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垂直购物中心Megabo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1.97 MB
- 文档页数:77
购物中心动线的节点——庭空间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作为一个全球消费大国,理所当然成为国际瞩目的竞争舞台,商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迅速发展。
近几年来,国内商业建筑尤其是购物中心的设计和实践日益增多,深圳近年来购物中心的建设更是如火如荼。
购物中心作为商业地产的一种形式,与住宅一样,有着很强的规律性。
目前新型的购物中心设计中,都会出现一个共同的空间——中庭空间。
它不仅丰富了购物空间,做为标志性空间,还为人们提供标识性。
关键词:购物中心;中庭购物中心的动线均为均质的线形空间,会显得非常单调。
所以,通常大多数规模比较大的购物中心都会对动线节点做不同的处理,形成不同类型的庭空间。
从功能上讲,庭空间有以下几个作用:1,增加楼层垂直可见性;2,充当垂直交通的中枢;3,调节平面空间感受,调动顾客情绪;4,举办表演和展示活动其中,增加楼层的垂直可见性和充当垂直交通中枢是动线庭空间的主要作用。
我们可以按照庭空间的尺度和功能将庭分成各种类型。
第一种称为可见型庭空间,该类型的庭空间主要是为了满足垂直可见性的需要,不设垂直交通工具。
第二种为交通型庭空间,主要为了满足垂直交通和垂直可见性的需求。
第三种为节点型庭空间,该种类型的庭空间主要为了满足各种活动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此三种类型的庭空间的划分并不是有明确界限的,有些类型的庭空间可以是两种以上类型的综合。
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1.垂直交通型庭空间是购物中心庭空间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与其他类型的庭空间相比,该类型的庭空间无论形状还是尺度都有很多规律可循。
从形状上来看,多为和动线走向相一致的条形。
从尺度上来看,大多集中在6M—10M之间。
从自动扶梯跨越方式又可以分为跨越式和单边式,而以前者为主流。
2.由于各楼层垂直扶梯的数量不同(数量通常是由主入口层向上或向下递减),很多交通型庭空间转化成可见型庭空间。
3.当庭空间的尺度开始超越跨越式交通型庭空间的最大尺度时,即转化为节点性质的放大空间。
垂直型购物中心朗豪坊与MegaBox对比分析韩谨如【摘要】以实际的体验与考察,叙述了由美国捷得国际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朗豪坊及MegaBox两个以垂直商业为特色的城市综合体的开发背景及过程,并剖析两个垂直型购物中心案例的空间设计、业态布局及动线规划的若干设计策略,以期为内地的购物中心建设提供可资参考的设计资料.【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8(044)032【总页数】2页(P23-24)【关键词】朗豪坊;MegaBox;垂直型购物中心【作者】韩谨如【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 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3购物中心基于社会及经济条件的不同,在用地条件紧张的地区,购物空间的竖向叠加,发展形成了垂直型购物中心。
香港作为一个经济自由度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人多地少的城市背景使得垂直商业迅速发展起来。
本文选取了香港地区两个由美国捷得国际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垂直商业案例——朗豪坊与MegaBox,剖析其从开发到设计上的一些特色,以为借鉴。
1 开发背景及过程朗豪坊位于香港油尖旺区旺角钵兰街,是一个由购物中心、写字楼和五星级酒店组成的商业综合体。
建筑基地面积约为11 000 m2,总建筑面积为16.8万m2,其中购物中心面积为5.6万m2,地上15层高。
朗豪坊区位优势明显,多条港岛地铁线路的覆盖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通联系。
所处旺角是成熟的传统商业地带,是香港人流量最大、商业氛围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旺角曾是秩序混乱、黑社会盛行的区域,铺位租金低廉,周围是以低廉化消费为主的旧式商店。
朗豪坊是迄今为止香港最大规模的市区重建计划,以一个城市综合体项目作为催化剂,重振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朗豪坊项目将新的建筑形象与经营业态注入到旺角地区,巨型尺度建筑成为了旧城区的地标与视觉中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建筑改造更新与业态的变化。
朗豪坊16.8万m2的庞然体量与旺角小街区密路网的城市肌理的对比相当强烈,255 m的塔楼也是鹤立鸡群。
香港的购物中心建筑设计大量新建“购物中心”这种新型商业建筑,是近年来香港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继传统的露天市场,街道两侧鳞次栉比的商店和大型百货公司之后,香港于60年代中期出现了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由于位置、规模、内容不同造成了租金和商品等级上的悬殊,因而平面布局和室内装修标准有较大的差别。
