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个家庭小药箱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32.00 KB
- 文档页数:9
复方樟脑软膏(原名平安软膏)--"家庭小药箱"本品系纯天然中草药萃取液精制而成,原名“华夏一号”,后改名为“平安软膏”,在美国和香港被称作“万能膏”、“佑三魔膏”,1992年8月31日国家卫生部颁发了(92)卫药证字Z-44号新药证书,定名为“外用应急软膏”,2003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建立GMP药厂,被定性为非处方外用药,批号为“国药准字B20020866”,定名为“复方樟脑软膏”。
它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吞噬细胞活性1.97-2.61倍,提高血溶酶含量2.01-2.88倍。
由于它独特的激活人体的潜在能量,因而它的用途和范围不断延伸,对各种疾病有奇效。
使用指导--用药面积应大于病灶创面五倍,按摩至发热后,完全渗透到皮肤内才有效。
Top↑一、本品特性:1 、能迅速消肿止痛、止血(约2分钟内),预防感染,加速伤口愈合。
2 、创面不直接用药,不损伤肉芽组织,在其周围皮肤上用药,用药面积为创面的5倍以上为佳。
3、使用本品不会产生抗药性及耐药性。
4、用于流血创伤及水、火烫伤,可缩小或不留疤痕,无赘生物。
5、对一些难病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6、适用范围广泛,故被誉为“家庭小药箱”。
7、本品实为旅游、外出、家庭保健常备之品。
Top↑二、适用范围及使用部位1、本品适用于流血创伤、水火烫伤、冻伤、痔疮、肛裂、疮疖、无名肿痛、各种皮炎、脚气、蚊虫叮咬、止痛、止痒、消肿抗感染,加速伤口愈合。
2、对癌症及白血病患者放化疗后有明显提高机体防御力的效果(全身使用每日2次)3、溃疡久不愈合及褥疮每日2-3次。
4、腹泻涂于腹部,脐周及尾椎周围按摩5-10分钟。
5、胃痛及消化不良,涂于整个腹部,用力按摩10分钟后即有明显效果。
6、老年皮肤瘙痒,大面积涂抹于瘙痒部位及周围,一日一次。
流血创伤、烧伤、烫伤、冻伤、皲裂∶大面积涂于创面周围,能迅速止血、止痛(2分钟见效),防止感染,加快愈合。
有效率100%。
7、痔疮、肛裂,无名肿毒,湿疹,脚癣、牛皮癣,蚊虫叮咬、皮肤病∶五倍以上面积涂于患处周围。
设计家庭小药箱现在大多数家庭越来越注重成员自身的健康,俗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旦感觉身体有什么异样,便会在第一时间用一些自己所熟知的措施来进行自我预防。
所以,家庭小药箱成了家庭的必备,在药箱中准备一些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据已完成的家庭药箱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有家庭药箱或家里常备药品,以应对常见小病或者突发疾病。
总体看来,家庭药箱中的药品,除去一些病愈后未使用完的药品外,一般还应放入一些常用预防性药品。
家庭药箱调查结果显示,大多国人的备药习惯是,家庭常备药箱中占大比例的多为在自身发生一些疾病后未服用完的药品,这主要也是由于药品大剂量的客观因素造成的,而占很小比例的才是为了预防一些疾病而主动去购买的药品,这些药品主要是治疗常见的多发疾病或是家中有慢性病的患者。
其次,大多数居民的家庭常备药品中,常见疾病用药的储备比例最高,比如感冒药、止痛药等,这类药品可以说已经是家家必备;还占有很大比例的药品就是外用药了,比如创可贴、紫药水等,平常生活中的小创伤很难避免,常备这类药也符合大家的备药习惯。
其实,家庭药箱药品选用是门学问,必须遵循科学原则。
在经过国内权威的医药界专家、学者严格分析审核后,结合大部分家庭真实用药习惯,家庭药箱推荐常备药品将逐一浮出水面。
这些药品都是经过严格的审批,细致的考察,结合大众用药习惯,得出结论安全有效,非常值得大家采纳。
大家不妨参考以下药品做为自己的家庭小药箱常备药品进行储备:其他基本的医疗用品:体温表、小剪刀、创可贴、镊子、风油精、清凉油、消毒棉签、纱布、胶布等选择家庭备药应遵循的原则★家庭药箱常备药选择要适应家庭成员的需要,家庭常备药目的是应付急需和治疗一些常见小病,因此,选择药品品种要有的放矢,不宜盲目求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家庭药箱常备药药品的选择要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要及时地加以更新。
即使像预防感冒这样的常备药品,也不能一成不变,不能一年四季都用同一种药品治疗一种疾病。
设计一个家庭小药箱讲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活与健康》教材第五章“家庭护理与保健”,具体内容为“家庭小药箱的配置与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家庭小药箱的必要性、常见药品的分类及功能、家庭小药箱的配置原则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小药箱的必要性,掌握家庭小药箱的配置原则。
