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浮力实验专题.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62.01 KB
- 文档页数:9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1. 下沉在测量物体密度中的应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下沉金属块的密度 原理:测得物体的重力,和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可以测出物体的密度。
根据公式那么这个式子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你能推导出这个公式么?在空气中测量一下物体的重力 G 在水中测量一下绳子的拉力F推到过程: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用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密度了。
2、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金属块,水杯,弹簧测力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在空气中测量金属重力G,并记录数据2、在水中测绳的拉力F,并记录数据3、带入原理公式,计算物块的密度,查密度表判断这是什么物体G/N F/N F浮/N ρ物金属A金属B2、应用漂浮物体测量木块的密度如果物体体积为V物排开水的体积V排能否应用这两个物理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呢?有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出结论。
对于体积符合(v=s h )的物体,此公式可以简化:===V hV a排物液液物Sh ρρ液ρρSa=h a物液ρρ由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测出物块的密度,由公式二,我们只要测量物块的高度a,和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h,就可以测出物块的密度。
测量木块的密度=V V 排物物ρρ液原理:=h a物液ρρ 实验仪器:水杯,直尺,木块(2)如果知道一个木块的密度,能否用木块测出家中食用花生油的密度? 根据公式此时可以变换成:根据公式四,我们就可以用木块的密度算出油的密度。
对于符合V=Sh 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公式四简化===V Sa a V Sh h物液物物物液ρρρρ得到公式五=VV排物物ρρ液=V V物液物液ρρ=a h液物ρρ根据公式五,我们就可以求出家中食用花生油的密度从公式中可以说明,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越深,说明液体密度是越大,还是越小?用公式五的原理测量酒精、盐水,油的密度利用漂浮测量液体密度实验原理:=a h液物ρρA B C密度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问题一:密度计底面积越大越好,还是越好?是A 好,还是B 好?问题二:密度计浸入液体越深,说明,液体密度大还是小?问题三:同一密度计插入不同液体中,请问A 、B 、C 那种密度大?问题四:如果将一个密度计放入水中,此时刻度表示密度是1,请问表示密度0.8的刻度在1的上端D 点还是下端E 点?A密度计就是一个瘦长的漂浮的木条,当然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他会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形态,但是原理就是上面说的内容真实的密度计问题3:空易拉罐随地都是,作为一个喜欢喝饮料的小朋友,你对易拉罐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他是什么物质构成的呢?让我们来测一测他的密度,鉴别一下他是什么物质。
1.小红用天平、烧杯、水和缝衣针等实验器材完成了对一个塑料球密度的测量。
请你根据已有的数据和图28所示的实验情景,把相应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2.蓓蓓用量筒、溢水杯、小烧杯、水和细铁丝等实验器材完成了对一个塑料球密度的测量。
请你根据图21所示的实验情景,把相应的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小明手上有一块橡皮泥,他想测出橡皮泥的密度。
小明利用一个量筒、适量的水和细线设计了一个测量橡皮泥密度的方案,以下是他设计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明的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知橡皮泥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1)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V 1; (2)将橡皮泥浸没量筒中,读出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V 2;(3) ,读出 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V 3。
图21 ⑵把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
测得水的体积为V 1。
⑶用细铁丝把漂浮的小球压入水中,小球浸没时,溢出的水再次流到小烧杯中。
⑷再把小烧杯中的水倒入情景⑵的量筒中。
测得水的体积为V 2。
⑴把小球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小球漂浮时,溢出的水流到小烧杯中。
已知水的密度为水ρ,利用上述测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写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橡皮泥ρ 。
4.用图21所示的方法可以粗测出橡皮泥的密度。
请你将李明同学测橡皮泥密度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用刻度尺测出 烧杯中水的深度h 1。
(2)将橡皮泥捏成球状后放入烧杯中(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烧杯中水的深度h 2。
(3) 。
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 。
(3分5.要测量玻璃密度,现有满足要求的量筒,水和一个玻璃平底试管,实验步骤如下: (1)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 1;(2)将平底试管放入量筒中漂浮在水中,记下水面对应量筒的刻度为V 2; (3) ;(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写出玻璃密度的表达式为ρ玻璃= 。
浮力测密度专题卷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1.测算不溶于水的新型合金材料密度(1)小明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如图a所示在没有挂重物时,已产生N的读数,应将指针向(选填“上或“下”)移动,进行调零(2)小磊将材料用细丝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b,大小为N.再将材料全部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c。
由此,小磊得出材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N。
(3)若取g=10N/kg,ρ水=1.0×103kg/m3,可以计算出材料的质量m=kg.体积V=m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由此算出材料的密度ρ=kg/m3(4)小明提出若取g=9.8N/kg会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而小磊认为无影响。
