页数:38
- 1 -
《治安秩序管理》课程讲义
第一章 治安秩序管理概述
第一节 治安秩序管理的概念
◆ 秩序:本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有条理、不混乱之意。现泛指有条理、不混乱的社会状况。
◆ 公共秩序:是指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一种有条不紊的稳定安宁的社会状况。
◆ 治安秩序:是指公安机关依法进行管理与维护的社会中一些特定场所和行业的公共秩序,是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
◆ 治安秩序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维护公共治安秩序依法实施的一种组织管理活动。
(1)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治安部门依法从事的行政管理;
(3)是以公开的行政管理为主。
第二节 治安秩序管理的范围和任务
一、治安秩序管理的范围
1、公共复杂场所管理
2、特种行业管理
3、特殊区域治安管理
4、集会游行示威管理
5、大型群众性活动管理
6、社会丑恶现象治理
7、与治安秩序相关的社会管理
二、治安秩序管理的任务
1、查处治安案件
2、开展巡逻、守望、堵截
3、指导有关场所和行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4、配合处理各种社会治安问题
5、协助民政、卫生等部门管理流浪乞讨人员和精神病人
6、为民服务,排除危难险急
第三节 治安秩序管理的意义和指导思想
- 2 - 一、治安秩序管理的意义
1、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2、保障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正常生活
3、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4、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政治声誉
二、治安秩序管理的指导思想
1、为人民服务,方便群众,有利于群众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3、谁主管、谁负责,群防群治
4、严格管理和文明管理相结合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治安秩序;治安秩序管理
2、治安秩序管理的范围和任务是什么?
第二章 治安秩序管理的基本措施
第一节 治安防范教育
一、治安防范教育的作用
治安防范教育也称为治安教育,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为实现社会治安的有序状态,在治安秩序管理的过程中,依靠有关部门和单位,运用多种形式,对社会成员进行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传播、普及、教育活动。
1、提高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激发群众维护治安秩序的积极性,增强群众维护治安秩序的责任感。
3、促进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二、治安防范教育的基本内容
1、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教育
2、安全防范知识教育
3、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4、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规范教育
三、治安教育防范的重点内容
1、场所行业: “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教育。
2、教育对象:场所行业的职工,要害岗位的工作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少年管教人员。 - 3 - 3、时间上:易发案时段。
四、治安防范教育的方法
1、报告:形势报告、专项动员、辅导报告、工作报告。
2、座谈讨论。
3、运用宣传媒介教育。
4、典型教育:如 “民意无盗”。
五、治安防范教育的要求
1、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治安教育组织,推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2、培养治安防范积极分子,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教育。
3、建立专门机构,建设一支专业治安教育队伍。
4、结合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治安教育。
第二节 治安状况调查
一、治安状况调查的作用
治安状况调查,是指治安管理部门依法采取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定地区、一定行业的治安情况和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研究、预测和决策等活动的总称。它是治安管理部门的一基经常性工作,是治安民警的一基职业基本功。
1、治安秩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2、制定正确的治安管理策略的依据。
3、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高治安民警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4、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二、治安状况调查的内容
1、各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出台后,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反映与动态。
2、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后,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反映与动态。
3、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及治安灾害事故的规律特点。
4、治安秩序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带有萌芽性、倾向性的治安问题。
三、治安状况调查的要求
1、实事求是
2、全面准确
3、主动及时
4、规范系统
四、治安状况调查的方法
1、普遍调查法:包括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
2、常用调查法:包括查阅分析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等。
3、特种调查法:包括行政措施调查法、专门手段调查法、秘密调查法等。
- 4 - 第三节 治理整顿
一、治理整顿的作用
治理整顿也称专项治理、专项斗争,是指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针对某一时期或某些地区、场所中出现的突出治安问题,集中一定的时间与警力,依法进行的专项整治活动。
1、及时打击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嚣张气焰,有效地遏制刑事案件的上升势头。
2、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治安管理的意识,形成社会治安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锻炼公安队伍,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4、取得党委和政府对治安管理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及安全防范措施。
二、治理整顿的内容
1、在时间上:根据一定时期治安问题的高发态势,集中进行治安整治。
2、在空间上:根据不同地区、场所和行业治安问题的突出表现,开展治安整治活动。
3、在治安问题的类型上:根据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等治安问题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整治。
三、治理整顿的步骤
1、深入调查,确定整治的重点,制定实施计划。
2、精心组织,正确指挥,各警种、部门协调行动。
3、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
4、打、防、控多管齐下,重在长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5、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四、治理整顿应注意的事项
1、要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整体优势。
2、坚持反复抓和抓反复。
3、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宜过频。
第四节 治安检查
一、治安检查的作用
治安检查也称安全检查,是指治安管理部门为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预防治安问题的发生,依法运用一定的方式与方法,对有关场所、行业人员等所进行的查看和监督活动。
1、及时发现隐患,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
2、有效地挫败敌对分子的阴谋破坏活动。
3、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严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二、治安检查的内容
1、证照:有无证照、项目变更情况。
2、房屋建筑:出入口、紧急通道畅通情况、安全指示、警示标志设置情况、防盗设施安装情况。 - 5 - 3、消防设施:消防设施配置情况、电器设备安装使用情况,易燃易爆物品存放情况。
4、保卫人员:配备治安保卫、保安人员情况。
5、制度措施:安全防范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6、治安秩序情况。
7、从业人员情况。
三、治安检查的方式
1、经常检查
2、临时检查
3、全面检查
4、重点检查
四、治安检查的方法
1、感官检查:通过人的手、眼、鼻、耳、口等进行检查。
2、仪器检查:通过技术设备进行防枪击(金属探测器)、防爆炸(爆炸物品探测器)、防火、防毒、防辐射检查。
3、动物检查:通过特殊训练的警犬、警猪等动物进行检查。
五、治安检查的步骤
1、亲临现场查看,逐项检查。
2、找出存在的隐患、问题,并逐项登记。
3、提出整改意见,并通知限期改正。
4、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复查。
5、对未整改的场所、单位,填写《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五节 治安清查
一、治安清查的概念和作用
(一)治安清查的概念
治安清查,是指公安机关根据特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集中一定规模人数的警力和社会力量,有针对性的就一些区域、行业场所、房屋、物品以及特定人员等依法采取的彻底清理和检查的活动。
治安清查侧重于公安机关具体业务范围,是一项经常性的警察勤务活动,具有时间短、效率高、针对性强等特点,能够迅速改变治安混乱状况,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推动社会治安秩序良性循环。
(二)治安清查的作用
1.及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2.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3.为完善和改革治安防控机制奠定基础。
二、治安清查的对象和特点
(一)治安清查的对象
1.人——治安清查对象所指向的人,主要是具有违法犯罪活动嫌疑的人员,流窜作案嫌疑人员、重点人口以及可能影响治安秩序的精神病人、流浪乞讨和自杀可能的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