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中心)评审验收标准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5
血透室评审验收标准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替代肾脏功能受损的患者。
血透室作为提供血液透析服务的重要场所,其建设和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为确保血透室的安全、高效运行,必须对其进行评审验收。
本文将介绍血透室评审验收的标准和要求。
设施设备标准首先,血透室的设施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包括血透机、水处理设备、消毒设备等必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确保透析过程中的水质和透析效果符合要求。
此外,血透室的空间布局和卫生条件也需符合相关法规,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医护人员标准其次,血透室的医护人员要求专业素质高,具有相应的学历和执业资格。
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需要经过系统培训,掌握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此外,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也是评审验收的重要标准之一,他们应当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质量管理标准另外,血透室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透析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包括建立并执行透析方案、定期开展设备巡检和维护、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和水质检测等。
此外,血透室还需要定期组织医疗质量评审会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安全管理标准最后,血透室的安全管理也是评审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建立透析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制定透析院感管理制度、规范使用医疗器械等。
此外,血透室还需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有效处置因突发情况而引发的安全事件,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总结综上所述,血透室评审验收标准包括设施设备标准、医护人员标准、质量管理标准和安全管理标准。
只有确保血透室的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血液透析服务。
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够严格执行以上标准,不断提升血透室的服务水平,为肾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血透室院感质控评价标准引言概述:血透室是重要的医疗场所,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院感质控评价标准是血透室管理的重要指导,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可以提高血透室的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一、设施环境1.1、设施干净整洁:血透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无尘无菌。
1.2、设施通风良好:血透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保持空气清新,减少院感传播风险。
1.3、设施布局合理:血透室内设施布局应合理,便于医护人员操作,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二、医护人员2.1、医护人员培训:血透室医护人员应接受规范的培训,了解院感防控知识和操作规范。
2.2、医护人员健康状况: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定期体检,确保不患有传染病。
2.3、医护人员手卫生: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洗手消毒频繁,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三、器械设备3.1、器械消毒灭菌:血透室使用的器械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菌,确保无菌操作。
3.2、器械检修维护:器械设备应定期检修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院感。
3.3、器械存放管理:器械设备应按照规定存放管理,避免受潮污染,影响使用效果。
四、感染防控4.1、传染病防控:血透室应建立传染病防控机制,对于可能感染传染病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4.2、废物处理:废物处理应符合规范,避免感染源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4.3、感染监测:血透室应建立感染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事件,减少感染传播风险。
五、质量评估5.1、质量评估指标:血透室应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设施环境、医护人员、器械设备、感染防控等方面进行评估。
5.2、质量评估周期:质量评估应定期进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血透室管理水平。
5.3、质量评估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促进院感质控工作的持续改进。
结语:血透室院感质控评价标准是血透室管理的重要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评价标准,可以提高血透室的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降低院感传播风险。
独立血透中心申请医保验收流程一、前言独立血透中心是指由医疗机构或者社会团体独立设立的,专门用于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医疗机构。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肾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加,血液透析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因此,独立血透中心的建设成为了一项迫切的需求。
