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语文备考—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意【考情简述】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
就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语句。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这些语句通常包括以下几类语句: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结构复杂句、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主旨情感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
【设问方式】(1)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题干中往往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有“分析”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北京的“大”与“深”》)(2)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汴京的星河》)(3)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我们的裁缝店》)【解题思路】1.审题定向“赏析”“解释”等作答动词和“含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
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全文的主旨才能理解。
(2)瞻前顾后,审读语境。
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分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意的分析,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
一般来说,语句的含意常在其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就有表述,答题时,或者直接引用原句,或者理解后进行转述。
(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
我们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4)看句子的位置。
就重要句子来说,揭示段意的,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结性的语句。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一、重点提示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二、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1)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主旨的。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如苏教必修二教材中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标题中的“空中楼阁”意义双关,既指建于山上的小屋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人天际的楼阁,又指作者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文“中同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一句中的“伟绩”就是褒义贬用,其含义就是指“中国反动势力屠杀中国人民的大惨案”。
(一)常见提问方式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
2.句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句中××一词指代什么。
(二)明确解题思路理解重要词语,基本原则是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依据整篇文章或词语所在的段落及前后句。
就具体思路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点:1. 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来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要这样来理解。
2.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说“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文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可以理解为和故乡的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悲哀的所在,也是小说的主题之所在。
散文阅读|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和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考查对象一般有两类:一是文中重要词语、句子;二是人物的语言。
重要语句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主要有:1.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2.意思隐晦、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使用了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4.能显示文章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等,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
这些句子大体上可以归结为结构句、含蓄句、修辞句、主旨句等。
理解句子含意要思考以下三层意义:第一,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第二,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第三,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
重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淌过四方街的何止是玉泉河清澈的泉水,还有被滋润的目光。
丽江古城荣膺“世界文化遗产”后,四方八面的游客接踵而至。
金秋时节,我踏上这片倾慕已久的土地。
没有汽车噪音,没有单车的冲撞,青石板铺设的街巷,在叩击声中,诉说着沧海桑田,世事更迭。
漫步古城,轻松逍遥。
古城风景,最引人入胜的当数潺潺流水。
玉泉河的若干支流,叮叮咚咚,穿街走巷,仿佛一群天真活泼的顽童,一直伴在左右。
根据文意,淌过四方街的滋润的“目光”指的是什么?【答案】那些为古城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文化所陶醉、感染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其实是一棵树,曾经是树,现在只有根了。
那园子里的树曾经都是很风流的,连同那些石兽、华表和珊瑚等,身价也很精彩,惹得那些劫夺者动了军舰大炮,举着火把来取它们,能取走的都取走了。
然后出现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里,成为人们惊叹的对象。
这里只有根,它有许多根须,那根须足够粗壮的。
百年风雨陪伴着它们从泥土里冒出来又往泥土里扎进去,翻来覆去缠缠绕绕,它像是死了,又依然活着,有一条根须发出新枝来,很嫩,又很直,翘起一枝很绿的俊俏。
它们死死活活缠在一起,缠成一个结,那是一个解不开的结。
除非用火或者用斧,焚了它,或者劈了它。
如何理解散文阅读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散文讲究文采,取材广泛,要真正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就必须理解和分析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令人玩味又有文采的重要语句语句。
所谓“重要语句”,指的是在文章中对于思想内容的表达和结构层次的显示具有重要意义的语句,如首括句、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等。
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指的是基本义、象征义、引申义、修辞义等。
句子的含义一般有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之别。
“体会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体会句子的表层意义。
其次是体会句子的语境意义(深层含义),即在一定的语境句子中的临时意义。
这一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第三是体会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在此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反语、双关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
那么,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紧扣主旨,仔细斟酌事实上,要想正确理解一个句子的含义,必须要对文章的主旨有一个比较深刻、透彻和全面的了解。
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第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气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要想理解这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应紧扣住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这个主旨。
(1)句中的“长不大的孩子”是指生活舒适、安逸的孩子,缺乏一种坚强,而大西北的艰苦会使他们重新认识生活,认识自我,从而长大成人。
(2)句是用南方与大西北进行对比而形成强烈的反差,说明南方有的只是精致之美,缺乏大西北所独有的壮美与粗犷。
参考答案可拟定为:(1)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南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2)南方过于精致纤巧。
