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数字图像的色彩模式 印刷色彩学PPT(第二版) 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65 MB
- 文档页数:48
莫刚印前工作中存在着太多的问题……在屏幕上看来漂亮的色彩,在印刷后却晦暗浑浊,黯然失色,与屏幕所见到的却是两回事。
一幅图用彩色打印机打印时颜色令人满意,而印刷时则颜色灰暗。
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设备上得不到同样的颜色。
不能确定客户的文件印刷出来是什么样子(不可预见)。
需要多次打样调色,才能追到客户的标准色样,浪费了成本,延误了交样时间,影响了客户的信任度。
不同的印刷机、纸张、人……印刷出来不一样的颜色我们需要建立色彩管理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1.何谓“色彩管理”?色彩管理是运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在生产系统中自动统一地管理和调整颜色,以保证在整个过程中颜色的一致性。
2. 色彩管理的意义?1、由传统彩色复制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即按纸张、油墨及其他印刷条件进行基本的操作,包括阶调复制、灰平衡及色彩校正等内容;2、特定于桌面出版系统的自动色彩管理,即以软件的方式来进行校准,对不同色彩空间进行特性化,针对不同的输入、输出设备传递颜色以取得最佳的色彩匹配。
3.什么是色彩管理系统?色彩管理系统(CMS)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所有设备的管理、补偿和控制这些设备间的差别,以得到精确的可预测的色彩。
一个色彩管理系统应该包括:1.一个色彩匹配处理程序。
即色彩管理模块(CMM)。
2.一个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
通常叫做参考色彩空间或特性文件连接空间,在转换过程中起着连接的作用。
3. 设备特性文件。
设备特性化是用以界定输入设备可辨识的色域范围与输出设备可复制的色域范围的工作,并将不同设备之间RGB或CMYK的色彩与CIE所制定的设备色彩建立设备色彩与设备独立色彩间的色彩转换对应文件,该文件被称为设备特性文件。
印刷色彩学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背景印刷术是一种内容非常广泛的复杂技术,需要在各种媒体上呈现出高质量的印刷品。
印刷品的颜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颜色能够影响印刷品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
而印刷色彩学是这个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本课程旨在通过印刷色彩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印刷色彩管理和印刷品质量控制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为印刷色彩学第二版,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印刷色彩学基础的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探究。
课程目标•理解印刷色彩学的基本概念,能够对印刷品中出现的色彩效果进行正确识别和解释。
•掌握印刷色彩的测量方法和使用数字色彩管理(ICM)技术对印刷品颜色进行管理和控制。
•熟悉不同媒体上的印刷品色彩调整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调整和优化印刷色彩效果。
•掌握基于ISO标准的印刷色彩质量控制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对印刷色彩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估和管理。
课程内容第一章印刷色彩学基础1.印刷色彩管理的概念与技术发展历程2.颜色与视觉的基本原理3.颜色空间与颜色模型第二章单色印刷制版色彩管理1.实现印刷色彩一致性的关键技术2.数字印刷制版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3.灰度调节与单色控制第三章多色印刷制版色彩管理1.CMYK印刷色彩管理的基本知识2.监控印刷色彩品质的方法和技术3.转换颜色空间和颜色校正方法第四章 ICM数字色彩管理1.ICM数字色彩管理的工作原理2.ICM在印刷色彩管理中的应用实例3.数字影像的色彩管理方法和技术第五章印刷色彩调整技术1.色调,亮度和饱和度的调整方法和技术2.白平衡调整和色温调整方法3.色彩匹配方法和技术第六章 ISO印刷色彩标准控制方法1.印刷色彩参数和颜色公差规定2.印刷样品和标准色板的使用方法3.印刷色彩评估和色彩品质控制授课方式本课程以讲授、案例分析和实验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师将根据不同章节要点进行课堂讲授,并引用实例案例进行解析。
同时,学生将参与到实验训练中,熟悉印刷色彩管理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