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正常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04 MB
- 文档页数:57
临床护理:分娩期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妊娠经过及既往分娩史、疾病史、心理状态。
2.评估生命体征、胎心、子宫收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膜情况。
3.观察胎盘剥离征象、软产道情况、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4.评估新生儿情况。
(二)操作要点。
1.鼓励产妇进食及适当活动。
2.协助产妇及时排便、排尿。
3.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适时胎心监护,适时肛查。
4.准备接生及新生儿所需物品。
5.协助胎儿娩出,行新生儿APgar评分。
6.协助娩出胎盘并检查是否完整。
7.胎儿娩出后及时给缩宫素。
8.检查软产道是否有损伤,必要时缝合会阴伤口
o(三)指导要点。
1.指导产妇配合呼吸减轻疼痛的方法。
2.指导分娩时的配合要点。
(四)注意事项。
1.重视产妇主诉,给予个性化、人性化的全面护理。
2.胎儿娩出后2h内应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情况,监测血压变化。
3.鼓励产妇产后尽早自行排尿。
主管护师-妇产科护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单选题]1.第二产程的常规护理内容不包括A.保持合适的体位B.每5~6分钟听一次胎心C.根据需要灌肠D.指导产妇使用腹压E.(江南博哥)准备会阴切开包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灌肠应该在第一产程进行,所以答案应选C。
掌握“专业实践能力-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第二产程妇女的观察及护理)”知识点[单选题]2.出生后多长时间内将正常新生儿裸体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A.30min内B.40min内C.50min内D.60min内E.70min内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早开奶:在出生1小时内,若新生儿无异常情况,应裸体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将新生儿放置于母亲的胸部进行早开奶30分钟。
掌握“专业实践能力-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第三产程妇女的观察及护理)”知识点[单选题]3.关于产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产程图的横坐标为临产时间B.纵坐标左侧为先露下降程度C.纵坐标右侧为宫口扩张程度D.第一产程的潜伏期包括规律宫缩期和加速期E.第一产程的活跃期包括最大加速期和减速期两期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产程图的纵坐标左侧为宫口扩张程度,右侧为先露下降程度,故选项B、C错误;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后者又包括加速期、最大加速期和减速期,故选项D、E错误;产程图的横坐标为临产时间,故选项A正确。
掌握“专业实践能力-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第一产程妇女的观察及护理)”知识点[单选题]4.某产妇顺利产下一女婴,护士为其断脐、处理呼吸道等立即护理后,30分钟内还应进行的是A.教会产妇正确母乳喂养的姿势B.协助母亲进行第一次哺乳C.为该女婴沐浴D.让该女婴游泳E.为该女婴测定血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新生儿与母亲早接触、早吸吮有利于母体产后的恢复。
掌握“专业实践能力-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第三产程妇女的观察及护理)”知识点[单选题]5.静注缩宫素时,下列哪项正确A.先加缩宫素入液体内B.先调好滴数,再加入缩宫素后摇匀C.滴注后30min到1h,再观察宫缩胎心D.500ml液体内可加入10U缩宫素E.子宫收缩过强时,应立即减慢缩宫素滴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由于孕妇对缩宫素的差异性很大,所以应先调好滴速,再把缩宫素加入,以免因一下子滴入过多引起宫缩过强。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三章第二节讲义1第三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第二节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本节考点:(1)枕先露的分娩机制(2)先兆临产(3)临产诊断(4)产程分期(5)产程护理一、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临床上枕左前位置最多见。
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以枕额径衔接。
经产妇多在分娩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2.下降:是指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
宫缩的压力迫使胎儿下降,下降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中,并与其他动作相伴随。
下降动作呈间歇性,宫缩时前进,间歇期少许退回。
临床上以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
胎头下降程度可通过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先露部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的关系来确定。
若先露部颅骨最低点在坐骨棘水平时以“O”表示,棘上1cm为“-1”,棘下1cm为“+1”,依此类推。
3.俯屈:胎头继续下降至骨盆底时,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骨遇到肛提肌及骨盆侧壁的阻力,借杠杆作用胎头进一步俯屈,使下颌接近胸部,由胎头衔接时的枕横径变为枕下前囟径,以适应产道的最小径线,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4.内旋转:胎头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称为内旋转。
当俯屈下降时,枕部受肛提肌的收缩力将胎头推向前方,使枕部向前旋转45°,即后囟转到耻骨弓下面,此时往往是在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
5.仰伸:完成内旋转后,胎头极度俯屈达到外阴部,腹压以及宫缩继续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
两者的共同作用使胎头沿骨盆轴下段向下前的方向转向前,胎头枕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胎头逐渐仰伸,胎头的顶、额、鼻、口、颌相继娩出。
第三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分娩:孕满28周后,胎儿及其附属物全部从母体排出的过程。
足月产:孕满37周而不满42周分娩者。
早产:孕满28周而不满37周分娩者。
过期产:孕满42周及以上分娩者。
例题:妊娠37周至不满42周间分娩者称为A.早产B.足月产C.难产D.过期产E.滞产[答疑编号5]『正确答案』B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本节考点:(1)产力(2)产道(3)胎儿(4)精神心理状态影响分娩的四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
