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裂缝的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运用QC方法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在建筑工程中,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一个关键环节,而裂缝问题往往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快等特点,容易产生温度裂缝、收缩裂缝等,给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带来隐患。
因此,运用 QC 方法(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来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类型及成因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裂缝类型主要包括温度裂缝、收缩裂缝和施工裂缝。
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在浇筑后,水泥水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从而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温度裂缝。
收缩裂缝则是由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体积收缩。
如果收缩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收缩应力,导致裂缝的出现。
施工裂缝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引起的,如混凝土浇筑不连续、振捣不均匀、模板拆除过早等。
二、QC 方法在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中的应用步骤1、确定质量控制目标首先要明确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的目标,一般要求裂缝宽度不超过规定限值,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现状调查对以往类似工程中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情况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包括裂缝的类型、位置、宽度、长度等,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3、原因分析运用因果图、排列图等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主要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养护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4、制定对策针对找出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例如,对于原材料质量问题,可以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和外加剂;对于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可以通过试验优化配合比;对于施工工艺不当,可以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对于养护措施不到位,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措施咱今儿就来说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啊,那大体积混凝土,就好比是一个庞大的家伙,要是没伺候好,它可就给你闹出裂缝来啦!这裂缝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像人的脸上有了一道疤,多难看呀!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呢。
那怎么控制这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呢?首先就得从材料下手。
这就好比做饭,食材选得好,做出来的菜才美味。
水泥啊,骨料啊,都得精挑细选。
水泥不能用太次的,不然就跟那软脚虾似的,撑不起场面。
骨料呢,也得大小合适,太粗太细都不行,就跟人穿衣服一样,得合身才行。
然后就是配合比啦。
这就像是调鸡尾酒,各种成分的比例得恰到好处,多一点少一点味道都不一样。
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是没调好,那可就麻烦大了。
水不能加太多,不然就成稀泥啦;水泥也不能太多,要不然干了以后容易裂。
搅拌也很重要啊!你想想,要是没搅拌均匀,有的地方硬,有的地方软,那能行么?就跟和面似的,得揉得匀匀的,这样做出来的馒头才好吃。
搅拌的时候得让各种材料充分融合,不能有疙瘩。
浇筑的时候也得小心,不能一股脑儿地倒进去就不管啦。
得慢慢地、均匀地倒,就像给花浇水一样,不能太猛了,要不然花也受不了啊。
而且浇筑的过程中还得注意振捣,把里面的气泡都赶出来,不然就跟面包似的,里面都是空洞。
养护更是关键的一环!就像人要喝水吃饭一样,混凝土也得好好养护。
得保持湿润,不能让它干得太快,不然肯定要裂。
可以盖湿布啊,浇水啊,就像给小宝宝盖被子、喂水一样精心。
还有啊,温度控制也很重要呢。
大体积混凝土在凝固的时候会产生热量,就像人发烧一样,如果不控制好,那也容易裂。
可以采取一些降温措施,比如通水冷却啊之类的。
你说要是不注意这些措施,那大体积混凝土能不裂吗?那肯定不行啊!咱得把这些措施都做好了,才能保证混凝土不开裂,工程质量才能过硬。
所以啊,大家一定要重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措施,别不当回事儿。
这可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呢!可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呀!就这么着吧,都记住了没?。
地下超长大体积砼结构变形裂缝控制近年来,工程建设规模迅猛发展,结构形式日趋大型化。
地下超长大体积砼结构形式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其裂缝控制问题是普遍性的技术难题。
一.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构概念所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就是容易由温度收缩应力引起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就几何尺寸而言,厚度应大于1.5米。
其他厚度在20cm~100cm之间的结构,如水池、地下隧道、通廊、各种立墙及筏式基础等,严格来说,仅按几何尺寸不能算作大体积混凝土,但从温度收缩裂缝控制角度仍然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所谓超长混凝土结构,就是伸缩缝间距大于砼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结构。
地下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凡能满足工艺和构造要求,一般都能满足强度要求,关键问题是控制变形裂缝。
二.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是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属于结构材料强度理论范畴。
