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督导评估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标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标准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内容分值评估方法评估得分组织规划建设(10分)组织领导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具体,职责明确。
建立校长(组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副组长)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1次以上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3查阅资料规划建设2.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编制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绘制规划图或效果图,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彰显学校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有效。
4查阅资料经费保障3.将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年度预算,年度投入比例不小于公用经费的8%;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3查阅台账精神文化建设(50分)理念目标4.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体现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思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办学行为规范。
5查阅资料、座谈访问5.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理念、目标的确立符合教育方针、法律法规,突出素质教育的主题,体现时代特征,彰显学校个性,具有前瞻性;语言简明朴实,表意明确具体,内涵丰富深远;制作标牌,悬挂在学校醒目位置,显现在学校的各个细节;师生人人知晓,处处践行。
10查阅资料、实地走访一训三风6.有浓缩和概括学校办学理念的校训,并成为师生共同遵循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校训主题词精炼,表意丰富,韵味深远;校训释义周详,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以不同方式在学校各个角度展现;师生人人了解并熟记其内涵。
3查阅资料、实地走访7.有为践行办学理念而形成的鲜明校风,主题词精炼,表意丰富,韵味深远;校风释义周详,能充分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以不同方式在学校各个角度展现;师生人人知晓,处处践行。
3查阅资料、实地走访8.有为践行办学理念而形成的鲜明教风,主题词精炼,表意丰富,韵味深远;教风释义周详,能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精神特质;以不同方式在学校各个角度展现;师生人人知晓,处处践行。
校园文化建设评估办法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评估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校园文化建设评估的办法进行探讨与总结。
一、设立评估指标与标准校园文化建设评估的第一步,是设立评估指标与标准。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教育教学水平、师生关系、课程体系、学生活动等方面,标准则可以参考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育理念。
通过设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与标准,可以更好地客观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
二、收集相关数据与资料评估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二步,是收集相关数据与资料。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搜集学生、教职员工、家长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也可以收集学校的教学档案、学生活动记录等资料,以全面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
三、组织评估团队评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需要组织评估团队,该团队应包括校内外的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的代表以及学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评估团队的成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
四、开展实地考察与观察评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开展实地考察与观察,以直观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
评估团队可以深入学校内部,参观教学环境、生活设施、学生活动场所等,观察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等情况,并结合数据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五、制定评估报告与建议评估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制定评估报告与建议,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评估报告应具体、明确地列出学校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建议可以包括教学方法改进、师生关系加强、课程设置调整等方面。
六、与学校共同研究改进方案评估报告与建议完成后,需要与学校共同研究改进方案。
评估团队应与学校相关部门或教师代表进行讨论,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共同制定改进方案。
同时,也应设立跟踪机制,对改进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
七、宣传与分享评估成果评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评估成果进行宣传与分享,以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验收方案一.评估验收对象全市普通中小学校二.评估类别1.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
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勇于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起到带动、推广作用。
2.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创建并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在市、区范围内发挥出示范、引领、辐射效应。
三.评估内容及办法(一)评估内容本《方案》共设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
评估总分在80-89分之间为先进校;评估总分在90分以上,且A5指标≥8分为特色校。
评估体系如下:B1组织领导(5分)A1制度文化建设(15分)B2制度管理(5分) B3经费保障(5分)B4学风建设(6分)B5师德建设(6分)A2精神文化建设(25分)B6班风建设(6分) B7校风建设(7分)B8生命健康(6分)B9文明礼仪(6分)A3活动文化建设(30分)B10科学人文(6分)B11民主法制(6分)B12爱国主义(6分)B13自然环境(6分)B14人文环境(5分)A4物质文化建设(20分)B15配套设施(5分)B16资源整合(4分)A5特色建设(10分)B17特色呈现(10分)(二)评估办法评估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区、校实际与工作基础,采取资料查阅、实地查看、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四.评估程序及推荐名额(一)评估程序1.校级自评。
各中小学校对照《*市新一轮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评估验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估验收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形成自查报告和自评表。
2.区级推荐。
各区教育局在对申报学校提交的自查报告、自评表进行认真审核、实地评估的基础上,按市教育局分配名额择优向市教育局推荐。
3.市级评估。
市教育局组织评估小组对各区推荐、申报的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进行评估、验收。
4.社会公示。
评估结果将在*教育信息网和有关新闻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督导评估标准(试行)
1 / 6
2 / 6
3 / 6
4 / 6
5 / 6
备注:1.评估指标:本《标准》指标体系共分6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54项三级指标,满分400分。
评分时,评估小组按照《标准》先确定各项三级指标等级,然后根据各等级评分系数计算出该项指标相应的得分,各项指标得分之和即是该学校(幼儿园)总分。
每项三级指标得分=三级指标满分×等级评分系数,A、B、C、D四个等级的评分系数依次为1.0、0.8、0.6和0.4。
2.评估等级:评估得分在380分及以上者为优秀,370——379分为良好,360—369分为合格,360分以下为不合格。
3.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县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
4.一票否决:凡学校出现重大安全事故、考试大面积作弊、师生严重违纪违法等情况,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5.本《标准》既是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督导评估指导的依据,也是各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指针。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