你认为(填小明或小磊)的说法正确。
2.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
(2)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N,排开液体的重力是N.小明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丽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是,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实验步骤A B C D弹簧测力计示数/N 1.6 1.80.50.3(3)实验结束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取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
3.为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某校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两次实验。
(1)第一组:甲、乙、丙图是小方同学的实验过程(整个过程为同一物块,g取10N/kg);由图1可知①由以上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可得: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有关;②该物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N;③物块的密度为kg/m3。
(2)第二组:在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烧杯中装有相同体积的水,小杨同学将AB两个不同的实心物块,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A物块沉入杯底,B物块漂浮于水面。
密度与浮力、压强实验专题1.台秤是一种称量质量的工具。
使用前,将台秤放在水平面上,游码置于零刻度,调节使秤杆水平平衡。
某次称量情况如图11,被称货物的质量是 kg。
2.某校地质小组的同学们,需测量一种矿石的密度。
现有器材:小矿石块、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测量该矿石密度的实验方案。
要求:1)写出其中一种方案的实验步骤及矿石密度的表达式(用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 2)简述另一种方案的步骤;3)对两种方案的可操作性或误差进行简单评估,写出一条即可。
3、有一金属块,请你测出它的密度。
现提供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溢水杯、烧杯、水、细线。
(1)实验步骤:a.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上,调节使横梁平衡。
b.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如图11甲、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是 g。
c.用天平测量出,并将水注入溢水杯至满,用细线系好金属块放入溢水杯中,使溢出的水流入烧杯,用天平测出。
(2)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是。
4.用天平和量筒测合金块的密度:(1)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2)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合金块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指出其中的一个错误是:.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称合金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合金块的质量为(3)用细线拴好合金块,把它放人盛有3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则合金块的体积为 cm3,合金块的密度为 g/cm3.丁5、小明利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他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如图10所示。
1)上述四种情况,图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
2)做丙、丁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有关。
3)做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6.小颖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每小格为0.5N的弹簧测力计、密度大于水的塑料块、烧杯、小桶等器材进行实验,a、b、c、d 是四个步骤的示意图,其中d测量空桶受到的,此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由a、b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求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N;被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为N;如果关系式成立,就可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浮力是指物体浸在某个液体当中时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大小
与液体的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个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用到以下实验器材:一个有刻度的试管、一
根直尺和一些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油和水。
首先,我们将试管倒立放在桌面上,直尺放在试管旁边。
然后,
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一些油,直到试管中油的数量达到刻度线。
接着,我们用直尺测量试管的长度和宽度。
现在,我们需要在直尺的两端各放置一些不同密度的液体。
在测
量时,要确保试管不发生移动。
根据砝码原理,我们可以得出试管浸
入液体的深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从而得出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液体密度越大,试管浸入液体的
深度越小,而浮力也就越小。
反之,液体密度越小,试管浸入液体的
深度越大,浮力也越大。
这个实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还可以使我
们更好地理解原理和应用。
在很多实际问题中,知道浮力与液体密度
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建筑和工程中,我们
需要掌握房屋和桥梁的浮力,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这对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探究密度与浮力的关系实验密度和浮力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实验来探究密度和浮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情况。
实验目的:了解密度和浮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情况。
