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状结构产业链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全球产业链新态势与中国发展作者: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年第07期全球产业链是为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在全球范围进行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等生产过程所构成的链条或网状结构,包括所有参与者和销售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的分配。
其本质特点是生产分工和生产循环,实质是上下游企业之间原材料、技术、中间产品和服务相互交换的供需关系,其形成有赖于价值链、供需链、企业链和空间链间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
全球产业链是产业链在生产全球化下的必然结果。
伴随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产业链从局限于制造业企业内部,到扩展至企业与企业之间,再到跨出一国范围,不断延展纵深。
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化进程提速与国际分工深化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兴起,产业链内部联系大幅扩展至全球范围,而后形成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以离岸外包为主流国际生产活动的全球一体化生产网络。
从不同产业的全球分工,到产业内全球分工,再到企业内的全球分工,全球产业链不断伸展、扩充、细化。
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转折点,全球价值链外延式扩张开始放缓,国际生产布局由分散转向相对集中,全球产业链布局变化加速,内向化倾向明显。
自形成起,全球产业链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其重构既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格局嬗变中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全球产业链重构呈现新态势。
一方面,新科技革命促使制造范式和生产组织方式发生变革,全球对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污染排放的共识增强,国际生产和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
另一方面,传统多边体制与全球治理模式的局限性、新兴经济体崛起引发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重大突发风险事件,强化了政府和企业对产业链韧性的偏好,全球产业链向区域化、本土化、集中化发展。
在国际生产和贸易体系深度调整与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大趋势下,中国一方面面临世界经济“逆全球化”、全球供应体系“去中国化”、产业链脱钩和关键先进技术“卡脖子”等风险;另一方面也获得发挥自身产业体系优势,整合区域价值链、打造现代化产业链,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如何构建合理的农业生态产业链1合理的的农业产业链应具备的特点1.1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相互依存,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1.2多样性。
生态农业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依据社会需要和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1.3高效性。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系列化深加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实现经济增值,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1.4持续性。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改善生活环境,防止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相结合,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
2合理的生态农业链应具备的核心产业及产业群一个和谐的生态农业链必须具备一个或若干个核心产业,以及由此辐射的产业群。
各产业之间可以通过产品加工程序形成产业链,也可以通过上下游产业的剩余构成产业的食物链。
产业之间相互交换废弃物,使废弃物可以资源化利用。
如种养结合的稻田养鱼,稻田为鱼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鱼吃杂草、害虫,鱼粪肥田,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经济效益。
由此实现各产业间的持续、稳态的物质(能量循环),最终形成若干农副产品,将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剩余物在系统内部生态处理,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解决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2.1种养殖业子系统。
种养殖业在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中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大力实施农业清洁生产,促进生态化水平的提升。
具体技术途径包括:肥料方面,多是施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大力推行配方施肥、测土施肥等新方法,推广精准施肥等新技术。
构建的产业链发展体系
产业链发展体系是指一种由多个相关产业环节组成的系统,这些环节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在构建产业链发展体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垂直整合,产业链发展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垂直整合,即将相关的产业环节纳入同一企业或组织管理之下,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例如,一个制造业企业可以整合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 横向协同,除了垂直整合外,产业链发展体系还需要考虑横向协同,即不同产业环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例如,制造业和物流业可以进行合作,以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流通速度。