2. 学会区分常见药品的分类及功能,能够正确使用家庭常用药品。
3. 培养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家庭护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药品的分类及功能、家庭小药箱的配置原则。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家庭常用药品,培养自我保健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各类药品)、家庭小药箱。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个发生在家庭中的小故事,如家人突然发烧,家中没有合适的药品,引发学生对家庭小药箱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家庭小药箱的必要性,讲解药品的分类及功能。
阐述家庭小药箱的配置原则,强调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如何配置家庭小药箱,包括常用药品的种类及数量。
分析案例,让学生判断家庭小药箱配置是否合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合理的家庭小药箱配置清单。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5. 案例分享(5分钟)分享一些家庭护理成功案例,巩固所学知识。
强调家庭小药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药品的正确使用。
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家庭小药箱的必要性2. 常见药品分类及功能3. 家庭小药箱配置原则4.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合理的家庭小药箱配置清单。
感冒药:板蓝根、感冒灵颗粒等;消炎药:头孢、阿莫西林等;外用药:创可贴、碘伏、红药水等;肠胃药:胃舒平、蒙脱石散等;其他:体温计、棉签、纱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家庭小药箱的配置与应用。
第10 课:家庭小药箱和外出常备药之前看到网上有个「医生自创家庭药箱」,说是能解决80% 的儿童发热问题。
我特意去看了那个药单,里面除了常用的退烧药物,还有三种抗生素,两种化痰药,一些中药以及所谓提高儿童免疫力的药。
很巧的是,后来有个妈妈来医院咨询,孩子本来就是普通感冒,那位妈妈居然按照那个药单,前后给孩子吃了三种抗生素。
咱家里准备一些常用药没错,但怎么准备也是有讲究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家庭常备药和外出常用药。
关于家庭常备药,前面几节课我们都有讲到,这里我们再简单总结一下。
退烧如果宝宝发烧了,可以根据孩子月龄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鼻塞流鼻涕如果宝宝鼻塞、流鼻涕,生理海水盐鼻喷雾是个不错的选择。
腹泻如果宝宝拉肚子了,口服补盐液III 可以用来预防脱水,这就基本解决了90% 的问题。
然后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吃一些益生菌,其中比较推荐布拉氏酵母菌,也就是常说的名亿活。
便秘如果是便秘,可以选择乳果糖和开塞露,不过别太依赖药物治疗,调整饮食才是重中之重。
过敏要是过敏呢,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分别选择氯雷他定糖浆和西替利秦滴剂。
家庭常备药差不多就是以上这些,接下来要说的,也不能算是药,但家里或是外出的时候可以备着点。
皮肤护理先是用来护理皮肤的。
一种是低敏润肤霜,不管是用来对付湿疹,还是秋冬时的皮肤干燥,润肤霜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种是炉甘石,主要用来止痒。
比如宝宝被蚊子咬了、皮肤过敏痒痒的时候,都可以用。
当然了,如果你家宝宝得湿疹了,就要避免用炉甘石,否则可能会使湿疹更严重。
外伤然后再来说说外伤用药,其实就是常说的碘伏、碘伏棉签、创可贴、医用纱布及医用棉签等等。
要注意,这里说的是碘伏,不是酒精哦,碘伏不含酒精,很温和,而且碘伏棉签也比较卫生。
其他药品小伙伴最后就是一些辅助工具啦,相信很多爸妈也都买过,比如温度计、量杯、喂药器、药箱、医用绷带等等。
其中温度计,比较推荐电子温度计、耳温枪及额温枪,至于水银温度计,比较容易碎,打碎后呢,又可能造成汞中毒,不够安全,不太推荐使用。
4 家用药箱会整理内容解析总体概述1. 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常备药品的名称、对应症状、功效、使用方法等常识,认识到整理药箱对保护家人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定期整理家用药箱的习惯。
