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3猫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3课,主要描述了猫的性格古怪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了猫的性格特点,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通过具体事例描述人物性格的课文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重点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尤其是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猫的性格特点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学,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猫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猫性格特点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3猫国现代小说家、 著名作家, 杰出的语言大师、 人民艺术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 强的北京韵味。
”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出示课件 3】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读几遍。
2.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 出示课件 4、5、6】 尽职 抓痒 稿纸 咕噜 屏息凝视 丰富多腔 遭殃 彼此 任凭 逐渐 无忧无虑 贪玩 解闷 花盆 性格古怪 粗细各异 温 柔可亲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蹭、遭”,翘舌音“职、折、蛇 ”。
其中有两个多音字“屏、折”, “屏”在这里读“ bǐng ”, 还有一个读音是“ píng ”,组词“屏风”;“折”在这里 读“ shé”,还有一个读音是“ zhé”,组词“折断”。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虑 遭”。
“虑”半包围结构,注意“虍”的撇写长一些,下面的“心” 写得小一些,藏在虎字头的下面 。
“遭”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曹”,再写“辶”。
3. 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 7】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虑和顾虑。
枝折花落:枝断了 , 花也落了 ,“萧条”与“破败”的意思。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
也指变化很大。
生气勃勃:形容气势旺盛的样子。
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屏息凝视: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 自由轻声读课文。
新课教学()分钟 鼓励学生多种方 法识记生字、理解词 语,可以提高自学能 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 词语的兴趣,为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 指名读,交流。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猫》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对《猫》中角色的人物形象的感知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小说《猫》的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猫》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走向。
三、教学准备
1.备课教师:了解教案内容,准备教学PPT、故事书籍等;
2.学生:准备《猫》的教材,熟悉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猫》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步:讲解故事
•介绍《猫》的故事情节并请学生根据情节进行阅读。
第三步: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猫》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第四步:情感表达
•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达角色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此次课中,通过《猫》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下一步可以通过更多的角色扮演和情感交流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以上是针对《猫》这篇文学作品的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带给学生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它与人们相处的趣事的描述,展现了猫的可爱和人们对猫的喜爱。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描述性文字的把握和情感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课文的深入理解和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猫这种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猫的古怪性格和与人们相处的趣事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描述的猫的古怪性格和与人们相处的趣事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生字词卡片4.分组学习的小组安排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对猫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跟读。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大意,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猫的动作和叫声,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3课《猫》 (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猫》。
本文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猫的习性和特点,展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分析猫的形象特点以及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的朗读节奏,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猫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动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
教学难点:1. 理解猫的形象特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猫的性格。
2. 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养过小动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小动物的。
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 教师提供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生字词。
3. 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交流猫的形象特点。
-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猫的性格特点。
4. 讨论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喜欢猫?他是如何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的?-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猫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猫》2. 学习目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猫的形象特点,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3 猫》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猫的基本生活习性,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的阅读内容和语音语调。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13 猫》导入
通过谈论猫的形象和特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为后续的阅读做好
准备。
2. 课文阅读
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快速了解整个故事的大意。
2.逐段进行解析,注重生字词的理解和拼音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课文
的核心内容。
3.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
3. 语文练习
1.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表达情感。
2.布置相关的语文练习题,巩固词汇和语法知识。
4. 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表演相关情节,增强理解和记忆。
2.引导学生思考:你家里有宠物吗?你会怎样对待它?为什么?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学生能否自如地阅读课文,掌握语音语调。
2.课后作业:语文练习的完成情况和表现。
3.考查总结:通过课后考查,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13 猫》这篇课文展开,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表达情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进步和提高提供更好的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3 猫》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提升词汇积累和理解能力。
–训练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拼写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学习乐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2.掌握生词的意思和用法。
3.提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课前准备
•复习相关知识点,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导入
•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3. 学习内容
•按照课文的逻辑顺序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注重重点、难点。
4. 学习方法
•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合作与表达能力。
5. 拓展延伸
•通过课文内容延伸相关话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2.巩固生词,完成相关练习。
3.创作有关动物的故事或诗歌。
五、教学反思
•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亮点,总结经验,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13 猫》教案(1)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
文素养,培养综合能力。
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猫》,使学生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猫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猫》的大意。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语句。
2.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猫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课文《猫》的课文板书。
2.课文录音机或电子设备。
3.图片资料或小动画,展示猫的生活习性。
4.相关词汇卡片,帮助学生记忆生词。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引入话题:你家养过猫吗?你知道猫的生活习性吗?•准备好课件和相关资料,为学生呈现更直观的世界。
2. 学习课文《猫》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画出课文中关键词。
2.学生理解课文,讨论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辅导学生理解生词和生词搭配。
3. 活动展示1.展示猫的生活习性的图片或小动画,让学生更直观了解猫的特点。
2.学生根据展示内容口头描述猫的生活习性。
4. 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猫相关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复习课文重点。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自主搜索有关猫的资料,并写一篇有关猫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猫》的学习,让学生对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增加了学生对猫的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些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猫》这篇课文,增加对猫的了解和兴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猫》(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猫》中的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
2.学习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价值观念。
3.了解猫的基本生活习性和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一切,体会分享和友爱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猫》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生字词语的意思。
3.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意义和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行语境填空和造句。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谈论学生家中养的宠物或者大自然中的小动物,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猫》这篇课文。
2. 学习新课1.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
2.解释生字词语,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4.完成课文理解题和生字词语填空题。
3. 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关于猫的文章或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
2.为学生展示猫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猫的生活习性。
3.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宠物猫的文章,可以描述自己家中的猫或朋友家的猫。
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日记,描述一天中与猫相处的经历。
要求使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语。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着《猫》这篇课文展开,通过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使之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收获。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
《猫》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
会写课后15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屏、折”。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赏析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猫的古怪、淘气等特点以及总分式写作手法的妙处,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3.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课外观察动物的爱好。
教学重点:1.体会猫的古怪与淘气的特点以及学习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2.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课外观察动物的爱好。
教学难点:体会猫的古怪与淘气的特点以及学习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语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的猫?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脚穿钉鞋走无声,不爱吃素爱吃腥,白天无事打瞌睡,半夜觅食不点灯。
2.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的文章重新认识可爱的小猫。
你知道作家老舍吗?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初读感知(一)课文导入: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作者笔下的小猫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2.认读词语。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共有8个,你们完成识字目标了吗?这些生字你都认识了吗?请你来领读。
请你朗读词语。
无忧无虑尽职屏息凝神蹭上稿子腔调遭殃摔折了3.学习生词,除了这些词语,还有很多优美的词语,请你来领读,然后抄到词语积累本上。
呼唤响动尽职屏息稿纸梅花解闷勇猛满月淘气4.学习多音字“屏、折”。
屏:píng 屏幕屏风 bǐng屏退屏息折:shé折本绳子折了zhé折断折桂zhē折腾折跟头(二)默读课文,读完后你有哪些疑问呢?你能自己试着解决吗?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整体感知(一)作者在课文中写了哪两种猫?预设:大猫和小猫你能看出哪些段落是写大猫的?哪些段落是写小猫的吗?第一部分(1-5):从三个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