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讲义--专题5 光学、热学、声学专项突破试题典型例题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2
光现象典型例题剖析【例题1】2.(2011浙江温州,第10题)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反射原理来解释的是【例题2】8.(2011江苏扬州,第15题)如图,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 °,折射角是 °【例题3】1.(2011年山西省第37题)小豪用如图10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2)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 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造成的;(3)如果将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 。
【例题4】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 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热和能典型例题剖析【例题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 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最新人教版初三物理中考备考复习计划与策略一、指导思想初三物理复习围绕着《考试说明》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教材、指导丛书为具体内容的指导思想,带领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总复习。
将复习环节分为三轮:第一轮是章节复习,过好教材关、夯实基础,涵盖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争“一分也不丢”;第二轮是专题式复习,重视知识的把握与整合;第三轮是综合模拟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主要是激活思维。
二、基本原则物理中考复习备考遵循以下三项原则:1、准确把握命题方向。
明确范围和考点对于复习来说是首要的工作,指导学生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思考怎样复习并找出一种最佳的复习方法。
老师作为引导者,使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
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2、立足课本——熟练掌握知识内核。
复习以课本为依托,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
3、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延伸与运用。
三、复习策略1、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坚持学生讨论、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要求师生互动。
2、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强调学习的意义,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对历年的中考信息进行多渠道收集,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4、加强培优帮困,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提出明确的复习任务,让学生学起来更有针对性。
课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
四、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初二教学主要是力学、热学、光学等部分,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三分之二的比例,非常重要,可是,本届学生在初二时对于学习物理的热情不足,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有问题,出现了写作业应付、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
因此初二的物理知识非常不扎实;到了初三的电学,学生学起来就很吃力。
通过复习,要使学生重新熟悉初中物理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新形势下需要的各种技能。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学案学员编号:年级:初二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类型复习提高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常考压轴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2018年月日教学内容声学一、选择题1.提琴表演时,演奏者用较大的力拨动琴弦是为调节琴声的 ( A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音质2.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的乐音的( B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振幅3.与发声物体振动幅度大小有关的是声音的( C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4.用二胡和小提琴分别演奏《二泉映月》,人们能很容易地区分出二胡和小提琴的声音,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A )A 音色B 音调C 频率D 响度5、“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6.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 A )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7、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B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8、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D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10、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D )11、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12、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B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二、填空题1、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当你打开收音机时,听到的声音是由广播电台发出靠电磁波传来的.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3、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4)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202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10个专题) 202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专题专题一:运动和力学1.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速度2. 动力学方程和牛顿第二定律3. 力和力的平衡4. 运动的曲线和力学的解释5. 动能和机械能的转化专题二:能量和功率1. 功和功率的定义2. 动能和势能的区别和转化3.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 机械效率和能量损失专题三:压力和浮力1.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2. 浮力的原理和计算3. 浮力和物体的浮沉条件4. 阿基米德定律和浮力的应用专题四: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传播方式和直线传播原理2. 光的反射和折射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4. 成像的特点和公式专题五:静电和电路1. 静电的产生和电荷的性质2.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3. 电容和电4.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专题六: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场的产生和磁场线的性质2. 磁场对电荷的影响3. 电磁感应的原理和生成电动势4. 电磁感应的应用和法拉第定律专题七:电磁波和光谱1. 电磁波的性质和传播方式2. 光的三原色和光的合成3. 光的色散和光谱4.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专题八:原子和原子核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2. 同位素和放射性衰变3. 核反应和核能的转化4. 核能的应用和辐射的防护专题九:振动和波动1. 机械振动的性质和特点2. 波动的传播方式和波的叠加原理3. 声波和光波的差别和特性4. 波的干涉和衍射专题十:热现象和热力学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 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规律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4. 热量传导和热量辐射的应用以上是202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的十个专题,每个专题涵盖了与物理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和概念。
希望同学们能够按照专题依次复习,并进行相关练习和思考,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祝你们成功!。
九年级物理热学、光学部分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热学、光学部分【典型例题】实验专题(一)基本实验[例1] 照图那样,在桌面上立一块玻璃板,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成像的特点,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仔细想想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
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的科学方法。
考查目和解题思路: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技能及实验方法的总结,回忆实验,用另一只相同的蜡烛代替所成的像。
解答:做法是,拿另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
采用了等效替换的方法。
[例2]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1)在水沸腾的过程中,气泡迅速上升到水面,它的体积变化是由到(填“大”或“小”)(2)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对它继续加热,它的温度(3)下表是某组同学在实验中的一组数据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2. 按照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合理顺序,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只填写步骤的代号)。
