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屠呦呦人物事迹观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5.34 KB
- 文档页数:1
《感动中国xx观后感屠呦呦》第一篇:感动中国xx观后感屠呦呦感动中国xx观后感屠呦呦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在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
他们——一个个十三亿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用为事业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三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一个伟大的民族有孕育可爱人民的土壤,他们正是时代的脊梁,传承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
当网络上炒作国人素质低下,缺乏精神传承,每年的感动人物就是一个响亮的回答,他们是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人的一生总需要一些力量,有力量支撑的灵魂才是充实和富有的,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
我们不一定要去感动别人,但我们需要拥有一种力量,去匡正自己的志向,去支撑自己坚定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梦,这正是《感动中国》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
国家和人民始终会选择那些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人。
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感谢与他们相遇,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把美好代代延续。
今天,我观看了“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
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屠呦呦。
xx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
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
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X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屠呦呦观后感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关于201X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屠呦呦观后感全文,希望你喜欢!今天,我观看了“201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
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屠呦呦。
201X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
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
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翻开屠呦呦的履历,里面的“中国精神”如一缕缕春风扑面而来。
在屠呦呦教授出版和发表的众多著作和论文中,早在1986年她就在《中西医结合杂志》第6期上发表了“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为国争光”一文。
从文章的题目就可看出,屠呦呦在本职工作中所体现的爱国之情直抒胸臆。
正像其他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一样,如果没有对国家、民族、人民,以及对人类的文明进步舍我其谁的情怀,没有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就没有科学创新的动力。
在这一点上,屠呦呦不但默默无闻地做着研究,更是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毫无掩饰地表达出来,这样的科学家更值得赞美。
屠呦呦身上凸显的“中国精神”也体现在她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上。
屠呦呦事迹感悟屠呦呦,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学界都如雷贯耳。
她的事迹,就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
你想想看,疟疾那可是个大恶魔啊,曾经让多少人备受折磨,甚至失去生命。
而屠呦呦就像一位勇敢的战士,义无反顾地冲向了与疟疾战斗的前线。
她带领着她的团队,日以继夜地研究,不断尝试,不断探索。
那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啊!咱就说在实验室里的那些日子,那得有多枯燥,多辛苦啊。
可屠呦呦不在乎,她一门心思就想着怎么才能攻克这个难题。
这就好比咱平时为了达成一个目标,那也是全力以赴,啥都不顾了呀。
她从无数的古籍中寻找线索,从海量的药材里筛选可能有效的成分。
这过程不就跟咱在茫茫人海中找那个对的人一样嘛,得有耐心,得细心。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青蒿素被发现了!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啊。
这青蒿素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战胜疟疾的大门。
它拯救了多少生命,让多少家庭重新充满了欢笑。
屠呦呦的贡献那可真是太大了,大到没法用言语来完全形容。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屠呦呦的坚持和努力,现在得有多少人还在受疟疾的折磨啊。
她的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遇到困难不退缩,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她让我们知道,只要有梦想,有决心,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这就好像爬山,虽然过程很累很辛苦,但当你爬到山顶,看到那美丽的风景时,一切都值了。
屠呦呦的事迹也告诉我们,不要小瞧自己的力量。
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
