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糊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概述

模糊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概述

模糊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概述
模糊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概述

模糊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概述

摘要:模糊神经网络(FNN)是将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系统相结合的一种具有强大的自学习和自整定功能的网络,是智能控制理论研究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因此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模糊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应用。

关键字:模糊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BP算法。

Abstract:A fuzzy neural network is a neural network and fuzzy logic system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 powerful. The self-learning and self-tuning function of the network, is a very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ctive branches. So the fuzzy neural network control research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fuzzy neural networks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Key Words: Fuzzy Neural Network, Fuzzy Control, Neural Network Control, BP Algorithm.

1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概述

1.1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是由大量神经元通过极其丰富和完善的联接而构成的自适应非线性动态系统,它使用大量简单的相连的人工神经元来模仿生物神经网络的能力,从外界环境或其它神经元获得信息,同时加以简单的运算,将结果输出到外界或其它人工神经元。神经网络在输入信息的影响下进入一定状态,由于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以及神经元本身的动力学特性,这种外界刺激的兴奋模式会自动地迅速演变成新的平衡状态,这样具有特定结构的神经网络就可定义出一类模式变换即实现一种映射关系。由于人工神经元在网络中不同的联接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式,其中误差反向传播网络(Back-Propagation Network,简称BP网络)是目前人工神经网络模式中最具代表性,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模型【1,2】。

1.2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发展简史

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己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神经网络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3]。

(1) 孕育期(1956年之前):1943年Mcculloch与Pitts共同合作发表了“A logical calculus of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一文,提出了神经元数学模型(即MP模型)。1949年Hebb提出Hebb学习法则,对神经网络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MP模型与学习规则为神经科学与电脑科学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也为后来人工神经网络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诞生期(1957年一1968年):1960年Widrow提出了自适应线性元件模型,Rossenbaltt在1957年提出了第一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式一感知机模式,由二元值神经元组成,该模式的产生激起了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又一次新高潮。(3)挫折期(1969年一1981年):1969年Minsky等人写的《感知机》一书以数学

方法证明了当时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式的学习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之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一直处于低潮。

(4)重生期(1982年一1986年):1982年Hopfield提出了Hopfield网络,此模式证明了人工神经网络处理单元间的交互作用,可自动使人工神经网络中所定义的能量函数收敛到一个局部最小值,并可用此模式去求解自联想记忆问题。随后,Hopfield与Tank两位研究者又提出了Hopfield一Tank网络,这为许多组合最优化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1986年Rumelhart等人出版的《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一书更是激发了人们研究神经网络的积极性,再次掀起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热潮。该书详细介绍了反向传播网络原理,这可能是到1990年为止被引用得最多的人工神经网络文献。这是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5)成熟期(1987年迄):1987年第一届正式的国际人工神经网络研讨会召开,标志着人工神经网络研究成熟期的到来。1989年后,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与国际神经网络学会(INNS),举办的国际联合神经网络大会(IJCNN)已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人工神经网络研讨会。各个科技发达国家正进行许多大型的研究计划,展开了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模式及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大量新的神经网络模式被提出,如机率神经网络、退火神经网络等。

2.神经网络控制

2.1神经网络控制的优点

从控制角度看,与传统方法相比,神经网络对自动控制具有多种

的特征和优势【3】:

(1)并行分布式信息处理。神经网络具有并行结构,可以进行并行数据处理。这种并行机制可以解决控制系统中大规模实时计算问题,并且并行计算中的冗余性可以使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容错性和鲁棒性。

(2)神经网络是本质非线性系统。理论上,神经网络能以任意精度实现任意非线性映射,网络还可以实现较其他方法更优越的系统建模。这种特性使神经网络在解决非线性控制问题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3)学习和自适应能力。神经网络是基于所研究系统过去的数据记录来进行训

练的。当提供给网络的输入不包含在训练集中时,一个经过训练的网络具有归纳能力。神经网络也可以在线进行自适应调节。

(4)多变量系统。神经网络可以处理很多输入信号,并具有很多输出量,所以很容易用于多变量系统。

(5)神经计算可以解决许多自动控制计算问题,如优化计算和矩阵代数计算等。而且既可在线计算,也可离线计算,也可用或光学集成系统实现或利用计算机模拟,灵活性大。

神经网络的应用己深入到自动控制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系统辨识、系统控制、优化计算以及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等。经典神经元结构如图2.1所示。

图 2.1 人工神经元结构模型

Fig.2.1 Model of artificial neuron

2.2常用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案

神经网络的控制研究是随着年代中期神经网络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至今只有十几年的历史。神经网络在控制中的应用可分为三类、在基于模型的各种控制结构,如内模控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等系统中充当对象模型、神经网络本身用作控制器、在控制系统中进行优化计算。下面从常规控制器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角度,几种常见的神经网络控制器有:1.监督控制;2.神经网络直接逆控制;3.内模控制;4.模型预测控制;5.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6、再励学习控制。

3.模糊控制理论

3.1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由图3.1表示,它的核心部分为模糊控制器,如图中虚线框中部分所示。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律由计算机的程序实现[4],其算法过程:微机经中断采样获取被控量的精确值,然后将此量与给定值比较得到误差信号

E 。一般选误差信号 E 作为模糊控制器的一个输入量。把误差信号 E 的精确量进行模糊量化变成模糊量,误差 E 的模糊量可用相应的模糊语言表示,得到了误差 E 的模糊语言集合的一个子集 e 。再由e 和模糊控制规则 R 根据推理的合成规则进行模糊决策,得到模糊控制量u 。

u =e⊙R (3-1)

图3.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框图

Fig.3.1 Basic block diagram of fuzzy controller 为了对被控对象施加精确的控制,还需要将模糊量u 转换为精确量,这一步骤在图3-1中称为非模糊化处理。得到了精确的数字控制量后,经数模转换变为精确的模拟量送给执行机构,对被控对象进行一步控制。然后,中断等待第二次采样,进行第二步控制……。这样循环下去,就实现了被控对象的模糊控制。

3.2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模糊逻辑控制器(Fuzzy Logic Controller)简称为模糊控制器(Fuzzy Controller),因为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是基于模糊条件语句描述的语言控

