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美国机场应急救援体系简易版
- 格式:docx
- 大小:59.47 KB
- 文档页数:16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应急救援体系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减少损失和恢复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国家由于其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应急救援体系。
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应急救援体系相对较为完善。
美国建立了以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实行“全危险”管理模式,即对所有可能的灾害和危机进行综合管理。
在联邦层面,FEMA 负责协调各部门和机构的应急行动,制定国家应急预案,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各州和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应急事务。
此外,美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应急救援队伍,包括专业消防队、警察部队、医疗急救队伍和志愿者组织等。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各部门和队伍之间密切协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日本是一个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其应急救援体系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日本建立了以中央防灾会议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制,该会议负责制定国家防灾基本计划和协调各部门的防灾工作。
在地方层面,都道府县和市町村都设立了防灾对策本部,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
日本还注重灾害预防和公众教育,通过普及防灾知识、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应急救援技术方面,日本拥有先进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建筑抗震技术和应急通信技术,为有效应对灾害提供了有力保障。
德国的应急救援体系强调“分级负责、协同应对”的原则。
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各州政府负责具体的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和组织应急演练等。
在应急响应时,按照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实行分级响应机制。
此外,德国还注重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应急救援行动,分享经验和技术。
美国应急指挥体系简介美国应急指挥体系简介美国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先进和成熟的应急管理机制。
美国于1979年成了国家应急管理署(FEMA,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y),专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9·11”之后,2003年美国在FEMA的基础上成了国土安全部(DHS,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重点加强了防恐反恐的职能,形成涵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
一、美国应急管理体制总体情况(一)联邦层面。
2004年美国发布了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和国家应急预案NRP(National Response Plan)。
NIMS是一个应急管理方法的模板性文件,适用于全国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NRP则是描述应急机制、指导如何应急的文件。
2008年1月,为更符合和体现其指导性目的,鼓励促进其他具体应急预案的完善,又将国家应急预案改进为国家应急框架。
NRF(National Response Framework)。
同年12月,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也进行了相应修订完善。
根据事件复杂性如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等,NIMS将突发事件分为五级,第五级为最轻微的事件,第一级为最严重的事件,如图1所示。
第五级和第四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为市县,由当地政府(县和市等)负责;第三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为州一级或者大城市,由州政府指挥协调处置;第二级和第一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为州一级或者国家层面,由州和/或联邦政府协同处置。
美国发布第五号总统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NIMS规定的原则和标准,促进各州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的一致性。