若四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顺利经产道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
例题: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取决于A.产力、产道B.产道及胎儿的大小C.产力、产道与胎儿,包括胎位、胎儿大小及有无发育异常D.产力、产道及会阴盆底的情况E.产力、产道及胎儿大小[答疑编号5]『正确答案』C一、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为分娩的主要力量,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中,使子宫颈口开大,迫使胎儿下降娩出。
腹肌、膈肌和肛提肌在第二产程时起辅助作用。
(一)子宫收缩力:临产后的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①节律性:宫缩具有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常宫缩是子宫体部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
临产后随着产程进展,每次子宫收缩的强度由弱到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到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松弛。
如此反复,直至分娩全部结束。
在全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频率逐渐增加,强度逐渐加强,子宫腔内压力逐渐加大。
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30秒,间歇期约5~6分钟。
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
当宫口开全后,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60秒,间歇期可缩短至1~2分钟。
②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向中央集中,左右对称③极性: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
④缩复作用: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放松,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而较前略短。
初级护师-基础知识-妇产科护理学-第三单元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单选题]1.临产后的主要产力指的是O。
A.肛提肌收缩力B.子宫收缩力C.膈肌收缩力D.腹肌收缩力E.外(江南博哥)界的作用力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5娩时子宫肌产生规律性收缩称宫缩,是临产后的主要动力。
[单选题]2.胎儿枕下前因径是()。
A.两侧顶骨隆突之间B.由鼻根到枕骨隆突C.由前卤门中央到枕骨隆突下方D.由亥页骨下方中央到后卤门顶部E.由前卤门前端到枕骨大孔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枕下前卤径又称小斜径。
为前囱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为9∙5cm,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
[单选题]3.下列哪项是分娩正式发动的表现?()A.规律宫缩B.见红C.下腹隐痛D.胎膜早破E.胎儿下降感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时间5〜6分钟左右,是临产诊断标志。
BCE三项,见红、下腹隐痛及胎儿下降感为先兆临产症状。
D项,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易引发早产。
[单选题]4.子宫颈口开全指的是()。
A.宫口开大2cmB.宫口开大3cmC.宫口开大4cmD.宫口开大5cmE.宫口开大IOcm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子宫颈口开全指是指宫口开大IoCn1,表明第一产程结束。
[单选题]5.左枕前位时,胎头娩出后的第一个动作是()。
A.娩肩B.俯屈C.外旋转D.仰伸E.复位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胎头娩出后,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使胎头与胎肩成正常关系,称为复位。
胎肩在盆腔内继续下降,前(右)肩向母体前方旋转45°,使胎儿双肩径转成与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以适应出口前后径大于横径的特点。
[单选题]6.正常枕先露分娩时发生仰伸在()。
A.胎头在耻骨下露出时B.宫口开全C.胎头着冠时D.胎头拨露时E.后囱在耻骨下方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胎头枕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胎头逐渐仰伸,胎头的顶、额、鼻、口、颌相继娩出。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三章第一节讲义第三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本节考点:(1)产力(2)产道(3)胎儿(4)精神心理状态影响分娩的四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
若四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顺利经产道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
例题: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取决于A.产力、产道B.产道及胎儿的大小C.产力、产道与胎儿,包括胎位、胎儿大小及有无发育异常D.产力、产道及会阴盆底的情况E.产力、产道及胎儿大小[答疑编号500699030102]『正确答案』C一、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为分娩的主要力量,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中,使子宫颈口开大,迫使胎儿下降娩出。
腹肌、膈肌和肛提肌在第二产程时起辅助作用。
(一)子宫收缩力: 临产后的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①节律性:宫缩具有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常宫缩是子宫体部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
临产后随着产程进展,每次子宫收缩的强度由弱到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到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松弛。
如此反复,直至分娩全部结束。
在全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频率逐渐增加,强度逐渐加强,子宫腔内压力逐渐加大。
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30秒,间歇期约5~6分钟。
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
当宫口开全后,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60秒,间歇期可缩短至1~2分钟。
②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向中央集中,左右对称③极性: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
