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新楼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48
“东倒西歪”的新央视大楼
北京东三环朝外呼家楼一带,建设中的中央电视台新址,让人大开眼界。
其中的两栋全钢结构的楼是倾斜的,第一瞬间吓人一大跳 "怎么这楼要倒? "
建设中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其中的两栋全钢结构的楼是倾斜的。
一个朝东,一个朝西,名副其实的 "东倒西歪",目测出的倾斜度大约在 10—15度。
换一个角度看建设中的" 东倒西歪"双子楼。
据报导,这个 "东倒西歪 "的建筑物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大楼,待真正完工后,将化身成" 力与美的雕塑 "。
央视大楼效果图。
央视新楼是由荷兰OMA 建筑事务所设计,主题是"力与美的雕塑",设计成为一种雕塑般的扭曲,旁边两栋大楼向内斜,大楼顶端相连,两大楼中间是一个斜长方形的中空,形成不规则的几何图案。
这个充满后现代主义美学的造型和高达人民币一百亿元的造价,一再引起各界争论。
大楼工程在二零零五年开工,作为二零零八年奥运电视报导的电视文化中心工程将先行在今年底完工,其他部分在二零零九年完工。
完工后主楼高两百三十四公尺,地上五十二层、地下三层,另有十层裙楼,建筑面积四十七万平方公尺。
央视大楼效果图
央视大楼效果图
央视大楼设计图
央视大楼设计图
高达人民币一百亿元的造价中国还有很多人没饭吃呢 !。
CCTV央视新总部大楼分析CCTV央视新总部大楼两个巨大的“Z”字交叉缠绕,一片由钢铁与玻璃组成的云,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洞。
它的新颖、可实施性,将会推动中国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结构思想的创造。
大楼建筑外形就像是一只被扭曲的正方形油炸圈,总高度大约230米,就像两个倒“L”斜靠在一起;两座竖立的塔楼向内倾斜,倾角很大;塔楼之间被横向的结构连接起来,总体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这样一种回旋式结构在建筑界还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这种结构是对建筑界传统观念的一次挑战。
央视新台址位于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2号。
设计:雷姆·库哈斯和奥勒·舍仁中方参与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方案类似一个巨型城市雕塑的作品。
首先,它抛开了所有城市与基地二维的线性分析,在基地上建立了一套完全自我的内在秩序,两座不同形态的塔楼在三维上构成了奇特的关联。
其次,抛开了对于主要空间的安排,将大部分的演播空间放到了地下,因此释放了大部分的地面部分,成为城市空间中极富表情的场景。
设计者对内部展示的“空”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尽管建筑与都市内的“空”并非“真空”,他要创造一种让你进去窥视的“空”,在建筑和大都会的空间里去创造一种拥挤的文化。
评委对该方案的评价是:“它将对中国的建筑与结构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它对于北京的意义,将不亚于埃菲尔铁塔对于巴黎的意义。
”“它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无排他性。
作为一个优美、有力的雕塑形象,它既能代表新北京的形象,又可以用建筑的语言表达电视媒体的重要性和文化性。
”它的新颖、可实施性,将会推动中国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结构思想的创造。
能实施这一方案,不仅能树立CCTV 的标志性形象,也将翻开中国建筑界新的一页。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主楼的结构分析对于建筑体型复杂、建筑结构体系与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有很大差别及超高层建筑往往在建造前都需要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各个安装阶段构件内力和变形,以便及时与原设计相对照。
施工模拟实质上是一种不同阶段的变刚度分析方法(各个实际施工阶段),需要考虑不同施工阶段结构的体型和荷载大小(恒载、活载),需要注意的是后一施工阶段的起始状态就是前一施工阶段的结束状态,会存在这两个内力和变形想叠加,从而实现结构的全工程施工模拟,一般都是通过有限元软件(sap2000、ansys、abaqus 等)模拟。
cctv新大楼有两栋塔楼(塔楼1、塔楼2)裙楼、基座和悬挑部分组成,两个塔楼均向面内倾斜6度,本次施工阶段分为3部分:(1)塔楼、裙楼分离施工(中间留有施工缝)(2)悬挑部分施工(3)施工完成交工。
2设计阶段施工模拟分析2.1施工阶段划分施工方案为塔楼、裙楼独立施工,悬臂结构外伸合拢[3]。
悬臂合拢方案对结构内力分布影响较为关键。
在设计阶段先按考虑可能的施工方案进行设计。
(1)阶段1:塔楼、裙楼分离施工两塔楼、裙楼分别独立施工至各部分屋顶;此后两塔楼向悬臂端逐渐挑出转换桁架(包括保证空间稳定的外筒结构部分),与悬臂桥面的施工方案相似,到达悬臂合拢前的状态。
此时,塔楼钢结构完成,关键刚性层楼板已浇筑混凝土。
悬臂部分两段连接完成,周边钢结构连接完成悬臂部分施工对已完成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有重要影响,会改变此前完成的塔楼的结构特征。
悬臂段合拢后,竖向荷载一方面使两塔楼互相靠近而挤压悬臂部分,另一方面悬臂部分还由于悬臂效应造成悬臂段上部受拉,下部受压,悬臂段内力是上述两种作用的叠加形成。