由于美国实行联邦制,NIMS的执行并不能强制,但是在美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产生的费用主要由联邦政府承担(一般可达75%以上甚至全部),州一级政府只需承担少量费用,而州政府要想从联邦政府拿到应急经费,就必须执行NIMS系统规定。
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简介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简介引言:随着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应急救援体系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美国作为国际上一支强大的力量,其应急救援体系得到了高度重视和不断完善。
本文将对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协同合作机制以及应急救援技术等方面。
一、组织机构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由多个机构组成,主要包括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国家应急行动中心(NEOC)、美国医疗援助队(DMAT)、洪水和灾害消除管理局(FHWA)等。
这些机构在应急救援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联邦应急管理局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应急部门,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灾害进行响应、恢复和预防。
FEMA负责协调、规划和实施各类紧急情况下的行动,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紧急情况等。
2. 国家应急行动中心(NEOC):国家应急行动中心是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应对紧急情况和危机事件的主要机构之一。
它负责收集、分析和传递相关信息,并协调各类救援行动。
该机构与各州和地方政府、军队、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国家组织合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一致。
3. 美国医疗援助队(DMAT):美国医疗援助队是由医疗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负责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医疗援助。
他们配备有专业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并随时行动,为灾区的受伤和疾病患者提供紧急医疗救援。
4. 洪水和灾害消除管理局(FHWA):洪水和灾害消除管理局负责规划和实施洪水预防、水资源管理和相关灾害管理工作。
该机构与各州和地方政府合作,制定相应的预警系统和紧急响应计划,减少和管理各种灾害所带来的影响。
二、人员组成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人员由各级政府、军队、医疗机构、志愿者组成。
他们的角色和职责包括灾害管理、紧急救援、医疗援助、后勤保障等。
1. 政府人员:美国联邦政府、各州和地方政府均设有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制定和实施各类应急救援计划。
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简介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11月28日至12月8日, 山东省民防考察团赴美国,先后到旧金山、华盛顿、纽约、洛杉矾等地,对美国民防建设情况进行考察。
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负责人贝克先生对山东省民防考察团表示热烈欢迎,委托国际关系办公室主任福兰克女士介绍了美国应急救援机构体系和救援方案,回答了有关提问,并陪同考察团参观了应急指挥中心,详细介绍了应急指挥程序、指挥手段、协同关系等情况。
之后,考察团对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进行了全面考察。
先后考察了郡应急救护中心、培训中心、应急救援队伍及各种装备。
另外;还考察了部分城市地铁、地下商场等地下开发利用项目。
经过考察了解到,当前美国民防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中国的人防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现将新的情况和信息介绍如下,以供借鉴。
美国应急救援体制”9.11”事件后,出于反恐斗争的需要,美国进十步完善了应急救援体制,加强了防范和协调能力,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其主要特征是: 组织体训组织体系严密,机构完备。
”9.11”事件之后,美国对反恐紧急事件的处理极为重视,把人为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救援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了紧急救援组织机构。
3月,美国新成立了联邦国上安全部,其目标是确保边境和运输安全、保护国家主要基础设施。
综合、分析情报,准备、培训、武装第一线的应急救援人员,管理紧急情况。
