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波齿轮传动ppt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9
谐波齿轮传动是建立在弹性变形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传动,它的出现为机械传动技术上带来了重大突破.图为谐波齿轮传动的示意图,它由三个主要构件组成,即具有内齿轮的刚轮1、具有外齿的柔轮2和波发生器3。
这三个构件和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中的中心内齿轮、行星轮、和系杆相当。
通常波发生器为主动件,而刚轮和柔轮之一为从动件,另一个为固定件。
当波发生器装入内孔时,由于前者的总长度略大于后者的内孔直径,故柔轮变为椭圆形,于是在椭圆的长轴两端产生了柔轮与刚轮的两个局部啮合区;同时在椭圆短轴两端,两轮轮齿则完全脱开。
至于其余各处则视柔轮回转方向的不同,或处于啮合状态,或处于非啮合状态。
当波发生器连续转动时,柔轮长短轴的位置不断变化,从而使轮齿的啮合和脱开处也随之不断变化,于是在柔轮和刚轮之间就产生了相对位移,从而传递运动。
当波发生器转动一周期间,柔轮上一点变形的循环次数与波发生器上的凸起部位数是一致的,称为波数。
常用的有两波和三波两种。
为了有利于柔轮的力平衡和防止轮齿干涉,刚轮和柔轮的齿数差应等于波发生器波数(波发生器上的滚轮数)的整倍数,通常取等于波数。
由于谐波齿轮传动过程中,柔轮和刚轮的啮合过程与行星齿轮传动类似,故其传动比可按周转轮系求得。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齿轮传动机械设计基础课件:齿轮传动1.引言齿轮传动是机械设计中的一种基本传动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运动和动力传递。
齿轮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可靠性好、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课件将介绍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分类、设计方法和应用。
2.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齿轮传动是利用齿轮副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传动方式。
齿轮副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其中主动齿轮通过旋转驱动从动齿轮,从而实现动力和运动的传递。
齿轮副的啮合是通过齿轮齿廓的接触来实现的,齿廓的形状和尺寸决定了齿轮传动的性能和精度。
3.齿轮传动的分类齿轮传动根据齿轮的形状和布置方式可分为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等。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齿轮传动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精度高等优点。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具有传动平稳、噪声低、承载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高速和重载的传动场合。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适用于空间狭小和角度传动的场合。
蜗轮蜗杆传动具有大传动比、自锁性和精度高等特点,适用于低速、大扭矩的传动场合。
4.齿轮传动的设计方法齿轮传动的设计主要包括齿轮的几何设计、强度设计和精度设计。
齿轮的几何设计是根据传动比、工作条件、材料等因素确定齿轮的齿数、模数、压力角等参数。
强度设计是保证齿轮传动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寿命,主要包括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的计算。
精度设计是保证齿轮传动的精度和运动平稳性,主要包括齿轮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的控制。
5.齿轮传动的应用齿轮传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机床、汽车、船舶、飞机等机械设备中,齿轮传动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
在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能源领域,齿轮传动用于传递高速旋转的动力,实现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在、自动化设备等高科技领域,齿轮传动用于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和动力传递,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63V OCATIONAL TECHNOLOGY z yj 技术课堂谐波齿轮传动原理和技术黑龙江王中孚吴广林李洪斌张敏于兴胜职业技术一、谐波齿轮传动的原理谐波齿轮传动由三个基本构件组成:波发生器H 、作为挠性构件的柔轮1和刚轮2。
在未装配之前,柔轮的原始剖面呈圆形;刚轮是一个刚性的内齿轮,柔轮的齿数Z1比刚轮齿数Z2少1至几个齿;波发生器H 由一个椭圆盘,也可由转臂和几个圆盘构成等多种形式,通常有标准椭圆、双偏心圆、余弦闭合曲线、里隆勒曲线(Resal)、偏心盘作用下的和滚轮发生器作用下的闭合曲线等。
波发生器的最大直径比柔轮内径略大。
把波发生器装入柔轮时,迫使柔轮产生变形,在其长轴两端的齿轮恰好与刚轮齿完全啮合,短轴处的齿侧完全脱开。
而处于波发生器长轴和短轴之间沿周长不同区域内的齿,视柔轮回转方向的不同,则处于某些啮合或某些啮合的不同过渡状态,当波发生器回转时,柔轮的长轴和短轴的位置不断改变,这样由波发生器控制的柔轮变形部位随转角φ的不同而改变,从而传递了啮合运动。
在传动的过程中,波发生器转一周,柔轮上某点变形的循环次数称为波数。
如以椭圆形波发生器传递啮合时为例,变形后柔轮上各点相对于未变形柔轮的运动,在以变形长轴为起点展开后,近似呈具有两个全波的余弦曲线的连续简谐波形,称为双波传动。
其余类推,有单波、三波,考虑到柔轮的疲劳寿命,一般波数不大于三,双波是最常用的。
一般情况下,有一个输入运动时,能获得一个确定的输出运动。
在三个构件中,必须有一个固定的,即所谓的行星型机构,三个构件中其余两个一个若为主动,另一个即为从动。
其相互关系根据需要可以互换,有时为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亦可做成三个构件均不固定的差动型的机构,以用于将两个输入运动合成一个确定的输出运动,或将一个输入运动分解为两个不确定的输出运动。
同时,当刚轮固定,波发生器主动,而柔轮从动时,由相对运动原理不难证明,柔轮中线上任一点的轨迹近似呈内摆线,且柔轮转向与波发生器的转向相反;而当柔轮固定,刚轮从动时,波发生器的转向与刚轮的转向相同。
谐波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一)
谐波齿轮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与解释说明
什么是谐波齿轮传动比?