实验器材和材料:- 一个容器(如玻璃烧杯或容纳液体的塑料容器)- 一些不同密度的物体(如小石头、葡萄、橡皮球等)- 一些液体(如水、食盐水、甘油等)- 一个天平或者称重器- 一个浮力测量装置(如弹簧秤或浮力计)实验步骤:1. 准备容器,并在容器中加入一些液体(如水)。
2. 称量一个物体(如小石头),记录其质量。
3. 将物体放入容器中的液体中,并观察其表现。
4. 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记录值。
5. 重复步骤2-4,使用不同密度的物体和不同液体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 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其排除掉的液体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密度越大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越小,密度越小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越大。
2. 在不同液体中的实验结果:在相同密度的物体情况下,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液体对物体浮力的影响不同。
浮力受到液体密度的影响,所以当液体的密度增大时,物体在其中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反之,当液体密度减小时,物体在其中受到的浮力也会减小。
3. 不同密度物体的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较小,而密度较小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较大。
讨论与应用:本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即密度越大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越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物体的密度来调整其浮力,从而实现一些应用,如潜水艇的浮沉调节和气球的升降控制等。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密度越大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越小,密度越小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越大。
物体的浮力与密度实验引言:物体的浮力与密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以及物体的性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物体的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 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玻璃器皿或塑料容器;2. 一些不同物质的小块,如木块、金属块、塑料块等;3. 一个天平或称重器;4. 一些水。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并将其放在平稳的桌面上;2. 选择一个物体,如木块,将其放入容器中,并记录下物体的质量;3. 向容器中加入水,直到水的表面与容器的边缘平齐;4. 观察木块在水中的情况,记录下木块浸没的深度;5. 将木块取出,再选择其他物体,如金属块或塑料块,重复步骤2-4,记录下每个物体的质量和浸没深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所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物体的密度,并观察浸没深度与物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公式密度=质量/体积来计算每个物体的密度。
通过实验所得的质量数据可以直接使用,而物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浸没深度来计算。
假设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我们可以通过浸没深度来估计物体的体积。
例如,如果木块浸没的深度为5厘米,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木块的体积为5立方厘米。
计算出每个物体的密度后,我们可以观察密度与浸没深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浮力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因此,密度越小的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越大,密度越大的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越小。
这是因为密度较小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较大,可以抵消物体的重力,从而使物体能够浮在液体表面。
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我们可以验证这一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我们选择一个木块和一个金属块进行实验时,我们可以发现木块的密度较小,浸没的深度较大,而金属块的密度较大,浸没的深度较小。
这与我们的预期结果相符合,验证了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结论: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验证物体的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利用浮力测密度专题1.小红用天平、烧杯、水和缝衣针等实验器材完成了对一个塑料球密度的测量。
请你根据已有的数据和图28所示的实验情景,把相应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2.蓓蓓用量筒、溢水杯、小烧杯、水和细铁丝等实验器材完成了对一个塑料球密度的测量。
请你根据图21所示的实验情景,把相应的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小明手上有一块橡皮泥,他想测出橡皮泥的密度。
小明利用一个量筒、适量的水和细线烧杯和水 的总质量m 1/g塑料球在水中漂浮时的总质量m 2/g把塑料球压入水中后的总质量m 3/g塑料球的质量m 4/g 塑料球的体积V /cm 3塑料球的密度 /g cm —3小球漂浮时 的排水体积V 1/cm 3小球浸没时的排水体积V 2/cm 3小球的质量m 球/g小球的密度 /kg m —3图21⑵把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
测得水的体⑶用细铁丝把漂浮的小球压入水中,小球浸没时,溢出⑷再把小烧杯中的水倒入情景⑵的量筒中。
⑴把小球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小球漂浮设计了一个测量橡皮泥密度的方案,以下是他设计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明的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知橡皮泥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1)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V 1; (2)将橡皮泥浸没量筒中,读出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V 2;(3) ,读出 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V 3。
