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调查与地籍数据建库探讨 王常
- 格式:docx
- 大小:28.76 KB
- 文档页数:3
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一、项目背景土地是国家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准确、及时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提供土地资源的动态信息、权属情况、利用规划等数据,为政府决策、市场监管和公众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设目标1.建立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包括土地资源情况、用途规划、权属信息等内容,实现全面、准确的土地信息归档和动态更新。
2.建立土地管理系统,包括土地供应、流转、侵占监管等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3.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为政府决策、市场监管、公众服务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建设内容1.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建设1.1数据源建设:整合现有土地调查、监测、测绘等数据源,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和共享机制。
1.2数据采集和更新: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更新,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3数据质量控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包括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数据清洗和校验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4数据归档和存储:建立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分类体系,将土地数据进行归档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2.土地管理系统建设2.1功能设计:根据土地管理的需求,设计土地供应、流转、侵占监管等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2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扩展性。
2.3数据集成和共享:将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与土地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通。
2.4系统安全性和权限管理:建立系统的安全机制,包括用户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建设3.1地图查询功能: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以地图为基础的查询功能,方便用户根据地理位置查询相应土地信息。
地籍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方案研究仅供个人参考地籍数据库的建库流程与方案研究【地籍数据库的建库】地籍是国家监管的, 以土地权属为核心, 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其中, “以地块为基础”中的“地块”是地籍信息的基本载体, 是具有固定的位置和具有明确的边界, 并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位。
而宗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地块, 其定义更加明确,尤其是法律上更加明显, 是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边界, 并可同时辨认确定的权利、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的最小地块。
所以地籍信息系统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 以“地块”为核心实体, 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贮存、检索、处理、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结果输出的信息系统。
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建立不同等级的地籍信息系统,可这些地籍信息系统大多数都是静态的地籍信息系统, 是对地籍信息的某一瞬间状态的描述, 没有考虑到时态的问题。
在宗地发生变更后, 系统通过增加新值或用新值替换旧值来维持地籍信息的现势性, 但无法跟踪宗地的变化过程, 无法正确恢复评价某一历史时刻的土地利用状况。
对于历史数据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每隔一定的时间对信息系统所生成的所有数据进行备份, 从而造成数据冗余,恢复某一历史数据过程过于复杂, 而且几乎不可能连续查询某一宗地的历史变化过程。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时间、空间和属性是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本身固有特征, 是反映地理实体演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研究的领域。
为准确描述现实世界,必须建立能表达时间、空间和属性关系的地理信息系统。
地籍信息时态特征的显著性是其他空间信息所不及的。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地籍管理成为必然趋势。
基础数据是地籍信息管理的血液,建立满足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要求的数据库是实现地籍电子化管理的重要工作。
地籍测量与数据库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地籍的管理工作直接与我国土地建设开发水平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必须要对地籍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
一般来说,地基测绘工作往往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所以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从多方位、多个角度来分析此工作内容的实际落实流程,从而可以更为有效地促使地籍测量工作和土地建设开发工作相互贴合。
