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28.00 KB
- 文档页数:26
人卫第六版护理研究重点护理研究【绪论、选题、文献检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变量和研究工具、收集资料的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研究计划书的撰写、护理论文的写作、研究论文的评价、质性研究、护理研究与循证护理实践、护理科研项目管理与专利申报】第一章绪论1、科学研究:是一种系统地探索和解决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问题,或揭示事物本质和相互关系,或探索客观规律,从而产生新知识或新思想,阐明实践与理论之间关系的活动。
2、护理研究:是通过系统的科学探究,解释护理现象的本质,探索护理活动的规律,产生新的护理思想和护理知识,解决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中的问题,为护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证据,以提升护理学科水平的系统过程。
3、护理研究的发展趋势:①注重循证实践:鼓励护理人员通过循证实践提高护理质量。
②通过多中心的、证实性的方式形成牢固的研究基础。
③强调多学科合作研究④扩展研究结果的传播范畴⑤关注文化因素和健康缺陷的状况⑥病人参与医疗照护决策中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1)提出研究问题,形成研究目标,构建研究假设;(2)检索文献,分析现况和趋势,明确理论或概念框架;(3)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场所;(4)选择研究设计,构建研究的技术路线、明确研究工具;(5)收集资料;(6)分析资料;(7)撰写论文;(8)研究结果的推广和应用;量性研究又称定量研究,主要特征是强调客观、精确,认为真理具有唯一性,常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经研究结果量化;质性研究主要特征是强调主观体验和真理的多元化,用文字呈现研究结果。
5、护理研究中最基本的伦理原则是: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有益原则、公正原则。
①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主要内容:在研究中,研究对象有自主决定权、隐私权、匿名权和保密权;该原则要求实施研究前必须征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是保障贯彻实施伦理学原则的重要措施之一。
包含3个要素:信息、理解和自愿。
②有益的原则指研究者应使研究对象免于遭受不适或伤害。
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数据分析方法质性研究数据分析方法在论文中的应用在学术研究中,质性研究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它通过描述和解释现象、观察行为和探索主观体验等方式,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然而,对于质性数据的分析,特别是对于大量的、繁杂的质性数据,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一直是一个困扰研究者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质性研究数据分析的相关方法和技巧。
1. 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工具和方法在进行质性研究之前,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工具和方法非常重要。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参与观察和文件分析等。
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需要选择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确保能够收集到丰富、深入的数据。
2. 逐步精细化的译码过程质性研究中,译码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意义、可被分析的形式的过程。
研究者需要仔细阅读、标记和分类原始数据,以找出其中的主题、模式和关联等。
这一过程需要耐心和时间,研究者应尽可能减少主观偏见,并将原始数据保持完整和准确。
3. 使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在质性数据分析中,常用的分析工具包括内容分析、比较分析、模式识别和文本分析等。
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4. 概念建立和理论驱动质性研究数据分析需要建立概念和理论框架来指导分析过程。
研究者需要关注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或修正理论假设。
合理的概念建立和理论驱动有助于分析过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5. 灵活应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质性研究数据的分析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方法或技巧,研究者可以灵活应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例如,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基于案例的分析、主题分析、内容分析、理性分析等不同方法。
这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数据。
6. 确保分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应该确保分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可靠性是指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研究者可以通过交叉检查、质性研究者的一致性检验等方式增强可靠性。
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讲解资料第四部分: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第一节: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整理和分析资料”指的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然后用逐步集中和浓缩的方式将资料反映出来,其最终目的时资料进行意义解释。
一、质的研究中资料整理和分析的特点(一)整理和分析同步进行整理与分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整理建立在一定分析基础之上,但也受制于一定的分析体系。
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二)整理和分析要求及时:对资料获得比较系统的把握,而且可以为下一步的资料收集提供方向和聚集的依据。
(防止资料堆积)(三)分析前的初步整理:如检查原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对各种资料的来源进行相关检验等。
资料的内容一字不漏记录下来,所有事情都是资料。
二、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一)线性模式(自下而上):这种模式将资料分析看成一个阶梯,自下而上不断地对资料进行抽象第一层次:对原始资料进行总结和重新包装两步骤:1、通过整理分析原始资料建立一个可供分析的文本;2、对文本进行登录,通过写分析型备忘录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意义解释,寻找登录类属。
第二层次:对资料进行重新汇集和包装。
做法:通过写分析型备忘录寻找资料的各种意义联系,发现重点和空白点,确认资料主题和基本趋向。
第三层次:对建立起来的有关命题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检验,构建一个可以解释资料整体内容的理论框架。
分两个子层次:1、对初步的研究结论进行相关检验,对主要命题进行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进一步浓缩资料,分析资料中呈现的基本趋势。
2、将资料整合为一个解释框架,描绘出资料的深层结构。
(二)互动模式:各部分相互循环关联。
资料浓缩是资料分析的实质(步骤:提取核心概念-用概念/主题统领内容-有具体事务体现),资料收集之后进行浓缩和展示,导致结论的产生,结论又返过来为浓缩和展示提供线索,结论经论证后可能需要重新收集资料再论证,直到最后资料饱和,结论充实为止。
