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技术(中级)-2021年真题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3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8)(总分86.XX98,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下列关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说法错误的是A. 输血可使溶血加速,因此尽量不输血B. 必须输血时尽量选用患者血清与供者红细胞反应最弱的红细胞输注C. 输血速度要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D. 为避免同种抗体增高,应一次输足所需血量E. 患者自身抗体滴度较高时可用血浆置换减轻症状2. 非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是A.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B. 过敏反应C. 溶血反应D. 肺血管微栓塞E.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3. 全麻状态下,急性溶血输血反应的唯一表现是A. 术中出现寒战、高热B. 术中出现酱油色尿C. 术中出现腰背剧痛D. 术中出血不止,血压下降E. 术中呼吸困难、发绀4. 不是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和体征的是A. 寒战、发热B. 呼吸急促、发绀C. 血压下降D. 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E. 心脏增大5. 正常人枸橼酸盐中毒剂量是A. 5g左右B. 10g左右C. 15g左右D. 20g左右E. 25g左右6. 以下不能献血的情况中,错误的是A. 精神疾病,如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癔症等B. 各种结核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骨结核等C. 过敏性疾病,如经常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等D. 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泌尿道感染、急性肾功能不全E. 寄生虫及地方病,如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肺吸虫病、囊虫病、肝吸虫病、黑热病,克山病,大骨节病7. 无偿献血有诸多优势,但不包括A. 血液质量接近低危献血者国家标准B. 爱心奉献的体现C. 有利于建立稳定献血者队伍D. 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E. 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70周岁8. 影响血液黏度最重要的因素是A. 红细胞变形性B. 血细胞比容C. 白细胞流变特性D. 红细胞数量E. 血小板流变特性9. 为了预防输血反应,临床科室从输血科取来血液后,应该A. 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B. 室温放置,待用C. 4℃冰箱保存,待用D. 冰冻保存,待用E. 37℃保存,待用10.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溶血现象A. 只发生在血管外B. 主要发生血管外,血管内也可以发生C. 只发生在血管内D. 主要发生血管内,血管外也可以发生E. 血管内与血管外发生的比例一样11. 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指征A. 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B. 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C. 紧急对抗华法林的抗凝作用D. 严重肝病患者E. 按1U:100ml在红细胞输注时搭配使用12. 下列哪项是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项目A. HCV-AgB. HCV-AbC. HCV RNAD. HCV-DNAE. HIV-RNA13. 标准定值血清可用来作为A. 室间质控B. 室内检测C. 批间核查D. 批内核查E. 室内质控14. 由HLA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最常见的是A. 溶血反应B.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C. 输血后紫癜D. 输血相关肺损伤E. 过敏反应15. 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是A.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B. 输血后紫癜C. 血栓性静脉炎D.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E.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6. 下列哪项不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A. 感染B. 移植物抗宿主病C. 肝静脉闭塞性病D. 出血性膀胱炎E. 白血病复发17. 大量输血一般主要参考以下指标,其中哪项不是A. 24小时内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的总血容量B. 3小时内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的总血容量的50%以上C. 12小时内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的总血容量的75%以上D. 成年患者24小时输注40U(国内标准)以上的红细胞制品E. 成年患者的失血速度在150ml/min以上18. 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是A. 过敏反应B. 细菌污染反应C.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D. 循环超负荷E. 枸橼酸盐中毒19.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抢救措施不正确的是A. 立即拔针停止输血B. 补充血容量、抗休克C. 利尿、碱化尿液D. 预防DIC、肾衰竭E.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0. 不会发生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血液成分是A. 悬浮红细胞B. 全血D. 冰冻红细胞E. 单采血小板21. 能引起心律不齐的体温是A. <36℃B. <35℃C. <34℃D. <32℃E. <30℃22. 以下关于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不正确的是A. 血比重筛选:硫酸铜法,男≥1.052,女≥1.050B.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酶标法:阴性C. 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D. 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即可献血E. 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原虫23.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后A. 科室存档备查B. 交医务处C. 报院领导D. 附于患者病历内E. 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24. CPDA-1保养液全血保存期为A. 21天B. 24天C. 28天D. 35天E. 42天25. 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自接触之日起至该病最长潜伏期后方可献血,以下情况仍不可献血的是A. 甲型肝炎病愈后满1年B. 痢疾病愈满半年C. 伤寒病愈满半年D. 布氏杆菌病病愈满2年E. 弓形体病临床恢复后满6个月26. 血液保存液中腺嘌呤的作用是A. 抗凝作用及阻止溶血发生B. 防止葡萄糖在高压灭菌时焦化,并且对贮存血中ATP有稳定作用C. 能帮助红细胞在保存期间维持A TP的含量D. 维持PHE. 保持血液环境稳定27. 某一方法经反复测定所得出的结果很接近于真值,可用下列哪项名称表示A. 准确度B. 精密度C. 灵敏度E. 差异度28. TA-GVHD发生于输血后A. 20~40天B. 15~19天C. 50天D. 60天E. 7~14天29. 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是A. 细菌污染反应B. 枸橼酸盐中毒C. 循环负荷过重D.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E. 肺血管微栓塞30. 不是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和体征的是A. 寒战、发热B. 呼吸急促、发绀C. 血压下降D. 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E. 咯粉红色泡沫痰31. 严重贫血患儿体重2.5kg,Hb60g/L,为使该患儿Hb提升至120g/L,需输血A. 200mlB. 400mlC. 600mlD. 900mlE. 1200ml32. 下列哪项不是患者大量输血后伤口渗血不止的原因A. 保存血内血小板数量及质量下降B. Ⅴ、Ⅷ因子消耗失去活性C. 输注血液保存时间过久D. 过量使用血浆增量剂E. 容易诱发DIC产生消耗性凝血障碍33. 输血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A. 全血B. 浓缩白细胞C. 悬浮红细胞D. 浓缩血小板E. 血浆34.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输血不良反应是A. 细菌污染反应B. 急性溶血反应C. 过敏反应D.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E. 循环超负荷35. 为避免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应淘汰的献血者是A. 1次妊娠的女性献血者B. 2次妊娠的女性献血者C. ≥3次妊娠的女性献血者D. 多次献血的女性献血者E. 有1次输血史的男性献血者36. 血液中微聚物不包括A. 白细胞B. 血小板C. 红细胞D. 纤维蛋白E. 细胞碎片37. 采用下列哪个菌株为指示菌株进行干热灭菌效果监测A. ATCC7935B. A TCC9372C. SSIK31D. SSIK30E. A TCC973238. 关于献血间隔,以下不正确的是A. 全血献血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B. 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C. 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单采血小板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D. 单采血小板后与献全血间隔不少于3周E. 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39.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天A. 1天B. 2天C. 3天D. 4天E. 5天40. 全血400ml分离的浓缩红细胞容量为A. 200ml±10%B. 220ml±10%C. 240ml±10%D. 250ml±10%E. 260ml±10%41. 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控制要求,不正确的是A. 肉眼观察融化后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应呈黄色澄清液体,无色泽异常、蛋白析出、气泡及重度乳糜情况B. 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血浆经热合的导管至少10cmC. 来源于400ml全血的冷沉淀纤维蛋白含量≥120mgD. 来源于300ml全血的冷沉淀Ⅷ因子含量≥60IUE. 来源于400ml全血的冷沉淀Ⅷ因子含量≥80IU42. 骨髓移植的配型方法是A. ABO配型B. HLA配型C. HPA配型D. Rh配型E. 不需配型43. 室间质控应在下列哪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A. 设备质控B. 技术质控C. 室内质控D. 试剂质控E. 剂量控制44. 完全抗体通常是指哪类免疫球蛋白A. IgAB. IgEC. IgMD. IgGE. IgG145. 非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是A.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B. 过敏反应C. 溶血反应D. 血栓性静脉炎E.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46. 评价粒细胞输注疗效的最佳指标是A. 感染是否得到控制B.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否增加C.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否增加D. 贫血是否纠正E. 出血症状是否改善47. 迟发型免疫性输血反应包括下列几种,但哪项应除外A.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B. 溶血反应C. 移植物抗宿主病D. 输血后紫癜E. 对血细胞的同种异体免疫48. 白细胞抗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是A. 溶血反应B. 过敏反应C.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D. 细菌污染反应E. 输血后紫癜49.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主要受损的组织器官不包括A. 皮肤B. 骨髓C. 肠道D. 肝脏E. 肾脏50. 最常见污染血液的细菌是A. 革兰阳性杆菌B. 革兰阴性杆菌C. 革兰阳性球菌D. 革兰阴性球菌E. 真菌51. 不是铁沉积的靶器官是A. 肝脏B. 胰腺C. 心脏D. 皮肤E. 胆囊52. 以下情况可以献血的是A. 健康状态不佳B. 良性肿瘤患者C. 有高血压家族史,但体检正常D. 有文身E. 慢性皮肤病患者53. 关于血站内采血各事项正确的是A. 有明显的标示牌B. 房间通风清洁,禁止播放音乐与录像C. 采血房间消毒后,尽量避免打开门窗,以保证消毒效果D. 消毒后房间应保持无菌效果E. 采血袋使用前,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30分钟54. 不是献血登记表中所包括的内容的是A. 姓名B. 文化程度C. 民族D. 家庭成员E. 上次献血类别和时间55. 普通冰冻血浆缺乏A. FⅡ和FⅤB. FⅠ和FⅧC. FⅤ和FⅧD. FⅦ和FⅧE. FⅤ和FⅩ56. 辐照后的红细胞,保存最佳时间不超过A. 14天B. 21天C. 28天D. 35天E. 42天57. 下列不属于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选项是A. 艾滋病B. 乙型肝炎C. 丙型肝炎D. 梅毒58. 艾滋病/HIV感染的治疗方法不包括A. 抗病毒治疗B. 使用免疫调节药物C. 抗感染和抗肿瘤治疗D. 支持疗法E. 输血59. 参加室间质控活动中,求取均值的样本数不能少于多少个A. 10B. 20C. 30D. 40E. 5060.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一般不用于A. 新生儿溶血病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 意外抗体筛查D. 红细胞血型不合所致输血反应E. 药物性溶血性贫血61. 在输注血小板时,下列哪一种做法是错误的A. 输注前要轻轻摇血袋,充分混匀B. 一般要求ABO血型同型输注C. 对于Rh阴性患者一般不要求输注Rh阴性血小板D. 若同时有红细胞需要输注的情况,应先输红细胞后输血小板E. 输注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应连续输注效果更佳62.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通常发生在输血后( )天内A. 立即B. 2小时以内C. 24小时以内D. 2~21天内E. 21天以后6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做血浆置换时,应主要使用下列哪种置换液A. 生理盐水B. 低分子右旋糖酐C. 明胶D. 清蛋白注射液E. 新鲜冰冻血浆64. 通常情况下,血小板输注无效最常见的原因是A. HLA同种免疫B. 血小板含量过低C. 发热反应D. 受血者年龄大于60岁E. 产生TA-GVHD65. 输血过敏反应大多数由何原因所致A. 红细胞B. 粒细胞D. 血小板E. 血浆66. 不是HLA抗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的是A. 血小板输注无效B. 输血后紫癜C.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D.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E. 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67. 内源性细菌污染血液的是A. 采血和输血器材消毒不严B. 献血者采血部位消毒不彻底C. 采血、成分制备无菌操作不严格D. 献血者处于无症状的菌血症期E. 血液保存温度超过6℃以上68. 输入ABO不合血液多少毫升可出现酱油色尿A. >10mlB. >20mlC. >50mlD. >150mlE. >200ml69. 乙型血友病输血宜选用A. 免疫球蛋白B. 凝血酶原复合物C. 浓缩凝血因子Ⅸ替代品D. 人胎盘球蛋白E. 浓缩凝血因子Ⅷ替代品70. 采血前采血者的准备工作不包括A. 关心献血者B. 全神贯注精神饱满C. 保持和蔼的态度,耐心解答各种问题D. 每采完一人后用消毒液浸泡的毛巾擦手E. 用消毒液浸泡1分钟71. 固定献血者的好处不包括A. 经过血液安全教育B. 避免接触高危因素C. 可降低化验成本D. 会进行自我排查E. 了解血液安全的因素72. 400ml全血的血浆制得的冷沉淀中每袋要求Ⅷ因子含量应为A. 10~20IUB. 20~40IUC. 40~60IUD. 60~80IUE. 80~100IU73. 对于ABO血型无法立即确定患儿,紧急输注血浆纠正凝血因子低下应首选A. O型新鲜冰冻血浆B. A型新鲜冰冻血浆C. B型新鲜冰冻血浆D. AB型新鲜冰冻血浆E. AB型普鲜冰冻血浆74. 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措施不包括A. 严格筛选献血者B. 加强采血和血液制品制备的无菌操作技术C. 血液的核酸检测D. 工作人员穿戴防护服装E. 严格用血指征75. 下列均为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正确方法,除了A. 防止污染过的针头刺伤B. 一旦刺伤立即清洗,碘酒消毒C.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D. 实验室应备有洗眼装置或急救药箱E. 避免接触艾滋病患者76. 采用聚凝胺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其原理是A. 抗体搭桥作用B. 中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C. 中和红细胞表面正电荷D. 消化红细胞表面唾液酸E. 扩大红细胞间的正常距离77. 速发性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是A. 细菌污染反应B. 过敏性休克C. 枸橼酸盐中毒D.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E. 输血后紫癜78. 最易发生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是A. 缺铁性贫血B. 再生障碍性贫血C. 营养不良性贫血D.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79. 不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因素的是A. HLA抗体B. 细菌内毒素C. 变性蛋白质D. 补体E. 炎性细胞因子80. 引起输血后紫癜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主要是A. 抗HPA-1aB. 抗HPA-1bC. 抗HPA-2aD. 抗HPA-2bE. 抗HPA-3a81. 不提示细菌污染的是A. 血浆混浊B. 血浆有气泡C. 血浆有溶血D. 血浆有絮状物E. 血浆呈乳糜状82. 死亡率最高的输血不良反应是A.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B. 过敏反应C. 细菌污染反应D.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E. 急性溶血反应83. 关于血液储存温度的监控不正确的是A. 血液储存设备使用人工监控时,应至少每4h监测记录温度1次B. 血液储存设备使用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时,应至少每日人工记录温度2次,2次记录间隔8h以上C. 血液储存设备使用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时,应至少每日人工记录温度1次D. 血液储存设备的温度监控记录至少应保存到血液发出后1年E. 血液储存设备的温度监控记录要保证可追溯性84. 输注红细胞的主要目的是A.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B. 提高患者免疫力C. 提高患者凝血功能D. 提高患者的血液渗透压E. 改善患者组织供氧85. 最后一次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多长时间后可以献血A. 4个月B. 6个月C. 一年D. 十年E. 永不能献血86. 冰冻血浆融化解冻的正确温度范围A. 40~42℃B. 38~40℃C. 35~37℃D. 32~34℃E. 28~32℃87. 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不包括A. 乙型病毒性肝炎B. 丙型病毒性肝炎C. 丁型病毒性肝炎D. 经血传播病毒性肝炎E. 粪口传播病毒性肝炎88. 关于艾滋病的治疗,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A. 束手无策,没有任何方法B. 鸡尾酒疗法可以清除HIVC. 主要应用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D. HIV的抗病毒治疗没有耐药性E. 卧床休息,注意饮食89.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中,补体的作用是A. 破坏淋巴细胞膜B. 溶解淋巴细胞C. 促进淋巴细胞增殖D. 促进抗原抗体结合E. 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原性90. 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常发生在移植后A. 数月或数年B. 1周之内C. 1至2周D. 1至2个月E. 2至3周91. 复查Hb应在患者输注红细胞后A. 1h内B. 24h内C. 48h内D. 72h内E. 96h内92. 甲型血友病输血宜选用A. 冷沉淀B. 凝血酶原复合物C. 免疫球蛋白D. 清蛋白E. 机采血小板93. 下列哪项不是脐带血移植存在的主要问题A. 单份脐带血干细胞数量不足B. 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延迟C. GVHD发生率较骨髓移植高D. 肿瘤患者脐带血移植后复发率较高E. 脐带血移植感染发生率较高94.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尿检见A. 蛋白尿B. 血尿C. 血红蛋白尿D. 乳糜尿E. 颗粒管型尿95.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免疫原因是A. HPA抗体B. HLA抗体C. HNA抗体D. 红细胞抗体E. 药物抗体96. 最易出现呼吸窘迫症的输血不良反应是A. 循环超负荷B. 过敏反应C. 输血相关性肺损伤D. 肺微血管栓塞E.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97. 以下情况能够献血的是A. 慢性皮肤病患者B.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者C. 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D. 骨结核患者E. 阑尾切除满两个月者98. 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自身储血不适合A. 择期手术患者B. 乙肝感染病毒携带者C. 干细胞供者D. 血液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患者E. 稀有血型患者99.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 白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B. 