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
1.我国土地资源
●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比重最大)、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五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东部季风区:种植业区:南方——水田——水稻
北方——旱地——小麦
●西部非季风区:草地——畜牧业
●东部山地:林地——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3.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全国土地日:6.25。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中国土地资源【—
第一天
地理总结之中国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
类利用的土地。
① 土地资源。
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22.1%,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6.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
中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两个显著的地理特色:
一、海拔高、起伏大的山区(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面积超过平坦地区(平原和
高平原),比例为2/3:1/3;
二、在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难利用土地比例
大的特点。
目前,草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7.4%,耕地占10.4%,林地约占12.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则合计约占20.5%。
然而,中国土地资源进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潜力仍然很大。
除现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计还有约3300万公顷适合农业的荒地、6000多万公顷草山和草坡、9000多万公顷
荒山,开发利用适合中国林业发展的荒地和疏林地。
总结: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
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我国的主要土地资源和利用方式认识我国的主要土地资源和利用方式一、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了解我国主要土地资源和利用方式对于我们认识国家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我国主要的土地资源类型以及它们的利用方式。
二、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类型1. 农业用地农业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我国农业用地面积广阔,分布较为均匀。
农业用地一般分为耕地、园地和林地等。
耕地是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的基础,园地则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如蔬菜水果、花卉等,林地则是通过人工造林或自然生长形成的森林覆盖区域。
2. 建设用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建设用地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工业园区、住宅区等领域。
在城市化过程中,合理规划建设用地,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尤为重要。
3. 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指的是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自愿将土地流转出去供企业或个人进行工业、商业等项目开发建设。
这种利用方式在我国的城乡结合部比较常见。
4. 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土地区域。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地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1. 水利工程建设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修建水库、灌溉渠道等水利工程,可以有效调节降雨分配、提高灌溉效率、解决旱涝灾害等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土壤改良与肥料使用优质土壤是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基础条件。
通过耕作措施、有机肥的运用、调配合理化肥等方式,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美化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选择适宜的植被和景观元素,可以营造出优雅、宜居的生活空间。
4. 节约用地与土地整治随着土地资源有限的现实情况,节约用地成为不可忽视的任务。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模板一、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指的是人类所能利用的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包括了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多个方面。
二、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国土地资源丰富,境内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多种类型的土地•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中国的主要农业区集中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林地资源广泛分布,包括森林、灌木林、竹林等,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是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域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和海洋,中国有丰富的内陆水资源和海洋资源三、中国的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衡•水资源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是重要的水资源和运输通道•内陆湖泊包括青海湖、洞庭湖等,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中国的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但面临着过度开发和水污染的问题四、中国的气候资源•中国气候多样,包括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多种类型的气候区域•中国的气候资源对农业、能源开发、旅游等有重要影响•北方地区冬寒夏热,南方地区温暖湿润•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气温随海拔变化而下降五、中国的动植物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环境•中国的动物资源包括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等珍稀物种•中国的植物资源包括松树、竹子、银杏等,在国际市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六、中国的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国之一•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铁矿石、铜、铝、锌等金属矿产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稀有金属如钨、锡、锂等也有很高的开采价值七、中国的能源资源•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八、中国的海洋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中国的近海渔业资源丰富,包括各种鱼类、海产品等•中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很丰富,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如沙、石油、天然气等以上是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知识点模板,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情况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年整理)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发展1、土地资源的概念: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包括地表和地下的土壤、矿产、水资源等。
2、土地资源的分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用地、工矿用地等。
3、我国土地资源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1.36亿公顷。
4、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
5、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农业劳动力流失等。
6、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科技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
7、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
第三节矿产资源与工业发展1、矿产资源的概念:指地球内部的矿物质资源,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2、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铝、石油、天然气等。
3、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
4、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