谐波齿轮传动比是指谐波齿轮传动系统中,输出轴的转速与输入轴的转速之比。
谐波齿轮传动可以将输入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输出轴的谐波振动。
谐波齿轮传动比的计算公式
谐波齿轮传动比可以通过下面的计算公式来求得:
谐波齿轮传动比 = 谐波发生器的齿轮齿数 / 齿轮泵的齿轮齿数其中,谐波发生器是指谐波传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通过不断变形的柔性组件将输入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齿轮的往复运动。
齿轮泵则是谐波传动系统中的另一个关键组件,它通过齿轮的往复运动将谐波发生器的运动传递给输出轴。
谐波齿轮传动比的举例说明
假设谐波发生器的齿轮齿数为30,齿轮泵的齿轮齿数为15,我们可以通过上述的计算公式来计算谐波齿轮传动比。
谐波齿轮传动比 = 30 / 15 = 2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这个谐波齿轮传动系统中,输出轴的转速是输入轴的2倍。
总结
谐波齿轮传动比是谐波齿轮传动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描述了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速度关系。
通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谐波齿轮传动比,并且通过举例说明,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谐波齿轮传动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谐波齿轮传动谐波齿轮传动是利用行星轮系传动的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动,它由三个基本构件组成:即波发生器、刚轮和作为柔轮的中间挠性体,由于在传动过程中,柔轮产生的弹性变形波近似于谐波,故称之为谐波齿轮传动,常用的是双波和三波两种,其波发生器如下图:1.工作原理若刚轮1固定,外装柔性轴承4、波发生器3装入柔轮2,使原为圆环形的柔轮产生弹性变形。
柔轮长轴两端的齿与刚轮齿槽完全啮合,而柔轮短轴两端的齿与刚轮齿完全脱开,长轴与短轴间的齿则逐步啮入和啮出。
当高速轴带动相当于系杆H的波发生器凸轮和柔性轴承连续转动时,柔轮上原来与刚轮啮合的齿对逐渐啮出、脱开、啮入、啮合,这样柔轮就相对刚轮沿着与波发生器相反的转向低速旋转自转,通过低速轴输出运动。
若将柔轮固定,由刚轮输出运动,其工作原理相同,只是刚轮输出运动的转向与波发生器的转向相同。
2.谐波齿轮传动特点1)传动比大:单级谐振动波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50~500,多级和复式传动的传动比更大,可达30000以上。
2)承载能力大:传递额定输出转矩时,谐波齿轮传动同时接触的齿对数可达总对数的30%~40%以上。
3)传动精度高:在同样制造条件下,谐振动波齿轮的传动精度比一般齿轮的传动精度对至少高一级。
齿侧间隙可调整到最小,以减少传动回差。
4)传动平稳:基本上无冲击振动。
5)传动效率高:单级传动的效率为65%~90%。
6)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在传动比承载能力相同的条件下,谐波齿轮减速器比一般齿轮减速器的体积和重量减少1/2~1/3。
7)成本高:柔轮材料能要求高,制造较困难,精度高。
3.单级谐波齿轮传动比计算谐波齿轮传动是行星传动的一种变型。
波发生器相当于行星轮系的转臂(H),柔轮(R)相当于行星轮,而刚轮(G)相当于中心轮内齿圈。
单级谐波齿轮传动比计算有两种基本情况:1)一种是刚轮固定,波发生器输入、柔轮输出,传动比为:2)二种是柔轮固定,波发生器输入,刚轮输出,传动比为:4.谐波齿轮传动机构参数选择1)传动比的选择目前我国谐波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标准化系列有:100、125、160、200、250、315、40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