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考点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1)计算方法。 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注意:①“纬度差”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值; ②“纬度差”的计算:不同半球相加,同一半球大减小(半球是指南 北半球)。 (2)示例。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
第四讲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及四季、五带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 直射点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图中c线所示。
-2-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第2题,据图分析,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且昼长小于12小时,应为乙地的冬半年,此时太阳直射点为10°N,乙地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二十四节气
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10-
解析:第6题,图示惊蛰是3月上旬,此时为春初,气温回升,作物正在成 长,还处于农闲时期,故A项正确。华北地区一般6月初冬小麦成熟, 东北地区是秋季收割春小麦,此时节无麦熟、晚稻等现象,故B、D 两项错误;我国3月上旬还处在冬季风(西北风)控制下,故东风、下 雨现象可能性较小,故C项错误。第7题,图示立春与立冬关于冬至 日对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则此两个节气太阳直射 点均位于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同一纬度上,故这两天济南的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项正确。寒露是秋分之后15天左右,太阳直射 点在南半球,清明是春分之后15天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但直 射的纬度数是一样的,这两天中,一天的昼长应该等于另一天的夜 长,A项错误;小寒距离冬至日较大寒更近,昼长更短,日出时间应该 更晚,则B项错误;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冬半年)运行速度较快,故相同 长度内经过的时间短,则冬半年的时间长度短于夏半年,则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