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包质量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7
××县××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方案根据《××省××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为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助推脱贫攻坚,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省在我县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主要对象是6-24月龄的婴幼儿。
目的是有效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率、贫血患病率、生长迟缓率。
营养包由省里统一招标采购,由于服务对象特殊,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目标人群大、模底难度大、发放要求高,为了推进此项工作的落实。
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与技能,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1.县、乡、村相关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100%,营养包发放率达到90%以上。
2.提高儿童看护人对营养包的知晓率,营养包有效服用率达到70%以上。
3.提高儿童看护人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看护人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90%以上。
4.全县6-24个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生长迟缓率有效下降。
二、项目实施内容开展对全县14个乡镇的6-24个月龄婴幼儿进行营养补助,特别优先考虑贫困家庭婴幼儿1.营养包服用前调查。
首次服用营养包前,每例儿童均调查血红蛋白、身长、体重水平,建立个案管理档案。
测量工具采用本项目统一配发设备,测量者需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县妇幼保健院负责技术指导工作。
2.项目启动时,各项目乡镇根据发放流程规范推进营养包发放管理工作,原则上整乡推进、全县覆盖,首次发放对象为6-18个月龄婴幼儿,每天免费提供1包营养包,至满24个月龄。
项目实施期间,满6个月的婴儿即纳入发放对象,满24月龄的婴幼儿不再属于覆盖范围、停止发放。
首次发放需签订家长知情同意书(见附件4),填写家长婴幼儿喂养及其知识问卷(见附件9)。
首次发放前,负责发放营养包的乡村医生须依据儿童健康管理档案和预防接种登记等统计在册18月龄以下儿童数,入户核对实际居住情况,准确统计每个月龄婴儿数,以6-18月龄儿童数为首次发放人群,后续每次发放前准确核实满6月龄的婴儿数,逐月纳入到发放人群中;而自第7个月开始则应每个月将满24月龄儿童从发放对象名册中剔除。
对农村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建议示例文章篇一:《关于农村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建议》我是一个住在城市里的小学生,但是我有一些农村的小伙伴。
有一次我去农村玩,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些农村学前儿童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在吃的方面,这让我心里有好多想法,今天我就想说说对于农村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一些建议。
我在农村看到那些小弟弟小妹妹们,他们的脸蛋没有城里孩子那么红扑扑的。
我就想啊,这吃的东西肯定很重要。
就像小树苗一样,如果没有足够的肥料和水,怎么能长得又高又壮呢?农村学前儿童就像是那些小树苗,营养就是他们成长的关键。
在农村的幼儿园里,我看到他们吃的饭有时候很简单。
很多时候就是一些馒头、咸菜,偶尔有个鸡蛋。
这怎么行呢?我在家里每天早上都能吃到牛奶、面包,还有水果。
我就想,那些农村的小朋友也应该有这样丰富的食物啊。
我觉得呢,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
这钱就像是种子,撒下去了才能长出好东西。
政府多给点钱,就能给农村学前儿童买更多的好食材。
比如说,每天都能有新鲜的牛奶,这牛奶就像白色的魔法药水,能让小朋友们的骨头变得更强壮,就像给小房子加固了柱子一样。
还有新鲜的水果,水果里有好多维生素,就像身体里的小卫士,能让小朋友们少生病。
政府的钱还可以用来请更好的厨师呢。
厨师就像魔术师,能把那些食材变成美味又营养的饭菜。
我在城里的幼儿园看到厨师做的饭,色香味俱全,每道菜都像是一幅画。
可农村的小朋友们很多时候吃的饭菜看起来就没那么诱人。
要是有好厨师,就能把简单的食材做出不一样的味道,小朋友们肯定会吃得更香。
学校也得好好管管这营养改善的事儿。
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啊,就像是一群大管家。
他们得用心去挑选食材供应商。
那些供应商得是诚实可靠的,就像我们要交诚实的好朋友一样。
可不能让那些坏心眼的供应商把不新鲜的食材送进幼儿园。
我听说有些地方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这多让人生气啊!这就好比给小朋友们吃毒药一样,这怎么能行呢?学校还可以自己开辟一个小农场呢。
保健部辖区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工作制度
一、项目地区根据省、市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辖区具体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项目地区按照《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采购要求(2018年版)》并结合辖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规范完整地采购。
