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争吵课文
- 格式:docx
- 大小:13.04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 导语】《鹬蚌相争》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24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
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2.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1、课前每生准备好《新华字典》和生字本。
2、一张战国时期的彩色简易地图,鹬和蚌图片,词语卡片等。
教学流程: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一)历史故事引入。
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
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
”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争吵》生字1 【匠】读音:匠[jiàng]巧记:口字缺右边(匚),“斤”字放里面。
字义:①有专门手艺的人②指在某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人组词:①石匠木匠能工巧匠②文学巨匠造字:会意法造句:爷爷曾经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石匠。
笔顺:“匚”宜长,近长方形;“斤”大小与外框相协调。
字歌:儿入是匹若入为匿斤入成匠矢入称医2 【替】读音:替[tì]巧记:两个农“夫”干了一天(日)活。
字义:①代,代理②为,给③衰废组词:①代替替补②替他难过③兴替隆替造字:形声法造句:他所做的工作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笔顺:上宽下窄。
上部左右相称;“日”居中,略扁。
字谜:两个大夫每日外出想要取代成为候补3 【抄】读音:抄[chāo]巧记:“少”手(扌)却能写,原文不能缺。
字义:①誊(téng)写,照原文写②搜查并没收组词:①抄写抄笔记②查抄家产被抄造字:形声法造句:老师让我把这段话抄写一遍。
笔顺:左窄右宽。
“少”的竖止笔于横中线上。
字歌:女子好美妙开口从不吵用手抄笔记插禾争分秒4 【墨】读音:墨[mò]巧记:“黑”“土”地。
字义:①写字、绘画或印刷用的各色颜料②黑色或近于黑色的组词:①墨水油墨②墨菊墨镜造字:会意法造句:今天,我新买了一瓶墨水。
笔顺:上部四点底宜宽;下部第二横写得长些。
字谜:黑色土大用途可写字能绘图5 【骂】读音:骂[mà]巧记:“马”字头上两张“口”。
字义:①用粗野的话侮辱人②斥责组词:①骂人痛骂骂街骂名②责骂造字:形声法造句:骂人是不文明的行为。
笔顺:上部两“口”扁平;“马”第二笔有力。
6 【缩】读音:缩[suō]巧记:“宿”在丝(纟)边眠。
字义:①由大变小,由长变短,由多变少②向后退组词:①缩短缩减②退缩畏缩不前造字:形声法造句:经过删改,这篇文章缩短了三分之一。
笔顺:“纟”第一个撇折较长;“宿”宜写得窄些。
字谜:一字真奇妙丝宿搭配巧可以往后退还能大变小7 【承】读音:承[chéng]巧记:找“了”“三”天“水”。
小学三年级语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原文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吵个不停的是标点符号。
看它们的眼睛瞪得多大,听它们的嗓门提得多高。
感叹号拄着拐杖,小问号张大耳朵,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
首先发言的是感叹号,它的嗓门就像铜鼓敲:“伙伴们,我的感情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感叹号的话招来一阵嘲笑,顶不服气的是小问号:“哼,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小逗号说话头头是道,它和顿号一起反驳小问号:“要是我们不把句子点开,文章就会像一根长长的面条。
”学问深的要算省略号,它的话总是那么深奥:“要讲我的作用么……哦,不说大家也知道。
”水平高的要数句号,它总爱留在后面作总结报告:“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我,话就说得没完没了。
”大家争得不可开交,字典公公把意见发表:“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这样美妙。
“滴水汇成了大江,碎石堆成了海岛,大家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案一、预热准备1、眼睛平视前方,尽量向四周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如门、窗、周围的同学等)2、请你跟着老师小棍的运动方向做眼球运动(分为顺时针、逆时针,速度由慢逐渐变快)3、舒尔特表格游戏(1)老师任意报一数字,学生立刻指出。
(2)视线集中在表格中心,静心看表格,按顺序找出25个数字。
(师统一开始,每人自己计时,看谁又快又准)二、几种速度方法训练。
1、组读法训练。
师指导:视线停留在整组字的中间部分,一行字为一个整体,眼停看到整行文字。
2、闪视阅读训练。
三、学习速读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1、快速默读课文。
(1)师指导:在安静状态下,运用眼睛和大脑进行默读,避免唇读及用手指读等多余动作;(2)读后择优汇报速读技巧。
(如不回视、头部不摆动、思想要集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跳过去继续阅读,运用猜读法)2、快速找出文中写了哪几种标点符号。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争吵是人类交往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
因意见不合大声争辩,互不相让。
店铺在此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原文今天我和可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
今天早晨,小石匠病了,老师叫我替他抄写每月故事。
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可莱谛忽然碰了一下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把本子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
我火了,就骂了他一句。
他却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使我很不高兴。
我想:“哼,得了奖,就自以为了不起了!”于是我想报复他,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可莱谛气得脸都红了。
“你这是故意的!”他说着就举起手来。
正好给老师看见了,可莱谛就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你!”我心里觉得很不安。
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可莱谛是个很好的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的时候,他帮助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的情形。
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多好啊!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但是要我去向他承认错误,我却觉得太丢脸。
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他上衣肩上的线缝儿都开了,大概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吧。
想到这里我觉得可莱谛很可爱。
我心时暗暗说“云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却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来。