制规则,所以模糊控制器又称为模糊语言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的组成框图见图3-2,它包括有:输入量模糊化接口、数据库、规则库、推理机和输出解模糊接口五个部分。

图3.2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框图

Fig.3.2 Block diagram of fuzzy controller

(1)模糊化接口(Fuzzy Interface)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必须通过模糊化才能用于控制输出的求解,因此实际上它是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接口。其主要作用是将真实的确定量输入转换为一个模糊矢量。

(2)数据库(Data Base,DB) 数据库用来定义模糊控制器中语言控制规则和模糊数据操作,它存储着有关模糊化、模糊推理、解模糊等相关知识。

(3)规则库 (Rule Base,RB) 规则库包含若干模糊控制规则。即以“if…

then…”形式表示,对专家控制经验集成而形成的模糊条件语句。语言控制规则库通过一系列语言控制规则来表征控制目标和该领域专家的控制策略,它是根据被控系统的行为特性和专家的控制经验总结编写而成的。由规则库和数据库

这两部分组成整个模糊控制器的知识库(KB-Knowledge Base)。

(4)推理与解模糊接口(Inference and Defuzzy-Interface) 推理是模糊控制器中,根据输入模糊量,由模糊控制规则完成模糊推理来求解模糊关系方程,并获得模糊控制量的功能部分。推理结果的获得,表示模糊控制规则推理功能已经完成。但是,所获得的结果仍是一个模糊矢量,不能直接用来作为控制量,还必须进行一次转换,求得清晰的控制量输出,即为解模糊。通常把输出端具有转换功能作用的部分称为解模糊接口。

4.模糊神经网络

模糊神经网络是一种集模糊逻辑推理的强大结构性知识表达能力与神经网络的强大自学习能力于一体的技术,它是模糊逻辑推理与神经网络有机结合的产物。一般来讲,模糊神经网络主要是指利用神经网络结构来实现模糊逻辑推理,从而使传统神经网络没有明确物理含义的权值被赋予了模糊逻辑中推理参数的物理含义。以下主要讨论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的融合技术、模糊推理神经网络的初步研究、模糊推理神经网络。

4.1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融合

模糊神经网络(FNN)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原因在于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二者之间的互补、关联性,二者的比较见表 4-1[5]。在模糊控制中,隶属度函数及控制规则的固定不适合被控过程的变化,严重影响控制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能否为模糊系统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决策规则。神经网络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将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结合起来,实现模糊控制规则的在线修改和隶属度函数的自动更新,使模糊控制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

表4-1 模糊系统与神经网络的比较

Table 4-1 Comparison of fuzzy system and neural network 一般地,神经网络不能直接处理结构化的知识。它需要大量训练数据,通过自学习的过程,并借助其并行分布结构来估计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关系。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神经网络的 n 个[0,1]区间内的输出值就定义了一个n 维的隶属

度矢量,其元素也即输出层各个神经元的输出值,它代表了某一输入模式相应于输出层各神经元所代表的模糊集合的隶属度。而“规则”则是由神经网络并行分布结构综合产生的输入与输出关系。在模糊系统中,“规则”是互不影响的;而神经网络中,“规则”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它们相互制约,也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将神经网络直接镶嵌在一个全部模糊的结构之中,它在“不知不觉”中向训练数据学习,产生、修正并高度概括输入—输出之间的模糊规则。当我们难以获得足够的结构化知识(IF-THEN规则)时,我们可以利用神经网络自适应地产生和精练这些规则。

目前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的融合方式,大致有下列三种[6]:

(1)利用神经网络驱动模糊推理:

(2)利用神经网络记忆模糊控制规则:

(3)利用神经网络优化模糊控制器参数:

4.2 模糊推理神经网络的初步研究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模糊神经网络来表达一个模糊推理模型,形成神经网络与模糊推理的协作系统[7]。既可表达模糊推理模型,又可对模糊推理模型中的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进行自动调整。采取以下步骤对模糊神经网络进行构造:

(1)根据初步确定的模糊系统模型,构造出一个初步的模糊神经网络,并确定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及其连接方式与连接值。

(2)将已确定的模糊神经网络系统模型应用于实际的目标系统。

(3)从目标系统的传感器取得数据,利用数据对初步确定出的模糊神经网络系统进行训练、学习,以提高其准确性。

(4)根据对目标系统的知识,初步确定出模糊系统的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从而构造出一个初步的模糊系统模型。

(5)将经学习后的模糊神经网络系统中连接权值的变化,作为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的变化加以解释,并可据此对模糊系统的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做进一步的修正,从而构造出一个更准确的模糊系统模型。

4.3模糊推理神经网络

本文把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引到模糊系统中,将模糊系统的模糊化处理、模糊推理、精确化计算通过分布式的神经网络来表示[8]。在模糊神经网络中,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节点用来表示模糊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神经网络的隐含节点用来表示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利用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能力使得模糊系统的推理能力大大提高。

4.3.1 模糊推理的简化神经网络可以由神经元构成任意形式的拓扑结构,因此可以用神经网络在结构上直接模拟模糊推理,而后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来优化模糊推理的参数。要用神经网络直接实现模糊推理,需要对模糊推理的形式做一些简化。以二输入单输出模糊推理神经网络的设计为例来说明该模糊神经网络的思想和原理。

假设模糊控制器有两个输入 x 、 y 和一个输出 z 。x 、y 的论域为连续

集,分别定义的模糊语言词集为{A

x1,…A

xm

}和 {B

y1

,…B

yn

}。输出 z 的论域定义为

离散集{Z

1…Z

n

},定义的模糊语言词集 {C

Z1

…C

zl

}为单点集。 x 、y 、z 的模糊

词集隶属函数形状见图3.1。

图3.1 x,y,z的模糊词集隶属函数图像

Fig.3.1Membership functions sharps for fuzzy sets of x,y,z 4.3.2 模糊神经网络结构

设计模糊控制器一般需要三步[9]:首先选取合适的语言变量,将精确输入量模糊化;构造模糊控制规则表确定输出量对应的模糊关系;最后依据某一准则进行模糊判决,将输出的控制量反模糊化后作用于被控对象。那么,用神经网络实现模糊系统也要围绕这三步进行。同时根据前面介绍的简化的模糊推理模型构造神经网络,其结构为二输入一输出见图3.2。该模糊神经网络也和BP网络一样,本质上也是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非线性映射。结构上是多层前馈网络,学习算法是通过误差反传的方法,都属于局部逼近网络。