混凝土变形受到约束,在其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便引起开裂。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为两大类:由荷载引起的荷载裂缝和由变形变化引起的变形裂缝。
国内外的调查资料显示,混凝土中80%的裂缝是变形裂缝,所以变形裂缝的控制应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下面仅探讨变形裂缝问题。
引起混凝土变形的因素有温度、湿度和地基变形。
温度包括:水化热、气温、生产热、太阳辐射等,受冷收缩以及温度不均匀产生温差拉应力使混凝土产生温度变形裂缝。
湿度的变化产生湿度变形包括:硬化收缩、干缩、炭化收缩、塑性收缩。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与水泥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收缩称为硬化收缩。
这种收缩有正有负,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为正,即缩小变形,而矿渣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为负,即膨胀变形。
混凝土膨胀剂就是利用材料膨胀变形的特性;混凝土浇注后4~15小时,水泥水化反应剧烈,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现象,引起失水收缩变形,同时骨料与胶合料间也产生不均匀的沉缩变形,由于这些变形都发生在混凝土终凝之前,故称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的量级很大,可达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叫炭化收缩。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造粒的裂缝是指混凝土某一部分中的裂缝,该部分的尺寸比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得多。
这样的混凝土结构由于自重和重载等的压力,受到了较大的拉应力,容易产生裂纹,影响其使用寿命和结构性能。
本文将探讨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一、产生原因:1. 温度变化:混凝土构造物受季节变化和日夜变化的影响,会发生温度变化。
由于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膨胀和收缩,因此在膨胀和收缩的过程中,如果其能力和约束力不匹配,就会产生应力,从而产生裂缝。
2. 湿度变化:混凝土中水的变化也是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混凝土湿度变化过大,会导致水的蒸发和吸收。
水分的吸收会造成混凝土的膨胀,而水的蒸发会使混凝土干缩。
如果混凝土不能够吸收或释放水分,就容易产生裂缝。
3. 材料的反应:如果混凝土中的一些化学受潮或自发燃烧,会在混凝土中产生碱性物质的反应,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产生裂缝。
4. 应力集中:混凝土制造和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某些区域容易出现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区域因受到超负荷应力而破裂成裂缝。
5. 其他原因:混凝土中存在的空气孔隙,坍落度不合适,水灰比偏高或者混凝土受到的外力等都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控制措施:1. 选用合适的混凝土比例和材料:首先,为了避免混凝土的裂缝,应该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比例和材料,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水灰比和密实度达到最佳水平。
2. 加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加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制作和浇筑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失误。
结实,未受到外力损害的混凝土在日常使用中容易受到外力的损害而破裂。
3. 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为了避免因施工不当而造成混凝土裂缝,应该根据所建造的混凝土结构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软化或者干缩时间,以确保结构体的完整性。
4. 控制场地温度和湿度:为了控制混凝土结构中水分和温度的变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场地的温度和湿度。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易出现裂缝,影响混凝土质量。
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介绍防止裂缝产生的一些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掺加粉煤灰,控制配合比,完善施工工艺,加强温控监测等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裂措施目录一、引言 (1)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1)(一)裂缝分类 (1)1、表面裂缝。
(1)2、深层裂缝。
(1)3、贯穿裂缝。
(1)(二)裂缝形成原因分析 (2)1、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2)2、内外约束条件影响。
(2)3、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2)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2)三、控制裂缝的措施 (2)(一)原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 (2)1、原材料 (2)2、配合比的控制 (3)3、制备与运输 (4)(二)施工工艺 (4)1、施工技术准备 (4)2、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4)3、混凝土养护 (5)(三)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 (6)四、工程实例 (6)(一)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 (6)1、砼最终绝热温升 (6)2、砼内部中心最高温度 (6)3、砼表面温度 (7)4、需排出的水化热 (7)5、吸收热量所需用水的质量 (7)6、吸收热量所需用水的体积 (8)7、管径计算 (8)(二)测温布置图 (8)(三)水管布置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结束语 (9)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一、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型建筑不断增多,在高层建筑、大型承台等工程中常采用混凝土体积较大的箱型基础或筏板基础,桩基的上部也有厚度较大的承台。
这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结构厚、体型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所以由外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很小,但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将成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及处理对策分析摘要:确保大尺度构筑物混凝土的耐裂性和降低其断裂风险,是结构完整性管理的核心策略。