但是,就目前来看,地籍测量和相对应的数据库建设环节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若是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则势必会对地籍系统的有序构建造成一定影响。
对此,本文就此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为我国地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问题;对策为了确保地籍管理的现行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开展土地权属调查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使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对土地的地类、形状、位置和权属界线做详细了解,同时按照测量获得的数据信息把土地的面积准确计算得出,再绘出对应的地籍图。
通过专业、准确的测绘测量工作能够使土地登记有据可依,同时结合相应地籍数据库的建设,促使土地管理工作更具系统化、高效化。
1.地籍测量地籍测量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基础,对于我国实现土地的全面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其主要是将地籍调查作为基础依据,将测量技术作为调查措施,遵从由整理至局部、先控制再碎部的原则,准确测量得出各种类型的土地的位置、面积大小、边界、权属界址点坐标、宗地面积和地籍图等,从而有效满足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和国家经济建设单位的需求。
为使得地籍管理需求得以满足,基于土地权属调查这一基础工作,结合测量仪器与科学的调查手段,针对被调查区域,实行对每宗土地的权属界限、位置、地类等信息的测量工作,同时需测算出其具体面积,绘制出相应的地籍图,以此为土地登记工作提供基础依据[1]。
地籍测量工作开展的具体方法为:(1)依照所采取设备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地面法、航测法以及综合法;(2)根据地基原图的成图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以及图解法;(3)根据基础图件的可使用性,可分成地籍修测、补测以及全测三种。
关于土地调查与地籍数据建库探讨王常发表时间:2018-05-22T11:10:09.8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作者:王常[导读] 摘要:随着土地调查与地籍数据建库的逐步完善,人们对其管理要求更提升了一个层次。
周口市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河南 466000 摘要:随着土地调查与地籍数据建库的逐步完善,人们对其管理要求更提升了一个层次。
但不能说现在的土地调查工作已经完全走向成熟,其中仍旧有需要解决待完善的地方。
另外在建立数据库时,对于其内容编码以及构成结构上都应当结合数据的整体特点,对其进行数据层建库一体化适应性管理。
因此本文主要就土地调查与地籍数据建库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调查;地籍管理;地籍数据库; 1土地调查内容及目标1.1 土地调查内容(1)土地调查内容里主要包含了对于土地自然、土地以及社会经济各类条件的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2)根据土地的变化情况,确定权属性以及其使用权益和所有权;(3)调查现有土地现状,了解详细的土地位置以及所占面积,具体分布情况和所属地类等等。
1.2 土地调查目标(1)土地调查目标不仅要查清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2)掌握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城镇土地状况,查清基本农田状况;(3)在所有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4)在城镇土地调查工作中,由于城镇土地利用率高、变迁情况比较复杂、历史资料多,对建库工作要求较高。
相关人员应从土地调查和建库工作实践中入手,分析城镇土地调查与地籍管理现状,探讨数据处理经验和建立地籍数据库的流程及建库模式。
2城镇土地调查与地籍管理现状与问题 2.1土地调查中遇到的问题(1)土地的用途多样,从家庭住房、商品房用地到建筑用地,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遇到商住两用房,超出法律规定,不好解决;(2)房屋共享或者是继承遗产等,在地籍调查记载中,权属问题复杂;(3)土地共有、以土地投资入股或者是出租土地等使得填写地籍调查表是权属分开。
地籍测量内业中数据库设计要点研究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和利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地籍测量内业中的数据库设计更是关乎地籍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数据库已经成为各种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地籍测量中的数据库设计更是需要仔细研究和规划。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籍测量内业中数据库设计的要点,包括数据库的结构、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为地籍测量内业的数据库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数据库的结构需要建立地块信息表,包括地块的编号、位置、面积、边界坐标等基本信息。
地块信息表是地籍测量内业中最基本的数据,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稳定且高效的数据结构来存储这些信息。
需要建立土地性质表,记录地块的土地用途、土地质量、土地资源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土地管理和利用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清晰的数据结构来存储这些信息。
需要建立地籍图件表和测量数据表,分别存储地籍图件和测量数据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地籍测量的实际操作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建立高效的数据结构来存储这些信息。
一个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可以有效地存储和管理地籍测量中的各种数据信息,提高数据的检索、更新和分析效率。