上述连接内力从悬臂合拢开始直到结构最终完成始终存在。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主楼的结构分析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主楼是一栋被称为“蝴蝶”建筑的超高层建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地区,是国家重点工程之一。
该建筑高234米,共有52层,建筑面积为473,000平方米,是中央电视台与央视新闻广播中心、央视国际在海外的中心等多家单位的总部所在地。
该建筑的主楼设计极具创意,建筑外观呈现出两片蝴蝶的翅膀张开的形态,寓意着传媒的发展要展翅高飞。
该建筑的主要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的重量主要通过剪力墙和框架梁框架柱传递到地基,并且建筑采用双层玻璃幕墙,能有效地抵御高强度的风压和热量。
该建筑的基础结构十分复杂,由于建筑位于地铁站旁边,为了保证地铁安全,设计师采用了深埋桩基础,桩长80米,桩径约1.5米,将建筑的荷载传递到较深的土层,从而保证建筑的稳定。
此外,建筑地下三层有一个漏油池,以及给排水系统设有两条水井,以确保建筑周围地铁的水力安全。
该建筑的结构分析还包括了消防安全措施。
建筑共有三个疏散楼梯,并配备有消防卷帘门、烟雾探测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工程师采用了两种消防加固措施,一种是钢板加固,另一种是钢筋混凝土加固,这两种措施分别用于加固疏散楼梯和建筑的框架。
总之,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主楼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建筑的自身特点和环境条件,并采用了一系列科技措施,保证了建筑的安全可靠。
该建筑成为了中国建筑史上一座重要的代表性建筑,是中国设计师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第1篇一、基础工程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基础工程采用深基坑支护技术,地下三层,深度达15米。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地下连续墙技术,确保了基坑的稳定性和施工的安全性。
此外,还采用了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材料,提高了基础的承载能力。
二、主体结构工程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高度为234米,共52层。
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技术:1. 钢筋绑扎:采用自动钢筋绑扎机,提高了钢筋绑扎的精度和效率。
2. 模板工程:采用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先进技术,保证了主体结构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3. 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等技术,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速度。
4. 钢筋焊接:采用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焊接技术,提高了钢筋焊接的质量和强度。
三、幕墙工程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幕墙工程采用了薄型单元玻璃幕墙及菱形槽式钢格构。
在施工过程中,重点解决了以下技术难点:1. 薄型单元玻璃幕墙的安装:采用悬挂式安装方式,保证了幕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可开启排烟单元挂板的安装: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排烟单元的灵活开启和关闭。
3. 十字伸缩缝的处理:采用橡胶密封条、金属挡水板等材料,解决了伸缩缝的密封和防水问题。
4. 抗爆炸设计:在幕墙结构中融入抗爆炸设计,提高了大楼的安全性能。
四、机电安装工程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机电安装工程涵盖了给排水、消防、通风空调、电气等系统。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技术:1. 机电管线综合布置:优化机电管线布置,提高空间利用率。
2. 智能化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大楼的自动化管理。
3. 能源管理:采用节能技术,降低大楼的能耗。
总之,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施工工程涉及了多项复杂的技术,通过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创新的设计理念,成功实现了这座全球十大最强悍工程之一的建设。
这座大楼的建成,不仅为中央电视台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也为我国建筑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第2篇一、主体结构施工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央视新大楼【主要通过a,外部形态和结构(立面,外轮廓线,入口,建筑细部),b,内部形态和结构(功能结构,内部空间形态)两方面来讨论。
】一,概述:库哈斯设计的央视新大楼是典型的解构主义建筑库哈斯设计的CCTV新总部大楼,是包含行政办公、新闻广播制作和全程电视节目制作的综合性建筑。
该建筑在设计中本着相互交融的功能流线分布的空间功能构思.由两座楼构成,主楼的两座塔楼分别向内倾斜6°,在162m高处被14层高的悬臂结构横向贯连起来,两段悬臂分别外伸67m和75m,在空中合拢为双“Z”形空间网状结构,总体上形成一个长达234m的扭曲的三维闭合环状巨门。