通过创新地大量使用矿物掺合料来替代传统混凝土中的水泥,并结合钙镁复合型膨胀剂、热量调节材料等,可以从材料层面出发,有效地减缓混凝土的水化热释放,缩小结构内部与外部的温差,同时补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这些都是增强大体积混凝土抗裂能力的重要手段。
尽管当前科研人员对筏形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实验室测试和实际工程运用,但大部分研究聚焦于单一的温度控制,相对忽视了混凝土由于自身收缩和干燥收缩引发的形变影响。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处理对策1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1)规模宏大。
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以其显著的体量著称,如巨型水坝、壮观桥梁及高层摩天大楼。
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浇筑、维护以及温度管理上带来了独特的挑战。
(2)层厚惊人。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往往包含厚重的混凝土层,这不仅增加了其自缩、温缩和干燥收缩等物理变化的可能性,进而引发结构裂纹问题。
(3)水泥使用量惊人。
为了强化混凝土的强度并抑制收缩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倾向于采用较高的水泥含量,然而这也相应放大了混凝土的收缩效应。
(4)水化热效应显著。
水泥的水化过程释放出庞大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飙升,易引发潜在的破裂隐患。
(5)环境因素复杂多变。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极具多样性,如极端温差、高湿度和强风等,这些因素对混凝土性能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加剧了裂纹风险的发生。
(6)施工技术要求高。
构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精确的浇筑、精细的养护以及严格的温度控制,需要运用高级施工技术和策略,以确保最终结构的稳固和耐用。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1)环境温度效应。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和维护期间,其内部温度上升,且与外界存在显著温差,导致内部温度应力的生成。
当这种应力超越混凝土的抗拉极限,裂缝就会随之出现。
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及控制裂缝的措施桥梁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大的方面:温度裂缝、沉缩裂缝及抗拉裂缝。
在施工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控制混凝土结构物裂缝的产生。
(一)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1.选择合适水泥和严格控制水泥用量优先采用525R普通水泥,425R普通水泥等高标号水泥,以减少水泥用量。
选用低热水泥,减少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
并尽量选用后期强度(90或120天),降低水泥量,并延缓峰值。
在满足设计和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将425R水泥用量控制在450kg/m3,525R水泥用量控制在360kg/m3.以降低砼高温升,降低砼所受的拉应力。
2. 严格控制骨料级配和合泥量选用10.40mm连续级配碎石(其中10.30mm级配含量65%左右),细度模数2.80-3.00的中砂(通过0.315n凹筛孔的砂不少于15%,砂率控制在40%-45%)。
砂、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并不得混有有机质等杂物,杜绝使用海砂。
3.选择适当外加剂,可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中掺加一定用量外加剂,如防水剂、膨胀剂、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
外加剂中糖钙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使用水量减少20%左右,水灰比可控制在0.55以下,初凝延长到5h左右。
4. 选择优化配合比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质量,降低水灰比,并在砼中掺加粉煤灰和外加剂等,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以降低砼温升,从而可以降低砼所受的拉应力。
5.采用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
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出料口,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由于底层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以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说到混凝土裂缝,大家可能会想,这事儿是不是小问题?其实呀,这个问题可大着呢。
大体积混凝土,咱说白了,就是那些大块头的混凝土,像桥梁、隧道、高楼大厦的基础等等。
它们一旦裂开,问题可就不小了,影响的不仅是结构的强度,严重了还可能威胁到安全。
所以,要控制这些裂缝,咱得好好琢磨琢磨,别等裂缝真裂了才着急。
先说说裂缝为什么老爱找上门。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蒸发,温度变化,都会导致它体积变化,进而产生裂缝。
比如说,夏天热得不行,混凝土表面水分迅速蒸发,里面的水分还没赶上来,这不,裂缝就开始跑出来了。
或者是冬天混凝土的温度太低,也容易让它收缩过度,裂缝就冒出来。
说白了,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伤害”有点像你从冰箱拿出热的饮料,瓶子瞬间裂开,明白不?这些裂缝要怎么控制呢?大家要记住一个“预防为主”的原则。
想要避免裂缝的出现,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分比例,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
别小看水泥水分,水分太多了,干了之后容易收缩,裂缝就出现了。
施工时的温度控制也特别重要。
混凝土最好是在温度适中的时候施工,避免极端天气影响。
如果天气太热或者太冷,施工队的师傅们可以选择一些降温或者保温的方法,像是喷水降温,或者用保温罩覆盖混凝土表面,保持它的温度稳定。
你可能会问,那要是裂缝真的来了呢?别担心,咱们有办法修补。
要是裂缝不大,只是表面的小缝隙,咱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修补材料,把它封闭住。
如果裂缝比较大,那就得找专业的修复团队了。
专业的裂缝修复技术可不简单,得根据裂缝的类型、深度以及结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修补方案。