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C. 血小板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 中性粒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E. 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100. 取得病史应尽可能在什么场合进行A. 公开场合B. 非公开场合C. 少量入场合D. 有其他人在场的场合E. 私人场合101. 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对机体损害的最佳处理办法是A. 慢速输血B. 快速输血C. 血液中加抗组织胺药物D. 血液中加抗生素E. 及早发现,及时处理102. 下列均为乙型肝炎的传染源,除了A.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B.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 无症状HBV携带者D. 酶免检测阴性,核酸检测阳性者E. 计划免疫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者103. HIV窗口期的特点A. 病毒增殖慢B. 病毒载量低C. 复制出大量有感染力的病毒D. 传播效率低E. 传染性不强104. 下列哪项不是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检测前涉及的过程A. 项目选择B. 患者准备C. 标本D. 标本运送和实验室内传递E. 对临床开展检测范围内的咨询活动105. 移植排斥反应不包括A. 超急性排斥反应B. 急性排斥反应C. 慢性排斥反应D. 输血相关肺损伤E.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106. 迟发型免疫性输血反应包括下列几种,但哪项应除外A.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B. 溶血反应C. 移植物抗宿主病D. 输血后紫癜E. 肿瘤复发率、转移率增高107. 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因子是A. FⅫB. FⅪC. FⅢD. FⅦE. FⅣ108. 对于慢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慢性贫血患者氧离曲线右移,可部分代偿组织供氧B. 不要等到血红蛋白或血细胞比容明显降低或症状加重后再输血C. 最好输少白红细胞,有条件可输年轻红细胞D. 输血后测定血红蛋白或血细胞比容可快速评估输血的效果E. 长期输血者可用维生素C增加尿铁的排泄109. 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A.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B. 溶血性反应C. 枸橼酸盐中毒D. 细菌污染反应E. 循环负荷过重110. 溶血性黄疸是A. 间接胆红素增加为主;尿胆原增加、无胆红素B. 直接胆红素增加为主;尿胆原减少、尿胆红素阳性C. 间接胆红素增加为主;尿胆原减少、尿胆红素阳性D. 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增加;尿胆原增加、尿胆红素阳性E. 间接胆红素增加为主;尿胆原减少、无胆红素111.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致病因素是A. HLA抗体B. HLA抗体和(或)HNA抗体C. HNA抗体D. HPA抗体E. 血浆蛋白抗体112. 高血氨症不能应用的药物是A. 谷氨酸钠B. 葡萄糖酸钙C. 乳酸钠D. 谷氨酸钾E. 碳酸氢钠113. 小于4个月的新生儿进行血型鉴定时,一般只进行A. ABO血型B. Rh血型C. 正定型D. 反定型E. 正定型和反定型114. 关于献血者招募,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建立和实施献血者招募指南B. 以自愿无偿的低危人群作为征募对象C. 鼓励自愿定期无偿献血D. 张贴海报让更多的人知道采血工作的日期时间和地点E. 电话提醒和动员献血者定期献血115. 献血出现轻度不良献血反应,以下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 与献血者交谈B. 松开献血者衣服和皮带C. 适量饮用冷饮料D. 充分休息E. 适当静脉注射镇静剂,如安定116. 输血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该A. 血液内加对症治疗的药物,减慢输血B. 加快输血C. 换一袋同型血输注D. 减慢或停止输血,予以相应处理E. 用生理盐水稀释血液后继续输血117. 对有抗-IgA或限定特异性抗-IgA抗体的患者,输血应选用A. 全血B. 浓缩红细胞C. 少白细胞红细胞D. 洗涤红细胞E. 红细胞悬液118. 输血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A. 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B. 缓慢速度输血小板,防止心脏负荷加重C. 快速输血,节约时间,输血过程中应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D. 先快后慢,根据病情和年龄随时调整输注速,且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E. 慢性贫血患者输全血时应快速输注119. 以下哪个抗体是乙型肝炎的保护性抗体A. 抗-HBsB. 抗-HBcC. 抗-HBeD. HBsAgE. HBeAg120. 下列哪项不是巨细胞病毒的传播途径A. 母乳喂养B. 输血、器官移植C. 母婴垂直传播D. 性传播E. 空气传播121. 室内质控的质控物不应选择的浓度为A. 医学决定水平值B. 报告范围的上限浓度值C. 报告范围的下限浓度值D. 报告范围内的至少2个浓度值E. 前一日患者样本值122. 淋巴细胞毒试验阳性结果是指死细胞数量高于A. 10%B. 20%C. 30%D. 40%E. 50%123. 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A. 荨麻疹B. 溶血性反应C. 枸橼酸盐中毒D. 细菌污染反应E. 循环负荷过重124. 凝血因子有A. 12种B. 13种C. 14种D. 10种E. 11种。
中级输血资格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输血前需要进行的检查是:A. 血型鉴定B. 交叉配血试验C. 血常规检查D. 以上都是答案:D2. 输血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 同型输血B. 异型输血C. 大量输血D. 少量输血答案:A3. 输血反应最常见的原因是:A. 血型不合B. 血容量过多C. 血容量过少D. 输血速度过快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输血的适应症?A. 严重贫血B. 急性失血C. 慢性贫血D. 血小板减少答案:C5. 输血时,输血袋应悬挂在:A. 输血架上B. 输血架下C. 地面上D. 患者床边答案:A6. 输血过程中,以下哪项操作是正确的?A. 快速输血B. 缓慢输血C. 随意更换输血袋D. 随意调节输血速度答案:B7. 输血后,应观察患者至少多长时间?A. 30分钟B. 1小时C. 2小时D. 4小时答案:C8. 输血后,患者出现发热反应,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减慢输血速度B. 停止输血C. 给予抗过敏药物D. 继续输血答案:D9. 输血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以下哪项措施是正确的?A. 给予氧气吸入B. 给予抗过敏药物C. 继续输血D. 给予镇静剂答案:A10. 输血后,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以下哪项措施是正确的?A. 给予抗过敏药物B. 给予利尿剂C. 给予抗生素D. 给予镇痛剂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包括:A. 核对患者信息B. 核对血袋信息C. 核对输血单D. 核对输血记录答案:ABC2. 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A. 过敏反应B. 溶血反应C. 输血相关性感染D. 输血相关性非溶血性发热答案:ABCD3. 输血后,需要进行的观察和记录包括:A. 输血速度B. 输血时间C. 输血前后血压D. 输血前后体温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情况需要紧急输血?A. 急性失血B. 慢性贫血C. 严重创伤D. 急性感染答案:AC5. 输血后,患者出现输血相关性非溶血性发热,以下哪些措施是正确的?A. 停止输血B. 给予抗过敏药物C. 给予解热镇痛药D. 给予抗生素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输血前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输血技术(中级)相关专业知识姓名:______准考证:______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输血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质量策划,其重要内容是质量方针和A.质量手册B.程序文件C.作业指导书D.质量改进E.质量目标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关于新闻媒介宣传的规定,叙述正确的是A.必须开展献血的非营利性宣传B.可以开展献血的商业性宣传C.应当开展献血的社会服务性宣传D.可以开展献血的社会必要性宣传E.应当开展献血的社会公益性宣传3.《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施行日期是A.1997年10月1日B.1997年12月29日C.1998年1月1日D.1998年6月1日E.1998年10月1日4.根据《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关于血站实验室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叙述错误的是A.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B.应覆盖血液检测及相关服务的所有过程C.应预先制定计划,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和方法D.审核后应形成报告,包括审核情况及评价、不合格项及其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E.应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效果进行追踪、验证和记录5.128码可选择128个不同的字符来编码,但不包括A.阿拉伯数字B.汉字C.大写字母D.小写字母E.ASCⅡ码6.根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规定,FFP中Ⅷ因子含量A.≥0.6IU/mlB.≥0.7IU/mlC.≥0.8IU/mlD.≥0.9IU/mlE.≥1.0IU/ml7.关于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问题,不正确的是A.出血早期,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和Hb浓度短时间内可能“正常”B.正常人体的肝、脾组织通常“储存”约血液总量1/5的血液C.正常成年人,急性失血<20%时,首先应该有效止血和用晶体液充分扩容D.急性失血20%~40%时,在积极止血和扩容的同时,应做好输血准备E.出血量>40%,在输注晶体液基础上,只输注悬浮红细胞8.围术期输血可导致术后感染及肿瘤复发,与此相关的因素可能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蛋白E.抗凝剂9.不符合原卫生部《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规定的是A.一个城市内不得重复设置血液中心B.一个城市内不得重复设置中心血站C.固定采血点、储血点不得进行血液检测D.采供血机构供血不得跨越省内行政区划地区E.一般血站分为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10.关于血液代用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用的血浆代用品有明胶,羟乙基淀粉等B.EPO与自身存血结合,可收集较多的自身血C.使用EPO时患者应口服一定量的铁剂D.理想的血浆代用品应无毒,无热原E.血浆代用品可用于凝血功能不全的患者11.根据《血站管理办法》的规定,叙述错误的是A.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已经设置血液中心的,不再设置中心血站B.中心血库应当设置在中心血站服务覆盖不到的县级综合医院内C.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得重复设置血液中心、中心血站D.血站与单采血浆站不得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设置E.中心血站应当设置在不设区的市12.不属于医疗机构应急采血的必备条件的是A.边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和所在地无血站(或中心血库)B.危及患者生命,急需输血,而其他医疗措施所不能替代C.具备交叉配血及快速诊断方法检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条件D.医疗机构应当在临时采集血液后十日内将情况报告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E.家属申请用亲属血液的13.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A.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B.当地食品药品卫生监督局C.机构内的相关部门D.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E.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14.下列关于标准操作规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是一种管理性文件B.可以是种技术性文件C.可以是一种推荐性文件D.可以是种规范性文件E.可以是一种操作性文件15.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对于择期手术患者的术中输血问题,临床医生首先应A.术前备同种异体血B.动员患者自体输血C.动员患者到血站献血D.动员家属到血站献血E.动员家属在医院献血16.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自身输血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贮存式自身输血由输血科负责实施B.术中回收式自身输血由输血科和麻醉科共同负责C.术中回收式自身输血由临床科室和麻醉科共同负责D.等容性稀释式自身输血由麻醉科负责E.高容性稀释式自身输血由麻醉科负责17.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进口人体血浆应当经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B.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批准C.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D.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批准E.省级人民政府批准18.ISBT-128码中不包括A.献血号B.血型码C..成分码D.受血者信息E.献血者信息19.质量目标是组织A.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B.在产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C.在产品方面所追求的目标D.在安全方面所追求的目标E.在服务方面所追求的目标20.关于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B.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D.测量结果的好坏应从准确度和精密度两方面来衡量E.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21.根据《血站管理办法》规定,中心血站职责不包括A.在规定的区域内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采供血B.承担供血区域范围内血液储存的质量控制C.承担供血区域范围内医疗服务的质量控制D.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中心血库进行业务工作质量控制E.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中心血库进行血液储存的质量控制22.质量手册不包括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B.程序文件C.产品技术要求D.质量管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衔接E.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过程23.对某个组织而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质量管理体系是客观存在的B.质量管理是管理层的工作C.可以有多个质量手册D.形成文件的程序只有一个E.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唯一文件24.依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作废文件的正本应加标记归档并安全保存,副本应A.回收保存B.标记保留C.保留一份D.标记归档E.全部销毁25.程序文件的核心是过程,在识别过程时,对过程和活动要尽可能以下列哪种形式来表示A.图片B.文字C.表格D.流程图E.备忘录26.预防输血传播疾病的措施不包括A.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B.严格进行献血员体检C.在血制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有效手段灭活病毒D.择期手术患者(受血者)实施自体输血E.受血者进行经血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查27.输血质量管理的标准,会因为以下哪个实际情况而不同A.气候和时间B.国家和地区C.血站的规模D.供血量规模E.受血者不同28.下列哪项值越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A.变异系数B.标准差C.标准误D.样本均数E.均差29.输血质量管理对保证安全输血的意义是A.能够建立更多的血站B.血站能采集更多的血液C.保证向临床提供均一的血液D.保证献血者健康与受血者的安全E.所有采集的血液均检测和质控合格30.有关质量体系文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文件和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B.文件编写专人负责便于统一风格C.体系文件应与组织的其他技术标准相协调D.再种过程的接口应避免职责不清E.体系文件评审周期视组织情况而定3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形成的程序文件是A.文件控制和内部审核B.记录控制和培训控制C.纠正措施和差错控制D.不合格品控制和满意度调查E.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32.根据《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有关血站实验室的仪器与设备,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血站的相关标准B.仪器、设备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应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应资质C.计量器具应符合检定要求,有明显的定期检定合格标识D.大型和关键仪器、设备均应以唯一性标签标记E.有故障的仪器、设备维修后即可以投入33.下列哪种情况的献血者不能献血A.曾经做过眼科手术B.曾经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C.多个性伴侣D.曾经患急性胃肠炎E.阑尾切除34.制备冰冻红细胞的原料应是采集后多长时间内的全血或悬浮红细胞A.1天B.2天C.6天D.21天E.35天35.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A.半年B.一年C.三年D.五年E.十年36.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多少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A.1天B.2天C.3天D.5天E.7天37.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规定,BSL-1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A.靠近实验室的窗户处B.靠近实验室的入口处C.靠近实验室的通风处D.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E.靠近实验室的更衣处38.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输血技术(中级)-专业知识(A1/A2型题 1)1、亲属之间输血容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一旦发生,死亡率可达A.75%以上B.80%以上C.85%以上D.90%以上E.95%以上2、我国固定献血者的定义是A.至少献血2次,且近6个月内至少献血1次,并承诺未来一年之内再次献血的献血者B.至少献血2次,且近12个月内至少献血1次,并承诺未来两年之内再次献血的献血者C.至少献血3次,且近6个月内至少献血1次,并承诺未来一年之内再次献血的献血者D.至少献血3次,且近12个月内至少献血1次,并承诺未来两年之内再次献血的献血者E.至少献血3次,且近12个月内至少献血1次,并承诺未来一年之内再次献血的献血者3、以下可以献血的是A.接受腮腺炎活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一周后B.接受风疹活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两周后C.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一年后D.接受麻疹活疫苗第一次注射两周后E.接受动物血清者于最后一次注射三周后4、以下情况可以献血的是A.分娩及哺乳期满未满一年者B.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C.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D.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个月者E.阑尾切除满三个月者5、以下情况能够献血的是A.慢性皮肤病患者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者C.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D.骨结核患者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以下不属于献血者身份确认的目的是A.防止冒名顶替B.防止频繁采血C.防止超量采血D.做出可否献血的结论E.献血高危人群的屏蔽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初次献血者不需要进行身份确认B.初次献血者体检合格后再进行身份确认C.多次献血者应经过身份确认,通过后再进行体检D.多次献血者可以不进行身份确认直接进行体检E.多次献血者可以不进行历次检验结果的核查8、危险行为是指使人感染上输血传染病危险的行为。