如图,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为一4层前向网络,其第一层神经元表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信号,结点x1,x2 分别对应模糊集E,Ec的精确输入;第二层神

经元表示输入信号的语言变量词集即语言值,每一个神经元代表一种语言值,表达为一个隶属函数,即有 达为一个隶属函数[10],即有

22()exp[()]i ij ij u x x a b =-- (4-1)

其中,a ij 对应隶属函数的中心值,b ij 对应函数的宽度,调整参数a ij 和b ij 可改变

其形状和偏移点;第三层每个神经元代表一条模糊规则,执行“and ”操作,用乘积代替取小运算,此层连接权值都取为1;第四层为去模糊化层。

图3.2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Fig. 3.2 Model of fuzzy neural network

总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本知识,还介绍了模糊控制的基本理论,主要介绍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最后对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融合、分类进行概述,并有针对性地对模糊推理神经网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及模糊神经网络的思想,并简要介绍了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作为智能控制的典型代表,神经网络控制以及模糊控制在理论研究以及生产应用方面都有着快速地发展,我相信智能控制水平会快速发展起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帮助人类的生活,生产更加智能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1】李士勇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论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

社,1996

【2】赵振宇,徐用愚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的基础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5

【3】孙增沂,张再兴,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4】丛爽. 神经网络、模糊系统及其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合肥: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出版社,2001:110-134

【5】刘金琨.智能控制.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48

【6】吴瑞.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优化以及MATLAB与VC数据交换的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28

【7】吴振顺,姚建均,岳东海.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及其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 36(11):1576-1580

【8】张弋力,马明前.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4,3(1):18-21

【9】A.H. Malki, G.R. Chen.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Fuzzy Proportional- Integral-Derivative Controller.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96, 79(3):297-314

【10】J.X.Xu, C.C.Hang. C.Liu. Parallel Structure and Tuning of a Fuzzy Controller. Automatic, 2000, 36(5):673-684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实际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实际应用 摘要:本文就主要讲述一下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特别是BP神经网络原理,以及它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神经网络、BP算法、鲁棒自适应控制、Smith-PID 本世纪初,科学家们就一直探究大脑构筑函数和思维运行机理。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对大脑有关的感觉器官的仿生做了不少工作,人脑含有数亿个神经元,并以特殊的复杂形式组成在一起,它能够在“计算"某些问题(如难以用数学描述或非确定性问题等)时,比目前最快的计算机还要快许多倍。大脑的信号传导速度要比电子元件的信号传导要慢百万倍,然而,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比电子元件的处理速度快许多倍,因此科学家推测大脑的信息处理方式和思维方式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复杂并行信息处理系统。1943年Macullocu和Pitts融合了生物物理学和数学提出了第一个神经元模型。从这以后,人工神经网络经历了发展,停滞,再发展的过程,时至今日发展正走向成熟,在广泛领域得到了令人鼓舞的应用成果。本文就主要讲述一下神经网络的原理,特别是BP神经网络原理,以及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1.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因为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人和动物的神经网络的某种结构和功能的模拟,所以要了解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生物神经元。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看出生物神经元它包括,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质与细胞膜组成;

轴突:是从细胞体向外伸出的细长部分,也就是神经纤维。轴突是神经细胞的输出端,通过它向外传出神经冲动;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许多较短的树枝状分支。它们是细胞的输入端,接受来自其它神经元的冲动;突触: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既是神经末梢与树突相接触的交界面。 对于从同一树突先后传入的神经冲动,以及同一时间从不同树突输入的神经冲动,神经细胞均可加以综合处理,处理的结果可使细胞膜电位升高;当膜电位升高到一阀值(约40mV),细胞进入兴奋状态,产生神经冲动,并由轴突输出神经冲动;当输入的冲动减小,综合处理的结果使膜电位下降,当下降到阀值时。细胞进入抑制状态,此时无神经冲动输出。“兴奋”和“抑制”,神经细胞必呈其一。 突触界面具有脉冲/电位信号转换功能,即类似于D/A转换功能。沿轴突和树突传递的是等幅、恒宽、编码的离散电脉冲信号。细胞中膜电位是连续的模拟量。 神经冲动信号的传导速度在1~150m/s之间,随纤维的粗细,髓鞘的有无而不同。 神经细胞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学习功能并有遗忘和疲劳效应。总之,随着对生物神经元的深入研究,揭示出神经元不是简单的双稳逻辑元件而是微型生物信息处理机制和控制机。 而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也就是对生物神经元进行尽可能的模拟,当然,以目前的理论水平,制造水平,和应用水平,还与人脑神经网络的有着很大的差别,它只是对人脑神经网络有选择的,单一的,简化的构造和性能模拟,从而形成了不同功能的,多种类型的,不同层次的神经网络模型。 2.BP神经网络 目前,再这一基本原理上已发展了几十种神经网络,例如Hopficld模型,Feldmann等的连接型网络模型,Hinton等的玻尔茨曼机模型,以及Rumelhart 等的多层感知机模型和Kohonen的自组织网络模型等等。在这众多神经网络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 这里我们重点的讲述一下BP神经网络。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的研究始于50年代,但一直进展不大。直到1985年,Rumelhart等人提出了误差反向传递学习算法(即BP算),实现了Minsky的多层网络设想,其网络模型如下图所示。它可以分为输入层,影层(也叫中间层),和输出层,其中中间层可以是一层,也可以多层,看实际情况而定。