购物中心的类型香港的购物中心按其在城市规划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1)居住区购物中心在一些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中、高标准居住区中,除了在高层住宅底层、平台层或独立地段设置零星的商业网点外,都考虑布置集中的、规模不等的购物中心,如置富花园购物中心、太古城香港仔中心购物中心等。
居住区购物中心的商业服务项目较为齐全,除满足日常生活必须用品外,还有标准较高、专业化较强的商店,加上超级市场、餐厅、影剧院、银行以及康乐、体育活动场所等构成了大型的公共活动中心。
置富花园购物中心位于所在居住区中心地段,依山势分层布置了上述各项内容,为居民提供全面的商业服务。
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为9290平米,平均每居民占建筑面积2.15平米。
(2)办公楼底层和办公楼区的购物中心香港是远东商业贸易的发达地区,办公大楼林立。
许多大办公楼底层都附设有购物中心或百贷公司。
由于它们多处于闹市区,各种同业商店竞争激烈,业主均不惜耗费巨资,以豪华富丽的店面与室内装饰来招徕顾客。
(3)旅馆的购物中心尖沙嘴的各种等级的旅馆均设有一定项目的专业化商店,有的将旅馆大厅兼作购物中心广厅,有的则将旅馆大厅与商店通廊相贯通,或与附近购物中心相联系,方便旅游者采购。
(4)其他结合码头布置大型购物中心,如海运大厦购物中心即是。
待建的港澳码头购物中心,则与过境处、停车场以及高层办公楼等组成了一大型的公共建筑群。
购物中心设计手法广厅、通廊、铺面是香港购物中心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设计中吸取现代建筑以人、室内空间、自然组成统一体的手法,无论是平面布局、空间组成、光照、色调以及用材等方面大都追求标新立异、斑驳热烈的气氛。
商业经典案例:香港又一城1.项目概况又一城由香港太古地产及中信泰富开发,位于九龙的中心地带,九龙塘又一村达之路80号,毗邻香港城市大学及又一城,属于地铁上盖物业。
又一城的业态设计很有特点,主力店是英国玛莎百货和百佳超市市场、大型溜冰场以及设置有2000个座位的电影院。
在名店方面,注重创新,引进全新组合的概念店,例如全球首间设有花店的agnesb店及由影音欣赏和电脑网络集成的咖啡店。
图1 又一城交通示意图2.周围环境西北部与公园相连,并有植被较好的高山景观,西南面与香港城市大学通过约80米左右的隧道与香港城市大学相连。
商场四周没有设计对外的小商铺,商场与周围环境显得非常相融,人在商场中随处可见到自然光和室外的树木,商场的风格与自然比较和谐。
图2 购物中心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结合3.建筑概况及风格又一城的建筑风格是现代简约风格,是一个由商场和写字楼的结合建筑,地形呈长方形,西高东低,占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商场共7层(地面层有5层),总建筑面积约为9.25万平方米,另外西北部建有4层写字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设有3层地下停车场,约850个停车位,1998年建成。
图3 外立面设计4.主题概念又一城的设计以围绕大自然及强调空间感为主,把自然光大面积引入室内空间。
购物中心以“无边无界,生活之态“为主题。
又一城是香港时尚的大型购物商场之一。
商场内有超过200间店铺、约30间中西食肆、11个银幕的电影院及全港最大的室内溜冰场,是集购物、美食、娱乐于一体的休闲购物中心。
又一城主要利用自然光及宽敞空间,营造舒适的休闲购物环境,人们置身其中,可以充分感受悠闲的购物乐趣。
图4立面引入阳光的设计手法5.档次定位经营的商品以大众档次商品为主,定位中档,主要依靠地铁和九广铁路及巴士站点汇聚人流。
6.交通又一城设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乘搭地铁及火车均可直达九龙塘站。
即使由港、九、新界甚至内地前来,都十分便捷。
7层商场中从最低一层起有5层可直接由外部导入人流。
046关注思考引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和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向体验式消费的转变,购物中心的开发与设计也面临转型和升级的问题。
而中庭空间作为购物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市民社会生活、休闲娱乐、参与城市多元文化的精华部分。
中庭空间质量的提高在购物中心的运营和城市活动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应对购物中心的转型和升级、如何整合商业空间对体验式消费的需求、如何提升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力,购物中心中庭空间的设计都需要重新认识场所精神理论。
一、场所精神理论的提出1979年,建筑设计师诺伯格·舒尔茨从海德格尔“定居”理论出发,从具体的、存在的角度提出“场所精神”的概念。
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当时人们相信人、地方等都有“守护神灵”陪伴他们的生活,并决定了他们的特点与本质。
舒尔茨的《场所精神——走向建筑现象学》是对场所精神理论完整而系统的研究。
他认为场所是定位时的特定位置的起点,环境是“掌握手中的”,它是体验特定意义事件的焦点或目标。
场所精神是不同于其他地方整体气氛。
他主张从建筑空间的场所精神中获取最根本的体验,以便更好地掌握建筑的本质特征。