3. 创新驱动,构建产业链发展体系需要注重创新驱动,即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例如,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智能制造设备,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 产业政策支持,政府在构建产业链发展体系时需要出台相应
的产业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创新支持等,以
促进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升级转型。
5. 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构建产业链发展体系还需要
考虑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相关产业环节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
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和合作。
总之,构建产业链发展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垂直整合、横向协同、创新驱动、产业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以实现产业链的
高效运作和持续发展。
营销指导 G uide of Marketing中国电信网格化营销路径及措施撰文/ 张娇电信业作为向用户提供无形产品和服务的通信服务业,其营销模式和手段有着自身的特 点与模式选择。
从传统的以4P营销理念到近年来所倡导的体验营销、精确营销等新兴的营销 思想,多年来中国电信一直在努力探索和改进其服务与营销模式,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在 营销方式上,目前中国电信集团内部正全力开展网格化营销体系的探索和建立。
对中国电信来说,网格化营销的实质是对已有及潜在用户业务的精细化营销,是以网格 为单元进行的精细化定位、管理以及营销。
在目前电信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市场饱和度越 来越高的情况下,网格化营销对解决中国电信如何深入挖掘客户市场、全面覆盖电信市场等 有着重要意义。
和感 知用户显得尤 为重要。
中国 在新的价值网产业链的形成过程 中, 中国电信必 须牢 牢把 握网状 产业链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
通 过自身的网格, 可以一 一对应 将 营销力量渗透到产业链的各方参 与者中, 实现 对整 个产业链的主 导和控制。
中国电信网格化营销的 特征分析中国电信的网格化营销体系 构建, 既要遵守网格 化营销的一 般理论 和原则, 又要考虑其作为 服务行业和信息行业自身具有的 特点, 因此, 构建网格体系时应结 合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国内电信市场较为密集, 垄断程度较高, 应准确把握营销 网格的布局程度。
电信行业的状 态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中国 电信营销网格的数 量 和密度。
目 前, 电信 市场的进入门槛和垄断 程 度 还 是相 对 较 高 的,因 此, 在 设计和构建网格时应对网格的数 量与密度有相应的把握, 不能 过 度 细分所属地 域 和电信业 务, 否 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网格的低 效。
2 .中国电信作为服 务行业, 对网格营销经理的素质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服务行业销售的产品 是无 形的服务, 如何更 好地接触电信以往 主要通 过10 0 0 0 号、网 上营业 厅、实体营业 厅以 及广告 等手段 来感知和接触 用户, 实行 网格化营销后会落实到具体的网 格经理 进行销售服 务工作, 这无 疑对网格营销经理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链的概念辨析概述:产业链这个中国化名词的首次出现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年了,而它的概念却没有清晰的定义,与价值链、供应链之间处于一种混淆状态。
本文通过价值——这一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核心问题入手,讨论了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本文认为产业链的含义更加宽广,是价值链和供应链两者的结合。
一、价值的涵义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将价值定义为,购买者从公司手中购买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阐述价值的概念。
设想一个置身于沙漠已经快渴死的人,他一步一步的前进着,脑海里只想着一样东西——水。
此时的他根本不会考虑到用什么容器盛水或是这水将由谁提供给他等等,对他来说只有水是有价值的,如果有人能提供水,那水的价格他基本不会考虑。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点。
1、首先价值是一种依赖于当时所处环境的主观需求。
如果是一个餐馆服务生在收拾桌子,桌子上的一杯水对她而言毫无价值,甚至是负价值,因为它意味着更多的工作。
而对于一个快渴死的人,同样的一杯水,则价值巨大。
2、通过提供产品,资源或服务,从而需求得到满足时——通常会通过某种形式的交易或交换,此时价值就产生了。
3、价值是具有流向的,价值往往从那些获得资源,产品或是服务的公司或个人流出,比如价值从消费者流出。
Womack和Jones认为应该站在消费者角度来定义价值[1]。
当我们制定创造价值的策略时,必须明确谁是消费者和他们觉得的价值是什么这两个核心问题。
很多企业主动去发现消费者的需求以及他们想要获得的价值,企业再有效率的组织各项活动,又快又准并以最低的成本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产品或服务的交换的发生,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价值发生。
这符合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观点:物体的价值就是该物体在一个开放和竞争的交易市场中的价格,因此价值主要决定于对于该物体的需求,而不是供给。
这就可以理解,对于一个快渴死的人,哪怕为一瓶矿泉水他需要支付1000元也是合理的。
《产业互联网: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阅读笔记目录一、产业互联网概述 (2)1. 定义与发展背景 (3)1.1 产业互联网定义及主要特点 (4)1.2 发展趋势与背景分析 (5)1.3 产业链中的位置和作用 (6)2. 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性 (7)2.1 提升产业效率与竞争力 (8)2.2 促进企业创新与转型升级 (9)2.3 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11)二、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12)1. 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要求 (13)1.1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及核心要素 (14)1.2 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16)1.3 转型过程中的关键挑战与机遇 (16)2. 