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非洲(湘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4.66 MB
- 文档页数:52
初中地理非洲湘教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以及气候类型。
2. 通过气候分布图和气候资料的分析,描述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归纳其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
3. 培养学生运用气候分布图,描述气候特征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提升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非洲炎热的气候【教学难点】非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图片导入法,在PPT上展示非洲服饰的图片并让学生说说非洲的服饰有怎样的特点? (宽松肥大、无袖、无领或矮领,式样简单)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适应炎热气候,穿着凉爽舒适。
进而提问学生非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入本课。
二、新课讲授1. 气温【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内容:学看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分布图三要素(等温线读数、疏密、走向),出示非洲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问题】根据刚才所学的看图方法讨论非洲的气温特点?【学生回答】等温线度数普遍较高,分布比较稀疏,温度比较高。
【教师总结】非洲四分之三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2. 降水【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内容,学看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降水量分布图的读图要点。
出示非洲年降水量分布图。
【问题】根据刚才所学习的方法,分析非洲的降水特点?【学生回答】降水分布不平衡,赤道附近降水多,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
【教师总结】非洲的降水分布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少。
3. 气候类型【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内容,出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问题】根据气候分布图,说出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教师总结】非洲的气候类型以热带为主,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以及气候类型。
第6章《认识大洲》第2节《非洲》一.选择题(共22小题)1.在非洲的矿产资源中,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是()A.铜铁B.黄金和金刚石C.石油煤D.铝土2.关于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普遍炎热,有“热带大陆”称号B.东非高原号称“非洲屋脊”C.粮食作物中水稻种植面积最广D.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黑海3.下列关于非洲自然地理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非洲最高的山峰是乞力马扎罗山B.非洲地势西北高,东南低C.非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D.非洲最长的河流为刚果河4.如图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统计图.据图回答()A.农业十分发达,出口量大B.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C.制造业非常发达D.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5.2014后5月4目最月11日李克强总理访问了尼日利亚等非洲四国,他坦诚表达了中国愿意携手非洲共同发展的意愿.下列有关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唯一缺乏温带海洋性气候B.斑马、犀牛、长颈鹿和狮子是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C.非洲国家经济较为发达D.尼罗河自东向西流淌在非洲大陆上6.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上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树,叫波巴布树,它的树干很粗,湿季时能储存大量水分,最多能达2吨之多,干季时人们可从树干中取水饮用.据此分析该树主要分布在如图中的()A.A地B.B地C.C地D.D地7.如图所反映的是南非所在地区多数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造业发达,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多B.粮食产量高,出口量大C.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D.许多国家的经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8.2012年非洲国家的GDP平均增长速度接近6%,而大部分欧洲国家不到1%,美国刚刚超过1%,非洲地区对能源矿产领域的投资持续增加,各能源出口国经济增速普遍高于地区平均水平,消费支出占非洲GDP的60%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些年,非洲国家经济增长迅速的原因有()A.农业发展迅速,粮食大量出口B.减少生活消费,增加社会积累C.农矿产品出口与吸引外资相结合D.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9.读图,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A.中部从大西洋沿岸到印度洋沿岸是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和东部高原为热带沙漠气候C.非洲只有北端有地中海气候D.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大致对称10.拉比对小华说:“他的家乡种有大面积的可可,其他农作物很少见,靠出售可可的钱换粮食”.据拉比的介绍可推测拉比故乡的经济特点是()A.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B.旅游业为主的经济C.单一商品经济D.制造业为主的商品经济11.从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和粮食状况分析,该地区面临的问题主要是()A.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B.宗教、资源和环境问题C.人口、粮食和能源问题D.干旱、能源和环境问题12.关于非洲物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刚石、黄金、石油等矿产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B.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居世界各大洲之冠C.是咖啡、天然橡胶的原产地D.干旱面积广,动植物资源比较贫乏13.羚羊在狂奔,长颈鹿伸着脖子吃树梢上的嫩枝绿叶,成群的斑玛向水草地迁移,凶猛的狮子和豹紧追其后,赶上落后的斑马,饱餐一顿.这种景观出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A.热带沙漠中B.热带草原上C.热带雨林中D.温带草原上1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从发达国家进口的物资主要是()A.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B.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C.咖啡、可可、茶叶等饮料作物D.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产15.如图所反映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对外贸易特点,有关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A.制造业发达,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多B.许多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C.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D.出口初级产品价格高,收入多16.目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还比较落后,如果让你帮非洲摆脱贫困,那么不应该做的是()A.大力开采矿产换取外汇B.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纷争和部落冲突C.控制人口,保护环境D.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17.关于撒哈拉沙漠的下列说法①世界最大的沙漠②世界上最湿润的沙漠③非洲最北的沙漠④非洲唯一的沙漠⑤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干旱区⑥世界上植物数量最多的沙漠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18.关于非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C.