医保验收是指医疗机构或者社会团体向医保部门申请新开设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之前,需要经过医保部门的审核和验收的程序。
本文将从独立血透中心申请医保验收流程的具体步骤、所需材料和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申请材料准备1.申请表格:独立血透中心医保申请表格,由医疗机构或者社会团体填写完整并加盖公章。
2.营业执照:独立血透中心的营业执照副本。
3.经营许可证:独立血透中心的经营许可证副本。
4.卫生许可证:独立血透中心的卫生许可证副本。
5.人员资质证明:独立血透中心所需人员的相关资质证明文件,包括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的资格证书。
6.设备清单:独立血透中心所拥有的医疗设备清单,包括血液透析机、监护设备等。
7.申请资料清单:独立血透中心相关申请资料的清单,经查验后需加盖公章。
三、流程步骤1.填写申请表格:医疗机构或者社会团体应填写完整独立血透中心医保申请表格,并加盖公章。
2.准备申请材料:按照申请材料准备中的清单,准备好所有所需的材料。
3.递交申请材料:将填写完整的申请表格和准备好的申请材料递交至当地医保部门。
4.审核和验收:医保部门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和验收,包括对独立血透中心的资质、设备、人员等方面进行核查。
5.监督检查:医保部门将对独立血透中心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医保支付要求。
6.审批结果通知:医保部门在审核和验收完成后,将以书面形式通知医疗机构或者社会团体申请结果。
四、验收标准和要求1.独立血透中心的资质:医保部门将对独立血透中心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资质进行核查,确保其合法经营。
2.设备和设施:医保部门将对独立血透中心的血液透析机、监护设备等医疗设备进行检查,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医保支付要求。
陕西省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中心)评审验收标准评价项目及标准血液净化治疗专业人员及复用人员资格及各种知情同意1、工作人员依法执业:①从业医师、护士、技师持有执业证书,并经过血液净化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具有血液净化从业资质;②20台以上专职技师1人,不足20台须有兼职工程技术人员。
2、血液透析室(中心)主任(负责人)应由副高以上职称(含副高职)、有丰富透析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医师担任负责人。
由经过透析专业培训的主治医师负责管理透析室(中心)的日常工作,若有疑难问题影响上级医师汇报。
护理负责人应有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复用人员:①必须是护士、护士助理或技术人员;②经过培训,正确掌握操作程序。
4、配制透析液人员:经过培训的透析室护士或技术人员。
5、透析及复用知情同意书需完整。
透析室布局6、布局与区域划分合理,符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
必须具备的功能区: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
候诊室:大小根据透析室(中心)实际患者数量决定。
更衣室: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工作鞋方可进入透析治疗间和治疗室。
接诊区:患者称体重等,由医务人员分配透析单元,确定治疗方案、开具药品处方、化验单等。
血液透析治疗间:①设立双通道,即分病人与工作人员通道。
②每个透析单元应具备:⑴每个透析单元(一床、一台机)单元占地>3.2㎡;⑵照明与通风良好,具备空气消毒装置(如空气消毒机)、空调装置;⑶RO水供给口、排水口、地漏;⑷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⑸电源插座组。
③透析室消毒设施(紫外线灯、消毒液)齐全。
治疗室①治疗室应具备:⑴药品柜:放置生理盐水及其它备用药品等;⑵冰箱:放置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素、鱼精蛋白等低温保存的药物;⑶消毒物品柜:放置静脉切开包、无菌纱布等;⑷器材柜:放置透析器、穿刺针、血路管等消耗品;⑸治疗车(治疗盘、消毒液、穿刺针等);⑹抢救车(含必备的急救物品及药品、心电监护、简易呼吸器等)。
②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别放置,无菌容器、器械消毒液每周更换1次。
水处理室①水处理室面积为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以上。
②有地漏。
③避免阳光直晒装置。
④自来水供应量应满足要求,入口处安装压力表,压力应符合设备要求。
复用间①感染与非感染复用设施划分清楚。
②地面防水处理有地漏。
③通风良好。
库房: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Ⅲ类环境。
污物处理室:分开存放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品。
医务人员办公及生活用房: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专用手术室:是否设置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决定。
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管理7、透析室感染控制基本设施要求:①治疗区域设置合格手卫生设施(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②复用间设置洗眼器、洗手池;③血液透析室的工作人员进入透析室须更换衣帽、拖鞋(工作鞋);④护理人员相对固定,不同时护理肝炎阳性和阴性透析患者⑤上下机操作时必须戴口罩、手套;上下机、更换病人时要更换手套;⑥清洗消毒人员有面罩或护目镜、防水围裙、长胶手套等防护用品;⑦感染患者使用设备、物品应有标识。
8、透析前经血传播疾病检测:①首次透前监测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标记物化验;②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乙肝、丙肝化验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艾滋病、梅毒抗体检测。
9、肝炎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透析去管理措施:①乙肝、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分机、分区透析;②每次透析结束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