(2)掌握分类整理药箱的方法,学习清理和合理处置过期药品的方法,建立筹划和空间规划思维。
(3)强化爱劳动、爱家人的观念,提高安全用药、预防疾病的意识,从而倍加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可贵、健康的不易。
2. 教学内容《家用药箱会整理》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它通过整理与收纳这一日常生活劳动,帮助学生理解该项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的意义,发展初步的筹划意识,提高劳动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创新等积极的劳动精神。
本课是“专注劳动有匠心”单元的起始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体现课程回归生活,知识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思想。
本课先引导学生了解药品的储存条件,能看懂药品包装和说明书上的重要信息,掌握家用药箱药品的种类,认真梳理家用常备药品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建立家庭常备药的小档案;接着,课堂上重点引导学生动手整理药箱,学习分类整理、分类摆放,处理过期药品,药箱放置等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在展示交流、分析体会、拓展应用中,进一步了解用药知识,学会分类收纳,关注安全用药,用劳动和智慧为自己和家人服务。
栏目解析本栏目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家用药品分类存放的条件、分类的方法,指导学生读懂药品包装和说明书上的重要信息,以方便分类。
指导学生建立家庭常备药小档案,懂得有依据地整理与取舍,从而帮助学生为接下来的劳动实践打下基础。
提示了学生所需要的劳动场所以及师生需要准备的劳动材料和工具。
特别指出要留出活动操作演示空间,便于学生观察。
本劳动项目的重点部分,学生通过演练,动手实践整理药箱,认真学习掌握收纳整理技能,学会处理过期药品,以及药箱放置等的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健康、安全用药的理念,同时也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设计一个家庭小药箱讲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活技能教育》教材第五章《家庭生活小常识》中的第三节“家庭小药箱的配置与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家庭小药箱的定义、重要性、配置原则、常见药物介绍、使用注意事项及急救处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小药箱的概念、重要性及配置原则。
2. 使学生掌握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急救处理技巧。
3. 培养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小药箱的配置原则、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急救处理。
难点:如何根据家庭成员需求合理配置药物,正确使用药物及处理突发状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小药箱样品、各种常见药物、急救用品、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分组讨论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庭小药箱样品,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家庭小药箱的作用是什么?”2. 讲解:介绍家庭小药箱的定义、重要性、配置原则,结合PPT 展示常见药物及急救用品。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家庭成员需求,设计一个合理的家庭小药箱配置方案。
4. 举例讲解:以感冒药、创可贴为例,讲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家中常备的药物,并分享使用心得。
6. 急救处理:教授常见突发状况的急救处理方法,如:中暑、轻微烧伤、低血糖等。
六、板书设计1. 家庭小药箱的定义、重要性、配置原则。
2. 常见药物及急救用品。
3. 药物正确使用方法及急救处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家庭设计一个合理的家庭小药箱配置方案。
