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生活第五课测试题及解析

政治生活第五课测试题及解析

政治生活第五课测试题及解析
政治生活第五课测试题及解析

高一政治生活第五课测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60分)

(C)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①③④是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正确表述。②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据此回答2~3题。

(B)2.会议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监督权;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既表明了全国人大的性质,也表明了全国人大的职权,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行使最高监督权。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

(C)3.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央预算。这表明全国人大行使:A.最高立法权;B.最高任免权;C.最高决定权;D.最高监督权

解析:全国人大作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但题干中全国人大行使的决定国家和社会重大事项的权力,属于最高决定权。故选C项。

(D)4.2014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军事设施保护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军事设施保护法于今年8月1日正式施行。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①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行使国家立法权;③行使最高决定权;④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代行其部分职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在我国,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代行其闭会期间的部分职权,①错误,应选④;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修改法律的权力,是行使立法权的表现,应选②。③错误,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

(C)5.2013年6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检查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启动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首项执法检查。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

A.立法权;B.检察权;C.监督权;D.司法权

解析: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包括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而执法检查属于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故C正确;A不符合题意;B是人民检察院的职权;D是检察院和法院的职权。

(C)6.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这一问题,假如你是人大代表。可以:

A.行使立法权,完善有关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律法规;B.行使决定权,统筹规划各级政府的财政教育经费投入;C.行使质询权,督促各级政府依法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投入;D.行使提案权,联名其他代表制定财政教育经费使用计划。

解析:面对政府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人大代表可行使质询权,对政府机关的工作提出质询并要求答复,以督促政府依法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故选C项。A、B两项是人大的权力,不是人大代表的权利;D项“制定财政教育经费使用计划”说法错误。

(B)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说明: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直接行使权力的机关。

解析: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项错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C项错误;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通过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D项错误。

(A)8.右面漫画讽刺的是:某单位没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实行:

A.民主与集中相结合;B.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C.集中指导下的民主;D.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解析:依据漫画的对话可知,某单位的做法割裂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是离开民主的“集中”。故选A。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B)9.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这体现了: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④“一府两院”是全国人大的职能部门。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国务院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不是全国人大的职能部门,二者不存在隶属关系,④说法错误,应排除。

(A)10. 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探究。甲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思考》、《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实践》、《完善监督制度改进监督工作》等。据此推断,甲组的研究主题可能是:A.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C.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解析:人大代表的选举、科学民主立法、完善监督制度,这些内容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A正确;基层民主和农村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有关,B与题意不符;CD分别提到了法治,但没涉及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完善监督制度,概括的不够全面。

(C)11.市人大代表李某向市人大提交了“加快城市智慧型停车场建设”议案;对农业局“科技下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联名对市政府财政预算中的部分采购项目提出质询并要求答复。李某行使了:

A.审议权和质询权;B.决定权和提案权;C.提案权和质询权;D.审议权和问责权

解析:市人大代表李某向市人大提交了“加快城市智慧型停车场建设”议案,行使的是提案权;并联名对市政府财政预算中的部分采购项目提出质询并要求答复,行使的是质询权,C符合题意;ABD材料意思不符;故答案选C。

(A)12.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间谍法》,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①行使国家立法权;②具有最高决定权;③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间谍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表现,表决通过,体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因此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表述错误,答案选A。

(B)13.每年上万亿元的中央财政支出花在哪里?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是每个纳税人亟待了解的问题。2013年9月,全国人大批评指出,财政部在资金分配和管理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问题。全国人大的做法表明:①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政府要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④全国人大行使国家最高决定权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材料中全国人大对财政部工作的批评说明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府要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选B。①表述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④不选,材料涉及的是全国人大的监督权,不是决定权。