有些裂缝需要灌注胶浆,有些则要用特殊的加固钢筋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这些都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说到这里,咱还得聊聊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就像是照顾一颗小树苗,不养护它,时间长了就会枯萎。
养护工作通常包括保持表面湿润,避免水分蒸发过快,还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防止温差过大。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大体积砼产生裂缝的原因是由于砼内部水化热作用产生的温度与砼表面温度存在着温差,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温度应力与温差成正比,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砼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因此,防止砼出现裂缝的关键就是控制砼内部与表面的温差。
砼因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因水泥水化热使砼内部温度升高,而在升温阶段砼内外温差过大,造成裂缝;第二阶段是砼内部温度达到最高后,砼因表面散热(或缩水)过快而产生较大的温降差,造成裂缝。
砼内部因水化热而温度增大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砼浇筑后第三天。
这些裂缝大致可分为两种:1、表面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产生大量水化热,使混凝土的温度上升,但由于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因而中心温度高表面温度低,形成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这个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2、贯穿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初期,混凝土处于升温阶段,弹性模量很小,由变形所引起的应力很小,故温度应力一般可忽略不计,但是过了数日,混凝土逐渐降温,这时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多余水分蒸发时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引起拉应力,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应会产生贯穿裂缝。
从影响结构安全的角度讲表面裂缝的危害性较小,而贯穿裂缝则会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所以应采取措施避免表面裂缝,并坚决控制贯穿裂缝的开展。
裂缝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如何进一步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开展,是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施工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条件比较复杂,施工情况各异,再加上混凝土原材料的材质各向异性较大,且混凝土由各种非均质材料组成,它的破坏很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温度变形裂缝,是涉及材料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能及施工工艺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
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的展开。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规律根据大体积砼因水化热升温和降温阶段砼内部的应力变化,表面裂缝和收缩裂缝的内在联系及产生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规律有以下几点:(1)温差和收缩越大,越容易开裂,裂缝越宽、越密。
浅谈大体积砼温度裂缝控制措施摘要:在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超长、超厚的大体积砼基础已屡见不鲜,但其裂缝的产生时有发生。
如何控制大体积砼裂缝的产生,是一项国际性的技术问题。
根据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实际工程中,也可以控制和减少大体积砼裂缝的发生。
关键词:大体积砼温度裂缝控制1 大体积砼结构温度、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大体积砼裂缝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荷载引起的裂缝(约占20%),一类是变形(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陷)引起的裂缝(约占80%)。
由于荷载引起的裂缝通过常规的应力计算可以得到很好控制,这里着重探讨由于温度、收缩引起的变形裂缝。
1.1 在大体积砼浇筑后,由于其表面系数小,体积大,水泥的水化热量较高,水化热聚积在内部不易散发,砼内部温度将逐渐增高,而表面散热很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内部产生压应力,外部产生拉应力。
若在砼表面附近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就会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由于此时的砼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如果温差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此时砼的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砼表面形成表面裂缝。
1.2 温升影响产生的第二种裂缝是收缩裂缝。
它产生在砼的降温阶段,即当砼降温时,由于逐渐散热而产生收缩,再加上砼硬化过程中,由于砼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砼硬化时收缩。
这两种收缩,在收缩时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拉应力),如果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砼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砼中产生收缩裂缝,这种裂缝有时会贯穿全断面而成为结构性裂缝。
1.3 大体积砼,升温阶段内外温差过大,会造成表面裂缝;降温速率过大,会造成贯穿性冷缩缝。
表面裂缝虽不属于结构性裂缝,但在砼收缩时,由于表面裂缝处断面被削弱且存在应力集中,促使砼收缩裂缝的开展,所以大体积砼施工中既要防止表面裂缝的产生,又要防止收缩裂缝的出现。
因此,控制砼结构浇筑实体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砼浇筑块体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砼实体出现有害的温度裂缝(包括砼收缩)是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与裂缝控制措施说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哎哟,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活儿!你要知道,做这种工程,绝对不是小打小闹的事儿。
