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用植物学教案-2植物细胞
- 格式:pdf
- 大小:185.42 KB
- 文档页数:4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药用植物学概述1.1 药用植物学的定义1.2 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1.3 药用植物学的历史与发展1.4 药用植物学的意义与应用第二章:药用植物的分类与识别2.1 药用植物的分类系统2.2 植物的命名原则与方法2.3 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4 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第三章: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3.1 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3.2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3 药用植物的生殖方式3.4 药用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第四章: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4.1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类4.2 常见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作用与用途4.3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鉴定方法4.4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应用第五章: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5.1 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与问题5.2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5.3 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5.4 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第六章: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6.1 药用植物的采集方法6.2 药用植物的鉴定技巧6.3 常用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实例6.4 药用植物采集与鉴定的注意事项第七章: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7.1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7.2 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7.3 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实例7.4 药用植物繁殖与栽培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第八章: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8.1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8.2 药用植物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8.3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实例8.4 提高药用植物质量评价准确性的措施第九章: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9.1 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机制9.2 常见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9.3 药用植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方法9.4 药用植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进展与趋势第十章: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10.1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的意义与价值10.2 药用植物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0.3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实例10.4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发展策略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药用植物学概述难点解析: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对现代医药的贡献二、药用植物的分类与识别难点解析: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识别技巧三、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难点解析:了解药用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四、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难点解析:记忆和理解药用植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特性和应用五、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难点解析:平衡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六、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难点解析:掌握正确的药用植物采集和鉴定技术,确保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七、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难点解析:了解和应用不同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八、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难点解析:准确分析和评价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九、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难点解析:理解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合理应用于临床治疗十、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难点解析:掌握药用植物综合开发和产业化的策略,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分类识别、生长发育、化学成分、资源保护与利用、采集鉴定、繁殖栽培、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以及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等方面的知识。
植物细胞高中生物教案