干旱地区广,沙漠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一半以上D.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19.有关非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B.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热带大陆”之称C.地势西北高、东南低D.该大洲最高山峰是乞力马扎罗山20.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你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A.粮食供应问题B.控制人口过快增长C.肉类缺乏问题D.土地沙漠化问题21.从非洲中部几内亚湾沿岸到南端的好望角,其气候依次为()①热带沙漠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热带疏林草原气候.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22.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主要的经济特点是()A.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B.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C.工农业发达D.经济基础好二.解答题(共8小题)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此沙漠以南的地区是(人种)的故乡.B 是.(纬线)(2)C处是非洲最南端的,也是中东石油输出路线必经地之一.(3)D是非洲最高山:.24.读非洲气候分布图(如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人种看,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主要属于人种;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非洲国家属于国家.(2)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带,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最小的是河.(3)非洲大陆的气候分布特点是.(4)简述①河流域的整体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25.当地时间2014年5月8号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了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的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共同推动非洲发展迈上新台阶》的致辞.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说出非洲大陆赤道附近的地势特征.(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简述刚果河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3)观察非洲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归纳其分布特点.(4)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5)近年来,中国和非洲国家在资源、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这种合作,在国际上一般称为.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非洲北临海,A是运河.(2)B线以北是沙漠,B线以南的广大地区是(人种)的故乡.(3)从地形上看,非洲有“大陆”之称,但图中的E地属地形.(4)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但好望角属于地球上五带中的带.(5)图1表示气候.图2的C、D、E三点中,气候类型与图1相符的是.(6)我国与非洲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假如从F国进口石油,合理的运输方式是.27.读材料和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尼罗河水滋润着两岸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地,形成了浩瀚沙漠中的一条“绿色长廊”,尼罗河是哺育埃及人民的“生命之河”.(1)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带,气候普遍炎热.(纬线)横穿非洲中部,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是.(2)埃及大部分位于非洲的部,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其地表景观主要表现为.(3)描述埃及地形地势特征(主要从平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格局或地势倾斜方向四个方面进行描述).①;②;③;④.(4)简述埃及农作物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原因.①农作物分布特点:;②主要原因:.28.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于当地时间2013年12月5日20时50分去世.材料二:2014年5月5日,李克强总理对非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8日出席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的第24届非洲峰会全会,然后访问安哥拉和肯尼亚,5月11日回到北京.材料三:李克强访问路线图及开普敦气候资料图.(1)“缤纷世界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这首《光辉岁月》是写给曼德拉的,曼德拉属于人种.(2)二战前,非洲大部分地区为殖民地,独立国家只有三个,其中一个为李总理访问的四国之一,同时也是非盟总部所在国,这个国家是.中国与非洲四国间的相互合作属于“”(南北对话/南南合作).(3)开普敦的气候类型为气候,此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西)岸.2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如图1、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2).材料2:2014年5月4日至11日国家总理李克强依次访问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开启了就任总理以来首次非洲之行,并出席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提出合作建设非洲基础设施,共同推进非洲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1)非洲与亚洲分界线甲为,安哥拉濒临的大洋是.(2)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3)根据乙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由此可判断其气候类型为,气候特征是.(4)中国代表团在非洲四国访问时看到的当地居民多为人种.中非之间的经济合作属于“”(南南合作、南北对话).(5)非洲为何被称为“热带大陆”?.30.2010年6月至7月初,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南非举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非地处A洲的南部,位于(东或西)半球.这是世界杯足球赛首次在该洲举办.(2)参赛队伍最多的是B洲,该洲西临C洋.B洲的国家大部分属于(“发达”或“发展中”)国家.(3)亚洲和A洲分界线是D运河,A洲北部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沙漠.(4)F点的经纬度(,).(5)开幕式将于6月11日15:00在南非举行,届时,中国的观众将于北京时间21:00观看到现场直播.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2015-2016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认识大洲》第2节《非洲》同步测试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2小题)1.在非洲的矿产资源中,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是()A.铜铁 B.黄金和金刚石 C.石油煤D.铝土解: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首位.非洲的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都是热带雨林地区的名贵树种.非洲还是咖啡、枣椰和油棕等作物的原产地.非洲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故选:B.2.关于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普遍炎热,有“热带大陆”称号B.东非高原号称“非洲屋脊”C.粮食作物中水稻种植面积最广D.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黑海解:A、非洲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普遍暖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故A符合题意;B、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从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在2500米以上,号称“非洲屋脊”.故B不符合题意;C、农业是非洲经济的重要部门.