三、资料分析的具体步骤(一)阅读原始资料:分析的第一步,阅读熟悉资料的内容,仔细琢磨其中的意义和相关关系(建议通读两遍)1、投降的态度1)对自己“投降”:把研究者自己有关的前设和价值判断暂时“悬置”起来,让资料自己说话。
如何进行有效的质性研究与数据分析质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收集和分析非数值型数据,探索研究对象的个体和群体特征、观点、态度以及背后的意义。
与定量研究相比,质性研究更注重对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适用于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进行有效的质性研究与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在进行质性研究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并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
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包括个案研究、现象学研究、内容分析、文献综述等。
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提高研究效果。
其次,研究者需要设计研究方案,包括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法。
对于数据的收集,可以采用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以获取丰富的研究材料。
同时,研究者也需要确定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如主题分析、数据编码和理论构建等。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在进行质性研究时,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非常重要。
数据的质量和适用性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数据收集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面对面的访谈、参与观察、录像录音等。
研究者需要制定合适的问卷或访谈指南,并根据研究问题有针对性地收集数据。
同时,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记录原始数据以备后续分析使用。
在数据处理方面,可以通过整理、分类、编码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
研究者可以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解释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通常包括多个过程,如数据编码、主题分析、模式提取和理论构建等。
首先,数据编码是将原始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和主题,以发现其中的模式和规律。
研究者可以使用适当的编码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解释。
其次,主题分析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通过对数据的反复阅读和比较,提取出其中的关键主题和观点。
研究者可以使用代码和标签对数据进行标记,识别和整合相关的主题。
最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以得出研究结论和理论。
第十二章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在质性研究中,自然情境、研究资料、研究者之间的关系是A.自然情境是研究资料的直接来源,研究者是获得研究资料的工具B.自然情境是研究资料的直接来源,研究资料是研究者的工具C.自然情境是研究资料的间接来源,研究者是获得研究资料的工具D.自然情境是研究资料的间接来源,研究资料是研究者的工具【解析】:A 在质性研究中,自然情境是研究资料的直接来源,研究者是获得研究资料的工具。
2.下列不属于情境分析的具体手段的是A.轮廓勾勒B.片段呈现C.回忆D.故事【解析】:C 情境分析的具体手段包括轮廓勾勒、片段呈现、个案、访谈片段、观察事件、故事等。
二、多项选择题3.质性研究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有A.审查补充B.分类归纳C.摘要D.编整加注E.建构理论【解析】:ABCD4.下列属于质性研究报告的写作原则的是A.深描B.分析归纳C.注意作者自己的态度和语言D.“自下而上”建构理论E.充分尊重读者【解析】:ACE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性研究报告的写作原则。
质性研究报告的写作原则包括(1)深描。
质性研究报告强调对研究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情境化的、动态的深描。
(2)注意作者自己的态度和语言。
假如一定要对某些现实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研究者通常采用比较弱化的方式。
(3)充分尊重读者。
研究者应该考虑所面临的不同读者群体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尽可能运用其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交流。
5.常见的对质性研究资料进行归类的方式有A.因果分析B.情境分析C.系统分析D.类属分析E.计算机分析【解析】:B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性研究资料的分类方式。
对质性研究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后,研究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与深入分析,找到资料内容中的主线并建立起必要的关系,以得出初步的结论。
常见的对资料进行归类的方式有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两种。
将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很好地将研究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
6.下列属于质性研究资料归类分析操作技巧的是A.手工操作B.计算机分析C.画图表D.写内容摘要E.交流【解析】:A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性研究资料归类分析操作技巧的种类。
是⾮成败在此⼀举!质性研究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狭隘的经验主义者好像蚂蚁,只会收集资料⽽不会加⼯使⽤;经院哲学家就像蜘蛛那样,只会从肚⼦⾥吐丝结⽹;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既能收集材料,⼜能消化加⼯。
——英国哲学家培根质性研究中研究者就像是蜜蜂,⾃⼰采“花粉”,还要把“花粉”加⼯成“蜂蜜”。
今天我们就来讲⼀下“花粉”的加⼯——质性研究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是研究者对其所获取的多⽽杂的质性资料(如访谈资料、现场记录、视频、图⽚或者某些⽂件等)进⾏逐步提炼和浓缩,系统地寻找其中所包含意义的过程。
分析资料要建⽴在良好的资料整理基础上,如果资料不好,那么分析的结果肯定也是不好。
在这⾥,资料好坏的意义就好⽐花粉的意义。
资料的整理可以分为两步:①资料转录:把所有的资料转化为⽅便分析的格式--⽂本,注意此时⼀定要全部记录,包括患者当时的语⽓等;注意还要及时转录——资料的转录与收集同时进⾏,以期为下⼀步的资料收集提供⽅向和聚焦的依据。
②资料的深⼊:在反复核对资料的时候,研究者⼀定要尽量摒弃⾃⼰对研究问题既往已有的前设和价值判断。
(在论⽂写作的时候,⼀定要加上⼀句:⽂字转录员的培训)资料的分析⽅法与质性研究⽅法不同。
质性研究⽅法中现象学研究⽅法、扎根理论、⼈种学研究等好⽐是指导思想,⽽分析⽅法就是⾏动步骤,所以他们是对应关系。
千万不要出现错乱使⽤。
不少学者对质性内容分析法的概念理解不清,常将其与Colaizzi 七步法相混淆。
如有作者在摘要中指出使⽤内容分析法进⾏资料分析,正⽂中却提到采⽤Colaizzi 七步分析法作为分析策略,显然是将这两种⽅法混为⼀谈。
描述性质性研究是灵活运⽤抽样、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等策略,应⽤⽇常语⾔,通过低推断性诠释来直接呈现现实( 描述体验或事件) 的质性研究⽅法。
该法遵循⾃然探究的⼀般原则,常⽤的资料分析⽅法为质性内容分析法,Elo 等和Hsieh 等对质性内容分析法有详细阐述和说明,研究者可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