可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但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我心里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因为心里有事,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时候。
我在街上独自走着,听见可莱谛从后面跟上来。
我手里拿着戒尺站住等他。
他向我走来,我便举起戒尺准备防御。
小学2024年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原文及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他人发生争吵的经历。
(2)提问:你们觉得争吵有什么危害?如何避免争吵?2.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义、组词。
4.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小明和小红的性格特点。
5.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小明、小红、老师、父母等角色。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2)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争吵的日记。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角色扮演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争吵》,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小明或小红,感受他们的心情。
三年级上《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课文原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作者:金逸铭
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
吵个不停的是标点符号。
看它们的眼睛瞪得多大,
听它们的嗓门提得多高。
感叹号拄着拐杖,
小问号张大耳朵,
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
首先发言的是感叹号,
它的嗓门就像铜鼓敲:
“伙伴们,我的感情最强烈,
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
感叹号的话招来一阵嘲笑,
顶不服气的是小问号:
“哼,要是没有我来发问,
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小逗号说话头头是道,
它和顿号一起反驳小问号:
“要是我们不把句子隔开,
文章就会像一根长长的面条。
”
学问深的要算省略号,
它的话总是那么深奥:
“要讲我的作用么……
哦,不说大家也知道。
”
水平高的要数句号,
它总爱留在后面作总结报告:
“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
没有我,话就说得没完没了。
”
大家争得不可开交,
字典公公把意见发表:
“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
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这样美妙。
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
【原文】今天我和克萊諦吵架,並不是因為他得了獎,我嫉妒他。
今天早晨,“小石匠”病了,老師叫我替他抄寫每月故事。
我正抄著,坐在旁邊的克萊諦忽然碰了一下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筆記本上,本子被弄髒了,字跡也看不清了。
我火了,罵了他一句。
他只微笑著說:“我不是故意的。
”我本來會相信他的。
可是他的笑使我很不高興。
我想:“哼,得了獎,有什麼了不起!”於是我想報復他。
過了一會兒,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髒了。
克萊諦氣得臉都紅了。
“你這是故意的!”說著就舉起手來,正好被老師看見了,克萊諦忙縮回手去,說:“我在外邊等你!”我覺得很不安,氣也全消了。
我很後悔,不該那樣做。
克萊諦是個好人,他絕對不會是故意的。
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他幫助父母親幹活、服侍生病的母親的情形。
還有他來我家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誠心誠意地歡迎他,父親又是那麼喜歡他的種種情形來。
啊,要是我沒有罵他,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該有多好!我又記起父親“應該知錯認錯”的話來。
但是,要我去向他承認錯誤,我卻覺得太丟臉。
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見他上衣肩上的線縫都開了,大概是因為扛多了柴的緣故吧。
想到這裏我覺得克萊諦很可愛,心裏暗暗說“去向他認錯吧”,可是“請原諒我”這幾個字怎麼也說不出來。
克萊諦不時用眼睛瞟我,從他的眼裏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
他又說:“我在外邊等著你!”我回答說:“我也等著你!”可我心裏想著父親對我說過的話:“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
”我心想:“我只是防禦,絕不還手。
”畢竟是心裏有事,老師講的功課我一句也沒有聽進去。
終於挨到了放學。
我在街上獨自走著,聽見克萊諦從後面跟上來。
我手裏拿著戒尺站住等他。
他走近了我,我舉戒尺。
“不,安利柯!”克萊諦微笑著用手撥開戒尺,溫和地對我說:“讓我們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吧!”我愣住了。
我覺得有兩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以後我們再不吵架了,好嗎?”“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說。
然後我們就高高興興地分手了。
15、争吵【教材分析】《争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
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
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
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
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
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
其次,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贴近,因此,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上也会较容易。
而三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
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本课出现的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品读描写心里活动的语句,体会主人公的心里变化。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原文及教案《争吵》原文:我和小强是好朋友。
可是,有一段时间,我们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吵起来。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踢足球。
我觉得球应该由我来踢,可是小强却不同意。
我说:“我是个男生,应该由男生来踢。
”小强生气地说:“女生也可以踢球的。
”我们就因为这个问题大吵了起来。
后来,我们又因为买零食的问题发生争吵。
我想买冰淇淋,而小强想买薯片。
我们互相争论,气得都不说话了。
后来,老师知道了我们的事情,她找我们谈心。
老师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相包容。