粮食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广,是农村居民的主食;小麦和稻米的产量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故C不符合题意;D、苏伊士运河是联结地中海与红海、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的世界著名运河,也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下列关于非洲自然地理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非洲最高的山峰是乞力马扎罗山B.非洲地势西北高,东南低C.非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D.非洲最长的河流为刚果河解:A、非洲最高的山峰是乞力马扎罗山,故A正确;B、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从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故B不正确.C、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故C不正确;D、非洲最长的河流为尼罗河;故D不正确.故选:A.4.如图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统计图.据图回答()A.农业十分发达,出口量大B.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C.制造业非常发达D.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解: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洲.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如图)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非洲实现经济独立并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故选:B.5.2014后5月4目最月11日李克强总理访问了尼日利亚等非洲四国,他坦诚表达了中国愿意携手非洲共同发展的意愿.下列有关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唯一缺乏温带海洋性气候B.斑马、犀牛、长颈鹿和狮子是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C.非洲国家经济较为发达D.尼罗河自东向西流淌在非洲大陆上解:非洲气候以热带为主,非洲缺乏温带气候,非洲国家经济较落后,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选项A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6.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上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树,叫波巴布树,它的树干很粗,湿季时能储存大量水分,最多能达2吨之多,干季时人们可从树干中取水饮用.据此分析该树主要分布在如图中的()A.A地 B.B地C.C地D.D地解:图中高大树木为非洲著名的波巴布树,它分布在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为适应当地的气候,它的树干很粗,湿季时能储存大量水分,最多能达2吨之多,干季时人们可从树干中取水饮用.B处为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在非洲分布最广.故选:B.7.如图所反映的是南非所在地区多数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造业发达,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多B.粮食产量高,出口量大C.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D.许多国家的经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解: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洲.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农业是非洲经济的重要部门.粮食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广,是农村居民的主食;小麦和稻米的产量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故选:D.8.2012年非洲国家的GDP平均增长速度接近6%,而大部分欧洲国家不到1%,美国刚刚超过1%,非洲地区对能源矿产领域的投资持续增加,各能源出口国经济增速普遍高于地区平均水平,消费支出占非洲GDP的60%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些年,非洲国家经济增长迅速的原因有()A.农业发展迅速,粮食大量出口B.减少生活消费,增加社会积累C.农矿产品出口与吸引外资相结合D.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数国家,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模式单一,经济发展落后.通过题中的材料可知,近年来,非洲国家采取农矿产品出口与吸引外资相结合的办法,振兴民族工业,发展多种经营,经济增长迅速.故选:C.9.读图,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A.中部从大西洋沿岸到印度洋沿岸是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和东部高原为热带沙漠气候C.非洲只有北端有地中海气候D.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大致对称解:非洲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大致对称.从赤道往南、北两侧,依次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其中,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从北、东、南三面围着热带雨林气候区,在各大洲同类气候区中,其分布面积最广.故选:D.10.拉比对小华说:“他的家乡种有大面积的可可,其他农作物很少见,靠出售可可的钱换粮食”.据拉比的介绍可推测拉比故乡的经济特点是()A.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B.旅游业为主的经济C.单一商品经济 D.制造业为主的商品经济解: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洲.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非洲实现经济独立并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故选:C.11.从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和粮食状况分析,该地区面临的问题主要是()A.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B.宗教、资源和环境问题C.人口、粮食和能源问题 D.干旱、能源和环境问题解: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人口问题,该问题又是粮食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故选:A.12.关于非洲物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刚石、黄金、石油等矿产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B.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居世界各大洲之冠C.是咖啡、天然橡胶的原产地D.干旱面积广,动植物资源比较贫乏解: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被称为“热带大陆”,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州;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如金刚石、黄金、铬铁矿和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居世界各大洲之冠.天然橡胶的原产地亚马孙平原.故选:B.13.羚羊在狂奔,长颈鹿伸着脖子吃树梢上的嫩枝绿叶,成群的斑玛向水草地迁移,凶猛的狮子和豹紧追其后,赶上落后的斑马,饱餐一顿.这种景观出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A.热带沙漠中B.热带草原上C.热带雨林中D.温带草原上解: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根据题干描述,该景观出现在热带草原上.故选:B.1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从发达国家进口的物资主要是()A.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B.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C.咖啡、可可、茶叶等饮料作物D.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解: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需要大量进口,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农业是非洲经济最重要的部门.玉米是农村居民的主食.小麦和稻米的产量不能自给,需大量进口.供出口的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油棕和剑麻等.故选:B.15.如图所反映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对外贸易特点,有关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A.制造业发达,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多B.许多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C.