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方法 (18)2.1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改造 (19)2.2 数据驱动与精细化运营 (20)2.3 供应链优化与协同管理 (21)三、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的融合推进 (23)1. 产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24)1.1 实体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 (25)1.2 产业互联网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实践 (27)1.3 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推动作用 (28)2. 数字化转型在产业升级中的具体体现 (29)2.1 生产制造智能化升级 (30)2.2 供应链管理优化升级 (32)2.3 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升级等 (33)一、产业互联网概述产业互联网,作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产物,代表着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新方向。
它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应用,更是引发产业生态全面变革的驱动力。
产业互联网通过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各个方面,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产业互联网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支撑,通过对产业的全面数字化改造,重塑产业链结构,提升产业链价值。
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到服务交付等各环节,产业互联网都带来了显著的创新和变革。
产业链构成研究专家论坛加入时间:2008-1-22 16:34:24 catc邹文涛邓秀成(海南大学海南海口 570228)摘要:产业链理论自1993年提出后,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其理论体系。
本文着重探讨产业链构成理论,认为产业链具体由产品链、组织链、技术链、信息链、资金链、价值链和产业链外部约束环境等七个方面有机结合组成,并初步构建了产业链结构组图。
关键词:产业链构成产业链组图一、前言在我国,最早自傅国华于1993年提出“产业链”概念以来,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产业链理论体系。
傅国华提出的热带农产品产业链,是指立足于海南热带的资源优势,依托市场对资源和农产品的合理配置,立项论证,选择名、特、优、新农产品,集中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片开发热带农业规模经营,并以攻克农产品的加工、保鲜、贮运技术为动力,转动支撑农产品“产—加—运—销”或“产—运—销”的产业链,种养业、运输业、加工业、销售业围绕某一“拳头产品”系列化批量生产,链状转动。
第一产业(大农业)、第二产业(加工业、工业)、第三产业(运输业等)之间互为动力,互为基础,环环相扣,有序地传递经济效益,逐环增值,获得农产品的整链的系统效益。
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产业链是指围绕某一核心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升对该产品的加工、保鲜和贮运能力,通过产品链、技术链、组织链、信息链、资金链的有机结合,促进价值增值,形成研发、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及回收利用等各产业环节循环发展的链条。
这七大要素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二、产品链产品链是产业链的基础和核心,它指产品从产品研发、原料生产、加工运输,产品销售、最终消费、回收再利用的程序中,产品以及附着在产品上的服务,在不同个人或企业主体之间流转,同时发生形状、性状、颜色、功能等变化的过程。
产品链是产业链的直观表现形式,也是技术链、信息链、价值链的载体。
从产品的物理属性来分,产品链可以分为有形产品链和无形产品链,有形产品链指实物产品链,例如槟榔产品链指槟榔鲜果——榔干——咀嚼槟榔片或味片——残渣的链条;无形产品链主要指劳务服务、知识技术等无形产品的产品链。
产业链整合的阶段差异与外延拓展随着产业模块化、网络化形式的发展,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已超出了单个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范畴,竞争范围从单个企业竞争扩展到了产业链竞争,由点竞争扩展到线竞争。
竞争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企业与产业价值链上下游各环节的系统协同中。
可以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已演绎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产业链是基于价值链基础上的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及相关企业,以产品为纽带,按照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空间分布等特征,联结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式企业战略联盟。
由于产业链某个环节上往往集中了一个或多个相关及其配套的企业,因而体现了专业化分工特性;由于链条整合的基础是集群企业,又体现了产业链的规模效应。
因此,它有效地实现了专业化与规模化的结合。
一、产业链整合演进的阶段产业链整合理论主要是分析企业如何通过垂直一体化或水平一体化整合以获得竞争优势,从而获得市场份额,获取垄断利润。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阿林.杨格通过对分工与市场、经济增长及分工本身的关系作了先驱性的研究后,从产业链迂回的角度提出“规模报酬取决于劳动分工”的经济思想。
而产业链的整合基础。
一是基于比较优势经济,二是基于规模经济,三是基于协调经济。
这三个阶段的分工是遵循分工效率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渐演进的。
实际上比较优势体现了个体之间分工劳动的协调.以取长补短或是创造优势。
规模经济则体现了组织内外资源的协调,即共同使用某种资源而形成的节约,如共同对市场的开发等。
而协调经济则更凸现了全方位组织协调的思想。
无论是比较优势经济、规模经济还是专业化分工经济,其本质体现了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的思想,核心则表现为产业链跨界或区域的整合。
基于上述研究的思想以及不同生产方式下产业链整合的差异。
将产业链整合及其演进路径归纳为规模经济一专业化经济一模块化经济一网络化经济四个发展阶段。
(一)规模经济时代由于初级资源(如土地、资本、区位、自然资源)短缺,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加快土地、资本的集中,以达到规模效应。
