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防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格式:docx
- 大小:18.82 KB
- 文档页数:4
轨道交通防雷规范1. 引言轨道交通系统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雷电的影响,从而导致设备故障和安全问题。
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制定一套科学的防雷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轨道交通防雷的基本规范和建议,以帮助轨道交通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合理防范雷击。
2. 雷电行为分析在制定防雷规范之前,首先需要对雷电的行为和特点进行分析。
雷电是大气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大气中的水蒸气、云和电荷分布有关。
雷电常常伴随着电流和电压的突然变化,可能对轨道交通系统和设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了解雷电的行为规律对于制定有效的防雷规范至关重要。
3. 轨道交通防雷设计要求根据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和安全要求,以下是一些轨道交通防雷设计的基本要求:3.1 地面防雷•在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等地面设施中,需要合理安装避雷针和接地装置,以确保雷电能够安全地通过接地系统引流。
•地面设施的接地系统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导电性能良好且可靠。
•轨道交通线路上的信号设备和供电设备需要采取防雷措施,如安装避雷器和振荡器等装置,以保护设备免受雷击损坏。
3.2 轨道交通车辆防雷•轨道交通车辆需要具备良好的金属屏蔽,以减轻雷电对车内设备和乘客的影响。
•车辆外部的闭合金属结构需要能有效吸收和分散雷电能量,减少雷击的可能性。
•内部的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需要采取合适的防雷措施,如使用避雷装置和电磁屏蔽等。
3.3 通信系统防雷•轨道交通系统的通信设备和信号传输系统需要采取防雷措施,确保稳定的通信和信息传输。
•通信线路和设备需要遵循相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以避免雷电对通信系统的干扰和损坏。
•关键的通信设备和系统应设置备份和冗余机制,以保证在雷电天气下的正常运行。
4. 防雷设备的维护和检测为了保证防雷设备的有效性,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检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维护和检测要点:•避雷针和接地装置需要定期清理和检查,确保其表面光洁和导电性良好。
2015届毕业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电路防雷系统方案设计二、指导教师:汤阳三、设计内容与要求1、课题概述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防雷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努力提高轨道电路防雷的设计和建设水平,能进一步减少雷害对轨道电路设备和行车安全的影响。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电路防雷系统方案的设计,可以加深铁道信号专业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电路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理解,并学会一种轨道电路防雷系统解决方案,对他们毕业后能快速地融入到相关的工作岗位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电路防雷系统方案设计”是与铁道信号专业紧密相关的课题,是专业基础课程《铁路信号基础》和《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知识的实践应用,有利于加深铁道信号专业学生对轨道电路及防雷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他们对轨道电路防雷系统的检修与维护水平。
轨道电路防雷系统工作原理不会很复杂,而且参与设计的学生都已经学习过相关的基础知识,因此,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2、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内容:设计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电路防雷系统的方案(1)型号要求:能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或区间的轨道电路的防雷系统(2)功能要求:能够满足轨道电路防雷击的系统要求(3)设备要求:应设计有相关防雷元件等3、设计原始资料各种轨道电路的电路原理图、防护电路图,以林瑜均主编的《铁路信号基础》中图5-20、图5-22为蓝本,同时应将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资料妥善保存。
4、设计课题的特点与目的(1)课题特点:能充分体现信号专业特色(2)课题目的:为了加深高职学生对轨道电路及防护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对轨道电路防雷系统的检修与维护水平。
5、设计成果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电路防雷系统解决方案四、设计说明书要求1、封面2、目录3、内容摘要(200~400字左右,中英文)4、引言5、正文(设计方案比较与选择,设计方案原理、计算、分析、论证,设计结果的说明及特点)6、结束语7、附录(参考文献、图纸、材料清单等)五、设计参考书《铁路信号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主编:林瑜筠《雷电与避雷工程》,中山大学出版社,主编:苏邦礼铁运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2006)26号《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机械工业出版社,主编:贾毓杰六、毕业设计进程安排第4-5周(2014.10.6-2014.10.18):资料准备与借阅,了解课题思路第6-8周(2014.10.19-2014.11.8):深入理解本课题的技术要求及特点,并查找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第9-11周(2014.11.9-2014.11.29):深入理解轨道电路防雷系统组成及其基本工作原理;第12-13周(2014.11.30-2014.12.13):方案设计;第14-15周(2014.12.14-2014.12.27):撰写设计文档;第16-17周(2014.12.28-2015.1.10):成果验收工作准备,毕业答辩七、毕业设计答辩及论文要求1、毕业设计答辩要求答辩前三天,每个学生应按时将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专题报告等必要资料交指导教师审阅,由指导教师写出审阅意见。