以下不属于危险行为的是A.卖淫B.男男同性恋C.注射毒品D.文身和血祭E.有一个性伙伴9、机体从感染传染性病原体开始至抗原或抗体能检测出的这段时间称之为A.恢复期B.感染期C.窗口期D.潜伏期E.休眠期10、对于HIV,用目前试剂检测平均”窗口期”为A.14天B.22天C.28天D.35天E.60天11、关于献血间隔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上次献全血1个月后单采成分B.上次献全血3个月后单采成分C.上次单采成分6个月后才能够献全血或单采成分D.两次单采间隔时间不足1个月则不能进行成分单采E.一年内单采次数可以超过12次12、关于保密性弃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保密性弃血是指在献血者要求下将献血者所献的血液处理掉B.保密性弃血不得用于临床C.当献血者要求保密性弃血时,必须替他们严格保密D.保密性弃血的献血者不能与其他献血者享受同样的用血权利E.保密性弃血的血样检测后按照阳性血样进行报废处理13、关于延期献血错误的是A.在采血现场,应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对献血者进行教育,告诉其什么是危险行为B.向献血者解释危险行为可使其了解自己是否具有危险行为C.向献血者解释危险可使献血者消除由于危险行为而退出献血时的心理压力D.主动延期献血是指自愿献血者决定等到条件符合后再献血E.主动延期献血是指自愿献血者决定无限期延迟献血14、根据临床用血需求量,发达国家献血量达到以下何比例时能够满足临床需求A.2%~3%B.2.5%~3.5%C.3%~4%D.3.5%~4.5%E.4%~5%15、据2001年的统计,以下国家和地区的献血比例错误的是A.瑞士9.1%B.荷兰4.6%C.日本5.5%D.中国香港2.9%E.中国澳门5%16、以下关于临床用血量估算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一段时间内,根据特定人群或一定数量的急诊床位数需用的血液单位进行评估B.对每周、每月和每年的血液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血液需求数量C.每年每个急诊床位需使用6.7单位血液(400ml/单位)D.6.7乘以医院急诊床位数为每年所需血液单位数近似值E.所需血液的单位数是国家人口的2%17、以下不属于教育潜在献血者的目标的是A.使公民了解献血的意义B.使公民了解献血生理知识C.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使其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D.倡导人们现场无偿献血,即使健康状况不佳也没有关系E.使潜在献血者了解献血安全的重要性18、红细胞进入血液后的平均寿命为A.80天B.90天C.100天D.120天E.130天19、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下列何脏器被破坏A.心脏B.胰腺C.脾脏D.肾E.肝脏20、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A.4%~5%B.5%~6%C.6%~7%D.7%~8%E.8%~9%21、以下关于血液比重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人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5B.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越多,全血比重就越大C.血浆的比重为1.025~1.035D.血浆的比重的高低取决于血小板的含量E.红细胞的比重为1.09~1.1122、正常人血浆pH为A.7.05~7.15B.7.15~7.20C.7.25~7.35D.7.35~7.45E.7.45~7.5523、以下哪一项不是无偿献血教育、动员和招募工作效果的评价指标A.公民中参加献血的人数是否增加B.无偿献血人数是否增加C.再次献血和连续献血人数是否增加D.由于输血传染病而永久排除献血的人数是否减少E.公民中参加献血的人单次献血量是否增加24、阻碍人们无偿献血的原因不包括A.对为社会不断提供血液的重要性宣传不够B.因为献血过程害怕而不愿意献血C.无偿献血的人越来越多D.采供血或输血服务人员缺乏良好的形象E.由于以前献血时出现过不愉快的经历25、献血咨询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工作A.对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做出初步评价B.对献血者进行血型、血红蛋白、乙肝表面抗原等的初筛C.评价献血者对危险因素的理解程度D.给献血者提供一个自检不合格主动退出献血或延期献血的机会E.回答献血者的问题,消除他们的疑虑26、HIV的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为A.血液传播B.母婴传播C.性接触传播D.哺乳传播E.接吻27、献血者出现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判定为延期献血A.核查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证明年龄不满18周岁者B.献血前两餐未进饮食、大量饮酒或睡眠严重不足者C.献血中或献血后发生中度以上献血反应D.献血后将从事高空、消防、长途驾驶、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者E.体温正常,但伤风、流清涕、咽部不适或红肿者28、献血者有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判定为永久淘汰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B.慢性支气管炎患者C.糖尿病患者D.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E.作过胃切除者29、献血者有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判定为暂缓献血A.妇女月经期前后三天B.近五年内输注全血或血液成分者C.分娩未满一年者D.感冒病愈未满一周者E.肺结核未满一年者30、询问病史的重要性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掌握献血者是否曾经献过血、是否延期献血以及是否永久不能献血等情况B.献血者健康状况提供永久记录C.确定献血者本次所献血液是否合格D.工作人员可核对以前的延期献血情况来决定本次是否暂时延期献血E.献血者有意外情况或患病时,可能涉及血站,献血者的病史记录可起到保护血站的作用31、使用标准病史调查表的优点不包括以下哪一点A.有利于系统地收集到每一个献血者的某一类情况B.可防止血站工作人员提问时遗漏某些重要问题C.在工作人员倾听献血者叙述时,提醒他们观察献血者临床症状D.可以替代医生的献血前咨询工作E.便于血站工作人员做出接受献血、暂时延期献血或永久不能献血的决定32、以下关于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错误的是A.年龄:18~55周岁B.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C.血压:12~20/8~12kPa(千帕),脉压:≥4kPa(千帕)D.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E.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无明显肿大33、以下关于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错误的是A.血比重筛选:硫酸铜法,男≥1.052,女≥1.050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酶标法:阴性C.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D.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两次每间隔一个月化验正常可参加献血E.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原虫34、以下疾病永久不能献血的是A.痢疾B.角膜炎C.伤寒D.急性泌尿道感染E.甲型肝炎35、关于血站内采血环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采血室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多为半隔断开放式B.我国采血室现已改造为无隔断式或半隔断开放式C.由于无偿献血的普及和推广,应提倡采取无隔断开放式采血D.无隔断开放式采血有助于医护人员与献血者之间的情感交流E.血站的环境对献血者的心理、精神状态有一定的影响36、对采血外环境的要求(指采血室以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按照采血流程设计相应工作间,应有明显的标示牌B.人流、物流可以不用分开,但要避免交叉感染C.外环境应配备一些宣传画、献血知识宣传栏等D.血站的庭院应绿化、美化,种植一些常青树E.禁止人员喧哗,尽量减少机械、设备的轰鸣声和震动声37、对采血内环境的要求(指采血室内),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采血室内装修和布置要朴素、文雅、色调清淡B.采血室内应有良好的采光,室内通风良好,不可过冷、过热C.室内禁止安装录音机、电视机等音响设备D.禁止室内喧哗或有其他噪音E.室内空气及所用器材要定期消毒并采样抽检38、以下不是对血站外采血环境的要求的是A.选择有院落、绿化较好、有较多房间可利用的单位作为采血地点B.采血前应将室内清扫干净,地面不产生灰尘即可C.院内及各工作闻应设置标示牌,按流程进行采血D.选择宽敞、明亮、洁净的房间作为采血室,远离厕所和污染区E.外出采血应注意季节变化,冬季做好保温,夏季做好防暑降温39、流动采血车应配备以下哪种储血设备A.储血箱B.纸箱C.家用冰箱D.储血冰箱E.保温箱40、以下关于热合机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A.不得空机热合B.止血钳等金属用具可以深入高频头的两极C.热合时不宜在热合状态下直接拉断管道D.热合机有血污时,应先关机,然后用干棉球吸出,再用酒精棉球擦拭E.热合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手套、口罩等4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规定,献血者每次采血量最多不得超过A.200mlB.300mlC.400mlD.500mlE.600ml42、以下哪种人不宜献血A.健康状态不佳或营养不良B.非自愿献血C.有一个以上的性伙伴D.有文身和血祭E.以上均是43、以下关于”窗口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机体从感染传染性病原体开始至抗原或抗体能被检测出的这段时间B.在抗原或抗体被检测到之前,人们无法确定献血者是否已经被传染上疾病的一段时间C.实验室检测不出献血者感染的病毒,这段时间献血者仍有近期内感染病毒并且传播病毒的危险D.对于HIV的窗口期目前试剂可检测到抗原或抗体的确定时间为7天E.窗口期时采集的血液会对受血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44、以下哪一组器材不是采血前需要准备的A.采血床或采血椅、采血袋、采血计量秤B.止血带、血压计、2%~5%碘酒、橡皮球C.胶布、剪刀、纱布敷料、无水乙醇D.止血钳、热合机、洗手盆、消毒剂E.试剂血清、血型纸板、天平、标签45、患者到什么单位做自身储血的采集和贮藏A.采供血机构B.医院输血科或血库C.病房医护人员D.手术室E.社区诊所46、患者亲属献血,应到哪个单位体检、化验、采血,亲属的血液能否直接输给患者A.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采血和初复检,亲属所献血液由血站随机调配合格血液输注B.去所在医疗机构采血,血型配合后可直接输给病人C.由分管医生采血,血型配合后由护士输给病人D.分管医生提出输血申请,采血后由医护人员输注E.由主管护士采血后,并输注47、为安全输血,临床医生需对需要输血的病人做下列哪项工作A.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手术回收血,动员亲友献血B.让病人及家属自行解决C.向本院输血科申请D.放弃治疗E.放弃用血4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临床用血的包装、储存、运输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卫生标准和要求B.血站、医疗机构可以将无偿献血的血液按比例出售给单采血浆站或血制品生产单位C.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D.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可自身储血E.我国法定一次最多献血400ml49、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并动员下列哪些人员献血A.动员家庭、亲友B.动员单位人员C.动员社会互助献血D.动员医务人员E.以上所有人员50、我国汉族人中RH(D)抗原阴性者约占A.0.3%B.0.4%C.0.5%D.0.6%E.0.7%51、关于献血场所管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献血场所应有充足的设施,布局合理,能满足献血工作和献血者以及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要求B.献血前征询和体格检查应对献血者的隐私和相关信息进行保密C.应具有处理献血不良反应的场所D.每个采血工作位应有独立的采血、留样、记录、贴标签的操作设施和缜密流程,消除导致献血者记录或标识差错的潜在因素E.急救设施应邻近采血室,以便应急52、关于献血者招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建立和实施献血者招募指南B.以自愿无偿的低危人群作为征募对象C.鼓励自愿定期无偿献血D.张贴海报让更多的人知道采血工作的日期时间和地点E.以上均是53、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和评估,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由接受过培训的医技人员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进行B.保证不影响献血者健康以及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C.健康征询和健康检查完成后应由献血者和检查者共同签名D.检查者应做出献血者是否能够献血的判断E.询问病史要使用简单明了、献血者易懂的语言提出问题54、采血前检查采血袋不包括A.是否漏气B.霉点C.管道中是否含有空气D.标签E.有效期55、关于献血记录,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献血记录至少应包括献血者的个人资料B.健康征询结果由献血者和征询者签名C.健康体检结果由检查者签名D.献血日期、献血量、献血反应由巡回医生签名E.献血记录分为书面记录和电子记录56、以下不属于献血动员的方法的是A.公开演讲B.广播电视C.网络D.奖励E.紧急呼吁57、流动采血监控工作不包括A.再次献血者人数B.已献血者人数C.末次献血者人数D.被排除献血者人数E.延期献血者人数58、献血者体格检查错误的是A.年龄18~60周岁B.男体重≥50kgC.女体重≥45kgD.血压90~140/60~90mmHgE.脉压≥30mmHg59、建筑、设施与环境,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采供血业务、生活、管理、后勤和辅助区域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干扰B.采供血作业场所的布局应满足业务需求,流程要合理有序,防止人员和血液受到污染C.具有安全有效的应急供电设施D.消防、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等设施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E.内环境布置好,外环境无法控制60、我国提倡无偿献血,其优点是A.献血者血液质量接近低危献血者国家标准B.愿意经常性献血C.有利于稳定献血者队伍D.保证充足血液供应E.以上均是61、关于”自体献血”叙述错误的是A.自体血液4℃保存,术中回输B.自体血液于-65℃保存,需要时回输C.避免输血相关传染病D.避免引起同种免疫反应E.节约血资源62、献血者资料的保密措施不包括A.有足够空间,可以让献血者和工作人员谈话不被他人听见B.任何人不经献血者本人同意不得泄露献血者的个人资料C.采血者可以检测血液D.血袋和样本管上不出现献血者的名字E.由血站专门人员通知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献血者63、采血后对献血者的护理,做法不恰当的是A.用胶布固定好覆盖静脉穿刺的棉球B.静脉穿刺部位如有渗血或出血,应低垂手臂,用手指继续压迫穿刺部位C.献血后献血者休息至无不良反应后再离去D.若发现献血者有不良反应,使其平卧、头低位、饮一些糖水E.若有不良反应,未能恢复则应请医生进行紧急治疗64、献血后最少多长时间可以去掉穿刺部位的敷料A.1小时B.2.5小时C.4小时D.6小时E.12小时65、献血者的自我防护,以下不恰当的是A.至少4小时内不要去掉穿刺部位上的敷料B.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C.多饮水有助于血容量的恢复D.献血后可食用高蛋白、易消化吸收的食物E.部分献血者献血后有疲乏倦怠感,应立即去医院检查66、在献完血后,以下哪个做法是对的A.立刻洗澡B.打篮球C.熬夜D.保持精神愉快E.暴饮暴食67、正常情况下,可以告知献血者或患者检验结果的责任人是A.直接担任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技术员工B.接受过有关咨询培训的高级技术人员C.医务人员D.承担采血的医务人员E.任何医务工作者68、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A.精神因素B.身体状况因素C.环境因素D.采血技术因素E.无菌因素69、单采血小板献血周期为A.不小于2周B.4周C.5周D.6周E.7周70、献单采血小板后欲献全血,至少间隔时间A.6个月B.小于4周,血小板计数≥150×10/LC.4周D.5周E.6周71、献血者体格检查硫酸铜法测定血红蛋白A.男:1.0510,女:1.0490B.男:1.0520,女:1.0500C.男:1.0530,女:1.0510D.男:1.0540,女:1.0520E.男:1.0550,女:1.053072、采血前对献血者的检查不包括A.血型B.体重C.身高D.血红蛋白E.肘部是否有新穿刺痕迹73、采血静脉穿刺时正确的是A.用0.2%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B.用5%~10%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外消毒C.消毒面积≥8cm×8cmD.用拇指、示指持穿刺针针柄部位E.针尖入静脉后固定其位置以便采血74、采血操作注意事项错误的是A.采血前核对体检表、身份证、血型及各类标签等B.遵守无接触采血原则C.采血者在采血袋各联袋上贴血型和献血编号标签D.让献血者不间断的做松握拳动作E.采完血后用无菌操作方法将导管内血液抗凝75、以下哪种情况需延期献血A.较重的胃溃疡B.较重的十二指肠溃疡C.急性胃肠炎D.慢性胃肠炎E.慢性胰腺炎76、以下哪种情况可以献血A.急性胃肠炎病愈满半年者B.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C.伤寒病愈满半年者D.布氏杆菌病病愈未满半年者E.疟疾病愈满半年者77、梅毒特异性检测方法A.VDRLB.RPRC.TRUSTD.TPHAR78、献血者检查标准错误的是A.脉搏节律规整,60~100次/分B.心率60~100次/分C.ALT<25U(速率法)D.Hb≥120g/L(男)E.Hb≥110g/L(女)79、关于血站内采血各事项正确的是A.采血器具放置在适当的固定位置B.房间通风清洁,禁止播放音乐与录像C.采血房间消毒后,尽量避免打开门窗,以保证消毒效果D.消毒后房间应保持无菌效果E.采血袋使用前,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30分钟80、对于献血前献血者准备工作描述错误的是A.献血者必须持与献血有关的证件,例如:身份证、驾驶证、体检表等B.献血前一天晚上尽量吃饱,保证充足睡眠C.献血当日早晨可食少量清淡食物D.献血前适当饮用糖水E.清洗手臂肘部81、标准的病史调查表的优点不包括A.收集到献血者某一类情况B.防止提问时遗漏问题C.便于医生和护士进行病史调查的训练D.便于工作人员做出接受献血的决定E.便于工作人员做出暂时延期或永久退出献血的决定82、在血站采血室内使用四联袋采血时,采血者着装应为A.一次性隔离衣B.干净便服C.洁净白大衣D.占有血渍的专用工作服E.手术服83、对采血者手指消毒效果的质控检测标准为A.OCFU/cmB.10CFU/cmC.15CFU/cmD.20CFU/cmE.25CFU/cm84、采血前采血者的准备工作不包括A.关心献血者B.全神贯注精神饱满C.保持和蔼的态度,耐心解答各种问题D.观察献血者的精神变化E.采血者应用肥皂洗手,并用消毒液浸泡5~10秒85、无偿献血者是为拯救他人生命自愿献血而不收取任何报酬的人,下列哪项为献血者不应收取A.徽章、证书B.小纪念品C.现金补助D.为献血支付的交通费E.点心、饮料86、流动采血点应达到的标准要求不包括A.清洁的水源供应B.方便的公厕条件C.充足的光线D.保证一定的采血时间E.保证采血后的休息87、害怕感染传染病是人们不愿献血的原因之一,要打消此想法必须做到A.采血环境的干净整洁B.采血技术的熟练C.使用一次性的采血袋D.杜绝一切献血不良反应E.采血操作过程的安全88、疟疾的传播方式为A.血液传播B.母婴传播C.性接触传播D.哺乳传播E.按蚊传播89、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不包括A.血液传播B.消化道传播C.性接触传播D.哺乳传播E.垂直传播90、有关献血护理说法不恰当的是A.对献血者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B.是对献血者精神上的安慰和体贴C.可减少或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D.包括献血者的自我保护E.仅在采血后需要护理91、献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献血者B.采血护士C.体检医生D.化验人员E.献血环境92、良好的献血环境不具备怎样的条件A.安全卫生、舒适方便,并提供足够的座位B.避免人多拥挤及长时间等候C.保证献血者有足够的空间得到比较充分的休息D.应为献血者提供适当的餐点和饮品E.送献血者安全到家93、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以下不恰当的是A.经过严格培训,技术过硬,能胜任本职工作B.要外表整洁,形象专业,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C.待人热情,和蔼可亲,彬彬有礼,无需注意个人外表D.在献血过程中,关心献血者,设身处地为献血者服务E.以流利的口才,耐心的解释对待每一个献血者94、作为体检医生以下要求错误的是A.工作认真负责,包括献血者病史的询问、体检B.对献血者做出是否适合献血的准确评定C.对暂时延期和永久排除的原因作正确和适当的解释D.对于年轻人不需要进行血压测量E.为献血者的个人资料保密95、在献血接待工作中,对待新的和反复献血的献血者错误的是A.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对待B.新的献血者进行体检和献血时常感到紧张,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关心C.反复献血的献血者也可能感到紧张,同样需要信心D.反复献血的献血者曾经献过血,知道献血的全过程,应区别对待E.对所有的献血者一视同仁96、有关新献血者以下描述不恰当的是A.因其血液从未进行筛选,可能传播输血疾病B.献血目的不清楚,可能想帮助别人,也可能有其他目的C.如果血液筛查结果为阳性较容易处理,因其血液还没有输给其他人D.献血前需详细指导E.如果血液筛查结果为阴性,献血后不需要随访并鼓励他们的安全行为97、对于反复献血的献血者以下描述不恰当的是A.产生输血传染病危险性较小,因为他们的血液经常被筛查B.献血动机明确:帮助别人C.如果血液筛查结果为阳性则较难处理,因其前次所献血液已被输注给受血者,那时可能其处在窗口期D.熟悉献血过程,不需要对其进行鼓励E.如果血液筛查结果为阴性,献血后不需随访98、有关血站的保密工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献血者为了确保血液的安全性所提供的信息涉及个人隐私B.在未征得献血者同意的情况下,血站不能将献血者的个人信息提供给其他人,必须替献血者保密C.对献血者所提供的信息不能保密,献血者与血站的相互信任就不会存在D.为了保密,血液检测结果不要告知献血者E.若标本需要送往CDC进行确认,可以将该献血者的信息告知CDC。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加入下列试剂不会导致蛋白质变性的是A.尿素(脲)B.硫酸铵C.乙醇D.盐酸胍E.十二烷基磺酸SDS2.1932~1972年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梅肯县进行的塔斯基吉梅毒试验是A.规范的医学研究B.常规的医疗C.不合伦理的人体实验D.抽样健康调查E.大样本量的访谈3.通常进行ABO血型鉴定所采用的试验是A.凝集试验B.沉淀试验C.反向血凝试验D.补体溶血试验E.双向琼脂扩散试验4.血液的有形成分是指A.血液所有成分B.血清C.血浆D.细胞E.纤维蛋白5.淋巴样干细胞不能分化为A.T细胞B.B细胞C.单核细胞D.NK细胞E.部分树突状细胞6.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包括A.有利于GDP增长B.社会效益第一C.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D.让患者受益和不伤害患者E.有利于医学科学发展7.输血治疗的唯一基础是A.患者要求输血B.患者家属要求输血C.有足够的血液来源D.临床真正需要输血E.患者确足够的经济支付能力8.成人的造血组织是A.肝脏和骨髓B.脾脏和骨髓C.全部骨髓腔的骨髓D.扁骨及其长骨近端骨骺处骨髓E.肝脏、脾脏和扁骨及其长骨近端骨骺处骨髓9.进行破伤风预防接种是注射A.死菌B.减毒活菌C.毒素D.类毒素E.抗毒素10.异嗜性抗原是一种A.共同抗原B.自身抗原C.独特型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超抗原11.连接Ig分子四条肽链的是A.非共价键B.二硫键C.J链D.分泌片E.糖基12.献血时应该让献血者知道A.献血对公众的好处B.献血可以得到报酬C.受血者的病情D.输血医务人员的资质情况E.如果捐献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将给受血者带来危险并对受血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13.受血者和献血者的姓名应该A.相互告知,以便联系并建立友谊B.公开,以便表扬献血者C.匿名互盲D.由受血者和献血者决定是否愿意公开E.由血站和医院联合决定是否公开14.