三、市、县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项目工作,并建立营养包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确保营养包在配送、贮存、发放、食用等环节的质量安全。
四、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社会宣传,扩大项目营养,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营养包有效使用知晓率及科学喂养的知识水平。
五、项目地区要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落实营养包采购经费和项目工作经费,用于开展营养包采购、宣传教育、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和监测评估等工作,并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六、市、县两级定期组织专家组做好项目的技术培训、指导和质量控制工作,并将相关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保证项目实施效果。
七、定期对辖区内营养包的发放、有效服用等相关信息进行登记、统计、分析与上报。
村级儿童营养包实施方案
为了改善农村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我们制定了村
级儿童营养包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为农村地区的儿童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将通过政府部门与相关机构合作,确定受益儿童的范围和数量。
在
确定受益儿童后,我们将进行健康体检,了解每个儿童的营养状况和需求,以便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
其次,我们将建立健全的供应链和配送系统,确保营养包能够准确、及时地送
达到每个受益儿童手中。
同时,我们还将制定详细的营养包使用指南,帮助家长正确地给孩子使用营养包,确保其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组织营养知识培训,向家长和村民宣传营养包的重要性,
教育他们关于儿童营养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和能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照顾儿童的饮食和营养需求。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儿童的营养状况进
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收集儿童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营养包实施方案,确保其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
总的来说,村级儿童营养包实施方案将通过多方合作,为农村地区的儿童提供
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相信,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将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健康的基础。
二、招标要求2.1 项目营养包的技术要求:项目营养包质量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辅食营养补充品》(GB 22570-2014)的要求。
2.2 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包质量规格书:2.2.1 产品:婴幼儿辅食营养包。
2.2.2 包装规格:12 g/袋×30 袋/盒。
2.2.3 适宜人群:6-36月龄婴幼儿。
2.2.4 保质期:至少12个月。
2.2.5 营养成分:2.3 项目营养包配料要求:2.3.1 食物基质:应选用非转基因的食品原料。
每袋12克的营养包中应含大豆粉至少8.4克,其质量需符合GB/T 18738《速溶豆粉和豆奶粉》标准中的I类速溶豆粉要求及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
2.3.2 维生素和矿物质:见下表。
营养素营养强化剂维生素 A 微囊化冷水分散型粉末维生素D 维生素D3的微囊化冷水分散型粉末维生素B1硝酸硫胺素或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12氰钴胺素叶酸叶酸钙碳酸钙1铁2.5 mg 来自乙二胺四乙酸铁钠;5 mg 为富马酸亚铁2锌氧化锌3注:1、可以用其他钙剂替代碳酸钙,如磷酸氢钙等;2、可以用其他铁剂替代富马酸亚铁,如焦磷酸铁等;3、可以用其他锌剂替代氧化锌,如葡萄糖酸锌等。
2.4 包装及标签要求:2.4.1 包装材料要求:2.4.1.1 内包装材质:采用食品级铝塑袋包装,材质为三层铝塑复合膜,膜的结构为PET/AL/PE(聚酯/铝层/聚乙烯),其铝层厚度为7微米,其质量应当符合GB/T 28118-2011《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的要求及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
2.4.1.2 纸盒:采用至少300 g/m2规格的白卡纸制作,用于30袋营养包的盒装,白卡纸质量应当符合GB/T 10335.3-2004《涂布纸和纸板涂布白卡纸》的要求。
2.4.2 标识内容要求:2.4.2.1 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辅食营养补充品》(GB 2257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标识要求;具体要求如下:2.4.2.1.1 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专用2.4.2.1.2 产品名称:婴幼儿辅食营养包(辅食营养补充品)2.4.2.1.3 配料表:速溶豆粉、其他(使用大豆蛋白制品和/或乳类及乳蛋白制品等按实际添加列出)、碳酸钙(或其他钙剂,如磷酸氢钙,按实际添加列出)、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其他铁剂(如富马酸亚铁、焦磷酸铁)、氧化锌(或其他锌剂,如葡萄糖酸锌等)、维生素A(视黄醇棕榈酸酯或醋酸酯)、维生素D3、维生素B1(硝酸硫胺素或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叶酸、维生素B12(氰钴胺素)。