人工神经网络复习题

《神经网络原理》 一、填空题 1、从系统的观点讲,人工神经元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通过极其丰富和完善的连接而构成的自适应、非线性、动力学系统。 2、神经网络的基本特性有拓扑性、学习性和稳定收敛性。 3、神经网络按结构可分为前馈网络和反馈网络,按性能可分为离散型和连续型,按学习方式可分为有导师和无导师。 4、神经网络研究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 5、网络稳定性指从t=0时刻初态开始,到t时刻后v(t+△t)=v(t),(t>0),称网络稳定。 6、联想的形式有两种,它们分是自联想和异联想。 7、存储容量指网络稳定点的个数,提高存储容量的途径一是改进网络的拓扑结构,二是改进学习方法。 8、非稳定吸引子有两种状态,一是有限环状态,二是混沌状态。 9、神经元分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 10、汉明距离指两个向量中对应元素不同的个数。 二、简答题 1、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特点? 答:(1)、信息分布存储和容错性。 (2)、大规模并行协同处理。 (3)、自学习、自组织和自适应。 (4)、人工神经元网络是大量的神经元的集体行为,表现为复杂

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5)人式神经元网络具有不适合高精度计算、学习算法和网络设计没有统一标准等局限性。 2、单个神经元的动作特征有哪些? 答:单个神经元的动作特征有:(1)、空间相加性;(2)、时间相加性;(3)、阈值作用;(4)、不应期;(5)、可塑性;(6)疲劳。 3、怎样描述动力学系统? 答:对于离散时间系统,用一组一阶差分方程来描述: X(t+1)=F[X(t)]; 对于连续时间系统,用一阶微分方程来描述: dU(t)/dt=F[U(t)]。 4、F(x)与x 的关系如下图,试述它们分别有几个平衡状态,是否为稳定的平衡状态? 答:在图(1)中,有两个平衡状态a 、b ,其中,在a 点曲线斜率|F ’(X)|>1,为非稳定平稳状态;在b 点曲线斜率|F ’(X)|<1,为稳定平稳状态。 在图(2)中,有一个平稳状态a ,且在该点曲线斜率|F ’(X)|>1,为非稳定平稳状态。

(完整word版)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_一看就懂

5.4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是1986年由Rinehart和 McCl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 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 之一。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 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 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 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 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如图5.2所示)。 5.4.1 BP神经元 图5.3给出了第j个基本BP神经元(节点),它只模仿了生物神经元所具有的三个最基本 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加权、求和与转移。其中x 1、x 2 …x i …x n 分别代表来自神经元1、2…i…n 的输入;w j1、w j2 …w ji …w jn 则分别表示神经元1、2…i…n与第j个神经元的连接强度,即权 值;b j 为阈值;f(·)为传递函数;y j 为第j个神经元的输出。 第j个神经元的净输入值为: (5.12) 其中: 若视,,即令及包括及,则

于是节点j的净输入可表示为: (5.13)净输入通过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f (·)后,便得到第j个神经元的输出: (5.14) 式中f(·)是单调上升函数,而且必须是有界函数,因为细胞传递的信号不可能无限增加,必有一最大值。 5.4.2 BP网络 BP算法由数据流的前向计算(正向传播)和误差信号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构成。正向传播时,传播方向为输入层→隐层→输出层,每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影响下一层神经元。若在输出层得不到期望的输出,则转向误差信号的反向传播流程。通过这两个过程的交替进行,在权向量空间执行误差函数梯度下降策略,动态迭代搜索一组权向量,使网络误差函数达到最小值,从而完成信息提取和记忆过程。 设 BP网络的输入层有n个节点,隐层有q个节点,输出层有m个节点,输入层与隐层之间的权值为,隐层与输出层之间的权值为,如图5.4所示。隐层的传递函数为f (·), 1 (·),则隐层节点的输出为(将阈值写入求和项中): 输出层的传递函数为f 2

外文翻译---神经网络概述

外文原文与译文 外文原文 Neural NetworkIntroduction 1.Objectives As you read these words you are using a complex 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 You have a highly interconnected set of some 1011neurons to facilitate your reading, breathing, motion and thinking. Each of your biological neurons,a rich assembly of tissue and chemistry, has the complexity, if not the speed, of a microprocessor. Some of your neural structure was with you at birth. Other parts have been established by experience. Scientists have only just begun to understand how 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s operate. It is generally understood that all biological neural functions, including memory, are stored in the neurons and i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m. Learning is viewed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onnections between neurons or the modification of existing connections. This lead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 Although we have only a rudimentary understanding of 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s, is it possible to construct a small set of simple artificial “neurons” and perhaps train them to serve a useful function? The answer is “yes.”This book, then, is abou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The neurons that we consider here are not biological. They are extremely simple abstractions of biological neurons, realized as elements in a program or perhaps as circuits made of silicon. Networks of these artificial neurons do not have a fraction of the power of the human brain, but they can be trained to perform useful functions. This book is about such neurons, the networks that contain them and their training. 2.History The history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s filled with colorful, creative individuals from many different fields, many of whom struggled for decades to

人工神经网络概论

人工神经网络概论 梁飞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科09-1班,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神经网络近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神经网络可以很容易的解决具有上百个参数的问题,它为大复杂度问题提供了解决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有效的简单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是涉及神经科学、思维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本文简要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属性、特点和优缺点、网络模型、发展历史及它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等。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神经系统 1.人工神经网络的简介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简写为 ANN),一种模仿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可以通过预先提供的一批相互对应的输入-输出数据,分析掌握两者之间潜在的规律,最终根据这些规律,用新的输入数据来推算输出结果,这种学习分析的过程被称为“训练”。 2.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人脑的处理机制极其复杂,从结构上看它是包含有140亿神经细胞的大规模网络。单个神经细胞的工作速度并不高,但它通过超并行处理使得整个系统实现处理的高速性和表现的多样性。 因此,从处理的角度对人脑进行研究,并由此研制出一种象人脑一样能够“思维”的智能计算机和智能处理方法,一直是人工智能追求的目标。 人脑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单元是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它和人体中其他细胞的关键区别在于具有产生、处理和传递信号的功能。每个神经元都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树突的作用是向四方收集由其他神经细胞传来的信息,轴突的功能是传出从细胞体送来的信息。每个神经细胞所产生和传递的基本信息是兴奋或抑制。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接触点称为突触。从信息的传递过程来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在突触处从其他神经细胞接受信号。这些信号可能是兴奋性的,也可能是抑制性的。所有树突接受到的信号都传到细胞体进行综合处理,如果在一个时间间隔内,某一细胞接受到的兴奋性信号量足够大,以致于使该细胞被激活,而产生一个脉冲信号。这个信号将沿着该细胞的轴突传送出去,并通过突触传给其他神经细胞.神经细胞通过突触的联接形成神经网络。