地铁防雷技术方案引言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
然而,在雷电活跃的地区,地铁线路容易受到雷击的影响,给地铁运营和乘客的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地铁防雷技术方案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地铁系统的防雷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概述地铁防雷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防雷装置安装–在地铁线路周围的开放区域安装避雷针,用于吸引雷电,并将雷电导向地面;–在地铁站点和线路的高处安装避雷网,以减少雷电对地铁站点和线路的影响;–在地铁站点和车辆上安装防雷设备,以保护乘客和设备不受雷击侵害。
2.地铁线路的接地系统–在地铁线路的每个区间设置接地装置,将电流引到地下;–地铁线路的轨道和隧道壁利用导电材料进行接地,减少雷电对地铁线路的影响。
3.雷电监测系统–在地铁线路和站点周围建立雷电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雷电活动;–通过雷电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雷电形势,为地铁运营方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4.防雷教育与培训–对地铁工作人员进行防雷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雷电意识和应变能力;–向乘客宣传地铁防雷措施,教育乘客正确的地铁乘坐行为,减少雷电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施步骤以下是本方案的实施步骤:1.方案设计–针对地铁线路和地铁站点的实际情况,制定防雷技术方案设计,包括安装防雷装置、建设接地系统和雷电监测系统等。
2.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方案设计,采购相应的防雷装置、接地装置和雷电监测设备;–在地铁线路和站点上进行设备安装,并确保所有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3.系统调试与优化–对安装的防雷装置、接地装置和雷电监测设备进行系统调试和优化,确保其正常工作;–运行一段时间后,对系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地铁防雷效果。
4.人员培训与宣传–对地铁工作人员进行防雷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雷意识和技能;–在地铁站点和车厢内发布宣传资料,向乘客普及地铁防雷知识,提醒他们注意雷电安全。
技术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地铁防雷技术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估:1.雷电活动监测–通过雷电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雷电活动的频次和强度,评估技术方案对雷电活动的监测效果。
.山东省地方标准地铁和轻轨防雷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s in metro andlight rail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工作组讨论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目次 (I)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规定 (2)5 防雷装置检测内容 (4)6 检测仪器与方法 (15)7 检测作业要求 (3)8 检测报告编制 (15)附录A (规范性附录)防雷装置检测所需仪器 (17)附录B (资料性附录)工程施工中防雷检测时间节点 (18)附录C (规范性附录)外部防雷装置和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材料和最小尺寸 (20)参考文献 (2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市气象防雷中心、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庞华基、地铁和轻轨防雷检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地铁和轻轨交通防雷装置检测的一般规定、检测范围、内容和要求、检测仪器、检测方法、检测作业要求及检测报告编制。
本标准适用于地铁和轻轨线路的施工过程中跟踪检测、竣工检测以及定期检测,高电压系统的防雷检测不属于本标准的范围。
单轨、有轨电车、磁悬浮、自动导向、市域快速轨道等其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防雷检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299-1999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03年版)GB 50382-2006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578-2010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50732-201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11/T 311.2-200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第2部分:设备安装工程GB/T 7928-2003 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14894-2005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气象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防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一)任务来源根据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2018年8月27日下发的《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19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8〕62号)文件要求,制定气象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防雷技术规范》,项目编号为QX/T-2019-12,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二)协作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等。
(三)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略。