那些大块头的混凝土,它可不像家里修个小水池那么简单,光是量大就让人头大。
每一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都得考虑无数的细节,稍微不注意,裂缝就会悄悄地爬上墙面,弄不好,工程质量也就打了水漂。
这时候,裂缝控制就成了我们的大敌!想想看,所有人都盯着你,盯着那个大楼,没一条裂缝,才算真牛。
可是,搞混凝土的时候,裂缝就像蚊子一样,根本没办法把它们完全赶走。
它们就藏在你没注意的地方,等你一不小心,啪啪,裂缝就冒出来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湿度这些“阴差阳错”的因素,稍微不对劲,混凝土就开始自己“闹脾气”,干裂、开裂,整得你满头大汗。
为啥会裂呢?一方面是因为混凝土本身含有水分,而水分蒸发的时候温度差异会导致材料收缩,另一方面呢,大体积浇筑的时候,混凝土在内部硬化不均,内外温差太大,裂缝就趁机登场了。
那怎么办呢?说实话,裂缝的控制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简直是“防微杜渐”的典范。
浇筑混凝土之前,我们得给它“降降温”,不要让混凝土刚出炉就感到“炙热”的环境,直接让它炸了。
你看那些大工程,有没有留心过?它们会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给混凝土做个“温度保护”,有的会在混凝土里面加点特殊的材料,有的会直接把混凝土包上一层湿麻袋或者泡沫板,给它降降温,让它慢慢硬化。
哎,这样的细心,往往能避免很多麻烦。
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千万不能“一口气干”!人家说了嘛,急不得!你得分阶段,分步走,分批浇筑,这样能避免混凝土内部的温差过大,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不要图省事一股脑地把所有的混凝土都倒进去,给它时间去吸收和适应。
哦,还有个小窍门,就是要把表面保持湿润,别让它太快干。
别看这事儿小,湿润的表面能有效地防止早期干裂。
咱再说说混凝土的材料搭配。
这就像做饭一样,调料加对了,味道自然好。
混凝土的水灰比一定要控制得当,太多水,混凝土就容易变“稀软”,不稳固;水少了呢,它就变得太干,容易裂开。
施工技术与应用 带胶皮手套,并配戴防尘眼镜和口罩,不能用手直接接触涂料。拌合时严格按 照配合比加料,拌合要均匀一致。防水层每层宜连续操作,不留施工缝。当必 须留施工缝时,应留成阶梯茬,按层次顺序,层层搭接。接茬部位距阴阳角的 距离不应小于20cm。防水层的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拌合好的防水涂料不 能存放过久,随拌随用,以保证防水涂料的和易性与质量。 4.结论 本工程设计水池防水面积共约9200 ̄,从2005年9月5日开始进行防水层 的施工,每班投入的人员1O人,9月30日施工完成,施工时间仅为25天,比采用 防水砂浆施工时每天节约人员投入40人,工期缩短35天(按每天两个台班计 囵团豳}圈 算),相应减少了施工管理费用,节约了施工成本,增加了施工效益,取得了良 好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采用XY一01型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替代防 水砂浆进行防水施工,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约了施工投入,缩短了施工工 期,在质量、工期和效益方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GB18445-2001)[S].2001。 『2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IS].2001。 『31《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69-84)[s]2002。 作者简介: 童优良,男,湖南长沙人,工程师,于2003年起在云南省溪洛渡水电站工作。
(上接第419页)参考文献: 『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国家标准,GB50496—2oo9 ̄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2009 《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与修复》,徐至钧等编著;北京;机械_r-._lk出版社,
201011 [3]徐至钧,纤维混凝土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奚卫冲,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
(上接第427页)修平整,后使用压路机在接缝的外侧压实。双层沥青混凝土 路面的横向接缝需筑成台阶状,且上下的台阶之间要距离2O至30厘米。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裂缝问题常常困扰着工程人员。
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结构的外观,还可能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有效的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及成因(一)温度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当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早期,裂缝宽度和深度随温差的增大而增加。
(二)收缩裂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包括自收缩、干燥收缩和碳化收缩等。
如果收缩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收缩裂缝。
自收缩是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消耗水分导致的体积减小;干燥收缩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不足引起的;碳化收缩则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反应,导致体积缩小。
(三)荷载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承受外部荷载时,如果荷载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或者由于不均匀荷载导致结构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就会产生荷载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与受力方向垂直,并且随着荷载的增加而不断扩展。
(四)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如果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会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受到附加应力的作用,当附加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出现在结构的薄弱部位,如跨中、支座等处。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危害(一)影响结构的外观质量裂缝的存在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不平整、粗糙的现象,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二)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裂缝的出现会削弱混凝土的整体性,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尤其是在承受动荷载的情况下,更容易导致结构的破坏。
