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观察的内容
- 格式:wps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内容
1.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指标的监测,以及观察病情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神志状态的观察:包括患者是否清醒,能否做出正确反应,有无精神异常等。
如出现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呼吸循环系统的观察:包括呼吸道通畅与否,呼吸音是否正常,有无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等。
4. 消化系统的观察:包括患者能否正常进食、消化道有无出血或者腹泻等情况,及时处理消化系统并发症。
5. 泌尿系统的观察:包括尿量、颜色等指标的监测,有无血尿或尿潴留等情况,及时处理泌尿系统并发症。
6. 皮肤黏膜的观察:包括皮肤黏膜的颜色、温度、湿度等指标的监测,有无皮肤黏膜损伤、感染等情况,及时处理皮肤黏膜并发症。
7. 其他全身系统的观察:包括肌肉、骨骼、神经、免疫系统等各个系统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是重要的临床工作之一,只有充分监测和处理患者的各项指标,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1 -。
护理工作中的病情观察与记录在护理工作中,病情观察与记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护士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参考,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
下面将从病情观察的重要性、观察的对象与内容、观察方法、记录的方式及要点、记录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谈论。
病情观察的重要性护士是医疗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员,负责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
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从而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观察的对象与内容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疼痛程度、排泄情况、饮食摄入、药物反应等。
只有全面观察,才能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观察方法护士在观察患者时需要细心耐心,注意观察患者的细微变化。
可以通过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来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言语、行为等来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
记录的方式及要点护士在观察完患者后需要将所得信息记录下来,以便医生分析和制定治疗方案。
记录内容要详细准确,包括时间、观察项目、发现情况、护理措施等。
记录时应准确描述患者的症状变化,不加主观评价。
记录的作用记录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记录的内容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参考,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变化,决定治疗方案。
同时,记录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持续性的护理,保证患者得到全面照顾。
总而言之,病情观察与记录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护士需要通过仔细观察与准确记录来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效果。
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观察能力和记录技巧,护士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服务。
护理工作中的病情观察与记录要点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记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医护人员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护理工作中病情观察与记录的要点。
一、患者基本信息记录在入院时,护士应当仔细记录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过敏史等。
在日常护理过程中,也要随时更新患者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生命体征观察记录护士需要每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生命体征的监测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记录时要准确无误,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三、症状观察记录除了生命体征,护士还需要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呼吸状况、皮肤颜色、精神状态等。
对于患有特殊症状的患者,还需要加强监测和记录,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四、患者体征观察记录除了一般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护士还需要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包括皮肤情况、口腔状态、肢体活动等。
对于患有伤口、溃疡等特殊情况的患者,还需要进行详细记录和观察。
五、排泄情况观察记录患者的排泄情况也是护理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护士需要记录患者的大小便情况,包括次数、量、性状等,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代谢情况和肾脏功能。
六、饮食摄入情况记录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也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点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护士需要记录患者的进食量、饮水量、饮食偏好等,及时发现患者的饮食问题并加以调整。
七、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也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点记录的内容之一。
护士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用药时间、剂量、途径等信息,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药物错误或滥用。
八、护理措施执行情况记录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措施执行情况也需要进行详细记录。
护士需要记录护理措施的执行时间、方法、效果等,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九、患者心理状况观察记录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恢复和治疗同样重要。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这些生命体征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护理决策至关重要。
