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69.00 KB
- 文档页数:9
吸痰法教案(总9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在课前已经对小老师进行过培训。
教师讲、小老师做、大家跟着做。
在整个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教师多讲解,小老师多示范,二者同时进行。
4.竞赛:以竞赛形式分组练习(40分钟)
将学生分成五组,以积分制进行练习。
每组一个小老师参与小组管理,教师要随堂观看、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特别关心,可以反复示教。
另外,学生在练习时往往会把模型当成玩具,随意的拖拉、拍打、嬉闹。
当发现这些不严肃的现象时,要严肃批评,提醒学生注意,这是这里是病房,这些模型人就是病人,怎么能这样对待他们?我们要关心、爱护他们。
通过练习提高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和责任心。
5.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重点和难点,并再次强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教案附页
【板书设计】
11。
吸痰法操作相关知识吸痰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是指利用负压吸引原理,连接导管,吸痰装置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临床上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者。
第一节呼吸系统的解剖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分为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以及呼吸的辅助装置-胸膜和胸膜腔。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
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称为下呼吸道。
肺包括支气管及其各分支和大量的肺泡,是气体交的场所。
一、鼻的解剖鼻包括外鼻、鼻腔及鼻旁窦。
鼻不仅是气体出入的腔道,也是嗅觉感受器。
1. 外鼻为颜面部中央隆起的器官,分为鼻背、鼻梁、鼻根、鼻尖、鼻孔及鼻翼,在平静呼吸时,鼻翼无显著活动,当呼吸困难时可出现鼻翼扇动。
2、鼻腔由骨和软骨作支架,外面盖以皮肤和肌肉,内面被覆皮肤和黏膜,被鼻中隔分隔成左右两个鼻腔。
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
固有鼻腔为鼻腔的主要部分,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分为呼吸区和嗅区。
呼吸区为上鼻甲以下的部分,是空气出入的通道,而中及下鼻甲、鼻旁窦口周围、鼻中隔后缘者黏膜与骨膜连接紧密,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及多数粘液腺,对空气有增加温度和湿度以及净化其中的灰尘和异物的作用。
嗅区为上鼻甲平面以上包括鼻中隔相应的部分。
二、咽的解剖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前通鼻腔、口腔和喉腔,后壁与椎前筋膜相邻,下端在环状软骨下缘处与食管相连接。
分为鼻咽、口咽、喉咽。
三、喉的解剖喉既是呼吸道的一部分,又是发音器官,位于颈前正中,舌骨下方。
喉腔是由喉壁围成的管形腔,喉壁由喉软骨、韧带和纤维膜、喉肌及喉黏膜等构成。
四、气管及主支气管的解剖1. 气管由软骨、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
气管内面覆以黏膜,向上与喉黏膜相续。
气管的长度为10-12cm,通常分为颈、胸两端。
1. 知识目标:- 掌握吸痰的原理和目的。
- 了解吸痰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熟悉吸痰的设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吸痰设备进行吸痰操作。
- 能够评估患者的吸痰需求,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方法。
- 能够进行吸痰后的护理,预防并发症。
3.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 提高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 增强学生对患者护理的重视程度。
二、教学对象护理专业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地点护理技能实训室五、教学资源1. 吸痰设备:吸痰机、吸痰管、吸痰瓶、无菌手套、口罩、生理盐水等。
2. 教学视频:吸痰操作示范视频。
3. 案例分析:典型吸痰病例。
第一课时1. 导入- 通过案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吸痰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 吸痰的原理和目的。
- 吸痰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吸痰的设备介绍。
- 吸痰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示范演示- 教师现场演示吸痰操作,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4. 分组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吸痰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 复习上节课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
2. 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吸痰病例,讨论吸痰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 操作考核- 学生进行吸痰操作考核,教师根据操作规范、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评分。
4.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吸痰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吸痰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对吸痰操作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吸痰病例的分析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 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吸痰操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2. 观看吸痰操作示范视频,提高操作技能。
实验课教案首页痰法一、目的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预防并发症的发上。
二、评估1.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治疗情况等。
2.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3.患者有无自行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深浅、口腔粘膜及咽喉部的情况,若有义齿,取下义齿。
三、计划1.操作者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理解操作目的,愿意配合。
3.物品准备:(1)无菌治疗盘内备:盛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治疗碗两只(1只做试吸用,1只做冲管用)。
(2)无菌治疗盘外备:一次性吸痰管数根、无菌持物缸及无菌持物镊、无菌手套、纱布、弯盘。
(3)吸痰装置: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试管(盛有消毒液,系于床栏处,将与吸引器连接的玻璃接管浸于其内)。
(4)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电插板、手电筒、石蜡油、冰硼散等。
4.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四、操作步骤: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查对床号、姓名、解释操作目的。
2.接通电源,打开吸引器开关,检查其性能并连接调节负压。
3.检查患者口、鼻腔。
4.协助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
5.打开无菌盘,带无菌手套,连接吸痰管,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痰管道是否通畅,同时润湿导管前端。
