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书法欣赏叔晦帖
- 格式:doc
- 大小:260.00 KB
- 文档页数:1
米芾苕溪帖全文释文《苕溪帖》全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
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
缕会(此字用“卜” 点去)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
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
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
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
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
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
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
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
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
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
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
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
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
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
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
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
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
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
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
注释:•苕溪: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
•襄阳漫仕黻:米芾自称“襄阳漫仕”,“黻” 是他的名。
米芾祖籍太原,因其祖父徙居湖北襄阳,曾在襄阳居住,所以有此称呼。
•赓:继续、连续。
•缕会:此处“缕会” 二字有误书,旁边用“卜” 点去做标记,表示写错了456。
•玉鲈堆案:鲈鱼摆在饭桌上好像一堆玉一样。
•团金橘满洲:橘子结满枝头,呈现出一团团金色。
•惠泉酒:一种很有名的酒。
•壑源茶:宋代的一种名茶。
•蠹简:被虫子蛀过的书简,这里代指书籍。
•贺老:指贺怀智,唐玄宗时期的著名乐工。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四处漂泊。
•梁鸿:东汉时期的隐士,家贫好学,崇尚气节。
这里米芾以梁鸿自比,表达一种自谦的态度。
•剡:古县名,在今浙江嵊州一带。
•戴:指戴逵,东晋时期的名士、画家、雕塑家,曾隐居剡县。
•鲁公:指颜真卿,他曾被封为鲁郡公,米芾在此将与自己同游的林舍人比作颜真卿。
释文:我将要前往苕溪,戏作这些诗呈给各位朋友。
我是襄阳的闲散之人米芾。
因为夏天的美好松竹我留在这里,如今为了领略秋天的美景,我要前往苕溪去看那儿的溪山。
宋-米芾书法墨迹《十三帖》(故宫珍藏)米芾《丹阳帖》(翰牍九帖之六)译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
芾顿首。
此帖所致为米芾之友人。
此友人乃《适意帖》中“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米芾《陈揽帖》(昨日帖)释文: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
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
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
芾顿首再拜。
米芾《甘露帖》(又称弊居帖)米芾《烝徒帖》释文:芾烝徒如禁旅严肃,过州郡,两人并行。
寂无声,功皆省三日先了。
蒙张都大、鲍提仓、吕提举、壕寨左藏,皆以为诸邑第一功夫。
想闻左右,若得此十二万夫自将,可勒贺兰。
不妄、不妄。
芾皇恐。
米芾《致伯修老兄尺牍》翰牍九帖之二米芾《致伯充尺牍》(翰牍九帖之七又称《业镜帖》)米芾《德忱帖》米芾《晋纸帖》翰牍九帖之三米芾《适意帖》(又称《玉格帖》)翰牍九帖之四米芾《贺铸帖》(翰牍九帖之五)米芾《惠柑帖》翰牍九帖之八米芾《戏成诗帖》(翰牍九帖之九)米芾《真酥帖》内容提要: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
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以及其艺术风格和释文米芾,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一、米芾《淡墨诗帖》释文:淡墨秋山尽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淡墨诗帖》赏析:米芾传世作品中以长卷及小品为主,《淡墨诗帖》属米芾行草书中的小品,寥寥廿八字,变法无穷,气象万千。