特别需要注意病人的呼吸状况,如有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或突然停止呼吸等,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特别要关注病人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应等。
意识状态的改变可能暗示病情的恶化或并发症的发生,如脑梗塞、脑疝等。
必要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3.观察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模式: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呼吸机等设备,随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模式。
准确的监测结果对于调整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参数非常关键,以确保病人的呼吸功能得到充分支持。
4.观察病人的排尿情况:尿量的改变可能暗示肾功能受损或循环不稳定等问题。
特别要注意病人的尿量、尿色和尿频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5.观察病人的皮肤状况:危重病人往往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压疮。
要定期检查病人的皮肤,特别是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如脊椎、坐骨突等。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特殊的床垫和护理措施,预防和治疗压疮。
6.配合医生进行特殊治疗:危重病人常常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如氧疗、吸痰、中心静脉置管、胸腔引流等。
在进行这些治疗时,护士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7.给予注重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的代谢水平较高,需要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来满足能量需求和促进组织修复。
根据病人的情况,可以采取口服、静脉注射或其他途径给予营养支持,并定期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
8.给予心理支持:危重病人常常情绪低落、焦虑和恐惧,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鼓励。
护士可以通过与病人和家属交流,提供积极的言语和行动,帮助病人调整情绪和面对病情。
总之,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是医护人员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及时准确地观察和护理,可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的康复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病情观察的内容
胥旭军
(一)一般情况的观察
1、发育与体型发育状态通常以年龄与智力、体格成长状态(如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综合判断。
成人发育正常状态的判断指标常包括:头部的长度为身高的1/7—1/8;胸围约为身高的1/2;双上肢展开的长度约等于身高;坐高约等于下肢的长度。
体型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包括骨骼、肌肉的成长与脂肪分布的状态等。
临床上把成人的体型分为三种:匀称型(正力型):即身体各部分匀称适中。
瘦长型(无力型):身体瘦长,颈长肩窄,胸廓扁平,腹上角<90°。
矮胖型(超力型):身短粗壮,颈粗肩宽,胸廓宽厚,腹上角>90°。
2、饮食与营养状态饮食在疾病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并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食欲、食量、进食后反应、饮食习惯,有无特殊嗜好或偏食等情况。
营养状态通常可根据皮肤的光泽度、弹性,毛发指甲的润泽程度,皮下脂肪的丰满程度,肌肉的发育状况等综合判断。
营养状态与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和代谢等因素有关,是判断机体健康状况、疾病程度以及转归的重要指标之一。
临床上一般分为良好、中等和不良三个等级。
3、面容与表情疾病及情绪变化可引起面容与表情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健康的人表情自然、大方,神态安逸。
患病后,通常可表现为痛苦、忧虑、疲惫或烦躁等面容与表情。
某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特征性的面容与表情。
临床上常见的典型面容包括有:急性病容,表现为表情痛苦、面颊潮红、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口唇疱疹等,一般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的患者。
慢性病容,表现为面色苍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目光黯淡、消瘦无力等,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严重结核病等患者。
二尖瓣面容,表现为双颊紫红,口唇发绀,一般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贫血面容,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舌及结膜色淡,表情疲惫乏力,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患者。
除了以上这四种典型面容外,临床上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满月面容、脱水面容以及面具面容等。
4、体位体位是指身体在休息时所处的状态。
临床上常见的体位有: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患者的体位与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疾病可使患者采取不同的体位,有时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如:昏迷或极度衰竭的患者,由于不能自行调整或变换肢体的位置,呈被动卧位;胆石症、肠绞痛的患者,在腹痛发作时,常辗转反侧,坐卧不宁,患者常常采用强迫体位。
5、姿势与步态姿势即指一个人的举止状态,依靠骨骼、肌肉的紧张度来保持,并受健康状态及精神状态的影响。
健康成人躯干端正,肢体活动灵活自如。
患病时可以出现特殊的姿势。
步态是指一个人走动时所表现的姿态,年龄、是否受过训练等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步态。
常见的异常步态有:蹒跚步态、慌张步态、剪刀步态、间歇性跛行、保护性跛行等。
6、皮肤与黏膜皮肤、黏膜常可反映某些全身疾病的情况。
主要应观察其颜色、温度、湿度、弹性及有无出血、水肿、皮疹、皮下结节、囊肿等情况。
如贫血患者,其口唇、结膜、指甲苍白;肺心病、心力衰竭等缺氧患者,其口唇、面颊、鼻尖等部位发绀;热性病患者皮肤发红;休克患者皮肤湿冷;严重脱水、甲状腺
功能减退者,皮肤弹性差;心性水肿,可表现为下肢和全身水肿;肾性水肿,多于晨起眼睑、颜面水肿。
(二)生命体征的观察
生命体征的观察贯穿于对患者的护理的全过程,在患者病情观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受大脑皮质的控制和神经、体液的调节,保持其相对恒定。
