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洪道
- 格式:ppt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64
溢洪道设计规范1、溢洪道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溢洪道宜选在上游构造物洪水位以上,洪峰流量确定后,洪水位不应超过溢洪道设计高程;(2)溢洪道应能充分消能洪水能量,使洪水进入下游渠道后不再对下游构筑物产生破坏性冲击;(3)溢洪道应有足够的流量能力,以保证在设计洪水位上溢洪的洪水不发生过流;(4)溢洪道应考虑排洪能力与供水功能的统一,确保在供水时期能够正常运行;(5)溢洪道的结构和设备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能够适应长期使用和频繁开关;(6)溢洪道的运行管理应简便可行,方便操作和维护。
2、溢洪道的设计参数:(1)设计洪水位:根据流域洪水特征和设计标准,确定设计洪水位,作为溢洪道设计的基础。
(2)设计洪水流量:根据流域的降雨条件和水量特征,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计算出不同重现期的设计洪水流量。
(3)溢洪道设计高程:根据设计洪水位确定溢洪道的设计高程,要使设计洪水能够顺利排出,并避免洪水对下游构筑物的冲击。
(4)溢洪道槽底坡度:为了保证洪水流速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溢洪道槽底坡度应适中,通常取0.001~0.02。
(5)溢洪道截面形式:溢洪道截面形式应根据洪水流量和槽底坡度确定,要保证溢洪道的流量能力,避免洪水堆积。
(6)溢洪道长宽比:溢洪道宽度的选择,一般应满足横坡条件下的解土能力,使洪水能够顺利通过。
3、溢洪道的结构形式:(1)直线溢洪道:适用于流量较小的情况,对洪水能量消能要求不高时使用。
(2)曲线溢洪道:适用于流量较大的情况,能够有效消能,并减少洪水冲击力。
(3)台阶式溢洪道:通过设置多层台阶,增加溢洪道的长度,减小洪水流速,消能效果好。
(4)消力池式溢洪道:在溢洪道末端设置消力池,通过洪水的冲刷和混合来减小洪水冲击力。
4、溢洪道的运行管理:(1)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溢洪道的结构和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和更换。
(2)清理疏浚:定期清理溢洪道的淤泥和杂物,保持通畅。
(3)维护管理:对溢洪道的闸门、过闸设备等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六章河岸溢洪道教学要求:了解溢洪道作用和工作特点,掌握溢洪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悉溢洪道的细部构造和地基处理方法。
第一节概述在水利枢纽中,必需设置泄水建筑物。
溢洪道是一种最常见的泄水建筑物,用于排泄水库的多余水量、必要时防空水库以及施工期导流,以满足安全和其他要求而修建的建筑物。
溢洪道可以与坝体结合在一起,也可以设在坝体以外。
混凝土坝一般适于经坝体溢洪或泄洪,如各种溢流坝。
此时,坝体既是挡水建筑物又是泄水建筑物,枢纽布置紧凑、管理集中,这种布置一般是经济合理的。
但对于土石坝、堆石坝以及某些轻型坝,一般不容许从坝身溢流或大量泄流;或当河谷狭窄而泄流量大,难于经混凝土坝泄放全部洪水时,需要在坝体以外的岸边或天然垭口处建造溢洪道(通常称河岸溢洪道)或开挖泄水隧洞。
河岸溢洪道和泄水隧洞一起作为坝外泄水建筑物,适用范围很广,除了以上情况外,还有:(1)坝型虽适于布置坝身泄水道,但由于其他条件的影响,仍不得不用坝外泄水建筑物的情况是:①坝轴线长度不足以满足泄洪要求的溢流前缘宽度时;②为布置水电站厂房于坝后,不容许同时布置坝身泄水道时;③水库有排沙要求,而又无法借助于坝身泄水底孔或底孔尚不能胜任时(如三门峡水库,除底孔外,又续建两条净高达13m的大断面泄洪冲沙隧洞)。
(2)虽完全可以布置坝身泄水道,但采用坝外泄水建筑物的技术经济条件更有利时,也会用坝外泄水建筑物。
如:①有适于修建坝外溢洪道的理想地形、地质条件,如刘家峡水利枢纽高148m的混凝土重力坝除坝身有一道泄水孔外,还在坝外建有高水头、大流量的溢洪道和溢洪隧洞;②施工期已有导流隧洞,结合作为运用期泄水道并无困难时。
岸边溢洪道按泄洪标准和运用情况,可分为正常溢洪道(包括主、副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
正常溢洪道的泄流能力应满足宣泄设计洪水的要求。
超过此标准的洪水由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共同承担。
正常溢洪道在布置和运用上有时也可分为主溢洪道和副溢洪道,但采用这种布置是有条件的,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坝型、洪水特征及其对下游的影响等因素研究确定,主溢洪道宣泄常遇洪水,常遇洪水标准可在20年一遇至设计洪水之间选择。
溢洪道整治工程方案一、工程概述溢洪道是水利工程中的一种重要设施,主要用于水库或河流在发生洪水时排放多余的水流,以减轻洪水压力,保护下游地区的安全。
但是由于长期的使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溢洪道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漏水、坍塌、积淤等。
为了保证溢洪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整治工程。