国土安全部下辖邦调查局、紧事务管理署、环境保护暑、移民局、海岸警卫队等22个部门。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统一管理全国的防灾救灾工作,其署长兼任国土安全部副部长,并直接对总统负责。
紧急事务管理署共有专业人员2600多人,后备人员4000人。
同时,在全国设立了IO个分局,每个分局负责3一7个州的紧急事务救援工作。
各州、市、郡都设立了紧急事务救援办公室,并在各地配备了许多合作救援机构和地震、医疗、消防、交通等各种相应的紧急救援分队。
如有紧急事件发生,逐级上报,直至总统,重大事件由总统发布命令实施指挥。
机场应急救援系统综述机场应急救援系统是机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对机场航空器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进行应急救援的一套系统。
机场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指挥中心、应急设施、应急装备和应急人员等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机场应急救援系统进行综述。
首先是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对机场应急救援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文件,是指导机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应急处置的依据。
应急预案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包括火灾、飞机事故、恐怖袭击等各种情况。
应急预案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人员组织、资源调配、救援措施等,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并有效处置。
其次是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指挥中心是机场应急救援系统的核心,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协调和监督中心。
中心设有指挥员和相关人员,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指挥和调度,协调各个部门和单位的救援工作。
中心配备有应急通信设备、指挥控制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等,能够实现实时监控和信息共享,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是应急设施。
机场应急设施是为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而建立的专用设施,包括消防设备、应急通道、疏散通道等。
消防设备主要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车等,用于对火灾等事故进行扑灭和救援。
应急通道和疏散通道则是为了方便人员的疏散和逃生而设置,能够在突发情况下及时疏散人员,降低伤亡。
第四是应急装备。
机场应急装备包括救援车辆、装备器材、救生设备等,能够在突发事件中提供救援和支持。
救援车辆主要包括救护车、消防车、救援车等,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抵达现场,并进行相应的救援工作。
装备器材包括氧气瓶、医疗设备、救生船等,能够在救援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最后是应急人员。
机场应急救援工作需要专业的应急人员,包括消防人员、医疗人员、救援人员等。
消防人员主要负责火灾扑灭和救援工作,医疗人员主要负责伤员的救治和急救工作,救援人员则主要负责营救被困人员和提供支持。
机场应急救援系统是机场建设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在突发情况下提供快速、有效的救援和支持。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透视美国机场应急救援体系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9406-54 透视美国机场应急救援体系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建立一套完善的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体系,可以对发生在机场和机场周边地区的民用航空器紧急事件及各类非航空器紧急事件进行快速有效的施救,减少各类紧急事件中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本文作者对美国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计划、消防设施设备、人员培训与演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希望所述能够对我国民用机场应急救援工作有所借鉴。
民用机场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参照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美国各个机场的救援工作同样借助于大量的社会力量,同时将救援系统纳入城市综合救援系统当中。
各个机场在消防和救援设备设施配备方面必须达到国际民航组织的最低标准,社会救援力量作为民航救援工作的补充。
机场和当地城市的互助协议主要规定城市救援系统向机场提供支援的具体程序,但不包括费用项,因为联邦法律规定在发生重大灾难事件时,社会和政府的救援力量有法律责任和义务无偿提供帮助。
在机场的综合演习和人员培训工作当中,各个机场外部单位救援人员参加平时的演习和培训工作,同时各个车辆上标有机场通讯频率和联系电话、联络人,以及行驶路线,在得到机场航空器紧急事件的通知之后,城市救援系统的消防、急救等车辆迅速到位,按照预定方案实施救援,各个救援单位的救援工作统一由救援现场指挥官指挥。