患者意识清醒但病情较重时,适用的医患关系模型是A.合同关系模型B.亲友式关系模型C.家长主义模型D.指导-合作型关系E.商家与顾客的买卖关系15.献血应该是A.每个公民必须尽到的义务B.强制性的C.应该给予报酬的D.互惠互利的E.完全自愿和无偿的16.抗原的特点是A.一定具有补体活性B.一定具有抗原性C.抗原决定簇通常由1~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D.一定是多肽类E.一定是多糖类17.反竞争性抑制作用中酶促反应的特性是A.Vmax不变,表观Km不变B.Vmax减少,表观Km减少C.Vmax增加,表观Km增加D.Vmax增加,表观Km减少E.Vmax减少,表观Km增加18.胆碱酯酶活性中心与有机磷化合物能特异结合的基团是A.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B.谷氨酸残基-γ羧基C.组氨酸残基的咪唑基D.赖氨酸残基的氨基E.丝氨酸残基的羟基19.分离流感病毒可采用患者的A.尿液B.咽漱液C.粪便D.血清E.脑脊液20.在五类免疫球蛋白中,IgGA.分子量最大B.血清中含量最高C.包含ABO血型天然抗体D.经由经典途径活化补体的能力最强E.是唯一不能通过胎盘的一类Ig21.合成SIgA分泌片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APCD.血管内皮细胞E.粘膜上皮细胞22.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场所主要是A.肝和肾B.脾和肝C.胃和肠D.肺和淋巴结E.肾和骨髓23.缺乏呼吸酶系统的细菌是A.专性需氧菌B.需氧及兼性厌氧菌C.专性厌氧菌D.微需氧菌E.兼性厌氧菌24.与强直性脊柱炎呈强关联的基因是A.HLA-B2B.HLA-B7C.HLA-B17D.HLA-B27E.HLA-DR225.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最典型的阶段是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E.潜伏期26.长期保存病毒的最佳温度是A.4℃B.0℃C.-20℃D.-70℃E.室温27.人类Rh血型抗原属于A.异嗜性抗原B.异种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自身抗原E.独特型抗原28.形态学和生理学性状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A.门B.目C.科D.属E.种29.血清标本的除菌采用的方法为A.煮沸法B.化学消毒剂C.高压蒸气灭菌法D.滤过除菌法E.紫外线照射30.属于可逆性抑制剂的是A.有机磷化合物B.重金属离子C.氰化物D.有机砷化合物E.磺胺类药物31.下列有关酶催化反应的特性,错误的是A.酶促反应具有高度催化能力B.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C.酶促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D.某些酶具有立体异构特异性E.酶促反应可以受调控32.有关反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B.反转录酶具有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C.反转录酶需要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D.反转录合成方向是3′-5′延长E.反转录所需引物可为tRNA33.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是A.DNA空间结构发生异构B.识别DNA复制起始位置C.稳定合成的DNA双链结构D.解开DNA双螺旋使其易于复制E.延长DNA链聚合活性34.snRNA的功能是A.作为mRNA的前身物B.促进mRNA的产生成熟C.使RNA的碱基甲基化D.催化RNA的合成E.促进DNA合成35.经典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A.C1B.B因子C.D因子D.P因子E.MBL36.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为A.20秒~30秒B.20分钟~30分钟C.2小时~3小时D.18小时~24小时E.2天~3天37.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A.煮沸B.紫外线杀菌C.化学消毒剂D.滤过除菌E.高压蒸气灭菌38.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是A.阻止病毒吸附B.阻止病毒脱壳C.阻止释放D.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E.诱导细胞免疫39.属于减毒活疫苗的是A.乙肝疫苗B.脊髓灰质炎疫苗C.狂犬疫苗D.乙型脑炎疫苗E.人免疫球蛋白40.红细胞的可塑变形能力A.与红细胞内黏度成正比B.与红细胞直径成反比C.与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成正比D.与其表面积/体积比成正比E.与红细胞膜弹性成反比41.组织液的生成主要取决于A.血浆晶体渗透压B.有效滤过压C.动脉血压D.外周静脉压E.中心静脉压42.第四心音出现在A.心室收缩期开始B.心室舒张期开始C.心室快速充盈期末D.心室收缩期前B.射血期43.调节粒细胞生成的主要物质是A.肾上腺素B.肾上腺皮质激素C.集落刺激因子D.趋化因子E.甲状腺激素44.下列细菌的生化试验不属于碳水化合物代谢试验的是A.乳糖发酵试验B.葡萄糖O-F试验C.七叶苷水解试验D.硫化氢试验E.甲基红试验45.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是初次应答比再次成答A.刺激所需的抗原剂量大B.潜伏期短C.抗体浓度增加快D.抗体浓度平台高E.抗体的亲和力高46.通过抑制起始氨基酰-tRNA与原核或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小亚基的A位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抗生素是A.四环素B.链霉素C.氯霉素D.嘌呤霉素E.稀疏霉素47.红细胞内调节血红蛋白(Hb)运氧功能的重要因素是A.ATPB.2,3-BPGC.NADHD.NADPHE.GSH48.参与外源性蛋白抗原的处理和提呈的分子之一是A.CDIB.Ia相关恒定链(Ii链)C.抗原加工转运物(TAP)D.蛋白酶体E.MHCI类分子49.RNA-pol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是A.新霉素B.氯霉素C.万古霉素D.利福平E.磺胺药50.注射抗毒素属于A.人工主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化学预防D.物理治疗E.过继免疫51.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的部位是A.酶活性中心的催化部位B.酶活性中心的调节部位C.酶活性中心的变构部位D.酶活性中心外的调节部位E.酶活性中心外的催化部位52.TCR复合物分布于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吞噬细胞E.肥大细胞53.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胸腺C.脾D.淋巴结E.粘膜相关淋巴组织54.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是因为A.形态不同B.生理功能不同C.营养需要不同D.细胞壁结构不同E.致病性不同55.红细胞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是由于A.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B.红细胞无核C.红细胞具有变形能力D.红细胞体积较小E.红细胞直径较小56.类毒素的特点是A.由内毒素脱毒制成B.毒性和抗原性均消失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D.保留抗原性,毒性降低或消失E.耐热57.能使尿激酶失活的是A.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B.α2-AP(α2-抗纤溶酶)C.PAI-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D.C1抑制物E.抗凝血酶58.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产生的主要部位之一是A.肾上腺B.膀胱C.肾小球D.集合管E.输尿管59.糖尿病患者反复接受胰岛素注射后在注射局部出现红肿、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这是因为发生了A.致敏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B.抗体和补体对细胞的溶解作用C.刺激型抗体使腺上皮细胞分泌亢进D.免疫复合物的沉积E.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60.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机制中不涉及的因素是A.MHCⅡ类分子的低表达B.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失常C.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发生障碍D.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E.表位扩展61.关于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的“间接识别”机制,叙述正确的是A.供者T细胞识别供者APC提呈的受者抗原肽B.受者T细胞识别供者APC提呈的供者抗原肽C.受者的预存抗体识别供者MHC来源的抗原肽D.受者巨噬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移植物的抗原肽E.受者T细胞识别供者MHC来源的抗原肽-受者MHC分子复合物62.BCR复台物的组成是A.由mIg多聚体组成B.由mI9单体和Igα/Igβ异二聚体组成C.由mIg单体和CD3组成D.由mIg单体和CD4组成E.由mIg单体和特异性抗原组成63.DNA双螺旋结构中,每两个碱基对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为A.24°B.30°C.36°D.42°E.48°64.所有与血细胞单采捐献有关的事宜必须A.依据血站制定的标准B.与国际公认的标准相符合C.根据国情不同而制定各国标准D.根据对血液的需求而制定标准E.根据献血人数而制定标准65.关于核不均一RNA(hn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们的寿命比大多数RNA短B.在其3′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尾巴C.在其5′端有一个特殊帽子结构D.存在于细胞质中E.存在于细胞核中66.有关外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毒性极强B.一般不耐热C.选择性强D.只由革兰阳性菌产生E.毒性可以被去除67.对细菌种属的鉴定,不是必须的是A.形态染色观察B.分离培养C.生化反应D.血清学鉴定E.药敏试验68.属于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是A.Rh溶血B.ABO溶血C.IgA抗体导致过敏反应D.同种异体移植的排斥反应E.白细胞抗体导致的发热反应69.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是A.甲型肝炎病毒B.风疹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D.人免疫缺陷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70.I型超敏反应的病理免疫机制是A.由IgM抗体介导B.由IgE抗体介导C.由抗原与IgM或IgG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介导D.由CD4+T细胞介导E.由CD8+T细胞介导71.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A.磷壁酸B.脂蛋白C.脂多糖D.脂质E.肽聚糖72.不属于病毒特性的是A.体积小,能通过滤菌器B.结构简单C.酶系统不完整D.以复制方式增殖E.可同时含有DNA和RNA73.慢发病毒感染与慢性感染的主要区别是前者A.潜伏期长B.有原发感染C.多为进行性、亚急性,并可造成死亡D.不断向体外排出病毒E.不出现症状74.动脉血压降低时A.心迷走紧张降低B.心交感紧张降低C.交感缩血管紧张降低D.心迷走紧张加强E.心率减慢75.某市精子库为辅助生殖中心提供供体人工授精技术时,需要的精子严重短缺,该中心领导应该请求政府A.下令所有18~40岁的男子到该精子库捐献精子B.加强宣传力度使更多适龄男性青年自愿前来捐赠精子C.号召本市适龄男性公务员捐献精子,并将此作为业绩考评指标之一D.决定凡捐献精子者每次奖励1000元E.到外地精子库购买精子76.医患关系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医患之间事实上在医学知识拥有方面存在不平等,患者处于脆弱和依赖的特殊地位;患者常常出于治疗自己疾病的需要而把自己的秘密和隐私告诉医生,形成一种较为“密切”的医患关系;患者的求医行为隐含着对医生的信任,相信医生会把涉及患者健康和生命的利益放在优先的地位。
输血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A1/A2型题 2)1、根据因子Ⅷ:C和Ⅷ:Ag结果可以将血友病A分为交叉反应物质阳性(CRM+)和交叉反应物质阴性(CRM-),前者主要表现为A.Ⅷ:C和Ⅷ:Ag同时减低B.Ⅷ:C减低,Ⅷ:Ag升高C.Ⅷ:C增高,Ⅷ:Ag减低D.Ⅷ:C减低,Ⅷ:Ag正常或偏高E.以上均不是2、血友病A交叉反应物质阳性(CRM+)的患者,主要是由于A.因子Ⅷ分子结构异常B.因子Ⅷ合成量减少C.因子Ⅷ抗体存在D.因子Ⅷ破坏增多E.以上均不是3、凝血因子活性测定中,一期法检测因子Ⅷ、Ⅸ、Ⅺ和Ⅻ活性主要是测定A.PTB.APTTC.TTD.FgE.以上均不是4、凝血因子活性测定中,一期法检测因子Ⅱ、Ⅴ、Ⅶ和X活性主要是测定A.PTB.APTTC.TTD.FgE.以上均不是5、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所用的缓冲液为A.咪唑缓冲液B.磷酸盐缓冲液C.Tris-HCI缓冲液D.TE缓冲液E.以上均不是6、检测凝血因子活性时,受检标本应A.立即测定,分离血浆后避免反复冻融B.4℃保存24小时C.室温保存4小时D.可以反复冻融E.以上均不是7、肝脏疾病中最先减少的凝血因子是以下哪些,其次是以下哪些,最后和最少减少的是哪些凝血因子A.Ⅶ、Ⅱ和Ⅹ、ⅤB.Ⅱ、Ⅶ和Ⅹ、ⅤC.Ⅴ、Ⅱ和Ⅹ、ⅦD.Ⅹ、Ⅱ和Ⅶ、ⅤE.以上均不是8、血栓与止血常用筛选试验包括A.出血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试验、凝血时间测定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甲胎蛋白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C.血小板计数、血清胆红素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测定D.凝血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甲胎蛋白测定、出血时间测定E.血块收缩试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9、凝血酶原试验是一种了解血液凝固情况的试验,它可以反映A.骨髓的造血功能B.胰腺的分泌功能C.肝脏的凝血功能D.机体的肾上腺素水平E.红细胞的携氧功能10、凝血酶原时间(PT):男性:11~13.7秒,女性:11~14.3秒,患者结果较正常对照延长几秒以上有意义A.1秒B.2秒C.3秒D.4秒E.5秒11、凝血酶原时间(PT)是A.观察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B.观察血清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C.观察血细胞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D.观察血小板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E.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12、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方法学原理是A.将一种磷脂和激活剂加到血浆中,经过孵育后,加入适当浓度的钠离子。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总分51.52,考试时间120分钟)不定项选择1. 患者男,35岁。
原发性肺癌2年出现肝转移,静脉置管处出现渗血不止。
查PT,APTT,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正常,血常规正常。
怀疑获得性Ⅻ因子缺乏需要进一步筛选的试验是A.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B.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检测C. 凝块稳定性试验D. 血浆因子Ⅻ亚基抗原测定E. Ⅷ因子促凝活性测定2. 患者男,40岁。
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伴慢性腹泻,体重明显下降。
实验室检查:HIV抗体初筛呈阳性反应。
将血液标本送HIV确认实验室确认。
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的判定不正确的是A. HIV-1抗体阳性:至少有2条env带(gp41和gp160/gp120)出现,或至少1条env带和p24带同时出现即可判定B. HIV-2抗体阳性:出现HIV-2型特异性指示带的样品:如果同时呈HIV-1抗体阳性反应,报告HIV-1抗体阳性,不推荐进一步做HIV-2抗体确证试验;如果同时呈HIV-1抗体不确定或阴性反应,需用HIV-2型确证试剂再做HIV-2的抗体确证试验C. 同时符合以下两条标准,即出现至少2条env带(gp36和gp140/gp105),和试剂盒提供的阳性判定标准,可判为HIV-2抗体阳性D. HIV抗体不确定:出现HIV抗体特异带,但不足以判定阳性E. HIV抗体阴性:无HIV抗体特异带出现3. 患者男,17岁。
无输血史,因车祸股骨粉碎性骨折入院,临床医师申请备血1200ml。
检验正定型为A型(玻片法),Rh(D)阳性,反定型未做,交叉配血使用盐水法,且凝集结果未在显微镜下观察。
输血1000ml。
约4h后患者出现皮肤潮红,头痛,腰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压下降。
试管法复查血型为B型。
经临床给予抢救,病情稳定,治愈后出院。
该输血反应最可能属于A. 发热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B. 过敏反应C. 溶血反应D.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E. 细菌性污染反应4. 患者女,24岁。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0)(总分89.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抗体鉴定必须采用的试验方法是A.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B. 间接抗球蛋白试验C. 盐水法D. 酶技术E. 聚凝胺方法2. 某患者在做ABO血型鉴定时,其反定型与O细胞出现凝集。
采用酶技术进行抗体筛查时为阴性。
考虑可能是哪个血型系统的抗体A. ABOB. RhC. MNSD. KellE. Kidd3. 哪项试验使用补体A.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B. 流式细胞术C.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D. 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E. 聚合酶链式反应4. 定量测定血小板抗体的方法是A. 免疫荧光技术B.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实验C. 单克隆抗体免疫固定血小板抗原方法D. 淋巴细胞毒试验E. 分子生物学方法5. HLA-Ⅰ类抗原主要表达在A. 单核巨噬细胞B. 树突状细胞C. B淋巴细胞D. T淋巴细胞E. 朗格汉斯细胞6. 输注哪种血液成分,一般不产生HLA抗体A. 全血B. 红细胞悬液C. 血小板D. 粒细胞E. 新鲜冰冻血浆7. 关于HLA等位基因型别,正确的是A. 受恶性疾病影响发生改变B. 受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发生改变C. 受粉尘影响发生改变D. 受放射线影响发生改变E. 终身不变8. 男性AB型患者,无输血史及过敏史,紧急情况下输注O型血小板,该血浆如果含有高效价的抗-A,B;可能会发生何种输血不良反应A. 循环超负荷B. 发热反应C. 溶血反应D. 血小板输注无效E. 输血后紫癜9. 哪种抗体引起输血后紫癜A. HLA抗体B. HPA抗体C. ABO抗体D. Rh抗体E. Ii抗体10. ITP患者自身抗体的性质是A. 单纯IgGB. 单纯IgMC. 单纯IgAD. IgG+IgME. IgG+IgM+IgA11. 于高凝血期的DIC患者,如果患者贫血严重并有组织供氧不足的表现,宜首选A. 全血B. 浓缩红细胞C. 悬浮红细胞D. 洗涤红细胞E. 年轻红细胞12. 潜伏期通常是下列哪种病原体的一种特性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原生生物E. 支原体13. 目前最常使用的质控图是A. c质控图B. X-S质控图C. X-R质控图D. L-J质控图E. P质控图14. 在检验方法学的研究中,最有价值的精度是下列哪项A. 批内精度B. 批间精度C. 总重复性D. 单次重复E. 以上均不正确15. 作为标准品的生物制品,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A. 稳定好,特异性强B. 没有任何杂质C. 蛋白质含量多D. 非常干燥E. 以上均正确16. 标准定值血清可用来作为A. 室间质控B. 室内检测C. 批间核查D. 批内核查E. 以上均正确17. 23岁男性,平素体健,单位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抗HBc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A. 急性乙型肝炎B. 慢性乙型肝炎C. 无症状HBV携带者D. HBV既往感染E. 急性肝炎恢复期18. 抗原性最强的血型系统是A. RhB. ABOC. MNSD. KellE. Kidd19. 抗体筛查不能单独使用的方法是A. 低离子强度介质法B. 间接抗球蛋白试验C. 盐水法D. 酶技术E. 聚凝胺方法20. 目前临床常规应用抗-A抗-B试剂是A. 单克隆抗体B. 多克隆抗体C. 人源性多克隆抗体D. 兔抗人抗体E. 鼠抗人抗体21.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中,补体的作用是A. 破坏淋巴细胞膜B. 溶解淋巴细胞C. 促进淋巴细胞增殖D. 增强抗体活性E. 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原性22. 全自动血型仪在进行血型判读时,不需要哪个参数A. 吸光度B. 吸光度比值C. 积分面积D. 凝集点数E. 凝集强度23. HLA-Ⅰ类分子结构中含有与哪个分子结合保守部位A. CD3B. CD4C. CD5D. CD7E. CD824. 哪类血细胞无HLA抗原表达A. 成熟红细胞B. 幼稚红细胞C. T淋巴细胞D. B淋巴细胞E. 血小板25. 下列哪种血型抗原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A. ABOB. RhC. HLAD. HPAE. Gm26.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单独存在的几率大约是A. 2%~3%B. 6%~9%C. 10%~15%D. 16%~20%E. 21%~25%27. 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非免疫性因素是A. HLA抗体B. HPA抗体C. ABO抗体D. Ii抗体E. 脾大28. HPA-1a对哪种人种临床意义不大A. 白种人B. 黄种人C. 黑种人D. 棕种人E. 混血儿29.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当需要输血治疗时,宜输注洗涤红细胞,而不应输注全血,这是因为A. 血浆中某些因素可激活补体,使患者红细胞破坏加速B. 血浆中蛋白成分会加重肾负荷C. 全血中的凝血因子可导致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D. 避免输血后肝炎的发生E. 避免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30. 下列哪项属于垂直传播的是A. 母婴传播B. 成人之间传播C. 同性恋者之间传播D. 经血传播E. 唾液传播31. “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变化不定的分量,它时大时小、时正时负、不可预知”这是属于哪种误差A. 系统误差B. 方法误差C. 随机误差D. 恒定误差E. 总误差32. 室间质控应在下列哪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A. 先进设备B. 高级人才C. 室内质控D. 质控试剂E. 以上均正确33. 在开展室内质控时,实验室应首先对实验方法进行下列哪项工作A. 选择及评价B. 收集及分析C. 标准仪器D. 挑选最简便和实用的试剂E. 