5、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产业升级。
6、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
7、矿产资源和工业发展的关系密切,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同时,工业发展也会对矿产资源带来影响,如环境污染等。
因此,需要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和协调。
我国的土地资源主要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沙漠和戈壁等类型,其中草地占比最大。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没有格式错误或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我国的土地资源具有多种多样的利用类型,总量丰富但人均较少。
山地较多,平地较少。
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叫水产养殖业)等。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和难利用的土地则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于东部的山地地区,包括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南方以水田种植水稻为主,北方则以旱地种植棉花、小麦和玉米为主。
而西部地区则以草地为主,主要发展畜牧业,包括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等四大牧区。
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知识点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其类型和分布主要受土地的多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土地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根据所有权分类
根据所有权,土地可以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而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都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包括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等。
二、根据用途分类
根据用途,土地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和养殖水面等。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和军事设施用地等。
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此外,《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
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土地。
三、根据利用现状分类
根据利用现状,土地可以分为已利用土地和未利用土
地。
已利用土地是指已经被人类利用的土地资源,包括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等。
未利用土地是指还没有被人类利用的土地资源,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等。
此外,土地资源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
因此,土地资源的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土地知识点总结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由各种地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的地区。
在人类社会中,土地是极为重要的资源,不仅提供了农业和生态系统所需的空间和养分,还包括了地表以下的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因此,对土地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
一、土地的类型1.按用途划分(1)耕地:适于耕种的土地,包括平原、丘陵、河滩地等。
(2)园地:用于种植果树、蔬菜等特定植物的土地。
(3)林地:主要用于生长树木和森林的土地。
(4)草地:适于牧草生长和牲畜饲养的土地。
(5)滩涂:位于陆地与水域之间的河滩和湿地地区。
(6)建设用地:用于建筑和人类生活活动的土地。
2.按地形划分(1)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农业生产。
(2)丘陵:地势起伏,有利于林业和牧业。
(3)山地:地势陡峭,适合林业和矿产资源开发。
(4)盆地:四周为山地或丘陵所包围的地势较低的地区,适合农业和人类生活。
(5)沼泽地:地势低洼,多为湿地和沼泽。
3.按所有权划分(1)国有土地:由国家所有并进行管理的土地。
(2)集体所有土地:由集体所有并进行管理的土地,主要指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
(3)私有土地:由个人或私人所有并进行管理的土地。
4.按地质划分(1)天然土地:由地质力学作用所形成的土地,如平原、丘陵、山地等。
(2)人工土地:由人类在天然土地基础上加以开发和改造的土地,如园地、耕地、建设用地等。
二、土地的保护和管理1.土地的保护(1)生态保护:保护土地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2)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养分。
(3)防治土地污染: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地污染治理工作,减少土地的污染程度。
2.土地的管理(1)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进行综合规划,确定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式和用地布局。
(2)土地开发和整理:按照规划要求,对土地进行开发和整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土地收益管理:根据土地的类型和用途,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划分和管理,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效益。
中学地理知识汇编认识地球的土地资源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包括农田、森林、草原、矿产等。
了解和认识地球的土地资源对于我们的生活、经济和环境发展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地球的土地资源。
一、农田资源农田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是养活人类的主要来源。
农田资源可以分为耕地、林地和牧地三类。
耕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蔬菜和经济作物,是人类食物供应的基础。
林地则提供了木材、纤维和药材等资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气候稳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牧地供给了牲畜的食物和牧草,是畜牧业的重要基础。
二、森林资源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木材、草药等资源,还具有保护水源、减缓气候变化等重要功能。
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也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三、草原资源草原分为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草原提供了丰富的牧草资源,支撑着畜牧业的发展。
草原还具有水土保持、沙漠化防治等重要功能。
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对于维持干旱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四、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中存在的各种矿物质的集合,主要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包括铁矿石、铜矿石、锌矿石等,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材料。
非金属矿产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盐等,是能源和化工等行业的重要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同时也需要合理管理和环境保护。
五、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密不可分。
过度的耕地开垦和过度的伐木砍伐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甚至出现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问题。
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探索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综上所述,地球的土地资源对于我们的生活、经济和环境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好地球的土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初中地理土地利用知识点总结土地利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类对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活动。
地球上的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初中地理学科来说,掌握土地利用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它包括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交通用地、矿产资源用地等。
二、土地利用的分类1. 农业用地: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农业用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果树、蔬菜和养殖家畜等。
2. 居住用地:指用于居住建筑和人类居住的土地。
居住用地通常包括住宅区、公寓楼、别墅和城市基础设施等。
3. 工业用地:指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
工业用地适合进行工厂、仓库、厂房等建设,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4. 商业用地:指用于商业和服务业的土地。