**县2019年中央转移支付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目标(一)总目标为6-24月龄儿童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以下简称营养包),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与技能,改善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
(二)具体目标1.县、乡、村相关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提高儿童看护人对营养包的知晓率。
2.营养包发放率达85%以上,营养包有效服用率达到75%以上。
3.提高儿童看护人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看护人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项目范围、任务、对象和内容(一)项目实施范围、任务范围:全县32乡镇(街道)。
任务:全县营养包发放任务11000人,各乡镇(街道)任务分配情况见附件1。
(二)项目实施对象农村6—24月龄婴幼儿。
(三)项目实施内容1.首次发放对象为6-18月龄婴幼儿,每天免费提供1包营养包,直至满24月龄。
项目实施期间,满6个月的婴儿即纳入发放对象,满24个月龄的幼儿即不再属于覆盖范围、停止发放。
2.首次发放前,负责发放营养包的村级卫生保健人员必须依据儿童健康管理档案和预防接种登记统计在册18月龄以下儿童数,入户核对实际居住情况,准确统计每个月龄的婴儿数,以6-18月龄儿童数为首次发放人群,后继每次发放前准确核实满6月龄的婴儿数,逐月纳入到发放人群中;而自第7 个月开始则应每个月将满24月龄儿童从发放对象名册中剔除,不再列为发放对象。
3.首次发放前,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应对发放对象进行血红蛋白的检测,并记录在随访个案记录卡“备注栏”,结案后再次进行血红蛋白的检测并记录在“备注栏”,通过发放前后血红蛋白的检测,对营养包的服务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4.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及宣传活动。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专栏、大型活动、宣传日等途径开展社会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号召广大目标儿童参与到项目中来,及时动员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给予关注和支持。
5.开展项目管理和技术培训。
对各级卫生机构和妇联相关人员进行婴幼儿营养和科学喂养知识、健康教育方法及营养包发放管理等培训,提高其项目管理水平和咨询指导能力。
营养包相关指导意见一、吃前要认真检查家长要认真检查营养包外包装是否完好,如有破损,请勿食用。
要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如有过期也不要食用。
二、可以采用2种食用方法1.搭配辅食:将营养包由撕口处撕开,倒入温热的稀饭、面条、玉米糊、牛奶等辅食中,搅拌均匀,喂给孩子吃。
要根据孩子的饭量添加营养包,保证孩子能吃完,不浪费。
2.直接食用:准备洁净的小碗、小勺,一杯温开水,将营养包倒入碗中,加入2至3大汤勺温开水,用勺子搅拌成泥糊状。
三、宝宝每天食用多少?每天一袋,大月龄宝宝可以一次吃完,6月龄至12月龄的宝宝可以分两三次吃完。
四、怎么保存营养包?室温下阴凉干燥处存放,避免虫、鼠啃咬五、食用营养包的其它注意事项1、营养包不能代替母乳和辅食。
2、宝宝的餐具一定要保证清洁,没有吃完的营养包一定要封口存放,并于当天吃完3、宝宝吃营养包后可能出现大便变黑或小便变黄的情况,属于正常反应,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任何影响。
4、如打开营养包发现包装受损、不完整以及其他异常现象,家长可将其封存留样,将情况反馈至该营养包领取地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帮助家长解决问题。
注意:一般来说,所有添加辅食的宝宝都需要使用营养包。
有以下情况的宝宝更加需要添加营养包:1、瘦弱、面色差、头发稀少(贫血、佝偻病)2、身高、体重不达标(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3、食欲差、偏食、挑食、睡眠不好(微量元素缺乏)4、易哭闹、体质差(经常生病的复感儿、体质较差儿)5、早产、低出生体重6、较早人工喂养的孩子儿童营养改善包主要是类似米粉的东西。
包含了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辅食营养素补充品。
还包括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D、叶酸、钙、铁、锌等等。
适用于6至24个月的婴幼儿,每天一袋,拌入婴儿的辅食中或直接用温开水调成糊状食用。
儿童营养包中含有婴幼儿健康成长必需的蛋白质、铁、锌、钙等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可以改善提升婴幼儿营养状况,减少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及贫血的发生,广大家长要及时领取营养包为宝宝补充营养。
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工作总结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
为了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我们开展了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现将项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儿童的营养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的儿童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饮食习惯等原因,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均衡的情况。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因此,开展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提供营养膳食、营养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特别是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等问题。