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是一个综合性机构,旨在保障航空领域的安全。
它由各种专业团队组成,包括飞行员、航空救援队、医疗人员和协调人员等,他们合作协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地提供救援服务。
一、组织架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组织架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飞行员:作为航空应急救援的核心部分,飞行员在紧急情况下承担起飞行任务,确保航空器的安全飞行。
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并具备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
2. 航空救援队:这是一支专业的救援队伍,由经过良好培训与装备的救援人员组成。
他们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抵达事故现场,进行伤员救援、人员疏散和灭火等工作。
3. 医疗人员: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中的医疗团队具备急救和紧急救治的能力。
他们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提供现场救治,并确保伤员在转运过程中得到及时的医疗支持。
4. 协调人员:这是航空应急救援的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各个团队的工作,并与地面指挥中心保持密切联系。
他们需要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并及时向各个团队传达指令。
二、工作流程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工作流程有以下几个步骤:1. 接警与调度:当接到紧急求援电话后,协调人员立即与飞行员、救援队和医疗人员取得联系,了解事故情况,并进行初步的调度安排。
2. 起飞与抵达:飞行员按照指令要求进行起飞,并通过现场指挥中心提供的导航信息迅速抵达事故现场。
3. 救援与转运:救援队和医疗人员在抵达事故现场后展开救援工作,包括伤员救治、人员疏散和灭火等。
同时,医疗人员需要评估伤员的状况,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紧急转运。
4. 沟通与协作:协调人员与地面指挥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传达现场情况,并根据需求调度附近的医疗机构提供支持。
5. 救援结束与报告:在确保事故现场安全后,救援队和医疗人员进行救援结束工作,并向协调人员提供相关报告。
三、挑战与展望然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航空事故的突发性和复杂性使得应急救援工作更加困难和危险。
其次,航空器数量的增加以及不同地域的应急救援协调,增加了协调和沟通的难度。
美国航空救援发展概述与启示航空救援不仅是一个国家实施民本思想的基本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公共服务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其关键是机制,核心在于立法,在一个完善的机制下,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各行各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救援资源,才能达到快速救援的目地.总体来说,航空救援工作需要国家专业化队伍和社会化力量相结合,需要军民结合,需要政府、企业与社会民众相结合.从全球范围来看,航空救援工作开展得相对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均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航空救援体系,制定了比较健全的航空救援制度,也配备了较为齐全的的航空救援装备,本文将针对最为发达的美国航空救援的历史、法规和制度建设、救援力量的构成、救援管理体系、救援人才培养、航空救援医疗发展、主要模式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一、美国航空救援一航空救援发展历史美国最早的航空救援实践开始于1969年Cowley通过军用直升机将休克病人快速转运到创伤中心.而美国第一个社会性质并以医院为中心的直升机医疗急救项目是1972年科罗拉多州的“Fighting for life”,以丹佛市的圣安东尼中位医院为基地,仅通过一架云雀直升机开展紧急医疗服务.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目前的航空救援服务非常发达,全美目前超过124000名个人、35000个企业和几乎所有中心城市的警察局、大医院和电视台都配备有直升机,并有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屋顶设置了直升机停机坪.其中可用于救援的直升机有近万架.据估算美国每年要进行40万架次直升机应急救援任务和大约10万至15万次固定翼医疗转运任务.二航空救援法规和制度建设11956年,美国颁布了全国搜索救援计划.计划确定美国空军为本土范围的陆上搜索执行机构,其他协调合作机构包括:空军救援协调中心AFRCC、联邦政府及各州搜救机构及其他搜救组织.21974年,美国制定了斯坦福减灾和紧急救助法案,该法案规定了12个领域的联邦应急计划,其中就包括航空应急救援领域.31998年,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布了有关利用直升机和旋翼机开展救灾的咨询通告.