“淡”、“墨”、“平”等字之浓重与“故”、“人”、“好”等字之轻灵有机的组织在一起,使作品带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米芾笔法的多变堪称宋人第一,古人所谓八面开锋,即是指米字而言。
单从此帖的“淡”、“秋”、“远”、“天”、“霞”、“故”、“人”、“不”等字的奈笔来看,各具形态,变化无穷。
【临池要诀】学某家帖要学其特点,方易见功。
临写此贴,特别要重视“墨”、“秋”、“尽”、“天”、“添”、“年”等字的神情气韵,以及通篇章法上的轻重缓急。
二、米芾《苕溪诗卷》欣赏释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苕溪诗卷》赏析:《苕溪诗卷》写于宋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年),是米芾三十七岁时的书法作品,是其传世墨迹中的代表作之一。
米芾书体的特点可归结为“淋漓畅快、奇变纵横”八字。
前人对米字的评说也很多,如“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赵构)、“如快剑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黄庭坚)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米芾的风格。
米芾自己也提出“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等理论,学习米字时可以作为参考。
此帖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字数较多,是系统地学习米字的好范本。
如通过临写此贴,能掌握米字笔势“纵横开阖,转折如意”的特点,便可谓窥得米字堂奥矣,既而再进一步去临写《蜀素帖》、《方圆庵》。
三、米芾《彦和帖》彦和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芾顿首启。
经宿。
尊候冲胜。
山试纳文府。
且看芭山。
⽶芾书法全集欣赏(⾼清版)⽶芾书法全集欣赏(⾼清版) -沃德利成书画院⽶芾,北宋书法四⼤家之⼀,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北宋造诣最⾼的书法家。
⽶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不枯、润不肥。
他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因素融合起来。
章法上,重视整体⽓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变,独出机巧。
⽽如此妙境,则在⽶芾⼿札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今天⼤家有福了,给⼤家分享⽶芾⼿札全集。
别的甭看了,全在这了。
《临沂使君帖》纵31.4厘⽶,横25.1厘⽶释⽂:芾顿⾸。
戎帖⼀、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
临沂使君麾下。
《伯允帖》纵27.8厘⽶,横39.8厘⽶释⽂:⼗⼀⽉廿五⽇。
芾顿⾸启。
辱教。
天下第⼀者。
恐失了眼⽬。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
同官⾏。
奉数字。
草草。
芾顿⾸。
伯充台坐。
《清和帖》纵28.3厘⽶,横38.5厘⽶释⽂:芾启。
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
⽶⼀斛,将微意,轻鲜悚仄。
馀惟加爱、加爱。
芾顿⾸。
窦先⽣侍右。
《彦和帖》纵30.1厘⽶,横42.6厘⽶释⽂:芾顿⾸启。
经宿。
尊候冲胜。
⼭试纳⽂府。
且看芭⼭。
暂给⼀视其背。
即定交也。
少顷。
勿复⾔。
芾顿⾸。
彦和国⼠。
本欲来⽇送。
⽉明。
遂今⼣送⽿。
《逃暑帖》纵30.9厘⽶,横40.6厘⽶释⽂:芾顿⾸再启。
芾逃暑⼭,幸兹安适。
⼈⽣幻法,中□为虐⽽热⽽恼。
谚以贵□所同者热⽿。
讶挚在清□之中,南⼭之阴。
经暑衾□⼀热恼中⽽获逃,此⾮幸□。
秋可去此,遂吐车茵。
芾顿⾸再启。
《值⾬帖》纵25.6厘⽶,横38.6厘⽶释⽂:芾顿⾸。
早拜见。
值⾬。
草草。
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
可换更告批及。
今且驰纳。
芾皇(惶)恐顿⾸。
伯充防御台坐。
庭下⽯如何去⾥。
去住不过数⽇也。
《⽵前槐后帖》纵29.5厘⽶,横31.5厘⽶释⽂:芾⾮才当剧,咫尺⾳敬缺然,⽐想庆侍,为道增胜,⼩诗因以奉寄。
希声吾英友。
芾上。
⽵前槐后午阴繁,壶领华胥屡往还。
米芾尺牍原文及译文摘要:I.简介- 介绍米芾及其书法成就- 简介米芾尺牍的背景及特点II.米芾尺牍原文- 原文内容概述- 原文细节描述III.米芾尺牍译文- 译文概述- 译文细节描述IV.米芾尺牍的意义和影响- 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文化价值及意义V.结论- 总结米芾尺牍的特点和价值- 强调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正文:I.简介米芾,字元章,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被誉为“书法四大家”之一。
他的书法自成一家,以其险峻、飞扬、豪放的风格闻名于世。
米芾尺牍是米芾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米芾尺牍,又称《箧中帖》,是米芾给友人伯充的一封信。
这封信以行草书书写,充分展示了米芾独特的书法风格。
在这封信中,米芾向伯充倾诉了自己对书法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II.米芾尺牍原文米芾尺牍原文如下:芾顿首,伯充台鉴。
邂逅再者,岂易言哉。
天宝九载,岁在戊寅,十一月廿六日,芾顿首。
伯充台鉴。
贤友适至,辱书,伏承尊候万福,芾顿首。