二、数据存储在地籍测量内业中,数据存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地籍测量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包括地块信息、土地性质、土地权属、地籍图件、测量数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需要建立一个稳定且高效的数据存储系统。
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
地籍测量中的数据通常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来存储这些数据信息。
结构化数据通常采用关系数据库来存储,而非结构化数据通常采用文档数据库或对象数据库来存储。
需要考虑数据的存储空间和存储速度。
地籍测量中的数据量通常非常大,因此需要考虑数据的存储空间和存储速度。
一方面,需要选择足够大的存储空间来存储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选择高效的存储方式来提高数据的存储速度。
需要考虑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地籍测量中的数据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
浅析土地调查中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土地资源应用与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无疑要以对土地资源管理为基本依托,当前土地调查分析与研究,已经上升到战略性高度,为了不断满足我国土地调查的具体需要,方便我们开展各种类型的土地调研工作,认真分析国内土地实际情况,切实探索我国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土地的基本需求,我们就需要对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立进行规范研究。
本文就主要针对土地调查过程中的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技术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更好地服务我国的土地调查的整体需要,继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足长远发展。
【关键词】土地调查;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研究为了不断满足当今城市国土规划管理以及经济发展建设的切实需求,更好地对市区的城镇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全面的清查,掌握更加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以此来更好地服务于即将市区城镇土地地籍数据库建设的需要,我们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并且对调查的基本成果实现互联式共享,我们适时建立并完善土地的调查制度,土地的统计以及土地的调查登记制度,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信息服务,从而有效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土资源原理方面的具体需要。
此外,我们还要利用已经拥有的地籍制度研究成果,认真按照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有关技术指标及要求,积极建设新型的地籍信息系统,对地籍调查以及地籍测量图形数据、宗地的属性以及各种类型的表、卡、册等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及时提供信息的编辑与录入、查询与统计、日常的基本变更、制图数据的具体输出、登记发证以及办公流程的具体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切实掌握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的状况以及使用权的基本状况,最终能够更好地确定城镇内部的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界线、数量以及最终的用途等。
1、当前国内土地调查城镇地籍数据库的设计与建设在我国土地调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地籍数据库尚不完善,我们要求所建立的相关空间数据一定都要保证范围的正确,实现数据的正常入库。
关于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立和质量控制探讨摘要: 本文介绍城镇地籍数据在入库时如何做好数据的质量控制, 建库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对最终数据进行质量检验, 结果表明地籍数据库质量检验方法可行。
关键词: 城镇地籍数据库质量控制1 前言城镇地籍调查及地籍数据库建设正在全国各个城市中开展, 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地籍工作, 由于其具有面宽、量大的特点, 在工作中总会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对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产生不利影响。
城镇地籍数据库主要包括应用于城镇地籍数据处理、管理、交换和分析应用的基础地理要素、土地权属要素、土地利用要素、栅格要素以及房屋等附加信息。
较传统的大比例尺测图而言, 城镇地籍调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数据入库。
入库的关键是数据质量控制, 一般来说, GIS 的数据质量是指GIS 中空间数据( 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 在表达空间位置、属性和时间特征时所能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三者统一性的程度。
数据质量一直是制约GIS应用的一个瓶颈, 从这点上说, 建设城镇地籍数据库成功的标志是拥有高质量的数据。
2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立的技术路线城镇地籍数据库建立, 主要是在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对建库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成果进行地类转换、补充调查, 更新城镇地籍数据库。
通过地籍管理系统的计算统计功能, 生成建成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汇总表, 同时编制相应的工作报告、系统使用说明书和分析报告, 然后录入到国土资源部统一下发的汇总软件之中, 提交数据库汇总。
3 建立地籍数据库地籍数据库通常包含宗地属性信息库、界址点坐标数据库、地物点坐标数据库、宗地数据信息库、宗地面积数据库、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等。