教学内容:植物细胞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 掌握植物细胞的功能和作用。
3. 能够分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差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学》。
2. 课件或图片展示植物细胞结构。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植物细胞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植物细胞结构(15分钟)
1. 展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并介绍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等组成部分。
2. 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样品,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
三、植物细胞功能(15分钟)
1. 介绍植物细胞的功能,如光合作用、细胞分裂等。
2. 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观察叶绿体的光合作用现象。
四、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10分钟)
1. 同学们分组讨论,整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2. 教师进行讲解和总结。
五、实验操作(15分钟)
1. 学生们根据教师指导,进行植物细胞的显微镜观察实验。
2. 学生们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六、总结(5分钟)
1.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巩固学生对植物细胞的理解。
2. 提问回答,学生们积极参与。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和观
察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医学院实习(实验)教案教研室: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研室级班组一、实习(实验)题目: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构造二、实习(实验)学时数:3学时实习(实验)时间:三、实习(实验)授课人:四、本实习(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2)熟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学习临时装片法及绘制植物细胞图的基本技术(4)掌握输导组织形态及结构特征五、本实习(实验)重点、难点(1)显微镜聚光器、虹彩光圈的使用(2)单粒、复粒、半复粒的辨认(3)南瓜茎的导管的辨认六、实习(实验)方式:1.讲授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2.学生操作,教师随时检查并指导3.讨论出现较多的问题4.总结七、实习(实验)仪器、设备:显微镜、洋葱、马铃薯南瓜茎八、实习(实验)内容及时间分配(一)实验内容1、显微镜使用要点(1)先低倍镜观察整体,再用高倍镜观察局部(2)虹彩光圈、聚光镜升降旋钮使用(3)观察时,不要闭眼,应练习用左眼观察显微镜,右眼绘图习惯2、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的观察(1)先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水。
(2)取洋葱头新鲜的肉质鳞叶,用镊子撕下内表皮,迅速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注意撕裂面朝下,如果发生卷曲,应细心地用镊子和解剖针将其展开,再盖上盖玻片。
(3)盖盖玻片时,用镊子轻轻地夹住盖玻片一侧,先放下相对的一边,然后再以45°角慢慢地将整个盖玻片放下,以防产生气泡。
检查一下,如果载玻片上水液过多,用吸水纸吸去一些水分;水液过少的话则可在盖玻片一侧用滴管加入适量水分,使整个盖玻片下充满水液。
(4)将装片置显微镜低倍物镜下观察,再换用高倍物镜。
观察一个典型的细胞结构,区别下列部分。
1)细胞壁包围在细胞的原生质体的外面,比较透明。
调节细调焦螺旋和虹彩光圈,能发现细胞壁实际上是三层,即两侧为相邻两个细胞壁,中间是粘连两个细胞的中胶层(胞间层)。
2)细胞质无色透明的胶状物,紧贴在细胞壁以内,被中大液泡挤成一薄层,仅细胞的两端较明显。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一、课程介绍1.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药用部位、功效及药用植物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2. 课程内容: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及其功效、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
二、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1. 植物的定义:植物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具有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生长在土壤中,通过根、茎、叶、花、果等器官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繁殖。
2. 药用植物的定义:药用植物是指那些以全株或部分器官入药的植物,具有防病、治病、保健作用的植物。
3. 药用植物的分类:根据药用部位,药用植物可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等。
三、药用植物的分类1. 根及根茎类:如人参、黄芪、甘草等。
2. 茎木类:如川芎、当归、杜仲等。
3. 叶类:如桑叶、菊花、薄荷等。
4. 花类:如金银花、菊花、玫瑰花等。
5. 果实及种子类:如杏仁、桃仁、芝麻等。
四、药用部位及其功效1. 根及根茎类: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的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解药毒的功效。
2. 茎木类: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的功效。
3. 叶类:桑叶具有清热润肺、降血糖的功效;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薄荷具有宣肺化痰、利咽止痛的功效。
4. 花类: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功效;玫瑰花具有活血调经、美容养颜的功效。
5. 果实及种子类:杏仁具有润肺止咳、宣肺平喘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功效;芝麻具有滋补肝肾、益精血、润燥的功效。
五、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1. 采集:药用植物的采集应选择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确保药用部位的药效最佳。
采集时要注意保护植物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保存:药用植物的保存方法有干燥、冷藏、冷冻、腌制等。
干燥是最常用的保存方法,可以通过晾晒、阴干、烤干等方式进行。