Hopfield神经网络综述

题目:Hopfield神经网络综述 一、概述: 1.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并行和分布式的信息处理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一般由许多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有一个单一的输出,它可以连接到很多其他的神经元,其输入有多个连接通路,每个连接通路对应一个连接权系数。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是以工程技术手段来模拟人脑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网络的结构与特征的系统。利用人工神经元可以构成各种不同拓扑结构的神经网络,它是生物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和近似。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模拟:一是结构和实现机理;二是从功能上加以模拟。 根据神经网络的主要连接型式而言,目前已有数十种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其中前馈型网络和反馈型网络是两种典型的结构模型。 1)反馈神经网络(Recurrent Network) 反馈神经网络,又称自联想记忆网络,其目的是为了设计一个网络,储存一组平衡点,使得当给网络一组初始值时,网络通过自行运行而最终收敛到这个设计的平衡点上。反馈神经网络是一种将输出经过一步时移再接入到输入层的神经网络系统。 反馈网络能够表现出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动态特性。它所具有的主要特性为以下两点:(1).网络系统具有若干个稳定状态。当网络从某一初始状态开始运动,网络系统总可以收敛到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 (2).系统稳定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设计网络的权值而被存储到网络中。 反馈网络是一种动态网络,它需要工作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该网络主要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在这种网络中,每个神经元同时将自身的输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反馈给其他神经元,它需要工作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 2.Hopfiel d神经网络 Hopfield网络是神经网络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J.J.Hopfield 教授于1982年提出,是一种单层反馈神经网络。Hopfiel d神经网络是反馈网络中最简单且应用广泛的模型,它具有联想记忆的功能。 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循环神经网络,从输出到输入有反馈连接。在输入的激励下,会产生不断的状态变化。 反馈网络有稳定的,也有不稳定的,如何判别其稳定性也是需要确定的。对于一个Hopfield 网络来说,关键是在于确定它在稳定条件下的权系数。 下图中,第0层是输入,不是神经元;第二层是神经元。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及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及应用 西安邮电学院电信系樊宏西北电力设计院王勇日期:2005 1-21 1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1.1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1.1.1 神经生物学基础生物神经系统可以简略地认为是以神经元为信号的处理单元,通过广泛的突触联系形成的信息处理集团,其物质结构基础和功能单元是脑神经细胞,即神经元(neuron) 。 (1)神经元具有信号的输人、整合、输出三种主要功能作用行为,结构如图1 所示: (2)突触是整个神经系统各单元间信号传递驿站,它构成各神经元之间广泛的联接。 (3)大脑皮质的神经元联接模式是生物体的遗传性与突触联接强度可塑性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变化是先天遗传信息确定的总框架下有限的自组织过程。 1.1.2 建模方法神经元的数量早在胎儿时期就已固定,后天的脑生长主要是指树突和轴突从神经细胞体中长出并形成突触联系,这就是一般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的生物学依据。人脑建模一般可有两种方法:①神经生物学模型方法,即根据微观神经生物学知识的积累,把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及机理逐步解释清楚,在此基础上建立脑功能模型;②神 经计算模型方法,即首先建立粗略近似的数学模型并研究该模型的动力学特性,然后冉与真实对象作比较(仿真处理方法)。1.1.3 概

念人工神经网络用物理町实现系统采模仿人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一门新兴的前沿交义学科,其概念以T.Kohonen.Pr 的论述 最具代表性:人工神经网络就是由简单的处理单元(通常为适应性神经元,模型见图2)组成的并行互联网络,它的组织能够模拟生物神 经系统对真实世界物体所作出的交互反应。 1.2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始于40 年代初。半个世纪以来,经历了兴起、高潮与萧条、高潮及稳步发展的较为曲折的道路。1943 年,心理学家W.S.Mcculloch 和数理逻辑学家W.Pitts 提出了M—P 模型, 这是第一个用数理语言描述脑的信息处理过程的模型,虽然神经元的功能比较弱,但它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1949 年,心理学家D. O. Hebb提出突触联系可变的假设,根据这一假设提出的学习规律为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奠定了基础。1957 年,计算机科学家Rosenblatt 提出了著名的感知机模型,它的模型包含了现代计算机的一些原理,是第一个完整的人工神经网络。1969 年,美国著名人工智能学者M.Minsky 和S.Papert 编写了影响很大的Perceptron 一书,从理论上证明单层感知机的能力有限,诸如不能解决异或问题,而且他们推测多层网络的感知能也不过如此,在这之后近10 年,神经网络研究进入了一个缓慢发展的萧条期。美国生物物理学家J.J.Hopfield 于1982年、1984 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的两篇文章,有力地推动了神经网络的研究,引起了研究神经网络的

人工神经网络综述

人工神经网络综述 摘要:人工神经网络是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是基于现代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并且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工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首先论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模型及应用现状,最后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神经网络、分类、应用 0引言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不断从医学、生物学、生理学、哲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认知学、组织协同学等各个角度探索人脑工作的秘密,希望能制作模拟人脑的人工神经元。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对大脑有关的感觉器官的仿生做了不少工作,人脑含有数亿个神经元,并以特殊的复杂形式组成在一起,它能够在计算某些问题(如难以用数学描述或非确定性问题等)时,比目前最快的计算机还要快许多倍。大脑的信号传导速度要比电子元件的信号传导要慢百万倍,然而,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比电子元件的处理速度快许多倍,因此科学家推测大脑的信息处理方式和思维方式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复杂并行信息处理系统。在研究过程中,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技术领域,称之为“人工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研究涉及众多学科领域,这些领域互相结合、相互渗透并相互推动。 1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1.1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人工神经网络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领域中兴起的研究热点,因其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使其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1.1人工神经网络发展初期 1943年美国科学家家Pitts和MeCulloch从人脑信息处理观点出发,采用数理模型的方法研究了脑细胞的动作和结构及其生物神经元的一些基本生理特性,他们提出了第一个神经计算模型,即神经元的阈值元件模型,简称MP模型,这是人类最早对于人脑功能的模仿。他们主要贡献在于结点的并行计算能力很强,为计算神经行为的某此方面提供了可能性,从而开创了神经网络的研究。1958年Frank 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模型(Pereeptron),用来进行分类,并首次把神经网络的研究付诸于工程实践。1960年Bernard Widrow等提出自适应线形元件ADACINE网络模型,用于信号处理中的自适应滤波、预测和模型识别。 1.1.2人工神经网络低谷时期

