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62.28 KB
- 文档页数:3
安徽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分析摘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本文在相关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安徽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间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要保持一地区或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应形成相互依存的长期稳定关系.关键词:财政收入,经济增长,回归分析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促进我省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一.理论分析财政收入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国民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
研究过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学者很多。
最先比较明确提出国家财政税收原则的是威廉·配第,他在代表作《赋税论》中,比较深刻地分析了税收与国民财富、税收与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关系。
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一书中,综合了自由主义学说的观点,主张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认为政府应当减少干预或者不干预,政府只应作为“守夜人”存在。
斯密之后,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财政税收观点,比如瓦格纳在其代表著作《财政学》中提出了社会政策的财政理论,认为财政收入增长能够随着经济增长自动增加。
哈勃格计算了税收的超额负担,进而发现课税扭曲了消费者对课税商品与其他商品的选择。
我国学者高培勇认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确定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不能简单的量入为出。
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应形成相依相存的长期稳定关系,并且,只有合理的财政收入水平才能对GDP的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命题可以根据拉弗曲线得以证明。
在经济学界,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拉弗知名度颇高,以其“拉弗曲线”而著称于世。
拉弗曲线表明:在税率增长的初期,GDP迅速增长;当税率增长超过某一点,尽管其增长率不变,但GDP的增长率迅速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图中表示为EB线段。
作者: 张来明;李建伟
作者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管理世界
页码: 1-10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1期
主题词: 收入分配;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增长
摘要:西方经济学派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和局限性,大量实证分析的结论相互冲突。
从循环发展角度看,收入分配格局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又是决定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由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所决定,工业化过程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会先降后升、资本要素收入占比先升后降,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倒U”现象,其微观基础是生产要素市场供求格局的相对转变,但劳动者报酬占比提高并非必然引致收入差距缩小。
居民收入差距通过改变消费需求分布,为工业化中前期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需求支撑。
我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后期,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未来稳定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