(四)主要工作过程(1)前期基础2019年1月,在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和申报立项稿等工作基础上,编写组整理汇总了城市轨道方面的标准及资料文献,并将汇编资料发给编写人员进行学习。
成立了编写组,明确了目标任务,确定了编写方案、分工及编写计划,讨论了初稿,向有关专家进行了咨询,在此基础上形成标准初稿。
(2)工作组讨论稿2019 年 2月26日,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牵头组织召开了本标准编制启动会暨编制组第一次工作组会议。
同时,会议还邀请国内有关人员作为咨询专家组参加了会议。
会上,与会人员听取了主编单位关于前期编写过程、编制思路、标准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及轨道交通系统类型等有关情况的汇报。
与会人员对标准的初稿进行了讨论,会后,各单位根据启动会任务分工进行了意见反馈,主编单位整理汇总了意见,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后,并在次征求编制组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
(3)征求意见稿2019年8月16-17日,编制组在深圳召开了第二次全体会议,同时,会议邀请了国内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听取了主编单位关于的编写情况汇报,并对本标准文稿进行了逐章逐条讨论,同时,提出了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会后,编写组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将修改的标准文本发送给编制组征求意见,在两次征求意见的的基础上形成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技术装备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综合防雷保护设计1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快捷、准时、舒适、运输能力强的特点,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首选,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截至2021年末,城市轨道交通投运里程超过9 000 km 。
大城市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已基本建成,现阶段轨道交通主要向城市郊区发展,其线路敷设方式以高架线为主。
据统计,雷击主要集中发生在高架线路上,雷电原因引起的城市轨道交通故障时有发生 [1]。
例如,2010年7月22日,由于雷电原因导致南京地铁1号线接触网断裂而影响线路正常运营,中断运营3 h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由于雷击导致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超过32 h ;2019年4月9日,上海地铁浦江线由于区间设备遭受雷击造成道岔故障,列车正常运行受到影响 [2]。
因此,高架车站、高架区间是城市轨道交通防雷保护设计的重点。
本文以深圳地铁6号线为例详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综合防雷保护设计。
周 超(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31)2 工程概况深圳地铁6号线沿深圳市中部发展轴布设,线路全长37.626 km ,其中高架段长24.616 km ,地下段长5.647 km ,过渡段长1.197 km ,山岭隧道段长6.166 km 。
全线共设置20座车站,其中高架车站15座,地下车站5座。
列车采用A 型车6辆编组,接触轨授电,最高行车速度100 km/h 。
线路于2020年8月18日投入试运营。
由于深圳地铁6号线高架线占线路总长的65%,针对高架线的特点,合理有效地采用防雷措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常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3 雷电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危害雷电是因强对流天气而形成的雷雨云层间、云层与大地间强烈瞬间放电现象,雷电灾害是自然界十大灾害之一。
它通过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和地电位反击4种方式威胁人身安全,对电气设备、特别是电子设备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铁路轨道衡(含车号)防雷方案及预算一、雷电的成因及对电厂电子设备的危害众所周知,雷电因其瞬间电压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达数十万安培对建筑物、设备、网络极具强大的破坏性。
每逢雷雨来临,总有一些建筑物、设备、网络难以避免地遭到雷击,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建筑物仍在使用传统的、经济的、有效的避雷针防雷。
但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量计算机的使用,避雷针对这些脆弱的电子设备的保护却是无能为力的。
避雷针无法阻止感应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以及这些过电压在泄放电流时在其周围产生的很强的感应电压对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破坏。
轻者使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破坏、通信中断,重者可使网络主机损坏,致使网络瘫痪。
工作电压只有几伏甚至几毫伏,很容易受到操作过电压、感应雷等电磁浪涌的破坏。
雷电对各种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线缆上产生高压形成的。
线缆上高压的形成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直击雷(云层直接放电到建筑物或设备上)建筑物受到雷电直接击中后,建筑物内的地线及接在地线上的一切设备,在瞬间产生高压。
这现象造成两种负面影响:第一,产生破坏性大的电流和电地极感应并反向由市电电源及信号线扩散到室外,影响到附近建筑物内之设备;第二,该雷电感应室内所有没有接在同一地网上的设备,使之产生高压电位差损坏该设备及危害接触该设备的人身安全。
2、传导雷(从建筑物外的线路传来)即使该处的建筑物没有受到雷电直接击中,但因雷电感应的高脉冲电压以高速从被雷电击中的建筑经过电缆及通信影响或直接击毁远方的电子设备,常见的情况是,当你听到远方传来的雷电声音时,你的电脑、网络设备、控制系统、电视已经被雷电高压击毁了。
3、感应雷(云层之间的放电)云层与云层之间的雷电,比直击雷出现之机会更大,它能产生和直击雷类似的后果,对市电电源及通信线同样产生高脉冲电压,击毁连接在其线路上的设备。
4、工业过电压当电流在导体上流动时,会产生磁场储存能量,电流越大,导线越长,储能越多,所以当大负载(特别是电感性负载)电器设备开、关时,便会产生瞬间过电压。