Hopfield神经网络综述

题目: Hopfield神经网络综述 一、概述: 1.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并行和分布式的信息处理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一般由许多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有一个单一的输出,它可以连接到很多其他的神经元,其输入有多个连接通路,每个连接通路对应一个连接权系数。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是以工程技术手段来模拟人脑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网络的结构与特征的系统。利用人工神经元可以构成各种不同拓扑结构的神经网络,它是生物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和近似。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模拟:一是结构和实现机理;二是从功能上加以模拟。 根据神经网络的主要连接型式而言,目前已有数十种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其中前馈型网络和反馈型网络是两种典型的结构模型。 1)反馈神经网络(Recurrent Network) 反馈神经网络,又称自联想记忆网络,其目的是为了设计一个网络,储存一组平衡点,使得当给网络一组初始值时,网络通过自行运行而最终收敛到这个设计的平衡点上。反馈神经网络是一种将输出经过一步时移再接入到输入层的神经网络系统。 反馈网络能够表现出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动态特性。它所具有的主要特性为以下两点:(1).网络系统具有若干个稳定状态。当网络从某一初始状态开始运动,网络系统总可以收敛到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 (2).系统稳定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设计网络的权值而被存储到网络中。 反馈网络是一种动态网络,它需要工作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该网络主要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在这种网络中,每个神经元同时将自身的输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反馈给其他神经元,它需要工作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 2.Hopfield神经网络 Hopfield网络是神经网络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J.J.Hopfield 教授于1982年提出,是一种单层反馈神经网络。Hopfield神经网络是反馈网络中最简单且应用广泛的模型,它具有联想记忆的功能。 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循环神经网络,从输出到输入有反馈连接。在输入的激励下,会产生不断的状态变化。 反馈网络有稳定的,也有不稳定的,如何判别其稳定性也是需要确定的。对于一个Hopfield 网络来说,关键是在于确定它在稳定条件下的权系数。 下图中,第0层是输入,不是神经元;第二层是神经元。

人工神经网络文献综述.

WIND 一、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一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神经网络 (Artificialneuralnet work , ANN 是由大量的简单神经元组成的非线性系统,每个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都比较简单,而大量神经元组合产生的系统行为却非常复杂。人工神经元以不同的方式,通过改变连接方式、神经元的数量和层数,组成不同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人工神经元模型的基本结构如图 1所示。图中X=(x 1, x 2, … x n T ∈ R n 表示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也是其他神经元的输出信号 ; w ij 表示 神经元 i 和神经元 j 之间的连接强度,或称之为权值; θj 为神经元 j 的阀值 (即输入信号强度必须达到的最小值才能产生输出响应 ; y i 是神经元 i 的输出。其表达式为 y i =f( n j =i Σw ij x j +θi 式中, f (

·为传递函数 (或称激活函数 ,表示神经元的输入 -输出关系。 图 1 (二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人工神经网络 (ArtificialNeuralNetwork 是一门崭新的信息处理科学,是用来模拟人脑结构和智能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因其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使其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发展历史是不平衡的,自 1943年心理学家 McCulloch 与数学家 Pitts 提出神经元生物学模型 (简称MP-模型以来,至今已有 5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 50多年的历史中,它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60年代末至 7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发展处于一个低潮时期。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本质上的困难,即电子线路交叉极限的困难。这在当时条件下,对神经元的数量 n 的大小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它不可能去完成高度智能化的计算任务。 80年代中期人工神经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多种模型、算法与应用问题被提出,主要进展如:Boltzmann 机理论的研究, 细胞网络的提出,性能指标的分析等。 90年代以后,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进入了稳健发展时期。现在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在模式识别、经济管理、优化控制等方面:与数学、统计中的多个学科分支发生联系。 (三人工神经网络分类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发展到今天已有百余种模型,建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出自热力学的、数学方法的、模糊以及混沌方法的。其中 BP 网络(BackPropagationNN 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人工神经网络。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实际应用中, 80%~90%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采用 BP 网络或它的变化形式,它也