(B)14.长期以来,全国人大立法一般只做愿则性规定,具体落实则需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补充”。而不少配套法规背离甚至篡改法律原意,以实现部门利益法制化。为杜绝此类弊端,张德江委员长对人大立法工作提出要求:能明确的明确,能具体的具体。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年审议通过的《特种设备安全法》,一审稿为65条,而通过稿为101条,“多”出来的36条,就是为了一步规定到位,落到实处。这主要体现了: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B.我国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C.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D.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但是该题材料强调人大立法的过程,故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全面准确地概括出题目材料的主旨即全国人大通过严格行使立法权,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选项CD虽然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答案选B。

(B)15.在2014年2月召开的Z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上,Z市市长提请关于市口岸局局长的任命并

未通过。市长提请任命的人选被人大常委会否决,这说明:①地方人大是本行政区域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行使了决定权;③人大常委会拥有对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权;④行政权力受到人大常委会的有效制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人大常委会。市长提请任命的人选被人大常委会否决,这说明地方人大是本行政区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常委会拥有对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权,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我国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是三权分立,相互制衡,④说法错误。故选B。

二、问答题(共40分)

16.(20分)材料一2014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相聚北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大会期间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成为最大亮点,百姓们普遍关心的,如就业、社保、住房保障、雾霾治理等问题,成为代表们议论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当年财政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等。

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中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代表活动所反映的政治学道理。

16.解析该题以2014年两会的召开为背景材料,考查人大代表及人大的有关知识,难度中等。根据材料,从人大代表角度联系其权利和义务进行分析,从人大角度联系其职权、原则等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①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依法行使提案权、审议权和表决权。(4分)材料中,代表们将诸多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提交全国人大,依法行使了提案权,体现了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2分)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4分)材料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最高监督权。(2分)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会议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这说明全国人大产生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这些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4分)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分)

17.(20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别人大、政府和公民的角度说明应如何推进依法治国?

17.①人大要依法行使立法权,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为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法律保障;(4分)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3分)

②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6分)

③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4分)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期末测试试题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4年我国有多名省部级高官落马,10名以上省部级高官被判刑。材料体现国家的( ) A.统治属性B.阶级属性 C.主权属性 D.社会属性2.目前广东登记在册的各类社会团体共有28 500多个,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广东社会团体众多的现象表明( ) A.我国公民享有集会自由 B.公民积极履行政治性义务 C.公民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管理 D.我国公民享有结社自由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当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应做到() ①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②学习政治知识 ③既关心国家大事,更要维护好个人利益④在实践中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在2012年进行的新一届区县、乡镇人大代表选举中,各地选举委员会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候选人从“纸上”走到选民面前,接受选民的“面试”,这一变化( ) ①尊重了选民的知情权,扩大了选民的选举权利②可以帮助选民充分了解候选人,做出符合心意的选择③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围,彰显了民主政治的进步④可以帮助候选人收集社情民意,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规民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下列内容能够纳入村规民约的是() A. 村民发生纠纷必须服从村委会裁定 B. 牲畜毁坏他人作物被打死不赔偿 C. 外出务工者必须按时返乡参加选举 D. 村委会定期张榜公布村内重要事项 6.微博(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从全国“两会”到强制拆迁,从社会热点事件到众多“草根明星”出炉,微博成为民众参与政治的一个利器。公民利用微博参与政治 ( ) ①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②促进了政府决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旨趣大异的两部经典,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这说明中华文化( ) A.就是儒道文化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D.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2.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 A.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4.在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弘扬自己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德国人的精确和高效率、美国人的自由开放……我们中国人也在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①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②民族精神具有精神激励和凝聚民族的功能③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富强的精神动力④民族精神是各国经济建设与综合国力提高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美 丽的图画(如右图)。如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与马 有关的字就造了许多,如驳(马的颜色不纯)、冯(疾行中的马) 等。这一现象说明( ) A.文化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D.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6. “光棍节”是产生于校园,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骄傲的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光棍节”本来跟电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经过淘宝的包装塑造之后就成了一个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比较鲁迅的作品与高尔基的作品,增强比较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确创新的意义,使学生更加认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 2、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 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 【教学难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教学方法】 采用学案教学和课堂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无不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本课就专门讲述有关文化创新的内容,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这些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填空《第二教材》P291)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就文化自身的发展而言,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但说到底,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处理:P48探究1,体会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⑴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思维提升:怎样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⑵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 活动一:处理P50探究3 归纳:书法家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与特点,无疑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为我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活动二:举例徽班进京→京剧产生;杂技《天鹅湖》 归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重证。 情感教育:要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过渡): 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这个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文化创新的时代,谁是真正的创新主体呢? 4、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上的原料和半成品,科学家、艺术家对此再进行加工、整理,才形成了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总之,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过渡): 这里要特别注意,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文化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呢? 5、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⑴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⑶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⑷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⑸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⑹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处理:P51探究4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学习,我们明白了四个道理,那就是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在这个文化创新的时代,特别是文化工作者们担负着历史的重

