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辛弃疾和辛
- 格式:ppt
- 大小:271.00 KB
- 文档页数:56
选择题宋代文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 A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2,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愈,柳宗元求通变的文学精神的人是(B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3,搜集校刻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集,对古文的承传起了积极作用的人是(C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4,《小畜集》的作者是(D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5,开创宋诗中学习杜甫的风气的人是(D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6,晚唐体的代表人物是( D).A,柳开B,田锡C,穆修D,林逋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出自林逋的诗歌(A ).A,《山园小梅》B,《戏答元珍》C,《东溪》D,《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8,提出了文章"传道而明心"的主张的人是(D).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9,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B ).A,"白体" B,"西昆体" C,"晚唐体" D,"江西诗派"10,西昆体与晚唐体的繁盛,均在(C )一朝.A,宋太宗B,宋徽宗C,宋真宗D,宋高宗11,西昆体诗人师法的对象是晚唐的(A )(近体律诗).A,李商隐B,贾岛C,姚合D,杜牧1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是(C ).A,柳开B,王禹偁C,欧阳修D,梅尧臣13,欧阳修的美学风格被称为"六一风神"所针对的文体是( B).A,诗歌B,散文C,词D,诗话14,欧阳修的诗歌长于七言古体,注重"以文为诗",其师法对象是(C ).A,柳宗元B,贾岛C,韩愈D,姚合15,下列诗歌中属于欧阳修的代表作有(A ).A,《戏答元珍》B,《东溪》C,《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D,《山园小梅》16,"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诗句是自梅尧臣的诗歌(B ).A,《戏答元珍》B,《东溪》C,《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D,《山园小梅》17,苏舜钦的诗风以豪犷雄放而超迈横绝为主要特色,其代表作是(C ).A,《戏答元珍》B,《东溪》C,《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D,《山园小梅》18,宋代"熙宁变法"的主将,论文以适用为本,长于议论说理的文学家是( ).A,梅尧臣B,苏轼C,欧阳修D,王安石19,被王安石称为"奇才",他的诗歌具有阔大而雄健的特色的诗人是(D ).A,王令B,苏轼C,欧阳修D,苏舜钦20,曾巩的文集名为( A).A,《元丰类稿》B,《西昆酬唱集》C,《嘉佑集》D,《栾城集》21,苏洵的文集名为(C ).A,《元丰类稿》B,《西昆酬唱集》C,《嘉佑集》D,《栾城集》22,苏辙的文集名为(D ).A,《元丰类稿》B,《西昆酬唱集》C,《嘉佑集》D,《栾城集》23,子瞻是(B )的字.A,苏洵B,苏轼C,苏辙D,苏舜钦24,苏轼在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时主考官为(A ).A,欧阳修B,王安石C,曾巩D,司马光25,"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出自苏轼的(D ). A,《书摩诘蓝田烟雨图》B,《桂枝香·金陵怀古》C,《六国论》D,《自题金山画像》26,苏轼的思想和创作个性真正树立起来是在贬谪(D )之后.A,密州B,黄州C,儋州D,惠州27,苏词最大的特色是(D ).A,"以赋为词" B,"以文为词" C,恪守词的传统D,"以诗为词"28,"苏黄"是苏轼在诗歌上与( A)的并称.A,山谷B,后山C,简斋D,诚斋29,江西诗派的宗主是(D ).A,吕本中B,陈师道C,陈与义D,黄庭坚30,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以学(C )为宗旨.A,苏轼B,杨亿C,杜甫D,陆游31,黄庭坚的词与( B)并称为"秦七黄九".A,东坡B,淮海C,稼轩D,易安32,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B ).A,陈师道B,杜甫C,陈与义D,黄庭坚33,提出"诗穷而后工"之说的人是(A ).A,欧阳修B,王安石C,梅尧臣D,苏舜钦35,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且也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来论诗人群体的人是(A ). A,吕本中B,陈师道C,陈与义D,黄庭坚36,在诗歌创作上提出"活法"说的人是( A).A,吕本中B,陈师道C,陈与义D,杨万里37,北宋时期以专工令词而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是( B).A,欧阳修B,晏殊C,柳永D,苏轼38,晏殊的词集名为(B ).A,《乐章集》B,《珠玉词》C,《东坡乐府》D,《小山词》39,慢词体制的开创者是(C ).A,欧阳修B,晏殊C,柳永D,苏轼40,柳永的词集名(A ).A,《乐章集》B,《珠玉词》C,《东坡乐府》D,《小山词》41,柳永慢词重要的创作特点是( A ).A,"以赋为词" B,"以文为词" C,恪守词的传统D,"以诗为词"42,秦观的词集名( A).A,《乐章集》B,《珠玉词》C,《淮海集》D,《小山词》43,《小山词》的作者是(B ).A,贺铸B,晏几道C,周邦彦D,柳永44,作词数量在北宋仅次于苏轼的词人是(A ).A,贺铸B,晏几道C,周邦彦D,柳永45,被陈廷焯,王国维称为是北宋词的集大成的词人是( C).A,贺铸B,晏几道C,周邦彦D,柳永46,李清照的词被称为( C).A,"小山体" B,"稼轩体" C,"易安体" D,"樵歌体"47,《樵歌》的作者是( B).A,贺铸B,朱敦儒C,周邦彦D,辛弃疾48,辛弃疾追忆当年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经历的词是(C).A,《清平乐》(茅檐低小) B,《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C,《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D,《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9,《稼轩词甲集》的编者是辛弃疾门人( B).A,刘过B,范开C,张元干D,张孝祥50,辛弃疾的词被称为(B ).A,"小山体" B,"稼轩体" C,"易安体" D,"樵歌体"51,张元干著有(D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2,张孝祥著有(C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3,陈亮著有(B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4,刘过著有(A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5,陆游年轻时曾从( B)学诗.A,吕本中B,曾几C,陈与义D,杨万里56,陆游的诗集名为( C).A,《入蜀记》B,《栾城集》C,《剑南诗稿》D,《元丰类稿》57,今存诗9200多首,也因此成为古代作家中最多产的诗人是(C ).A,白居易B,苏轼C,陆游D,杜甫58,《示儿》是(A )的绝笔诗.A,陆游B,陈亮C,刘过D,文天祥59,杨万里的诗被称为(A ).A,"诚斋体" B,"简斋体" C,"后山体" D,"后村体"60,著有《使金记事诗》72首绝句和《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的诗人是(B ). A,陆游B,范成大C,杨万里D,尤袤61,最能体现南宋散文繁荣状况,类似今之小品文的是(D ).A,议论文B,叙事文C,理学家的语录体文字D,笔记文62,清雅词派的开山人物是(B ).A,张炎B,姜夔C,吴文英D,史达祖63,姜夔词集名( C).A,《花外集》B,《梦窗词》C,《白石道人歌曲》D,《词源》64,评论姜夔词的特色是"清空","骚雅"出自张炎的(D ).A,《花外集》B,《梦窗词》C,《白石道人歌曲》D,《词源》65,存词数量在两宋词人中仅次于辛弃疾的词人是(C ).A,张炎B,姜夔C,吴文英D,史达祖66,史达祖的词集名为(C ).A,《山中白云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67,周密的词集名(B ).A,《山中白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68,王沂孙的词集名(D ).A,《山中白云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69,张炎的词集名(A).A,《山中白云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70,"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诗风的主要代表.他们都师法( D).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71,江湖诗派的宗师是(A ).A,刘克庄B,刘过C,刘辰翁D,陈起72,《江湖集》的刊刻者是(D ).A,刘克庄B,刘过C,刘辰翁D,陈起73,宋代理论性最强,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是严羽的(D ).A,《六一诗话》B,《岁寒堂诗话》C,《韵语阳秋》D,《沧浪诗话》74,《过零丁洋》和《正气歌》的作者是(D ).A,陆游B,范成大C,辛弃疾D,文天祥元代文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在辽代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诗人民族是(C )。
辛弃疾传原文及注释《辛弃疾传: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嘿,你知道辛弃疾吗?我要是说他可超级厉害,你肯定得点头。
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那时候的山东啊,已经被金兵占领了呢。
辛弃疾的爷爷辛赞可真是个有想法的人。
虽然在金兵的统治下,可他心里一直向着宋朝,还把恢复中原的希望都寄托在辛弃疾身上。
就好像把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种在辛弃疾的心里,就盼着这颗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把金兵都给赶跑。
辛弃疾打小就聪明伶俐,而且啊,他还特别勇敢。
他可不像那些只知道读书的文弱书生。
他呀,读书的时候就想着有一天能驰骋沙场,把失去的土地都给夺回来。
你想啊,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般的小孩可能只想着自己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可辛弃疾心里装的是整个国家呢。
辛弃疾长大了,那可真是个英雄模样。
他拉了一支队伍,这队伍里的人啊,都是和他一样怀着满腔热血的好汉。
他们就像一群勇猛的狼,随时准备冲向敌人的羊群。
辛弃疾带着他的队伍和金兵战斗,那战斗场面可激烈了。
辛弃疾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直直地刺向金兵的心脏。
我给你讲个他战斗中的事儿吧。
有一次,辛弃疾听说有个叛徒,这个叛徒投靠了金兵,还帮着金兵做坏事。
辛弃疾那个气啊,就像燃烧的火焰一样。
他想,这怎么能行呢?他就带着他的兄弟们,悄悄地摸到了叛徒的营地。
那叛徒还在做着美梦呢,以为自己能靠着金兵过上好日子。