商业用地主要包括购物中心、商场、银行、酒店和餐饮等场所。
5. 交通用地:指用于交通运输的土地。
交通用地主要用于建设道路、铁路、机场、港口、公交站等交通设施。
6. 矿产资源用地:指用于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的土地。
矿产资源用地主要包括矿山、矿井和矿产加工厂等。
三、土地利用的特点1. 多样性:土地利用的分类很多,涉及了农业、居住、工业、商业、交通和矿产等领域。
2. 经济性:土地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人们在利用土地时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 专业化: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
4. 时空性:土地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利用模式会发生变化。
5. 可持续性:土地利用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四、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 城市扩展对耕地的占用: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区域不断膨胀,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影响粮食产量和生态平衡。
2. 工业用地的污染:工业用地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初中地理知识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并能够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水域、矿产、森林、气候、动植物等。
地理知识对于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国的自然资源情况。
一、土地资源中国是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我国以耕地为主,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根据统计数据,全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3亿公顷,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此外,我国还有广阔的草原、森林和沙漠等其它类型的土地资源。
二、水域资源中国的水域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江河、湖泊、水库等。
其中,长江、黄河等大河是我国最重要的水域资源之一。
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也对我国的农业、工业和航运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矿产资源我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煤炭储量。
此外,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元素产出国。
四、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天然森林和人工林。
根据统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20%以上,是全球森林面积最多的国家之一。
森林资源不仅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也为我国的木材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五、气候资源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不同的气候区域对于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还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些资源的利用对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六、生物资源中国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物种的国家之一,其中不乏珍稀濒危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等。
此外,我国还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许多中药对于保健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我国拥有丰富的土地、水域、矿产、森林、气候和生物等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人类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中地理资源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资源是指人类可以使用和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初中地理课程涉及了一些与资源相关的内容,下面是初中地理资源知识点的总结。
一、自然资源1.陆地资源:包括土壤、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可以分为黄壤、红壤、水稻土等。
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煤等,能源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瀑布水力等。
2.水资源:包括地下水、河流水和湖泊水等。
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资源,河流水可用于灌溉、旅游、发电等,湖泊水有利于渔业发展。
3.森林资源:森林是自然界的“肺脏”,有调节气候、保护水土、防风抗沙等重要作用。
森林资源可以提供木材、果实、药材等。
4.生物资源:包括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有牛、羊、鱼、虾等,植物资源有水稻、小麦、棉花、茶叶等。
二、能源资源1.火力能源:煤是最常见的火力能源,煤炭的使用会导致空气污染。
石油和天然气也是火力能源,石油主要用于交通和工业部门,天然气主要用于城市的供暖和燃气灶。
2.水力能源:利用水的流动和变化来产生能量,瀑布水力、河流水力和潮汐能都属于水力能源。
水力发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但依赖于水源的丰沛和地形。
3.核能:核能是一种高效能源,核电站通过裂变反应来产生电能。
但核能也存在辐射污染和核废料处理难题。
4.风能:利用风的动力来发电,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
但风能的利用要依赖于地理条件,如地形和气候。
5.太阳能:利用太阳辐射来产生能量,太阳能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
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是常见的利用方式。
三、人文资源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人类自身的能力和智慧。
人口数量和素质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考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教育培训。
2.草原资源:草原是主要的畜牧业区域,提供牛、羊、马等动物资源。
同时,草原还有旅游和草原体育等活动资源。
3.渔业资源:包括内陆渔业和海洋渔业。
渔业资源对于满足人类的食品需求和提供工业原料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
1.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有:⑴土地资源总量丰富;⑵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有:
⑴人均土地占有量小;
⑵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
⑶分布不均匀;
⑷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地形),耕地资源南少北丰;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形)。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
5.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最新重点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
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
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为您提供的最新重点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土地资源,祝您学习愉快!。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
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荒地。
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
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目前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3)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
戈壁沙漠等。
按《世界资源,1983》一的可比资料,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农业用地比重偏小。
(4)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原东南缘。
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区,耕地约占全国的90%,土地垦殖指数较高,西北部以牧业用地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垦殖指数低。
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很明显,长江、珠江、西南诸河流域以及浙、闽、台地区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1%,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5.9%。
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占全国水量的14.4%,而这些半湿润、半干旱区需用灌溉的耕地却占全国耕地的58.3%。
总结: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是“财富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