本次溢洪道整治工程的目标是解决溢洪道存在的问题,确保其正常运行,提高其排洪能力,减少洪灾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具体工程内容包括对溢洪道结构和设施进行检修和改造、清淤和疏浚工作、边坡加固和防护措施、设施更新和改造等。
二、工程范围本次溢洪道整治工程的范围包括整治对象溢洪道及其相关设施,涵盖整个溢洪道的长度和宽度。
具体范围由工程勘察确定,但一般包括溢洪道的入口、出口及附属设施,以及溢洪道上下游相关的河道和边坡。
三、工程方案1. 检修和改造溢洪道结构和设施对溢洪道的闸门、水闸、水位计、排水设施等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已经损坏的设施进行改造或更新,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对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加固或替换。
2. 清淤和疏浚工作对溢洪道中的泥沙和淤积进行清理,恢复溢洪道的设计截面和排水能力。
采用机械清淤和人工清淤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清淤工作的彻底和有效。
3. 边坡加固和防护措施对溢洪道的边坡进行加固,防止其发生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同时,在边坡上设置防护设施,如护坡砖、护坡网等,以防止坡面侵蚀和损坏。
4. 设施更新和改造对已经老化和损坏的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采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提高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同时考虑新技术的应用,如智能监控系统、远程控制系统等,提高溢洪道的管理和运行效率。
四、工程实施1. 前期准备在工程实施前,需要开展详细的勘察和设计工作,确定工程范围和方案。
同时需要制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
2. 施工过程根据工程方案,分别对上述工程内容进行施工。
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序,确保工程质量。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设计探析水库溢洪道是保障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库防洪的主要措施之一。
溢洪道的设计对于水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水库溢洪道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一、溢洪道设计的目标水库溢洪道的设计目标是保证水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确保水库在洪峰期间不会超过设计洪水位,从而避免因洪水超出蓄水位造成水坝失稳,破坏和洪水灾害等。
溢洪道不仅要能够顺利导流,减小洪峰对水库的冲击,并且要保证水库整体结构的稳定。
(1)流量计算水库溢洪道的设计首先要确定流量。
流量的大小需要综合考虑水库水位、流域面积、降雨、雪融等因素进行判断。
在水资源开发、水电站设计等领域中,流量计算往往采用经验公式。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计算公式是哈曼公式,其公式为Q=CKH3/2。
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流量,C为径流系数,K为常数,H为水深。
(2)水库形态水库形态对溢洪道的设计至关重要。
水库的大小、形状,堤坝位置、高度和坡度,以及附近的地形地貌都会对溢洪道的大小和位置造成影响。
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水库形态,从而确定溢洪道的设计。
(3)溢洪道的尺寸溢洪道的尺寸是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占位面积、槽壁镶嵌的材料、水流速度和水流深度都会影响溢洪道的尺寸。
溢洪道需要保证足够的宽度和深度,以便顺畅流出水库的洪水。
此外,还需要保证溢洪道在水库发生洪水时不被堵塞。
(4)泄流能力泄流能力是溢洪道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泄流能力要能够满足水库的实际情况,满足预定的洪水容量。
泄流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溢洪道的尺寸和设计,同时也会影响水库在洪水发生时的安全性。
设计流量法是溢洪道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计算水库的设计洪水位,确定溢洪道的高度,进而确定溢洪道的宽度。
溢洪道的设计高度依据水库的设计洪水位,水库的形态、泄流能力和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判断,一般建造时会留有一定的安全余量。
(2)波动法波动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溢洪道设计方法。
该方法根据较短时水流变化所产生的水位波动决定泄流能力。
溢洪道管理制度内容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发生了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等。