A. 取出温度计B. 估计被测物体温度C. 观察温度计读数D. 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选取适当的温度计E. 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考查目的和解题思路:1. 考查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回忆实验,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排列使用温度计的合理顺序;水沸腾时气泡从小变大。
2. 分析实验数据,获得信息,从数据分析,4分钟开始温度保持98℃不变,可知水的沸点是98℃。
解答:1. (1)小;大(2)不变(3)98 2. B;D;E;C;A(二)设计型实验[例1] 夏天,大家常用扇子或电风扇扇风降温;冬天,寒风吹来觉得特别冷。
某同学猜想:可能风可以使气温降低。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要求写出:(1)你设计实验的设想;(2)需要的实验器材。
考查目的和解题思路:考查实验的设计及器材的选用,用到控制变量的方法解答:(1)实验设想:将两只相同的温度计放在同一环境中,用扇子对着其中的一只扇风,对比两只温度计的示数,如果示数仍然相同,则证明猜想错误,如果示数不同,被扇风的温度计示数减小,则证明猜想正确。
专题1.2 中考光学计算题知识回顾一、光学的五个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即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1)像、物大小相等;(2)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4.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具体见下表。
二、记住光学常数1.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2.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1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
类型与典例突破类型1: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结合三角形相似做答【例题1】(竞赛题)如图是小孔成像原理示意图。
根据图中所标尺寸,蜡烛AB在暗盒中所成的像CD的高度是多少cm?【答案】1cm【解析】蜡烛AB在暗盒中所成的像是CD,设AC与BD交点为O,现在知道AB=6cm , CD=?H=12cm,h=2cm.△AOB 与△COD相似,所以有AB HCD hCD=AB×(h/H)=6cm×(2cm/12cm)=1cm所以蜡烛的高度为1cm。
【例题2】(改编题)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小孔成像的实验.他的做法是,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一面墙上开一个小孔,小孔对面的墙上就会出现外面景物的倒像.小华在学习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后,利用如下装置来验证小孔成像的现象.已知一根点燃的蜡烛距小孔20cm,光屏在距小孔30cm处,小华测量了蜡烛的火焰高度为2cm,则光屏上火焰所成像的高度为______cm.若物距增大,像距不变,则像的高度______。
专题02光学目录考情分析..........................................................................................................................................2知识建构..........................................................................................................................................3考点一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4)【真题研析.规律探寻】........................................................................................................4 考法01光的直线传播.............................................................................................................4考法02光的反射.....................................................................................................................4考法03平面镜成像.................................................................................................................5【核心提炼.考向探究】............................................................................................................7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7 考点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12【真题研析.规律探寻】..........................................................................................................12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4 考点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8)【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18)【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0【题型特计II.命题预测】..........................................................................................................20 考点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4)【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4 考法0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4考法02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24【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6【题型特计II·命题预测】..........................................................................................................27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光的直线传播厂—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L|| 2.33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5 光现象
典型例题剖析
【例题1】2.(浙江温州,第10题)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反射原理来解释的是
【例题2】8.(2011江苏扬州,第15题)如图,光在两种物质分界
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60°,反射光
线与折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折射角是°
【例题3】1.(2011年山西省第37题)小豪用如图10所示的实验
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填
“较明亮”或“较黑暗”);(2)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
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造成的;(3)如果将
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
【例题4】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
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专题5 热和能
典型例题剖析
【例题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
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例题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90 92 94 98 98 98 98 98
A.拱桥倒影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钢笔错位 D.树林间的光线
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
(3)t 2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 (4)t 2与t 3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_______,理由是_______ (5)已知0~t 1与t 5~t 6的时间相等,从图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做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的判断。
请写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
【例题3】 (2011年湖南衡阳,第18题)一个塑料瓶装有500ml 水,则所装水的质量为____g ,把它放置在太阳底下1小时后,水温由10℃升至30℃,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J 。
【例题4】(2011四川泸州,Ⅱ卷第3题)汽车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
用了水的 较大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装有10kg 的水,在温度升高2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J ;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kg 的天然气
放出的热量。
(天然气的热值q=8.4×107J/kg ,水的比热容C 水=4.2×103
J/(Kg ·℃))
专题5 声现象
典型例题剖析
【例题1】(2011山东聊城,第Ⅱ卷第1题)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
蝉能发出声音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 引起的。
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 过程中减弱噪声。
【例题2】(11济宁)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例题3】(09四川自贡)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
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
【例题4】(2011年湖南岳阳市第2题)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