阻风海陵,不得奉书,自愧驰恋,益以敬佩。
芾顿首。
III.米芾尺牍译文米芾尺牍的译文如下:芾恭敬地写道,伯充先生您可鉴。
能够再次相遇,实在是难得的机会。
天宝九年,岁次戊寅,十一月二十六日,芾恭敬地写道。
伯充先生您可鉴。
尊敬的朋友刚刚到来,我收到了您的来信,恭敬地阅读。
得知您身体健康,我感到非常欣慰,恭敬地写下这封信。
因为遇到大风,我不能亲自给您写信,为此我感到非常惭愧,更加敬佩您。
恭敬地写下这封信。
IV.米芾尺牍的意义和影响米芾尺牍作为一件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封信展示了米芾行草书的独特风格,笔画流畅,气势磅礴,给后人以极大的启发。
同时,这封信也反映了米芾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书法的热爱,使这件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米芾尺牍是书法史上的瑰宝,代表了北宋书法的高峰。
它不仅展示了米芾独特的书法风格,还传递了米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书法的热爱。
《米芾书法鉴赏》米芾书法鉴赏》宋米芾《吴江舟中诗》行草书<全卷纵31.3厘米,横559.8厘米。
约书于元丰五年(1082)。
纸本。
五言一首。
凡四十四行,共一二五字。
原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约翰.克劳弗德藏,现寄赠与梅多鲍利坦美术馆。
《吴江舟中诗》原为朱邦彦所书,凡四十四行,五言古诗,描述在吴江江上逆风行舟,雇请许多船工来牵拉。
因为太吃力,船工“百金尚嫌贱”,後来添了工钱,终於“一曳如风车”,但船工们“叫嗷如临战”,可见与大自然搏战的艰辛。
此帖为米芾晚年力作,既有中年书风的痛快淋漓,又有晚年老道的清古从容,枯笔疏行,欹侧随意。
卷首有“晋府书画之印”、“石渠寳笈”、“寳笈三编”、“清河” 、“顾洛阜”白文“汉光阁”朱文,以及“嘉庆御覧之寳” 、“晋府书画之印” 等印鉴。
卷后有“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宣统鉴赏”“无逸斎精鉴玺”章。
这件墨迹本来在清宫内府,后流失了出来。
据叶恭绰题签的影印本《米南宫书吴江舟小诗真迹》所附米芾传略,述流传经过:帖原存清官大内,抗战光复後在沈阳书肆出现,为某公所得。
後来辗转售与纽约大收藏家顾洛阜氏(JOHNM.CRAWFO RD) 。
香港的张文奎先生以重金购得米氏此帖(帖上可以见到有“张文魁”印)视为至实。
不过,後来终於归到美国收藏家顾洛阜处了。
附《吴江舟中诗》:昨风起西北、万艘皆乘便。
今风转而东、我舟十五縴。
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贱。
舡工怒鬭语、夫坐视而怨。
添槹亦复车、黄胶生口咽。
河泥若祐夫、粘底更不转。
添金工不怒、意满怨亦散。
一曳如风车、叫噉如临战。
傍观鸎窦湖、渺渺无涯岸。
一滴不可汲、况彼西江远。
万事须乘时、汝来一何晩。
朱邦彦自秀寄纸、呉江舟中作。
米元章。
>宋米芾《芜湖县学记》宋黄裳文,米芾行书宋米芾《戏成诗帖》行书<(翰牍九帖之九)纸本行草书纵23.9厘米横34.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书法生动飘洒、飞逸,观之使人思绪联翩。
释文:戏成呈司谏台坐,芾。
我思岳麓抱黄阁,飞泉元在半天落。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米芾清润秀拔十五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国军队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北宋建立以后,绘画艺术发展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绘画内容极为突出。
尤其是宋徽宗时期,设立画院,一批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应运而生,包括帝王宋徽宗在内的诸多画作,使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山水画家较多,杰出代表有齐鲁画派李成,关陕画派范宽。
宋后期的水墨山水画以米芾最为著名。
还有李公麟、郭熙等人,他们擅长用多层烘染和画点点的排列,使积墨、破墨等技法,达到云山蒙笼,烟雾缭绕的效果。
北宋米芾主要绘画作品有:《云起楼图》《云山图卷》《研山铭图》《春山瑞松图》《翠微深处图》《溪桥闲睡图轴》《听瀑图》《米芾拜石图》《仙居山水图》《云山图》《烟江渔歌图》《王维诗意图立轴》《云山叠翠图轴》《白鹤图之左》等这里我们一起赏析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书画作品。
米芾(1051-1107),北宋杰出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自号鹿门居士。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人称“米南宫”、“米癲”。
能诗文,书画自成一家。
对后世影响很大。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北宋米芾书法十四帖欣赏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
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
—米芾一个恪守法度却潇散奔放的人,一个高雅清新却痛快淋漓的人,米芾肆意游走笔尖,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全然飘逸、气势豪迈,险而不怪,奇正相生,千古唯有此人。
看完这14帖,你不爱他都难…1、米芾《陈揽帖》,纸本,行书,纵25.9厘米*横20.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