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变,那也是有意义的呀。
咱们平时总觉得那些伟大的人离我们很遥远,可屠呦呦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伟大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愿意努力,愿意付出,我们也能成为像她那样了不起的人。
所以啊,咱们得向屠呦呦学习,学习她的坚韧,学习她的执着,学习她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勇气。
让我们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奔跑吧,说不定哪天我们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尝试吗?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拼搏吗?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屠呦呦观后感大家知道屠呦呦吗?看了她的事迹,我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屠呦呦就像是从科学世界走来的超级英雄。
以前啊,疟疾就像个恶魔,在全球好多地方肆虐,特别是那些贫穷又炎热的地方,疟疾一来,人们就像被乌云笼罩,病恹恹的,甚至失去生命。
这时候,屠呦呦站了出来,她一头扎进了研究青蒿素的漫长征程。
你想啊,她那时候的研究条件,和现在可没法比。
没有高大上的实验室,没有那些超先进的仪器,感觉就像是在“小米加步枪”的条件下和疟疾这个大敌人打仗呢。
她要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医书中寻找线索,就像在一个巨大的宝藏堆里找一颗特定的宝石,那得多难啊。
而且还得不断地做实验,从青蒿这种植物里提取有效的成分。
这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失败肯定像个调皮的小鬼,时不时地就冒出来捣个乱。
但是屠呦呦可没被打倒,她就像个倔强的探险家,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她发现了青蒿素。
这青蒿素可不得了,就像是疟疾的克星。
有了它,多少被疟疾折磨的人看到了希望,多少生命被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我就在想啊,那些在疟疾肆虐地区的小孩,本来可能病得奄奄一息,但是因为青蒿素,又能活蹦乱跳地玩耍了,这简直就是奇迹啊。
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可是超级厉害的荣誉。
但她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大科学家,而是一个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研究者。
她让我知道,只要有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有多难,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而且她做的这件事,可不是为了自己出名或者赚钱,那是真正为了拯救全世界的病人啊。
她就像一盏明灯,告诉我们,不管是在科研的道路上,还是在我们自己生活的小路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怕困难,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光辉的道路。
我觉得,她不仅仅是感动了中国,她是感动了全世界。
我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学习她的坚持,学习她为了人类健康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后我要是遇到困难了,就想想屠呦呦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成功,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屠呦呦获奖感言观后感一、引言屠呦呦,中国医学界的伟大女科学家,因其对青蒿素的研究和贡献,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接受这一殊荣之际,屠呦呦进行了一场感言演讲,深情而坚定地表达了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对医学发展的期望。
本文将结合屠呦呦获奖感言,给予一些个人的观后感,并对她的贡献给予肯定和敬佩。
二、感触与反思1. 科学精神的力量在屠呦呦的感言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力量。
屠呦呦在长期的科研过程中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她始终保持着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坚持。
她坚信科学可以改变世界,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功地发现了青蒿素对疟疾的疗效。
这种对科学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
同时,屠呦呦还提到了科研团队的重要性。
她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称赞了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
这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科学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和进步。
2. 医学研究的伟大意义屠呦呦在感言中对医学研究的伟大意义进行了阐述。
她提到了青蒿素的广泛应用对全球疟疾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并表示希望青蒿素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她的话语让我深刻认识到医学研究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重要影响。