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二、联系语境,瞻前顾后就是将题干中的句子回归到原文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之上,联系上下文,既要瞻前,又要顾后,确定答题的有效区间,然后再仔细品读题干的具体要求,精读划定的语段区间,抓出答题的要领,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将答案表达出来。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一、重点提示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二、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1)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主旨的。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如苏教必修二教材中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标题中的“空中楼阁”意义双关,既指建于山上的小屋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人天际的楼阁,又指作者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文“中同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一句中的“伟绩”就是褒义贬用,其含义就是指“中国反动势力屠杀中国人民的大惨案”。
(一)常见提问方式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
2.句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句中××一词指代什么。
(二)明确解题思路理解重要词语,基本原则是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依据整篇文章或词语所在的段落及前后句。
就具体思路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点:1.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来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要这样来理解。
2.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说“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文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可以理解为和故乡的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悲哀的所在,也是小说的主题之所在。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之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1.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
2.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3.从表达上说,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所谓富有特色,一是指结构上超常组合,二是指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三是反复出现的句子。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列几种: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例1: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一句是全文结尾处高度评价马克思伟大人格的一句,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应从“私敌”和“敌人”这两个词入手。
“私敌”是因个人的利害冲突而形成的敌人;未必有一个私敌,那么句中的“敌人”就是公敌。
依据上文,所谓公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共同敌人。
这样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例2:后来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本例画线句子是一个复杂单句,主语是“伟人”,即托尔斯泰,谓语是“埋葬”,而“就像……被人”是四个状语。
高考散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讲义
本文介绍了从关键词语、特殊位置、修辞手法、相邻句子和题目提示语等几个方面入手理解高考散文的方法。
其中,关键词语包括特定称谓、指示代词、动词和修饰语等;特殊位置包括首句、过渡句和段首段尾句;修辞手法需要还原句子的意思;相邻句子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题目提示语和引导语也是解题的重要线索。
最后,通过一道题目演练,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理解散文中的句子含义。
2)沙漠是一个荒凉、单调的环境,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劳动和顽强的意志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第四段,旨在表达人类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顽强的意志。
通过劳动和信念,人们可以克服困难,让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高考散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讲义方法探究
一、从关键词语入手
1、句中的特定称谓
2、句中的指示代词
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
二、从特殊位置入手
1、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还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
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
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
三、从修辞手法入手
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原本想表达的意思。
比喻句要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借代句要找出相关性,比拟句要找出形象性等。
四、从相邻的句子入手
在语段中间的句子,要结合这个句子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五、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
提示语有明确的也是暗示的,但要记住,题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信息,一定要加强审读,不能大略看一下问什么和有几问,就草草答题。
六、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
1、分清句子的陈述主体可以明确回答的方向,不至于抓不住重点。
2、如果句子的陈述主体在句中省略必须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把它补充出来。
试题演练
1、《阳关古道苍凉美》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6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案】(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案】(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案】(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思和诗情。
【解析】
(1)题重点理解“海洋”一词的比喻义。
海洋浩瀚而宽广,用来比喻林带,说明林带像海洋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同时,着一“闯”字,体现了林带进入眼帘的突然,展现了见到林海后的惊喜。
(2)题要结合语境才能准确理解。
“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旅伴介绍“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带有浓浓的中国历史文化气息,使的心里有了一些安慰,同时也感到骄傲与自
豪。
(3)题要理解“哲学家与诗人”的比喻义。
由于将军、士兵们在阳关道上冲冲杀杀,历经多次生死,便产生了很多人生感悟,“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哲思与诗情。
答题思路:1.分析句子,明确本体喻体;2.结合语境,找到相似点;3.分析效果(作用+情感),准确作答。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6分)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答: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答:
【答案】
(1)在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备考答案】
(1)在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虽然已经死去,但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显示出顽强的意志和信念,给人以精神的启示
(2)沙漠是环境恶劣和色彩单调的的,但是,在荒凉的环境中,人生可以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通过辛勤的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试题解析】第一句话出现在文中第三段。
理解这一句话应该将其放在对胡杨树的描写及对其精神的赞美的的语境中。
所以,结合上下文,要抓住两个要点解释:一是我为什么“喜欢这些树”,二是“上天兆示给人类”什么样的“精神榜样”。
第一个问题,第三段原文有“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的铺上一片黄沙。
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这些语句勾勒出了胡杨树的形象,形象地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一句,则概括地表达了“精神榜样”的内容。
第二句话出现在文中第六段的末尾。
同样要注意上下文语境。
第六段主要描写彩色沙漠中的红的。
先写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然后围绕“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展开议论:“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理解这一句话,要注意两个“荒凉”的含义:“只有荒凉的沙漠”中的“荒凉”指的是戈壁滩荒凉的环境,即恶劣的环境、单调的色彩,“没有荒凉的人生”中的“荒凉”是比喻义,从上下文看,是单调的、没有色彩的、无意义的。
结合语境“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表明这是石油工人的追求,也是他们的行动: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让人生像这多彩的沙漠一样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