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dayoni R,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lleviated positioning after small macular hole surgery. Ophthalmology, 2011, 118(1):150-155.
• 2004 年,Kusuhara S 等使用 OCT 对 35 眼Ⅱ期和Ⅲ期特发 性黄斑裂孔的最小直径、基底直径、视网膜厚度进行定量 测量。并首次提出黄斑裂孔指数(MHI 裂孔高度与基底径 的比值)的概念。
FTMH)
有玻璃体后脱离,中心凹3 mm半径 内玻璃体与黄斑粘连,中心凹形态发 生变化,视网膜内的结构改变,可有 中心凹的上移,但没有视网膜的全层 缺损。
局限性VMT:≤1500 μm 广泛性VMT:>1500 μm
中心凹处内界膜至色素上皮层视网膜 的全层缺损小
小FTMH:≤250μm 中等FTMH:>250μm,但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早期变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玻璃体液化与PVD
①年龄:人眼玻璃体4 岁开始液化,青少年中期至后期 液化体积约占总容积的1 /5。随着年龄增长,液化腔体 积增大、数量增多、相互融合,PVD 的发生率随着年 龄增加而增高;
②高度近视:Akibaa 等报道,高度近视眼出现PVD 较 正常眼提前10a;Morita等指出高度近视眼的屈光度和眼 轴长与PVD 呈正相关。
≤400μm 大FTMH:>400 μm
(一)特发性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分期( Gass4期分期法):
• Ⅰ期:为中心凹脱离,黄斑囊样改变。表现为中心凹变浅或消失, 中心凹区可见 100~200μm 直径的黄色斑点(ⅠA期)或 200~ 350μm 直径的黄色环(ⅠB期),此期玻璃体在位,无明显视网 膜组织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