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99.74 KB
- 文档页数:3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建立和实施一套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制度、安全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等方面。
其中,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规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书和目标考核制度等。
通过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能够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有明确的认识和责任意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安全生产风险。
另外,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安全生产计划、安全检查、事故调查、隐患整改等内容。
在安全管理制度中,企业需要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责,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计划,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并及时整改隐患问题。
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安全培训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员工的安全培训、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意识培养等方面。
通过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意识,让员工熟知岗位操作规程,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降低因操作不当或安全意识欠缺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最后,安全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需要建立并完善安全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安全设施和设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和实施一套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能够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通过制定、实施和评价相关标准,从而规范和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标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合法合规、高效运行。
通过标准化管理,企业能够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生产操作技能,确保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符合安全标准,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和环境污染。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包括政策与目标、组织结构、责任与权限、记录与文件、培训与教育、监测与测量、纠正与预防、审核与评价等八个要素。
每个要素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并通过定期的内部、外部审核和评价,不断优化和完善标准化体系。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建立清晰的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使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共同维护企业的安全稳定。
第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管理要求,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强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估,提高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率。
第三,规范生产工序和操作流程。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制定和执行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生产规程和操作规范,规范化生产工序和操作流程,确保员工按照标准操作,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事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四,保障员工的安全权益。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员工的安全保障制度,包括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培训、劳动保护设施和条件、职业病防治措施等,全面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权益。
什么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安全健康,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包括以下方面:
1. 安全管理制度:企业需要建立并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培训制度、应急救援制度等,确保安全职责明确、工作有序进行。
2. 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各项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如加强设备安全检查、制定应急预案等。
3. 安全培训与教育:企业应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 安全设施与装备: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设施和装备管理制度,确保设施和装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如消防设施、个体防护用品等。
5. 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安全生产相关信息,对存在的问
题进行整改和改进,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安全与利益。
同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依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规范和统一企业安全生产的流程、程序和要求,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有效性,从而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标准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即企业应依据国家、行业相关的标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明确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按照程序进行;二是建立和实施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即企业应依据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特点,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安全培训计划,培养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安全管理方法,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它能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风险,有效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它能够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关键在于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安全风险,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安全考核和奖惩制度。
同时,企业应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理念。
对于企业来说,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不仅是一项法定义务,更是一种自我保护、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规范和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级企业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什么叫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简称安标,是指在安全生产领域中,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出统一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以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确保生产过程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安全生产标准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各项安全制度和管理办法,保障安全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
2. 安全设备设施:企业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生产设备、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预防事故的发生。
3.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与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明确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供操作人员的操作指导,防止人为错误导致的事故发生。
4. 事故预防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制定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的防范,规范应急救援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 安全培训教育:企业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增强员工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具有以下几个优势和意义:1.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能够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预防事故发生: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识别和控制,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3. 降低事故损失:安全生产标准化能够提高企业的应急救援能力,减少事故发生后的损失,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4. 提升企业形象: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能够提升自身的安全形象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与政府、客户和员工的信任和合作,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种基于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增强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也变得日益重要。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通过制定一系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程序和标准作为基础,全面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具体来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事故应急预案等,确保全员参与、全员负责。
其次是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
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再次是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
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最后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检查。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确保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得到落实,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防患于未然。
总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为了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减少事故发生,组织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来指导安全生产的行为。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要求,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和执行。
通过制定安全管理规范、安全管理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文件,规范和指导员工的工作行为,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2.安全培训和教育: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安全宣传和安全教育活动,使员工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提高事故防范和处理的能力。
3.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对工作场所进行安全评估,确定所需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
如安装安全警示标识,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等,有效地降低工作环境的安全风险。
4.事故报告和处理: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事故进行及时调查,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同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并加强监管和检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运行。
5.安全生产监测和评估:建立安全生产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管和评估。
通过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对于企业来说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主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规范和统一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优化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性。
4.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
总之,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必备手段,通过规范和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自身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安全生产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的过程。