医学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发现治疗新方法和药物,更在于对人类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疾病的研究,可以避免或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屠呦呦的成果不仅对疟疾的治疗有重要作用,还对其他疾病的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3. 科学研究与社会责任屠呦呦在感言中强调了科学研究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她表示科学研究的目标不仅在于学术成果的积累,更在于造福人类、解决社会问题。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研究应当紧密结合社会需求,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科技的公益性,不仅追求科学研究的突破,更要思考研究成果如何更好地造福社会。
屠呦呦的感言为我们树立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典范,激励着我们在科研过程中秉持公益导向,将科学的力量转化为社会的力量。
屠呦呦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屠呦呦带给我们的启示》篇一《坚持,才能打破黑暗》屠呦呦奶奶的故事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们这些平凡人的世界,带来了好多启示呢。
就说她研究青蒿素的事儿吧,那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就跟我爬山似的,一路磕磕绊绊。
我曾经去爬过一座特别高的山。
刚开始的时候,信心满满,想着不就是一座山嘛,很快就能登顶。
我沿着那蜿蜒的小路一步一步往上走,旁边的树啊草啊开始看着还挺新鲜。
可是没走多久,我就累得气喘吁吁。
脚下的路也变得不那么友好了,石头硌得脚生疼。
屠呦呦奶奶在研究青蒿素的时候也是啊,要从那么多的中医典籍里面找线索。
她面对无数的古籍,一页一页地翻找,就像我在那茫茫大山里一点点探寻通往山顶的路。
那些古籍上的字密密麻麻的,好多还晦涩难懂。
而且实验室的环境也不像现在有那么多高科技的设备辅助,条件很简陋。
她肯定也有无数个时刻觉得疲惫不堪,没啥头绪,但人家就是不放弃。
她一次次地尝试从青蒿里提取有效的成分。
失败了就重新再来,就像我爬山不小心摔倒了,拍拍土又接着向上爬。
最后,她经过无数次的坚持,终于发现了青蒿素。
她这一发现,那是在疟疾这个大黑幕上划开了一道大大的口子,让好多人都能重见光明。
这就告诉我们啊,只要坚持干一件事儿,再黑暗的道路最后也能走到有光的地方。
篇二《认真,小细节有大发现》屠呦呦和青蒿素之间的事儿啊,让我深刻觉得认真是一件多么厉害的事儿呢。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上次整理老物件的经历。
我家有个旧箱子,堆满了以前祖辈留下来的杂七杂八的东西。
我本来觉得就是些没用的东西,就想随便翻翻扔掉一些。
当我翻到一本旧相册的时候,刚开始我就大略看一眼照片,觉得都是些年代久远的人,长得也差不多,没什么特别的。
可是当我静下心来,仔细去看每一张照片背后的字迹和角落里不太起眼的小标识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这里面藏着那么多家族的大故事。
就像是屠呦呦奶奶研究青蒿素,那些看似平常不起眼的青蒿也许在其他人眼里就是普通的野草。
但是屠呦呦奶奶多认真啊,她甚至会观察青蒿不同时期的状态,对它的茎、叶、花的细微之处都不放过。
屠呦呦人物感悟屠呦呦,这个名字在世界医药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她就像一位深山里的采药人,在古老的中医药典籍的山林中,不断寻觅着那株能够拯救无数生命的仙草。
她一头扎进青蒿的研究中,那时候的条件可不像现在这么优越。
实验室里没有先进的设备,就像一个手艺人在简陋的工坊里做着最精细的活。
她和她的团队得从海量的古籍里找线索,那古籍的字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藏着秘密却又不好捉摸。
有时候,可能翻了很久很久的书,做了无数次的实验,得到的却还是失败的结果。
这就好比在黑暗里摸索着开锁,一把一把地试,却不知道哪一把才是正确的。
可是屠呦呦没有放弃。
她对青蒿的研究,就像是一个执着的寻宝者对宝藏的追寻。
那青蒿里的秘密成分,就像是被重重迷雾包裹着。
她尝试各种提取的方法,像一个厨师尝试不同的烹饪方式来调出最美味的菜肴。
她用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又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
这过程中肯定有过很多次沮丧,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努力做一件事,却总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但她就是有那股子韧劲。
当青蒿素终于被发现的时候,那不仅仅是一种药物的诞生,更像是黑暗中突然点亮的一盏明灯。
疟疾这个恶魔,一直在很多地方肆虐,特别是在一些贫困的地区,它就像一个无情的收割者,夺走很多人的生命。
而青蒿素的出现,就像给了那些被疟疾威胁的人们一副坚固的铠甲。
屠呦呦把这副铠甲送到了世界各地需要的人手中,她不在乎名利,就像一个默默付出的守护者。
从屠呦呦的身上,能看到一种纯粹。
现在很多人做事,总是想着能得到多少回报,有多少名利。
可是屠呦呦不是这样的。
她就专注于研究青蒿,想把疟疾这个难题攻克。
她在研究的道路上孤独地走了很久,没有鲜花和掌声相伴的日子里,她依然坚定地前行。
这就好比一个行者,心中只有那遥远的目的地,不管路途多么崎岖,都不会改变方向。
她的成功也告诉我们,传统的东西有着无穷的力量。
中医药学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里面有很多还未被发掘的宝贝。
屠呦呦就是打开青蒿这个宝藏的钥匙。
我最敬佩的人屠呦呦--《感动中国》观后感
“青篙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度过一动。
呦呦鹿写,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这就是《感动中国》中我最敬佩的人——屠呦呦。
青草鹿呦呦,屠呦呦在失败了190次后,面对失败依然不退缩,依然兢兢业业坚守在岗位上,甚至以身试药,靠着这份坚持这份勇气,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44年来,拯救了超过六百万的人,使他们逃离了疟疾的魔掌。
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不断研究,应用在更多地方上,给更多的人带来福音。
屠呦呦的坚持不懈,不退缩,这种品格使她成功了。
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有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上学期,我报名了新东方英语,起初,有些不愿意,后来,慢慢的,慢慢的,我喜欢上了它,每次都坚持着。
仍然记得,在那次“寒潮”潮里,零下十几度,寒风肆意地抽打着我的脸,可是虽然把我冻得发抖,连话都讲不利索了,我仍然坚持去学习;天上下着大雨,我去了,虽然淋湿了一身;在下着鹅毛大雪的那天,我还是去了,虽然路上摔了个狗啃泥。