辛弃疾和他的兄弟们一下子就冲了进去,就像一阵狂风席卷了整个营地。
叛徒被抓住的时候,估计都还没反应过来呢。
辛弃疾把叛徒带到了南方,交给了南宋朝廷。
这事儿一传开啊,大家都对辛弃疾竖起了大拇指,说他真是个英雄。
辛弃疾到了南方之后呢,他本以为南宋朝廷会重用他,让他继续去打金兵,收复北方的土地。
可是啊,南宋朝廷那些当官的,就像一群胆小的老鼠。
他们害怕金兵,只想着在南方过安稳日子。
辛弃疾可失望了,他就像一盆熊熊燃烧的炭火,被人泼了一盆冷水。
他多次给朝廷写建议,就像一个孩子急切地想把自己的好主意告诉大人一样。
他说咱们应该出兵北伐啊,咱们有这个实力的。
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宋史《辛弃疾传》原文: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澜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弃疾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
弃疾时年二十三。
孝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宋史《辛弃疾传》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
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
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辛弃疾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宋]辛弃疾千古李将***,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释】①作期同上。
此“漫兴三首”之三、上片平叙故实,以李广和李蔡作比,影射比附,借古喻今之意甚明。
下片自赋,一代英才志士,却归耕山林,锄草浇园,令人浩叹不已。
结韵语出《孟子》,而反其意用之,不惟愤懑之气溢于辞表,且是对朝廷用人***策的讽嘲。
②“千古”两句:言汉将李广英勇善战,功勋卓著。
据《史记·李将***列传》,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重伤被俘。
匈奴人置广于绳网上,行于两马之间。
广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
李将***:即李广,参见前《八声甘州》(“故将***饮罢夜归来”)。
③“李蔡”两句:言李广虽功勋卓著,却终无封侯之赏。
而李蔡人品不过下中,名声去李广甚远,却得以封侯赐邑,位至三公。
事见《史记·李将***列传》。
④芸草:锄草。
芸:同“耘”。
陈根:老根。
笕(jiǎn剪)竹添新瓦:剖开竹子,使成瓦状,以作引水之具。
笕:引水的长竹管。
此作动词用。
⑤“万一”两句:如朝廷诏令举荐“力田”,则非我莫属。
朝家:朝廷。
力田:选拔人才的科目。
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两科。
中选者受赏,并免除徭役。
舍我其谁也:除了我,还能是谁呢?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赏析】这首词被邓广铭收集在《稼轩词编年笺注》(编于光宗绍熙五年至宁宗嘉泰二年之间),这时辛弃疾正处于人生的低潮时期:因遭小人算计诬陷而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
这首《卜算子》就是他这时写成的。
题曰“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的`自我解嘲之作,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胸中有郁积,腹中有学养,一触即发,一发便妙,不可以寻常率笔目之。
此词通篇都是在发***治牢骚抒发自己在***治舞台上的失意,但上下两阕的表现形式互不相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⑾。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
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
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
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uō,胄:zhò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
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
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
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
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
第五编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共四节)名词解释:王荆公体:①王安石晚年的诗歌风格既清新闲适,又沉郁悲壮。
②主要是绝句,雅丽精绝,含蓄深婉,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简答: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①风格平易流畅,委屈婉转。
②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富有情感。
③含蓄蕴藉而又评议自然,富有诗味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①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变重情韵为重气格,开创了宋诗自具面目的时代。
②古体诗具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以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句子彻底的散行,长短句杂处,少用偶句,故意作的似对非对,造成散文调而非诗调,常用语助词,或散文式介词。