6.瞩患者张口,操作者一手反折吸痰导管末端,另一手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10~15cm)然后放松导管末端,先吸口咽部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
7.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浄痰液。
8.吸痰管退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
9.注意观察吸痰效果及吸出物的色、质、量;吸痰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如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
10吸痰毕,关上吸引器开关,将吸痰管丢弃,并将吸痰的玻璃接管重新插入到浸有消毒液的试管内浸泡,定时消毒、清洗贮液瓶。
五、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带无菌手套的左右手应严格区分开来,每吸吸痰一次应更换吸痰管。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吸痰的基本原理和目的。
2. 掌握吸痰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无菌操作观念和急救技能。
4. 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对象:护理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护理实训室教学器材:1. 吸痰器2. 吸痰管3. 无菌手套4. 无菌治疗盘5. 消毒液6. 生理盐水7. 湿化瓶8. 记录本9. 评分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吸痰操作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吸痰操作的原理和目的。
二、理论讲解1. 吸痰的基本原理: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吸痰的目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呼吸道感染,改善呼吸功能。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戴好无菌手套,准备吸痰器、吸痰管、无菌治疗盘等。
2. 患者准备: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头偏向一侧,松开领口,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3. 吸痰操作:a. 打开吸痰器,调节负压至40-60mmHg。
b. 将吸痰管前端蘸取生理盐水,润滑后插入患者气管,插入深度约15-20cm。
c. 吸痰时,缓慢上下移动吸痰管,避免损伤气管黏膜。
d. 吸痰完毕,拔出吸痰管,关闭吸痰器。
4. 操作后处理:将吸痰管放入消毒液中浸泡,进行消毒处理。
四、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2. 调节负压时,注意患者舒适度,避免损伤气管黏膜。
3. 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4. 吸痰管插入深度不宜过深,以免损伤气管。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掌握情况。
二、分组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
2. 每组轮流进行吸痰操作,其他组员进行观摩和评价。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三、总结1. 教师总结吸痰操作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吸痰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针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改进。
授课班级: 20XX级临床本科2班授课时间:第十周星期四 1、2节2学时授课章节:第九章常用急救护理技术重点: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操作要点难点: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操作要点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学时分配:第九章常用急救护理技术.......................................................................................第一节概述............................................................................................... 5min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3min二、抢救设备........................................................................................... 2min第二节社区急救护理基本技术...........................................................................一、氧气疗法...................................................................................................(一)氧气吸入的适应........................................................................... 8min(二)吸氧的方法................................................................................. 30min(三)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 8min二、吸痰法.......................................................................................................(一)适应症........................................................................................... 8min(二)吸痰的方法................................................................................. 26min 教学内容:第九章常用急救护理技术第一节概述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和生命质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吸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了解吸痰的原理和适应症。
- 熟悉不同类型吸痰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 理解吸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2.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吸痰器。
- 掌握正确的吸痰技巧,包括吸痰管插入深度、吸痰力度和频率等。
- 能够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吸痰参数。
- 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处理吸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吸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吸痰的定义和目的- 吸痰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2. 吸痰的原理和适应症- 吸痰的原理- 吸痰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 吸痰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不同类型吸痰器的介绍(如电动吸痰器、手动吸痰器等)- 吸痰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 吸痰技巧- 吸痰管的正确选择和准备- 吸痰管插入深度和角度- 吸痰力度和频率的控制5. 吸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的措施- 患者心理护理- 应急处理和紧急情况下的操作流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吸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