(三)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裂缝为外界侵蚀性介质(如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提供了通道,加速了混凝土的劣化和钢筋的锈蚀,从而降低结构的耐久性,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浅谈大体积砼裂缝的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问题是在工程建设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
问题,裂缝一旦形成,特别是基础贯穿裂缝出现在重要的结构部位,危害极大,它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力,同时会可能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裂缝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结构型裂缝,是由外荷载引起的,包括常规结构计算中的主要应力以及其他的结构次应力造成的受力裂缝。
二是材料型裂缝,是由非受力变形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
本文主要探讨材料型裂缝。
其中具体原因如下。
(一)温度应力引起裂缝(温度裂缝)。
(二)收缩引起裂缝。
1.干燥收缩。
2.塑性收缩。
二、裂缝的控制
(一)优选原材料
1.水泥
由于温差主要是由水化热产生的,所以为了减小温差就要尽量降低水化热,为了降低水化热,要尽量采取早期水化热低的水泥。
为了减少水泥的水化热,必须降低熟料中c3a和 c3s的含量。
在施工
中一般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水泥。
另外,在不影响水泥活性的情况下,要尽量使水泥的细度适当减小,因为水泥的细度会影响水化热的放热速率。
2.掺加粉煤灰
为了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并提高和易性,我们可以把部分水泥用粉煤灰代替,掺入粉煤灰主要有以下作用:①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热胀;②由于粉煤灰颗粒较细,能够参加二次反应的界面相应增加,在混凝土中分散更加均匀;③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进一步改善了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使混凝土中总的孔隙率降低,孔结构进一步的细化,分布更加合理,使硬化后的混凝土更加致密,相应收缩值也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粉煤灰的比重较水泥小,混凝土振捣时比重小的粉煤灰容易浮在混凝土的表面,使上部混凝土中的掺合料较多,强度较低,表面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因此,粉煤灰的掺量不宜过多,在工程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粉煤灰的掺量。
3.骨料
(1)粗骨料
尽量扩大粗骨料的粒径,因为粗骨料粒径越大,级配越好,孔隙率越小,总表面积越小,每立方米的用水泥砂浆量和水泥用量就越小,水化热就随之降低,对防止裂缝的产生有利。
(2)细骨料
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和中粗砂,最好用中粗砂,因为其孔隙率
小,总表面积小,这样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就可以减少,水化热就低,裂缝就减少,另一方面,要控制砂子的含泥量,含泥量越大,收缩变形就越大,裂缝就越严重,因此细骨料尽量用干净的中粗沙。
4.加入外加剂
(1)减水剂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减水剂的主要作用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保持混凝土一定强度时减少水泥用量,而水灰比的降低,水泥用量的减少对防止开裂是十分有利的。
(2)缓凝剂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缓凝剂的作用一是延缓混凝土放热峰值出现的时间,由于混凝土的强度会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所以等放热峰值出现时,混凝土强度也增大了,从而减小裂缝出现的机率,二是改善和易性,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塌落度损失。
(3)引气剂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引气剂在混凝土的应用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十分有利。
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二)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1.混凝土的拌制
(1)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计量准确,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塌落度。
(2)要尽量降低混凝土拌合物出机口温度,拌合物可采取以下
两种降温措施:一是送冷风对拌和物进行冷却,二是加冰拌合,一般使新拌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6℃左右。
2.混凝土浇注、拆模
(1)混凝土浇注过程质量控制
浇注过程中要进行振捣方可密实,振捣时间应均匀一致以表面泛浆为宜,间距要均匀,以振捣力波及范围重叠二分之一为宜,浇注完毕后,表面要压实、抹平,以防止表面裂缝。
另外,浇注混凝土要求分层浇注,分层流水振捣,同时要保证上层混凝土在下层初凝前结合紧密。
避免纵向施工缝、提高结构整体性和抗剪性能。
(2)浇注时间控制
尽量避开在太阳辐射较高的时间浇注,浇注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
(3)混凝土拆模时间控制
预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降不超过9℃以上允许拆模。
3.做好表面隔热保护
在混凝土在拆模后,特别是低温季节,在拆模后立即采取表面保护。
防止表面降温过大,引起裂缝。
4.养护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这样既减少外界高温倒罐,又防止干缩裂缝的发生,促进混凝土强度的稳定增长。
一般在浇注完毕后12~18h内立即开始养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少于28d或设计龄期。
5.通水冷却
若是在高温季节施工,则要在初期采用通制冷水来降低混凝土最高温度峰值,但注意,通水时间不能过长,因为时间过长会造成降温幅度过大而引起较大的温度应力。
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是目前学者和工程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型裂缝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笔者认为精心选择原材料,并在施工中采用合理的方法,能有效的防止裂缝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