④缩复作用: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放松,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而较前略短。
(二)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 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正常分娩妇产科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妇产科护理学》第十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正常分娩的定义、分娩的三个阶段、产程的护理要点以及新生儿护理初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正常分娩的概念、分娩三个阶段的特点及护理要点。
2. 学会观察产程,能够为分娩期妇女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
3. 了解新生儿护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娩三个阶段的产程观察与护理要点,新生儿护理初步。
教学重点:正常分娩的定义,分娩期妇女的护理措施,新生儿的清洁、保暖和初步护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分娩模型、新生儿模型、产程图。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分娩护理操作包、新生儿护理操作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正常分娩的实况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分娩过程,引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正常分娩的定义、分娩三个阶段的特点、护理要点以及新生儿护理初步。
a. 第一阶段:宫缩期,讲解宫缩的规律、持续时间及间隔,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宫缩曲线。
b. 第二阶段:胎儿娩出期,介绍分娩过程中的技巧和护理措施,如呼吸调节、体位变换等。
c. 第三阶段:胎盘娩出期,讲解胎盘的娩出过程,强调观察胎盘完整性的重要性。
d. 新生儿护理初步,包括新生儿的清洁、保暖、初步护理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分娩案例,分析并讲解分娩期妇女的护理措施。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产程观察和新生儿护理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正常分娩的定义、分娩三个阶段的特点。
2.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要点。
3. 新生儿护理初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正常分娩的三个阶段及其护理要点,并说明新生儿护理初步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分娩期妇女的护理有了初步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分娩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法,提高护理技能。
妇产科护理学目录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1第二章妊娠生理、妊娠诊断、妊娠期母体变化7第三章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19第四章正常产褥期妇女的护理30第五章异常妊娠孕妇的护理39第六章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57第七章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66第八章分娩期并发症产妇的护理75第九章胎儿及新生儿异常的护理83第十章异常产褥妇女的护理89第十一章妇科护理病历课后作业90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妇女的护理92第十三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妇女的护理103第十四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妇女的护理113第十五章月经失调妇女的护理121第十六章妇科其他疾病妇女的护理128第十七章计划生育与妇女保健134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正常宫颈阴道部上皮为A.单层立方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C.复层柱状上皮D.复层鳞状上皮E.单层鳞状上皮2.成年妇女宫体与宫颈的比例为A.1:1B.1:2C.1:3D.2:1E.3:l3.骨盆最小平面横位是指A.入口前后径B.入口横径C.坐骨棘间径D.出口前后径E.坐骨结节间径4.正常非孕状态下的成人子宫宫腔容量约为A.5mlB.10mlC.15mlD.20mlE.25ml5.关于子宫峡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为子宫颈的一部分B.上端为组织学内口C.非孕时长度为1cmD.妊娠期变软不明显E.临产后形成子宫下段达脐平6.符合雌激素生理作用的是A.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B.使子宫内膜增生C.使宫颈黏液减少变稠,拉丝度减少D.使阴道上皮脱落加快E.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有升温作用7.女性,初潮13岁,月经规则,月经周期26天,排卵一般在月经周期的A.第5天B.第12天C.第14天D.第16天E.第19天8.使阴道上皮增生变厚从而增强抵抗病原菌侵入能力的激素是A.雌激素B.孕激素C.雄激素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黄体生成素9.下列不属于月经临床表现的是A.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提前或延后3天属于正常情况B.正常月经一般持续2~7天C.每次月经量一般为30~50mlD.多数妇女月经期无特殊症状,少数妇女可有下腹及腰骶部下坠感,一般不影响工作和学习E.月经血呈暗红色,血凝块状10.排卵后使基础体温升高0.3-0.5℃的激素是A.促卵泡素B.雌激素C.孕激素D.雄激素E.肾上腺素11.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主要受哪种激素的影响A.雌激素B.孕激素C.促卵泡素D.黄体生成素E.肾上腺皮质激素(12-15题)共用备选答案A.增殖期B.分泌期C.月经期D.月经周期E.排卵期12.两次月经第一日相间隔的时间是 D13.月经周期的第1-4天,称为 C14.月经周期的第5-14天,称为 A15.月经周期的第15-24天,称为 B(16~19题共用备选答案)A.主韧带B.阔韧带C.圆韧带D.宫骶韧带E.骶结节韧带16.起自子宫角前面,终止于大阴唇前端的韧带是 C 17.起自子宫侧缘,终止于骨盆壁的韧带是 B 18.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的韧带是 A 19.起自宫颈侧后方,终止于2、3骶椎前的韧带是 E (二)名词解释1.子宫峡部2.骨盆轴3.骨盆倾斜度4.月经5.月经周期6.围绝经期(三)填空题1.骨盆是由、及所组成。
初级护师-基础知识-妇产科护理学-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单选题]1.有关分娩机制的概念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俯屈:前因位置下降最低B.内旋转:前囱转向母体前方C.仰伸:须部紧贴胸部D(江南博哥).外旋转:胎头随肩胛的内旋转而外旋转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E.衔接:无论初产妇经产妇均在临产后衔接正确答案:D参考解俯屈时.,位置最低的不是前因。