该咨询通告对直升机和旋翼机救灾涉及的计划制定、通信方式、着陆区条件等做了规定,为参与救灾的各类航空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42000年10月30日,美国国会修订的美国联邦灾难救济和突发事件救助法第34条规定,当遇到重大灾难时,总统可以命令所有联邦机构,无论有偿还是无偿,利用包括补给在内的各种资源来支援各州和地方政府的救援活动,其中也包括航空器.除了不断完善自身的体制建设处,美国对灾情汇集、灾情研判、救援指挥、乃至个人亲友安危等信息系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由于危机往往伴随商业通信系统失灵,FEMA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便与联勤总部Joint Chief of Staffs达成特别协议,以全套电子化的波音747飞机为空中指挥通信中心,充分利用大型运输飞行器作为重大自然灾害的指挥平台,使救援实现信息化与动态化.三航空救援力量的构成1、美国空军美国于1956年颁布的全国搜索救援计划中明确规定,美国空军为本土范围的陆上航空搜救执行机构,通过空军救援协调中心AFRCC协调政府、军方、各州搜救机构和拥有航空能力的企业、组织.美国空军有现役官兵330159名,68872名后各队员,装备了5573架有人驾驶飞机,180架无人机,216架直升机2架贝尔AH一1S,2架HH—lH,20架UH一1H,4架TH—1H,15架HH—lN,44架UH一1N,20架CV一22,7架TH一53A,89架HH-一60G,13架MH一60G,除了2402架战斗机,182架轰炸机,360架攻击机外,其余3025架各类飞机和直升机基本上都可用于航空救援.除此之外,还可根据需要调用陆军5205架直升机,海军陆战队795架直升机,海军460架直升机的部分装备用于航空救援.2、美国海岸警卫队美国海岸警卫队是美国的一个特殊兵种,它执行救生、保护国家财产、执行法律、实施科学调查和保卫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任务,是美国的一支重要的救援力量.有现役官兵42000名,预备役官兵7500名,辅助人员29OOO名,民间雇员7700名.装备有213架飞机,其中运输和巡逻机68架,直升机145架.具体型号和装各量为:27架HC-130、35架Hu-25A、3架HC—144A、1架C一37A、1架c-143A、l架RG 一8A运输机和巡逻机;35架HH一60J、102架HH一65、8架MH一68A109E直升机.3、民用航空巡逻队在美国民间组织,还有一支着名的民间空中巡逻队,它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由56000多名民间飞行员和军校学生组成,l600多个地区性机构遍布美国各州,拥有535架轻型飞机cesslna172和Cessna182居多,还包括Gippsland的GA8、Cessna206、Maule的MT-235等,并且志愿者拥有的4300架各类飞机也可参加搜索救援服务.是美国空军的一支辅助力量,主要用于空中搜索救援服务,宇航教育和学员培训等.该组织1941年由吉尔·罗伯·威尔森Gill Robb Wilson和纽约市长菲奥雷洛·拉瓜迪亚Fiorello LaGuardia组织成立.其总部设在亚拉巴马州的麦克斯维尔空军基地,有世界上最大的单发飞机机队,他们平均每年营救75人.4、各州的航空救援力量美国各州除了有空军、海岸警卫队,民用航空巡逻队驻扎的空中救援力量外,还拥有自己的空中搜救队伍.如弗吉尼亚警察航空队就拥有4架Bell407、l架BK117、2架BO105直升机和4架Cessnal82固定翼飞机.5、其他社会航空救援力量其他的航空救援力量包括大型医院配备的直升机,大企业拥有的飞机,私人飞机等.由于美国通用航空产业十分发达,大量的个人、企业都拥有包括直升机在内的各种通用飞机,仅纽约市民用直升机保有量就超过2000架.这也是一支非常强大的航空救援力量.四航空救援管理体系美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层级,即联邦政府、州、地方.各层级的公共危机处置计划由紧急情况管理机关、警察、消防、农业、交通、国防、劳工、司法、红十字会等27个部门共同制定.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按不同类型,由一个部门主要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实施,可突破地区界限统一行动.每个层级的政府都设有公共危机事件处理指挥中心,有的单独设立,有的设在警察局,有的设在消防局.不管机构设在哪里,一旦发生公共危机事件,都由指挥中心协调有关部门一起实施.当事件规模比较大,超出了地方政府的处置能力时,当地政府可向州政府报告请求协助解决.州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启动各州制定的预案,调动本州的力量和资源协助处理.如果预计本州范围内的力量和资源无法解决问题,州政府可向美国联邦公共危机事务管理署驻地区指挥官请求协助,由该指挥官负责协助处置.地区指挥官如认为需要请求联邦政府采取行动,则向联邦紧急救援署长报告,联邦救援署长建议总统宣布启动灾害紧急救援预案,进入紧急状态.联邦政府会依据联邦应急计划,实施跨地区、跨州的指挥行动,向受援地区提供人力、技术、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五航空救援人才培养美国对于专业化的救援人员的培养一向予以高度重视,非常强调人员与装备的协同,为此美国不仅成立专门的高等学校,还在许多综合类的大学开设了应急管理、应急救援等相关学科课程.搜救学院的课程目标有一个切实的基准:遇险人员要救出93%;受到威胁的财产要救出85%.在收到国家应急反应系统NDRS的通知后,海岸警卫队搜救小组应在30分钟内准备完毕,2小时候内到达出事地点,其中主要的救援方式为航空救援.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美国通过各种灾难电影和主流媒体,树立了救援人员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英雄形象,培育了青少年勇于施救、勇于承担救援责任的意识.