以上均正确34. 患者男性,未打过乙肝疫苗,检查乙肝五项,结果是血清HBsAg(-),抗HBs(+),抗HBc(-),HBeAg(-),HBe(+),表明A. 急性乙型肝炎B. 慢性乙型肝炎C. 乙型肝炎恢复并产生免疫力D. 既往HBV感染E.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35. 完全抗体通常是指哪类免疫球蛋白A. IgAB. IgEC. IgMD. IgGE. IgD36. 鉴定ABO血型常规方法是A.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B. 间接抗球蛋白试验C. 酶技术D. 盐水法E. 聚凝胺试验37. 关于交叉配血,不正确的是A. 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供血者红细胞抗原的抗体B. 检测供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患者红细胞抗原的抗体C. 溶血和凝集都是阳性结果D. 抗体筛查阴性者交叉配血一定是阴性E. 阴性结果可以发血38. 目前临床常规应用Rh抗-D试剂是A. 单克隆IgG抗体B. 单克隆IgM抗体C. 多克隆IgG抗体D. 多克隆IgM抗体E. 人源性多克隆IgG抗体39. HLA-Ⅱ类抗原主要表达在A. 红细胞B. B细胞C. T细胞D. 血小板E. 内皮细胞40. 试剂质控正确的是A. 每批次试剂在正式使用前进行一次即可B. 每月第一个工作日进行C. 每周一进行D. 每次试验前进行E. 每天进行3次41. 移植排斥反应不包括A. 超急性排斥反应B. 急性排斥反应C. 慢性排斥反应D. 溶血反应E.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42. 肾移植前进行组织配型时一般做哪几个位点A. HLA-A、B、CB. HLA-A、B、C、DRC. HLA-A、B、DRD. HLA-A、B、DR、DPE. HLA-A、B、DR、DQ43. 检测肿瘤细胞表面HLA分子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A.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B. 肿瘤恶性程度C. 肿瘤治疗效果D. 肿瘤患者预后E. 肿瘤对药物敏感性44. 效应T细胞通常识别血小板A. 膜蛋白B. 糖蛋白C. α颗粒D. 致密颗粒E. 溶酶体45. 免疫因素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方法是A. 输注配型相合的血小板B. 输注ABO血型一致的血小板C. 输注24h以内的血小板D. 血浆置换E. 加大输注剂量46. 产生输血反应率最高的血液品种为A. 全血B. 红细胞C. 白细胞D. 血小板E. 冷沉淀47. 辐照红细胞主要用于A. 预防HLA同种免疫B. 预防TA-GVHDC. 预防亲白细胞病毒感染D. 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E. 预防血色病48. 下列哪项是不经输血传播的疾病A. 梅毒B. 艾滋病C. 疟疾D. 丁型肝炎E. 甲型肝炎49. 检测中,将高浓度标本污染给低浓度标本,而造成的检测值误差,这是属于下列哪种误差A. 总误差B. 系统误差C. 随机误差D. 方法误差E. 恒定误差50. 单位浓度的微量变化所引起指示物理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作A. 精密度B. 准确度C. 检测极限D. 灵敏度E. 变异系数51. 参加室间质控活动中,求取均值的样本数不能少于多少个A. 10B. 50C. 100D. 150E. 20052. 某地政府、实验室认可机构在判定当地某医院检验科的检测能力时,通常采用的室间质控类型是A. 实验室间检测计划B. 测量比对计划C. 已知值计划D. 分割样晶检测计划E. 定性计划53. 患者女性,28岁,2年前因宫外孕出血输血1200ml,近半年来出现厌食厌油,乏力,检查ALT278U/L,抗HCV阳性,其正确的治疗方案是A. 保肝治疗B. 保肝治疗+拉米夫定C. 保肝治疗+青霉素D. 保肝治疗+氢化可的松E. 保肝治疗+奈韦拉平54. 盐水介质凝集试验主要检测A. IgA类抗体B. IgE类抗体C. IgM类抗体D. IgG类抗体E. IgD类抗体55. 目前鉴定RhD抗原常规方法是A.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B. 间接抗球蛋白试验C. 盐水法D. 酶技术E. 聚凝胺方法56. 交叉配血试验的目的是A. 患者和献血者红细胞血型系统一致B. 患者和献血者白细胞血型系统一致C. 患者和献血者血小板血型系统一致D. 患者和献血者血浆相合E. 患者和献血者血液相合57. 关于抗-A试剂正确的是A. 与Am细胞出现凝集反应B. 不与A2B细胞出现凝集反应C. 识别A1和A2抗原决定簇D. 仅识别A1抗原决定簇E. 与A2细胞出现混合凝集反应58. 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常规使用的HLA分型方法是A.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B. 流式细胞术C. 细胞分型法D. 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E. 基因分型法59. 进行试剂质控应在A. 试验前B. 试验中C. 试验后D. 怀疑试剂有问题时E. 怀疑实验结果不准确时60. 哪个不是HLA遗传特点A. 多态性B. 连锁不平衡C. 单体型遗传方式D. 显性遗传E. 隐性遗传61. HLA每个位点表达几个抗原A. 一个B. 两个C. 三个D. 四个E. 五个62. 恶性细胞表面HLA抗原表达往往A. HLA-Ⅰ类抗原增强B. HLA-Ⅱ类抗原增强C. HLA-Ⅰ类抗原减弱D. HLA-Ⅱ类抗原减弱E. HLA-Ⅰ、Ⅱ类抗原均减弱63. 在血小板同种免疫中,最重要的抗原是A. HLA-AB. HLA-BC. HLA-A/BD. HLA-DRE. HLA-A/B/DR64. 下列哪项与血小板输注无效无关A. 临床出血倾向没有改善B. 血小板计数较输注前下降C. 荨麻疹D. 24hCCI<4.5E. 24h回收率<20%65. 下列关于输血注意事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输血前应特别注意核对血型、配血结果B. 输血前检查全血有无凝块、溶血、细菌污染等异常情况C. 选择输血器时,应首选“Y”形标准输血器D. 除生理盐水外,全血中不能加入任何药物或其他制品E. 在输注时,可从输血器管路中注射一些预防输血反应的药物66. 骨髓移植患者输血宜选择A. 新鲜全血B. 经辐照处理的红细胞C. 年轻红细胞D. 环孢素A处理的红细胞E. 肝素抗凝的血液67. 下列预防通过输血传播疟疾的方法哪项是错误的A. 3年内患过疟疾的人不得献血B. 作血液疟原虫涂片检查C. 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D. 给受血者口服氯喹,每日200mg,共4日E. 凡患过疟疾的人一律不得献血68. 在检测过程中,最难控制的误差是A. 操作误差B. 偶然误差C. 试剂误差D. 方法误差E. 系统误差69. 检验结果的真阳性率的计算公式是A. (真阳性/病人数)×100%B. (真阳性/真阴性)×100%C. (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D. (真阳性+假阳性/真阳性)×100%E. (真阳性/真阳性+真阴性)×100%70. 某实验室欲对其急诊化验室和常规化验室生化分析仪结果进行的比对,应采用哪种质控方法A. 实验室间检测计划B. 测量比对计划C. 已知值计划D. 分割样品检测计划E. 部分过程计划71. 患者男性,35岁,近一周出现发热、头痛及食欲不振,胸部及腹部出现浅红色斑丘疹,到皮肤科就诊,实验室检查:HA V IgG抗体阳性,抗HBsAg抗体阳性,其余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阴性,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A. 梅毒B. 艾滋病C. 急性甲型肝炎D. 慢性甲型肝炎E. 急性乙型肝炎72. 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常用于A. 新生儿溶血病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 抗体鉴定D. 发热性输血反应调查E. 药物性溶血性贫血73. ABO亚型主要特征是A. 与抗A和抗B试剂无凝集反应B. 与A细胞和B细胞试剂无凝集反应C. 只做正定型试验即可判定D. 抗体弱E. 抗原性弱74. 在为患者做交叉配血时,主侧结果阳性,次侧结果阴性。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5)(总分83.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安全储血量的正确理解是A. 数量应能满足医疗机构向血站发出抢救用血申请后,至血站送血到达或取回血液,并完成血液相容性检测的时间段内抢救时对血液的需求B. 安全储血量一般不少于5天常规医疗用血量C. 数量应能满足医疗机构向血站发出抢救用血申请后,至血站送血到达或取回血液D. 库存各型血液的最高贮存量E. 数量应能满足医疗机构向血站发出抢救用血申请后,至血站送血到达或取回血液,并完成血液传染病检测的时间段内抢救时对血液的需求2. 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标本须是采集后A. 12小时内的标本B. 24小时内的标本C. 48小时内的标本D. 72小时内的标本E. 96小时内的标本3. 严重烧伤患者,毛细血管采血法的最佳采血部位应选A. 耳垂B. 手指C. 皮肤完整处D. 足跟E. 肘部4. 已知父母的血型分别为A型和AB型,其子女血型不可能为哪种血型A. BB. ABC. AD. OE. 以上均不对5. 正常男性的血细胞比容参考值是A. 0.335~0.450B. 0.380~0.508C. 0.410~0.520D. 0.450~0.550E. 0.500~0.6506. 下列凝血因子中,草酸盐抗凝剂对其保护较差的是A. 凝血Ⅱ因子B. 凝血Ⅳ因子C. 凝血Ⅴ因子D. 凝血Ⅷ因子E. 凝血Ⅸ因子7. 何种情况血液必须被废弃A. 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B. 血袋已被打开过C. 溶血D. 细菌污染E. 以上情况都需被废弃8.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Ⅸ可以与哪种糖蛋白结合A. GPⅠaB. GPⅠbC. GPⅠcD. GPⅡaE. GPⅡb9.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正常范围是A. 2~4g/LB. >4.0g/LC. 1.0~1.5g/LD. <1.0g/LE. 以上均不正确10. 血栓与止血常用筛选试验包括A. 出血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试验、凝血时间测定B.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甲胎蛋白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C. 血小板计数、血清胆红素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测定D. 凝血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甲胎蛋白测定、出血时间测定E. 血块收缩试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11. 献血后不合格检测结果的告知应包括A. 献血者的详细资料B. 告知方式要妥当C. 告知人员要有良好的素质D. 告知环境要适当E. 通知当地卫生部门12. 献血者资料的保密措施不包括A. 在献血场所留出空间,用于献血者征询时的保密B. 任何人未经采血者书面同意不得泄露献血者的个人资料C. 采血者不得接触血液检查结果D. 献血者姓名不得出现在血袋和样品管上E. 献血者检查结果为阳性时,要由血站专门人员通知献血者本人13. 采血时穿刺部位要选择A. 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皮疹、皮癣、瘢痕的区域为穿刺部位B. 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癣、瘢痕的区域为穿刺部位C. 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疹、皮癣、瘢痕的区域为穿刺部位D. 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疹、瘢痕的区域为穿刺部位E. 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疹、皮癣的区域为穿刺部位14. 安全储血量一般不少于A. 2天常规医疗用血量B. 3天常规医疗用血量C. 4天常规医疗用血量D. 5天常规医疗用血量E. 6天常规医疗用血量15. 择期用血评估原则是A. 根据申请用血的各病种的实际用血情况综合测算,确定为增加库存的血液数量和种类B. 根据医生申请用血的数量综合测算,再将全部备血总计后增加一个风险基数,确定为增加库存的血液数量和种类C. 根据急诊输血、手术备血、平诊输血的需要综合测算,再将全部备血总计后增加一个风险基数,确定为增加库存的血液数量和种类D. 按该病种既往用血数据统计的平均数和手术执行者的用血指征控制水平综合测算,再将全部备血总计后增加一个风险基数,确定为增加库存的血液数量和种类E. 按该病种既往用血数据统计的平均数和手术执行者的用血指征控制水平综合测算,确定为增加库存的血液数量和种类16. 标本接收时不属于标本质量检查内容的是A. 标本标识B. 标本信息C. 标本有无溶血和乳糜D. 标本量E. 标本抗凝剂17.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输血适应证A. 心力衰竭B. 大出血C. 贫血或低蛋白血症D. 严重感染E. 凝血异常18. 输用保存几天的血液可防止传播梅毒A. 1天B. 2天C. 3天以上的血液D. 5天以上的血液E. 无关19. ICSH和WHO推荐的血红蛋白测定参考方法是A. HICN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B. SLS-Hb法(十二烷基月桂酰硫酸钠血红蛋白法)C. HiN3法(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D. AHD法(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E. CTAB法(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血红蛋白测定法)20. 冷沉淀融化后要求尽快输注是因为A. 久置室温Ⅷ因子活性丧失B. 久置室温红细胞活性丧失C. 久置室温白细胞活性丧失D. 久置室温淋巴细胞活性丧失菌E. 久置室温血小板活性丧失21.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由何部门制定发布的A.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B.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C.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D.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E. 省级人民政府22. 下列关于DU型正确的描述是A. DU型细胞可以与不同抗-D试剂有不同强度的反应B. 当DU型人输入D阳性血时可能产生抗-DC. DU型孕妇如怀有D阳性胎儿可能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D. 当献血者被检测是DU型后,应该把他们当作D阳性,作为受血者时,应该把他们当作D阴性E. 以上均对23. 血小板生存期缩短的疾病有A. 血友病B. 再生障碍性贫血C. 多发性骨髓瘤D. 脾功能亢进E. 以上均不是24. 在急性缺血性综合征中血栓的研究表明,血浆中哪种物质水平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A. 因子ⅤB. 凝血酶C. 因子ⅩD. FgE. 以上均不正确25. 凝血酶原时间(PT):男性:11~13.7秒,女性:11~14.3秒,患者结果较正常对照延长几秒以上有意义?A. 1秒B. 2秒C. 3秒D. 4秒E. 5秒26. 对HIV阳性献血者在通知时A. 给予指导和咨询B. 不必进行指导咨询C. 只做到保密即可D. 提供心理咨询E. 提供技术指导27. 无偿献血关爱措施不包括A. 设立容易到达且标识明显的献血场所B. 缩短献血者等候的时间C. 工作人员良好的举止D. 保持献血者记录E. 充分理解献血者28. 下列不是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的核对验收内容的是A. 运输条件B. 物理外观C. 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D. 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E. 血液重量是否达标29. 因输血或妊娠产生的血型抗体多为A. IgGB. IgMC. IgAD. IgDE. IgE30. 下列方法中,对Rh血型系统较为敏感的是A. 盐水介质法B. 酶法C. 抗人球蛋白法D. 聚凝胺法E. 清蛋白法3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输血不良反应A. 发热反应B. 过敏反应C. 低血糖反应D. 溶血反应E. 细菌污染反应32. 能够在盐水介质中出现肉眼可见凝集反应的是A. IgAB. IgGC. IgMD. IgDE. IgE33. ABO血型系统中最常见的亚型是A. A亚型B. B亚型C. O亚型D. AB亚型E. B亚型和AB亚型34. 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下列哪种细胞A. 成熟红细胞B. 血小板C. 有核红细胞D. 血红蛋白E. 网织红细胞35.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A. 携带氧B. 抵御炎症感染C. 参与凝血机制D. 增加血黏度E. 增加抵抗力36. 紧急情况下的送血和发血A. 迅速检测ABO及Rh血型,选择ABO和Rh配合型的血B. 如未经配血,也不知道患者血型,此时选用Rh阴性O型血,并在标签上醒目注明“未经配血”字样C. 留取患者血样,以便以后核对血型和配合性试验D. 发血后进行配合试验E. 以上都是37. 下列哪项不是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A. PAIgGB. PAIgMC. PAC3D. PAIgDE. PAIgA38. 可用于凝块稳定性试验的是A. 5mol/L尿素溶液B. 0.9%氯化钠溶液C. 1%乙酸D. 2%单氯乙酸溶液E. 10mol/L尿素溶液39. 在肝脏合成时,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下面哪一组A. Ⅷ,Ⅸ,Ⅺ,ⅫB. Ⅱ,Ⅴ,Ⅶ,ⅩC. Ⅱ,Ⅶ,Ⅸ,ⅩD. Ⅰ,Ⅲ,Ⅴ,ⅦE. 以上均不正确40. 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方法为A. Clauss法B. PT衍生法C. 免疫学方法D. A和BE. 以上均不正确41. 凝血酶原时间(PT)是A. 观察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B. 观察血清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C. 观察血细胞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D. 观察血小板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E. 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42. 采血部门对献血后不合格检测结果进行告知时,告知人员要有良好的素质,应包括A. 专业能力、职业道德、语言表达能力B. 职业道德、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C. 专业能力、职业道德、沟通技巧D. 耐心细致、职业道德、沟通技巧E. 语言表达能力、职业道德、沟通技巧43. 无偿献血关爱的理念不包括A. 在全社会营造献血光荣的理念B. 血站所有员工对献血者招募负有责任C. 充分理解献血者D. 献血者抱怨经过妥善处理,可转化成忠诚的顾客E. 对献血者个人资料保密44. 输血申请正确流程为A. 输血知情告知,输血申请,输血治疗决策,血液成分的选择,输血申请单的审核B. 输血治疗决策,输血知情告知,输血申请,输血申请单的审核,血液成分的选择C. 输血治疗决策,输血申请,输血知情告知,输血申请单的审核,血液成分的选择D. 输血知情告知,输血申请,输血治疗决策,输血申请单的审核,血液成分的选择E. 输血申请,输血知情告知,输血治疗决策,输血申请单的审核,血液成分的选择45. 冷沉淀的保存温度是A. 37℃B. 室温(22±2℃)C. 2~6℃D. -15℃E. -30℃(或-18℃以下)46. 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不包括A. 红细胞ABO血型检测B. 红细胞RhD血型检测C. 交叉配血检测D. 抗体的检测E. 红细胞吸收放散检测47. 血型鉴定发生错误的原因可能为A. 试剂原因,保存使用不当,反复冻融致失效或污染B. 操作中加错样本或试剂,离心速度不足或过度,细胞与血清比例不当,结果判断错误C. 因某种疾病导致抗原减弱,红细胞发生多凝集现象及产生类B物质D. 抗体效价低(如婴幼儿、老年人、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等),有不规则抗体,某些药物干扰等E. 以上均可能48.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最多见于A. ABO血型不相容B. Rh血型不相容C. Lewis血型不相容D. Kell血型不相容E. MN血型不相容49. WHO推荐的手指采血部位是A. 左手中指或无名指端内侧B. 右手中指或无名指端内侧C. 左手拇指内侧D. 右手拇指内侧E. 右手中指外侧50.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遵循的原则A. 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B. 沿用传统输血,病人失多少血补多少的输血原则C. 随时与血站联系,急用急取的原则D. 根据临床需要,随用随取的原则E. 根据库存发血51. 下列情况中最需要使用新鲜血液成分的是A.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需要输血或换血的B. 需要长期或反复输血的患者C.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D. 器官移植病人E. 以上均不是52. 血型不合的输注可以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以下哪条是不正确的A. 溶血反应可以在血管内也可以在血管外发生B. 血管内溶血是在循环内造成红细胞溶解C. 血管内溶血主要由IgM型抗体引起,最危险的是抗-A和抗-BD. 血管外溶血反应主要是IgG型抗体造成的E. 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均无补体参与53. 哪种疾病PAIg不会升高A.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系统性红斑狼疮C. Evans综合征D. ITPE. 缺铁性贫血54. 参与凝块稳定性试验这一过程的是A. 钠离子B. 钾离子C. 钙离子D. 氯离子E. 镁离子55.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需要哪一种凝血因子参与A. ⅩB. ⅪC. ⅫD. ⅡE. 以上均不正确56. 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结果较正常对照延长多久有临床意义A. 延长1秒以上B. 延长3秒以上C. 延长5秒以上D. 延长7秒以上E. 延长10秒以上57. 2000年7月12日ISBT会员大会通过的《献血和输血的伦理规范》目的是A. 在任何情况下献血,不应让捐献者承担任何形式的压力B. 限定输血医学领域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C. 限定输血医学领域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和原则D. 血站的建立和运行不应该以营利为目的E. 献血必须以医学选择为标准,不应带有任何形式的歧视58. 个人献血登记记录包括A. 个人详细资料,献血者病史,身体基本检查记录B. 个人详细资料,献血者病史,同意书,献血者分析表C. 个人详细资料,献血者病史,同意书,身体基本检查记录D. 个人详细资料,同意书,身体基本检查记录E. 个人详细资料,献血者病史,献血者分析表,同意书59. 无偿献血者保留的理念是A. 对献血者的服务和关爱B. 血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工作中必须保持良好的专业性C. 血站所有员工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D. 献血者抱怨经过妥善处理,可转化成忠诚的顾客E. 以上均正确60. 关于《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是输血治疗过程中重要的医疗环节理解正确的是A. 证明受血者或被授权人了解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B. 对患者在医疗行为中个性化权利的尊重C. 对患者自主权和自我决定权的保护D. 是医生履行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说明的告知义务E. 以上均对61. 目前常规使用的血液保存液配方(CPDA),红细胞悬液和全血保存期为A. 21天B. 28天C. 30天D. 35天E. 42天62. 下列交叉配血方法中,不能检出不完全抗体(IgG型)的是A. 盐水介质法B. Liss法C. 聚凝胺法D. 抗人球蛋白法E. 酶法63. 下列配血方法对Kell血型系统的检测不敏感的是A. 