故A错。
内旋转是后囱转至母体前方。
故B错。
仰伸是亥页部与胸部分开。
故C错。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故E错。
掌握对“基础知识-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枕先露的分娩机制)”知识点进行知^^点Ot⅛i题]2.有关软产道的组成,正确的是A.子宫体、子宫颈、阴道所组成的弯曲管道B.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所组成的弯曲管道C.子宫底、子宫体、宫颈、阴道所组成的弯曲管道D.子宫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所组成的弯曲管道E.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所组成的弯曲管道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和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
掌握对“基础知识-影响分娩的因素(产道)”知识点进行知识点。
[单选题]3.进入产程中的子宫收缩的特征,下列不正确的是A.收缩以子宫底部为最强烈,子宫下段收缩最弱B.宫缩具有对称性C.是不自主的节律性收缩D,子宫肌纤维在宫缩时变短变宽,间歇时松弛恢复如旧E.子宫收缩间隔越来越短,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子宫肌收缩与其他部位平滑肌或横纹肌不同,每次宫缩时,子宫肌纤维缩短变宽,宫缩后肌纤维虽又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此现象称为缩复作用。
掌握对“基础知识-影响分娩的因素(产力)”知识点进行知识点。
[单选题]4.胎儿双顶径是A.由前卤门中央到枕骨隆突下方B.由颁骨下方中央到后卤门顶部C.由鼻根到枕骨隆突D.两顶骨隆突之间E.由前卤门前端到枕骨大孔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双顶径: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临床以B型超声测此值判断胎儿大小。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1.《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妇产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中等职业卫生教育职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研究女性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妇女和胎儿、新生儿的生理、病理、心理变化,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对妇产科病人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一门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孕产妇、妇产科病人及新生儿实施整体护理,并初步具备开展妇女保健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
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宗旨,在临床实践中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同时与《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技术》等课程一起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为其今后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妇产科护理及母婴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前导课程:《德育》、《语文》、《体育与健康》以及护理人文学等公共必修课和《解剖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医学机能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专业1/ 23基础课;同期课程: 《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课;后续课程:《急救护理技术》、《临床实习》、《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二、课程基本理念《妇产科护理》是以妇产科护理岗位(群) 任职需求为前提,以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为标准,以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为主线,重在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妇产科护理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情景法、角色扮演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早熟悉临床环境和护理工作流程,为今后从事临床妇产科护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三章第二节讲义2第三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五、产程护理(一)第一产程妇女的观察和护理1.临床表现:(1)规律宫缩:产程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较短(约30秒),间歇期较长(约5~6分钟)。
随着产程进展,持续时间延长(约50~60秒),且强度不断增加,间歇期逐渐缩短(约2~3分钟)。
当宫口近开全时,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1分钟或以上,间歇期仅为1分钟或稍长。
(2)宫口扩张:可分为两期:潜伏期: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约需8h,超过16h称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平均需4h,超过8h称活跃期延长。
(3)胎先露下降(4)破膜:多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
正常羊水清,色淡黄,有时混有少量白色脂肪颗粒(胎脂)。
2.辅助检查:(1)胎儿监护仪:胎儿监护仪有外监护与内监护两种类型。
胎儿监护时,可描记宫缩曲线,可以看出宫缩强度、频率和每次宫缩持续时间,是较全面反映宫缩的客观指标。
临床上常用外监护,它属于宫外监护,是将测量宫缩强度的压力探头放置在宫体接近宫底部,以带子固定于产妇腹壁上,连续描记曲线30~40分钟,必要时可延长或重复数次。
内监护属于宫内监护,仅适应于胎膜已破,宫口扩张1cm,但容易引起宫腔内感染。
且价格较贵,一般很少用。
描记胎心曲线,多用于外监护,将测量胎心的探头放置于胎心音最响亮的部位,用带子固定于腹壁上,观察胎心率的变异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
此法因能判断胎儿在宫内的状况,故明显好于听诊器法。
(2)胎儿头皮血检查:第一产程时,正常胎儿头皮血pH应为7.25~7.35。
若pH小于7.25时,为酸中毒前期,应隔10分钟再重复检查一次;若pH小于7.20时,则为酸中毒;若pH持续下降或低于7.20时,应结合临床情况,立即终止妊娠,以挽救胎儿。
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待产环境:应提供安静无刺激性的环境,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