已知水的密度为水ρ,利用上述测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写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橡皮泥ρ 。
4.用图21所示的方法可以粗测出橡皮泥的密度。
请你将李明同学测橡皮泥密度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用刻度尺测出 烧杯中水的深度h 1。
(2)将橡皮泥捏成球状后放入烧杯中(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烧杯中水的深度h 2。
(3) 。
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 。
(3分5.要测量玻璃密度,现有满足要求的量筒,水和一个玻璃平底试管,实验步骤如下: (1)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 1;(2)将平底试管放入量筒中漂浮在水中,记下水面对应量筒的刻度为V 2; (3) ;(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写出玻璃密度的表达式为ρ玻璃= 。
教师姓名陈伟彬学生姓名填写时间年级初三学科物理上课时间阶段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第()次课共()次课教学目标1、掌握用常规方法测量密度2、掌握特殊方法的测量密度3、掌握用密度与浮力的关系测量密度重难点特殊方法测量密度、密度与浮力的关系测量密度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教师评语及建议:密度浮力测量方法总汇一、 有天平,有量筒(常规方法)1. 固体: m 0V 1V 2表达式:2. 液体1V2表达式:二、 有天平,无量筒(等体积替代法)1. 固体m 0m 1m 2表达式:2. 液体1m 2水液体表达式:12m V V ρ=-12m m Vρ-=器材:石块、天平和砝码、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1) 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0m (2) 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取示数1V(3) 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浸没在水中(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固体可采用针压法或坠物法),读取示数2V器材:待测液体、量筒、烧杯、天平和砝码(1)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烧杯和液体质量1m(2) 把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读取示数V(3) 用天平测得烧杯中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2m012012m m m m m m m ρρ+-=+-水水m=仪器:石块、烧杯、天平和砝码、足够多的水、足够长的细线(1)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0m(2) 将烧杯中盛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的质量1m(3) 用细线系住石块,使其浸没在烧杯中,待液体溢出后,用天平测得此时烧杯总质量2m 1020m m m m --水m =仪器:烧杯、足够多的水,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1) 用调整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0m(2) 将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质量为1m(3) 将烧杯中的水倒掉,然后在烧杯中装满待器材:天平、待测试管,足够多的水 (1) 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读取示数1V(2) 将试管开口向上放入量筒,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量筒示数2V(3) 使试管沉底,没入水中,读取量筒示数3V 器材:水槽、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石块、笔或橡皮筋(1) 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放入烧杯内,然后烧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2) 取出塑料盒内的固体,往里缓慢倒入水,直到量筒内液面达到标记的高度 (3) 将烧杯内水倒入量筒内,读取示数为1V(4) 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示数为2V ,然后通过细线将固体放入液体内,测得此时示数为3V器材:量筒、足够的水、待测液体、密度较小的固体 (1) 量筒内装有体积为1V 的水(2) 将一密度较小的固体放入水中,测得体积为2V(3) 在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液体,测得体积为3V(4) 再将固体放入该液体内,测得体积为4V三、 有量筒,无天平1. 固体V 1V 2V 3表达式:b 、(曹冲称象法)123表达式:c 、V 2V 3V 1公式:3. 液体 a 、等浮力法1234水液水液公式:212131V V V V V V ρρρ--=-水水m=()2131V V V V ρρ-=-水43212143V V VV V V V V ρρρρ---=-液水水g()=g()132V V V ρρ=-水器材:量筒、待测固体、足够的水和细线、木块或塑料盒(1) 将一木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得体积为1V (2) 将待测固体放在木块上,测得量筒示数为2V(3) 然后通过细线将固体也放入量筒内,此时量筒示数为3Vb 、(曹冲称象法)12水液表达式:四、 只有弹簧测力计1. 固体(双提法)G 0F表达式:2.液体(三提法)G 0F 1F 2水液表达式:五、 只有刻度尺1. 土密度计法表达式:21V V ρρ=水000ρρρ=水排水G gV =G -F,G -F0120201F F ρρρρ=++=水排液排液水G gV =gV G -F G -F 1212h h h h ρρρρ-∆=-∆水液液水gh =gh器材:小烧杯、水槽、量筒、待测液体、足够的水(1) 在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烧杯放入一个水槽内,标记出液面高度(2) 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内测得体积为1V (3) 将小烧杯放在大烧杯内,将待测液体缓慢的倒入小烧杯内,直到水槽内液面上升到标记处(4) 将小烧杯内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内测得体积为2V器材:弹簧测力计、待测液体、石块、烧杯、足够多的水和细线(1) 用细线系住石块,用调整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得金属块的重力0G(2) 将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不触及烧杯侧壁和底部,此时示数为1F(3) 将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待测液体,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触及烧杯侧壁和底部,此时示数为2F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石块(1) 用细线系住石块,用调整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得石块的重力0G(2) 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固体,将其完全浸没在盛有水的烧杯内,此时示数为F水h 1液h 2m 1m 2m 3器材:刻度尺,烧杯、足够的水和待测液体、粗细均匀的塑料棒或木棒,足够的金属丝(1) 取粗细均匀的木棒,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h ,底部缠上足够的金属丝(2) 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水,将木棒放入烧杯内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露出水面的高度1h ∆(3) 倒掉烧杯中的水,装入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将木棒放入烧杯内,使其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露出液面的高度2h ∆2. 