场所营造是一个引发消费者“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过程,从而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独特的特征和丰富的内涵。
文章在研究舒尔茨场所精神理论中“建筑有表达特性的任务”这一基本主张的基础上,提出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场所精神”,那就是创造一个空间载体,在特定时期和群体中保持方向感和认同感,最终形成归属感,从人、建筑及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角度来看,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在空间中定居。
二、中国香港购物中心中庭空间的场所营造中国香港的现代购物中心的发展较内地来说,已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之久,最早可从九龙仓开发的海运大厦说起。
而在1945年到1967年间,香港地区从中国内地在历次战争和动乱中输入了大量移民。
在20世纪70年代,香港地区进入麦理浩政府时期,创立了一个现代福利资本主义体系,以消除早期殖民主义的痕迹。
质感观察xxxx圆方Elements,横向式购物中心的布局之道。
上周与大家分享的购物中心Hysan Place希慎广场高达17层,是罕见的“垂直式”购物中心,当然,xxxx还有高达19层的MEGAbox红点商场。
而这次与大家分享的圆方Elements,是xxxx首个、也是最大的横向式布局购物中心,xxxx本地高端客户聚集的购物天堂。
作为西九龙地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圆方Elements与君临天下、天玺、凯旋门以及ICC环球贸易广场共同组成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都市精华中心。
圆方Elements,取意中国“外圆内方”的智慧,为全球富人打造的顶级购物天堂显然,圆方Elements在最早的定位期,就明确要做HK最顶级的购物中心,这与周边客户群体的财力和消费习惯有关,相比HK其他购物中心的人潮嘘嚷,这里有别样的格调与悠闲,大陆游客来到这里的也不多,这反而为真正有消费力的人群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根据基地的形态,圆方Elements邀请Benoy担任设计,以“外圆内方”概念进行规划和设计,将中国五行元素融入其中,为Elements圆方奠定了浓郁的中国基调,而众多世界顶级品牌则尽显异国风情。
Elements融合中西文化于一体,也是xxxx首个把艺术元素融入建筑规划的购物中心,场内各个区域放置切合主题的雕塑作品,顾客行走其中,如同环游世界。
巨无霸的横向式“分区”,为单层面积超大的购物中心提供分区借鉴圆方Elements主体为两层,而每一层的面积达到约3.7万平米,如此“巨无霸”的单层面积,为购物中心的动线划分和分区布局带来巨大的挑战。
圆方Elements在内部打造了一个大环线的主力动线,并辅以少量的次主力动线,同时根据动线的布局,巧妙的将中国五行元素“金木水火土”作为内部分区的五大区域,由此开创xxxx首个横向式大型购物中心,在五大分区之外,圆方Elements还将地铁、的士、巴士等交通建筑和购物中心的结合,增加客流流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顾客往来的便利性。
香港地铁上盖商业经典案例
香港地铁是一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基础设施项目,其建设和运营也涌现出许多商业经典案例。
香港地铁上盖商业经典案例之一是太古广场。
太古广场是香港地铁上盖商业项目的典范,该项目位于港岛地铁中环站上方,由太古地产开发。
太古广场拥有多层的购物中心,提供丰富的零售品牌和餐饮选择,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和游客。
该项目成功地将地铁站和商业建筑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繁忙的商业中心。
另一个经典案例是铜锣湾站上盖商业项目。
铜锣湾是香港的商业中心之一,地铁铜锣湾站正好位于这一地区的核心位置。
许多商业地产开发商在铜锣湾站上盖商业建筑,包括购物中心、写字楼和酒店等。
这些商业项目为铜锣湾增加了更多的商业活动和消费者流量,并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1
除了购物中心和写字楼,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商业项目成功地在香
港地铁上盖,如酒店、娱乐场所和展览中心等。
例如,九龙站上盖
的海港城是一个综合性的商业项目,包括购物中心、酒店、电影院
和水上乐园等各种娱乐设施。
海港城不仅成为九龙地区的旅游景点,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利的消费和娱乐场所。
以上这些经典案例都展示了香港地铁上盖商业项目的成功模式,即
通过与地铁站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地铁站的交通便利性和人流量,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商业中心。
这些商业项目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
购物和娱乐选择,还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