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课件实用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1019.50 KB
- 文档页数:15
了至今仍存在的习惯。
被火烧伤过的小孩怕火,即便他已经完全不记得他被火烧的那一回了。
我以为一个事件若造成习惯,就可以说它“被经验到”。
(记忆即一种习惯。
)大致说来,习惯只在生物身上造成。
被火烧的拨火棒无论如何经常弄得灼红,也不怕火。
所以,根据常识上的理由,我们说“经验”和世界的“素材”不同范围。
在这点上脱离常识,我个人看不出有任何正当的理由。
除了关于这个“经验”问题,此外我觉得詹姆士的彻底经验论我是同意的。
至于他的实用主义和“信仰意志”,那就不同了。
特别是后者,我以为它蓄意给某些宗教教义提出表面上似乎正确而实际是诡辩的辩护,而且这种辩护是任何真诚的教徒所不能接受的。
《信仰意志》(TheWilltoBelieve)一书出版于1896年;《实用主义——若干老想法的一个新名称》(Pragmatism,a New Name or Some Old Ways of Thinking)出版于1907年。
后一本书中的学说为前一书里的学说的扩充。
《信仰意志》中主张,我们在实践上,常常在不存在任何适当的理论根据可以下决断的场合下不得不作出决断,因为即便什么事也不做,那仍旧是个决断。
詹姆士说,宗教问题就属于此类;他主张,虽然“我们的十分逻辑的理智可能并未受到强制”,我们也有理由采取一种信仰的态度。
这基本上就是卢梭的萨瓦牧师的态度,但是詹姆士的发挥是新颖的。
据他讲,求实这种道德义务包括两个同等的训条,即“相信真理”和“避开错误”。
怀疑主义者只注意第二个训条,因而不相信一个较不慎重的人会相信的许多真理,这是不对的。
假如相信真理和避免错误同等重要,那么面临二者择一时,我最好随意相信各种可能性中的一个,因为这样我便有对半的机会相信真理,可是如果悬置不决,丝毫机会也没有。
倘若认真对待这一说,结果产生的行为准则就会是一种极古怪的行为准则。
假设我在火车上遇见一个陌生人,我心里自问:“他的姓名是不是叫艾本尼泽·威尔克思·史密斯?”如果我自认我不知道,那么关于这人的姓名我确实没抱真信念。
实用主义|现代西方哲学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以来在美国流行的一个哲学流派,也是现代美国各派哲学中对该国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
其中最主要的代表是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
它是一个要公开宣称要超越和改造西方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哲学流派,大都反对将心物、主客、思有等二元分立作为哲学的出发点,拒绝对关于世界的基础、本质等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做出回答,要求抛弃各种声称具有普遍和绝对意义的哲学体系。
1 皮尔士皮尔士原则:为了使意义或者逻辑解释具有实际内容,必须提出一种实际的意义标准。
皮尔士认为这种标准简单说来就是它们所引起的实际效果的总和。
为了获得概念的意义,人们就要考虑从这一概念的真理必然得出什么样的可以设想的实际效果。
这些效果的总和将构成这个概念的全部意义。
确定信念的四种方法:皮尔士在《信念的确定》一文中认为古往今来确定信念的方法有四种:1.固执的方法(在一切问题上都固执己见,全凭个人武断的方法确定信念)。
2.权威的方法(接受国家、教会或其他权威机构所规定的原则来确定信念)。
3.先验的方法(通过证明自己的信念有充分的知识根据,合乎永恒理性的要求)。
4.科学的方法(只依据客观事实和科学试验,以取得一致的信念)。
“时效主义”:皮尔士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但又与传统的主观经验主义略有差异。
皮尔士认为“物”就是我们的“经验的效果”,并提出“事物就是效率”的结论。
他反对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认识的任务不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是认识行动的效果,从而为行动提供信念。
他把人的认识活动等同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并认为真理就是“效果”。
这是一种主观经验主义的观点。
“可误论”:用科学的方法所得出的任何结论、信念都可能发生错误而被推翻,因而都处于不断修正的过程中。
那些已确立了的真理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要加以改变。
任何一种可以称为真理的假设都需要改进,任何信念的确定性都是相对于其证据而言的。
随着新的证据的发现,这些信念也需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