其中宗地属性信息库必须是最先建立的, 有了它才能建立其他各个数据库, 宗地属性信息库是根据地籍调查表提供的信息录入整理成的。
3.1宗地数据信息库宗地数据信息库由每一个宗地的界址线信息及各种地物的数据信息构成,即界址线及各种地物是由哪些点构成的, 它是一个实体文件, 在数据库建立软件中, 这个实体文件通常可以录入, 并可以利用实体文件绘制地籍图, 更多情况下是先绘制地籍图, 从图形文件中根据宗地号自动读取宗地信息, 建立宗地信息库。
地籍测量内业中数据库设计要点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成为了日益重要的课题。
地籍测量内业作为土地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数据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和处理的核心工具,对于地籍测量内业的信息化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地籍测量内业中数据库设计的要点,提出合理的数据库设计方案,以提高地籍测量内业数据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一、数据库设计要点1. 数据库需求分析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库设计,首先需要进行数据库需求分析。
地籍测量内业中涉及的数据种类繁多,包括土地所有权信息、地籍调查数据、空间数据等。
需要对这些数据的类型、数量、使用频率等进行充分了解,从而确定数据库的需求和功能。
2. 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内容。
在地籍测量内业中,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表结构,包括土地所有权信息表、地籍调查数据表、空间数据表等。
每个表中需要包含哪些字段,字段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何,都需要进行仔细的设计和规划。
数据库在处理大量数据时需要考虑性能问题。
在地籍测量内业中,可能会涉及大量的数据查询和更新操作,因此需要设计高效的数据库索引、查询优化等措施,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在地籍测量内业中,涉及到的数据涉密度较高,因此数据库的安全设计尤为重要。
需要设计合理的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备份策略等安全措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地籍测量内业中可能会涉及到多种数据采集和处理工具,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库应用接口,以便不同的应用工具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
二、地籍测量内业中数据库设计实践在地籍测量内业中,数据库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介绍地籍测量内业中数据库设计的实践方法。
以某市地籍测量内业数据库设计为例,我们首先进行了数据库需求分析。
通过对该市土地资源管理中心、地籍测量单位、地方政府等部门的需求进行调研和访谈,确定了数据库的需求和功能。
全国三调数据采集方法及数据库创建思路探讨作者:张晓彦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6期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加强,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土地的合理利用成为限制城市扩大的主要因素。
为了协调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迫切需要了解目前全国的土地利用情况,就此在全国范围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
文章对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测绘成果、数据库的创建思路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土地调查;测绘成果;数据库引言现代测绘技术能够高效率地获取所需要的土地资源信息,监测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状况,是一种信息化的监测手段。
它的定位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速度快,精度高,能够提供相应的三维坐标,进行全天候作业,便于操作,全球能够连续覆盖等,业已变成了获取空间数据的一种关键性手段,在土地资源监测和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1土地测绘和土地开发管理概述在土地测绘工作中,主要是运用测量仪器和设备来对土地及其附属物进行测量和调查,并根据土地特点来对土地地籍进行记载,对土地界线进行裁弯取直,向土地部门提供标准的数据信息,完成土地登记工作。
在具体土地测绘工作中,通常会运用3S技术、遥感技术等,以此来确保土地测绘信息的精准性,进一步完善地籍信息,为土地开发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土地信息数据支持。
土地开发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是基于一定的土地区域,并通过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专项规划来对土地的用途进行确定,并确保实现土地的价值目标。
这其中需要通过采取各种方式来对土地进行治理和改造,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对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
在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还南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来对土地最大效益进行分析,以此来仔细搜索可用耕地的平衡状态,推动土地结构的合理化,并对建设用地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土地可用率处于最大化,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实际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需要以土地测绘作为基础,为了达到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目标,依据土地测绘提供的测绘结果来确定地形、地貌和地籍,从而选择具体的地址。