文化生活第五课知识点及习题

文化生活第五课知识点及习题

第五课文化创新小测试 姓名:班别:分数: 一、知识点填空(32分)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P48)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 的。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P49-50)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 4、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的基本要求,也是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 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 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 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 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P54)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 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P55) 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4分) 1、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于()

A.文化创造者的头脑 B.文化创造者的判断思维 C.客观事物本身 D.社会实践2、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A.建筑文化具有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3、“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这句名言体现的道理是()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文化创新至关重要 D.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从而推动文化创新 4、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都能进行文化创新5、下面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6、下面关于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推动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⑤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是() A.消费者的心理 B.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C.文化工作者的爱好 D.社会实践 8、非选择题(10分) 有人非常羡慕电影明星,认为只要有机会自己也能成为电影明星。殊不知要想成为电影明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必须要亲自到基层体验生活,找到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的作品。 (1)演员为何到基层体验生活? (2)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1.D 2.B 3.D 4.C 5.A 6.D 7.D 8.答:(1)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②体验生活,属于参加实践活动。只有体验生活才能解决理论和感性认识不能 解决的问题,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 (2) 参考课本p51“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一段进行回答。 三、文化创新的途径(24分)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高考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课本背诵内容电子版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国家是阶级统治(本质)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 特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根本不同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特点 ①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真实性: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4.专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民主: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专政就是阶级的统治。 5.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人,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6.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政治权利与义务 (1)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年满十八周岁公民都享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此权利是参与管理国家的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是社会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政府和公务员等)。 (2)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的体现。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政治生活第五课测试题及解析

高一政治生活第五课测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60分) (C)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①③④是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正确表述。②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据此回答2~3题。 (B)2.会议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监督权;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既表明了全国人大的性质,也表明了全国人大的职权,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行使最高监督权。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 (C)3.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央预算。这表明全国人大行使:A.最高立法权;B.最高任免权;C.最高决定权;D.最高监督权 解析:全国人大作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但题干中全国人大行使的决定国家和社会重大事项的权力,属于最高决定权。故选C项。 (D)4.2014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军事设施保护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军事设施保护法于今年8月1日正式施行。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①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行使国家立法权;③行使最高决定权;④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代行其部分职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在我国,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代行其闭会期间的部分职权,①错误,应选④;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修改法律的权力,是行使立法权的表现,应选②。③错误,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 (C)5.2013年6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检查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启动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首项执法检查。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 A.立法权;B.检察权;C.监督权;D.司法权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二)一.选择题 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 化现象无时不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D.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2.庐ft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ft”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3.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4.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 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 5.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 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D.黄ft秀美的自然风光 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文化。 A.社区 B.都市C.校园D.民族 7.21 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C.文化将逐渐取代经济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2017-2018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1.铜川是一座文化“聚宝盆”,具有陶瓷发祥地的青色文化、佛教兴盛地的金色文化、生态养生地的绿色文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煤炭富集地的黑色文化。透过铜川“五色”文化我们可以领略到() ①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我国区域文化特色鲜明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是没有生命的国家!”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话题。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①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文化活动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表现文化素养的高低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全球掀起一股中国热乃至汉语热,孔子学院就此应运而生、发展壮大。这表明()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④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根据甘肃省的区域特点,甘肃省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实现了优势发展、生态发展。这是基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③文化促进科技的发展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占突出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李克强总理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指出,人文交流是深化国家关系的“基础设施”,是推进民间友好的“民心工程”。这说明()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文化给政治以重大影响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文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助推剂