2. 演示法:由教师或助教演示吸痰操作,让学生观察学习。
3.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吸痰操作练习。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吸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简要介绍吸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吸痰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
2. 理论讲解:- 详细讲解吸痰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吸痰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等。
3. 演示操作:- 教师或助教演示吸痰操作,包括吸痰器的准备、患者体位摆放、吸痰管插入、吸痰技巧等。
4.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吸痰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5. 讨论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吸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课程设计:吸痰操作一、课程目标:1. 了解吸痰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2. 掌握吸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学习吸痰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4. 培养学生对吸痰操作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1. 吸痰的定义和目的(10分钟)a. 介绍吸痰的定义和作用;b. 引导学生思考吸痰在医疗护理中的重要性。
2. 吸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0分钟)a. 解释吸痰的基本原理,包括负压吸引和呼吸道清洁;b. 演示吸痰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c. 分组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吸痰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20分钟)a. 介绍吸痰的注意事项,如操作前的准备、患者的体位、吸痰管的选择等;b. 分析常见的吸痰错误,如过度吸痰、不适当的吸痰频率等;c.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避免这些错误,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吸痰操作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15分钟)a. 强调吸痰操作的安全性和重要性;b. 分组让学生讨论吸痰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方案;c.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吸痰操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5. 教学评估(15分钟)a. 设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吸痰操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b. 观察学生在模拟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巧。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吸痰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反馈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操作指导和反馈,通过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估:1. 小测验:设计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测试学生对吸痰操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模拟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在模拟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课堂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4.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材料、写作报告等,评估学生对吸痰操作的深入理解。
《吸痰技术操作》课件教案模板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五年级健康教育教材《健康生活》。
章节为“保护呼吸系统”,具体内容包括:吸痰技术的操作步骤、正确使用吸痰器的方法以及吸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吸痰技术的操作步骤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使用吸痰器的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吸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吸痰技术的操作步骤,正确使用吸痰器的方法。
难点:吸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何确保安全有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吸痰器、演示视频、图片等。
学具:健康教育教材《健康生活》,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医院吸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吸痰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吸痰技术的操作步骤,包括准备、操作、清洁和消毒等环节。
同时,讲解正确使用吸痰器的方法,以及吸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演示与练习:教师进行吸痰操作的演示,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确保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吸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知识巩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吸痰技术操作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吸痰技术操作步骤:1. 准备:检查吸痰器,准备吸痰用具。
2. 操作:正确使用吸痰器,注意吸痰过程中的力度和深度。
3. 清洁:使用后清洁吸痰器,去除残留物。
4. 消毒:定期对吸痰器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吸痰技术操作步骤图。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绘制出包含准备、操作、清洁、消毒等环节的吸痰技术操作步骤图。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篇包含吸痰技术操作步骤、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的小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在课前已经对小老师进行过培训。
教师讲、小老师做、大家跟着做。
在整个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教师多讲解,小老师多示范,二者同时进行。
4.竞赛:以竞赛形式分组练习(40分钟)
将学生分成五组,以积分制进行练习。
每组一个小老师参与小组管理,教师要随堂观看、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特别关心,可以反复示教。
另外,学生在练习时往往会把模型当成玩具,随意的拖拉、拍打、嬉闹。
当发现这些不严肃的现象时,要严肃批评,提醒学生注意,这是这里是病房,这些模型人就是病人,怎么能这样对待他们?我们要关心、爱护他们。
通过练习提高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和责任心。
5.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重点和难点,并再次强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