2、提高儿童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3、建立健全儿童营养监测和评估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项目实施情况1、营养膳食干预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确保食物种类丰富、营养均衡。
加强学校食堂的建设和管理,提高餐饮质量和卫生水平。
针对农村地区的儿童,发放营养包,补充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
2、营养教育开展营养知识讲座,向儿童和家长普及营养知识,如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的饮食搭配等。
制作并发放营养宣传手册,内容包括儿童营养食谱、常见营养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组织营养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儿童学习营养知识的积极性。
3、监测与评估建立儿童营养监测数据库,定期收集儿童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等指标,评估营养状况。
开展项目效果评估,及时调整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四、项目成效1、营养状况明显改善通过定期监测发现,项目覆盖地区儿童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降低。
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儿童的身高、体重等指标有了明显增长,身体发育更加健康。
2、营养知识水平提高经过营养教育,儿童和家长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大幅提高,能够更加合理地选择食物。
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制度
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包随访工作制度
1、建立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包发放与随访记录台帐,要求登记及时,项目齐全。
2、村级营养包发放管理人员对于首次服用营养包的婴
幼
儿一周内要进行一次随访,了解其是否有不良反应,若出现腹泻、过敏反应现象时,要及时上报登记,尽早查明原因加以解决。
对已服营养包的婴幼儿,每月随访一次。
3、详细填写营养包领取登记表,记录其食用情况,并由家长签字,对于完全不食用者要查明原因记录备案,不再继续发放营养包。
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信息登记报送制度
1、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统计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本着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保证项目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项目统计工作要由专人负责,对营养包的入库、出库和发放情况进行实时统计。
3、统计上报工作根据任务数、发放对象人数和现在库存数有计划、准确计算营养包的需求量,杜绝因计划失误造成的积压和浪费。
4、报表必须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上报时要经单位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加盖公章。
5、各级项目单位要及时按要求做好营养包出入库、发
放和随访等相关登记。
6、项目报表实行月报制度,村级每月初3日前向镇卫生院上报上月营养包发放统计报表,镇卫生院每月初5日前将上月项目报表上报到县妇幼保健院。
7、项目信息统计资料应定期整理、汇总、分析,并装档订成册,档案化管理。
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管理工作规范一、项目目标(一)总目标。
为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以下简称营养包),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与技能,降低项目地区婴幼儿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
(二)具体目标。
1.营养包发放率达到80%以上,营养包有效服用率达到70%以上。
2.提高项目地区儿童看护人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和对营养包的知晓率,看护人接受咨询指导率达到80%以上。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对象(一)项目实施范围。
覆盖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共832个县(市、区)。
(二)服务对象。
6-24个月龄婴幼儿。
优先保障建档立卡家庭6-24个月龄婴幼儿。
三、项目内容(一)实施招标采购。
省(区、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招标采购,确保营养包质量。
鼓励各省(区、市)与中标企业签订合同,将营养包按需求量直接发至县(市、区)或乡镇,减少营养包流通环节和调拨成本。
(二)免费发放营养包。
新启动的项目县,项目启动时,为6-18月龄婴幼儿每天提供1包营养包,至24月龄;项目实施期间,满6月龄的婴儿即纳入发放对象,满24月龄的幼儿即停止发放。
已实施项目县发放对象为6-24月龄婴幼儿。
(三)开展咨询指导。