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
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
芾顿首再拜。
2、米芾《丹阳帖》(翰牍九帖之六)纸本,行草书,纵23.5厘米,横2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译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
芾顿首。
此帖所致为米芾之友人。
此友人乃《适意帖》中“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丹阳帖》,《书法大辞典》称为《丹阳帖》;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称为《换玉笔架书》。
此米芾“翰牍九帖”之一,此尺牍的书法风格,正是在追求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人书札作风。
米芾名其居为“宝晋斋”,十分仰慕的正是晋人风流。
他研习二王甚勤,尤其《蜀素帖》,后半部全从右军《兰亭》中来。
但他最为倾心的是“破体”的小王,故《海岳名言》有谓:“子敬天真超越,岂父可比也。
”落笔痛快,气势开张,英俊豪迈,更契合于米芾的性格。
《丹阳帖》的写法就和献之笔札相近。
但是,既经“重法”的唐代,提按已是普遍的笔法,兼之米芾个性强烈,字势愈加跌宕,用笔更形起落,牵丝显露,出锋锐利,真是“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大胆而泼辣,尺素之间亦使出了浑身解数.这与二王的散淡就有了距离.米芾毕竟还是米芾,米字到底还是米字,他能著名书史,开宗立派,不是没有缘由的。
3、米芾《甘露帖》,纸本,行书,纵35.5厘米,横50.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顿首再启。
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翛闲堂、漾月、佳丽亭在其后,临运河之阔水。
宋四家之一——米芾书帖赏读,附带释文解析“书画名家赏鉴”诚谢您的支持祝吉祥、顺意......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宋四家'之一。
释文:芾烝徒如禁旅严肃过州郡两人并行寂无声功皆省三日先了蒙张都大鲍提仓吕提举壕寨左藏皆以为诸邑第一功夫想闻左右若得此十二万夫自将可勒贺兰不妄不妄芾皇恐释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芾顿首释文:敬闻命此石亦不恶业镜在台州耳芾顿首伯充台坐彦臣如何释文:真酥一斤少将微意欲置些果实去又一兵陆行难将都门有干示下酥是胡西辅所送芾皇恐顿首虞老可喜必相从欢释文:研山铭为李后主旧物米老平生好石获此一奇而铭以传之宣其书迹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极崇仰米书而微嫌其不淡然米书之妙在得势如天马行空不可控勒故独能雄视千古正不必徒从淡求之落此卷则朴拙疏瘦岂其得意时心手两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见之当别说矣乾隆戊子十一月昌平陈浩题卷首图片省略日本前首相犬养毅题迎首鸢飞鱼跃释文: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释文:芾顿首再启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为虐而热而恼谚以贵□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衿□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 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顿首再启释文:闻张都大宣德权提举榆柳局在杞(耜)者倘蒙明公荐此职为成此河事致薄效何如芾再拜南京以上曲多未尝浅又以明曲则水逶迤又自来南京以上方有水头以曲折乃能到向下则无水头此理是否释文: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来用此石矣元章释文:芾顿首再启弊邑幸岁丰无事足以养拙茍禄无足为者然明公初当轴当措生民于仁寿县令承流宣化惟日拭目倾听徐与含灵共陶至化而已芾顿首再启释文:芾顿首早拜见值雨草草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可换更告批及今且驰纳芾皇(惶)恐顿首伯充防御台坐庭下石如何去里去住不过数日也释文:百五十千与宗正争取苏氏王略右军帖获之梁唐御府跋记完备黄秘阁知之可问也人生贵适意吾友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一旦光照宇宙巍峨至前去一百碎故纸知他真伪且各足所好而已幸图之米君若一旦先朝露吾儿吝万金不肯出芾顿首释文:芾再启贺铸能道行乐慰人意玉笔格十袭收秘何如两足其好人生几何各阏其欲即有意一介的可委者同去人付子敬二帖来授玉格却付一轴去足示俗目贺见此中本乃云公所收纸黑显伪者此理如何一决无惑芾再拜米芾〈褚摹兰亭跋赞〉释文:右米姓秘玩天下法书第一唐太宗既获此书使冯承素韩道政赵模诸葛贞之流模赐王公褚遂良时为起居郎盖检校而已此轴在苏氏命为褚模观意易改误数字真是褚笔落笔直书馀皆双勾清润有秀气转折芒锷备尽与真无异非知书者所不能到世俗所收或肥或瘦乃是工人所作正以此本为定熠熠客星岂晋所得卷器泉石流腴翰墨戏着谈标书存马式郁郁昭陵玉椀已出戎温无类谁宝真物水月何殊志专乃一绣缫金鐍猗欤元章守之勿失元佑戊辰获此书崇宁壬午六月大江济川亭舟对紫金避暑手装米芾释文:司谏台坐芾我思岳麓抱黄阁飞泉元在半天落石鲸吐水(点去)出湔一里赤日雾起阴纷薄我曾坐石浸足眠时项抵水洗背肩客时效我病欲死一夜转筋着艾燃(下注:关漼)如今病渴拥炉坐安得缩却三