盐水介质法B. 酶法C. 抗人球蛋白法D. 聚凝胺法E. 清蛋白法64. 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分析此人的血型最有可能为A. A型B. B型C. O型D. AB型E. Rh阳性65. 关于静脉采血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 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注射器B. 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C. 针头与皮肤约成30°D. 拔出针头后,将血液迅速注入试管E. 采用抗凝管时,需轻轻混匀66. 自动化检测的功能及特点不包括A. 改善工作强度B. 降低质量控制程度C. 强大功能菜单组合D. 确保试验可靠性E. 最大检测安全性67. 红细胞在正常人体血液循环中的平均寿命是多少时间A. 10天左右B. 60天C. 120天D. 80天E. 30天68. 突发事件时,边远地区,无正式血站或中心血库,当地医疗机构应急采血抢救后几日内报告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A. 当时B. 3日内C. 7日内D. 10日内E. 14日内69. 病人,女性,25岁,因长期月经失调贫血,Hb45g/L,宜输注A. 红细胞悬液B. 新鲜冰冻血浆C. 单采血小板D. 凝血因子制品E. 血浆蛋白制剂70.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不包括A. 碎片DB. 碎片CC. 碎片ED. 碎片YE. 以上均不正确71. 根据因子Ⅷ:C和Ⅷ:Ag结果可以将血友病A分为交叉反应物质阳性(CRM+)和交叉反应物质阴性(CRM-),前者主要表现为A. Ⅷ:C和Ⅷ:Ag同时减低B. Ⅷ:C减低,Ⅷ:Ag升高C. Ⅷ:C增高,Ⅷ:Ag减低D. Ⅷ:C减低,Ⅷ:Ag正常或偏高E. 以上均不是72.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A. 为经典途径检查的筛选试验B. 为外源凝血途径检查的筛选试验C. 为内源凝血途径检查的筛选试验D. 为旁路途径检查的筛选试验E. 为直接途径检查的筛选试验73. 现行的《献血和输血的伦理规范》通过于A. 2000年7月12日B. 2000年8月10日C. 2000年9月12日D. 2000年10月12日E. 2000年7月10日74. 基本的献血者记录包括A. 献血者的献血记录B. 流动献血点的记录C. 献血者分析表D. 献血者选择记录E. 以上均包括75. 无偿献血者保留的意义是A. 定期的献血者可提高血液的安全性B. 定期献血者的服务负荷较低C. 定期献血者作为应急献血者的可靠性高D. 定期献血者使血液供应的管理更加容易E. 以上均包括76. 审核输血申请单必须包括A. 检查申请医生资质是否符合要求B. 需要的血液品种、数量与输血目的是否相符C. 输血时间是否明确等D. 如果发现属于不合理输血或有其他疑问时,应当及时与临床科室联系E. 以上均需审核77. 浓缩血小板的正确保存条件是A. 4±2℃冰箱保存B. 4±2℃振摇箱保存C. 22±2℃室温保存D. 22±2℃振摇箱保存E. -20℃以下冰冻保存78. 申请含有红细胞血液成分需要做哪些检测A. 受血者ABO正反定型、RhD血型测定、抗体筛检,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复核、RhD 血型复核,主次侧交叉配血B. 受血者ABO正反定型、RhD血型测定,供血者ABO血型反定型复核,次侧交叉配血C. 受血者ABO正反定型、RhD血型测定,供血者ABO血型反定型复核,血小板血清学交叉配血D. 受血者ABO正反定型、RhD血型测定,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复核、RhD血型复核,主次侧交叉配血E. 受血者ABO正反定型、RhD血型测定,供血者ABO血型反定型复核,主侧交叉配血79. 关于医院临床输血委员会,下列哪种描述最正确A. 临床用血管理B. 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C. 负责临床输血会诊D. 负责突发事件的抢救E. 以上均不对80. 主侧配合试验是指A. 受者的红细胞与供者的血清作用B. 受者的血清与供者的红细胞作用C. 受者的红细胞与受者的血清作用D. 供者的红细胞与供者的血清作用E. 供者的红细胞与受者的红细胞作用81. 关于输血相容性检测报告正确的是A. 相容则可随时发血B. 相合则应根据临床患者输血治疗的迫切程度和国家规范规定及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规定决定是否相合性发血C. 相合属应急用血管理范畴D. 相合则可随时发血E. 以上均不对82. WHO推荐血细胞比容测定的常规方法是A. 温氏法B. 微量法C. 电阻抗法D. 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法E. 放射性核素法83. 为安全输血,目前提倡A. 实施自身输血B. 让病人及家属自行解决C. 向本院输血科申请D. 放弃治疗E. 动员病人家属开展互助献血84. 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宜首选A. 浓缩红细胞B.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C. 洗涤红细胞D. 冰冻红细胞E. 年轻红细胞85. 血小板聚集能力增高见于哪种疾病A. 急性白血病B. 血小板无力症C. MDSD. 肝硬化E. 心肌梗死86.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EB. IgDC. IgGD. IgAE. IgM87.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中,一期法检测因子Ⅷ、Ⅸ、Ⅺ和Ⅻ活性主要是测定A. PTB. APTTC. TTD. FgE. 以上均不是88. 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GB. IgAC. IgMD. IgDE. IgE89. 献血知情同意至少包括A. 献血者自愿同意献血B. 献血者愿意将其血液进行TTI检测并被告知结果C. 献血留样的用途D. 献血者信息及检验结果的长期保存E. 以上均包括90. 取得病史应尽可能在什么场合进行A. 非公开场合B. 任何场所C. 公开场合D. 血站E. 私人场所91. 无偿献血者保留措施是A. 对献血者抱怨快速有效地处理B. 对献血者个人资料保密C. 血站所有员工对献血者招募负有责任D. 充分理解献血者E. 在献血者招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献血者体现充分的关爱92. 对血液库存时间无要求的病种输血时,配发血的原则是A. 按采血日期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B. 按成分制备日期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C. 按采血日期采用后进后出的原则D. 按成分制备日期采用后进后出的原则E. 采用随机原则93. 新鲜冰冻血浆(FFP)、普通冰冻血浆(FP)的正确保存条件是A. 0℃以下B. -20℃以下C. -25℃以下D. -30℃以下E. -80℃以下94. 受血者抗筛结果阳性时应再做哪些检测A. 进行抗体鉴定,抗原阴性的供血者与受血者进行主次侧交叉配血B. 进行抗体鉴定,同时对供血者进行阳性抗体对应的抗原测定,抗原阴性的供血者与受血者进行主次侧交叉配血C. 进行抗体鉴定,同时对受血者进行阳性抗体对应的抗原测定,抗原阴性的供血者与受血者进行主次侧交叉配血D. 进行抗体鉴定,同时对供血者进行阳性抗体对应的抗原测定,抗原阴性的供血者与受血者进行主侧交叉配血E. 以上均不对95. 按照标本的保存管理要求,血型检测或交叉配血后受血者的标本应根据采集日期或用血日期放置在冰箱内保存A. 3天B. 5天C. 7天D. 10天E. 14天96. 次侧配合试验是指A. 受者的红细胞与供者的血清作用B. 受者的血清与供者的红细胞作用C. 受者的红细胞与受者的血清作用D. 供者的红细胞与供者的血清作用E. 供者的红细胞与受者的红细胞作用97. 可作为血液保养液成分的是A. EDTAB. 枸橼酸钠C. 草酸钠D. 氟化钠E. 肝素98. 因其在库存低温条件下能生长,引起严重的细菌污染反应的细菌多为A. 革兰阳性球菌B. 革兰阴性球菌C. 革兰阳性杆菌D. 革兰阴性杆菌99. 当血细胞通过血液分析仪的计数小孔时,形成的脉冲高度代表A. 血细胞数量B. 血细胞直径C. 血细胞质量D. 血细胞变异系数E. 血细胞体积100. 对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处理正确的是A. 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B. 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C. 置于专用包装容器内,密封送医疗废物处置单位D. 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后倒入垃圾中E. 以上都不对101. 试管法凝集反应的最适细胞浓度A. 1%~2%B. 2%~4%C. 5%~8%D. <1%E. >5%102. 下列叙述哪项错误A.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一种重要的止血功能B. 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高凝状态和(或)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C. 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D. 瓣膜移植术后血小板聚集能力减低E. 心肌梗死时血小板聚集能力增高103. 自然被动免疫中,可从母体获得的抗体类别是A. IgEB. IgDC. IgGD. IgAE. IgM104. 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共同起作用的凝血因子是A. 因子ⅧB. 因子ⅤC. 因子ⅦD. 因子ⅩE. 以上均不正确105.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所用的缓冲液为A. 咪唑缓冲液B. 磷酸盐缓冲液C. Tris-HCl缓冲液D. TE缓冲液E. 以上均不是106. 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中酶学检查不包括B. ECTC. ALPD. ChEE. AST107. 采供血机构履行告知义务使献血者知情,是献血者A. 行使选择权和决定权的前提B. 进行无偿献血的前提C. 行使权利的需要D. 履行义务的需要E. 定期献血的前提108.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做好献血者资料保密的意义A. 更多的人愿意成为固定献血者B. 献血者的征招将更有成果C. 赢得献血者人信任D. 保证血液的安全性E. 献血者信任血站工作人员109. 采血前需对献血者满足以下哪些要求后可以献血A. 健康征询B. 必要的体格检查C. 血液检测D. 血型、血红蛋白E. 以上均需要110. 以下不属于输血作用的是A. 增加携氧能力B. 镇痛C. 提高血浆蛋白D. 增进凝血功能E. 补充血容量111. 库存优化的要素不包括A. 安全储血量B. 用血调控C. 择期用血评估D. 血液传染病检测E. 相容性检测项目组合112. ABO正反定型不符时应A. 进行疑难血型鉴定(含亚型)B. 正定型增加抗A1和抗HC. 反定型增加A2、O细胞进行检测D. 确定血型后选择相同或交叉配血相容的血液进行输血E. 以上均应开展113. 抗体筛选试验主要用于检测A. ABO亚型B. DU型C. Rh阴性D. 抗-DE. 常见ABO血型系统抗体以外有临床意义的抗体114. 临床医生申请血浆时,输血前相容性检测项目不包括A. 受血者ABO正反定型B. Rh血型测定C. 供血者ABO血型反定型复核D. 主侧交叉配血E. 次侧交叉配血115. 冷链的基本要素是A. 安全储存和运输血液的设备B. 负责从采血到血液使用的所有阶段的人及储存和运输血液的设备C. 组织和管理血液储存和运输的人D. 冰箱和车辆E. 以上均不对116. 血液水浴时,血袋应保持A. 完全浸入水中B. 垂直,各种导管不接触水面C. 平放水中D. 垂直E. 以上都不对117. 血小板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A. 糖脂、蛋白质B. 胆固醇、蛋白质C. 磷脂、蛋白质D. 蛋白质、无机盐E. 磷脂、核酸118. 血清清蛋白的正常值是A. 20~50g/LB. 35~53g/LC. 30~65g/LD. 25~53g/LE. 30~45g/L119. 不在肝脏中合成的凝血因子是A. 因子ⅡB. 因子ⅢC. 因子ⅤD. 因子ⅩE. 以上均不正确120. 检测凝血因子活性时,受检标本应A. 立即测定,分离血浆后避免反复冻融B. 4℃保存24小时C. 室温保存4小时D. 可以反复冻融。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23)(总分92.XX01,考试时间120分钟)B1题型1. 含有细菌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培养基是A. 鉴别培养基B. 厌氧培养基C. 基础培养基D. 营养培养基E. 选择培养基2. 共同参与型适用于哪种病人A. 医患双方不是双向作用,而是医生对病人单向发生作用B. 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都是主动的,医生有权威性,充当指导者C. 医生和病人具有近似同等的权利D. 长期慢性病人已具有一定医学科学知识水平E. 急性病人或虽病情较重但他们头脑是清醒的3. 成年男性血沉的参考值范围为A. 0~5mm/hB. 5~15mm/hC. 0~20mm/hD. 0~15mm/hE. 3~15mm/h4. 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是A. 脊髓灰质炎病毒B. 疱疹病毒C. 乳头瘤病毒D. 狂犬病毒E. 丙型肝炎病毒5. 分布广泛,主要有TNFR Ⅰ、Fas,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胞因子是A. TCR复合物及其辅助受体B. BCR复合物及其辅助受体C. Ig Fc受体D. 细胞因子受体E. 死亡受体6. 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描述的是A. 迟发型超敏反应B.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C. 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D. 抗原诱导的一种T细胞免疫应答E. 速发型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7. 西方最早的经典医德文献是A. 《纽伦堡法典》B. 《赫尔辛基宣言》C. 《希波克拉底誓言》D. 《大医精诚》E. 《伤寒杂病论》8. 输血后紫癜A. ABO血型不合B. HLA血型不合C. 血小板血型不合D. 血浆蛋白血型不合E. 与血型无关9. 传导速度最快的是A. 窦房结B. 心房肌C. 房室交界D. 普肯耶纤维E. 心室肌10. 能判断细菌对糖或蛋白质的分解能力的培养基是A. 鉴别培养基B. 厌氧培养基C. 基础培养基D. 营养培养基E. 选择培养基11. 体现有利原则的是A. 对有危险或伤害的诊治措施,通过评价,选择利益大于危险或利益大于伤害的行动B. 将有关的类似个案以同样的准则加以处理,而将不同的个案以不同的准则加以处理C. 人在患病后,有权选择接受或拒绝医生制订的诊治方案D. 杜绝对病人的有意伤害E. 医生在诊断时考虑病人的各方面因素12. 经泌尿生殖道传播的病毒是A. 脊髓灰质炎病毒B. 疱疹病毒C. 乳头瘤病毒D. 狂犬病毒E. 丙型肝炎病毒13. 主要分布于吞噬细胞,参与细胞吞噬、ADCC和超敏反应的细胞因子是A. TCR复合物及其辅助受体B. BCR复合物及其辅助受体C. Ig Fc受体D. 细胞因子受体E. 死亡受体14.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描述的是A. 迟发型超敏反应B.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C. 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D. 抗原诱导的一种T细胞免疫应答E. 速发型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15. 制定有关人体实验的基本原则的是A. 《纽伦堡法典》B. 《赫尔辛基宣言》C. 《希波克拉底誓言》D. 《大医精诚》E. 《伤寒杂病论》16.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A. ABO血型不合B. HLA血型不合C. 血小板血型不合D. 血浆蛋白血型不合E. 与血型无关17. 传导速度最慢的是A. 窦房结B. 心房肌C. 房室交界D. 普肯耶纤维E. 心室肌18. 辅助诊断伤寒的是A. 外斐试验B. 肥达试验C. 冷凝集试验D. Ascoli试验E. 抗链“O"试验19. 体现公正原则的是A. 对有危险或伤害的诊治措施,通过评价,选择利益大于危险或利益大于伤害的行动B. 将有关的类似个案以同样的准则加以处理,而将不同的个案以不同的准则加以处理C. 人在患病后,有权选择接受或拒绝医生制订的诊治方案D. 杜绝对病人的有意伤害E. 医生在诊断时考虑病人的各方面因素20. 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是A. 脊髓灰质炎病毒B. 疱疹病毒C. 乳头瘤病毒D. 狂犬病毒E. 丙型肝炎病毒21. 参与造血及细胞活化、分化、生长和趋化等的细胞因子是A. TCR复合物及其辅助受体B. BCR复合物及其辅助受体C. Ig Fc受体D. 细胞因子受体E. 死亡受体22.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描述的是A. 迟发型超敏反应B.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C. 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D. 抗原诱导的一种T细胞免疫应答E. 速发型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23. 反映孙思邈的医德思想和境界的是A. 《纽伦堡法典》B. 《赫尔辛基宣言》C. 《希波克拉底誓言》D. 《大医精诚》E. 《伤寒杂病论》24.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常见于A. 变态反应性疾病B. 罕见的白血病C. 病毒性感染D. 放射线照射E. 疟原虫感染疾病25. 辅助诊断风湿病的是A. 外斐试验B. 肥达试验C. 冷凝集试验D. Ascoli试验E. 抗链“O"试验26. 体现不伤害原则的是A. 对有危险或伤害的诊治措施,通过评价,选择利益大于危险或利益大于伤害的行动B. 将有关的类似个案以同样的准则加以处理,而将不同的个案以不同的准则加以处理C. 人在患病后,有权选择接受或拒绝医生制订的诊治方案D. 杜绝对病人的有意伤害E. 医生在诊断时考虑病人的各方面因素27. 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是A. 脊髓灰质炎病毒B. 疱疹病毒C. 乳头瘤病毒D. 狂犬病毒E. 丙型肝炎病毒28. 在某些情况下,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自身物质B. 同种异型抗原C. 超抗原D. 独特型抗原E. 异嗜性抗原29. “人体血液不应当作商品对待,进行买卖,”体现了血液的A. 知情选择原则B. 保密和尊重隐私的原则C. 血液公共资源原则D. 无歧视原则E. 非商品化和商业化原则30. 单核细胞增高常见于A. 变态反应性疾病B. 罕见的白血病C. 病毒性感染D. 放射线照射E. 疟原虫感染疾病31. 辅助诊断炭疽病的是A. 外斐试验B. 肥达试验C. 冷凝集试验D. Ascoli试验E. 抗链“O"试验32. 医学伦理学的初始阶段,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医学伦理学,称为A. 描述伦理学B. 元伦理学C. 规范伦理学D. 医德学E. 生命伦理学33. 可引起宫颈癌的病毒是A. 人乳头瘤病毒B. 甲型肝炎病毒C. 乙型肝炎病毒D. EB病毒E.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34. 与细菌黏附作用有关的是A. 普通菌毛B. 荚膜C. 芽胞D. 鞭毛E. 质粒35. 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克隆T细胞的物质A. 自身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D. 独特型抗原E. 异嗜性抗原36. 血站是公益机构,体现人类或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团结,以解除患者的病痛,恢复患者的健康。
输血技术(师)考试:2021输血技术(师)相关专业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2)1、从哪方面来评价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问题()。
(单选题)A. 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B. 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C. 无形价值和社会价值D. 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E. 有形价值和经济价值试题答案:D2、稀释式自身输血的血液回输正确的是()。
(单选题)A. 先应用先采集的血液,后应用后采集的血液B. 先应用后采集的血液,后应用先采集的血液C. 无需考虑采集时间D. 回输按照液体输注常规进行即可E. 出现休克的情况下应当加快血液回输试题答案:B3、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抗体主要是()。
(单选题)A.B.C.D.E.试题答案:C4、信息相对专一,主要功能是收集、存储、加工、预测等,技术相对简单,规模相对较大,建成后容易见到效益()。
(单选题)A.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B.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C.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D. 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E. 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试题答案:D5、确定某因素与某病联系程度用下列哪个指标()。
(单选题)A. 该人群该病发病率B. 该病患病率C. 该人群该病死亡率D. 归因危险度E. 相对危险度试题答案:E6、1996年1月1日该病的患病率(1/10万)是()。
(单选题)A. 0.4B. 8.0C. 10.0D. 1.6E. 2.0试题答案:B7、作业指导书编写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是()。
(单选题)A. 干什么(what)B. 谁来干(who)C. 什么时间干(when)D. 什么地方干(wherE.E. 如何干(how)试题答案:E8、在一项有关某病50名病例和50名对照的研究中,关于某一可能的病因因素所发现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由此可得出结论()。
(单选题)A. 该因素和疾病无联系B. 该差异临床上可能有显著性C. 该差异可能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D. 证明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可比性E. 观察和访视偏倚已被消除试题答案:C9、下列哪种不是免疫性输血反应()。