这些天气事件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水资源管理造成了严重挑战,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各国都建立了各种水资源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溢洪道管理制度。
溢洪道是城市或乡村地区的一种重要水资源管理设施,主要用于在暴雨或洪水发生时,将多余的水资源进行疏导和排放,从而减轻水灾的影响。
本文将从溢洪道的定义、作用、管理制度的构建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揭示溢洪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各国建立和完善自身的溢洪道管理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溢洪道的定义与作用1. 定义溢洪道是指一种用于在暴雨或洪水发生时,从河流或水库的上游泄洪的水利建筑物。
它通常设在河道的纵向深切谷地段或在沿线的山谷中,又称为溢洪沟、泄洪渠等。
溢洪道的出口部分常被称为溢洪坝。
2. 作用溢洪道的主要作用是在水库或河流水位上涨时,随之而自动启动的释放功能。
其具体作用包括:(1)疏导洪水:当水库或河流的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为了防止坝体溃决和洪水泛滥,溢洪道将多余的水资源进行疏导和排放,避免水灾的影响。
(2)调节水位:溢洪道还可以在水位过高时及时泄洪,避免水位过高造成对下游地区的影响,保持水位平稳。
(3)保护坝体:通过释放水资源,减少了坝体的压力,对坝体有保护作用。
(4)引潮排涝:溢洪道还可以用于引潮排涝,对于城市排水系统,通过溢洪道的引流和排洪,可以避免城市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转。
以上作用使得溢洪道成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管理设施,对于城市和乡村地区的水资源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溢洪道管理制度的构建1. 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是构建溢洪道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务。
各国应当建立健全的水利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包括溢洪道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这些法律法规应当明确溢洪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规定溢洪道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明确溢洪道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确保溢洪道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溢洪的道检查与养护一、溢洪道的检查溢洪道的巡视检查主要有以下内容:(1)检查溢洪道的闸墩、底板、边墙、胸墙、消力池、溢流堰等结构有无裂缝和损坏。
(2)检查两岸岩体是否稳定,坡顶排水系统是否完整,以防岩体崩坍而堵塞溢洪道,如发现有坍落的土石方,应立即清除。
(3)有闸门的溢洪道,在挡水期间要检查闸墩、边墙、底板等部位有无渗水现象;大风期间,要注意观察风浪对闸门的影响;冰冻地区,要注意冰盖对闸门的影响。
(4)泄洪期间应注意观察漂浮物的影响,防止漂浮物卡堵门槽;同时还要观察堰下和消力池的水流形态及陡槽水面曲线有无异常变化。
(5)溢洪后要及时检查进水渠段有无塌坑、崩岸,陡槽段有无磨损,底板是否被掀动,消能设施有无冲刷和空蚀以及下游冲刷坑的情况等。
二、溢洪道的日常养护溢洪道的安全泄洪是确保水库安全的关键。
对大多数水库的溢洪道,泄水机会并不多,宣泄大流量的机会则更少,有的几年或十几年才遇上一次。
但由于大洪水出现的随机性,溢洪道得做好每年过大洪水的准备,这就要求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日常养护上,保证溢洪道能正常工作。
(1)检查水库的集水面积、库容、地形地质条件和水、沙量等规划设计基本资料,按设计要求的防洪标准,验算溢洪道的过流尺寸。
当过流尺寸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各种措施予以解决。
(2)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检查溢洪道的宽度和深度是否已经达到设计标准;观测汛期过水时是否达到设计的过水能力,每年汛后检查观测各组成部分有无淤积或坍塌堵塞现象;还应注意检查拦鱼栅和交通桥等建筑物对溢洪道过水能力的影响等。
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3)应经常检查溢洪道建筑物结构完好情况。
应经常检查溢洪道建筑物各部结构是否存在影响泄洪的不利因素。
如溢洪道陡坡段底板被冲刷或淘空时,要及时用原来的材料或用混凝土进行填补;如发现底板下防渗或排水系统失效,发展下去底板就会浮起破坏时,则应当立即予以翻修;如边墙内填土不良(包括未按设计规定选用填土材料、填土未加夯实、未做墙身排水设备或虽做了但已失效等),会使坝头或岸坡发生管涌,或因墙内填土侧压力过大使边墙开裂甚至倾倒,此时就应采取改善措施;如溢洪道两岸边坡开挖过陡或未做截流导渗设施,可能引起边坡塌方时,则应削坡放缓并补做截流导渗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