植物细胞教案教案:植物细胞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并能描述其功能;3. 能够区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2. 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1. 掌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植物细胞的功能。
教学准备:PPT讲义、植物细胞示意图、显微镜。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温故知新的准备。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什么不同吗?”Step 2:植物细胞基本组成1. 呈现植物细胞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并询问学生对不同部分的认识。
2. 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壁、细胞膜、质壁、质体、细胞质和细胞核。
3. 进一步解释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互动讨论。
Step 3: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1. 详细介绍植物细胞中各部分的特点及其功能。
2. 强调植物细胞细胞壁和细胞质在维持细胞形状和提供机械支持方面的重要性。
3. 探讨植物细胞中质壁的作用,包括成熟细胞的防护和提供机械强度等。
4. 分析细胞膜和质体在物质进出细胞以及维持细胞内稳定环境方面的功能。
Step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1. 对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着重讲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质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差异可能对它们的功能产生何种影响。
Step 5:展示和总结1. 再次展示植物细胞的示意图,让学生之间进行对比,并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未解决的疑惑进行解答。
3. 点明植物细胞的重要性和其所特有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Step 6:练习与拓展1. 指定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植物细胞的其他特点和功能。
2. 给学生留下练习题,巩固本堂课的知识点,并鼓励他们思考有关植物细胞的更多问题。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一.目的要求1.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后含物2.熟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特化细胞壁的鉴别3.了解生物绘图的基本技术4.学习临时装片法、徒手切片和组织粉末透化法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1.仪器类:显微镜、镊子、培养皿、载玻片与盖玻片、刀片、解剖针、吸水纸、檫镜纸、酒精灯2.试剂类:蒸馏水、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苏丹III试液、稀碘液3.材料类:洋葱鳞茎、新鲜樟树叶、胡萝卜、马铃薯块茎、大黄粉末、半夏粉末、甘草粉末、花生米三.内容与步骤1.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a)显微镜的类型i.光学显微镜ii.电子显微镜b)显微镜的构造i.镜座:ii.镜柱:iii.镜臂:iv.镜筒:v.物镜转换器:vi.载物台:vii.调焦装置(粗调焦螺旋、细调焦螺旋):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下降viii.聚光器调节螺旋ix.物镜x.目镜xi.聚光器xii.物体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 物镜放大倍数c)显微镜的使用方法i.取镜和放置:ii.对光iii.低倍镜的使用iv.高倍镜的使用v.油镜的使用vi.显微镜使用后的整理注意事项:切忌用手直接拨物镜(通过转换器转换物镜)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观察,忌直接用高倍镜观察2.生物绘图的基本技术a)注意科学性和准确性b)先构图。
按绘图的数量和内容,在图纸上首先安排好各图的位置和相关部分的比例,并留出书写图题和注字的地方c)绘好草图,用HB/2H铅笔描出线条。
d)植物图常用圆点的疏密表示明暗和颜色的深浅。
点应圆而整齐,大小均匀。
e)图纸要保持清洁,图注一律用铅笔书写,并用平行线引出在图的右侧f)实验题目写在绘图纸的上方,图题和所用材料的名称和部位写在图的下方。
并注明放大倍数。
3.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将鳞茎切成约5mm大小的方块,用镊子撕下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①细胞壁——细胞最外层,比较透明②细胞质——无色透明的胶状物,紧贴在细胞壁以内,被中央大液泡挤成一薄层,近细胞两端较明显③细胞核——为扁圆球形的小球体,浸埋在细胞质中④液泡——位于细胞中央,占细胞体积的大部分。
药用植物学第二章植物细胞2.1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概念2.2原生质体2.3细胞壁及后含物一、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45min)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单细胞植物: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这一细胞内完成的。
多细胞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细胞由原生质体、细胞壁、细胞后含物及生理活性物质构成。
(5min)(一)原生质体(有生命物质)(10min)1.细胞质(1)质膜:具有选择透性和渗透现象。
(2)细胞器1)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2)线粒体3)液泡:植物特有。
调节细胞渗透压,在维持细胞质内环境的稳定方面起着主要作用。
(3)胞基质2.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染色体)和核液组成。
(二)细胞壁(30min)细胞壁为原生质体分化出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在外形成的一层具有一定结构、巩固性和弹性的可透性膜1.细胞壁的分层细胞腔、三层次生壁、胞间层、初生壁。
2.纹孔(1)定义:因植物细胞的次生壁某些地方不均匀加厚而形成空隙。
纹孔有利于细胞间物质的交换。
(2)分类1)单纹孔;未加厚处圆筒形,次生壁厚时成孔道或沟。
2)具缘纹孔;纹孔周围次生壁,向细胞腔内呈架拱状隆起,形成纹孔的缘部。
有的具塞,正面观2圆或3个同心圆。
3)单缘纹孔;是薄壁细胞与管胞或导管间的纹孔,一边形似单纹孔,另一边呈架拱状隆起的纹孔缘,三塞。
正面观2个同心圆。
3.细胞壁的特化(1)原因: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纤维素既具亲水又有韧性。
但是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理功能的不同,细胞壁常渗入其它物质,使细胞壁发生特化。
(2)分类1)木质化a.形成:细胞壁在附加生长时增加了较多的木质素。
b.作用:增加了植物细胞群和组织间的支撑能力。
c.鉴别:间苯三酚+浓盐酸;红色或紫红色。
例:导管、木纤维、石细胞。
2)木栓化3)a.形成:细胞壁内增加了脂肪性的木栓质。
b.作用:保护植物内部组织。
c.特点:细胞壁不透气、不透水,使细胞内原生质体与周围环境隔绝而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