深度神经网络全面概述

深度神经网络全面概述从基本概念到实际模型和硬件基础 深度神经网络(DNN)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被认为是这一次技术变革的基石(之一)。近日,由IEEE Fellow Joel Emer 领导的一个团队发布了一篇题为《深度神经网络的有效处理:教程和调研(Efficient Processing of Deep Neural Networks: A Tutorial and Survey)》的综述论文,从算法、模型、硬件和架构等多个角度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鉴于该论文的篇幅较长,机器之心在此文中提炼了原论文的主干和部分重要内容。 目前,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机器人在内的诸多人工智能应用已广泛使用了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DNN 在很多人工智能任务之中表现出了当前最佳的准确度,但同时也存在着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因此,那些能帮助DNN 高效处理并提升效率和吞吐量,同时又无损于表现准确度或不会增加硬件成本的技术是在人工智能系统之中广泛部署DNN 的关键。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关于实现DNN 的有效处理(efficient processing)的目标的最新进展的全面性教程和调查。特别地,本文还给出了一个DNN 综述——讨论了支持DNN 的多种平台和架构,并强调了最新的有效处理的技术的关键趋势,这些技术或者只是通过改善硬件设计或者同时改善硬件设计和网络算法以降低DNN 计算成本。本文也会对帮助研究者和从业者快速上手DNN 设计的开发资源做一个总结,并凸显重要的基准指标和设计考量以评估数量快速增长的DNN 硬件设计,还包括学界和产业界共同推荐的算法联合设计。 读者将从本文中了解到以下概念:理解DNN 的关键设计考量;通过基准和对比指标评估不同的DNN 硬件实现;理解不同架构和平台之间的权衡;评估不同DNN 有效处理技术的设计有效性;理解最新的实现趋势和机遇。 一、导语 深度神经网络(DNN)目前是许多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1]。由于DNN 在语音识别[2] 和图像识别[3] 上的突破性应用,使用DNN 的应用量有了爆炸性的增长。这些DNN 被部署到了从自动驾驶汽车[4]、癌症检测[5] 到复杂游戏[6] 等各种应用中。在这许多领域中,DNN 能够超越人类的准确率。而DNN 的出众表现源于它能使用统计学习方法从原始感官数据中提取高层特征,在大量的数据中获得输入空间的有效表征。这与之前使用手动提取特征或专家设计规则的方法不同。 然而DNN 获得出众准确率的代价是高计算复杂性成本。虽然通用计算引擎(尤其是GPU),已经成为许多DNN 处理的砥柱,但提供对DNN 计算更专门化的加速方法也越来越热门。本文的目标是提供对DNN、理解DNN 行为的各种工具、有效加速计算的各项技术的概述。 该论文的结构如下: ?Section II 给出了DNN 为什么很重要的背景、历史和应用。 ?Section III 给出了DNN 基础组件的概述,还有目前流行使用的DNN 模型。 ?Section IV 描述了DNN 研发所能用到的各种资源。 ?Section V 描述了处理DNN 用到的各种硬件平台,以及在不影响准确率的情况下改进吞吐量(thoughtput)和能量的各种优化方法(即产生bit-wise identical 结果)。 ?Section VI 讨论了混合信号回路和新的存储技术如何被用于近数据处理(near-data processing),从而解决DNN 中数据流通时面临的吞吐量和能量消耗难题。 ?Section VII 描述了各种用来改进DNN 吞吐量和能耗的联合算法和硬件优化,同时最小化对准确率的影响。 ?Section VIII 描述了对比DNN 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关键标准。 二、深度神经网络(DNN)的背景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神经网络》讲稿 主讲人:谷立臣教授 2003年9月

第1章基本概念 ?作为自然实例的人脑 ?人工神经元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学习规则?神经网络的学习策略 ?人工神经网络与生物神经网络的比较?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与现状 ?人工神经网络与自动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与设备故障诊断 ?参考文献

?脑神经生理学家告诉我们:人脑借以记忆与思维的最基本单元是神经元,其数量 约为个; ?每一神经元约有个突触; ?神经元间通过突触形成的网络,传递着彼此间的兴奋与抑制;全部大脑神经元构成拓扑上极其复杂的网络群体,由这一网络群体实现记忆与思维。见图1-1。 111210~103410~10

每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Cell body或Soma)和突起(Process)两部分。 ◆细胞体是神经元新陈代谢的中心,还是接收与处理信息的部件 ◆突起有两类,即轴突(Axon)与树突(Dendrite)。轴突的长度相差很大,长的可达1米。轴突的末端与树突进行信号传递的界面称为突触(synapse),通过突触向其他神经元发送出生物信息,在轴突中电脉冲的传导速度可达到10~100米/秒。另一类突起——树突(输入),一般较短,但分枝很多,它能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生物电信号,从而与轴突一起实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沟通。突起的作用是传递信息。 ◆通过“轴突---突触――树突”这样的路径,某一神经元就有可能和数百个以至更多的神经元沟通信息。那些具有很长轴突的神经元,更可将信息从一脑区传送到另一脑区。

?绝大多数神经元不论其体积﹑形状﹑功能如何,不论是记忆神经元还是运动神经元,均可分为一个输入(或感知)器官,一个代数求和器官,一个长距离传递器官和一个输出器官。见图1-2。 ?既然所有神经元的功能均是相近的,那么何以实现复杂的功能呢?答案是:无一功能是由单个神经元实现的,而是由许多神经元以不同的拓扑结构所共同产生的。这一平行处理性提高了神经网路系统的冗余度与可靠性。

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综述

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综述 一、引言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仿生理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而设计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它从信息处理角度对人脑神经元网络进行抽象,建立某种简单模型,按不同的连接方式组成不同的网络[1]。大量的人工神经元以一定的规则连接成神经网络,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及各连接权值的分布用来表示特定的信息。神经网络分布式存储信息,具有很高的容错性。每个神经元都可以独立的运算和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并输出结果,网络具有并行运算能力,实时性非常强。神经网络对信息的处理具有自组织、自学习的特点,便于联想、综合和推广。神经网络以其优越的性能应用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控制工程、信号处理、联想记忆等极其广泛的领域[2]。 二、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一)定义: 关于它的定义有很多种,而Hecht-Nielsen给出的神经网络定义最具有代表意义:神经网络是一种并行的分布式信息处理结构,它通过称为连接的单向信号通路将一些处理单元互连而成。每一个处理单元都有一个单输出到所期望的连接。每一个处理单元传送相同的信号即处理单元输出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信号可以是任一种所要求的数学类型。在每一个处理单元中执行的信息处理在它必须完全是局部的限制下可以被任意定义,即它必须只依赖于处理单元所接受的输入激励信号的当前值和处理单元本身所存储记忆的值[3-5]。 (二)基本原理: 1、人工神经元模型 神经元是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处理单元,是生物神经元的抽象、简化和模拟。抽象是从数学角度而言,模拟是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而言。 2、神经网络结构 神经网络结构和工作机理基本上是以人脑的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律为背景的,它反映了脑的某些基本特征,但并不是要对人脑部分的真正实现,可以说它是某种抽象、简化或模仿。如果将大量功能简单的形式神经元通过一定的拓扑结构组织起来,构成群体并行分布式处理的计算结构,那么这种结构就是人工神经网络,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统称为神经网络。 (三)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属性 1、非线性:人脑的思维是非线性的,故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的思维也应是非线性的。 2、非局域性:非局域性是人的神经系统的一个特性,人的整体行为是非局域性的最明显体现。神经网络以大量的神经元连接模拟人脑的非局域性,它的分布存储是非局域性的一种表现。 3、非定常性:神经网络是模拟人脑思维运动的动力学系统,它应按不同时刻的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功能进行修改,故而它是一个时变的系统。 4、非凸性:神经网络的非凸性即是指它有多个极值,也即系统具有不只一个的较稳定的平衡状态,这种属性会使系统的演化多样化。 三、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型 (一)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 1、按照网络的结构区分,则有前向网络和反馈网络。 2、按照学习方式区分,则有教师学习和无教师学习网络。