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问题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我国国土资源基础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我国国土资源分布、利用和保护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在县级数据库建设中,质量提升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县级数据库建设面临着更复杂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的县级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着数据质量不稳定、易丢失、数据整合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了数据库的使用效率低下和数据准确性不高。
急需对县级数据库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质量提升对策。
通过对县级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为进一步完善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路径提供重要参考。
仅靠单一技术手段无法应对复杂的数据库建设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策略,以更好地提升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实现县级数据库的高效利用和有效管理。
【研究背景】1.2 问题意义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的提升问题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随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和专业化,县级数据库在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和应用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对数据库建设的投入不均,标准和规范不统一,致使很多县级数据库存在质量不高、数据不准确、管理混乱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县级数据库的发挥作用和价值。
深入研究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探讨县级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改进建议,有助于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研究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有助于为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指导其加强数据库建设管理,提高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
通过实践案例和质量评价方法的探讨,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数据库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县级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地籍测量及其数据库建设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地籍测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进行地籍测量工作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使绘制的图形不仅可以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还能满足其他地籍方面的需要。
让地籍地图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都得以提高。
标签: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为了使地籍管理的需要得以满足,在进行土地权属进行调查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仪器对土地的地类、土地的形状、土地的位置以及土地的权属界线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出来的数据将其土地的面积予以计算出来,并绘制相应的地籍图,专业的测绘工作为土地的登记提供了依据,地籍的管理是土地管理技术的基础,在对地籍进行管理时,分等级的逐步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1地籍测量地籍测量的方法,按照测量设备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法、航测法以及普通测量法;按照地籍原图的成图方法可以分为图解法、部分分析法、分析法等等;按照基本图件的可用性分可以分为地籍修测法,地籍补测法以及地籍全测法。
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为地籍细部测量、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原图的绘制、土地面积的计算和汇总统计,成果的检查和成果的验收。
地籍细部测量是指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之上,对地籍的要素以及地籍附属地物的位置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后的结果按照比例尺标绘测绘出来。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指在国家等级控制点中,选择若干个控制点进行平面位置的测算。
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的绘制,包括着墨二底图和分幅铅笔原图的绘制,因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不同,所以地籍测量的成图比例以及精度要求都是不同的。
在地籍测量的成图比例上,城镇地区、村庄使用的比例尺也是不同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使用的比例尺为1:500或者1:1000,在经济发达的城镇地区,因精度的要求较高,所以在使用的比例尺上最好使用1:500,在村庄和独立工矿区,可采用的比例尺为1:2000。
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仪器的应用下,地籍信息系统成为了在采集方面、存储方面、输出方面、处理方面、以及传输方面高效应用的多用途信息系统,并采用MSSQLSERVER、Oracle等商用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了插件功能和接口功能,使系统的扩展性得以增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日常办公需要在智能化的用戶界面和强大的查询功能上得以满足,是一种高效、准备、简洁的信息管理系统。
