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安全监测 第二课 变形观测
- 格式:pdf
- 大小:798.79 KB
- 文档页数:40
水利工程大坝变形监测摘要:为确保工程安全,确保业主利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对水利工程大坝进行变形观测监控,借此,笔者对大坝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进行简单总结。
关键词:水利工程;大坝;检测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project, to ensure that the interests of owners, to ensure that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must b e o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am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herefore, the author of dam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methods were briefly summarized.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am; detecting一、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造孔施工与埋设安装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应在施工部位形成后进行。
按照设计坐标、高程进行钻孔孔位定位、放样。
钻机就位,应认真进行校正。
经校正安装固定的钻机,主轴必须严格垂直,钻孔孔位定位精度须满足设计要求。
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每进尺1 m~2m,采用倒垂浮体组配合弹性导中器进行钻孔垂直度检测,以控制钻孔质量,进而指导调整钻孔施工。
倒垂孔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完成后,其保护管有效孔径必须在大于100mm。
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的要求。
钻孔进尺满足设计要求后,应通知设计、地质、监理工程师,参加钻孔终孔验收,并进行单项工程阶段性验收签证。
终孔验收后,及时进行倒垂孔保护管、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安装埋设。
各类金属管材、材质型号、加工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1变形:所谓变形,是指工程建筑物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的变化,被观测的工程建筑物称“变形体”。
而变形观测则是对变形体进行观测和分析的过程。
变形观测:定期对变形体的有关几何量进行测量,并从观测成果中整理、分析出变形规律的整个过程。
目的:获得变形体产生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确定变形值的大小及稳定程度,同时解释变形的原因。
9变形观测的必要精度取决于: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观测目的。
13布设基准点的方法:(1)远设(2)深埋14工作基点的布设要求:变形速度小,且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较近。
15测点观测: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用工作基点作为过渡性的基点来测定观测点相对于工作基点的位移,我们称为测点观测。
16基点观测:利用固定基点来测定工作基点相对于固定基点的位移,我们称为基点观测。
17变形监测网布网目的:测定网点的变形。
变形监测网图形复杂,多余观测条件多。
变形监测网边短,精度高。
变形监测网可以没有已知数据18垂直位移:是指工程建筑物及其基础在垂直方向的变形,因而又直观的称为沉陷或沉降。
由于沉降观测的方法一般为水准测量,所以其基准点也常称为水准基点。
水准基点的埋设位置应位于拟测建筑物范围外20到25米处。
水准测量的基点可埋设在基岩上或深埋于原状土内。
对于重要的电站和水利工程,水准基点应力求埋于基岩之上。
为了检查水准基点的稳定性,可将其成组的埋设,通常由间距约100M 的每三个点为一组。
由此可以经常观测三点间的高差,这样便可判断出水准基点的高程有无变动。
19观测点:是固定在房屋结构基础、柱、墙上的测量标志。
20沉降观测:是指定期测量观测点相对于水准基点的高差,从而求得观测点的高程,并将不同时期所得的高程加以比较,得出建筑物的沉降数据等资料。
21四固定:(1)固定观测员(2)固定仪器(3)固定施测线路(4)固定观测时间基点观测原则上按一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实施,要求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不大于0.5mm。
变形监测(外观部分)1 一般规定1.1变形观测是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建筑场地、地基基础、大(中、小)型水坝等进行观测,评价风险,保证安全。
1.2 大型或重要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在工程设计时,应对变形监测统筹安排。
施工开始时,即应进行变形监测。
1.3 变形监测首先建立变形监测控制网,其具有高精度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其作用在于依靠控制网提供的基准点的准确数据,利用观测值计算出变形观测点的坐标、高程;并验证工作基点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工作基点发生损毁或位移时,可依据变形监测控制网补建或纠正工作基点。
当变形监测控制点损毁或发生位移亦可通过其他稳固的网内控制点进行修复。
变形监测控制网是变形观测的基础,它为监测工作提供可靠的观测起算数据,并验证和检测工作基点的可靠性。
使不同时期的观测数据建立在一个相同的观测基础上,从而具有可比性。
同时,变形监测控制网是各工作基点修正、恢复的依据,保障变形观测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
1.4变形监测点,宜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
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每个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二、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通视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三、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1.5 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应符合表1.4的规定。
坡监测等注:①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系相对于最近基准点而言;②当水平位移变形测量用坐标向量表示时,向量中误差为表中相应等级点位中误差的1/;③垂直位移的测量,可视需要按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或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确定测量等级。
1.6变形测量的观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观测过程中,根据变形量的变化情况,应适当调整。
1.7 每次变形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一、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二、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三、固定观测人员;四、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变形监测规定
一、土体上的观测点可埋设预制混凝土标石。
根据观测精度要求,顶部的标志可采用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活动标志或嵌入加工成半球状的钢筋标志。
标石埋深不宜小于lm,在冻土地区应埋至当地冻土线以下0.5m。
标石顶部应露出地面20~30cm;
二、岩体上的观测点可采用砂浆现场浇固的钢筋标志。
凿孔深度不宜小于10cm。
标志埋好后,其顶部应露出岩体面5cm;
三、必要的临时性或过渡性观测点以及观测周期短、次数少的小型滑坡观测点,可埋设硬质大木桩,但顶部应安置照准标志,底部应埋至当地冻土线以下;
四、滑坡体深部位移观测钻孔应穿过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的基岩面以下不小于lm。
观测钻孔应铅直,孔径应不小于110mm。
测斜管与孔壁之间的孔隙应按规范回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