神经网络最新发展综述

神经网络最新发展综述 学校:上海海事大学 专业:物流工程 姓名:周巧珍

学号:201530210155 神经网络最新发展综述 摘要:作为联接主义智能实现的典范,神经网络采用广泛互联的结构与有效的学习机制来模拟人脑信息处理的过程,是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方法,也是当前类脑智能研究中的有效工具。目前,模拟人脑复杂的层次化认知特点的深度学习成为类脑智能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增加网络层数所构造的“深层神经网络”使机器能够获得“抽象概念”能力,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又掀起了神经网络研究的一个新高潮。本文分8个方面综述了其当前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神经网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类脑智能;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大数据 Abstract: As a typical realization of connectionism intelligence, neural network, which tries to mimic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atterns in the human brain by adopting broadly interconnected structures and effective learning mechanisms,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lso a useful tool in the research on brain-like intelligence at present. Currently, as a way to imitate the complex hierarchical cognition characteristic of human brain, deep learning brings an important trend for brain-like intelligence.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layers, deep neural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在神经网络系统中,其知识是以大量神经元互连和各互连的权值表示。神经网络映射辨识方法主要通过大量的样本进行训练,经过网络内部自适应算法不断调整其权值,以达到目的。状态识别器就隐含在网络中,具体就在互连形式与权值上。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对于特定的输入模式,神经网络通过前向计算,产生一输出模式,通过对输出信号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到特定解。目前,神经网络有近40多种类型,其中BP 网络是最常用和比较重要的网络之一,本文就应用BP 网络进行齿轮计算中相应数据图表的识别映射。 BP 网络模型处理信息的基本原理是:输入信号X i 通过中间节点(隐层点)作用于输出节点,经过非线形变换,产生输出信号Y k ,网络训练的每个样本包括输入向量X 和期望输出量t ,网络输出值Y 与期望输出值t 之间的偏差,通过调整输入节点与隐层节点的联接强度取值W ij 和隐层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的联接强度T jk 以及阈值,使误差沿梯度方向下降,经过反复学习训练,确定与最小误差相对应的网络参数(权值和阈值),训练即告停止。此时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即能对类似样本的输入信息,自行处理输出误差最小的经过非线形转换的信息。 BP 网络的学习过程是通过多层误差修正梯度下降法进行的,称为误差逆传播学习算法。误差逆传播学习通过一个使误差平方和最小化过程完成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在网络训练时,每一个输入、输出模式集在网络中经过两遍传递计算:一遍向前传播计算,从输入层开始,传播到各层并经过处理后,产生一个输出,并得到一个该实际输出和所需输出之差的差错矢量;一遍反向传播计算,从输出层至输入层,利用差错矢量对连接权值和阀值,进行逐层修改。 经过训练好的BP 网络即可付诸应用。学习后的网络,其连接权值和阀值均已确定。此时,BP 模型就建立起来了。网络在回想时使用正向传播公式即可。 BP 网络由输入层结点,输出层结点和隐含层结点构成,相连层用全互连结构。图1为典型的三层结构网络模型。 图1 三层网络结构图 神经网络的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学习期,通过样本学习修改各权值,达到一稳定状态;一个是工作期,权值不变,计算网络输出。 BP 网络的学习过程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部分组成。在正向传播过程中,输入信息从输入层经隐含层单元逐层处理,并传向输出层,每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影响下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如果在输出层不能得到期望的输出,则转入反向传播,将误差信号沿原来的路径返回,通过修改各层神经元的权值,使得误差信号最小。当给定一输入模式 12(,,...,)m X x x x =和希望输出模式12(,,...,)n Y y y y = 时,网络的实际输出和实际误差,可用下列公式求出: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举例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举例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是目前国际上一门发展迅速的前沿交叉学科。为了模拟大脑的基本特性,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人们提出来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是在对人脑组织结构和运行机智的认识理解基础之上模拟其结构和智能行为的一种工程系统。 神经网络在2个方面与人脑相似: (1) 人工神经网络获取的知识是从外界环境中学习得来的。 (2) 互连神经元的连接强度,即突触权值,用于存储获取的信息。他既是高度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又是自适应组织系统,可用来描述认知、决策及控制的智能行为。神经网络理论是巨量信息并行处理和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基础。 一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特征 1、并行分布处理: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度的并行结构和并行处理能力。这特别适于实时控制和动态控制。各组成部分同时参与运算,单个神经元的运算速度不高,但总体的处理速度极快。 2、非线性映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固有的非线性特性,这源于其近似任意非线性映射(变换)能力。只有当神经元对所有输入信号的综合处理结果超过某一门限值后才输出一个信号。因此人工神经网络是一

种具有高度非线性的超大规模连续时间动力学系统。 3、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合的集成:在神经网络中,知识与信息都等势分布贮存于网络内的各神经元,他分散地表示和存储于整个网络内的各神经元及其连线上,表现为神经元之间分布式的物理联系。作为神经元间连接键的突触,既是信号转换站,又是信息存储器。每个神经元及其连线只表示一部分信息,而不是一个完整具体概念。信息处理的结果反映在突触连接强度的变化上,神经网络只要求部分条件,甚至有节点断裂也不影响信息的完整性,具有鲁棒性和容错性。 4、具有联想存储功能:人的大脑是具有联想功能的。比如有人和你提起内蒙古,你就会联想起蓝天、白云和大草原。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反馈网络就可以实现这种联想。神经网络能接受和处理模拟的、混沌的、模糊的和随机的信息。在处理自然语言理解、图像模式识别、景物理解、不完整信息的处理、智能机器人控制等方面具有优势。 5、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能力: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根据外界环境输入信息,改变突触连接强度,重新安排神经元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自适应于环境变化的目的。 6、软件硬件的实现:人工神经网络不仅能够通过硬件而且可借助软件实现并行处理。近年来,一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硬件实现已经问世,而且可从市场上购到,这使得神经网络具有快速和大规模处理能力的实现网络。许多软件都有提供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工具箱(或软件包)如Matlab、Scilab、R、SAS等。 二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数学模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