政治生活第五课范文

编制人:权庆苓校对试做:孙祚云使用时间:2013年10月28 时间:45分钟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二、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 2、职权及区分 3、体系(全国人大、地方各级人大) 4、常设机关 5、组成人员: 三、人大代表 产生地位、权利和义务、与人民的关系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基本内容、地位、优越性、基石 2、组织和活动原则:(含义、表现) 【易混点归纳】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立法权,它有制定宪法的权利。 3、区分几组概念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与人大代表的权利 4、区分几项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过关检测】 1. (安徽)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领导人员。由此可见:( ) ①我国人大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人大代表享有选举权、审议权和决定权 ③全国人大决定国家的一切事务④其他国家机关必须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福建)某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于2012年1月中旬召开。会前,部分人大代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深

通过。这表明人大代表有权依法( ) ①向人大提出议案②向政府机关提出质询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④表决各项决定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重庆)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民意的集合体。 ) A.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在逐步增加 B.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发生改变 C.全国人大的组织原则发生变化 D.全国人大代表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4.(全国大纲)在2012年2月召开的Z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上,Z市市长提请关于市口岸局局长的任 命并未通过。市长提请任命的任选被人大常委会否决,这说明( ) ①地方人大是本行政区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行使了决定权 ③人大常委会拥有对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权④行政权力受到人大常委会的有效制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广东)表2为某人大代表2011年工作总结的部分内容。 根据其内容,可以看出 ( ) A.人大代表有依法行政的义务B.人大代表有权监督政府的工作 C.该代表有权提出意见并直接处理问题 D.该代表行使了提案权、审议权、问责权 6. (江苏单科)目前,我国的立法重点由制定新法转到修订旧法、抓紧配套方面。2012年国务院计划完成“商 标法修订草案”等33项法律的起草、修订,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这表明( ) A.国务院行使构建法律体系的职能 B.全国人大可以委托国务院行使立法权 C.国务院可以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 D.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 7.(海南)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同时向个各地方、 各部分书面征求意见,并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直接听取公众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审议和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这一法律修改 ①合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②表明全国人大拥有制定税法的最高权力 ③完善了依法治国的制度安排④保护了公众对全国人大的监督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全国课标)20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体会议公开举行,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团分组会议也对外 开放,许多代表团还在讨论结束后留出时间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人大会议对外开放是( ) ①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②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③国家自信和政治民主发展的表现④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山东)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 (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材料表明,我国 ( ) ①公民的民主权利逐渐扩大②立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课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专业班《文化与生活》第三课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计42) 1.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也是——的集中表达。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B.民族文化民族情感 C.民族精神民族信仰D.民族生活民族习惯 2.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的多样性 A.民族文化B.民族习惯C.国家精神D.国家文2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百花园。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④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B.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5.故宫、泰姬陵、巴特农神庙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它们的不同建筑艺术体现了建筑文化的A.多样性B.社会性,C.趋同化倾向D.积极作用 6,我国为抢救和保护珍贵和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发布《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通知》之后,全国已提交名录项目多达1 315项,其中501个推荐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予以公示,珍贵实物云锦织机、高山木雕、仿宋针灸铜人以及传统艺人的制瓷、染织、刺绣、等技艺展示也与百姓实现了近距离接触。该活动 A.是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B.有助于强化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C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掌握民间艺术D.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7.中华民族是一个敬尚祖宗的民族,但许多国人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继承,值得庆幸的是不乏有珍视古人遗存者。之所以珍视古人遗存,是因为 A.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C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D.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的 8. 9.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D.网络技术的推广10.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段,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 ) 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 C: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思维也不知不觉进 入了我们的生活中。这主要说明( ) A.我国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B.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政治生活第一到第五课知识点