输血技术(中级)-基础知识1、红细胞生理性增多的原因不包括A.年龄与性别的差异B.兴奋、恐惧C.剧烈劳动D.气压增高E.妊娠中后期2、病毒的基因整合与转化肿瘤形成密切相关,下列病毒与疾病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答卷分析A.人乳头瘤病毒——乳腺癌B.疱疹病毒Ⅱ型——官颈癌C.乙型肝炎病毒——肝癌D.EB病毒——鼻咽癌E.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白血病3、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中,血浆蛋白质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可分成的条带数是A.1B.2C.3D.4E.54、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B.交叉抗原C.超抗原D.异嗜性抗原E.类属抗原5、红细胞膜主要的脂类是胆固醇和A.血小板磷脂B.磷脂C.胆固醇D.乳糜微粒E.载脂蛋白6、细菌形态和生理活性比较典型的阶段是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E.全部生长过程7、用于鉴定细菌对氨基酸的分解能力的试验A.糖发酵试验B.VP试验C.甲基红试验D.枸橼酸盐利用试验E.吲哚试验8、下列对外毒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细菌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细胞外B.毒性强C.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选择作用D.蛋白质,不耐热E.抗原性弱,抗体无中和作用9、对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描述不准确的是A.双凹圆盘状,大小相似B.平均直径7.2μmC.瑞氏染色后呈淡粉红色,中央l/3为生理淡染区D.胞质无异常结构E.胞核呈圆形,无核仁10、细菌所具有的细胞器应为A.细胞核B.高尔基复合体C.核糖体D.线粒体E.以上均不对11、蛋白质最大紫外吸收峰在A.150nm附近B.200nm附近C.260nm附近D.280nm附近E.450nm附近12、成年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主要结构为A.α2ε2B.α2γ2C.α2β2D.β2γ2E.β2ε213、血浆蛋白质的功能不包括A.呼吸作用B.维持血浆正常的pHC.运输作用、催化作用、免疫作用和营养作用D.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E.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14、属于碱性氨基酸的是A.色氨酸B.丙氨酸C.甲硫氨酸D.精氨酸E.丝氨酸15、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不包括下列哪项A.IgG抗体B.核酸C.IgM抗体D.抗原E.病毒颗粒16、关于DNA聚合酶的反应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以dNTP作为底物B.反应需要模板C.反应需要引物存在D.DNA链生长方向为3′→5′E.产物DNA的性质与模板相同17、青春期后逐渐萎缩的淋巴器官是A.脾B.胸腺C.淋巴结D.淋巴结皮质区E.淋巴结髓质区18、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不包括A.DNA重排B.DNA甲基化C.mRNA的选择性剪接D.RNA编辑E.反转录19、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A.荚膜B.异染颗粒C.鞭毛D.菌毛E.芽胞20、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是A.线粒体B.细胞核C.核糖体D.高尔基复合体E.叶绿体21、ABO血型系统的凝集素是一种天然抗体,它主要是A.IgGB.IgAC.IgMD.IgDE.IgE22、影响翻译起始的抗生素是A.四环素B.土霉素C.螺旋霉素D.链霉素E.嘌呤霉素23、____是在输血医学领域内贯彻尊重人和知情同意原则A.有偿献血制度B.家属互助献血C.献血自愿原则D.单位组织献血E.强制献血政策24、医学伦理学的公正原则,是指A.不同病人给予不同对待B.不同的经济给予不同对待C.不同样的需要给予同样的对待D.同样需要的人给予同样的对待E.不同的病情给予同样的对待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四种医德关系模式类型A.排斥对立型B.父子主从型C.谋生协作型D.知情同意型E.志同协调型26、虽无临床症状但要不断排除病原体,称为A.不感染B.潜伏感染C.慢性病毒感染D.隐形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27、关于红细胞生理特性正确的是A.红细胞平均寿命约为180天B.正常成年人红细胞起源于肝脏和脾脏C.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D.衰老的红细胞是在肝脏被破坏的E.网织红细胞经过约48小时成为成熟的红细胞28、体重60kg的健康成年人,其体液量为A.26kgB.36kgC.46kgD.56kgE.66kg29、交叉反应是由于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A.构象决定簇B.不同的抗原决定簇C.功能性决定簇D.共同抗原决定簇E.连续性决定簇30、细菌鞭毛的作用主要是A.与抵抗力有关B.与分裂繁殖有关C.与运动有关D.与黏附有关E.与变异有关31、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感应阶段,巨噬细胞的主要作用是A.免疫调节作用B.活化NK细胞C.分泌细胞因子D.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E.促进辅助性T细胞中Thl细胞分化32、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抑制受体可识别A.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B.肿瘤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C.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Ⅱ类分子D.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Ⅰ类分子E.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33、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遗传物质是A.sDNAB.dsDNAC.tRNAD.mRNAE.rRNA34、生理情况下,白细胞变化规律正确的是A.安静时高,进食后低B.早晨较低,下午较高C.剧烈运动时降低D.妊娠期轻度减低E.1日内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水平相近35、X线衍射法分析获得的肌红蛋白的三维结构具有个α-螺旋结构A.4B.5C.6D.7E.836、DNA的复制不需要A.DNA依赖的DNA聚合酶B.DNA依赖的RNA聚合酶C.dNTPD.模板E.反转录酶37、健康成人的红骨髓仅存在于A.腓骨、尺骨、肋骨、髂骨、脊椎骨、肱骨和股骨的远心端B.腓骨、髋骨、肋骨、髂骨、脊椎骨、肱骨和股骨的远心端C.腓骨、髋骨、肋骨、髂骨、脊椎骨、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D.颅骨、胸骨、肋骨、髂骨、脊椎骨、肱骨和股骨的远心端E.颅骨、胸骨、肋骨、髂骨、脊椎骨、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38、不属于分子伴侣的蛋白是A.热休克蛋白B.伴侣蛋白C.触发因子D.新生链相关复合物E.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39、DNA的光激活修复属于A.错配修复B.直接修复C.切除修复D.重组修复E.易错修复40、人在患病后,有权选择愿意接受或拒绝医生制定的诊治方案,这种权利是A.自主原则的体现B.有利原则的体现C.尊重原则的体现D.公正原则的体现E.不伤害原则的体现41、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复制方式是A.DNA复制B.RNA复制C.反转录D.中心法则E.DNA→RNA42、人类基因组DNA含有的碱基对高达A.3×107B.3×108C.3×109D.3×1010E.3×101143、信托模型既承认患者的决策能力也承认患者的脆弱性,因此要提高患者的理解力,所使用的方法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医务人员与患者公开的交换信息B.医务人员个人对患者安康的承诺C.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富有价值的对话D.医务人员利用本身具有的知识和技术单独做出医疗决策E.医务人员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指导医疗决策44、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血红蛋白主要是A.亚铁血红蛋白B.还原血红蛋白C.氧合血红蛋白D.高铁血红蛋白E.碳氧血红蛋白45、下列对IgG和IgM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IgM出现早,消失快B.检出病毒特异性IgM表示活动性感染或近期感染C.脐血中病毒特异性IgG的检出提示新生儿宫内感染D.IgM不能通过胎盘E.进行双份血清的IgG的测定是将急性期和恢复期取两份血清同时平行测定比较,若发生血清从阴性转为阳性或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增高,则可确定为感染46、巧克力培养基是A.一种鉴别培养基B.含有5%巧克力的培养基C.一种选择培养基D.含有血液的培养基E.一种特殊培养基47、适用于血栓与止血检查的标本是A.全血B.血清C.血浆D.血细胞E.血小板48、健康成人黄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A.30%B.40%C.50%D.60%E.70%49、下列对内毒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菌体破裂后才释放出来;毒性弱;对组织无选择性B.不能用甲醛脱毒为类毒素C.主要毒性作用是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D.抗原性弱,抗体无中和作用E.以上描述都对50、下列对细菌形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pH、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时间等因素与细菌的形态无关B.一般是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培养8~18小时形态比较典型C.在不利环境或菌龄老时细菌常出现梨形、气球状和丝状等不规则的多形性D.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细菌在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期为宜E.机体内的生态环境也会影响细菌形态51、根据胞浆颗粒特点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的细胞是A.早幼红细胞B.中幼红细胞C.早幼粒细胞D.中幼粒细胞E.幼稚淋巴细胞52、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抗体是A.IgAB.IgEC.IgDD.IgME.IgG53、参与止血作用的血管主要是A.小动脉B.小静脉C.毛细血管D.微循环血管E.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微循环血管54、无菌的含义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55、输血治疗的惟一依据是A.真正的临床需要B.患者及家属的一再要求C.临床医生免责D.人情血的输注E.作为安慰剂使用56、蛋白质二级结构不包括A.α-螺旋B.α-折叠C.β-折叠D.β-转角E.无规卷曲57、正常男性血红蛋白的参考值为A.100~120g/LB.120~150g/LC.120~160g/LD.130~150g/LE.150~170g/L58、免疫的现代概念是A.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B.机体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C.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对机体都是有利的D.机体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59、胞质呈嗜多色性的红细胞是处于A.早幼红细胞B.中幼红细胞C.晚幼红细胞D.网织红细胞E.成熟红细胞60、关于信号肽描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蛋白质肽链的C端B.长度为13~36个氨基酸残基C.富含碱性氨基酸残基,如赖氨酸、精氨酸D.中段为疏水核心区,主要含疏水的中性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等E.C-端加工区由一些极性相对较大、侧链较短的氨基酸组成61、医学道德的意识现象和活动现象之间的关系是A.可以互相代替的B.可以互相补充的C.互不相干D.可以割裂的E.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62、mRNA剪接过程中被去除的部分叫做A.外显子B.内含子C.启动子D.终止子E.操纵子63、医德关系的哪一方面成为生命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B.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C.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D.医务人员与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E.以上都不是64、接触凝血因子共同特点是A.内源凝血途径B.外源凝血途径C.共同凝血途径D.纤溶系统E.抗凝血系统65、抗原与抗体结合力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氢键B.共价键C.疏水作用D.范德华引力E.静电引力66、下列哪一项属于Ⅳ型超敏反应A.过敏性休克B.血清病C.类风湿性关节炎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E.系统性红斑狼疮67、属于蛋白质翻译后分子内修饰的是A.甲基化B.磷酸化C.二硫键形成D.糖基化E.羟基化68、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中心静脉压B.细胞外晶体渗透压C.血浆和组织间的胶体渗透压D.脉压E.Ca2+浓度6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肯野自律性最高,是正常的起搏点B.房室交界自律性次之C.窦房结自律性最低D.兴奋在心室内传导速度最慢,便于心室发生同步式收缩,保证一定的搏出量E.超常期是在有效不应期后,用小于阈值的刺激就能产生动作电位70、下列液体一般不使用滤过除菌法进行处理的是A.血清B.细胞培养液C.抗毒素D.生理盐水E.抗生素71、幼稚阶段可分为早幼、中幼和晚幼三个阶段的细胞是A.红细胞B.单核细胞C.巨核细胞D.淋巴细胞E.浆细胞72、《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NO.2条规定,我国实行A.有偿献血制度B.无偿献血制度C.义务献血制度D.血液买卖制度E.自愿献血制度73、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A.ClB.C2C.C3D.C4E.C574、下列哪一项不是义务论中所规定的责任A.分配公正B.遵守诺言C.借债还债D.履行合同E.医疗卫生市场化75、Ⅱ型变态反应又称A.速发型变态反应B.迟发型变态反应C.细胞毒型变态反应D.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E.Arthus反应76、Klenow片段不具有A.DNA聚合酶活性B.5′→3′核酸外切酶活性C.3′→5′核酸外切酶活性D.604个氨基酸E.DNA-polⅠ的C端77、ALA合酶的辅酶是A.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B.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C.黄素单核苷酸D.磷酸吡哆醛E.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78、血浆渗透压量正常人约为A.280~300mmol/(mOsm/kg)B.290~310mmol/(mOsm/kg)C.270~290mmol/(mOsm/kg)D.260~280mmol/(mOsm/kg)E.250~270mmol/(mOsm/kg)79、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DNAB.RNAC.核苷酸D.嘌呤E.嘧啶80、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不包含下列哪种元素A.CB.OC.FD.HE.N81、凝血过程中,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在于A.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因子不同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D.因Ca2+是否起作用而不同E.纤维蛋白原所起作用不同82、将抗原性物质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获得性免疫力为人工主动免疫,下列对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死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用理化方法杀死而成。
输血技术(中级)-2021年真题1、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重要依据的特异性血清学试验是A.Coombs试验B.Ham试验C.红细胞渗透性脆性D.免疫球蛋白电泳E.冷溶血试验2、诊断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是A.Coombs试验B.Ham试验C.红细胞渗透性脆性D.免疫球蛋白电泳E.冷溶血试验3、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是A.Coombs试验B.Ham试验C.红细胞渗透性脆性D.免疫球蛋白电泳E.冷溶血试验4、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抗体主要是A.IgAB.IgDC.IgMD.IgGE.IgE5、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抗体主要是A.IgAB.IgDC.IgMD.IgGE.IgE6、可引起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抗体是A.IgAB.IgDC.IgMD.IgGE.IgE7、能导致新生儿溶血病者A.IgG抗体B.IgM抗体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8、温抗体A.IgG抗体B.IgM抗体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9、引起血管内溶血的抗体A.IgG抗体B.IgM抗体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10、疾病早期产生的抗体A.IgG抗体B.IgM抗体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11、引起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A.IgG抗体B.IgM抗体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12、半衰期最长的是A.Ⅷ因子B.凝血酶原复合物C.纤维蛋白原D.AT-ⅢE.冷沉淀13、可作为监测DIC过程有效指标的是A.Ⅷ因子B.凝血酶原复合物C.纤维蛋白原D.AT-ⅢE.冷沉淀14、B型血友病治疗选择A.Ⅷ因子B.凝血酶原复合物C.纤维蛋白原D.AT-ⅢE.冷沉淀15、某地人口为100万,过去几年每年发生伤寒患者在10例左右,而某年伤寒的发病率为10/10万A.暴发B.散发C.流行D.大流行E.世界大流行16、几个省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大量细菌性痢疾病例,且传播迅速A.暴发B.散发C.流行D.大流行E.季节性17、某单位突然在24小时内发生了数百例食物中毒患者A.暴发B.散发C.流行D.大流行E.世界大流行18、某地某年某病的发病率水平与该地前三年该病的发病率基本一致A.暴发B.散发C.流行D.大流行E.世界大流行19、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病人B.健康人C.人群D.患病动物E.非患病动物20、临床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病人B.健康人C.人群D.患病动物E.非患病动物21、以上何种传染病是乙类传染病,但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霍乱C.鼠疫D.伤寒和副伤寒E.地方性斑疹伤寒22、以上何种传染病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称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霍乱C.鼠疫D.伤寒和副伤寒E.地方性斑疹伤寒23、以上何种传染病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称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霍乱C.鼠疫D.伤寒和副伤寒E.地方性斑疹伤寒24、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中对于组成成熟程度分级中一级为A.弹性组织B.革新型组织C.可持续发展组织D.前瞻型组织E.初学型组织25、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中对于组成成熟程度分级中二级为A.弹性组织B.革新型组织C.可持续发展组织D.前瞻型组织E.初学型组织26、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中对于组成成熟程度分级中三级为A.弹性组织B.革新型组织C.可持续发展组织D.前瞻型组织E.初学型组织27、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第4个阶段A.多个项目的综合信息管理B.各部门共享的信息系统C.大规模一体化的输血管理信息系统D.相对独立的、单项业务的信息管理E.个性化的输血管理信息系统28、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第2个阶段A.多个项目的综合信息管理B.各部门共享的信息系统C.大规模一体化的输血管理信息系统D.相对独立的、单项业务的信息管理E.个性化的输血管理信息系统29、若干疫源地连成片并且范围较大时,称A.感染力B.致病力C.传染力D.人群易感性E.疫区30、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A.感染力B.致病力C.传染力D.人群易感性E.疫区31、病原体在宿主机体内定期繁殖,引起感染的能力,称A.感染力B.致病力C.传染力D.人群易感性E.疫区32、病原体引起宿主的患病能力,称A.感染力B.致病力C.传染力D.人群易感性E.疫区33、通常用于指导操作者如何操作的文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A.工作指导书B.操作指导书C.过程指导书D.检验指导书E.质控指导书34、针对某个工序的指导文件,在制造业中往往称为工艺文件A.工作指导书B.操作指导书C.过程指导书D.检验指导书E.质控指导书35、通常指对某些具体管理工作的方法和要求A.工作指导书B.操作指导书C.过程指导书D.检验指导书E.质控指导书36、按照信息的来源进行分类A.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B.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C.突发信息D.经济信息、政治信息E.精确性信息37、按照信息的社会属性进行分类A.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B.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C.突发信息D.经济信息、政治信息E.精确性信息38、按照信息的稳定性进行分类A.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B.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C.突发信息D.经济信息、政治信息E.精确性信息。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2)(总分93.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红细胞进入血液后的平均寿命为A. 80天B. 90天C. 100天D. 120天E. 130天2. 献血者有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判定为暂缓献血A. 妇女月经期前后三天B. 近五年内输注全血或血液成分者C. 分娩未满一年者D. 感冒病愈未满一周者E. 肺结核未满一年者3. 以下哪种人不宜献血A. 健康状态不佳或营养不良B. 非自愿献血C. 有一个以上的性伙伴D. 有文身和血祭E. 以上均是4. 关于献血场所管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献血场所应有充足的设施,布局合理,能满足献血工作和献血者以及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要求B. 献血前征询和体格检查应对献血者的隐私和相关信息进行保密C. 应具有处理献血不良反应的场所D. 每个采血工作位应有独立的采血、留样、记录、贴标签的操作设施和缜密流程,消除导致献血者记录或标识差错的潜在因素E. 急救设施应邻近采血室,以便应急5. 流动采血监控工作不包括A. 再次献血者人数B. 已献血者人数C. 末次献血者人数D. 被排除献血者人数E. 延期献血者人数6. 下列哪种情况需延期献血A. 较重的胃溃疡B. 较重的十二指肠溃疡C. 急性胃肠炎D. 慢性胃肠炎E. 慢性胰腺炎7. 采血前采血者的准备工作不包括A. 关心献血者B. 全神贯注精神饱满C. 保持和蔼的态度,耐心解答各种问题D. 每采完一人后用消毒液浸泡的毛巾擦手E. 采血者应用肥皂洗手,并用消毒液浸泡5~10秒8. 有关新献血者以下描述不恰当的是A. 因其血液从未进行筛选,可能传播输血疾病B. 献血目的不清楚,可能想帮助别人,也可能有其他目的C. 如果血液筛查结果为阳性较容易处理,因其血液还没有输给其他人D. 献血前需详细指导E. 如果血液筛查结果为阴性,献血后不需要随访并鼓励他们的安全行为9. 使献血者产生不良反应的精神因素不包括A. 知识的缺乏,对献血的恐惧B. 看到他人晕,自己也感觉不舒服C. 采血者的态度和蔼D. 看到自己的血液发生晕厥E. 第一次献血,感觉紧张10. 一个人失血达到多少时才可能会发生急性低血容量反应A. 5%B. 6%C. 10%D. 15%E. 20%11. 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有完整、准确记录,其中可以没有A. 发生原因B. 症状C. 处理D. 跟踪回访E. 实验室化验结果12. 固定献血者的好处不包括A. 经过血液安全教育B. 避免接触高危因素C. 可以一次多领取奖品D. 会进行自我排查E. 了解血液安全的因素13. 不用于对公众进行献血教育的宣传方法是A. 电视B. 报刊C. 广播D. 电话E. 传单14. 主动屏蔽不涵盖A. 献血者教育B. 献血登记C. 血液筛查结果D. 献血中E. 献血后15. 国际上认为男性、女性多长时间献血一次,不会影响健康A. 男2个月、女3个月B. 男3个月、女4个月C. 男4个月、女5个月D. 男6个月、女6个月E. 男6个月、女12个月16. 要求单采血小板的供者HGB标准应为A. 男100g/L,女100g/LB. 男160g/L,女130g/LC. 男120~160g/L,女110~140g/LD. 男110g/L,女100g/LE. 男165g/L,女140g/L17. ACD保养液是哪一年发明的A. 1918年B. 1943年C. 1916年D. 1914年E. 1947年18. 危险行为是指使人感染上输血传染病危险的行为。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8)(总分90.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质量控制包括多方面内容,但不包括下面哪项内容A. 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B. 回顾性检查C. 关键控制点测量和其他措施D. 在按规定程序进入下一步前,完成这些检查和措施,并取得满意结果E. 质量控制是一个检测系统,它包括一些特殊的步骤,确保标准得到满足2. 对产品实现的要求中,以顾客的要求为基础,组织对产品提出要求中不包括哪项A. 产品的设计开发B. 设备的控制C. 设备的来源D. 产品的标识E. 交付后的服务3. 输血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A. 质量策划B. 质量方针C. 质量目标D. 质量控制E. 质量要求4. 血液及成分的最终检定应关注,但不包括哪项内容A. 采供血机构对血液进行筛检B. 对库存成分进行抽检C. 对血液的贮存条件进行检查D. 血液发放时对成分进行检查E. 用血前对血液成分进行血型的最终-检定5. 质量记录不具备的作用是A. 质量记录可以作为规范员工工作的规定B. 质量记录可以证实血液产品的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C. 质量记录是实现血液产品质量可追溯的前提D. 质量记录可以通过质量记录找出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发现不合格的因素E. 质量记录为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提供证据6. 美国费根堡姆博士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把组织内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整个有效体系”的崭新理念,同时应用四种方法持续改进组织的产品(服务)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水平。