十年呜呼安得缩却三十年重往坐石浸足眠释文:芾非才当剧咫尺音敬X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希声吾英友芾上竹前槐后午阴繁壶领华胥屡往还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释文:黻顿首再拜后进邂逅长者于此数厕坐末款闻议论下情慰忭慰忭属以登舟即迳出关以避交游出饯遂末遑只造舟次其为瞻慕曷胜下情谨附便奉启不宣黻顿首再拜知府大夫丈棨下释文: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芾顿首再拜释文:五月四日芾启蒙书为尉(通慰)审道味清适涟陋邦也林君必能言之他至此见未有所止蹄涔不能容吞舟闽氏泛海客游甚众求门馆者常十辈寺院下满林亦在寺也莱去海出陆有十程已贻书应求倘能具事力至海乃可此一舟至海三日尔御寇所居国不足岂贤者欲去之兆乎呵呵甘贫乐淡乃士常事一动未可知宜审决去就也便中奉状芾顿首葛君德忱阁下释文:厚不敢着潜夫常贫须漫仕闲禄是身荣不托先生第终成俗吏名重缄议法口静洗看山睛夷惠中何有图书老此生释文: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释文:中秋登海岱楼作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东轮信书亦一难事释文:芾箧中怀素帖如何乃长安李氏之物王起部薛道祖一见便惊云自李归黄氏者也芾购于任道家一年扬州送酒百余尊其它不论帖公亦尝见也如许即并驰上研山明日归也更乞一言芾顿首再拜景文隰公阁下释文:芾启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米—斛将微意轻尠(鲜)悚仄馀惟加爱加爱芾顿首窦先生侍右释文:此晋纸式也可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复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老来失第三儿遂独出入不得孤怀寥落顿衰飕气血非昔大儿三十岁治家能干且慰目前书画自怡外无所慕二曾常见之甚安芾顿首释文:蒙面谕浙干具如后恐公忙托鼎承长洲县西寺前僧正宝月大师收翟院深山水两帧第二帧上一秀才跨马元要五千卖只着三千后来宝月五千买了如肯辍元直上增数千买取苏州州衙前西南上是晋公绘像恩泽丁承务家秀才丞相孙新自京师出来有草书一纸黄纸玉轴间道有数小真字注不识草字末有来戏二字向要十五千只着他十千遂不成今知在如十五千肯告买取更增三二千不妨董其昌题跋米芾《蜀素帖》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释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光尤可憎恶也。
《三吴帖》行书。
纸本。
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
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
纵30.6厘米,横6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
襄阳米黻上。
三吴有丈夫。
气欲吞海水。
开口论世事。
借箸对天子。
瑞节高如松。
—岁几繁使。
秋水浮湘月。
罇酒屡觏止。
言别不可攀。
寥虚看云驶。
法华台诗帖纸本行书纵29.8厘米横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法华台。
块圠有同色,雪深云未开。
终南晴夜月,仿佛似登台。
道林诗帖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道林楼阁鸣(此字点去)明丹垩,杉松振老髯。
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砂步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砂步漫皆合,松门若掩桴。
悠悠摇艇子,真似剡溪图。
米芾《砂步诗帖》,行书墨迹。
书法潇洒遒媚,体势修长,结构紧密,颇具欧阳询遗韵,为米氏早年书法风貌。
秋暑憩多景楼帖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3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秋暑憩多景楼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
山光随眦到,云影度江来。
世界渐双足,惟未入闽,生涯付一杯,横风多景梦,应似穆王台。
李太师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
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
真宜批帖尾也。
穰侯出关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穰侯出关穰侯去国缓驱车ju 蔡泽还来取范睢ju恶客只应真可厌恠他汉相馆丘墟《穰侯出关诗帖》又称《高氏三图》麻、楮混料纸行书纵29.4厘米横26.4厘米,宋绍圣(1094-1098年)间,约写于45岁左右吾友帖【释文】:吾友何不易草体?想便到古人也。
盖其体已近古,但少为蔡君谟脚手尔!余无可道也,以稍用意。
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
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
《月仪》不能佳,恐他人为之,只唐人尔,无晋人古气苏太简参政帖上海博物馆藏【释文】:苏太简参政家物,多著邳公之后四代相印,或用翰林学士院印。
芾记。
叔晦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余始兴公故为僚宦,仆与叔晦为代雅,以文艺同好,甚相得,于其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