政治生活第一--------第五课基础知识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民主的特点------阶级性;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民主主体的广泛)、真实性(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4.为什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①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③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具体要求。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内容:选举和被选举为人民代表。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 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即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 6.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力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8.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⑤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 9.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①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②需要学习政治知识;③贵在实践。 第二课 1.全面认识我国的民主选举 方式及特点: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 制约我国选举方式的因素:: 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②必须体现国体,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怎样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态度上: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能力上: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2.民主决策: 四种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

文化生活第三课测试题

第三课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和韩国都在农历新年这一天过春节,但两国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这表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各国都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④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中韩两国春节文化各具特色,这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在材料中不能得到说明。 答案:A 2.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解析: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表现了民族文化的不同,这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在其精神面貌上的反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故选D。 答案:D 3.每年的元旦,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的方法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德国,很多人会爬到椅子上,待新年的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新年打井水则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一年中的有福之人。而在巴西乡村,人们元旦见面时,会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这些都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共性,②说法错误;③④正确体现了题意,应选。故本题选D。 答案:D 4.哈尼先民自隋唐迁入现在的居住地以来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1 300多年中,哈尼族倾注了几十代人的心血,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垦殖梯田。有专家说,哈尼梯田正是哈尼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哈尼梯田也是目前为止,还在发挥着作用的世界遗产。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说明() A.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保护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的责任 D.文化遗产是由一个国家和民族独自占有和享用的 解析: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云南哈尼梯田承载着哈尼族人的智慧和勇气,是哈尼族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B正确;A、C、D说法错误。 答案:B 5.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

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④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⑤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造型融人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这说明 A.文学、艺术源于灵感 B.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C.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3.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明了 (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精神大餐》 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4.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许振超创造的“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这主要是因为( ) A .“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 .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 D.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5.2009年9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并向社会公开发布。该规划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扩大文化消费、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等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经济决定文化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6.有人说:“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该观点A.承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C.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D.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7.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现状、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成长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②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③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④不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2009年4月26日至29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网博会上提出了“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政府部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促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指导用户对网络文化产品合理消费,促进产业的技术革新等。上述材料说明( )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9.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非典”、“汶川特大地震”、“藏独、疆独搞分裂”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A.博大精深的特征B.源远流长的特征 C.神秘莫测的特征D.求同存异的特征 2.据报道,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如果这些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们加入词典之中。这一现象表明 ①中文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②英国人的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 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3.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 B.福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 4.“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八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史书典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史书典籍的学术价值。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5.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办。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览会上的少数民族展厅别具特色,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A.①②B.②③

文化生活第五课知识点及习题

第五课文化创新小测试 姓名:班别:分数: 一、知识点填空(32分)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P48)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P49-50)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 4、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的基本要求,也是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 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 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 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P54)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 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P55) 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4分) 1、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于() A.文化创造者的头脑 B.文化创造者的判断思维 C.客观事物本身 D.社会实践

2、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A.建筑文化具有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3、“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这句名言体现的道理是()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文化创新至关重要 D.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从而推动文化创新 4、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都能进行文化创新5、下面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6、下面关于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推动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⑤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是() A.消费者的心理 B.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C.文化工作者的爱好 D.社会实践 8、非选择题(10分) 有人非常羡慕电影明星,认为只要有机会自己也能成为电影明星。殊不知要想成为电影明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必须要亲自到基层体验生活,找到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的作品。 (1)演员为何到基层体验生活? (2)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1.D 2.B 3.D 4.C 5.A 6.D 7.D 8.答:(1)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②体验生活,属于参加实践活动。只有体验生活才能解决理论和感性认识不能 解决的问题,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 (2) 参考课本p51“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一段进行回答。 三、文化创新的途径(24分)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A.取其精华以,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立足于社会实践 D.大胆设想、科学论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