在美国,实施航空应急救援行动的各类飞行员、救生员的物质待遇较民航飞行员低,但其可以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加优厚的福利保障,因此航空应急救援人员、消防队员以及警察在美国社会的很多场合被称为“人民的保姆”.六航空医疗发展上世界70年代初,美国即开始使用直升机抢救运输伤员,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美国的航空医疗服务已非常发达.美国人民可以从事故现场直接打免费提出请求,在20—40分钟内即可组队出发,紧急情况下,无论伤病员有无支付能力均进行空中运送.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医疗中心的直升机空中医疗救护机构,就使用两架“云雀”直升机在德克萨斯州执行任务,服务范围是以德克萨斯州医疗中心起半径210公里以内的地域.直升机由航空医疗服务公司操作,24小时应召,能在很短时间内起飞,每次带1名医生、1名护士以及抢救设备.而在政府提供的紧急医疗救助支持外,也允许社会团体和商业公司参与紧急医疗救援直升机服务.例如,美国医疗服务市场5大公司之一的AM公司,其拥有50架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航空器分布在全国24个基地,自1980年到2005年已完成20余万次空中医疗飞行.AM公司的核心业务有三种:第一,特色医院的空中医疗服务.第二是社区开展飞行服务,由AM承担全部医疗服务,但由病人或保险公司支付服务费用.第三是改装医用直升机.七美国航空医疗三大模式美国航空医疗救援采用商业模式运作,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医院主导模式、公共服务模式和社区主导模式.1、医院主导模式传统的以医院为主导的模式中通常会有赞助医院,再由该医院雇佣一个持有FAA认证的Part135直升机运营商,由该运营商负责管理直升机紧急医疗服务中的所有飞行相关事务,运营商须自备1架直升机、若干飞行员和机械师.医疗团队通常是医院雇员,一般是由急救医师和危重病护士组成.直升机一般停落在该医院,医院按照约定须每月向直升机运营商支付一笔底薪,每执行一次飞行任务再额外支付费用.这种项目大多是非盈利性质,医院会向当事方收取一定的转运服务费用.这种以医院为主导的传统模式在上世纪70年代直升机紧急医疗服务HEMS刚起步时最为常用,且直到90年代末期仍是最常用的模式.2、公共服务模式公共服务模式也称为政府主导模式,由政府机构如警署或其他公共安全机构主管紧急医疗服务项目.这些机构提供的紧急医疗服务项目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所雇医护队伍水平也有差别,但此模式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要素,即基本“公共服务”这个宗旨,一般不向病人收取直升机紧急医疗转运费用.3、社区主导模式社区主导模式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直升机紧急医疗服务模式.在该模式下,Part135直升机运营商全盘经营直升机紧急医疗服务,包括购买或者租赁直升机、雇佣飞行员及医疗团队等.尽管该模式的服务提供方会与当地数家医院保持接收病人方面的合作,但它从不隶属于任何一家医院.由飞机运营商直接向病人的保险公司收取医疗转运费用,而医院则通常不参与这一过程.八美国航空救援辅助设备1、直升机紧急转运点研究表美国发布了2014年美国相邻区域直升机紧急转运点研究表,通过这份表格清单,可以清楚地研究美国各州所共同拥有的紧急直升机服务点都有哪些,处于什么状态,以及其具体位置.在这份清单的前言中写到:此清单之意图旨在提高各州对共有直升机资源的利用能力,这些资源可被事故管理组、区域协调中心、森林保护署所共有.2、急救地图急救地图是由美国创伤协会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的成果.使用者可通过此地图深度了解美国任何一个州急救中心的详细信息,以及乘坐救护车或直升机达到这些急救中心的具体时间,最大限度保证急救效率.美国创伤协会还开发了急救地图的应用软件,让人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与此同时,该地图还具有导航、输出和搜索等功能.3、其他近年来在美国,许多飞行技术,如夜视仪NVS及增强视景系统,雷达测高仪、GPS 定位、卫星跟踪及最新应用的直升机地形预警系统HTAWS,经过改进被应用到许多航空紧急医疗服务的运营中.二、国外航空救援体系建设的启示从国外航空救援体系建设的经验来看,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航空产业发展是国家救援体系的重要支撑,发达国家在战略上重视航空产业的发展,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以国家意志推动并组织实施,走出一条军民结合、平灾结合、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路子.2、航空产业发展是航空救援的物质基础,航空救援体系建设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发挥和提高国家航空工业的能力与水平,才能够满足各类航空救援需求.3、航空救援保障条件建设是航空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机场的布局与建设、飞行器的综合保障、健全的飞行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等是实现航空救援体系建设必不可少的配套条件.4、完善和优化空域管理机制.建成能满足各类飞行活动的成熟空域管理体系,按照不同空域的交通繁忙程度和飞行类型进行科学管理,除了一些重要的空域管制区外,低空空域开放,不但能极大地促进航空救援装备和力量的发展,同时也将大大提升航空救援响应速度.三、结语近几年,我国航空救援体系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近海区域的航空救援已趋于常态化,政府也在加快步伐,将航空救援产业纳入了“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航空救援事业一定能形成较为完整的救援体系,并服务于民.。