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1)4 一般规定 (2)5 建筑物检测内容及要求 (3)6 设备系统检测内容及要求 (6)附录A(资料性) 检测技术报告式样表 (10)附录B(规范性) 连接工艺 (12)附录C(规范性) 接地电阻的测试 (14)附录D(规范性) 绝缘电阻的测试 (16)城市地铁交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地铁交通防雷装置检测的内容及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地铁交通建筑物和设备系统防雷装置的检测,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等其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防雷装置检测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431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32938 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L/T 475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QX/T 10.3 电涌保护器 第3部分:在电子系统信号网络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3 术语、定义及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地铁metro(underground railway、subway)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
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
[GB 50157-2013,术语 2.0.1]3.1.2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物上或建(构)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二O一六年七月《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规范》行业标准编制说明一、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截至2014年底,全国开通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城市已达到21个,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随着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不断增加,一方面,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运营调度、行车组织等方面的网络化运营日渐成熟;另一方面,新开通运营线路的城市在运营行车组织等方面的经验尚浅,需通过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来规范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在此背景下,交通运输部在2014年编制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GB/T 30012—2013),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了基本规范。
该标准规定了“运营单位应制定行车组织规则,并应根据行车线路的封闭方式、范围、线路条件、设备条件等,制定相应的细则,运营单位按照行车组织规则和细则做好行车组织工作”,但缺乏系统性的行车组织原则、方法和标准。
为此,需明确和规范行车组织规则的内容和标准,以指导运营单位在各种设备条件下的行车组织。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规范》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GB/T 30012—2013)的延伸和补充,对于规范运营行车组织管理,提升轨道交通行业行车组织水平,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服务、效率和规范具有重要作用。
二、编制概况1、任务来源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15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的通知》(交科技发[2015]114号)的要求:广州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规范》(计划编号:JT2015-25)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需联合北京地铁、上海地铁、北京交通信息中心、京港地铁、天津地铁、重庆地铁、西安地铁、苏州地铁、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9家单位按计划于2016年底前完成该行业标准的编制。
2、编制过程2015年5~6月,广州地铁联合北京地铁、上海地铁等9家参编单位,成立了由10家起草编制单位36人组成的标准编制工作小组。
城市轨道交通防雷接地技术分析与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攀升,居民出行量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包含地铁、轻轨等,本文主要指地铁)成为城市内客流运转的骨干运输方式。
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使用了最为精密的设备,其极易受到雷电流的干扰,对设备造成损害,从而严重影响交通轨道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结合佛山地铁二号线轨道交通建设特点,详细阐述了雷电对轨道交通的影响,从而提出具体的防雷方案,希望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切实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防雷技术;具体方案一、前言佛山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整体呈东西走向,一期工程西起南庄站,东至广州南站,正线全长32.4km,共设车站17座。
全线在车站、控制中心、车辆段/停车场主要设备和管理用房设置门禁系统。
还包括佛山市轨道交通线网级门禁控制管理中心,负责根据线网级门禁管理系统已约定的接口协议,实现2号线一期工程门禁系统与线网级服务器的数据交互,接受线网级门禁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及授权。
该项目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要求比较高,如电子系统被雷电破坏,将严重影响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因此,本文主要对该项目轨道交通防雷技术方案进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雷电对轨道交通的影响地下轨道交通的埋藏一般都比较深,而且加上建筑材料的完善,受到雷击的可能性一般为零。
而地上轨道交通一般都是裸露在地表之上,两边设有专门的防护网,从而构成了地上交通运输网络。
由于其裸露地表加上为了保证交通的稳定运行,会采用专门的交通电线来进行车辆的牵引工作,这就导致地上交通轨道受到雷电影响的几率加大。