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闹得不愉快。
”我们听了老师的话,心里一下子觉得很难过。
从那以后,我们都不再争吵了。
我们明白了朋友之间应该和睦相处。
《争吵》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争吵》,学生能够了解朋友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的道理。
2. 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情节。
3.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朋友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争吵》原文2. 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你们有没有和朋友发生过争吵的事情?大家来分享一下。
2. 阅读理解教师出示课件,读一遍《争吵》的原文。
教师再次读原文,学生边听边读。
学生跟读。
学生独立阅读。
3. 师生互动教师针对课文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问:为什么我和小强总是因为一点小事而吵架?学生回答。
教师问:我们都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学生回答。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我们应该相互尊重和包容呢?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学生分享。
5. 思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下面几个问题:a. 在争吵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b. 你有没有遇到过因为争吵而失去朋友的情况?c. 如何能够避免争吵并和睦相处?6.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赞扬和鼓励。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和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如何处理争吵的方法,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认识“吵、架”等生字,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提高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与朋友相处要宽容、大度,学会化解矛盾。
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与朋友争吵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指导朗读技巧。
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段讲述课文,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体会朋友之间的争吵与和好。
4.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点评。
6.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化解朋友之间的矛盾?8.课后作业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价学生对课文描写方法的运用能力。
3.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程度、合作学习效果等。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2.生字卡片3.课文插图4.优秀作文展示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争吵课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
今天我和可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
今天早晨,小石匠病了,老师叫我替他抄写每月故事。
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可莱谛忽然碰了一下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把本子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
我火了,就骂了他一句。
他却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
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使我很不高兴。
我想:“哼,得了奖,就自以为了不起了!”于是我想报复他,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可莱谛气得脸都红了。
“你这是故意的!”他说着就举起手来。
正好给老师看见了,可莱谛就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你!”
我心里觉得很不安。
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可莱谛是个很好的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的时候,他帮助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的情形。
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多好啊!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但是要我去向他承认错误,我却觉得太丢脸。
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他上衣肩上的线缝儿都开了,大概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吧。
想到这里我觉得可莱谛很可爱。
我心时暗暗说“云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却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来。
可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但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我心里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
因为心里有事,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时候。
我在街上独自走着,听见可莱谛从后面跟上来。
我手里拿着戒尺站住等他。
他向我走来,我便举起戒尺准备防御。
“不,安利柯!”可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还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惊呆了。
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我已经在他的怀抱里了。
他吻着我说:“以后我们再不要吵架了,好吗?”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
然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分手了。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想叫父亲高兴一下,不料父亲把脸一沉,说:“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
况且你不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说着从我手里夺过戒尺,折成两段,扔到墙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