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编订:XXXXXXXX20XX年XX月XX日透视美国机场应急救援体系简易版透视美国机场应急救援体系简易版温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应用在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建立一套完善的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体系,可以对发生在机场和机场周边地区的民用航空器紧急事件及各类非航空器紧急事件进行快速有效的施救,减少各类紧急事件中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本文作者对美国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计划、消防设施设备、人员培训与演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希望所述能够对我国民用机场应急救援工作有所借鉴。
民用机场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参照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美国各个机场的救援工作同样借助于大量的社会力量,同时将救援系统纳入城市综合救援系统当中。
各个机场在消防和救援设备设施配备方面必须达到国际民航组织的最低标准,社会救援力量作为民航救援工作的补充。
机场和当地城市的互助协议主要规定城市救援系统向机场提供支援的具体程序,但不包括费用项,因为联邦法律规定在发生重大灾难事件时,社会和政府的救援力量有法律责任和义务无偿提供帮助。
在机场的综合演习和人员培训工作当中,各个机场外部单位救援人员参加平时的演习和培训工作,同时各个车辆上标有机场通讯频率和联系电话、联络人,以及行驶路线,在得到机场航空器紧急事件的通知之后,城市救援系统的消防、急救等车辆迅速到位,按照预定方案实施救援,各个救援单位的救援工作统一由救援现场指挥官指挥。
同我国目前各个机场消防与救援力量不同,美国机场的消防人员一般负责航空器、建筑物的消防和现场伤员的紧急救护,所有的消防人员都经过紧急救护培训,机场配备很少的专职医护人员。
在应急救援现场,专职医生负责对伤员进行伤情分类,社会急救单位负责完成伤员的院前急救和伤员转运工作。
航空器在机场内部发生紧急事件,一般都会影响到机场的正常运行,为了尽快恢复机场正常运行,在完成紧急救援和必要的现场调查之后,必须恢复现场,包括搬移航空器。
美国各个民用机场一般要求使用本机场的各个航空公司必须具备搬移航空器的能力,机场当局不负责航空器的搬移工作,搬移残损航空器一般由专业公司完成。
在美国某些机场还出现了由一家或者几家航空公司为主,所有航空公司共同按照航班比例出资建立的非盈利航空器搬移公司。
机场应急计划在过去的十几年和未来的5年规划当中,FAA每年有100亿美元的预算对国内的各类机场进行财政支持,这些接受FAA财政支持的机场,机场的使用手册和应急计划必须得到FAA 的批准。
美国FAA通过颁发咨询通告,对机场应急计划的格式和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各个机场一般按照咨询通告的要求制定应急计划,并报FAA地方办公室批准。
在应急计划当中,美国各个机场一般首先规定各个部门在各种紧急事件中的救援职责,然后根据本地区机场可能出现的航空器紧急事件、自然灾害、非航空器紧急事件的类型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同时,在日常演习当中及时发现问题,对现有应急计划进行完善和修订。
目前美国的机场应急救援工作实行分级指挥系统,即现场指挥官只与下一层的5个部门(消防、医疗、安全、信息、联络)的现场指挥或负责人通话,而每一部门的指挥人员也只与其下一层的负责人联络。
在实际救援现场,首先由快速到达现场的,通常是消防分队的分队长负责消防和救援工作,在机场总指挥到场之后再将指挥权移交给机场总指挥。
明确指挥权问题对于各个救援部门能否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具有关键作用。
民用机场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国际民航组织在《机场勤务手册》中,按照在机场运行的航空器机身的宽度和长度对机场的消防车辆提出了要求。
美国各商业运行机场必须符合FAR-139FS(联邦航空法规-139部飞行标准)规定的该机场运行等级的最低救援设施标准和人员要求,不允许通过和社会各种机构协议方式来满足条件,不能满足条件的机场不得运行或者降低运行等级来运行。
FAA曾经颁发过两个咨询通告,分别为“消防车辆设计规范”和“机场消防剂要求”,对消防车辆作出了详细规定。
美国各个大型运输机场的消防装备一般都比较完善,包括消防车辆、通讯照明车辆、破拆车、动力工具和人员防护服、呼吸器等,但是消防战斗员一般较为短缺。
国际民航组织要求,在最佳能见度和道面条件下,消防车辆在机场内部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这样就要求这些大型机场建立卫星消防站来满足快速反应时间的标准。
例如,达拉斯国际机场目前共有4个消防站,并正在建设第5个消防站,有16台消防车,4辆复苏型救护车,1台移动式防生化消毒车,3部急救器材运输车,配备有担架、尸体袋、夹板、复苏器、药品、捡伤分类区域标志及伤情分类标签。
在水上救援的要求方面,FAA要求如果机场8公里范围以内存在0.6平方公里的水域,机场必须建立一套水上救援和消防体系,这样在美国某些机场还要配备消防船只、快艇、水上起重设备,以及海事通讯系统等。
美国各个机场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应用到应急救援工作当中去,例如新型通信指挥车、生化危险品处理装备、爆炸物处置机器人等。