雷电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雷击上,雷击所产生的电磁风暴也会对电力线路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导致整个牵引运输网络瘫痪。
当雷击发生时,所产生的电磁风暴对电力线路以及各个车站站点的电力系统造成破坏,从而造成运输网络的瘫痪。
同时电磁风暴也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车辆很容易在行进的过程中接收不到系统信号从而做不到有效地速度调整和行进信息,在运输高峰阶段很容易造成轨道交通事故的发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标准编制背景及任务来源1、标准编制背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点多、线长、面广”、沿线水文地质情况复杂、周边建筑物广泛分部、施工工法多样、参建单位安全管理能力良莠不齐,导致各地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945-20XX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535-20XX建设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程》分别对各自省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作出了规定,电力行业标准《DL 5162-20XX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也对本行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作出了要求。
目前轨道交通施工方面缺乏针对轨道施工特点的安全防护技术标准,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的规范指导,导致省内不同城市、同城不同线路之间安全防护设施设置现状混乱,安全设施设置不合格状况普遍。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目前中国获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城市已达40个,20XX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将达到2200亿元,比20XX年增加400亿元。
20XX年末,全国22个城市共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3173公里。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阶段,2020年规划线路里程将超过10000公里,并将由主要集中在省会等一线城市转变为向二线、三线城市扩展。
江苏作为第二经济大省已有或将要建设地铁的城市最多,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和南通共6个;预计到2020年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加速,全省新增里程200公里以上,运营里程达500公里左右。
由此,申报标准惠顾面广、体量较大。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根据有关单位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积累,以及北京、湖北省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制定的标准,包括多年来对南京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现状的调研和课题研究,上述引用的标准尚不满足我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针对性、具体性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这对于提高我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条件、减小安全生产事故概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摘 要:贵州属于喀斯特地貌,雷电高发区。
目前在贵州规划修建的地铁线路地形差异大,线路落差大,对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及检测要求高。
为及时检查发现地铁存在的防雷隐患,2020年11月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贵州省地方标准《城市地铁交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为地铁防雷装置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本文对编制《城市地铁交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背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该规范的主要内容,重点对规范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地铁,防雷装置,检测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1.03.014Interpretation of the Key Points i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Det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 for Subway TrafficDING Min 1 LIU Yan-qing 2 ZHANG Kai-hua 3( 1.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efense Technology Center of Guizhou Province; 2. Xiangxiang Bureau of Meteorological;3.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efense Technology Center of Zunyi )Abstract: Guizhou featuring karst landform is an area with highly frequent lightning. At present, the subway lines planned and constructed in Guizhou have great difference in terrain and big drop gap, which have high requirements on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det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In order to timely inspect and find out hidden trouble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subway, The Market Regulation