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D.出口初级产品价格高,收入多解: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洲.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非洲实现经济独立并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故选:B.16.目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还比较落后,如果让你帮非洲摆脱贫困,那么不应该做的是()A.大力开采矿产换取外汇B.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纷争和部落冲突C.控制人口,保护环境D.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摆脱贫穷的措施有:应该控制人口数量;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灌溉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环境,禁止滥砍滥伐,合理载牧,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纷争和部落冲突,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等.故选:A.17.关于撒哈拉沙漠的下列说法①世界最大的沙漠②世界上最湿润的沙漠③非洲最北的沙漠④非洲唯一的沙漠⑤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干旱区⑥世界上植物数量最多的沙漠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解: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非洲北部全部,占全洲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东西约长4,800公里(3000英里),南北在1300 公里至1900公里(800至1200英里)之间,总面积约9065000平方公里.撒哈拉沙漠西濒大西洋,北临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东为红海,南为萨赫勒一个半沙漠乾草原的过渡区.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阿拉伯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故选:B.18.关于非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C.干旱地区广,沙漠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一半以上D.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解:非洲海岸线比较平直,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地区广,沙漠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根据题意.故选:D.19.有关非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B.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热带大陆”之称C.地势西北高、东南低D.该大洲最高山峰是乞力马扎罗山解: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60%以上.高大山脉仅限于大陆的西北和东南边缘.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从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在2500米以上,号称“非洲屋脊”.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的最高峰.故选:C.20.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你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A.粮食供应问题 B.控制人口过快增长C.肉类缺乏问题 D.土地沙漠化问题解:现阶段,非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元化经济;培养科技人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科技兴农等,其中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非洲粮食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根据题意.故选:B.21.从非洲中部几内亚湾沿岸到南端的好望角,其气候依次为()①热带沙漠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热带疏林草原气候.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解:从非洲中部几内亚湾沿岸到南端的好望角,其气候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故选:D.22.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主要的经济特点是()A.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 B.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C.工农业发达D.经济基础好解: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洲.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非洲实现经济独立并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故选:B.二.解答题(共8小题)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是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此沙漠以南的地区是黑种人(人种)的故乡.B是赤道.(纬线)(2)C处是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也是中东石油输出路线必经地之一.(3)D是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
初中地理湘教版非洲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
2. 掌握非洲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3. 了解非洲的人口分布和种族构成。
4.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思维。
教学重点:1. 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 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资源。
3. 非洲的人口分布和种族构成。
教学难点:1. 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资源的理解和记忆。
2. 非洲的人口分布和种族构成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和地图。
2. 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非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非洲有哪些了解?非洲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
2.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海陆位置等。
2. 讲解非洲的地形特征,包括高原、山脉、河流等。
3. 讲解非洲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
4. 讲解非洲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农业资源等。
5. 讲解非洲的人口分布和种族构成,包括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点。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2. 引导学生讨论非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人口增长、贫困、环境恶化等。
五、读图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非洲地图,指出非洲的主要国家、城市、河流等。
2. 让学生阅读非洲气候分布图,指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
六、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特点。
2. 提醒学生注意非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引发学生对非洲的关注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和读图练习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特点。
