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9.62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潘建平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年第04期

摘要:伴随着语文统编教材的逐步推行使用,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上也频频亮相。然而,目前大多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呈现出随意性、无序性。为此,研究依托统编语文教材,寻找教材与整本书的契合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建整本书“三级阅读体系”,整体规划阅读进展,开启课堂阅读模式,使整本书阅读体系化、有序化、课堂化,以期助力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的探索、开发、实施。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统编教材课程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对整本书阅读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整本书阅读而言,教,不是随心所欲地教,而是要把它纳入课程、走进课堂,规范指导;学,不是放任自由地学,而是把它衔接于教材,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做,即把整本书阅读融入学生的生活,把文本阅读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将课堂教学的成果转化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以教材为依托,构建阅读体系

依托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把整本书阅读纳入阅读教学计划,构建包括国家课程体系、自主阅读体系、校本阅读体系在内的“三级阅读体系”。国家课程体系包括统编教材中的必读和荐读的名著阅读书目。自主阅读体系是从经典性、趣味性、知识性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筛选出初中各学段的自主阅读书目,供学生自主选择。校本阅读体系是学校教师在充分研究校情、学情的基础上,经过团队合作探究和课堂教学实践,开发出与统编教材相匹配、与学情相符的校本阅读体系。

二、以整体为导向,规划阅读课程

课程体系中的“整本书阅读”需要整体的课程规划。首先从时间上来规划:每一单元完成一本书的指导任务,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自由阅读时间,每周开设两节阅读指导课,每个月师生共读一本书,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节活动。然后从内容上来规划,为了让整本书资源真正构建到学生的学习中,采用了整本与单篇相融、与教学进度同步、与教学内容相关、与教学目标的达成相辅相成的教学策略,完成整本书的课堂教学内容。最后,从方略上来整体规划,保障课程顺利实施。

1.压缩整合法

整本书阅读要进入课程,首先要压缩教材内容,才能为整本书阅读腾出足够多的时间。然后要依托统编教材中的某一主题或某一方法及策略打通“篇”“本”之间的壁垒,以单元重组的方式进行优化整合。例如,根据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春》,选择朱自清的另外两篇散文《绿》《荷塘月色》,与《春》整合为一个“四季美景”主题单元进行群文教学,再引导学生把“朗读并品味精彩语句,体会语言之美”这一阅读方法及策略迁移运用到《朱自清散文集》整本书阅读中去。这种压缩整合法使整本书走进课堂成为可能,同时为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方法支持。

2.渗透融合法

充分利用统编教材中的各教学模块,把整本书的内容选择性地嵌入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等模块。如与单元写作训练结合起来,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训练是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在阅读完《西游记》后布置作业:唐僧師徒四人穿越到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他们开始创业。他们是各自创业还是联合创业呢?请你发挥想象,续写21世纪下的唐僧师徒创业史。这种渗透融合法使整本书融合在教材中,渗透到教学中。

3.拓展延伸法

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课内导读整本书当中的一部分之后,还要延伸到课外去阅读这整本书,再推荐延伸到其他几本书,这是科学合适的教学设计。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以“亲情之爱”为主题,教完教材中的《荷叶·母亲》后,让学生对比阅读冰心的《纸船》,接着导读冰心《繁星·春水》,并借机推荐阅读《孩子,你慢慢来》《目送》。在“亲情之爱”的主题读书会上,让学生来分享自己对亲情的感悟,这样由“篇—篇、篇—本、本—本”的延伸拓展法,实现了整本书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三、以课堂为基地,引领阅读深入

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教材研究的重要性,他们充分发掘课文在整本书阅读中的教学价值,寻找文本与整本书的契合点和对接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课堂为实践基地,开启“引读—推进—交流”的课堂阅读模式,引领学生阅读拾级而上。

1.导读课,让阅读充满期待

通过读前导读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感知全书概貌,提示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红岩》的导读,巾帼不让须眉,古时有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而《红岩》这本书中也有一名流芳千古的巾帼英雄江姐。教师用概括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让学生推测出场人物中谁是特务,谁将成为叛徒,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去书中找谜底。因此,这样的导读课,会激发学生原有的文本情感积淀,对书的内容充满期待和遐想,产生“想读”的欲望。

2.推进课,让阅读持续深入

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不尽相同,指导学生把统编教材中的“一课一得”法,迁移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等于“一书一法”,打造出具有“反哺机制”的阅读生态。如在《梵高传》的推进课中,如何把精读这一方法嵌入学生的课堂讨论中?节选梵高创作《吃土豆的人》过程的篇章,请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引导学生思考和品味: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你从中感受到了梵高的什么精神?通过品味动作、语言、肖像和心理描写等,体会梵高投身艺术的忘我境界与执着精神。在推进课结束时,设计想象题让学生猜想,再跟进阅读。这样再次调动学生持续阅读的热情,推动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3.分享交流课,让阅读意犹未尽

一本书读完,并不意味着阅读的结束。相反,要着眼于整本书,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评论作品的艺术特色、辩论相关话题、交流观点、设定专题研讨等帮助学生又获得新一轮的阅读体验,丰富学生的读学生阅读生活。《梵高传》中,可以聚焦“性格与人生”“现实与梦想”等话题展开辩论;也可以讨论一些问题,如梵高的画果真值那么多钱吗?梵高身前生后反差为什么那么大?如果梵高求婚、传教成功,他会不会是一位成功商人或伟大牧师?这样的分享交流,会让学生意犹未尽甚至去回读这本书,更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依托统编教材,把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课程,进入语文课堂,引领学生整本书阅读,促进了“篇”“本”的优劣互补、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相互融合、实现了整本书和统编教材的有效链接。努力推动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撑起“整本书”这一支长篙,向阅读更深处漫溯。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5-13.

[2]张小兵,倪峰.走进操作层面的“整本书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6(25):12-15.

[3]黄翀.《渴望生活——凡·高传》阅读教程[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5(2):33-35.

基金项目: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依托统编教材,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PTJYKT1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