Administr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approved and issued the Provincial Standar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in urban subway traffic" in November 2020,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t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in subw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compiling the standard,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tandard, and analyzes the technical points of the standard.Keywords: subway,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 inspection基金项目: 本文受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项目“省级防雷安全监管标准化体系研究”(2021ZZXM19)、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电网输电 线路雷电及山火预警技术及应用研究 ”( 黔科合支撑[2020]4Y054 )资助。
一、编制依据为保障地铁运营安全,防范雷电灾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铁运营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地铁运营范围内因雷电灾害可能导致的各类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地铁防雷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公司副总经理-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职责:- 制定、修订和发布地铁防雷应急预案。
- 组织开展防雷安全教育和培训。
- 监督检查防雷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
- 协调处理防雷安全事故。
2. 地铁防雷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公司副总经理- 副指挥长:安全总监、设备总监-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职责:- 组织实施地铁防雷应急预案。
- 指挥协调各部门开展防雷应急工作。
- 决定启动、终止和调整防雷应急响应等级。
3. 地铁防雷应急小组- 成员:各部门相关人员职责:- 负责日常防雷安全管理。
- 负责防雷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
- 负责雷电预警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 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
四、预防措施1. 防雷设施建设- 在地铁车站、区间隧道等关键部位安装防雷装置。
-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雷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 雷电预警信息- 建立雷电预警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
- 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乘客发布雷电预警信息。
3. 防雷安全培训- 定期开展防雷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防雷安全意识。
五、应急响应1. 雷电预警- 当气象部门发布雷电预警信息时,地铁防雷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 防雷应急小组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乘客发布雷电预警信息。
2. 应急响应措施- 关闭地铁运营,确保乘客安全。
- 启动应急照明系统,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 加强对车站、区间隧道的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 组织应急抢修队伍,对受损设施设备进行抢修。
3. 应急恢复- 雷电天气结束后,地铁防雷应急指挥部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评估。
- 恢复地铁运营,确保乘客出行。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电源和屏蔽门防雷技术发表时间:2017-09-07T15:46:22.643Z 来源:《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7期作者:江桂焕[导读] 在轨道电位正常的情况下,电位限制器对轨道始终保持开路,一旦轨道电位超过阈值时,则电位限制器动作将轨道短接入地。
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雷电灾害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存在较多的危害与不便。
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保障市民的出行,探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防雷问题,分析和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防雷技术很有必要。
基于此,文章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际,重点提出了交通牵引电源和屏蔽门的防雷技术,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综合防雷施工;防雷技术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变化。
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客流量大等特点,承担着城市居民出行安全的责任,如果发生事故,对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会造成重大威胁,也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然而,在纷繁复杂的轨道交通工程系统中,机电系统、电子系统高度集中,雷电直接威胁着乘客及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交通的正常运行。
因此,针对系统关键部分,采用合理的防雷技术,减少系统雷击风险,保障运营尤为重要。