等压强法水液h 1h 2表达式:3. 浮力法h 1h 2h 3表达式:六、 天平+浮力法表达式:密度测量方法器材:玻璃管、橡皮膜和细线、烧杯、足够多的水和待测液体、刻度尺(1) 使用刻度尺测出试管的长度h ,通过细线用橡皮膜将玻璃管一端密封住(2) 玻璃管内部装有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刻度尺测量液面高度为1h ,缓慢浸入盛有水的烧杯内,直至橡皮膜水平 (3) 测得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高度h ∆ 212131m h h h h ρρρ=-=-水水(h -h )s 32132F m gV m m m ρρρ==-浮水水g-m g=11)h h h h ρρρρ-∆=-V 水液液水gh =g(h 器材: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待测固体、水槽、刻度尺(1) 使一空烧杯悬浮在水槽内,用刻度尺测得液面的高度1h(2) 将待测固体放在烧杯内,测得液面高度2h (3) 将固体取出通过细线直接放入水槽内,测得液面高度3h 。
密度浮力测量方法总汇一、 有天平,有量筒(常规方法)1. 固体:表达式: 2. 液体 表达式: 教师姓名陈伟彬 学生姓名 填写时间 年级 初三 学科 物理 上课时间阶段 基础( √ ) 提高( √ )强化( ) 课时计划第( )次课共()次课教学目标 1、掌握用常规方法测量密度2、掌握特殊方法的测量密度3、掌握用密度与浮力的关系测量密度重难点 特殊方法测量密度、密度与浮力的关系测量密度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教师评语及建议:12m V V ρ=-12m m V ρ-=器材:石块、天平和砝码、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1) 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0m(2) 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取示数器材:待测液体、量筒、烧杯、天平和砝码 (1)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烧杯和液体质量1m器材:天平、待测试管,足够多的水 (1) 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读取示数1V (2) 将试管开口向上放入量筒,使其器材:水槽、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石块、笔或橡皮筋 (1) 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放入烧杯内,然后烧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 (2) 取出塑料盒内的固体,往里缓慢倒入水,器材:量筒、足够的水、待测液体、密度较小的固体 (1) 量筒内装有体积为1V 的水 (2) 将一密度较小的固体放入水中,2V 二、 有天平,无量筒(等体积替代法)1. 固体表达式:2. 液体表达式: 三、 有量筒,无天平1. 固体 a 、一漂一沉法V1V 2V3表达式: b 、(曹冲称象法)表达式:c 、公式:3. 液体a 、等浮力法公式:b 、(曹冲称象法)表达式: 四、 只有弹簧测力计212131V V V V V V ρρρ--=-水水m=()21V V ρρ=水132V V V ρρ=-水器材:量筒、待测固体、足够的水和细线、木块或塑料盒 (1) 将一木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得体积为1V (2) 将待测固体放在木块上,测得量器材:小烧杯、水槽、量筒、待测液体、足够的水 (1) 在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仪器:石块、烧杯、天平和砝码、足够多的水、足够长的细线 (1)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0m (2) 将烧杯中盛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102010m m m m m m ρρ--=-水水m =仪器:烧杯、足够多的水,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 (1) 用调整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0m (2) 将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1. 固体(双提法)表达式:2.液体(三提法) 表达式:五、 只有刻度尺1. 土密度计法 表达式:够的金属丝(1) 取粗细均匀的木棒,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h ,底部缠上足够的金属丝(2) 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水,将木棒放入烧杯内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露出水面的高度1h ∆(3) 倒掉烧杯中的水,装入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将木棒放入烧杯内,使其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露出液面的高度2h ∆2. 等压强法表达式:3. 浮力法 表达式: 密度测量方法 器材:玻璃管、橡皮膜和细线、烧杯、足够多的水和待测液体、刻度尺 (1) 使用刻度尺测出试管的长度h ,通过细线用 000ρρρ=水排水G gV =G -F,G -F21m ρ=水(h -h )s 器材:弹簧测力计、待测液体、石块、烧杯、足够多的水和细线 (1) 用(2)不触及烧杯侧壁和底部,此时示数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石块 (1) 用细线系住石块,用调整好的弹簧测器材: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待测固体、水槽、刻度尺 (1) 使一空烧杯悬浮在水槽内,用刻度尺测得液面的高度1h (2) 将待测固体放在烧杯内,测得液器材:天平和砝码、待测固体、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1)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得待测固体课堂训练:1.小东同学想测出液体B的密度,他手边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绳、一个小石块、两个烧杯和足量的水。
小东同学根据这些器材设计下面的实验步骤,但不完整。
请你将小东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适量的水与液体B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2);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4);根据小东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液体B的密度:ρB= 。
2.某校地质小组的同学们,需测量一种矿石的密度。
现有器材:小矿石块、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助他们设计出测量该矿石密度的实验方案。