当机体患病时,生命体征变化最为敏感,若体温不升多见于大出血休克患者;体温过高排除感染因素外,夏季应考虑是否因中暑所致;脉搏节律改变多为严重心脏病、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原因所致;出现周期性呼吸困难多为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引起;收缩压、舒张压持续升高,应警惕发生高血压危象。
(三)意识状态的观察
意识状态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是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正常人应表现为意识清晰,反应敏捷、准确,思维合理,情感活动正常,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判断力和定向力正常。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如何原因引起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损害时,都可出现意识障碍。
表现为对自身及外界环境的认识及记忆、思维、定向力、知觉、情感等精神活动的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
意识障碍一般可分为:
1、嗜睡是最轻度的意识障碍。
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语言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缓慢地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
2、意识模糊其程度较嗜睡深,表现为思维和语言的不连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或精神错乱。
3、昏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
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回答问题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即又进入熟睡状态。
4、昏迷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按其程度可分为: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
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可存在。
呼吸、心跳、血压无明显改变,可有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全身肌肉松弛,肢体呈弛缓状态,深浅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出现。
机体仅能维持循环与呼吸的最基本功能,呼吸不规则,血压可下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护理人员对意识状态的观察,可根据患者的语言反应,了解其思维、反应、情感活动、定向力等,必要时可通过一些神经反射,如观察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对强刺激(如疼痛)的反应、肢体活动等来判断其有无意识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程度。
临床上还可以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意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观察与测定。
GCS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运动反应三个子项目,使用时分别测量三个子项目并计分,然后再将各个项目的分值相加求其总和,即可得到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客观评分。
GCS量表总分范围为3—15分,15分表示正常,总分低于7分者为浅昏迷,低于3分者为深昏迷。
在使用GCS对患者进行测定时,必须以患者的最佳反应计分。
在对意识障碍患者进行观察时,同时还应对伴随症状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值、大小便、营养、水电解质、活动与睡眠的变化进行观察。
孔缩小,见于有机磷农药、氯丙嗪、吗啡中毒。
变大:瞳孔直径大于5mm称为瞳孔散大。
一侧瞳孔散大、固定,常提示同侧颅内血肿或脑肿瘤等颅内病变所致的小脑幕裂孔疝的发生。
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颠茄类药物中毒及濒死状态。
2、对光反应正常情况下,瞳孔对光反应灵敏,在光亮处瞳孔收缩,昏暗处瞳孔扩大。
如果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时,称瞳孔对光反应消失,一般见于危重或深昏迷患者。
(五)心理状态的观察
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一般心理状态和患病时特殊心理状态的整合,如一般心理状态中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认识状态、动机状态、意志状态,与患病的适宜状态、积极状态、主动的、自主状态、意识状态的统一。
因此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观察应从患者对健康的理解、对疾病的认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疾病和住院反应、价值观、信念等方面来观察其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情绪状态、感知情况等是否处于正常,是否出现记忆减退,思维混乱,反应迟钝,语言、行为异常情况及有无焦虑、恐惧、绝望、抑郁等情绪反应。
(六)特殊检查或药物治疗的观察
1.特殊检查或治疗后的观察在临床实际中,会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一些常规和特殊专科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胆囊造影、胃镜、腹腔镜检查,腰穿、胸穿、腹穿、骨穿等,这些检查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创伤,护士应重点掌握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倾听患者的主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如冠状动脉造影应根据采用的方法对患者的局部止血情况进行观察。
由于患者疾病治疗的需要,患者可能应用引流管,因此在引流期间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受压、引流不通畅的现象;引流袋(瓶)的位置等。
2.特殊药物治疗患者的观察药物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护士应注意观察其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如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应该注意血压的变化情况;应用止痛药应注意患者疼痛的规律和性质,用药后的止痛效果,如果药物具有成瘾性还应该注意使用的间隔等;某些化疗药物既要注意观察患者全身的反应。
(七)其他方面的观察
对患者除了以上的观察内容外,还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详见第六章第一节)以及患者的自理能力。
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可以有助于护士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同时协助分析患者疾病的状况。
自理能力可以通过量表的测定来确定患者的自理能力,如用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可评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生活料理、生活工具使用等。
用总的生活能力状态(TLS)评定患者的病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