地籍数据建库方法研究摘要:在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建立以宗地为单元、空间全覆盖、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
才能全面的掌握土地权利的具体情况。
为了做好地籍数据建库工作,我们必须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建库方法,保证地籍数据库中数据的准确性,为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合适的方案。
本文将对地籍数据建库目标和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地籍数据建库方法,为相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地籍数据;建库方法;数据检查1引言建立地籍数据库能够根据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来完成宗地的设置。
对于处于建成区与集体土地区域内的国有土地,需要根据其权属范围以及土地用途设置宗地,而对于集体土地,则需要根据其组界或社界范围设置宗地。
在所有的宗地中,主要分为登记宗地与未登记宗地两种,在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原有地籍档案与最新地籍调查资料将其录入为不同的数据类型,成为数据库中的数据。
2地籍数据库的建设目标与内容2.1地籍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技术标准、相关技术规范以及相关管理文件,将原有地籍档案与最新地籍调查资料录入到数据库中,建立起地籍图形数据、属性数据以及电子档案采集要求统一的地籍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的建立能够满足土地统计、土地登记、登记信息查询、农用地征用转用以及集体土地征用转用等相关工作的需求。
2.2地籍数据库的建设内容地籍数据库的建设需要根据掌握的信息建立起区域内的地籍数据库,其主要内容包括国有土地中的宗地、街坊以及街道等区域的地理信息以及权属信息。
3地籍数据的分类在众多的地籍数据中,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表达类型将其分为属性数据、图形数据以及档案数据,三种数据类型的特点如下:3.1属性数据在地籍数据中,属性数据的作用是描述地籍的自然信息、社会信息以及经济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宗地信息、权利人信息、界址标示信息、土地抵押信息以及土地查封信息等。
探讨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方法及数据库检查摘要:本文以台州市椒江区1:500数字地籍项目(镇、街道部分)为例,阐述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方法;对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提出了技术途径。
最后对如何做好数据建库检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城镇地籍数据库;信息化进程;技术途径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vide the example of the 1:500 digital cadastral projects Jiaojiang District, Taizhou (town, street section), for example, described the methods of work of the Urban Cadastral database construction in the second national land survey;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Cadastral database technical way. Finally, check on how to do Data Base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Keywords: Urban Cadastral database;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technical approach1引言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处理,电子数据库的重要性得到了迅速的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是测绘行业从传统型纸质保存向现代电脑数据库转变的必经之路,专题数据库已成为测绘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今我们对土地的利用要求越来越高,合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推动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尤其是地籍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建立相应完善的城镇数字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及基础数据库,实现以图管地的科学地籍管理模式,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关于土地调查与地籍数据建库探讨王常
摘要:随着土地调查与地籍数据建库的逐步完善,人们对其管理要求更提升了
一个层次。
但不能说现在的土地调查工作已经完全走向成熟,其中仍旧有需要解
决待完善的地方。
另外在建立数据库时,对于其内容编码以及构成结构上都应当
结合数据的整体特点,对其进行数据层建库一体化适应性管理。
因此本文主要就
土地调查与地籍数据建库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调查;地籍管理;地籍数据库;
1土地调查内容及目标
1.1 土地调查内容
(1)土地调查内容里主要包含了对于土地自然、土地以及社会经济各类条件的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
(2)根据土地的变化情况,确定权属性以及其使用权益和所有权;
(3)调查现有土地现状,了解详细的土地位置以及所占面积,具体分布情况和所属地类等等。
1.2 土地调查目标
(1)土地调查目标不仅要查清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
(2)掌握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城镇土地状况,查清基本农田状况;
(3)在所有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
(4)在城镇土地调查工作中,由于城镇土地利用率高、变迁情况比较复杂、历史资料多,对建库工作要求较高。