这些设备为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有利于保护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机场应急救援工作的培训和演练机场应急救援工作涉及多个单位、多种专业,救援指挥人员、专业救援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救援效果,因此美国机场均配备有消防人员技能训练设备和场地,消防人员每年要进行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其培训工作由州政府或联邦政府组织,消防人员都要经过40学时以上的医护救援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放急救员资格证书,方可从事消防救援工作。
以达拉斯机场的消防和救援培训设施为例,机场内部的5个消防站各自有专业侧重,消防培训设施包括模拟飞机外部起火、各个发动机起火和飞机内部火灾的模拟系统,以及包括生化危险品消毒系统和爆炸物处理系统在内的针对各种紧急事件的装备,可以培训消防战斗员、指挥员等。
按照FAR-139FS规定,各机场每3年进行1次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演练的目的为检验机场应急计划的实施情况,着重对指挥系统、部门协调、通信系统、装备能力等环节进行评估。
FAA的地区办公室和驻机场观察员负责对全国机场的综合演练给予评估,FAA和机场当局将综合演练作为检验手段,尽可能地发现存在于各个环节中的问题而加以修改和完善,以确保实战中可以发挥最大作用。
目前,美国各个机场的应急计划中一般都规定,在地理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急救援工作按照“标准救援模式”开展工作。
因此,应急救援演习也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的,机场各个应急救援部门在得到通知后,立即到现场开展救援和消防工作;机场医疗急救、消防、保安、空管等各个部门,以及协作单位的各种车辆、人员在现场总指挥的指挥下,按照机场应急计划中关于航空器紧急事件的救援预案,到场后按照指定位置开展救援工作。
在这种救援模式当中,消防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和消防工作,现场医护人员对伤员分类,进行标示和挂签后通过救援“走廊”将伤员分为紧急救治(重伤)、稍后救治(轻伤)、简单救治(自行走动)和死亡四类,在指定位置进行救治和处理,随后由机场和地方急救车辆分类送到各个医院救治。
参加救援的各个部门的车辆统一由机场现场指挥负责指挥。
机场在日常培训和演习过程中,对协作单位的人员进行培训。
协作单位和机场应急救援部门之间的通讯方式每月检查一次,同时机场对进入机场内部的车辆和人员提供引导,以便于协作单位的车辆能够及时地开展救援工作。
演练开始之后,机场当局立即派人与红十字会组成旅客家属接待中心,对未受伤乘客和遇难者家属提供关怀和照顾。
所有有关飞机失事的信息由指定人员对外发布。
演练进程中,FAA官员对救援的各个环节对照FAR-139FS及机场应急救援评估表逐项进行评估,并对重要环节保存影像档案,当演练结束后向机场当局通报评估结果。
此外,机场当局每月还进行1次桌面演练。
机场进行应急救援演练,首要的目的是检验已制定的机场应急计划和各部门制订的实施预案,重点在于指挥系统、通信系统和装备能力等。
根据演练评估结论,予以修改和完善。
若机场应急救援力量不足以满足机场运行等级的需要,FAA则根据FAR-139FS的规定相应降低机场运行等级。
关于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体系的思考(一)完善我国机场目前现有的应急计划20xx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规则颁布之后,各个机场基本上完成了本机场的应急救援计划。
机场应急计划是机场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保证机场应急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于发生紧急事件后的有效救援是十分必要的。
应急救援计划中规定的现场指挥权、救援程序和救援通信联络方式等问题,应当按照民航总局90号令的内容加以明确,各个机场应当根据本机场的实际情况对应急计划加以优化。
(二)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机场现场指挥人员、消防人员、医护人员的应急救援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够有效施救,同时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目前,美国具备20多个应急救援培训中心,在亚洲地区,新加坡民航学院重点培训机场应急救援人员。
因此建议与这些国外培训机构合作,对我国各个机场的应急救援专业指挥人员进行培训,也可以采取国内、国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保证各个机场的消防救援设备设施满足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和我国的民航行业标准我国各个机场在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设施时,应当同时考虑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和我国的民航行业标准。
国际民航组织的推荐措施中是按照使用本机场的最大航空器机身的宽度和长度来确定消防车辆的数量,我国在1993年颁布的民航行业标准中,消防救援设备设施是按照飞行区的技术等级和旅客年吞吐量来确定消防、救援车辆数量,这两个标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
同时,各个机场应当关注我国即将出台的国家标准,例如急救车设备配备标准等,保证我国民用运输机场运行的法规符合性。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