要求:写出其中一种方案的实验步骤及矿石密度的表达式(用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3.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需要的如下器材: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铝块、细线、大烧杯、量筒、水。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
4.现有细线、弹簧测力计、带提手的小水桶、量筒、水、溢水杯、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等器材,请你选取其中的器材,用两种方法测出完全浸入水中的小石块所受的浮力.写出选用的器材和简要步骤.方法一器材:简要步骤:方法二器材:简要步骤:5、(实验题)如图13所示是一个量筒和一个玻璃制成的小试管,另有适量的水。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这个小试管的玻璃密度。
(1)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2)根据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用字母符号表示)写出试管玻璃密度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 ???????????????????????????????????????????????????????????? ??? ????????????????????????????????????????????????????????????????? ??????。
表达式:ρ玻璃=?????????????????6、小明家买的某种品牌的牛奶喝着感觉比较稀,因此他想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测量这种牛奶的密度。
他先上网查询了牛奶的密度应改为 1.03g/cm3。
然后他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在木棒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蜡,并在木棒的一端绕上一段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里了一支“密度计”。
小明又找来一个足够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
请你按照小明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3分)(1)将一段金属丝绕在木棒的一端,制成“密度计”,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L;(2)将“密度计”放入盛水的容器中,使其漂浮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高度h水;(3);(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7.现在有一杯水、一块长方体木块、一把刻度尺,你能只用这些器材测出木块的密度吗?测木块的密度:8、给你一杯水、一支弹簧秤、一块不规则的石块、一根线、一把刻度尺,你能用这些器材测出石块的密度吗?利用浮力和杠杆平衡条件测密度例1、小文用一根硬直尺设计出测果汁饮料密度ρ果汁的实验方案。
首先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使硬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铁的小铁块A挂在硬直尺左端C处,把一块橡皮B挂在硬直尺右端,调节橡皮B的位置,使硬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橡皮挂在硬直尺上的位置为E,如图25所示。
下面是小文测量ρ果汁的部分实验思路,将其补充完整。
(1)在直尺上读出OE的长度Lo;(2)把铁块A浸没在果汁中,把橡皮B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直尺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3);(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写出计算ρ果汁的表达式:。
在直尺上读出OD的长度L ρ果汁= (L0-L) ρ铁/L0例2、小李想测量食用油的密度ρ油,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图25有刻度尺。
小李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找来一根均匀轻质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将一密度未知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D,如图18所示。
下面是小李测出ρ油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李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刻度尺测出OD的长度L o;(2)将适量水倒入烧杯(水的密度为ρ水为已知),金属块B没入水中且不碰烧杯,把重物A从D处移动到E处时(E点未标出),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将金属块B取出;(3)将适量油倒入另一烧杯,金属块B没入油中且不碰烧杯,将重物A从E 处移动到F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将金属块B取出,用抹布擦干;(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的表达式为:。
练习2.小明想估测某种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
小明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待测固体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如图22所示,下面是小明估测固体密度ρB的实验步骤,请按照小明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记为L0,记录在记录表中;(2)把待测固体B浸没在水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3)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ρB的表达式为:。
练习3.小明利用轻质硬棒(可视为杠杆)和透明塑料小桶等器材制作了如图23所示的测量液体密度的秤:用细线做成提纽在O点将硬棒吊起,棒的一端悬挂塑料小桶(小桶中可装水或其他待测液体)。
另外找一个重物作为秤砣,通过调节秤砣在硬棒上悬挂的位置,可使硬棒(杠杆)处于水平平衡。
以下是小明测量某种待测液体时的实验步骤的一部分,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小桶内不加液体,手提O点处的提纽,移动秤砣位置,当秤砣置于A 位置时杠杆处于水平平衡。
测量并记录此时O点到A点的距离L0;(2)将适量的水注入小桶中,在桶壁上标注水面位置。
移动秤砣到某一位置,使杠杆再次处于水平平衡,测量并记录;(3)将小桶内的水全部倒出,;(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写出计算待测液体密度ρ液的表达式:ρ油= 。
4、小明要测量一根1m左右、粗细和质地都均匀的细木棒的质量,通过估测发现木棒的质量会超出现有天平的量程.于是,他想用其他方法进行测量.现有器材:天平、一块质量适当的金属块、一把量程为20cm的刻度尺和几根足量长的细绳.只利用现有器材请你帮他设计测量这根细木棒质量的方案,要求:(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需测量的物理量;(2)写出木棒质量的数学表达式(用测量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