相关人员应从土地调查和建库工作实践中入手,分析城镇土地调查与地籍管理现状,探讨数据处理经验和建立地籍数据库的
流程及建库模式。
2城镇土地调查与地籍管理现状与问题
2.1土地调查中遇到的问题
(1)土地的用途多样,从家庭住房、商品房用地到建筑用地,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遇到商住两用房,超出法律规定,不好解决;
(2)房屋共享或者是继承遗产等,在地籍调查记载中,权属问题复杂;
(3)土地共有、以土地投资入股或者是出租土地等使得填写地籍调查表是权属分开。
针对土地调查中出现的突发情况,我们需要成立专门小组,及时解决问题;
但对一些权属分开的问题,就需要调查取证,以保证记载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还
需要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也要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知识储备和判断能了。
总
之针对在土地调查中的出现的问题,要具体问具体分析,既要保证人民的利益,
也要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
2.2 地籍管理现状
近十多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城镇土地利用率高,土地权属
状况变化频繁。
同时由于许多城市房产与土地分开管理,存在二手市场房产先转
移了,土地权属转移登记往往滞后的现象,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的调查是难点。
另一方面,土地部门在宗地发证时配发的宗地图,各个时期可能采用不同技术手
段测绘,或利用不同阶段的地形图底图,调查建库过程中面临如何处理数据矛盾
现象,如在将多个时期的宗地历史资料展绘出来时存在较多的交叉、重叠、缝隙。
为了满足国土部门的“一张图管理”的总体思路,迫切需要有个土地登记管理
的平台,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地籍数据库,解决以往各自发证所引起的红线交叉、重叠等问题。
对于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在城区土地地类调查
的基础上,着重在于对已登记宗地进行调查,对于与实地界线不符的进行比对核查、调查原因。
并对国有土地范围内已发证(单位)宗地的基础地理信息和权属
信息进行整理建库,建立统一的地籍数据库。
3建立地籍数据库的方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资料收集整理、实地比对核查、调查建库三个环节控制,保证整理建库的有效实施。
在资料收集整理阶段,要求收集调查区内历年已
登记土地的单位宗地资料(如原有地籍图、宗地图、土地登记卡、街坊图以及相
关的宗地属性数据表等资料与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以街坊为一个工作单位,
逐宗整理成册。
实地比对核查阶段,要开展已有宗地资料信息外业核查,记录存
在的问题,问题不明确的,应进一步查档、分析、核实。
最后在调查建库阶段,
通过资料扫描、图形转绘、数据录入、数据转换、编辑,建立起已发证宗地的地
籍数据库。
4设计多数据层适应管理
4.1原始数据层
为了尊重原图纸资料,保留原资料的展绘成果为单独的一个层存放,该层不
对数据存在的交叉、重叠、缝隙等进行处理,供后期管理运用参考使用;若发现
审批资料与实际地形地貌或者资料存在矛盾,首先是尊重原图纸资料,保留原资
料的数据原型(原数据可能是根据规划路网和规划河道审批的);其次再要根据
地形图界标物将界址点生成的图形进行平移。
4.2临时数据层
(1)两宗地在资料上界标物一致,但是由于早期技术手段落后引起的数据误差,如自相交、打折、交叉、细碎线、缝隙等现象。
在0.015米的容差范围内直
接进行修改处理。
(2)对于容差范围外的展绘中问题地方在确保展绘作业的是同地形图上面的同形状同点位而在两个地块中间部分缝隙等则参考地形图和档案的扫描件进行折
中调整处理至满足建库的拓扑要求,确实有问题的做记录。
容差范围外的两个地
块中间均匀存在的缝隙保留现状不做修改处理。
(3)宗地与地形完全不一致,需外业实地核查该宗地。
(4)对于混合宗,完全重复的处理方法是在现状宗地层中任意保留一个地块信息,新建一个重复地块层,该层加字段“关联现状地籍号”、“重复信息”;其他
的地块信息移除到重复地块层中,并在重复地块层对应的属性字段“关联现状地籍号”中标记所保留的关联现状地籍号,在“重复信息”属性字段中标记“H”。
(5)多个权利人如房产分割登记类,可将初始登记的地块扣除*01、*02等
出让地块后的地块当做本地块信息,但是面积等属性信息保留原来初始登记的地
块属性信息。
(6)对于图形中同一个宗地存在多个地块或者由于被规划路网裁切后分成多个地块的,则在库里面直接组合成一个地块。
4.3新增批地红线层
在参考原数据层、中间数据层的情况下进行实时有效的衔接,保证在建库之
后直接批地的宗地图形数据单独作为一个正确的图层存放。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土地调查的开展,在全国范围内工作人员展开了对土地的重新划界丈量,而这次调查需要的最终目地是为了数据入库,以加强对全国土地的控制,做到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
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调查部分的工作已经不再是一个难题,关键是数据入库这个过程。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众多的内容,不仅要对土里的面积测量,还要分析土地权属问题各个行政区划以及绘制底图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空间数据的质量,只有达到标准的数据质量,数据才能入库。
因而整个工作的中心就是对数据质量的控制,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邹艳红, 刘玲玲, & 姚封. (2010).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立和土地利用分析——以怀仁县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为例. 城市勘测(2), 13-18.
[2]夏元平, 程朋根, 凌南燕. 基于MAPGIS平台的全国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1):576-578.
[3]杨宝尧, 杜震洪, 刘仁义, & 张丰. (2012). 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制图综合技术研究. 国土资源遥感, 24(4), 107-111.
[4]陈军, 田永中, 徐永进, 吴文戬, 王林松, & 钟燕林等. (2009). 基于arcgis的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探讨. 测绘科学, 34(4), 214-215.
[5]郭瑞, & 邓蕾. (2010). 基于mapgis平台的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法探讨——以东安县第二次土地调查为例. 矿山测量(3), 61-64.。