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正交分解法
- 格式:ppt
- 大小:381.0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一物理正交分解法所谓“正交分解法”就是将受力物体所受外力(限同一平面内的共点力)沿选定的相互垂直的x 轴和y 轴方向分解,然后分别求出x 轴方向、y 方向的合力ΣF x 、ΣF y ,由于ΣF x 、ΣF y 相互垂直,可方便的求出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ΣF (大小和方向一、正交分解法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立正交 x 、y 坐标,这是最重要的一步,x 、y 坐标的设立,并不一定是水平与竖直方向,可根据问题方便来设定方向,不过x 与y 的方向一定是相互垂直而正交。
第二步,将题目所给定跟要求的各矢量沿x 、y 方向分解,求出各分量,凡跟x 、y 轴方向一致的为正;凡与x 、y 轴反向为负,标以“一”号,凡跟轴垂直的矢量,该矢量在该轴上的分量为0,这是关键的一步。
第三步,根据在各轴方向上的运动状态列方程,这样就把矢量运算转化为标量运算;若各时刻运动状态不同,应根据各时间区间的状态,分阶段来列方程。
这是此法的核心一步。
第四步,根据各x 、y 轴的分量,求出该矢量的大小,一定表明方向,这是最终的一步。
求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或解物体的平衡问题时,常采用正交分解法。
) 例1 共点力F 1=100N ,F 2=150N ,F 3=300N ,方向如图1所示,求此三力 的合力。
y53°37°O x 37°解:三个力沿x ,y方向的分力的合力x x x x F F F F 321++=∑:︒+︒-︒=37sin 53sin 37cos 321F F F N N N 6.03008.01508.0100⨯+⨯-⨯=N 140= yy y y F F F F 321++=∑︒-︒+︒=37cos 53cos 37sin 321F F F NN N 8.03006.01506.0100⨯-⨯+⨯=N 90-= (负值表示方向沿y 轴负方向)由勾股定理得合力大小:ΣF=22)()(y x F F ∑+∑ =N 22)90(140-+=166.4N ∵ΣF x ﹥0、ΣF y ﹥0 ∴ΣF 在第四象限内,设其与x 轴正向夹角为α,则: tg α=xy F F ∑∑=NN14090=0.6429 ∴α=32.7º 运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时,x 轴和y 轴方向的选取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合理选取,即让受力物体受到的各外力尽可能的与坐标轴重合,这样方便解题 。
正交分解法——把力沿着两个经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运算。
利用力的正交分解法求合力:这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求合力的方法,它实际上是利用了力的分解的原理把力都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然后就变成了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问题了.这样计算起来就简单多了。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的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问题来确定。
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投影分解的力尽可能少,在处理静力学问题时,通常选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直角坐标,当然在其它方向较简便时,也可选用。
一般选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直角坐标;也可以选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上的直角坐标.在力学计算上,这两种选择可以使力的计算最简单,只要计算到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就可以了,不必求总合力.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的合力和其中:(式中的轴上的两个分量,其余类推。
)这样,共点力的合力大小可由公式:求出。
设力的方向与轴正方向之间夹角是。
∴通过数学用表可知数值。
注意:如果这是处理多个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好办法。
计算方法举例:例:如图所示,物体A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匀速下滑,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及动摩擦因数。
分析:选A为研究对象分析A受力作受力图如图,选坐标如图:将不在坐标轴上的重力在x,y坐标上分解:Gx=GžsinθGy=Gžcosθf在x轴(反向),N在y轴上(正向)∵物体匀速下滑则有则一、合力与分力:在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力的分解。
合力与分力有等效性与可替代性。
求力的合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一个与几个力等效的力的过程;求力的分解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几个与这个力等效的力的过程。
第五讲力的正交分解法力的正交分解法:即是把力沿着两个经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作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坐标轴的选取是以使问题的分析简化为原则,通常选取坐标轴的方法是:选取一条坐标轴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或加速度的方向相同(包括处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问题),以求使物体沿另一条坐标轴的加速度为零,这样就可得到外力在该坐标轴上的分量之和为零,从而给解题带来方便,物体受力个数较多时,常用正交分解法来解。
例1:如图5-1所示,用与水平成θ=37°的拉力F=30N ,拉着一个重为G=50N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则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 )A 、0.2B 、0.3C 、0.6D 、0.75【巧解】物体受四个力作用而匀速,这四个力分别为重力G 、拉力F 、地面的支持力N 、地面的摩擦力f ,由于受多个力作用,用正交分解法来解题较为简单。
怎样选取坐标轴呢?选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为坐标轴,只需分解F ,最简单,如图5-2所示,将F 进行正交分解,由平衡条件可得:cos 0sin 0cos 300.80.75sin 50300.6x y F F f F F N G F G F θθμθμθ=-==+-=⨯==--⨯合合而f=N化简可得:=【答案】D例2:如图5-3所示,重为G=40N 的物体与竖直墙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若受到与水平线成45°角的斜向上的推力F 作用而沿竖直墙匀速上滑,则F 为多大?【巧解】物体受四个力作用而匀速上滑,这四个力分别为重为N 、推力F 、墙的支持力N 、墙的摩擦力f ,由于受多个力作用,用正交分解法来解题较为简单。
怎样选取坐标轴呢?选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为坐标轴,只需分解F ,最简单,如图5-4所示,将F 进行正交分解,由平衡条件可得:cos 450sin 45071(sin 45cos 45x y F N F F F G f G N μμ=-︒==︒--==︒-︒)合合而f=N化简可得:F=【答案】推力F 为71N例3:如图5-5所示,物体Q 放在固定的斜面P 上,Q 受到一水平作用力F ,Q 处于静止状态,这时Q 受到的静摩擦力为f ,现使F 变大,Q 仍静止,则可能( )A 、f 一直变大B 、f 一直变小C 、f 先变大,后变小D 、f 先变小后变大【巧解】隔离Q ,Q 物体受重力G 支持力N ,外力F 及摩擦力f 四个力而平衡,但f 的方向未知(当F 较小时,f 沿斜面向上;当F 较大时f 沿斜面向下),其受力图如图5-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