③取材广泛,命题新颖,以议论为诗。
④也具有平易的特色。
欧阳修诗歌的开拓性:①欧阳修体现了唐诗向宋诗的转变,既保留诗歌整齐凝练的传统,又使诗歌形式具有弹性,使诗的节奏、声律多变,语言自然流畅。
②建立了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①继承发展韩愈散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屈婉转的文章风格。
②欧阳修的赋开宋代文赋的先河,变骈偶对仗为骈散相间、奇偶错杂,既保持了伏体铺陈的特点,又使文章趋于舒缓。
③欧阳修散文的佳处,在于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常常从平易近人处入手,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写得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而又富有情感与诗味。
梅尧臣诗的题材及特点:①干涉政治,反应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的作品。
②写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
③风格平淡瘦劲,在看似无奇的描写中去体现着深刻隽永的思想感情。
苏舜钦诗歌的风格:①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以抒发郁结、语言明快豪迈。
②其诗歌的主要特色是豪犷雄放,笔力豪隽,超迈横绝。
③由于苏诗激情豪迈,故难免粗放,缺少含蓄隽永的韵味。
王安石散文的特点:①多有关政治教化适于世用之作。
②结构严谨语言朴素简洁而说理透彻,概括性强③笔力雄健,富有感情,文风峭刻。
第五编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共三节)名词解释:东坡体:苏诗有“东坡体”之称,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议论博辩,滔滔莽莽而才气纵横,既有出法度的新意和豪放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风格和磅礴的气势。
诗人辛弃疾和谁并称为苏辛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那么诗人辛弃疾和谁并称为苏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诗人辛弃疾和谁并称为苏辛,希望对你有帮助!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轼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苏轼和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是取苏轼的姓氏“苏”和辛弃疾的姓氏“辛”和在一起的。
这就有了“苏辛”,这个合称十分的好记。
而且一下子就可以想到“苏辛”的两个人是谁。
虽然“苏”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姓氏,不过说起在文学上名气大的,那自然就会马上想到苏轼这个人了。
“辛”这个姓氏本身就不常见,如果对于文坛有些了解的人,看到“辛”就会马上联想到辛弃疾。
苏轼和辛弃疾和称为“苏辛”,这是因为他们两个都是豪放派的词人,是豪放派词人中的领头人物。
原先的词要婉约的,后来才有了豪放的词,苏轼和辛弃疾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这两个人被合称“苏辛”,这是对双方的一种肯定,那么是谁提出了这个称号呢?是一个叫做高佑釲的人在他撰写的《陈其年湖海楼词序》中引用了顾咸三的一句话:“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这就使得“苏辛”这个称号被叫开了。
其实苏轼和辛弃疾不能单单说是对于豪放派的词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说是对整个词的发展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北宋的“苏”,一个南宋的“辛”,虽然没有相遇却因为自身的文学造诣而“走”到了一起,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缘分吧。
辛弃疾与陈亮的关系辛弃疾、陈亮两个男人之间的友谊一直被后人所羡慕,他们两个人都是生活在国家动荡不安,朝廷昏庸无能的南宋时期,他们都是主张北伐抗金,收复山河的著名词人,两个才华横溢的人一见面便惺惺惜相惜。
陈亮曾经在大雪的天气,从自己的家乡出发,沿途跋涉了八百多里地看望辛弃疾,辛弃疾生病卧床不起,看见陈亮到来,十分开心,身体也好了大半。
两个人在一起饮酒赋诗。
陈亮每日保持良好的饿作息习惯,晨起练舞,锻炼身体,本来辛弃疾已经被病痛折磨的不成样子,看见陈亮依然激情如旧,也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他的病也很快的就好了起来。
辛弃疾的生平事迹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将领。
作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辛弃疾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生平简介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为济南人。
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
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
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
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
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
词至此亦足矣。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