10、透析治疗过程须符合消毒隔离规范基本要求:①工作人员经专门通道进入,并更换工作服;②进入工作区,先洗手,穿戴个人防护,遵守手卫生;③治疗物品转运:治疗室准备物品,治疗车不在感染区与非感染区交叉使用;④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空气质量监测每月1次,空气培养细菌应<500 cfu/ml;物品表面细菌数<500 cfu/cm2,明显被污染的表面应至少500 ml/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⑤医疗废物处理: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污水系统;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具体处理方法参见2002年11月颁布的新版《消毒技术规范》。
11、透析消耗品使用后处理规范:①一次性透析器、管路不得复用;②透析器复用必须遵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③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④一次性物品用于一个患者后应按医疗废物要求处理。
12、感染控制监测:①透析室物体表面和空气检测:每月对透析器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监测,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②使用中的消毒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每天更换,监测浓度并记录;③每次进行消毒剂余氯检测应有记录;④开展感染病例的监测,发现院内感染病例24小时之内上报;⑤传染病报告:发现新发的乙肝、丙肝或其它传染病应按照国家有关传染病报告制度报告相关部门。
水处理系统、水质量及透析液质量控制13、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及保养:①每半年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应有记录;②每台水处理机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每天记录运行状态;③水处理系统的滤砂、活性炭、阴阳离子树脂、返渗膜根据厂家要求及水质情况进行更换;④做好维护保养。
14、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测:①每月一次透析用水细菌学检测记录(须包括两个采样点:1.反渗水出口;2.反渗水回口),细菌数≤200 cfu/ml;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②每3个月一次透析用水内毒素检测记录(须包括两个采样点:1.反渗水出口;2.反渗水回口),内毒素含量≤2 EU/ml;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15、化学污染物检测:至少每年检测1次。
16、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
17、透析液配置室:①位于透析室清洁区内相对独立区域,周围无污染源,每班对环境清洁消毒1次;②浓缩液配制桶须标明容量刻度,应保持配制桶和容器清洁,每日用透析用水清洗1次,每周至少用消毒剂进行消毒1次,需有记录;③每周至少更换1次浓缩液配制桶滤芯;④每周至少更换或消毒1次容器,消毒后备用容器应干燥保存。
18、定期检查成分及浓度:每月一次检查记录。
19、制剂要求:①透析液应由浓缩液(或干粉)加符合质控要求的透析用水配制;②购买的浓缩液和干粉,应具有相关证件;③医疗机构制剂室生产血液透析浓缩液应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后按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生产。
20、配置流程:①浓缩B液配制应在配制后24小时内使用,B桶外注明配置时间;②当天未用完的B液应废弃。
21、透析液监测:①每月一次透析液细菌学检测记录(透析液入口),细菌数<200 cfu/ml;②每三个月一次透析液内毒素检测记录(透析液入口),内毒素含量≤2 EU/ml。
透析器、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复用22、标明为一次性使用的透析器不能复用。
乙肝、丙肝和卫生部规定的其它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透析器不得复用。
血液管路和穿刺针不能复用。
23、使用可复用透析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复用必须按照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执行。
①血液透析器整体纤维容积≥80%;②破膜试验结果正常;③标有复用者姓名、复用次数、消毒日期。
24、建立“透析器复用有关不良事件”记录本。
25、复用透析器(滤器)总血室容积测定记录和破膜实验记录。
26、复用透析器(滤器)标识:①患者姓名、性别、年龄;②病历号;③复用次数;④复用日期;⑤复用时间;⑥透析器型号。
27、透析器(滤器)复用记录:①患者姓名、性别、年龄;②病历号;③复用次数;④复用日期;⑤复用时间;⑥透析器型号;⑦复用工作人员签名;⑧复用透析器血室容积测定记录;⑨复用透析器破膜实验记录。
28、检查消毒剂标识(标签、有效期、配置者双签名)及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
29、检查备用透析器(滤器)是否在消毒期内。
30、复用透析器(滤器),每个患者应分开储存。
31、复用室环境布局:①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并具备排气、排水设施;②复用与贮存应分区。
32、复用接头每次用完浸泡消毒。
33、防感染接头每次用完浸泡消毒。
血液净化设备的维护及保养34、血液透析机维护与保养①有相关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②每台建立独立的运行档案记录(记录内容:每天使用的病人、使用后透析机的消毒记录、透析机工作参数校准结果记录);③定期按要求进行消毒,化学消毒或热消毒;④每月对设备消毒剂进行检测,包括消毒剂浓度和设备消毒剂的参与浓度等。
35、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机及血浆置换机的维护和保养(半年校对的各种技术参数、维修记录)①有相关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②每台建立独立的运行档案记录;③每12个月对机器进行技术安全性检查。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规程:血液透析室(中心)建立相应规章制度。
36、各种医疗、护理制度;37、病历管理制度(符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制定的透析登记管理要求);必须配备电脑及上网条件;透析病历由医疗机构按相关要求统一保存。
①对所有透析病人都要进行登记;②住院病人按住院病历书写,门诊病人要建立门诊透析病历;③透析病历应记录病人的下列情况:⑴主要现病史、既往史、临床表现、诊断、主要用药;⑵每次透析记录包括体重、血压、超滤量、肝素量及透析中病情;⑶实验室检查结果;⑷所有血液净化相关医学文书不得随意涂改,有人管理并有固定保存地点。
门诊病人血液净化病历保存不少于15年。
38、消毒隔离制度;39、人员培训制度;40、水处理间制度;41、库房制度;42、透析液配置室制度;43、复用室制度;44、设备维护制度及各种应急预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