向儿童看护人传播儿童营养相关知识,讲解营养包的作用和服用方法,辅食添加时间、原则、种类等科学喂养知识,提高看护人营养包的知晓率和科学喂养知识水平(详见附件)。
告知看护人12月龄内辅食添加的重要性,以及辅食添加种类包括乳类、谷类、蔬菜水果类、肉类、蛋类等,强调正确添加辅食可有效降低婴幼儿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
四、工作程序(一)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以上年度项目地区活产数为基础,综合考虑人口流入流出等因素确定当年营养包需求量,集中招标采购后按计划分配至各地区。
(二)地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辖区内各县(市、区)需求情况,将营养包按计划分配给各县(市、区)。
县妇幼保健院2021年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目标(一)总目标。
为全县6-24月龄婴幼儿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以下简称“营养包”)的基础上,延长服用至36月龄婴幼儿,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与技能,降低项目地区婴幼儿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改善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
(二)具体目标。
1.营养包发放率达到90%以上,营养包有效服用率达到90%以上。
2.提高我县儿童看护人的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和营养包服用知晓率,看护人接受咨询指导率达到90%以上。
3.婴幼儿的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在基线调查水平上持续下降。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对象(一)实施范围:全县14个镇乡。
1.延续项目镇乡:全县14个镇乡。
1/ 72.项目任务分配:各镇乡6-36月龄婴幼儿分布情况(见附件1)。
(二)发放对象。
6-36月龄婴幼儿,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凤翔社区)的婴幼儿。
满6月龄的婴儿即纳入发放对象,超过30月龄未服用的不再纳入首次发放对象(曾服用营养包儿童因满24月龄停止后未满30月龄需继续发放,已满30月龄不再发放),满36月龄的幼儿即停止发放。
三、项目内容(一)保障营养包合理分配。
按照市级项目管理部门制定营养包分配计划,合理调配,营养包由生产企业直接发至县妇幼保健院,然后按需分配至各镇乡。
(二)免费发放营养包。
项目每天为婴幼儿免费提供1包营养包。
(三)开展咨询指导。
向儿童看护人传播营养与喂养的科学理念,丰富看护人喂养知识,提高其喂养技能。
讲解营养包的作用和服用方法,提高看护人营养包的知晓率。
强调继续母乳喂养、正确添加辅食、食用营养素补充品等可有效降低婴幼儿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
(四)开展营养包质量监测和质量控制。
加强营养包质量监测,做好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营养包纳入2/ 7我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各镇乡卫生院将影响营养包质量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卫生健康局。
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应对每批次营养包留样,标本保存至本批次营养包发放结束后1年,每年配合省、市级对营养包组织营养检测,检测内容(见附件3)。
(一)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包质量要求。
1、质量要求:符合《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GB/T 22570-2008)的要求。
*
2、包装规格:12 g/袋×30 袋/盒。
3、适宜人群:6-36月龄婴幼儿。
4、保质期:至少12个月。
*5、营养成分:
营养素
每日份
(12 g/ 袋)
0.5~1岁1~3岁RNI
(或AI)
%
RNI
(或AI)
%
蛋白质(g) 3
维生素A (μg) 250 400 62 500 50 维生素D (μg) 5 10 50 10 50 维生素B1 (mg) 0.5 0.3 167 0.6 83 维生素B2 (mg) 0.5 0.5 100 0.6 83 维生素B12 (μg) 0.5 0.5 100 0.9 56 叶酸(μg) 75 80 94 150 50 钙(mg) 200 400 50 600 33 铁(mg)7.510 75 12 63 锌(mg) 5 8 63 9 56
(二)项目营养包配料要求。
*1、食物基质:食物基质提供优质蛋白质,应当选用非转基因的大豆及大豆蛋白制品和
/或乳类及乳蛋白制品。
其中,I类速溶豆粉应当占营养包总质量至少70%,其质量应当符合GB/T 18738《速溶豆粉和豆奶粉》的要求。
*2、维生素和矿物质:见下表。
营养素营养强化剂
维生素A (μg) 微囊化冷水分散型粉末
维生素D (μg) 维生素D3的微囊化冷水分散型粉末
维生素B1 (mg) 硝酸硫胺素或盐酸硫胺素
维生素B2 (mg) 核黄素
维生素B12 (μg) 氰钴胺素
叶酸(μg) 叶酸
钙(mg) 碳酸钙●
铁(mg) 2.5 mg 来自乙二胺四乙酸铁钠;5 mg 为富马酸亚铁▲
锌(mg) 氧化锌
注:●-可以用其他钙剂替代碳酸钙,如磷酸氢钙等;
▲—可以用其他铁剂替代富马酸亚铁,如焦磷酸铁等。
(三)包装及标签要求。
1、包装材料要求
*(1)内包装材质:采用食品级铝塑袋包装,材质为三层铝塑复合膜,膜的结构为PET/AL/PE(聚酯/铝层/聚乙烯),其铝层厚度为7微米,其质量应当符合GB/T 28118-2011《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的要求。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纸盒:采用至少300 g/m2规格的白卡纸制作,用于30袋营养包的盒装,白卡纸质量应当符合GB/T 22806-2008《白卡纸》的要求。
2、标识内容要求
