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836.00 KB
- 文档页数:59
高中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中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2.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二、能力目标1.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
2.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3.区分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目标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
2.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2.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举例分析说明。
2.父母对自己世界的影响。
【教学步骤】一、导入1.请看多媒体画面或张贴画:画面①,儿童跌倒,妈妈急忙扶起,呵护,询问。
画面②,父亲指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行事。
询问:画面①②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可能的回答:爱护、关心、体贴、教育……教师引导:本质是爱。
2.询问:能否列举若干父母爱自己的例子?生举例二至三个即可。
教师引导:上述都是具体可感的事例,那么,在理论上、哲学上,到底应该如何论述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艾·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
二、解题并介绍文章涉及的文化常识(知识目标)1.多媒体或者幻灯片展示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生于德国,1934年流亡美国。
他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撰写了大量著作,主要有《爱的艺术》《基督教义的发展》《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让人占优势》《为自己的人》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目录•课程引言•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父母与孩子互动中的爱•爱的教育与培养•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引言爱是一种基本情感,表现为关心、尊重、理解和支持。
爱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爱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精神支柱。
爱的定义与重要性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
父母的爱是长期的,从孩子出生到成长独立,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
父母的爱是全面的,不仅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更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成长发展。
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特殊性01020304帮助家长和孩子理解爱的本质,学会正确表达爱。
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亲子关系。
通过爱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责任心和感恩之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
课程目的与意义02父母对孩子的爱关心与照顾鼓励与支持陪伴与沟通爱的表现形式父母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确保孩子身体健康。
父母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陪伴孩子成长,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父母通过言语向孩子表达爱意,如“我爱你”、“我为你感到骄傲”等。
言语表达肢体接触行动支持父母通过拥抱、亲吻等肢体接触,传递温暖和安全感。
父母以实际行动支持孩子,如陪伴孩子参加活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等。
030201爱的传递方式爱的误区与正确做法误区过度溺爱、纵容孩子;只关注孩子成绩,忽略孩子情感需求;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孩子压力过大。
正确做法适度关爱,培养孩子独立性;关注孩子全面发展,包括情感、社交、心理等方面;设定合理期望,鼓励孩子努力进步。
03孩子对父母的爱爱的反馈与表达孩子的笑容和亲吻当孩子对父母露出笑容、亲吻父母时,这是他们对父母爱的最直接表达。
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孩子会主动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工作状况等,并尽自己所能为父母提供帮助和照顾。
部编版五上《父母的爱》优质课一等奖本文档旨在介绍以部编版五上教材中的《父母的爱》为主题的优质课程,该课程已获得一等奖。
课程概述该优质课程以《父母的爱》为教材内容,通过故事情节和相关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关怀。
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无私奉献的,懂得珍惜父母的辛勤付出。
-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懂得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和关心。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该优质课程围绕《父母的爱》展开,包括以下内容:1. 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理解剧情,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2.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做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3. 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如如何回报父母的爱和如何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通过展示有关故事情节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 提问引导: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评价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以下方面:-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题目,检测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 口头表达: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活动,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书面表达: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作文,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五上《父母的爱》优质课一等奖的简要介绍。
该课程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相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珍惜父母的爱,培养感恩之心。
学生在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方面也能得到提升。
该优质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均获得了一等奖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