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师及教育心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30
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最全最细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应用性。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学校教育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要实现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另一方面,也将它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
在教学之后,对教学的检验和反思。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创建(20世纪20年代以前)瑞士裴斯泰洛齐“教育要心理学化”德国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后被发展为“五段教学法”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出版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教育心理学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五要素:教师(关键作用)、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社会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①帮助教师正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
7、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包括方面: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3、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4、学习准备: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5、关键期: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启示: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教育,事半功倍。
但不能认为儿童过了某个年龄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教师聘请《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教学育心理概述复习提要本章要紧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关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进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要紧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妨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要紧范畴。
②教师③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故意传递的要紧信息部分,普通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3.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模拟题和操纵的作用。
(1)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咨询题(2)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 帮助教师模拟题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举行研究5. 教育心理学的进展概况(1) 初创阶段(20 世纪20 年代往常)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 进展阶段(20 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 成熟阶段(20 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 完善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往后)布鲁纳在1994 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如今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P4)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6)(1)理论意义:探索人类心理和意识奥秘的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学科之一。
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教育心理学中也同样存在大量的未知领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教学实践意义: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四、教育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P14)(1)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2)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的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3)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什么时候成为独立学科 1903年第二章学生心理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P3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二、影响发展的因素(P34)(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平衡化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P38)在他看来,心理发展是人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3.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教育心理学经历的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3.成熟时期4.完善时期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心理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3.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1.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①半成熟、半幼稚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③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强烈④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论述题材料)2.青年期是个体①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②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③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三)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2.关键期或敏感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别差异。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4。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指导地位,关键作用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可分为关于()两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A.教学与科研B.“教”与“学”C.学生与教师D.课内与课外2.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意传递的信息是()。
A.教学媒体B.教学过程C.教学手段D.教学内容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设施4.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环境C.教学媒体D.教学过程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6.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A.乌申斯基B.夸美纽斯C.桑代克D.卡普捷列夫7.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康德B.桑代克C.皮亚杰D.夸美纽斯8.()认为教育心理学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范式,而不是把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进行运用。
与此同时,他重视文化对于人的塑造作用,以及教育教学的主导性作用。
A.桑代克B.杜威C.维果斯基D.加涅9.1924 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A.廖世承B.房东岳C.杨贤江D.潘菽10.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深化拓展时期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A.身心变化B.机体变化C.心理增长D.心理变化2.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从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
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A.定向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3.在正常条件下尽管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减缓,但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