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安全生产标准化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还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领导责任: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明确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职责及权力。
企业领导应该主动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承担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
2. 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的分工和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的考核和监督。
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等,确保各个环节按规定进行安全操作。
4.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取必要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包括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和使用,高风险作业的安全操作等。
5. 安全培训教育: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加强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的学习,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应对生产事故和突发事件。
6. 安全检查监督: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检查监督制度,定期对各个岗位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安全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操作的执行情况。
同时,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 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任务和权限,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通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可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按照规范进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提高事故应对和处理的能力,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标准化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标准,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理使用资源、科学施工、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的良好声誉和形象。
首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强调制定安全生产标准。
安全生产标准包括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制定的标准。
法律法规是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法律规定,企业必须遵守;而企业内部制定的标准则是根据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针对特定行业和工作岗位制定的具体操作规程。
这些标准既包括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也包括应急处理和事故后处理的规定。
其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还强调对标准的执行和监督。
制定好的标准如果不能执行,就失去了规范作用。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执行方案和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具体任务,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确保相关标准得到有效实施。
同时,还需要建立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督促、督查等方式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安全生产标准的落地和有效执行。
此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还注重保障员工安全。
企业应根据岗位特点和风险程度,建立岗位安全标准,要求员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同时,企业还应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及时救援和处理,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总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
通过制定、执行和监督标准,保障员工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能够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损失,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
前言本标准按照GT/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晶光、侯茜、贾世国、叶坚新、张雪中、邬开发、刘宝静、杨松柳。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if !supportLists]-->1 <!--[endif]-->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保持与评定的原则和一般要求,以及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8个体系的核心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关行业制修订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评定标准,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评审、科研、管理和规划等。
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等可参照执行。
<!--[if !supportLists]-->2 <!--[endif]-->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3安全色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T 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 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一部分:标志GB/T 15499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 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 30871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AQ 303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T 900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规范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if !supportLists]-->3 <!--[endif]-->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China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企业通过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
3.2安全生产绩效work safety performance根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目标,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等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3企业主要负责人key person(s) in charge of the enterprise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长,以及对生产经营活动有决策权的实际控制人。
3.4相关方related party工作场所内外与企业安全生产绩效有关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单位,如承包商、供应商等。
3.5承包商contractor在企业的工作场所按照双方协定的要求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单位。
3.6供应商supplier为企业提供材料、设备或设施及服务的外部个人或单位。
3.7变更管理management of change对机构、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3.8风险risk;hazard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3.9安全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hazard assessment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可靠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其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10安全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hazard management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目标。
3.11工作场所 workplace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并由企业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点。
3.12作业环境 working environment从业人员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以及相关联的场所,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和工作能力,以及对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的所有自然和人为因素。
<!--[if !supportLists]-->4 <!--[endif]-->一般要求<!--[if !supportLists]-->4.1 <!--[endif]-->原则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以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治为基础,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if !supportLists]-->4.2 <!--[endif]-->建立和保持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自主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
<!--[if !supportLists]-->4.3 <!--[endif]-->自评和评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采用企业自评和评审单位评审的方式进行评估。
<!--[if !supportLists]-->5 <!--[endif]-->核心要求5.1目标职责5.1.1目标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明确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检查、考核等环节要求,并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能,将目标分解为指标,确保落实。
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指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并结合实际及时进行调整。
5.1.2机构和职责5.1.2.1机构设置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if !supportLists]-->5.1.2.2 <!--[endif]-->主要负责人及领导层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分管负责人应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负责。
各级管理人员应按照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的相关要求,履行其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
5.1.3全员参与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企业应为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建言献策,营造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全员重视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良好氛围,不断改进和提升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5.1.4安全生产投入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并建立使用台账。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缴纳相关保险费用。
企业宜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5.1.5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应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确立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及行为准则,并教育、引导全体人员贯彻执行。
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应符合AQ/T 9004的规定。
5.1.6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电子台账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病危害防治、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的建设。
5.2制度化管理5.2.1法规标准识别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有效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和文本数据库。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及时传达给相关从业人员,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位。
5.2.2规章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并征求工会及从业人员意见和建议,规范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企业应确保从业人员及时获取制度文本。
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一目标管理;一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一安全生产承诺;一安全生产投人;一安全生产信息化;一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管理;一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一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査治理;一职业病危害防治;一教育培训;一班组安全活动;一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一设备设施管理;一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一危险物品管理;一危险作业安全管理;一安全警示标志管理;一安全预测预警;一安全生产実惩管理;一相关方安全管理;一变更管理;一个体防护用品管理;一应急管理;一事故管理;一安全生产报告;一绩效评定管理。
5.2.3操作规程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生产工艺、作业任务特点以及岗位作业安全风险与职业病防护要求,编制齐全适用的岗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员工,并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