第六章第二节非洲1、二战前夕,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和三个国家独立A.南非B.利比亚C.利比里亚D.肯尼亚2.非洲的地势分布特点是()A.南高北低B.东高西低C.东南高、西北低D.东北高、西南低3.非洲最高峰是( )A.乞力马扎罗山B.阿特拉斯山C.阿尔卑斯山D.喜马拉雅山4.非洲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条件恶劣B.民族内部不团结C.自然灾害比较频繁D.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的结果5.非洲最大的岛屿是()A.斯里兰卡岛B.格陵兰岛C.马达加斯加岛D.塔斯马尼亚岛6.非洲最大的半岛是()A.索马里半岛B.阿拉伯半岛C.中南半岛D.印度半岛7.非洲最大的海湾是( )A.孟加拉湾B.几内亚湾C.墨西哥湾D.阿拉斯加湾8.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其影响因素是()A、地形因素B、纬度因素C、海陆因素D、地球运动9.下列地理事物既是非洲之最又是世界之最的是()A、尼罗河B、亚马孙河C、里海D、安第斯山10.关于非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C、干旱地区广,沙漠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一半以上D、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11.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是()A、尼罗河B、赞比西河C、刚果河D、尼日尔河12.下列关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高B、季风气候显著C、干燥地区广大D、呈带状,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1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分布在()A、亚洲B、欧洲C、南美洲D、非洲14.非洲的最高峰是()A、乞力马扎罗山B、阿特拉斯山脉C、阿尔卑斯山D、喜马拉雅山15.世界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A、尼罗河B、刚果河C、赞比西河D、尼日尔河16.读“非洲图”,回答问题。
(1)迎迎的叔叔是中央电视台“走进非洲”摄制组成员,曾经非洲最长的河流和非洲最高的山峰,这条河流是___________,图中字母代号是_______,同时也是世界第_____长河。
课堂教学设计表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二)小组协作互评表
(三)学生总体活动统计表?
(四)执教教师的反思记录表
八、教学反思、总结
1.本节课以南非世界杯为线索,配以较丰富形象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凭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分析分区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注意了引导学生通过看地图、分析地图,让学生多思考、讨论、展示讲解练习等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运用丰富详实的材料,切入教学要点,结合相关图像、图片、动画、录象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难点克服的也较好。
如对非洲的地形图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之一,教师配以逼真的课件展播,运用不多的语言,很好的攻克这一难点。
4.不足之处主要有:教师一些个人的行为习惯应该注意,小动作过多;教学语言应该更加简洁。
第六章第二节非洲1.下列有关非洲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跨赤道南北,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B.位于西半球、亚洲西南方C.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D.被两大洋包围,与亚洲的陆上界线是苏伊士运河2.下列关于非洲气候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温高B.季风气候显著C.干燥地区广大D.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3.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原因A.距海洋远B.海陆差异显著C.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高原地形影响4.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三线”穿过的海峡是A.马六甲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白令海峡D.黑海海峡5..以下别称所描述的地理事物都位于非洲的是A.“地球之巅”、北半球的“寒极”B.“富饶大陆”、“赤道雪峰”C.“世界人种大熔炉”、“高原大陆”、D.“玉米的故乡”、热带大陆“”6.读“非洲气候类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类型齐全B.气候类型基本以赤道为中心线对称分布C.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D.没有高山、高原气候类型7.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以上是对某大洲地形特征的描述,据此回答20-21题。
8.该大洲是()A.欧洲B.非洲C.亚洲D.南美洲9.关于该大洲的世界之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季风气候区②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③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④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读下面某大洲轮廓图,回答21-22题。
10.以下别称所描述的地理事物属于该大洲的是()A.地球之巅B.高原大陆C.世界人种大熔炉D.坐在矿车上的国家11.该大洲的一些地区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A.风力过大吹走了表土B.由于大量开发矿产,破坏了土地C.工业十分发达,污染严重D.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12.读“非洲地形、河流图”,完成下列各题(6分)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地理事物的名称:G_________________湾,H_________________岛,I_________________海,⑵K、M两高原中,有“非洲屋脊”之称的是______(填字母)。
初中湘教版非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 掌握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3. 了解非洲的河流、人口和经济状况。
教学重点: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非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地图、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非洲服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非洲的服饰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非洲的气候特点。
2. 提问:非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入本课。
二、自主学习1. 阅读教材p19~20,思考:非洲的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2. 阅读p20图1—25,完成问题:(1)非洲的热带气候类型有哪些?(2)非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气候和气候类型是什么?(3)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三、课堂讲授1. 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讲述非洲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讲述非洲的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60%以上。
高大山脉仅限于大陆的西北和东南边缘。
2.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讲述非洲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讲述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非洲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呈对称分布。
3. 河流、人口和经济讲述非洲的河流,主要有尼罗河和刚果河。
讲述非洲的人口和经济状况,非洲人口数量仅次于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首位。
非洲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稻米等,经济作物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等。
四、课堂小结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以及河流、人口和经济状况。
五、作业布置1. 绘制非洲地图,标注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2. 总结非洲的气候特点,并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展示地图和图片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以及河流、人口和经济状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2《非洲》全章节教案§1.2非洲(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2.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民族特征;从历史原因和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陆这一现象来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