1 车站防雷类别的确定1.1 年平均雷击次数轨道交通已经不局限于运行线在地下隧道中的这种形式,而是泛指采用高规格电客列车同时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3万至7万人的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具有运行线路多样化,地下、地面、高架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长一般为120~150m,宽20~45m,高15~20m。
车站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为N=k×Ng×Ae (1)式中:N为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
k为校正系数。
根据高架车站所处的位置及周边环境的不同,k值取1(市区)、1.5(河边、及地下水露头处)或2(旷野孤立处)。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防雷保护摘要: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普遍使用的自动化运行控制系统,讨论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过电压防护与接地。
关键词:轨道交通;防雷;电磁脉冲;接地;等电位;屏蔽;SPD1、引言1863年第一条地铁线路的出现和1888年美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建成,标志着城市交通进入轨道交通时代。
经过诞生和初始发展阶段(1863年-1924年)、萎缩阶段(1924-1949年)、再发展阶段(1949-1969年)、高速发展阶段(1970年-至今),当今世界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都确立了公交优先,轨道交通是公交骨干的政策。
随着现代化新不断地涌现,更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被应用到轨道交通系统中,为轨道交通运营效率、运行速度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自动化系统不停的更新换代中,运用了越来越多的高精密、高速度处理系统,在系统性能的提升和不断的能耗控制需求下,设备内部器件的功耗与工作电压越来越低,随之而来的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大幅度下降,系统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脆弱。
在运行中,由于雷电波侵入、电力系统故障、线路和车站中的电磁环境相对复杂等原因产生的过电压,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
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和工程造价的降低,在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高架线和地面线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线路、车站及辅助系统设备大量安装于地面以上,同时,系统中各站点与控制中心之间相互连接的各类网络、通讯系统的大量应用使得雷电电磁脉冲对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日益突出。
本文中,我们以目前在系统中普遍使用的自动化运行控制系统为重点研究对象,讨论轨道交通系统的过电压防护与接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多个分别完成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所构成的,按不同的系统性质可分为:基础设施和控制系统两大部分。
基础设施包括线路、车辆、车站等,控制系统由电气、通信、信号、运行组织、客运组织等几部分组成。
2、按雷电电磁环境分区按线路及车站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将轨道交通分为地下线(站)和地面线(站)两大类。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设备防雷保护1. 通信电源动力环境防雷〔1〕对通信电源防雷应有的认识。
通信局〔站〕,尤其是微波站和移动基站,因雷击造成设备损坏、通信中断是常有的事情,这其中雷电通过电力网和通信电源造成设备损坏或通信中断的又占有较大的比例。
因此,对通信电源的防雷应有足够正确的认识。
首先,任何一项防雷工程都必须兼顾防雷效果和经济性,是概率工程。
对防雷的设计越严格,所需的投资就会成倍增长。
即便不考虑经济性,设计上非常严格的防雷工程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受雷击。
其次,通信局〔站〕的防雷是一项系统工程,通信电源防雷只是这项系统工程的一局部。
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说明:如果一项防雷系统工程的其他局部不完备,仅单纯对通信电源防雷,其结果是既做不好通信局〔站〕内其他设备的防雷,又会给通信电源留下易受雷击损坏的隐患。
这是因为雷电冲击波的电流/ 电压幅值很大,持续时间又极短,企图在某一位置、靠一套防雷装置就解决问题是目前科技水平所无法实现的。
〔2〕供电线路和设备的防雷措施。
①变压器高、低压侧均应各装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并尽量靠近变压器装设。
变压器低压侧的第一级避雷器与第二级避雷器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10 m。
②严禁采用架空交〔直〕流电力线进出通信局〔站〕。
③埋地引入通信局〔站〕的电力电缆应选用金属铠装层电力电缆或穿钢管的护套电缆。
埋地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套两端应就近接地。
在架空电力线路与埋地电力电缆连接处应装设避雷器。
避雷器、电力电缆金属护层、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就近接地。
④自通信机房引出的电力线应采用有金属护套的电力电缆或将其穿钢管,在屋外埋入地中的长度应在10 m 以上。
⑤通信局〔站〕建筑物上的航空障碍信号灯、彩灯及其他用电设备的电源线,应采用具有金属护套的电力电缆,或将电源线穿入金属管内布放,其电缆金属护套或金属管道应每隔10 m就近接地一次,电源芯线在机房入口处应就近对地加装避雷器。
⑥通信局〔站〕内的工频低压配电线宜采用金属暗管穿线的布设方式。
气象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防雷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一)任务来源
根据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2018年8月27日下发的《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19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8〕62号)文件要求,制定气象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防雷技术规范》,项目编号为QX/T-2019-12,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二)协作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等。
(三)起草人员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略。