子楼在主楼后面变成了L形大楼,高度为160m,作为楼群的补充,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另外两座塔楼分工明确,一座承担播出功能,另一座则集综合服务、研究教育功能于一体,在空中两座塔楼相互贯通。
而另外一栋楼为电视文化中心,主要用于接待观众和宾客,设置有宾馆、大型的音乐演奏厅、剧院及电视演播厅。
二,外部形态与结构1,立面:大楼立面被一层呈空间应用网格状菱形的表层结构覆盖,其比较独特的性能是立面网格结构疏密变化与建筑形体的立体形态相互影响,并直接反映建筑内部不均匀的张力情况,也就是说塑造在外表的密密麻麻的菱形网状结构元素,看似不规则,实则有一定的内涵。
由于大楼不规则的设计造成楼体各部分的受力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些棱形网格尺度相同,随受力大小的不同,进行着疏密变化的调整,受力较大的部位,将用较多的网纹构成很多小块棱形以分解受力;相反,受力较小的部位,则用较少的网纹构成大块的棱形以分解受力。
由此可见,建筑的立面结构,充分体现了“力”在结构中的传递,是内部结构受力的外在反映。
2,外轮廓线:该建筑为形随结构,以先进的结构技术为依托,造就了这个反重力、反结构逻辑的怪诞的闭合环形巨窗。
建筑的结构受力是合理的,但建筑的轮廓线却为人们营造出一种不稳定、不安定的情绪在里面。
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址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建设的单体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配套设施之一,并将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重要的文化景观。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原“北汽摩厂址”),紧临东三环,地处CBD核心区,占地1970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最高建筑234米,工程建安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主楼(CCTV)、电视文化中心(TVCC)、服务楼及媒体公园。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由主楼、电视文化中心和附属配套设施组成,竣工后将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中央电视台将具备200个节目频道的播出能力,并使央视成为亚洲最大的“电视航空母舰”。
进入央视新址大楼(大裤衩)里看看进入央视大楼里看看!世界高层建筑学会“2013年度高层建筑奖”——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获得最高奖——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
央视新址主楼整体耗资50亿元,高234米,地上52层,地下4层,能抗8级地震。
据美国演播室设计专家JimFenhagen回忆:“比如我发现,央视人员对某些形状格外感兴趣。
现代化的设计大多使用直角,我们的很多设计都用直角,但当我们给他们直角设计方案时,他们并不喜欢。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他们要什么。
我们提供涉及中国文化的设计方案,但是他们拒绝了。
”设计师Fenhagen发现,原来央视不想采用传统格调。
央视办公环境篇央视新址大楼底层各个演播大厅门口通道央视新址大楼底层内部细节央视追求现代观感,抛弃传统格调;却又不喜欢主流的直角化现代设计,他们到底喜欢什么呢?最后央视与设计团队一拍即合,用圆形!设计师Fenhagen介绍:“圆形象征富足、生命轮回、还体现阴和阳。
”从曝光的图片可以判断,无论是演播室主持台、LED屏,还是周围布景和顶灯,圆形元素处处可见。
整个演播室采取敞开式设计,与办公桌交相辉映,透过这个新闻间的玻璃墙,外人可以看到,主持人就与工作人员共处一室。
据悉,这个新闻演播室可容纳70余人共同办公。
央视新演播厅篇演播室也将会是一个半开放的办公状态,观众在观看《新闻联播》时透过玻璃墙能看到一个容纳75人的新闻编辑部。
央视《新闻联播》新演播室央视建筑设计篇大型钢架在逆光下的剪影效果圆形地玻璃,在百米高空透过玻璃看到的东三环这个位置距离地面大约有百余米,透过玻璃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地面(来源:国际设计)。
2我要介绍的是在中国已建成或正在建的三个项目的结构设计——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三个建筑均由工程咨询方奥雅纳(Arup)和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合作设计,每个项目的设计都是独一无二的,已经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重塑了各自所在城市的天际轮廓线。
1 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可以说,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以下简称央视大楼)真正地重新定义了高层建筑的形式。
央视大楼与众不同的外形给结构设计带来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高烈度区抗震设防要求的情况下。
主要的钢结构斜撑位于大楼外立面,其疏密根据大楼不同位置所承受的不同应力而有所不同。
由此大众能够通过大楼幕墙呈现出的图案“看”到整栋大楼的应力流动。
同时,倾斜的外立面和大型的演播室的不同使用功能需求,也给工程设计带来了挑战,使得整个塔楼需要大量的转换桁架。