可是,我仍坚持着,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我对自己说:“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只有坚持,才会胜利”!果然,在英语期末考试里,我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的心比喝了蜜还甜。
人,只要坚持,必定有收获。
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赶紧努力,在春天播种希望的种子,用勤劳、坚持浇灌,必定会在秋天收获满满!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屠呦呦的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屠呦呦的读后感篇1这次试读的书是有关名人的,而且这位名人还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本书就是《屠呦呦与青蒿素》。
非常感谢宝宝地带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给的这次试读机会,让我和名人靠的更近了。
说起名人,很多时候大家都是买了一些传记回来看,多数都是文字记载的,读起来比较枯燥,对于小朋友来说是非常不喜欢的。
这些年我们可以看到,出版社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改动,不但编写了适合青少年读的名人故事,每页还有插图。
但是看到这种名人故事书,以漫画的形式呈现,我还是第一次,相信每个孩子都非常喜欢。
小外甥今年六年级了,记忆中小时候一直没有培养过阅读兴趣,以至于现在看到课外书就一脸痛苦的表情,每次看书不到半小时就看不下去了。
比较另外的是,他从小就喜欢看漫画派对,还有机器猫之类的,都是图片形式的书。
那天午饭后,拿起桌子上的《屠呦呦与青蒿素》,翻了翻,我还以为他会摇摇头放下,没想到坐在那里认真的看起来了。
看来这种以漫画形式展现的书,还是很招孩子们喜欢的。
书的封面设计很有趣,和平时我们看到的书有一定的差别,是那种折叠式的,左上角还有奖章。
拉开折叠页,可以看到屠呦呦和阿u 正在玩,右侧是明信片形式,可以写一些寄语,把书当礼物送给别人。
阿U是书里面讲解的主角,带着我们一起去看屠呦呦的出生,再到童年,大学,工作,再到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
全书分为六章,前两章写的是有关屠呦呦的,她出生在江南,起名字的时候,屠爸爸按照男楚辞,女诗经给她起了屠呦呦这个名字。
小时候,屠呦呦在书房玩,看着爸爸专注的样子,觉得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这为她以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战乱时期,即使生病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
第三、四章介绍了疟疾。
疟疾是世界三大灾难性疾病之一,可以和艾滋病和肺结核并列,听起来就挺恐怖的。
世界每年与疟疾有关的疾病就占到一半。
最初的时候,疟原寄生在蚊子体内,通过吸食人血进入人体体内,慢慢的人开始发病。
《屠呦呦的故事》读后感悟50字左右示例文章篇一:《读〈屠呦呦的故事〉有感》哎呀,我读完屠呦呦奶奶的故事后,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就像有只小兔子在蹦跶。
屠呦呦奶奶可太了不起啦。
她就像一个超级勇敢的探险家,在那充满未知的科学世界里闯荡。
我在想,她当时面对疟疾这个大坏蛋的时候,得多有勇气啊。
疟疾就像一个隐藏在黑暗里的恶魔,不知道害了多少人,让好多人都生病,难受得不得了。
我和小伙伴们聊天的时候就说:“你们知道屠呦呦奶奶不?”有的小伙伴摇摇头,我就特别着急地开始讲。
我说:“屠呦呦奶奶啊,她为了找到能打败疟疾的东西,做了好多好多的实验。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一遍不对就再做一遍,她也是失败了很多次都不放弃呢。
”小伙伴们眼睛都瞪大了,好奇得很。
我在书里看到,屠呦呦奶奶研究青蒿素的时候,条件可艰苦啦。
那时候的实验室不像我们现在的,有各种高级的设备。
她就像是在一个简陋的小屋里,拿着不怎么先进的工具,一点点去探索青蒿的秘密。
我就想啊,如果是我,面对这么难的事儿,我能坚持下来吗?我可能一开始就打退堂鼓了。
可屠呦呦奶奶没有,她就那么坚定地做着自己的事儿。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爸爸妈妈也说起屠呦呦奶奶。
我爸说:“孩子啊,屠呦呦奶奶这种精神,就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
”我妈也跟着说:“对啊,她的努力让世界上好多人都不再害怕疟疾这个恶魔了。
”我听了他们的话,就暗暗下定决心,我也要像屠呦呦奶奶一样,做个有毅力的人。
屠呦呦奶奶的故事还让我想到我们在学校参加比赛的时候。
有的同学遇到一点困难,比如说比赛项目有点难准备,就不想参加了。
这和屠呦呦奶奶比起来,可差远了。
屠呦呦奶奶那是面对无数次的失败,还勇往直前呢。
我觉得屠呦呦奶奶就像一盏明灯。
在科学的道路上,她的光芒照亮了很多地方,让后来的人知道,只要坚持,就没有做不到的事儿。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只要有目标,就要一直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哪怕周围的环境不好,哪怕会遇到很多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
她的青蒿素救了那么多人的命,这是多么伟大的贡献啊。
感动中国屠呦呦人物事迹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是由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主办的人物评选活动。
2015年12月22开始网络投票。
2016年2月14日20时,“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为:
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
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
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
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
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
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
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
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潜水员官东;
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以及全体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