(四)主要工作过程
(1)前期基础
2019年1月,在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和申报立项稿等工作基础上,编写组整理汇总了城市轨道方面的标准及资料文献,并将汇编资料发给编写人员进行学习。
成立了编写组,明确了目标任务,确定了编写方案、分工及编写计划,讨论了初稿,向有关专家进行了咨询,在此基础上形成标准初稿。
(2)工作组讨论稿
2019 年 2月26日,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牵头组织召开了本标准编制启动会暨编制组第一次工作组会议。
同时,会议还邀请国内有关人员作为咨询专家组参加了会议。
会上,与会人员听取了主编单位关于前期编写过程、编制思路、标准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及轨道交通系统类型等有关情况的汇报。
与会人员对标准的初稿进行了讨论,会后,各单位根据启动会任务分工进行了意见反馈,主编单位整理汇总了意见,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后,并在次征求编制组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
(3)征求意见稿
2019年8月16-17日,编制组在深圳召开了第二次全体会议,同时,会议邀请了国内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听取了主编单位关于的编写情况汇报,并对本标准文稿进行了逐章逐条讨论,同时,提出了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会后,编写组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将修改的标准文本发送给编制组征求意见,在两次征求意见的的基础上形成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一)编制原则
(1)科学性
根据国家鼓励国内各行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的精神,本标准结合城市轨道的实际情况和雷电活动的规律等,参考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其雷电防护的相关标准和资料等制定。
(2)可行性
本标准的编写注重于同一领域的标准之间协调,注意采用已发布的标准中作出的规定,确保制定的标准具有可行性。
(3)规范性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符合标准编写要求。
本标准的所有条目在表述上力求做到清晰明确,无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或易于产生歧义的表达;在方法上力求做到务实、有效、可操作。
(4)注意与最新标准接轨
本标准编写过程中,及时关注最新制修订或发布的国家标准等作为参考。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已发布实施的关于城市轨道的标准规范约有90余项,其中国家标准35项,行业标准60项,本次制定中采用国内最新的技术标准为参考文献。
(1)城市轨道系统分类确定的依据:根据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 114-2007,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七类。
(2)主要内容的确定:根据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的城市、里程数等情况,截
至2018年10月,中国大陆建成投运地铁的城市达32个,中国港澳台建成投运地铁的城市达4个(香港、台北、高雄、桃园),在各轨道交通系统已运行的公里数中,地铁运行3883.6公里,占77.2%;轻轨240.8公里,占4.8%;单轨98.5公里,占2%;有轨电车246.1公里,占4.9;磁浮57.9公里,占1.1%;自动导向交通3.9公里,占0.1%;市域快轨502公里,占10%。
本标准编写以地铁为主线编制。
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和其他系统的雷电防护技术框架,综合考虑直击雷防护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从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屏蔽、等电位连接、综合布线和SPD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防雷的建(构)筑物、供电系统、轨道区间和控制中心等场所提出具体的防雷技术要求,并对城市轨道交通防雷装置的检测、维护和管理做出规定。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居民出行的主要手段。
现代轨道交通中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越来越多,但由于轨道交通建筑主体常常位于地下,长期以来,人们对轨道交通的防雷设计远不像地面建筑那样给予应有的重视,并非所有轨道交通建筑均采取了防雷措施。
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巨大、人员密集的公众场所,通信、信号、FAS、BAS、AFC、SCADA等电子信息类设备系统众多且构成复杂,这些系统是维系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中枢神经,一旦遭受雷击或雷电波侵入,将危及轨道交通的运输秩序,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雷击如引起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雷击事故无论发生在车站建筑物、配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等哪一部分,均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一旦发生雷击事故,损失、危害及影响非常之大,而且城市轨道交通穿流在城市不同地域,下垫面状态不一,地下地上各异,配电、通信等附属设施较多且分散,线路较长,既有局部独立进行防雷,也有综合统一防雷。
制定城市轨道交通防雷技术规范,有利于规范城市轨道交通防雷的设计、施工、检测与维护等,以便正确、安全、科学的开展城市轨道交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工作,可以减少由可能雷击造成的灾害事故和不良影响,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弥补国内在这一领域相关技术规范的空白。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
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本标准的制定结合国内实际应用水平,技术指标与国内标准同步。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制定的内容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建议标准发布后予以宣贯。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新制定标准,无替代标准。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