⑴应当符合《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GB/T 22570-20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B 13432-2004)标识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专用
产品名称:婴幼儿辅食营养包(辅食营养补充品)
配料表:速溶豆粉、其他(使用大豆蛋白制品和/或乳类及乳蛋白制品等按实际添加列出)、碳酸钙(或其他钙剂,如磷酸氢钙,按实际添加列出)、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其他铁剂(如富马酸亚铁、焦磷酸铁)、氧化锌、维生素A(视黄醇棕榈酸酯或醋酸酯)、维生素D3、维生素B1(硝酸硫胺素或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叶酸、维生素B12(氰钴胺素)。
适宜人群:6-36月龄婴幼儿。
规格:360 g(12 g×30 袋)。
产品标准号:GB/T 22570
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每日1袋,拌入婴幼儿辅食(如粥、面汤等当地辅食)中或直接冲调食用,附使用示意图。
生产日期:
批号:
保质期:
贮存条件: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保存。
注意事项:本品不能代替母乳及婴幼儿辅助食品。
生产商:(名称、地址、联系电话)
营养成分表:
⑵项目专用包装应当以项目名称为主,生产厂标识为辅;
⑶以图文并茂方式详细说明营养包用法说明。
3、小袋标识:产品名称,并醒目标识“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专用字样。
4、大包(或外盒)标识:在醒目位置标识“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专用和“国家免费”字样。
主办单位名称。
生产商、产品名称、类别、配料、营养成分表及含量声称、适用人群、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图表性标识食用方法和使用量、净含量、厂商地址、电话等。
5、外箱标识:醒目位置标识“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专用和“国家免费”字样。
主办单位名称。
生产商、产品名称、净含量(盒/箱×袋/盒),重量g)、生产日期和/或批号、
厂商地址、电话。
6.针对包装及标签要求,中标供应商须在生产前提供小样且获采购人确认后方可生产。
*(四)投标人须提供使用手册等配套宣传资料,并提供营养包推广等配套服务:
1、《培训手册》(发放对象为省、县、乡、村卫生工作人员);
1.1 数量:2500本;
1.2 技术要求:纸张70g 正16开,66页,封面彩印。
2、《营养包村级人员手册》(发放对象为省、县、乡、村卫生工作人员);
2.1 数量:2500本;
2.2 技术要求:纸张70g 正16开,14页,封面彩印。
3、《宣传海报》(发放对象为省、县、乡、村项目有关机构);
3.1数量:10000张
3.2 技术要求:200g铜版纸,大对开,860mm×560mm,彩印。
4、《营养包使用手册》(发放对象为食用营养包的婴幼儿家长);
4.1 数量:7万册;
4.2技术要求:157g铜版纸,A4纸大小,彩印(每册8页,含封面)。
5、《家长知情同意书》(发放对象为食用营养包的婴幼儿家长);
5.1 数量:8000本;
5.2技术要求:50g A4纸(每本50张)。
6.《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干预项目出入库登记表》(发放对象为县、乡、村卫生工作人员)
6.1数量:8000本
6.2技术要求:50gA4(每本50张)
7.《儿童营养包发放登记册》(发放对象为村卫生工作人员)
7.1数量:4000本
7.2技术要求:50g A4纸(每本50张)。
8.《儿童营养包发放及随访个案记录卡》(发放对象村卫生工作人员)
8.1数量60000
8.2技术要求:120g硬板纸,A4纸大小,单张
9.《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包发放月报表》(发放对象为县、乡、村卫生工作人员)
9.1数量:8000
9.2技术要求:50gA4纸(每本50张)
10、营养包推广服务。
说明:涉及上述要求的宣传资料由采购人提供基本模版、内容,供应商根据基本模版及内容进行设计,供应商报价必须包含上述所有产品(及配套服务)。
签订合同前,中标供应商必须提供上述产品样本各一套,经采购人确认合格后再签订合同,上述产品与营养包一起同步发放至各点。
11、人员培训:
(1)以县为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乡镇、社区妇幼保健专干儿童喂养知识培训,培训600人(10县*10乡*6人),每次1天,培训标准100元*人/天。
(2)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委托乡镇卫生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乡村医生或妇幼保健员儿童喂养知识培训,培训1500人(10县*10乡*15村*1人),每次1天,培训标准100元*人/天。
(五)其他要求:
*1、投标人须具备营养包年生产达到1亿袋(小袋,最小包装规格)及以上的能力(须提供有关证明文件);
2、投标人投标时须提供近一年内各种营养素(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铁、锌、钙)、尿素酶活性、菌落总数、铅、砷、大肠杆菌等的批次检测报告。
投标人的产品中标后发货时须附带同批次产品的检测报告;
3、投标人必须具备与“2、”项规定的检测项目相关的检测设备(提供发票复印件);
*4、首次配送时免费为每发放点(至少1500个)提供营养包的塑料保藏设备(要求使用环保PP(聚丙烯)树脂原料、无毒无异味、防鼠防漏),保证容器储存量为20人×2月用量营养包;
5、标人须具备配套服务,提供相关资料和培训的能力;
6、投标人须建立并运行食品安全防御性计划(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7、投标人应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生产,保障产品质量并对产品质量负责;投标人不得违反《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及其它法则。
*8、投标人须提供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样品(完整包装)2袋(盒)(12g/袋×30袋/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