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除法
- 格式:ppt
- 大小:811.50 KB
- 文档页数:21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8篇〕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8篇〕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的: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例如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老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根底。
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考虑: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考虑、比拟、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考虑、比拟,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稳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1〕练习三第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展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二年级的除法口诀20道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运算,它是求解一个数被另一个数整除的商的过程。
为了帮助二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除法口诀,我整理了以下20道除法口诀题目。
希望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除法的应用能力和运算速度。
1. 10除以2等于几?解答:10除以2等于5。
2. 18除以3等于几?解答:18除以3等于6。
3. 15除以5等于几?解答:15除以5等于3。
4. 24除以4等于几?解答:24除以4等于6。
5. 16除以8等于几?解答:16除以8等于2。
6. 12除以6等于几?解答:12除以6等于2。
7. 20除以4等于几?解答:20除以4等于5。
8. 21除以7等于几?解答:21除以7等于3。
9. 27除以9等于几?解答:27除以9等于3。
10. 30除以5等于几?解答:30除以5等于6。
11. 36除以6等于几?解答:36除以6等于6。
12. 25除以5等于几?解答:25除以5等于5。
13. 40除以8等于几?解答:40除以8等于5。
14. 48除以6等于几?解答:48除以6等于8。
15. 35除以7等于几?解答:35除以7等于5。
16. 42除以7等于几?解答:42除以7等于6。
17. 56除以8等于几?解答:56除以8等于7。
18. 45除以9等于几?解答:45除以9等于5。
19. 63除以9等于几?解答:63除以9等于7。
20. 72除以9等于几?解答:72除以9等于8。
这些题目涵盖了从10到72之间的数的除法运算,每道题目均有清晰的题目和解答。
同学们可以根据题目来计算除法运算,并核对自己的答案。
通过反复的练习,同学们可以熟练记忆这些除法口诀,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除法运算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除数为0和被除数为0的情况是无法计算的。
此外,如果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时,我们需要找到最接近的整数答案或者使用带余除法进行计算。
通过学习以上的除法口诀题目,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题大全一、基础除法运算(1 - 10题)1. 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 解析:这是一个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总数是10个苹果,要平均分成5份,所以算式是10÷5 = 2(个),即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
2. 12÷3 =?- 解析:想乘法口诀,3乘以几等于12,因为3×4 = 12,所以12÷3 = 4。
3. 有18颗糖,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几颗糖?- 解析:总数是18颗糖,要分成6份,用除法18÷6 = 3(颗),每份有3颗糖。
4. 20÷5 =?- 解析: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可知20÷5 = 4。
5. 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花?- 解析:总数15朵花,平均分成3份,算式为15÷3 = 5(朵),每个花瓶插5朵花。
6. 9÷3 =?- 解析:乘法口诀“三三得九”,所以9÷3 = 3。
7. 24个气球,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气球?- 解析:总数24个气球,平均分给8个人,24÷8 = 3(个),每个小朋友得到3个气球。
8. 16÷4 =?- 解析:由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可得16÷4 = 4。
9. 有30个本子,平均分成5堆,每堆有几个本子?- 解析:总数30个本子,分成5堆,30÷5 = 6(个),每堆有6个本子。
10. 8÷2 =?- 解析:根据乘法口诀“二四得八”,8÷2 = 4。
二、除法与生活实际(11 - 20题)11. 学校买了28支铅笔,平均分给7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到几支铅笔?- 解析:总数28支铅笔,要分给7个班级,28÷7 = 4(支),每个班级分到4支铅笔。
12. 45个小朋友做游戏,每9个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解析:总人数45人,每组9人,用除法45÷9 = 5(组),可以分成5组。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9篇除法的初步认识 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纸条、磁铁学具:数字卡片、小棒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激趣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动手实践一: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③、学生汇报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8 8 8 817 2 6 3 5 4 4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
(教师板书:同样多)2、引入动手实践二: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
(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二>、探索新知1、学习例2(1)、创设情境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2)、动手实践三: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9篇除法 1除法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3、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难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课时安排:6课时分桃子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开学初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一)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出发算式。
3、重点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4、学生独立计算“48 ÷ 2”。
5、小组交流。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 10个 10个 10个 10个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
(2)40 ÷ 2 = 20,8 ÷ 2 = 2,20 ÷ 4 = 24。
(3)、 2 4 8 √4 8 4 8 8 0 答:。
二年级除法练习题100道二年级除法练习题100道数学是一门既有趣又有挑战性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除法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除法,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平均分配物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的除法练习题,让我们一起来挑战吧!1. 12 ÷ 3 = ?2. 16 ÷ 4 = ?3. 24 ÷ 6 = ?4. 18 ÷ 2 = ?5. 30 ÷ 5 = ?6. 45 ÷ 9 = ?7. 36 ÷ 6 = ?8. 27 ÷ 3 = ?9. 14 ÷ 7 = ?10. 20 ÷ 4 = ?在这些题目中,我们需要将被除数除以除数来得到商。
被除数是要被平均分配或分割的物品的总数,而除数则是用来平均分配或分割的组数。
商是每个组中的物品数量。
11. 15 ÷ 3 = ?12. 21 ÷ 7 = ?13. 27 ÷ 9 = ?15. 35 ÷ 7 = ?16. 42 ÷ 6 = ?17. 48 ÷ 8 = ?18. 36 ÷ 9 = ?19. 16 ÷ 4 = ?20. 25 ÷ 5 = ?除法也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如果你有24个糖果要平均分给6个朋友,你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糖果。
21. 24 ÷ 6 = ?22. 18 ÷ 3 = ?23. 30 ÷ 6 = ?24. 40 ÷ 8 = ?25. 27 ÷ 9 = ?26. 14 ÷ 7 = ?27. 36 ÷ 9 = ?28. 42 ÷ 7 = ?29. 63 ÷ 9 = ?30. 50 ÷ 5 = ?除法还可以用来解决剩余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2能够比较熟悉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20÷430÷624÷635÷7注意:(1)被除数除数和商在竖式中的位置;(2)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3)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必须规范。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六页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野营时都做了些什么?在他们分工合作安排晚餐和搭帐篷的活动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结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以及提出问题。
(1)如果每个人分4条鱼,那么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2)我采了48个野果,平均分给我们小组的9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教师提议:我们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解决吧!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1请同学把第一个问题完整的看一遍,思考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并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情况预设。
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就是要看22里面包含了多少个4?用除法解决。
列出算式:22÷42请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想好后先在小组里交流,看看你想到的办法和别人的是不是一样?谁的方法最简单?教师巡视时注意发现典型算法,为后面的汇报选好候选人。
(小组交流后,请部分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分析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回忆比较讨论交流,让有余数的除法竖式逐步变得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