以下所述哪项内容是错误的A. P(计划plan)B. D(实施do)C. C(检查check)D. A(调整adjust)E. 以上均不正确7. 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的概念,并发明用于实施产品生产过程监控的质量控制图的是A. ShewhartB. TaylorC. LevyD. JenningsE. Deming8. 用于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PDCA循环理论的提出者是A. ShewhartB. TaylorC. LevyD. JenningsE. Deming9. 先编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再形成质量手册的编写模式优点不包括A. 可以缩短编写周期B. 各级文件之间协调性好C. 各级文件之间统一性好D. 不需要对质量体系进行更多的分析策划过程E. 质量手册能更切合实际10. 以下关于内部审核的描述不恰当的是A.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对体系的所有管理及技术要素定期进行内部审核B. 其目的是证实体系运作持续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C. 应由质量主管或指定的有资格人员负责正式策划、组织并实施审核D. 管理评审的内容可以作为内部审核的输入信息E. 应明确内部审核程序并文件化,其中包括审核类型、频次、方法及所需的文件11. 质量计划的作用通常不包括A. 一种解决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特殊要求的有效工具B. 编制和实施质量计划,有利于实现规定的目标和合同要求C. 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D. 质量计划可用于监控和评定质量要求的符合性E. 质量计划的编制过程,是对管理程序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和优化过程12. 中位数描述集中位置时,下面哪项是错误的A. 适合于偏态分布资料B. 适合于分布不明的资料C. 最适合等比资料D. 分布末端无确定值时,只能用中位数E. 适合于对称分布资料13. 下列说法不能用于避免测量误差的是A. 加强责任心B. 制定检查核对制度C. 校准仪器D. 采用双人独立录入数据E. 及时录入和核对数据14.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A. 0与1B. 1与0C. 0与0D. 1与1E. 均数等于标准差15. 质量管理的发展,根据通常的方法划分为几个阶段A. 2个B. 3个C. 4个D. 5个E. 6个16. 全面质量管理蕴涵着几方面的含义,下面哪种含义不包括在内A. 具有先进的系统管理思想B. 强调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C. 把管理结果作为管理的重心D. 使社会和组织成员受益E. 强烈地关注顾客17. 对ISO9004-2009的阐述错误的是A. 是一种可持续性管理B. 是一种品质管理方法C. 与ISO9001-2008相比,两者结构相似D. 与ISO9001-2008的质量要求相同E. 超越了ISO9001-2008的质量要求18. 关于质量方针,错误的说法是哪项A. 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B. 作用是明确输血质量管理的基本方向和策略C. 制定质量方针应以组织为中心D. 指导采供血机构或临床用血医院进行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E. 制定质量方针要紧密联系行业特点和本单位的特点19.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哪些活动来确保产品(服务)持续的符合所确定的标准A. 质量策划B. 质量控制C. 质量监督D. 质量改进E. 以上均正确20. 所有的质量记录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 真实性B. 保密性C. 完整性、规范性D. 科学性E. 可追溯性21. 同检验质量管理方法相比,统计质量管理的产生不仅是方法的进步,更是管理观念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把管理的重心由“______”上升到了“________”A. 管人员,管结果B. 管结果,管人员C. 管结果,管因素D. 管因素,管结果E. 管因素,管人员22.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提出的年代是A. 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C. 20世纪70年代D. 20世纪80年代E. 20世纪90年代23. ISO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基本原则有几项A. 5B. 6C. 7D. 8E. 1024. 以下关于质量承诺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A. 质量承诺应与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相一致B. 立足于本组织的实际情况,不必与同行攀比C. 其内容应具体、可操作、可检查D. 承诺必须兑现E. 质量承诺的内容可包括对服务的承诺、对产品质量的承诺、对贯彻标准的承诺等多个方面25. 以下关于作业指导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是对完成各项质量活动的方法所做的规定B. 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C. 卡片类简明作业指导书可以不受文件控制程序的约束D. 应文件化并使相关操作人员可在工作区域内方便得到E. 可以直接把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作为作业指导书26. 以下关于文件审核目的描述中不准确的是A. 保证文件符合所选定的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B. 保证文件的规定是切实可行的C. 保证文件表述准确,可实现“唯一理解”D. 保证文件全部受控E. 保证文件的结构合理,便于管理,充分考虑了文件控制的要求27. 一组数据中20%为3,60%为2,10%为1,10%为0,则平均数为A. 1.5B. 1.9C. 2.1D. 3.0E. 不知道数据的总个数,不能计算平均数28. 已知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其观察值的离散程度指标可用A. 四分位间距B. 标准差C. 极差D. 变异系数E. 百分位数29. 下列关于系统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A. 系统误差有方向性B. 系统误差有周期性C. 系统误差有系统性D. 概率统计方不能消除系统误差E. 系统误差不可控制30. 衡量一组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A. 中误差B. 容许误差C.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D. 重复测量误差E. 事先对仪器进行校准31. 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的面积为A. 95%B. 50%C. 97.5%D. 99%E. 不能确定(与标准差的大小有关)32.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最早出现的一段时间称为A. 潜伏期B. 传染期C. 前驱期D. 发病前期E. 隔离期33. 质量管理检验阶段最早出现在什么时间A. 19世纪30年代B. 19世纪40年代C. 20世纪30年代D. 20世纪40年代E. 20世纪50年代34. 质量改进的依据不包含哪一项A. 法律法规B. 相关标准C. 管理层的意见D. 顾客满意E.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5. ISO9000-2005八项管理原则中,不包括哪项A. 领导作用B. 全员参与C. 抽样检验D. 过程方式E. 系统管理36. 质量目标是组织制定的相对时期内,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和指标,其性质不正确的是哪项A. 可分解性B. 可测量性C. 适应性D. 先进性E. 阶段性37. 文字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包括哪项A. 质量手册B. 总结报告C. 程序文件D. 作业指导书E. 质量记录和产品(服务)的质量标准38. 根据作用范围将输血技术标准进行分级,不准确的阐述是A. 国际标准:是由国际上权威组织制定,并为国际上承认和通用的标准B. 国家标准(GB):由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颁布的标准C. 卫生行业标准(WB):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制定颁布的,所以也称作部颁标准D. 地方性标准:由地方政府或省卫生厅制定颁布的标准E. 内部标准:由输血机构内部质量委员会制定,质量主管批准公布,仅在单位内部生效的标准39.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主导思想是A. 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B. 强烈地关注顾客C. 确保血液质量,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D. 全过程和全范围使顾客满意E. 顾客第一,质量至上40.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中不包括A. 全员性B. 全面性C. 全天候D. 全过程E. 体系方法41. 下列不属于质量管理基本原则的是A.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B. 全员参与C. 过程方法D. 持续改进E. 利益最大化42. 关于质量手册编制要求中错误的是A. 应围绕明确的质量目标B. 应符合政府和其他第三方发布的有关的各项法规、条令、标准和国际公约的规定C. 应与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组织内部其他的管理制度之间协调统一D. 必须采用国内外的最为先进的标准、经验和科学技术E. 应结合组织的具体情况43. 作业指导书编写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是A. 干什么(what)B. 谁来干(who)C. 什么时间干(when)D. 什么地方干(where)E. 如何干(how)44. 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A. 样本B. 全部对象C. 影响因素D. 个体E. 指标45. 某病患者8人的潜伏期如下:2,3,3,3,4,5,6,30,则平均潜伏期为A. 均数为7天,很好地代表了大多数的潜伏期B. 中位数为3天C. 中位数为4天D. 中位数为3.5天,不受个别人潜伏期长的影响E. 无法计算46. 出生率下降,可使A. 婴儿死亡率下降B.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C. 总死亡数增加D. 老年人口数下降E. 老年死亡率增加47. 下列关于相对误差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相对误差是一个百分数B. 相对误差没有度量衡单位C. 相对误差可以准确获知D. 多次测量相对误差不一定相等E. 相对误差更能反映测量的可信程度48. 以下对精密度概念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多次测量同一变量的符合度B. 可表示随机误差的大小C. 描述测量数据的分散程度D. 可用标准差表示E. 精密度可用相对误差表示49.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v的范围是A. -1.64到+1.64B. -∞到+1.64C. -∞到+1.28D. -1.28到+1.28E. -1.28到1.6450. 传染期是指A. 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的时间B. 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C. 从感染病原体到症状出现的时间D. 从临床症状出现到停止排出病原体的时期E. 从症状出现到完全消失的时期51.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最早出现在什么时间A. 19世纪20年代B. 19世纪30年代C. 20世纪20年代D. 20世纪30年代E. 20世纪40年代52. 血站最早采用的是哪种质量管理体系A. ISO9000B. ISO17025C. ISO15189D. GMPE.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53. 我国自1988年正式推广GMP以来,先后于哪年进行了二次修订A. 1992年和1998年B. 1992年和1995年C. 1998年和2000年D. 1998年和2002年E. 2000年和2002年54. 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时,应对每一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四个基本问题,不正确的是哪项A. 过程是否已识别并适当定义B. 资源是否进行合理分配C. 职责是否明确指定D. 程序是否已实施并保持E. 程序所提供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要求55. 处理投诉时,不正确的方法是哪项A. 应建立和实施献血和血液质量投诉的处理程序B. 指定质管部门人员负责,对献血和血液质量投诉和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调查处理并详细记录C. 采供血机构接到血液质量重大问题的投诉时,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D. 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制定预防和减少损失的措施,不断改进质量E. 遇到紧急情况应先自行处理,之后再向上级汇报56. 制定和修订标准的原则,错误的是A. 标准应尽可能操作简便B. 保持标准的先进性C. 使标准具有合理性D. 标准具备现实性E. 标准应能配套使用57. 质量管理体系在GB/T19000-2008/ISO9000-2005中的定义为“是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输血技术(中级)-2021年真题
1、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重要依据的特异性血清学试验是
A.Coombs试验
B.Ham试验
C.红细胞渗透性脆性
D.免疫球蛋白电泳
E.冷溶血试验
2、诊断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是
A.Coombs试验
B.Ham试验
C.红细胞渗透性脆性
D.免疫球蛋白电泳
E.冷溶血试验
3、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是
A.Coombs试验
B.Ham试验
C.红细胞渗透性脆性
D.免疫球蛋白电泳
E.冷溶血试验
4、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抗体主要是
A.IgA
B.IgD
C.IgM
D.IgG
E.IgE
5、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抗体主要是
A.IgA
B.IgD
C.IgM
D.IgG
E.IgE
6、可引起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抗体是
A.IgA
B.IgD
C.IgM
D.IgG
E.IgE
7、能导致新生儿溶血病者
A.IgG抗体
B.IgM抗体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否
8、温抗体
A.IgG抗体
B.IgM抗体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否
9、引起血管内溶血的抗体
A.IgG抗体
B.IgM抗体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否
10、疾病早期产生的抗体
A.IgG抗体
B.IgM抗体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否
11、引起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
A.IgG抗体
B.IgM抗体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否
12、半衰期最长的是
A.Ⅷ因子
B.凝血酶原复合物
C.纤维蛋白原
D.AT-Ⅲ
E.冷沉淀
13、可作为监测DIC过程有效指标的是
A.Ⅷ因子
B.凝血酶原复合物
C.纤维蛋白原
D.AT-Ⅲ
E.冷沉淀
14、B型血友病治疗选择
A.Ⅷ因子
B.凝血酶原复合物
C.纤维蛋白原
D.AT-Ⅲ
E.冷沉淀
15、某地人口为100万,过去几年每年发生伤寒患者在10例左右,而某年伤寒的发病率为10/10万
A.暴发
B.散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世界大流行
16、几个省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大量细菌性痢疾病例,且传播迅速
A.暴发
B.散发
C.流行
D.大流行
E.季节性
17、某单位突然在24小时内发生了数百例食物中毒患者
A.暴发
B.散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世界大流行
18、某地某年某病的发病率水平与该地前三年该病的发病率基本一致
A.暴发
B.散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世界大流行
19、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A.病人
B.健康人
C.人群
D.患病动物
E.非患病动物
20、临床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A.病人
B.健康人
C.人群
D.患病动物
E.非患病动物
21、以上何种传染病是乙类传染病,但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霍乱
C.鼠疫
D.伤寒和副伤寒
E.地方性斑疹伤寒
22、以上何种传染病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称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霍乱
C.鼠疫
D.伤寒和副伤寒
E.地方性斑疹伤寒
23、以上何种传染病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称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霍乱
C.鼠疫
D.伤寒和副伤寒
E.地方性斑疹伤寒
24、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中对于组成成熟程度分级中一级为
A.弹性组织
B.革新型组织
C.可持续发展组织
D.前瞻型组织
E.初学型组织
25、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中对于组成成熟程度分级中二级为
A.弹性组织
B.革新型组织
C.可持续发展组织
D.前瞻型组织
E.初学型组织
26、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中对于组成成熟程度分级中三级为
A.弹性组织
B.革新型组织
C.可持续发展组织
D.前瞻型组织
E.初学型组织
27、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第4个阶段
A.多个项目的综合信息管理
B.各部门共享的信息系统
C.大规模一体化的输血管理信息系统
D.相对独立的、单项业务的信息管理
E.个性化的输血管理信息系统
28、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第2个阶段
A.多个项目的综合信息管理
B.各部门共享的信息系统
C.大规模一体化的输血管理信息系统
D.相对独立的、单项业务的信息管理
E.个性化的输血管理信息系统
29、若干疫源地连成片并且范围较大时,称
A.感染力
B.致病力
C.传染力
D.人群易感性
E.疫区
30、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
A.感染力
B.致病力
C.传染力
D.人群易感性
E.疫区
31、病原体在宿主机体内定期繁殖,引起感染的能力,称
A.感染力
B.致病力
C.传染力
D.人群易感性
E.疫区
32、病原体引起宿主的患病能力,称
A.感染力
B.致病力
C.传染力
D.人群易感性
E.疫区
33、通常用于指导操作者如何操作的文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A.工作指导书
B.操作指导书
C.过程指导书
D.检验指导书
E.质控指导书
34、针对某个工序的指导文件,在制造业中往往称为工艺文件
A.工作指导书
B.操作指导书
C.过程指导书
D.检验指导书
E.质控指导书
35、通常指对某些具体管理工作的方法和要求
A.工作指导书
B.操作指导书
C.过程指导书
D.检验指导书
E.质控指导书
36、按照信息的来源进行分类
A.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
B.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
C.突发信息
D.经济信息、政治信息
E.精确性信息
37、按照信息的社会属性进行分类
A.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
B.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
C.突发信息
D.经济信息、政治信息
E.精确性信息
38、按照信息的稳定性进行分类
A.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
B.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
C.突发信息
D.经济信息、政治信息
E.精确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