3.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的能力,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平等观。
教学方法:启发性讨论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程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
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在黑板上写:㈠国家最多的大洲二、讲授新课使学生更熟悉分析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掌握阅读地图和学习地理的方法。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北部被地中海与欧洲隔开,直布罗陀海峡东北部被苏伊士运河、红海、东部的印度洋、南部的大洋洲和南极洲与亚洲隔开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经纬位置:最北端在30世纪的北部,最南端在30世纪的南部。
赤道、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都经过非洲。
最东端位于50oe的东部,最西端位于20oE的左右半球: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民族斗争的历史,重点关注世界上国家数量最多的大陆。
㈡高原为主的地形学生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我总结。
第二节非洲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非洲的气候特点和分布规律。
2、分析非洲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3、说出非洲的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
【学习重点】:1、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分布的特点。
2、分析非洲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习难点】:分析非洲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习过程】课前欣赏非洲的自然景观图片,你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观?【自学感知】(参考课本P19-20文字及图片完成)1、非洲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分别被哪些重要纬线穿过?2、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非洲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3、非洲的降水分布均衡吗?哪里多,哪里少?4、非洲是一个干旱大洲还是湿润大洲?【研讨探究】1、非洲为什么被称为“热带大陆”、“干旱大陆”?温馨提示:从气温和降水方面分析(参照图1-22,1-23,1-24)2、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有什么特点?(参照图1-25)3、分析非洲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对照图1-25和1-27完成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比较表温馨提示:气候类型影响河流的水量、水位变化气候、地势因素影响河流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河流流向注入地流经气候区水量水位变化水力资源特点尼罗河刚果河【反思拓展】说一说非洲的气候特点对农牧业有什么影响?【课堂小结】你的收获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自我评价】1、下列不属于赤道穿过的非洲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高山气候D.地中海气候2、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其主要原因是()A.距海洋远B.海陆差异显著C.纬度较低D.高原地形的影响3.下列关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高B.季风气候显著C.干旱地区广大D.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4.读“非洲图”,回答问题。
(1)迎迎的叔叔是中央电视台“走进非洲”摄制组成员,曾经非洲最长的河流和非洲最高的山峰,这条河流是___________,图中字母代号是_______。
同也是世界第_____长河。
《非洲》教学设计【课标内容】本节课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体现的内容为: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材分析】《非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是学生学过《亚洲与欧洲》后的又一个大洲,这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亚洲与欧洲》等知识技能的巩固,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美洲》等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地理位置与国家、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丰饶的物产和人口与经济。
为了精简目标题数量,教材未列出地理概况这个目标题。
这样一来,本节与下一节的目标题数正好一致。
这部分知识包括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政治地图的演变、资源等。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缘故,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能自己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会读地图,已经掌握了大洲大洋及各种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
前面已经学习了亚洲和欧洲,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了学习区域地理要从三大块去学,即:某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河流等)特征;人文地理(人口,城市、经济等)特征。
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一些第一次接触的地名、河流名称、地形名称等掌握起来有些困难,也有一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差,学习地理有一定的难度,只知道死记硬背,而背过即忘。
本节课有一些新名称,如埃塞俄比亚高原、乞力马扎罗山、赞比西河、尼日尔河、坦噶尼喀湖等学生读起来、写起来都有一定障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了解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
2.了解非洲人种分布;政治地图的演变;明确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非洲》(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非洲》(第1课时)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地理位置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又是学习区域地理所必备的知识,而气候和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所以,本节内容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及其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简述非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归纳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读图、析图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世界各大洲的气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关注世界气候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学会简述非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归纳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征。
难点:掌握归纳总结一个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合作展示。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放映一段有关非洲美丽的热带草原录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展示交流精讲点拨非洲的地理位置读图识图:读6-16图,在图中描绘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西经20°,说说非洲的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
1、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穿过非洲中部,____、__分别穿过非洲的北部和南部。
(填写纬线名称)(2)半球位置:非洲在_______(东或西)半球的西部,地跨______南北。
(3)海陆位置:非洲东临____洋,西临____洋,北隔____海及____海峡与____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____海,并以____运河为陆上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