2. 答案:根据家庭成员需求,选择必备药物及急救用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和存储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急救处理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家庭保健的知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推荐阅读《家庭医疗保健手册》等书籍。
小康轩教材中班有用的药箱教案及课后反思设计意图:活动目标:1、懂得生病时要根据医生的诊断服药,不可以乱吃药。
2、通过在小医院的情境中互相讨论,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知道生不同的病要吃不同的药,不可以乱吃药。
4、知道药是治病的,认识几种常见的药品,并能对症下药。
活动准备:收集一些常见的药品:创口贴、红药水、板蓝根、感冒药、退热贴、眼药水等。
白大褂、听诊器。
配套课件:中班健康公开课课件《安全用药》PPTPPT课件重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用药常识。
2、难点:设计小药箱。
活动过程:1、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大森林里的小松鼠生病了肚子疼的厉害,于是它到森林小医院想找象医生看一看。
可是象医生去给小鹿做手术了没在办公室,只能请小猴子给它看病。
小猴子看着小松鼠难受的样子,便从药柜里拿了一盒药说上次我感冒时象医生就是给我吃这样的药,病就好了,现在,你把这个药吃下去,肚子就会舒服的。
提问:(1)小松鼠能吃这种药吗?为什么?幼:不能,因为吃药必须让大人看着。
幼:因为小猴子是感冒,小松鼠是肚子不舒服幼:吃下去会中毒的。
(2)你自己在家生病了能随便找药吃吗,应该怎么做?幼:不能,打给爸爸妈妈。
幼:叫自己认识的邻居带着去医院。
幼:打120。
小结:药物种类很多,每一种药都有不同的用法来治疗一个病。
2、认识几种常见的药品,并能对症下药。
知道生不同的病要吃不同的药,不可以乱吃药。
出示红药水、创口贴:这个红红的水有什么用?这个胶布又有什么用呢?(磕破皮擦的,贴伤口的。
)出示眼药水:这个小小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呀?有什么用?(眼睛不舒服时点的眼药水)3、知识竞答,帮助幼儿丰富有观的经验。
由教师出关于药品的是非题目,幼儿以举手表示“对”“错”如:咳嗽应该吃退烧药。
眼药水可以解除疲劳。
只要生病都可以吃感冒药。
4、幼儿共同讨论:乱吃药会怎么样?生病吃药时要注意些什么?(1)要听医生的话。
(2)吃药时要有大人帮助,小朋友不能自己拿药、自己吃药。
家庭急救药箱的分类为了积极有效地应对突发病症,家里应准备应急小药箱。
由于医学知识的普及,现在许多人都愿意“大病上医院,小病自己治”。
因此,家庭小药箱已成为居家必备,尤其是有老年人和儿童的家庭,如何科学合理地准备、使用家庭常用药品,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在非典之后,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一些体温计,特别是水银温度计和红外线耳温枪,请注意要遵守各种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血压计供测量血压之用,目前比较常见的是电子式和水银式血压计。
虽然水银式血压计的测量结果比较准确,但在操作上可能比较困难。
因此,建议优先使用通过检验的电子式血压计。
小型手电筒主要用来查看比较深的伤口或眼睛、喉咙、外耳道之类的问题,有时也可以用来检查瞳孔的大小、对光的反射等。
处理伤口或包扎的器具如镊子、绷带剪等。
剪纱布绷带的剪刀通常是钝头型设计,一般不会伤到皮肤,如果用一般的剪刀来代替,在使用时要格外注意安全问题。
镊子主要用于夹出异物,也建议选用钝头型设计的产品,以免操作不当造成进一步伤害。
消耗性器材过去的很多卫生器材都是大包装,采购起来比较划算,但是使用时不太方便,因为打开之后很快就不是无菌状态,反而比较浪费。
因此,建议使用小包装且经过无菌处理的器材。
在一般情况下,以下几种器材都是必须准备的,至于数量的多寡,可以按照家中人口、家中成员年龄和使用频率来决定。
消毒纱布供覆盖伤口之用,通常采用无菌包装,有多种面积的产品可供选择。
其中2寸纱布的使用频率最高,而较大的纱布可用于面积比较大的伤口。
绷带主要用途是把纱布等敷料固定在伤口上,分为各种宽度的产品,可以按照实际的用途来选购。
四肢或手指的伤害使用网带更方便,当然价钱也比较贵。
还有弹性绷带可用于伤肢加压、预防水肿等,可在医师建议下使用。
胶带用来固定敷料或绷带,像常见的3M纸胶带就是。
另外市面上还有减敏胶带,一般不会引起过敏,当然价格也更贵一些。
如果长期使用纸胶会发生皮肤痒或起疹子等情况,就可考虑使用减敏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