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工作的影响化油器燃油供给系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14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96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72课时,实践课时为24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技能。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1、会识别发动机零部件;2、会描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能根据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拆装发动机;4、能检查发动机;5、能诊断发动机的故障;三、内容标准单元一发动机概述单元二、曲柄连杆机构单元三配气机构单元四、汽油机供给系单元五、柴油机供给系单元六、润滑系单元七冷却系四、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汽油机各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汽油机作为内燃机的一种,是目前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中最常见的动力装置之一。
在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可燃混合气的浓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
可燃混合气浓度不仅会直接影响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还会对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排放性能和耐久性产生重要影响。
汽油机在不同的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的浓度要求也各有不同,下面我们来逐一探讨。
1. 怠速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在怠速工况下,发动机的负荷较低,需要燃烧的空气量也相对较少。
此时,如果可燃混合气的浓度过低,容易导致发动机不稳定运转甚至熄火。
怠速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一般较高,通常在13:1到15:1之间,以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高速高负荷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在高速高负荷工况下,发动机需要更多的动力输出,因此对可燃混合气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
此时,如果可燃混合气的浓度过高,容易导致爆震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和耐久性。
高速高负荷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一般较低,通常在12:1到13:1之间,以防止爆震的发生。
3. 启动和加速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在启动和加速工况下,发动机需要迅速提供足够的动力输出,因此对可燃混合气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此时,如果可燃混合气的浓度不能迅速达到要求,会导致启动困难或者加速不畅。
启动和加速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一般较高,通常在11:1到12:1之间,以确保发动机可以迅速提供足够的动力输出。
汽油机在不同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合理控制好可燃混合气的浓度是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和提高燃烧效率的关键之一。
在实际的汽车和机械设备维护中,合理调整和控制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将会对提高动力输出、降低排放和延长发动机寿命产生积极的影响。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汽油机的运行过程中,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合理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控制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