不要盲从“全产业链”战略(2013-08)企业管理杂志发布时间:13-08-30■ 文/李韬关键词:全产业链产业链整合纵向一体化资金风险产业链控制三井物业苹果公司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大企业集团不约而同地追逐起“全产业链”经营模式,通过涉足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扩大企业规模,增强自身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中粮集团。
2009年初,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提出“打造全产业链”构想,以消费者为导向,控制“从田间到餐桌”的种植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原料、饲料原料、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并通过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最终在行业中获得关键话语权、定价权和主导权。
围绕这个战略定位和经营模式,中粮集团对经营策略、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等各方面进行了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改造,同时挥斥资本,攻城略地,进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收购。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模式被树立成中央企业转型发展的典型。
除了粮油食品领域外,国内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石油化工、煤炭电力等诸多行业领域的大型企业也都对“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情有独钟。
“全产业链”实质上就是企业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将原料供应、生产和产品销售等各环节纳入同一企业组织内部的经济行为。
综观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很长时期里,纵向一体化都是企业推崇的扩大规模、积累财富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纵向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倾向于纵向分离,剥离产业链上竞争力不强、盈利水平不高的环节,专注于核心业务和产业链的高端环节。
而与此同时,“全产业链”模式却在中国大受追捧,成为现阶段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主流发展模式。
中国企业采取“全产业链”模式的动因首先,“全产业链”模式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的途径之一。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但在短期内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非常困难,而扩大规模却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迅速实现。
“五链”协同推动杭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1.4 文献综述 (7)2. 低空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8)2.1 低空经济的定义 (10)2.2 低空经济的特征 (11)2.3 国内外低空经济的现状与发展 (12)3. “五链”协同的内涵与机制 (12)3.1 “五链”协同的理论基础 (14)3.2 “五链”协同的关键要素 (15)3.3 “五链”协同的实施路径 (16)4. “五链”协同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8)4.1 低空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19)4.2 “五链”协同的理论支撑 (20)4.3 “五链”协同的实践案例分析 (21)5. “五链”协同推动杭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实践 (22)5.1 杭州低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4)5.2 “五链”协同的具体策略 (25)5.3 实施路径与案例分析 (26)5.4 政策建议与对策措施 (28)6. 结论与展望 (30)6.1 研究结论 (31)6.2 对杭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32)6.3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33)1. 内容概览本文档旨在深入解析“五链”(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和利益链)如何相互协同共同推进杭州低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杭州作为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先行城市,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将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和高效的产业链,以满足不同用户对航油、飞机制造、维修、租赁及运营服务的需求。
通过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一条涵盖低空经济各环节的紧密链条。
我们将分析供应链的优化问题,重点是增强本地化组件的供应能力、确保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稳定的采购渠道,并提升物流与配送系统的效率,以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创新链的发展将是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将讨论促进技术研发与转化、指纹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策略,旨在构筑一个创新驱动的低空经济增长点。
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产业链是链条、网络抑或组织?张晖;张德生【摘要】At present,a unified concept of industrial chain has not been formed.Researches on the defini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six types,and the conclusions vary with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discipline instruments.Among them,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 emphasizing micro-analysis helps to clarify the nature of industrial chain.Thus,the industrial chain,as a mode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is virtually an intermediate network organization with specific logical relation.%目前产业链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它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学科工具,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