另外项目需要通过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EPR),奥雅纳对大楼采用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来对其结构特性进行评估。
还有一个结构工程师与工程承包商面临的更大挑战,就是如何建造并连接两座塔楼。
1.1 建筑概念央视大楼位于北京的CBD 区域,建筑面积470 000m 2。
OMA 的设计成功地把所有功能安置在一座建筑内——一个“把各项活动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循环”(图1)。
234m 高的大楼外形像是一个三维连续弯折的循环,内部包含整个电视制作过程所需的新闻、广播、演播室、行政办公区及公共区域。
大楼的两栋塔楼以10°倾斜、13层楼高的悬臂在162m 的高空处连接,底部则是10层楼的裙房与3层地下室。
公共设施包含一个剧院、酒店及电视文化中心(TVCC),整个建筑群通过一个专门的服务楼提供全部楼宇设备服务。
整个项目在包含外部功能媒体园的187 000m 2场地上进行开发,总建筑面积599 000m 2。
在设计竞赛阶段,设计团队一直在进行广泛的设计探索和建筑外形的完善,以及详细的可行性研究,以确定设计概念的可实施性(图2)。
part9:建筑的力量——雷姆·库哈斯与中央电视台新台址这是一个亿万观众期待的新亮点,这是一个国家媒体打造的新形象,开拓、创新、超乎想象,激越、梦想、气宇轩昂,它被评为世界上最具雄心的建筑,它出自一个颠覆传统的大师之手。
在北京,有一个高层建筑最密集的区域,这就是正在形成的北京CBD核心区。
如果乘车从国贸桥往北,就能看到东三环两侧林立的高楼大厦,其中,有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大型钢铁结构显得尤为突出。
它就是在2004年9月22日就开始动工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大楼。
自从动工至今,这座高大的建筑始终都以奇特的造型,吸引着路人的目光。
2002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十家著名设计事务所和设计师参与中央电视台的竟标。
其中不乏SOM,KPF 和西萨.佩里世界顶尖设计者(他们分别是420 米的上海金茂大厦、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452 米的吉隆坡双子大厦的作者)。
最后,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案在竞争中胜出。
这是一个界乎于水平与竖直、动态与静态的新颖建筑,从模型上看,这是一个对地球引力发起挑战的设计,整个建筑看上去,是两个镂空的巨大的“Z”交缠在一起的门字的三维立体形状,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洞,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向这个奇怪的建筑,人们都能窥见楼后面的建筑以及蓝天白云。
它的设计者就是荷兰人、著名设计师库哈斯。
2000年,曾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建筑奖“的库哈斯,是集幻想家和实用主义者于一身的设计师。
参与CCTV 竞标之前,他曾面临另一个选择:纽约世贸大厦(WTC)重建工程。
但是,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并特意走进北京的老城区和胡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或许,在库哈斯看来,WTC 的意义是历史性的,9.11 将使之成为纪念碑;CCTV 的意义是未来性的,2008 年奥运会将使北京成为这个星球上崛起最快的城市。
于是,库哈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
原来的CCTV大楼,仅仅是作为办公场所而存在的,无论是外观还是功能,都不足以承载CCTV这样一个中国最具权威的电视传媒机构的形象。
不伦不类的央视新大楼及其命名问题
不伦不类的央视新大楼及其命名问题
作为投资百亿的标志性建筑,央视新大楼应当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建筑技术性,二是建筑艺术性。
技术是科学的应用,它必须符合科学规律,才能发挥作用。
十分显然,技术要受限于客观条件,而客观条件制约技术应用,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技术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才能加以利用。
央视新大楼成人字型,而中部形成的多边形镂空,不符合建筑技术的稳定性原理;违背了三条腿才稳定的科学常识;为了使不稳定成为稳定,需要多用钢材,从而增加投资,造成浪费;人字型倾斜,内部形成倾角,影响使用率和使用面积。
在建筑艺术上应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风格,央视新大楼不仅没有贯彻这一点,而且完全丧失了中国传统建筑物的艺术特点。
央视新大楼的设计思想表现为追求怪异、奇特,妄想一鸣惊人。
适得其反,人们称之为“大裤衩”,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中国路桥网官方微博指出:〝央视大楼的造型充分说明:表面是奢华的,内容是空洞的;立场是倾斜的,思路是混乱的;姿态是下跪的,形式是扭曲的!从每个角度看都充满法律漏洞!……〞。
最近有网友称,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是对外传播智慧的重要视窗,而新大楼中部形成的多边形镂空,酷似一个巨大的视窗,定名为〝智窗〞十分合适。
6月2日,央视总编室公共关系科工作人员否认了网上的传闻,称新大楼命名为〝智窗〞是不可能的,目前新大楼的最终名称暂未公布。
其实〝智窗〞犹似微软的“视窗”,算不上独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