为了厘清产业链的本质,应该从偏重微观分析的产业组织角度加以分析。
产业链作为一种产业组织模式,它实际上是一种有着特定逻辑关系的中间性网络组织。
【期刊名称】《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5页(P85-89)【关键词】产业链;产业关联;中间组织;网络组织【作者】张晖;张德生【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60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傅国华为了解释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产业链”概念[1],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目前产业链已经成为实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构建安远县网状结构产业链体系
一、构建的背景
1.1 安远现状
安远县地处粤、闽、赣三省交汇处,自然资源丰富,以林木加工、矿产开发和脐橙种植为产业主体,县域经济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对外交通只有县城南、北向两条省道,向南要穿越定南县才能进入通往广东的大广高速;向北穿越信丰县才能进入大广高速,经赣州进入赣榕高速,通往福建。
县城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到84%以上,是个典型的山区县。
由于对外交通不便,致使安远经济发展落后,人均GDP只达1000美元左右,国家“十二五规则”提出要实现高速公路铺设经过每个县的蓝图,为安远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新契机。
寻全高速规划建设穿越安远县城北部,极大地增强了安远县对外交通的便利性,特别是针对福建和广东两省交通通达性更为凸显,这对安远县承接闽、粤两省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
为此,安远县委县政府在县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四种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策应大对接,推进大融入,建设新安远,实现新跨越”的发展战略。
1.2 发展目标
目前安远县工业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县域内工业园现分为版石小区、九龙小区以及规划建设中的创业园区,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包括了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林木加工,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电子产品制造和生物制药等行业,但多数行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链短、行业间缺乏联动效应。
基于安远产业化程度较低的现状,认为只有延伸现有的产业链,打造网状结构的产业链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远的产业发展问题,才能促使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或主导产业的形成。
所谓的网状结构产业链,即是从生产资料开采、资源供应、采购、研发、加工制造、销售、客户服务等环节入手,培育一站式的产业服务功能,延伸产业链长度,增加其链状各节点的综合附加值,并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积极引导产业链上的各节点企业的向横向发展,即是增加某产业链上节点企业与另一产业链企业间的关联度。
从原有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向横向一体化产业链拓展。
在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大背景下,安远设定了“产业富民、工业兴县、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的工作思路,以工业发展为基础,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为龙头,激活地方经济。
结合县域总体规划中以东部文化旅游产业带、中部城市功能带及西部工业、行政、科教发展带的三带齐飞格局,以及一园三区的工业园规划布局,我们构建了以农产品加工、木林业加工、矿产开发和深加工、生物制药及旅游产业五个主导产业链,并以这五个主导产业链进行延伸与横向拓展,构建网状结构产业链体系。
二、网状结构产业链体系的构建
2.1 延伸产业链
2.1.1 农产品产业链
农产品产业链下分两个子产业链,一个子产业链主要是以脐橙种植、初加工、深加工为主,另一个是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产业。
脐橙产业链:种植+采购+初级加工(鲜果加工、果汁和果肉加工、果脯、罐头鲜果加工)+脐橙产品深加工研发机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产学研一体化)+ 深加工企业(护肤品、香精油、美容产品)+ 营销服务企业(品牌策划营销、整体营销)
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链:生猪养殖+无公害蔬菜、瓜果+ 食用菌+ 地方特色食品(三鲜粉等)+ 物流配送+ 信息管理
2.1.2 林木业加工产业链
林材砍伐+运输+木材加工(板材、纸业、家具、木制工艺品)+ 设计、研发企业(OEM \ ODM )+ 林木资源深加工(新型材料研制与开发)+ 营销企业
2.1.3 矿产品及新材料产业链
矿产开采企业(稀土、钼矿、电气石、铅锌等)+ 矿产材料科研企业+矿产品材料精深加工企业(形成稀土永磁材料、永磁电机和IT、储氢材料,镍氢电池和电动车;电气石超细粉末、电气石人造板材,电气石负离子功能涂料;酸蓄电池,铅基合金,氧化锌,热度锌合金;钼铁,钼粉,钼板,钼丝)+利用矿产品的下游企业(通过价格杠杆,促使利用本地矿产资源的企业在本地区落户)+ 工矿企业配套服务企业(水、电、运输、通讯)
2.1.4 生物制药产业链
中草药培植科研机构+中草药种植园+ 中草药采购和供应+ 中草药的饮品企业+ 中草药制药企业+ 生物制药(生猪血清提取、保健品等)+营销企业
2.1.5 旅游产业链
旅游产业链是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打造旅游产业链的目的,不仅在于要充分利用安远县现有的自然资源,还在于通过旅游业对外沟通、宣传和展示的功能,推广安远品牌,将安远的自然、人文和工业资源结合在一起,形成安远向外推销地方品牌的一大特色。
主要以自然景观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六大部分打造安远特色的旅游产业链。
其主体部分包括了旅游的六大要素:食、宿、行、游、娱、购,即旅游社+ 餐饮业+ 交通运输业+ 旅游景点经营企业+ 酒店业+娱乐业(娱乐设施)+商品销售企业+ 旅游策划企业。
2.2 产业链的横向发展
2.3 网状结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